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考点归纳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考点归纳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考点归纳(一)意象与意境的定义①意象,“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

“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

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物象)。

②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

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意境。

③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美好的春天如果意象是落叶,意境就是冷萧的清秋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二)常见的意象: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挺拔、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悲伤。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菊:隐逸、高洁、脱俗、坚贞。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勇敢面对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荒凉、偏僻、离根,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3、动物类:子规:悲惨、凄恻。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类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类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类什么是意象?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通俗的说,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包含着作者情感的物象。

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

什么是意境?意境,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即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意象意境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简而言之,意象与意境是点与面的关系。

意象意境的区别公式:意象+意象=意境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高考典例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意象: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境:清幽、静谧意象意境在考纲中的考查要求古诗文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纲解读1、诗歌鉴赏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2、考查内容:把握形象的内涵特征分析意象意境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题型探究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问变体:A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B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C 这首诗用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情感?D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意象意境类答题思路答题步骤:意象—意境特点——思想情感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基本表述形式(1)这首诗通过哪些什么样的意象,营造了(刻画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

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

【常见意象】
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
别后的思念): 杨柳、长亭、驿路、南浦、寒蝉、行舟、酒。 2、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 染凄冷、悲凉气氛): 梧桐、芭蕉、芳草、流水、杜鹃、猿啼、风 霜、飞雪、苦雨、酒。
3、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
对亲人的牵挂):月亮、鸿雁、莼羹鲈脍、 双鲤、羌笛、蟋蟀、捣衣、行舟。 4、抒怀类(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 发感慨):梅花、菊花、松柏、幽兰、蝉、 翠竹、黍离、冰雪、草木、乌鸦。 5、爱情类(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红豆、连理枝、比翼鸟、并蒂莲。
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给全诗营造了凄冷 感伤的氛围。(为后文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作了铺 垫。) (2)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 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 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 之感。
2、《度破讷沙》 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整体描述
设问方式 1、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意象?表达了怎样 的情感?(诗人通过诗中某意象表现了怎样 的情感?) 2、说一说这首诗中意象的特点。 3、诗中某意象有什么作用? 4、分析某意象的内涵。
意境=意象+氛围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 (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 产生想象的境界。
常见意境
恬淡闲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宁静温馨——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幽清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冷孤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雄浑壮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 不复回。 悲壮惨烈——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画面)。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 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 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 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 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 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分析氛 围特点),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分析思 想情感)。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 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 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 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 现景物的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 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 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鉴赏 之 意象 意境
解读诗歌意象 感知诗人情感
意象与意境
概念: 意象: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 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 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所构成 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意境是整体的空灵的。
简言之,意象与意境是点与面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月光,意境就是月夜。
听流人水调子①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①: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 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 问:分析首句中三个意象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4分) 读懂诗歌 ①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 夜晚,天上一弯微月,江上一叶孤舟,两岸是黑黝黝的枫林。 演奏者是一位流浪的乐人,他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愁, 倾注在筝乐之中,低婉压抑的筝乐,也更加重了客人的乡愁。 就像是飘飘洒洒永不停止的秋雨,弥漫在山岭之上。 突然,筝弦断了,乐人思念之极,哀伤之极, 以致忘情忘形;低首望去,弦断之处,泪水已经湿透了衣衫。
分 析 意 境 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题直击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栖树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

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

“意境类”答案由三部分构成: ①意象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意境); ②什么图景; ③根据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概括诗歌的 思想感情(或寄托了什么志向)。
例:(09全国卷II)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 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陕 西华阴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 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 多人。 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 意?
练一练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 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 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 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 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1、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事件,关注环境。 ②抓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答案设计可以分以下几步: (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概括形象 特点; (2)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 说解;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 点态度)
举例 阅读陈子昂《登幽州台 歌》,试分析诗中所塑造 的人物形象。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 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 怆然而涕下。
【参考答案】
(第一步总写)本诗通过直抒胸臆的手 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 独落寞、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第二步根据诗句具体分析)“念”写 出感慨,“独怆然而涕下”写出凄凉和 忧伤,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 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 哀。
练一练 《李清照· 点绛唇》中刻画了怎样的艺 术形象?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 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专题PPT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专题PPT课件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如“孤 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暗喻
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但不用比喻词, 常用“是”、“变成”等词代替。如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 高洁,待到雪化时”。
2024/1/25
13
拟人手法运用
2024/1/25
把事物人格化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 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
多传达思乡怀亲之情和 羁旅伤感。
多传达离愁别绪和旅途 艰险。
多传达哀怨、凄恻、思 归之情。
2024/1/25
9
植物类意象
柳树
多传达送别、留恋、伤感之情 。
2024/1/25
落花
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 深沉喟叹和哀愁。
松柏
多传达孤直耐寒、坚韧不拔之 品格。

多传达气节、虚心、坚贞等品 格。
10
人造物品类意象
意象定义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 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简单地说,意象 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 的客观物象。
客观性
意象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对客观事物的艺术加工 和提炼。
2024/1/25
主观性
意象是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融入源自诗人的主观 情感和审美体验。象征性
通过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共读《会真记》(《西厢记》)的情景,展现了二人纯真的爱情 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二人悲剧性的命运。
吴承恩《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
通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情节,表现了孙悟空的智慧、勇敢和正义感,同时也揭示了 妖怪的狡猾和邪恶。这一章节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是《西游记》中的经典篇章之一 。

诗歌鉴赏-意象和意境

诗歌鉴赏-意象和意境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答:此诗描绘了一幅绚丽的初春景象图: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意境明净绚丽、恬静 优美(或营造了一个明净绚丽、恬静优美的意境氛围)(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定居草 堂后的愉悦闲适的心境,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步骤三)。
常见的意境定位词(术语):一般组合成四个字。
(1)幽静、清幽、幽美、幽深、幽远 (2)宁静、宁谧、安宁、安详、祥和 (3)美丽、繁丽、绚丽、绮丽、优美、繁华、明媚、繁盛、明丽 (4)苍茫、苍凉、悲凉、辽阔、开阔、雄阔、雄浑、慷慨、激昂、热烈 (5)朦胧、素雅、素淡、淡雅、迷离、凄迷、凄凉、荒凉 (6)萧条、寂寥、冷落、清冷、暗淡、冷寂、萧索、肃杀、荒芜 (7)自然、纯朴、淳朴、清新 (8)空灵、渺远
4
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菊花: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
(2)梅花: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
(3)竹:正直谦虚,坚贞高洁。
(4)松柏:坚贞不屈的人格。
5
战争类意象(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
(1)楼兰: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2)羌笛:多见于唐代边塞诗。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意象,就是沾染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
意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是意和象的融合,
意象的特点: 1.意象往往有丰富的内涵 2.意象都富有情感性
送别类(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叙写别后的思念)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

或漂泊流浪:
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
或身世浮沉: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
难。
(张可久)
或相见又别:
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 轼)
或时时相隔
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
(刘 安)
(3)不同物象可以有相同的表意功能
蓬草
浮萍
浪迹
流云
漂泊、流徙、客居
造句更有特色:意象组合回避动词,都是名 词铺排。(说意象)
(二)乐景和哀景
关乎情感生成的重要概念
四组情景关系
乐景写乐情 哀景写哀情 乐景写哀情 哀景写乐情
(二)之 1、以乐景写乐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此诗用“寒水”、“山家”、“怪 禽”、“旷野”、“落日”等景物状 描出山村人烟稀少、寂静萧条的景象, 似乎要向读者传达一种悲凉的情绪, 但结尾笔锋陡转,一个“亲”字,诗 眼明丽,仿佛告知人们,这里正是一 片未受战乱而分外祥和山村乐土,表 现出诗人由惧转喜的心理变化和亲切 温馨的内心感受,流露出诗人对和平 宁静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训练】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三)之 3、以乐景写哀情
绝句
杜甫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浓 艳明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 融融。如此美景,何以思归? 但作者偏偏拿暖色调的客观景 物与羁旅思归的主观感受形成 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如 此谋诗,诗人的归心殷切如何, 自不待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 之 意象 意境
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
鉴赏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特征) 鉴赏角度——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诗人借 此抒发的情感、表现的寓意等。)
分析思路:
提炼描写物象特征的词语,挖 掘物象与情的“契合点”,就能明 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自然物象类细雨、梧桐、残月、晓风
物或象 人造物象类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 凉气氛) 1.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声声慢》:“梧桐更兼细 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 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2. 芭蕉。表达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添字丑奴儿》: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 舍情。” 3. 流水。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 杯消愁愁更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 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虞 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 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秦观《江城子》:“便挂亲人)
1. 月亮。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 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鸿雁。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 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3. 莼羹鲈脍。 “莼羹鲈脍”“莼鲈秋思” “莼鲈之思” 借指思乡之情。如《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 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 忍尝。” 4.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 《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另:“捣衣”“砧声”,如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 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3. 松柏。坚贞不屈的人格。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刘禹锡《将赴汝州, 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 柏犹依然” 。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4. 竹。张九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 虚心世所知。”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 郑板桥《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 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姜夔 《扬州慢》:“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 岩老人(萧德藻)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6. 冰雪、草木。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 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 冰心在玉壶。” 张孝祥《念奴娇》:“应念岭海经年, 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杜甫《蜀相》:“阶前碧草 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 凉气氛)
4. 猿猴。借猿啼表达悲伤之情。如《登高》:“风急 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忆山阳》:“可 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 杜鹃/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蜀道难》:“又 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琵琶行》:“其间旦暮 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秦观《踏莎行》:“可 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另:斜阳(夕阳、落日、残阳)、西风,也多传达凄凉 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战争类意象
闲适类意象
★常见意象
一、送别类意象(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柳”与“留”谐音,借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 情,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等。 2. 长亭。送别之所,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如柳永《雨 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白居易《南 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如: 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 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 茫江浸月”等。
五、爱情类意象(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1.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 物最相思。” 2. 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 3. 连理枝、比翼鸟。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白 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
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
兰舟、小桥、长亭、歌台
意 象
行为类
折柳、登高、捣衣,把酒
描写或抒情的对象(客体对象)
人物形象
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周瑜,杜 甫《咏怀古迹》王昭君,《琵琶行》 琵琶女
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
如:李清照《声声慢》、
苏轼《定风波》
送别类意象
思乡类意象 愁苦类意象 常见意象 抒怀类意象 爱情类意象
参 见 《 布 衣 精 英 》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 菊花。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郑思肖《寒菊》: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范成大《重阳
后菊花二首》:“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
沙” 。 2. 梅花。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陈亮《梅花》: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王冕《墨梅》:“不 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枝。”
六、战争类意象(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
1. 投笔。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 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 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 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 楼兰。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 柳营。指军营。 5. 请缨。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何日 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 羌笛。多见于唐代边塞诗,如王之涣《凉州曲》:“羌 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 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 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