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王红旗)

合集下载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参考书目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参考书目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参考书目1 概论高明凯、石安石主编《语言学概论》,北京,中华书局,1979刘伶、黄智显、陈秀珠主编《语言学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吴为章编著《新编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较深]伍铁平主编《普通语言学概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兹维金采夫《普通语言学纲要》(1962),伍铁平、马福聚、汤庭国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 语言学理论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高明凯等译,岑麒祥、叶蜚声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初读有一定难度,但需要仔细品味]赵元任《语言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Lyons,J.Linguistics,1980,载南开大学中文系《语言研究译丛》编辑部编:《语言研究译丛》第二期,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于根元主编《应用语言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宋国明《句法理论概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Radford,A.1997.Syntax:A Minimalist Introduc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较深]陈原《社会语言学》,北京,学林出版社,1983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卫志强《当代跨学科的语言学》,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现在叫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了),1992语言在交际中规范施春宏中国经济出版社西方语言学流派刘润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言理解与认知崔希亮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3 语言学史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R.H.罗宾斯《简明语言学史》,许德宝、冯建明、胡明亮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4 本体研究(一般参考现代汉语课老师开的参考文献)罗常培、王均《普通语言学纲要(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朱德熙《语法答问》,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较深]5 其他岑麒祥《普通语言学人物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89王希杰主编《语言学百题(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王振昆、谢文庆、刘振铎编《语言学资料选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现代汉语》参考文献目录l 第一章绪论胡裕树《现代汉语》(增订二版)绪论部分,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红旗《语言学概论》(修订版)名校考研真题(二、简答题)【圣才出品】

王红旗《语言学概论》(修订版)名校考研真题(二、简答题)【圣才出品】

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语言的社会功能是语言的本质功能?[武汉大学2013年研]答:语言的社会功能是语言的本质功能,这主要是由语言的性质和作用共同决定的。

(1)语言的本质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它作为一种全民交际工具,一视同仁地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所有交际工具中使用范围和使用领域最广的,人类社会时时刻刻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其他交际工具的基础,其他交际工具代表的都是语言信息。

旗语、电报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各有其特殊的服务领域,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它们是只适用于某些特殊领域的辅助性的交际工具。

(3)语言是人们建立或保持社会联系的基本纽带“社会”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

每一个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语言,因为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得靠语言来维持。

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

2.为什么说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人际功能?[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语言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其中,人际互动功能是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之所以说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人际互动功能,主要是因为:(1)信息传递功能是人际互动功能的基础,是为人际互动功能服务的。

信息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是社会中人与人交流的基本方式,语言发挥信息传递功能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人际互动和交流。

(2)在真实语言环境中,使用语言不仅仅是传递一种信息,更多的是在发挥人际互动功能。

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南开大学2010年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

南开大学2010年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

2010年语言学概论真题答案一.举例并解释1.孤立语(知识点:书P112)根据词的结构划分出来的一种语言类型,也叫“词根语”,指没有构形语素或基本无构形语素的语言。

词不发生语法形式变化,语序和虚词成为基本的语法形式。

如:汉语、越南语。

2.音位变体(知识点:书P71)音位变体是属于一个音位的各个音素,包括自由变体和条件变体。

其中在有些语言或方言中互相替换而不区别意义的音素叫音位的自由变体,如兰州话[n]和[l]。

具有互补关系的音位变体叫音位的条件变体,如英语的[p]和[ph]两个音素就是/p/音位的两个条件变体。

3.语流音变(知识点:书P81)音位在语流中发生的临时性变化叫语流音变。

其起因或者是音位之间的相互影响,或是音位处于不重要的位置而发音变轻,或是快速地说话。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等。

如:面[miɛn]+貌[mɑu]=面貌[miɛmmɑu]。

4.基础方言(知识点:P198)共同语往往在某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作为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基础方言。

如:汉语的北方话就是汉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

哪种方言能够成为基础方言取决于该方言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地位,往往是政治中心、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的方言成为基础方言。

如:伦敦方言成为英吉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主要是经济的原因。

5.词汇歧义(知识点:P174)词汇歧义是由于同音异义、同字异义或语素、词多义而产生的歧义。

它是根据造成歧义的原因而分出的一种歧义。

如“这种东西能zhi51癌”中的“zhi51癌”可以表示“致癌”,也可以表示“治癌”;“他好说话”既可以表示“他喜欢说话”,也可表示“他脾气好”;“写得好”既可以表示“能写好”,也可表示“写得不错”。

二.举例并解释1.汉语普通话中两个有互补关系的音素。

(知识点:书P68)汉语普通话中的两个鼻音[m]、[ŋ][m]只出现在元音之前做声母,不可以出现在元音之后做韵尾;[ŋ]只在元音之后出现做韵尾,不可以出现在元音之前做声母。

汉硕考研参考书目

汉硕考研参考书目

汉硕考研各高校参考书目通用版本教材:《现代汉语》增订3 版上下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古代汉语》校订重排版王力常宏中华书局《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王洪君李娟北京大学出版《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外国文化史》孟昭毅曾艳兵北京大学出版社暨南大学《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教育心理学》《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史》(哪个版本都行)《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北京大学《现代汉语》增订3 版上下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古代汉语》校订重排版王力常宏中华书局《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王洪君李娟北京大学出版《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外国文化史》孟昭毅曾艳兵北京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与方法》(修订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

吴庆麟主编《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

马树德编著《世界文化通论》商务印书馆2010年,商务馆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系列教材。

2、汉语基础参考书目: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一、二册(修订本),中华书局1981年上海交通大学汉语基础《现代汉语》(增订四版)黄伯荣、廖序东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古代汉语》(第一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9;《语言学概论》王红旗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浙江大学1、汉语基础《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1999年校订重排本)中华书局王力《现代语言学导论》池昌海浙江大学出版社2、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化概要》(2011年第三版)程裕祯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陈琦、刘儒德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山大学《现代汉语》(增订四版)黄伯荣、廖序东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对外汉语教学导论》,周小兵《跨文化交际概论》,吴为善《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外国文化史》,孟昭毅若古代汉语不好还需要看《古代汉语》王力武汉大学《现代汉语》胡裕树《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古代汉语》沈祥源主编武大出版社《中国文化导论》陈荣杰任家喻高教出版社《西方文化概论》解光云陈恩虎主编合肥工业出版社《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李泉主编商务印刷局南京大学文学院《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二册)王力著,中华书局;《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红旗《语言学概论》修订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语义)【圣才出品】

王红旗《语言学概论》修订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语义)【圣才出品】

王红旗《语言学概论》修订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语义4.1复习笔记一、词汇(一)词汇的构成1.词汇的构成(1)词的构成①词包括表达词汇意义的实词和表达语法意义的虚词两类。

②词汇意义是人类对现实现象及其关系的认识,语法意义是句子中词与词之间组织关系的概括。

③实词的意义是语义学研究的对象,虚词的意义是语法学研究的对象。

语义学上所讲的“词”和“词义”都是对实词而言的。

(2)词汇的构成①固定词组尽管具有意义双层性的特点,但也具有凝固的词汇意义,在表义和造句上的作用都相当于词,可与词一样看作表达词义的单位。

②词汇是语言中词和固定词组的集合。

③句子是由词、固定词组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而成的,因而,词汇是语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

(3)词汇和词的关系①词汇是由词和固定词组构成的集合,词则是构成这个集合的元素,两者之间是集合与个体的关系。

“词汇”是集合概念,“词”是个体概念。

②词汇是现实现象的编码系统,词就是现实现象的编码。

单个词是对一类事物的编码,整个词汇是对现实现象的编码系统,因此,一种语言的词汇凝聚着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成果,掌握一种语言就是通过这种语言的词汇去认识现实世界。

2.词汇的分类(1)按来源①从古代传承下来的词语。

具体有两种情况:a.一直在使用着的词语。

b.历史词语,即所代表的事物在历史上存在而现在已经不存在的词语。

②语言里新产生的词语。

③外来词,即音和义都借自其他语言的词。

④方言词语,即从其他方言吸收过来的词语。

⑤文言词语,即古代常用而现代不常用的词语。

(2)按使用频率语言交际中使用频率高的词是常用词,常用词构成常用词汇。

语言交际中使用频率不高的词是非常用词,非常用词构成非常用词汇。

①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使用的频率可能是不同的。

②词在不同场合、职业中使用的频率也可能不同。

③常用词汇与非常用词汇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楚。

(3)按适用范围①在语言的各种表现形式(口语和书面语)、各种行业中都可以使用的词是通用词,通用词构成通用词汇。

2021上海交大《汉语基础》《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

2021上海交大《汉语基础》《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

2021上海交大《汉语基础》《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说明:我们从指定王红旗《语言学概论》为考研参考书目的名校历年考研真题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考研真题,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通过这一部分的练习,可以帮助学员巩固基础知识、夯实专业基础,从而做到全方位备考。

一、名词解释1语法[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

语法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二是指语法学,即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具有抽象性、生成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和稳固性等特征,一般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是指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句法是指词或词组组成句子的规则。

2自然语言和算法语言[武汉大学2011年研]答:(1)自然语言自然语言通常是指一种自然地随文化演化的语言。

例如,英语、汉语、日语为自然语言。

有时所有人类使用的语言(包括自然地随文化演化的语言,以及人造语言)都会被视为“自然”语言,以区别于如编程语言等为计算机而设的“人造”语言。

自然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2)算法语言算法语言是计算机词汇,计算机语言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其中高级语言又称为算法语言。

常见算法语言有BASIC、FORTRAN、COBOL、PASCAL、C、C++、JAVA等。

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约定性[武汉大学2011年研]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约定性是语言一对相对的特征。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约定性的差异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而语言的约定性则是指语言的音义结合虽然是没有自然联系的,但是在语言产生初期,音义一经约定俗成,就不能再更改,是全民必须共同遵守使用的规则。

(2)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约定性的联系①正是由于任意性的作用,语言的音义结合必须要约定俗成,没有必然联系的音和义必须要依靠社会的约定力量才能实现实际运用的可能。

王红旗《语言学概论》(修订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王红旗《语言学概论》(修订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王红旗《语言学概论》(修订 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
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习题
语言
概论
概论
发展
真题
性质
笔记
语言学
教材 复习
语法
修订版
习题
语义
笔记
真题
语音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王红旗《语言学概论》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 习语言学概论的师生参考。王红旗著《语言学概论》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语言学理论权威教材。为了帮助参加 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王红旗《语言学概论》(修订版)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 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配套复习辅导用书。本书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每章的复习笔记以王红旗《语言学概论》(修订版)教材为主,结合国内其他著名的语言学理论著作,整理各章 的重难点,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语言学理论相关辅导资 料,对王红旗《语言学概论》(修订版)的课(章)后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3.精选相关考试真题, 补充难点习题。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近年实验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相关习题并提供答案和详 解。所选真题和习题基本体现了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突现当前热点。
目录分析
1.1复习笔记
1.2习题(含考 研真题)详解
2.1复习笔记
2.2习题(含考 研真题)详解
3.1复习笔记
3.2习题(含考 研真题)详解

语言学概论王红旗

语言学概论王红旗
13
2019/6/2
古希腊传统
• “古希腊人有一种善于对旁人认为 当然的事加以怀疑的才能。” • 语言的讨论和哲学的研究 • 语言是出于天然的,是合乎逻辑的。 • 语言是由人们规定的。
14
2019/6/2
柏拉图(Plato)
词的来源、事物及其名称之间 是自然和必然的关系,还是“约 定俗成”的结果。
• 人类的非语言交际:
• (一)以语言为基础的辅助性非语言交际
• (二)与语言同时出现的伴随性非语言交际 • (伴随语音、体态语)
39
2019/6/2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 体态语是一种与语言交际者的身 体姿态有直接关系的眼神,面部 表情,手势以及交际者的空间位 置关系等伴随语言手段。
40
2019/6/2
第一节 语言和言语
• 说话 • 语言和言语
• 语言的存在形式
•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 口语和书面语
31
说话
2019/6/2
• 说话就是语言交际
32
2019/6/2
语言和言语
•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 台上坐着毛主席。
• 他昨天从北京回来。
33
2019/6/2
语言的存在形式
• 他是昨天从北京回来的。 • 她是漂亮的。 • 昆明气候宜人。她眼睛大。 • 她让孩子生气了。坐上火车去拉萨。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15
2019/6/2
• 语法范畴的确立和词类的划分。 语音分为元音和辅音,又从辅音 中分出半元音。
• 亚里士多德还建立了“格”的 概念,数、语气等语法意义的变 化。
16
2019/6/2
《语法术》(《语法科学》)
• 希腊语的第一部语法专著。从教 学的需要出发,描述了希腊语的结 构,确定了句子和词这两个基本的 语法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什么而是语言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是关于语言的理论知识。

基本任务:从人们听到的看到的语言现象中概括出来语言的结构规律和演变规律。

语言与社会、文化、心理等有密切的关系,研究语言与这些现象之间的联系也是语言学的任务。

二、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印度:在公元前4丗纪,波你尼把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编成《波你尼语法》(对梵语的语音和词的结构的分析相当完善)目的:为了准确无误地保存婆罗门教的典籍《吠陀》,研究梵语的发音和语法。

古希腊:公元前4世纪,哲学家争论名称与事物的关系,有两种观点:1、“按本质”;2、“按约定”自柏拉图,对古希腊的词和句子进行语法分析。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里亚出现“语文学派”(注释、考证、校勘荷马史诗)目的:保存荷马史诗等典籍大约公元前1世纪,特拉斯编《语法术》,形成比较系统的古希腊语法。

中国:公元前四五世纪,对文献字形、字义的解释;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语言与社会”、“名称与事物”关系的见解荀子关于事物与名称之间的“约定俗成”的观点战国末年,《尔雅》【训释词义】的编纂目的:便于交流和阅读古书东汉末年,许慎著《说文解字》目的:使人们正确地理解古代典籍曹魏,在梵文的启发下,出现了给汉字注音、分析字音的韵书。

“小学”: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中国古人研究语言文字的三门学问)“语文学”:古人为了哲学的讨论,或者学习、保存、整理古代宗教、文学、历史方面的经典而研究的学问。

其研究对象是书面语和文字。

意义:语文学关于发音。

语法、词义的知识为语言学奠定了基础,至今仍是语言学的基本内容。

历史比较语言学:出现的社会历史背景:19世纪,欧洲人受梵语的启发以及浪漫主义思潮的的影响,追寻语言的源头和历史。

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的差异,拟构他们的原始语,整理语言的演变规律。

意义:发明了历史比较法和内部拟测法,为现代语言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20世纪初,索绪尔提出区分:语言和言语、语言的共时态和历时态、形体和实体,主张以研究语言的共时态为主,研究语言内部的关系为主。

研究重心:语言的共时态和语言内部的关系。

哥本哈根学派:布拉格学派:伦敦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结构主义:主张忠实地记录语言的事实,整理语言系统,采用自然科学的一些的一些概念、方法和思路研究语言,努力使语言学形式化、精密化,在语言的形式分析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现代化的科学。

生成语法:20世纪50年代崛起,主张研究人的语言能力,即说话人关于自己的语言的知识。

各民族的人所说的语言虽然不同,但语言能力却是相同的,即人类的大脑中存在着普遍语法。

其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假设普遍语法是一套规则,此后假设普遍语法是一套原则,用这套原则可以解释各种语法现。

多角度语言学得分类:1、个别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个别语言学:研究一种语言或一个语系、语族、语支语言的结构规律或者发展规律。

如:汉语语言学、阿拉伯语语言学、壮侗语族语言学、斯拉夫语族语言学等。

普通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探讨人类语言一般的性质和普遍的结构规律、发展规律;语言研究的方法以及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问题。

探讨人类语言普遍的结构规律有2条途径:1、随即抽样并归纳统计;2、从个别到一般,用其他语言的事实对所概括出的规律进行验证和修正。

两者的关系:普建立在个的基础上,其研究成果是从对各种语言学的研究中概括出来的,对个有指导作用,个应以普的理论为指导;普也应综合并利用个的研究成果,不断对自己的理论进行验证、补充和修正。

共时语言学(描写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共时语言学:选取语言某一历史阶段为研究对象,描写这个阶段的语言的状态,包括切分语言单位、整理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概括语言的结构规律、揭示语言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如古代汉语(秦汉汉语)研究、近代汉语(唐宋元明清汉语研究)、现代汉语(“五四”以来事物汉语研究)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发展变化,包括语言发展的规律,语言发展的结果,解释语言发展的原因、如:汉语史的研究、印欧语系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

语言处在动态的平衡之中,变化是绝对的。

语言不是突变的,而是渐变的。

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理论语言学:任何对语言的结构状态和演变规律的研究。

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是语言教学,特别是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问题。

此外还有辞书的编纂、翻译、语言规划、语言文字规范化、机器翻译、信息检索、自然语言理解、失语症的治疗等。

微观语言学&宏观语言学微观语言学:只研究语言结构本身,如语音学、语义学、语法学、历史语言学等。

宏观语言学:与语言有关的现象,这是语言学的边缘学科,如人类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实验语言学等。

学习语言学得必要性:1、语言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人类对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和发展规律以及语言习得规律的认识还很肤浅。

所以,研究语言,就要先学习语言学。

2、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可以被其他学科所利用,为他们提供理论指导。

3、语言学与自然学科的关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语言学与一些自然学科建立了联系,后者需要前者的理论指导。

4、语言教学(第一和第二语言教学)需要语言学的指导。

注:第一语言教学(语文教学)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掌握、运用母语书面语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能力。

第二语言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其他语言的口语和书面语两方面的能力。

5、语言规划需要语言理论的指导。

语言规划:国家或团体为了管理语言而进行的工作,包括语言的选择、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文字的创制和改革。

语言文字规范化:根据语言的结构规律和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制定出语音、词汇、语法、文字各方面的标准,在语言的使用中推广。

如在我国,推广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实行汉语规范化、实行简化汉字、发展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都必须以语言学理论为依据,根据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必须在语言学理论的知道下解决。

第一章语言的性质第一节语言和言语(P11)1、说话: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活动,是借助语言媒介进行的,说话就是语言交际。

目的:传递信息、求助别人、支配别人、与别人沟通感情等。

2、语言和言语说话的三部分内容:@1、发音过程;@2、说出的话;@3、说出来的话中的词语和组织词语的规则。

(“语言”);前两者为“言语”;发音过程为“言语动作”;“说出的话”叫“言语作品”。

句子长度的无限性是造成句子数量无限性的原因之一。

语言交际的奥秘:人可以根据自己表达思想的需要自由地使用这些词语和语法规则。

3、语言的存在形式语言是由语音、语义(词汇)和语法组成的。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

一种语言是从这种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的言语作品中概括出来的。

例如:语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由四个词构成)语音:“一”读音的三种情况:@1、单念或在句末:阴平eg:一、二、三、第一;@2、在阴平、阳平、上声之前:去声eg:一家、一人、一把;@3、在去声前:阳平eg:一次总结:语音形式有差别,语法意义相同。

语法:存现句:处所词+动词+着/了/过+(数量词)+名词eg:门上贴着对联;县里来了检查团;天上飞过一群大雁总结:语音形式有差别,语法意义相同。

结论: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

辨析:人的言语表达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

(√)一方面,人说话与不说话、什么时候说话、要表达什么思想是自由的;而另一方面,使用什么词语和语法规则表达思想却不是自由的,人必须借助所掌握的词语和规则进行语言交际,不能生造词语,不能改变语法规则,否则就会妨碍语言交际。

四、语言与言语的区别和联系区别:第一,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创造的产物;而言语是个人现象,言语动作或行为属于说话者个人。

第二,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

在同一个时代,语言的词语和语法规则的数量是有限的,特别是常用词语的数量更有限。

第三,语言是现成的,言语是临时创造的。

语言的词法和语法是通过作品传承下来的,不需要自己创造;而言语则是根据交际的需要临时创造出来的。

联系:一方面,语言一言语的形式存在,因而语言离不开言语。

词法和语法规则这些构成语言的要素总是存在于言语之中;另一方面:言语离不开语言,没有大家都认可的词语和语法规则,也就无法说话,交际的目的就不能实现。

总之,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及所产生的成果,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依存。

五、口语和书面语书面语出现的意义:书面语克服了口语交际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人类异时、异地的语言交际成为可能,是人类创造的文化流传下来,加速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书面语:是在书面上使用的词汇和语法系统,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语言,但它既不是文字,也不是书面上得篇章。

文字:是书面语的物质形式,书面上得篇章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言语。

辨析:书面上使用的语言不一定都是书面语,口头上使用的语言也不一定都是口语。

(√)如:宋代以后的白话小说、传奇故事都是写在书面上的,但却是口语作品,而讲演者的讲演辞是口头上得,但却可能是书面语作品。

判断口语和书面语的标准:使用的词语和语法(语言的存在形式)书面语与口语的差别:第一,口语中词语通俗、平易,句子简短,结构简单,有重复、颠倒、补说、啰说,甚至一些没有信息的口头语;而书面语中有一些只在书面上使用的词语和文言词语,句子看起来文绉绉的。

机子比较长,结构比较复杂,篇章结构也比较严整。

第二,口语的物质形式是语音,而书面语的物质形式是文字。

口语一发即逝,不能保存,变化比较快,具有流动性;而书面语可以持久地保存、流传,变化比较慢,具有保守性。

“言文脱节”局面出现的原因:口语的流动性与书面语之间的保守性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特别是在文化不发达的情况下,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分歧就会逐渐扩大,从而出现“言文脱节”的局面。

联系:口语和书面语都是语言的两种存在形式,它们不仅大体重合,而且互相影响。

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不断地从口语中吸取一些新词。

另一方面,书面语的词语也可以进入口语。

三、韵律层级语音有音质、音高、音强、音长四要素,后三者统称为超音质要素。

超音质要素有区分语素和词的语音形式的音位功能,还有构建一个语言独特的节奏,组建比音节更大的韵律单元的作用。

这些韵律单元一般跟大于语素或词的语法单位或语用义有关联关系。

广义的节奏,是指两种或几种现象的周期性的交替。

狭义的节奏,语言的节奏是狭义的节奏,它大致相当于音乐中的节拍,是音流中某些超音段要素在时间上等距离的、周期性地交替出现,可以等时的打拍子。

当然,语言的节奏不如音乐那么规整、严格。

语言的节奏主要有两大类型。

一种是“音节(韵素)型节奏”,相当于中国戏曲中“有板无眼”式(也称“流水板”)节奏,代表语种有法语、日语、韩语、汉语和粤方言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