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意象意境分析总结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一岁四行役"的奔波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 的奔波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 一岁四行役 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 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 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 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 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 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 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 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 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 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 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 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 点却是意境。意境,或雄浑壮丽,或 点却是意境。意境,或雄浑壮丽, 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 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开阔苍凉 等。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 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 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 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 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 画面 氛围, 之小),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 之小),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 ),营造了一种雄阔 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小池南畔木芙蓉, 辛苦孤花破小寒, 小池南畔木芙蓉, 辛苦孤花破小寒, 雨后霜前着意红。 花心应似客心酸。 雨后霜前着意红。 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 犹胜无言旧桃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 一生开落任东风。 未作愁红怨绿看。 一生开落任东风。 未作愁红怨绿看。

诗歌形象鉴赏 意象意境

诗歌形象鉴赏 意象意境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 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 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 静睡不动。 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 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09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
• 3、描写了词人的心境上轻松愉悦的,有直 接表现,尽管霜重天冷,但词人的心情轻松, 便觉马行轻快。间接表现:以景写情,心情愉 悦,便觉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
• (重庆卷) 1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
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 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 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 人瞧。
成8-9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①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 要叙述。(5分)
答案:
(05年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 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
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 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 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考点归纳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考点归纳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考点归纳(一)意象与意境的定义①意象,“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

“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

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物象)。

②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

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意境。

③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美好的春天如果意象是落叶,意境就是冷萧的清秋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二)常见的意象: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挺拔、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悲伤。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菊:隐逸、高洁、脱俗、坚贞。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勇敢面对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荒凉、偏僻、离根,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3、动物类:子规:悲惨、凄恻。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意象总结-诗歌鉴赏之意象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意象总结-诗歌鉴赏之意象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意象总结:诗歌鉴赏之意象在高考语文试题中,诗歌鉴赏是很容易丢分的题,下面是WTT 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意象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意象1、“松梅竹菊”寓高洁: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0xx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相应考题还可查阅:20XX 年上海卷《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20XX年大纲卷《落叶》等等。

2、借“月”托“雁”寄乡思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20xx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

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相应考题还可查阅:20XX年山东卷《寻诗两绝句》、2021年浙江卷《定林》等等。

3、“杜鹃”“鹧鸪”啼凄凄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20xx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意境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意境
4
2.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意象的组合叠加形成意境。 意象是形象的、具体的单位,意境 范围大而抽象。 意象=融合情思的景(物)象 意境=意象+氛围
5
前置作业
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意象? (2)这些意象描绘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从字面是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 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主题)。
21
巩固训练
1.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此诗描绘了一派初春的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 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 沙洲上静睡不动。(景)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境) 表达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愉悦闲适的心 境。(情)
浮云: 1.往往与远行的游子相联系。 2.有时也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 势利小人。 月亮:思乡怀人。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水: 1.常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2.流水又象征着韶光飞逝,永不回头。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
7
经典回顾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广东卷)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 感?(2分) 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

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分析

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分析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具体。比如 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 为什么而“感伤”。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西 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 所闻:有草有水,有山有树,有花有鸟,可谓一 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 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 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现出 了山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步骤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㈠谈谈意境
• 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 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 意境: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 词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 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象+意象=意境
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 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 成的境界;而意象不过是构成 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 的单位。
秋词
刘禹锡
赠别
杜牧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多情却是总无情, 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案:第一首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一反传统悲秋题材。后两句 描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画面,境界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 昂。如果说那排云直上的白鹤是诗人奋发进取形象的写照,那么,晴 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怀、乐观向上精神的外现。 第二首写离筵寡欢场面。一二句叙今昔:以前欢聚多情,而今别 去,转觉无情。三四句以暗淡的蜡烛垂泪的外在形象,暗写离人流泪 的内在形象,引人联想到离人一往情深,难舍难分之态。 在这两首诗中,“排云白鹤”与“蜡烛垂泪”形象,二者色调截 然不同,前者是奋发向上的,后者是伤感愁苦的。

鉴赏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鉴赏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 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 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 玉洁之质。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 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
•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 字?为什么? •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 好在哪里? •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 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 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 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辽宁 卷)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 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写“物”诗歌鉴赏的思维切入点 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 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 格节操、思想感情。 分析思路: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 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 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倚仗,依靠 答案:“依”字有 ___________之意,写出 柳条依靠东风飞舞地狂放之态 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 拟人的修辞 解释)运用 ____________手法,(修辞)不仅 讽刺了倚势猖狂得志的小人 写柳,更形象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分析总结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分析总结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玉阶怨 谢眺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注:玉阶怨,属乐府《相和歌辞· 楚调曲》,从所存歌辞看,主要是写“宫怨”的。
谢眺的《玉阶怨》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思妇形象。(身份)萤虫飞回休息, 说明夜已经很深了,主人公借着缝制衣服来打发时光,表现对爱 人的思念。(性格—具体分析)诗人借思妇这样一个形象抒发了 自己内心的苦闷。(意义)
练习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请结合诗中五、六句谈谈诗人塑造了怎样的自我形象?
参考答案:诗中五、六句塑造了一个正直的地方官吏面对现实处 境而无可奈何的形象。(总说)第五句既申述了自己的多病羸弱, 又表达了归隐田园之意向;第六句表达了身为地方官吏却不能解 除人们疾苦的惶愧之情。(具体说明)其表现出的封建官员进退 两难、有志无奈的矛盾苦闷真实、动人 。(表达效果)
典型例题
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 逸士形象。(身份)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 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 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性格—具体分析)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考查的要求有两点:
•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古代诗歌鉴赏出现在第卷,以简答题形式考查,分 值7分。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
一、分析意象与意境 二、分析表达技巧 三、分析情感主旨 四、分析语言炼字炼句 五、分析语言特色类 六、分析诗眼类 七、综合表述型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玉阶怨 谢眺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注:玉阶怨,属乐府《相和歌辞· 楚调曲》,从所存歌辞看,主要是写“宫怨”的。
谢眺的《玉阶怨》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思妇形象。(身份)萤虫飞回休息, 说明夜已经很深了,主人公借着缝制衣服来打发时光,表现对爱 人的思念。(性格—具体分析)诗人借思妇这样一个形象抒发了 自己内心的苦闷。(意义)
练习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 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常见艺术形象举隅
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 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 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 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 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 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方法点拨:
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 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要注 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拔高。在此基础上明确人物形象及其特 征、典型意义。 4、人物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5、常见艺术形象举隅
答案:“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 暗淡朦胧,(步骤一)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步骤二) 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步骤三)
注意问题: 1)描绘诗中图景、形象,不能翻译诗句,要用自己语言再现。既要忠于原 文又要适当创新。 2)概括意境气氛和形象的特点用语要全面准确。 3)分析思想感情要具体,要突出题干中的“怎么样”,而不是“是什么”。 4) 分析纯写景诗时,就诗论诗,不必牵强附会地向作者境遇和时代背景上 靠。
典型例题
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 逸士形象。(身份)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 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 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性格—具体分析)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步骤①作者通过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 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江南烟雨图。江南暮春时节, 春意仍在,细风吹动斜柳。从超然台上放眼望去,春水潺 潺,满城之花虽未凋谢,但烟雨已隐约挡住城中人家。 步骤②这是一幅孤寂冷清的暮春图。 步骤③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 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寓情于景,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 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
鉴赏指导
【题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答案构成: (1)什么形象;——身份 (2)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结合诗句简析形象) (3)形象的意义。——情感
鉴赏指导
【题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分析意境通用的答题思路】
• ① 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用自己的语 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包括是什么和为什么两部分。 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具体答出为什么而“感 伤”。
分析意象意境
【考纲解读】分析诗歌的形象和意境
– 诗歌意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融铸作者思想感情的人、事、景、物等诸要素。 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1)人物形象。指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和诗人“我”的形象。诗中的诗
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 (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 “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 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 种情感。如咏物诗。
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 一赏析。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常见艺术形象举隅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 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作》、《破阵子》。 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 ⑦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 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 苦,反对战争。 ⑧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 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⑨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如王昌龄的《闺怨》。 ⑩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如苏轼的《定风波》。 ⑾爱民惜才的形象。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 诗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 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 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见《核按钮》 P123)
分 析 意 境 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为我们刻画了什么形象?
参考答案: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可爱的学钓鱼的山野孩子的形象。
(总说)诗的一、二两句重在写形,写一个头发蓬乱的山野孩子 随意坐在那儿学钓鱼;三四两句重在写神,写孩子怕吓跑了鱼而 不敢与问路的行人答话,显得真实可信。(具体说明)对孩子的 喜爱之情油然纸上。(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 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 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 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 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 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 静睡不动。 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 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练习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请结合诗中五、六句谈谈诗人塑造了怎样的自我形象?
参考答案:诗中五、六句塑造了一个正直的地方官吏面对现实处 境而无可奈何的形象。(总说)第五句既申述了自己的多病羸弱, 又表达了归隐田园之意向;第六句表达了身为地方官吏却不能解 除人们疾苦的惶愧之情。(具体说明)其表现出的封建官员进退 两难、有志无奈的矛盾苦闷真实、动人 。(表达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