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学案)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 • • • • • •
乌鸦-荒凉破败 雪-绝尘脱俗、高洁傲岸 雨-凄苦、孤寂 云-踪迹不定、闲适飘逸 秋风(西风)-肃杀、悲愁 夕阳-衰败、残破 羌笛、胡笳等-边塞生活
实例赏析
2012山东卷
•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 晁补之 •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 的氛围?(3分)
• 4、醉不成欢惨将别, ___________。
• 5、 __________ ,绕船月明江水寒。
2011湖北卷
2011江苏卷
考 试 说 明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考点解读:2012年山东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
对诗歌意象和意境的考查,主要体现在鉴赏层 面,往往合作者的感情结合在一起考查。
概括氛围特点
分析思想情感
•实战高考:【 2008全国新课标卷】
•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 肇(?一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 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面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试题回顾
•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 孟浩然 •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这首诗通过那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 描绘图景画面 答案示例:山色昏暗,听到一阵阵愁猿的哀鸣。苍茫的桐江 夜以继日地向东奔流。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月光 如水,映照着江畔那一叶孤舟。前四句用“黄昏”、“深 山”、“”猿啼”、“江水”、“秋风”、“木叶”、“孤 舟”这些带有凄迷孤寂的意象营造了一种轻峭孤冷凄清的意 境,衬托出是人的绵绵愁思。
探究《古诗四首》中的意象教学教案(二)

探究《古诗四首》中的意象教学教案(二)。
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应该仔细思考如何利用《古诗四首》中的意象进行教学。
这种思考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在教学目标上,可以规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在教学手段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多媒体展示、语言模拟等。
二、教学素材素材是教学的基础。
在教学素材上,应该注重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内涵性的诗句,对于诗中的词语、形象要加以注释,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同时,教师也应该制订一些任务,并且给予学生相应的质问,让学生在任务中不断加深对于意象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的关键。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模拟人物的想法、情感,进而感受到诗歌中的意象,学会用意象进行写作的方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创造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是教学的目标。
在教学效果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制订相应的教学反馈措施,让学生在教育中有更多的收获。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考试或者测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了解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实现教育的升华。
五、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学的动力。
在教学策略上,教师可以采用多样性的教学策略,例如侧重讲解、借助场景描述、引导学生模拟等,以更加深入的体验意象并加深对于意象的理解程度。
《古诗四首》中的意象教学教案对于教师的思考和探究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遵循科学、理性的科研思路,并且有计划、有序地探究和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于意象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凭借这些特质进行更好地创作,从而使学生在教育中取得有效的提升。
诗歌鉴赏学案

专题复习:古诗鉴赏——探究意象、鉴赏手法学习目标:1.探究古诗的意象,体悟情感。
2.鉴赏古诗的艺术手法。
3.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感情。
一、课前准备1.从所学过的古诗中,找出你喜欢的古诗诵读,并准确捕捉意象,体悟情感。
2.回顾常见的诗歌艺术手法。
二、课内探究(一)探究意象1.自主复习学生回顾梳理已学古诗,复习捕捉意象,体悟情感。
2. 合作提高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思考:诗文借什么意象抒发怎样的一种情怀?3.精讲点拨4.巩固提升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思考:诗文的意象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鉴赏手法1.自主复习结合具体诗歌简要赏析常见的艺术手法。
2. 合作提高(1)示例:(2)赏析以下古诗的艺术手法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龌龊①不足夸,今朝放荡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①龌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
②放荡: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孟郊两次落第,46岁那年进士及第,他按捺不住自己得意喜悦的心情,写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
3.精讲点拨4.巩固提升鹧鸪天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思考:多角度赏析词的艺术手法。
(三)课堂小结诗歌鉴赏口诀三、课后提升1.归纳整理鉴赏诗歌的知识。
2.尝试撰写诗歌鉴赏心得。
鉴赏诗歌的意象意境学案(配课件)

鉴赏诗歌的形象——景物形象一、古诗鉴赏包含的考点: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2.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3.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4.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古代诗歌的形象包括:1. 2.3.三、认识诗歌中的景物形象1、请背一首你喜欢的古诗。
这首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形象?这些形象分别让你感受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2、意象指蕴含着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
诗歌常借助意象表情达意。
(知识补充:常见古诗意象见《总复习》P140)四、认识意境•1、读“枯藤老树昏鸦“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句诗,分别找出景物形象。
在你读诗时,脑海中浮现怎样的画面?•2、意境是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知识补充:常见意境特点举隅•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疏凄寂安谧美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清冷幽静五、学习有关景物形象题型的解题方法•1、典型例题一•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用四个字概括本诗的意境特点。
•解题指导:•第一步:找出意象,描绘图景•第二步:分析并概括景物特点•••第三步:由意境分析情感••••2、典型例题二•琅玡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3、讨论归纳•(一)景物形象题型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二)解题方法:••4、巩固练习①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②(2012山东卷)吴松道中二首(其二)【宋】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鉴赏诗歌的形象之意象和意境学案

鉴赏诗歌的形象之意象和意境学案1、掌握意象与意境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2、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意象与意境类题型的解题技巧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复习鉴赏意象与意境题型方法与技巧教学过程:一、考点分析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形象(意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杂诗。
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
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
所以我们在鉴赏景物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二.高考例题题型一:形象特征提问:分析诗歌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2024届高考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古诗阅读与鉴赏-赏析意象(景象)与意境

学案53赏析意象(景象)与意境——分析内涵,品象悟境复习任务 1.积累古代诗歌常见意象的内涵,重点分析诗中所用意象的内涵和作用。
2.能够体会诗歌意境,初步分析意境特点。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0 新高考Ⅰ卷《赠别郑炼赴襄阳》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意象作用①意象、意境为常考点,以意象为重点,多考查对其内涵及作用的理解。
②意境内容复杂,很少直接命题考查,以考查景象、画面、氛围特点为主。
2018 全国Ⅱ卷《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意象作用2016 全国乙卷《金陵望汉江》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概括画面(意境)知识图要活动一分析意象内涵和作用(一)积累古诗常见意象的内涵意象(景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像湖光山色、田园桑植、大漠孤烟之类,只要灌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均可叫意象。
意象有单个的,也有群组的。
下列诗句中的意象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内涵。
请根据自己的积累与理解,填写常见意象的固定内涵。
类别意象内涵植物柳送别、留恋落花①动物鸿雁②子规(杜鹃) ③器物舟④笛声⑤地理三径⑥长亭(短亭) ⑦气象月亮⑧流水⑨露⑩春风⑪答案①失意、伤感②孤独、漂泊、思归③悲惨、乡愁乡思④漂泊、自由⑤思乡、思归⑥隐士之所⑦送别之所⑧思乡思亲、圆满⑨无情无奈、时光流逝⑩人生短促、生命易逝⑪美好、舒畅古诗常见意象内涵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二)分析意象内涵与作用Ⅰ.(2022·北京)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任务。
病柏①杜甫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
偃蹇龙虎姿,主当风云会。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
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②。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教用)

鉴赏古典诗词的意象、意境
一、意象与意境 意象——融合情思的景(物)象 意境——意象+氛围
二、怎样鉴赏意象、意境? 1.抓意象,揣摩诗人感情。 2.析意境,探知诗人感情。 3.透过意象表面,挖掘深层含义。
三、答题步骤 景→境→情
22
长城、楼兰:指边关、战争。表精忠爱国,誓
死报国的决心
8
乐器乐曲类
羌笛、胡笳、芦管、胡琴:多表达边关将士的 思乡与忧怨之情。 琵琶:表相思、送别、怀旧、献愁供恨 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梅花落:曲调名。表思念。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 情。
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 雄奇险峻的画面,营造了一种雄浑、苍凉的氛围。
14
常见的组合: 1、山水田园诗。幽美宁静、清新淳朴、自 然恬淡 2、边塞诗:开阔雄浑、苍凉悲慨 3、羁旅思乡:萧条冷寂、荒凉寂寥 4、春天图景:绚丽繁盛 5、6、
15
常见的意境定位词(术语):一般组合成四个字。 1、幽静、清幽、幽美、幽深、幽远、 2、恬静、宁静、安宁、安祥、空灵、渺远、澄澈、空旷、深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 曲,为绮靡之音。暗喻君主昏庸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来自乐舞曲,主 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
杨柳”,表怀念征人
9
诗歌意象有规律,把握技巧好记忆; 杜鹃猿鸣话凄凉,雨打梧桐离别意; 冰雪蝉鸣喻高洁,凌寒坚韧松梅喻; 挺拔翠竹亮风节,斗雪菊花傲骨义; 落日黄昏迟暮感,流水落红伤春去; 红豆寄寓相思情,送别长亭共短亭; 羁旅驿站游子意,望月听笛乡情浓; 蓑衣斗笠指隐士,渔樵垂钓闲适情; 鸳鸯连理生死恋,孤城关山戍卒行。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导学案内乡三高语文组张斐学习目标1、理解意象意境的含义2、掌握意象与意境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3、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学习过程一、导入二、知识积累1、意象意象:“意”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就是具体事物,又叫“物象”。
“意象”就是指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
2、意境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艺术境界。
3、意境与意象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简而言之,意象与意境是点与面的关系。
4、意境特点常用术语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肃杀荒寒、空旷寥落,恬静优美、闲适恬淡、明净绚丽,雄浑壮阔、瑰丽雄壮,生机勃勃、热烈高亢、繁华喧闹三、题型展示——意象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因什么而“感伤”。
4、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景物形象
意象意境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2初步鉴赏诗歌意境,积累常见意象。
{练习一}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问:这首小令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意象:
意境:
【练习二】
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圈出下列诗句中的意象:连一连下列诗句中的意境特点: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幽清明净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和谐静谧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沉郁孤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开阔苍凉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高远辽阔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雄浑壮丽
【知识积累一】
(一)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区别:(1)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
(2)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些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
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用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意象+意象=意境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练习三}赏析下面两首诗的意象与意境。
(一)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有如下意象:()等。
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景的画面,创造出()的意境。
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
(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诗人借助()这些意象,与()等富有感情色彩的词和()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的气氛,创造出()的意境。
但是诗人的心态却非常坚
定,表达的是作者()的生活态度。
【知识积累二】
常见的意象的分类如下:
自然景象:“月”思乡念亲;离愁别恨;寂寞思归“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斜阳”凄凉失落、苍茫沉郁“西风、烟、霜”哀怨惆怅、凄苦苍凉
“冰雪”坚贞的心志、高尚的品格“浮云”漂泊的游子
植物类:“杨柳”怨别怀远,“落红”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松、菊”高洁、坚强之志"竹"高雅虚心自持气节
“莲”同"怜",爱情“梧桐”光阴易逝、青春不再的惆怅与哀愁
“丁香”愁思情结“红豆”相思。
动物类:“鸦、杜鹃、子规、猿“衰亡凄楚哀怨,“蝉”凄凉高洁
“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相思相爱离愁孤寂
社会意象:“舟、湖、长亭、桥、镜、灯”离情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愁苦伤感。
“登高、凭栏”相思报国壮志难酬。
“吹笛、吹箫、吹笙”别离相思孤寂。
“饮酒”豪情悲愁苦闷郁闷。
“折柳”惜别怀远思乡。
“捣衣”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
{意境特点常用词}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五组概念:a雄浑壮阔、高远辽阔;b寂静幽美、朦胧迷离;c热烈高亢、生机勃勃、繁华喧闹;d闲适恬淡、恬静优美;e空旷寥落、萧瑟凄凉、幽静孤寂。
常用术语: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
【知识积累三】
意象作用
①借助意象(组合)营造氛围、环境或意境,以送别诗、山水诗和边塞诗为代表。
如“枫叶荻花秋瑟瑟” ;“青海长云暗雪山”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②奠定情感基调。
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③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④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
这种作用在咏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银杏)、金风玉露(秋风秋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知识积累四】
方法总结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
③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般可表述为:离愁别绪、羁旅情愁、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好水、感时伤世、吊古伤今、忧国忧民、言志抒怀、叹惋讽谏等。
{练习四}鉴赏意象与意境题型方法与技巧
题型一:意象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1、(09年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2、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鹧鸪天晏几道1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答:
3、(09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 1 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2 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3 瓮:这里指水瓮。
4 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题型二: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下面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
分别选出最能表现该诗意境的词。
(1988年全国卷)
2溪涨清风①面,月②繁星满天。
数只船③浦口,④声笛起山前。
①A吹B掠C袭D拂答()
②A落B圆C明D上答()
③A傍B依C横D到答()
④A声B有C几D一答()
6、(09年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6分)
【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折桂令】一曲写苏昆生重访秦淮。
秦淮河横贯南京市,河两岸为景胜、繁华之地,但现在苏昆生见到的是一片残败。
(1)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