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鱼常见疾病及治疗
孔雀鱼病的防治方法与用药安全

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如发现孔雀鱼出现不良反应或病情恶化,应及时就医 并调整用药方案,避免对鱼体造成永久性损害。
注意残留药物处理
避免残留药物对环境的影响
使用药物后,应妥善处理残留的药物,避免对周围环境 造成污染,影响其他生物的健康。
04
孔雀鱼病防治案例分析
案例一:孔雀鱼水霉病的防治
症状识别
孔雀鱼感染水霉病时,鱼体表面会出现一 层灰白色的菌丝,鱼体逐渐消瘦,最适宜的温度,避免过度 拥挤和外伤,及时隔离病鱼,使用抗真菌 药物如氟康唑进行浸泡治疗。
案例二:孔雀鱼肠炎病的防治
症状识别
孔雀鱼感染肠炎病时,会出现食欲不振、腹 部膨胀、肛门红肿等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肠炎病
孔雀鱼患上肠炎病后,会 出现食欲不振、腹部膨胀 、肛门红肿等现象。
败血症
孔雀鱼患上败血症后,鱼 鳍会变得残缺不全,身体 局部会出现红肿、出血等 现象。
真菌性感染
水霉病
孔雀鱼患上水霉病后,身体表面会出现一层白色的絮状物, 严重时会导致孔雀鱼死亡。
头洞病
孔雀鱼患上头洞病后,头部会出现一个个小洞,严重时会扩 展到全身。
严格按说明书使用药品
使用孔雀鱼药品时,务必遵循药品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不要随意增减剂量或改变使用时间。
注意观察孔雀鱼的反应情况,如出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寻求专业帮助。
注意药品的配伍禁忌
避免将多种孔雀鱼药品同时使用或混合使用,以免产生药物相互作用或不良反应。
如需同时使用多种药品,应先咨询专业人士或兽医的建议,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孔雀鱼病的防治方法与用药 安全
孔雀鱼常见几种病及中西治疗方法

孔雀鱼常见几种病及中西治疗方法1、细菌性肠炎病原为点状产气单孢菌,该菌与嗜水气单孢菌为同物异名,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形,0.4-0.5微米X1-1.3微米,多数为两个相连,也有单个的,极端单鞭毛,无芽孢,柒色均匀,革兰阴性。
琼脂培养基上,经24一48小时后,菌落周围可产生褐色色素,半透明。
适宜温度25度,pH为6-12。
此菌在正常鱼肠道中便有存在,平时不会致病,呈腐生状态,如条件合适,便会大量繁殖,由腐生变为寄生,由不致病变为致病。
肠道中的病原性产气单孢菌,大量繁殖后,穿过肠壁到血液由血液循环,到达各内脏器官。
在血液和内脏中,此菌又继续不断繁殖。
因此,此病菌又被认为是条件致病菌,当鱼体健康受损害或水体条件恶化时,方能导致发病。
症状为病鱼为腹部膨大有红色斑块,肛门外突红肿,用手轻压腹部,腹腔内充满腹水,肠壁微血管充血,使肠壁呈红褐色,肠道无食物,充满了黄色粘滞,味恶臭。
防治方法:预防1、平常保持水质清洁,系统稳定,密度合理,饵料是关健,喂食活饵做到彻底消毒,喂食切记过胞!西药治疗:1呋喃唑酮全缸遍洒每百公升水纯粉2克,5至6天。
2早期老三样。
3二氯0.05克药浴,连用3天。
中药:1大蒜素,混饲料投喂。
2、地锦草,每天一次,连用3次,百公升水5克。
3穿心莲30%.苦参30%.黄桕15%.板蓝根1%。
煎汁拌饲料投喂,3天为一疗程。
2、细菌性烂鳃病病原为柱状纤维黏球菌,也叫屈挠杆菌。
菌体细长,柔软易弯曲,粗细均匀,长2-24微米,宽约0.8微米,两端钝圆,一般稍弯曲,但较短的菌体通常是直的。
革兰染色阴性。
通常以橫裂法繁殖,分裂成2个长度大约相等的子体,菌体无鞭毛,通常做滑行运动戓摇晃颤动。
在液体培养或水中,该菌具有群集成柱状或草堆状的特性。
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为黄色。
在培养液中可见液面形成一层黄色菌膜,好气生长,在厌气条件下不生长。
该菌在Ph6.5-7.5生长良好,PH6.0以下或8.0以上不生长。
症状为发病初期,鳃丝前端充血,略显肿胀,使鳃瓣前后呈现明显的鲜红和乌黑的分界线,继后,鳃丝前端出现坏死腐烂,粘液增多,严重时,鳃丝前端鱼骨外漏、断裂,部分鱼有局部或全部鳃贫血和失血现象,鳃瓣前部因黏液和溃疡物的增加,水中脏物在其上黏附,形成明显的脏物镶边区。
孔雀鱼鱼药 鱼病

孔雀鱼常见病治疗药物1.孔雀石绿:是一种染色剂,为绿色结晶体,能溶解于水。
同族中还有次甲基蓝,是杀灭水霉菌,霉菌等的特效药物。
它与食盐,小苏打配制成混和剂,浸洗鱼体或全池泼洒效果都很好,对杀灭真菌、寄生虫有一定效果。
其药性较缓和,药物有效时间较长。
2.硝酸亚汞:为白色结晶体,无臭,易潮解成淡黄色,遇热可还原成对人畜有害的高汞,对治疗由小瓜虫引起的白点病有特效。
但该药药性烈,毒性大,用药后易腐蚀鱼体皮肤和鱼鳍,浸洗鱼体时要特别注意掌握剂量和浸洗时间,防止鱼体各鳍腐烂或中毒死亡。
此外,用药时应避免和金属容器接触.防止腐蚀金属制品及遇金属后发生化学反应失效。
3.红汞:又名红药水。
是一种外伤消毒液,色红,遇水后变成蓝色,对治疗由小瓜虫引起的白点病效果特佳。
药性温和,对皮肤刺激性较小。
同时对由白点病、肤霉病引起的并发症,用此药泼洒治疗后,可取得良好的预防和根治效果。
对鱼体因外伤引起的炎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4.高锰酸钾:又名过锰酸钾。
为紫黑色楼形结晶体,具有蓝色金属光泽,无臭味,易溶解于水,对杀灭三代虫、指环虫及防腐消毒均有一定效果,并可防治鱼体因皮肤创伤或寄生虫引起的细菌性烂鳃病,也是网具、饲水、饵料、容器等消毒的良好药品。
在强光下,该药易氧化失效。
保存时宜选用密闭的有色玻璃瓶,不能与有机物质或易氧化的药品混合。
5.硫酸铜:又名蓝矾、胆矾。
为蓝色结晶体,无味,应放在干燥的玻璃瓶内保存,在空气中放置易氧化为白色,但吸潮后又能变成蓝色的含水硫酸铜,潮解后并不影响药性。
该药对杀灭车轮虫、隐鞭虫、斜管虫、口丝虫等效果较好。
常用于浸洗鱼体或全池泼洒。
其药性渗透慢,常与硫酸亚铁合用。
6.硫酸亚铁:又名绿矾、铁矾。
为淡绿色透明结晶体,在空气中易风化,并迅速氧化成黄棕色碱式硫酸铁。
该药常作为辅助药物与其他药品合用。
若与硫酸铜合用,有助于硫酸铜药性的发挥,并能起到良好效果。
由于该药对鱼体色泽刺激性较大,故应节制使用。
7.盐酸土霉素:为黄色结晶状粉末,无臭,味苦,有吸湿性。
孔雀鱼易发的病及治疗

孔雀鱼易发的病及治疗1、扫把式烂尾大多从尾巴梢的中部开始溃烂,迅速蔓延到尾基部。
膜质完全烂掉,只剩尾骨,看起来跟扫把一样。
尾鳍两侧发病晚于中部,有时背鳍也会发病。
此病发展极为迅速,如治疗稍晚即会死亡。
治疗办法:用海宝牌“鱼勇”,按照说明下药,严禁过量,早期病症治愈率很高`晚期基本无效。
2、松鳞病此病特征是鳞片竖起呈松开状,病鱼不会马上死掉,但患病面积会渐渐扩大至全身,最后衰竭死亡治疗办法:药物使用日苯黄粉,量计加大到说明的3倍。
并加大粒盐,结合打氧,治疗期20天左右。
发病期如鱼食欲尚好``也有治愈希望,若无食欲,则不可治。
3、烫尾尾稍部出现似被烫过的红褐色边缘或斑点,次日或几日后红边渐渐消失,原红色部分溃烂掉了,之后还会在新的尾稍上再次出现红边,并每次都有增大。
患此病鱼数日内不致死,但鱼只尾部出现下垂,摆动异常,食欲减退,不追鱼,后来还可以发展到身上,出现一些隆起的灰白色病斑,日久则病重死亡。
此病常见,并在成年的雄鱼和燕尾的雌鱼间易于传播。
治疗办法:使用日本黄粉,治疗期要20天左右,若鱼只一半以上的尾稍都有红边,则要每日使用“鱼勇”药液直接在患处涂抹,之后在放入黄粉水中饲养,效果很好。
对鱼龄超老的鱼则很难治愈。
4、突眼病此病特征可想而知。
鱼不会很快死亡。
但大大影响观赏效果。
治疗方法:药物使用日苯黄粉,量计加大到说明的3倍。
并加大粒盐,结合打氧,治疗期20天左右。
5、棉口病此病不长见治疗方法:用大量黄粉药浴,并加大粒盐,打氧。
2~3天内治愈。
6、缩尾与针尾现象:鱼尾鳍夹角明显变小,严重时缩成锥形,鱼不断地摆动身体,喜聚于水面或水底的角落。
病鱼不会马上死掉,但影响吃食及发育。
病因:鱼缸水体狭小,鱼只拥挤,残饵较多,换水不勤。
因而大量滋生水霉菌致病。
鱼龄:10日内的鱼苗,1~2个月大的分缸鱼易得此病治疗:用海宝牌水霉净。
按照说明下药。
海盐治疗,全缸拨洒饱和盐(每升饲养水加一毫升饱和盐水,提高水温28~30度。
孔雀鱼常见病病的防治

孔雀鱼白点病的防病原体为小瓜虫,热带鱼在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症状和病变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鱼缸的角上互相挤擦。
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病鱼常呆滞状浮在水面,严重的全身似洒满白粉,多在春、秋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活饵的尾部下容易流行.此病传染速度很快,如不及时治疗会二次感染合并水霉病及细菌感染,严重时,药物无效,会大批死亡。
要及早治疗。
治疗方法A、提高水温至28摄氏度,数天后小瓜虫破裂脱落.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病鱼基本上会痊愈。
B、选用0。
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水鱼病鱼5~15分钟,持续2~3天,效果良好。
C、“尿砖”,将新砖在尿液中浸泡24小时,晾干后放入病鱼的水族相中,数日后就能见效.G、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或泼洒在水族箱中,也有一定效果。
孔雀鱼的疾病与治疗:口腐病口腐病症状:口部周边或颊部附近呈白棉花状而不能再进食,不久,将会衰弱而致死。
原因:与烂尾病一样,卡拉姆那里斯细菌感染为原因,输入孔雀鱼带来的新感染症状:鳃部肿胀而在水面痛苦中勉强呼吸,并且合闭尾鳍而不时在摇头,做不自然的游水动作,不久,鱼体呈白浊状而衰弱致死。
原因:由输入孔雀鱼带进来的细菌为感染因素。
而一旦发现感染的鱼只时,必须随即隔离于其他鱼缸。
初期者,只有换水或加入盐水也可改善。
治疗可使用一些市售的杀菌剂来进行药浴,大部份的情况都会有所改善。
若仍然无法痊愈,原因可能在于一些导致细菌性的感染的因素,并未消除,如水温过低,死鱼未捞出等。
患水霉病症者,可能要注意水质,应捞除死鱼或残饵,并赶快换水,而松球病可能要优先改善水质,药浴除去水中的病原,待鱼较有食欲后,用细菌治疗的药饵喂食.至于烂鳍、烂尾等外表症状的鱼只,换水并佐以药浴,情况也能改善.孔雀鱼针尾病的治疗方法孔雀鱼针尾病又叫鱼类暴发性传染病。
本病主要病症最初见鱼儿烦躁不安各鳍条紧夹不展游泳时呈蛇行或只甩尾巴不怎么前进似在挣扎进而眼眶下颌体表胸鳍基出现小块或点状血斑。
孔雀鱼疾病,孔雀鱼烂尾怎么办

孔雀鱼疾病,孔雀鱼烂尾怎么办孔雀鱼的6大常见病症及治疗方法1.白点病症状:鱼体全面会出现直径1mm以下的白色细点,并且一定会从各鳍发病之后再扩散至全身,如不予处置时,将会渐次衰弱,不久就会死亡。
这是淡水鱼典型病症。
尽管孔雀鱼发病率不多,但也不是说完全不会发病,所以大意不得。
原因:白点虫等纤毛虫所寄生引发的病症,其体表的白点即是寄生虫的本体。
寄生虫的外围的表皮呈白色状者也有,白点愈多则表示寄生状态愈为严重。
治疗方法:白点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名叫多子小瓜虫的纤毛虫,属于寄生虫病。
当水温升至28℃时,小瓜虫会停止发育乃至逐渐死亡。
因此,发现孔雀鱼有白点病时,可采用换水加盐加温的办法进行治疗,即先换一半的水,然后按照饲养水的体积加入3克/升的海盐,最后将水温提高到30-32℃,一般3-5天后即可见效。
2.烂尾症症状:是从尾鳍开始附着黄白色粘着物。
不久,再蔓延至各鳍,并渐次糜烂。
尤其病情进行时,鳍部会呈烂腐状,甚或断落尾鳍都有。
因而食欲大减,不久连肌肉也被侵腐而衰弱致死,故有必要及早治疗,发病雄鱼较多,是其特征。
原因:遭受气单胞菌感染所引起,感染途径为伤口,而受伤大部分由于鱼只之间的争斗,粗鲁的接触所引起的居多。
治疗方法:用浓度为3%的盐水泡10分钟,每天1-2次,并且保持饲养水质良好,过几天坏死组织就会自然脱落。
3.水霉病症状:别名口腐病,棉花病,但正名为水霉病。
这是水霉寄生于体表而带上棉花般是白色状,不久蔓延至全身而腐烂皮肤,尤其病情进行时水霉繁茂部分会腐烂掉落都有可能。
而到了患病中期以后就会失去食欲,游水也欠活泼,不久将会死去。
原因:体表的伤口或锚虫,鱼虱等寄生所引起的伤口,由水霉科的真菌着生引发二次病症者。
真菌大都是输入孔雀鱼带进来的居多。
4.松球病症状:全身的鳞片竖起鱼体,全面也会鼓满,病名是因为看似松球般乃有此名。
如病情进行则鱼鳞会剥落,于是不能再游水而导致死亡。
原因:遭受野罗孟那斯细菌感染所引发。
孔雀鱼疾病治疗

孔雀鱼疾病治疗有人说养鱼是“一门艺术加半门技术”,确实,懂得欣赏的同时,还得有点技术活儿。
谁都想养出一缸健康艳丽的鱼儿,但是观赏鱼病是我们养鱼过程中绕不开的话题。
鱼病要防患于未然,在平时的养殖中,我们要学会观察,用眼睛判断观赏鱼的行为,另外辅以一些水质测试器材是必需的,如温度计、比重计、PH试笔、氨、氮、亚硝酸的水质测定组等。
借助这些工具可以让我们从改善不良的水质环境,从而起到预防的作用。
下面是为新手朋友总结的几种孔雀鱼常见病症,以便对新手朋友在开缸时做更深一步的引导。
1.白点病可以说是观赏鱼最常见的疾病,一般因温度变化而引起。
病因:是换水时温差过大,或在冷热交换的季节,如果缸中的温度一下子相差太多的话,比如加热设备突然损坏,冬季停电等,就很容易产生白点病。
症状:体表各处会出现小白点。
治疗方法:就是换水并将温度拉高至30摄氏度,理论上来说,第三天就应该看得出来病情是否已控制住且白点不再扩散。
如果白点持续扩散,就要用治白点药,依照用药指示来下药并控温在摄氏30度,顶多下两次药,白点就应该可以治愈。
最后再换水1/3左右,并把温度调回原来温度。
2.水霉病孔雀鱼最常见的病症之一,一般新鱼带菌进入水族箱引起。
病因:新鱼入缸,或体表的伤口引起寄生。
治疗方法:药浴为主,可选用食盐50克、小苏打50克,混合放在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5-20分钟。
也可选用0.7克孔雀石绿,放在100克水中,浸洗病鱼15-30分钟。
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深浸洗或泼洒在水族箱中,也有一定效果。
3.鱼尾类疾病孔雀鱼最美丽的部分就是尾部,但是如果尾部得病,一方面会影响它整体的美感,也会让饲主感到手足无措,这里举例为大家说明孔雀鱼尾部生病的医治方法。
1)鱼尾边缘有血丝?答: 方法一:是水质不好所引起的细菌性感染,用浓度为3%的盐水泡10分钟,[你要看它染病的程度,如果病的严重,要把浓度减少到1%].每天1~2次。
方法二:保持水质干净,过几天坏掉的部分就会自动脱落。
孔雀鱼有几种病--孔雀鱼的死因有几种

孔雀鱼有几种病-孔雀鱼的死因有几种浅谈孔雀鱼常见几种病及中西治疗附图综合篇内容来自用户:幼小中合汇1细菌性肠炎病原为点状产气单孢菌,该菌与嗜水气单孢菌为同物异名,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形,0.4-0.5微米X1-1.3微米,多数为两个相连,也有单个的,极端单鞭毛,无芽孢,柒色均匀,革兰阴性。
琼脂培养基上,经24一48小时后,菌落周围可产生褐素,半透明。
适宜温度25度,pH为6-12。
此菌在正常鱼肠道中便有存在,平时不会致病,呈腐生状态,如条件合适,便会大量繁殖,由腐生变为寄生,由不致病变为致病。
肠道中的病原性产气单孢菌,大量繁殖后,穿过肠壁到血液由血液循环,到达各内脏器官。
在血液和内脏中,此菌又继续不断繁殖。
因此,此病菌又被认为是条件致病菌,当鱼体健康受损害或水体条件恶化时,方能导致发病。
症状为病鱼为腹部膨大有红色斑块,外突红肿,用手轻压腹部,腹腔内充满腹水,肠壁微血管充血,使肠壁呈红褐色,肠道无食物,充满了黄色粘滞,味恶臭。
防治方法:预防1平常保持水质清洁,系统稳定,密度合理,饵料是关健,喂食活饵做到彻底消毒,喂食切记过胞!西药:治疗:1呋喃唑酮全缸遍洒每百公升水纯粉2克,5至6天。
2早期老三样。
3二氯0.05克药浴,连用3天中药:1大蒜素,混饲料投喂。
2地锦草,1公升水0.5克拌饲,每天一次,连用3次,百1公升水0.05克。
3穿心莲1公升水0.3克.苦参1公升水0.3克.黄桕1公升水0.15克.板蓝根1公升水0.01克,煎汁拌饲料投喂,3天为一疗程。
2细菌性烂鳃病病原为柱状纤维黏球菌,也叫屈挠杆菌。
菌体细长,柔软易弯曲,粗细孔雀鱼的死因有几种?一、主人的过失:1、一些女孩子会涂化妆品等带油脂类物品,这样喂食会把油脂带入到水族箱中的水中,造成水质的污染。
而且这些油污会漂浮在水面,导致缸体鱼外界的空气隔绝,从而使得鱼会缺氧死亡。
2、水箱内的水温忽冷忽热,而且温差特别大,特别是冬天。
3、鱼食的投喂量不适当,往往阴雨天喂多了而导致鱼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雀鱼常见疾病及治疗
常见疾病
1.恶化水质恶化的最大原因是投饵过量所引起的水污染以及过滤器污秽所引起的有害质的积存。
只要每日的投饵适量,以及适当扫除过滤器与水质调整都可以防止发生。
虽然适当的换水也有必要,切勿大量换水,这样对孔雀鱼会有伤害,需要稍稍注意。
另外,如果过度清洁过滤器,也同时洗掉繁殖的过滤菌,从而导水质恶化。
2.水温的变化孔雀鱼是属于变温动物,会随着周围环境的水温度变换体温的。
水温不论高或低都有碍鱼体机能正常的运作,尤其水温的上升或低下,对孔雀鱼是最大的致命伤。
结果体内的代谢不顺,食欲也低下而会衰弱下去,也要注意季节早晚过度落差很多。
3.粗鲁的接触鱼身孔雀鱼的身体表面是特别纤细而易损伤,所以利用鱼网捞起时,要特别小心,否则体表一但损伤,细菌会从伤口侵入而感染。
若不用鱼网而用手捞起时,也不要用指甲损伤鱼体。
请特别留意。
4.带进病症孔雀鱼容易患病的原因中,估计最大的比例是受到他鱼的感染,若将新购入的孔雀鱼放于水族箱内时,一定要先行确认,是否有病症或先养于检疫缸观察三、五天,确定无病症再放入。
一般病症
白点病
症状:鱼体全面会出现直径1mm以下的白色细点,并且一定会从各鳍发病之后再扩散至全身,如不予处置时,将会渐次衰弱,不久就会死亡。
这是淡水鱼典型病症。
尽管孔雀鱼发病率不多,但也不是说完全不会发病,所以大意不得。
原因:白点虫等纤毛虫所寄生引发的病症,其体表的白点即是寄生虫的本体。
寄生虫的外围的表皮呈白色状者也有,白点愈多则表示寄生状态愈为严重。
防治方法:
1、多采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
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
?
2、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五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疗效较好;也可用1%盐水浸泡数天,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浓度的红汞溶液浸泡5~15分钟,或用百万分之零点一至零点二~的硝酸汞溶液泼洒,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
烂尾症
症状:是从尾鳍开始附着黄白色粘着物。
不久,再蔓延至各鳍,并渐次糜烂。
尤其病情进行时,鳍部会呈烂腐状,甚或断落尾鳍都有。
因而食欲大减,不久连肌肉也被侵腐而衰弱致死,故有必要及早治疗,发病雄鱼较多,是其特征。
原因:遭受卡拉姆那里斯细菌感染所引起,感染途径为伤口,而受伤大部分由于鱼只之间的争斗,粗鲁的接触所引起的居多。
预防:
◆放养密度要适当;
◆要加强管理,水的温度保持在20℃左右,所投饵料要既少且精;
◆经常换些干净水,及时捞除残饵,定期排除池底污物。
治疗:病鱼一经发现,必须立即隔离,施以抗生素或叮啶黄等药剂来治疗病鱼。
烂鳍症的病征出现较慢时,治疗法是更换部分缸水,清洗过滤器和添加少许食盐入缸内,并停止喂食数天。
食盐疗法的作用是增加水的比重,改变水中的渗透压,透过渗透作用的变化来杀死细菌和其他的病原体;也可直接使用市售的Sera治细菌治生虫剂、美利坚灭菌灵、女王鲸专治金鱼疾病剂、女王鲸治细菌剂及AZ00治细菌剂来治疗。
?
水霉病
症状:别名口腐病,棉花病,但正名为水霉病。
这是水霉寄生于体表而带上棉花般是白色状,不久蔓延至全身而腐烂皮肤,尤其病情进行时水霉繁茂部分会腐烂掉落都有可能。
而到了患病中期以后就会失去食欲,游水也欠活泼,不久将会死去。
原因:体表的伤口或锚虫,鱼虱等寄生所引起的伤口,由水霉科的真菌着生引发二次病症者。
真菌大都是输入孔雀鱼带进来的居多。
患水霉病症者,可能要注意水质,应捞除死鱼或残饵,并赶快换水。
防治方法:
肤霉病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以初春和晚冬最常见。
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应注意操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寄生虫咬伤,并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
当发现鱼体感染水霉病时,可用3%食盐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加l%食盐浸泡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次甲基蓝溶液浸泡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五(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洗,或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二的孔雀石绿溶液、百万分之零点三的甲醛溶液直接泼洒入水族箱,以抑制霉菌的孳生。
还可用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
在水族箱顶端安装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霉的孳生。
?
松球病
症状:全身的鳞片竖起鱼体,全面也会鼓满,病名是因为看似松球般乃有此名。
如病情进行则鱼鳞会剥落,于是不能再游水而导致死亡。
原因:遭受野罗孟那斯细菌感染所引发。
松球病可能要优先改善水质,药浴除去水中的病原,待鱼较有食欲后,用细菌治疗的药饵喂食。
防治方法:
避免鱼体受伤,保持水体清新。
春季是竖鳞病的高发季节,应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
在捕捞、过数、搬运和放养过程中,尽量小心操作,勿使鱼体受伤。
?
1、用3%食盐水浸浴鱼体10-15分钟;
2、可将病鱼浸入浓度为五万分之一单位的四环素溶液中洗浴1小时;还可用2%的氯化钠溶液与3%碳酸氢钠溶液混合洗浴10分钟;或用氯霉素溶液,或呋喃西林粉加痢特灵溶液,或庆大霉素溶液浸洗,还可用上述药液的1%稀释成低剂量泼洒,坚持数日均可见效。
?
口腐病
症状:口部外围或颊部附近呈白棉花状而不能再进食,不久,将会衰弱而致死。
原因:与烂尾病一样,卡拉姆那里斯细菌感染为原因。
输入孔雀鱼带来的新感染症状:鳃部肿胀而在水面痛苦中勉强呼吸,并且合闭尾鳍而不时在摇头,做不自然的游水动作,不久,鱼体呈白浊状而衰弱致死。
原因:由输入孔雀鱼带进来的细菌为感染因素。
而一旦发现感染的鱼只时,必须随即隔离于其它鱼缸。
初期者,只有换水或加入盐水也可改善。
治疗:可使用一些市售的杀菌剂来进行药浴,大部分的情况都会有所改善。
若仍然无法痊愈,原因可能在于一些导致细菌性的感染的因素,并未消除,如水温过低,死鱼未捞出等。
治疗:可使用一些市售的杀菌剂来进行药浴,大部份的情况都会有所改善。
若仍然无法痊愈,原因可能在于一些导致细菌性的感染的因素,并未消除,如水温过低,死鱼未捞出等。
患水霉病症者,可能要注意水质,应捞除死鱼或残饵,并赶快换水,而松球病可能要优先改善水质,药浴除去水中的病原,待鱼较有食欲后,用细菌治疗的药饵喂食。
至于烂鳍、烂尾等外表症状的鱼只,换水并佐以药浴,情况也能改善。
针尾病
现象:孔雀鱼尾鳍夹角明显变小,严重时缩成一锥形,鱼只不断地摇动身体,喜聚集于水面或水底的角落,病鱼不会很快死掉,但影响摄食及发育。
?
原因:发病原因有很多种,总体上大致以下几种情况造成的:
1、密度过大
2、长时间不换水,环境达到了这种病菌滋生的最佳时机
3、缸壁上的硝化细菌过多,病菌附着在粘膜上,由于孔雀鱼夜间睡觉是伏在缸低的,很容易被感染。
?
易感鱼龄:10日龄内的鱼苗、一~二个月大小的分缸鱼。
成鱼较少感染。
?
治疗:
方法一:用海宝牌水霉净,按照说明下药。
或用海盐治疗,全缸泼洒饱和盐水(每升饲养水加一毫升饱和盐水。
提高水温到28~30度。
如有必要还可以下黄粉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
?
方法二:a第一时间把病鱼隔离
b关灯、关过滤泵
c原缸内均匀投放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当缸内水呈淡红色即可)
d一小时后开灯、开过滤泵,清洗过滤棉
e3小时后头投放维生素c(60公分的缸投放一片,大缸酌情加量)
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不喂食,每天换水50-100%
三天左右鱼的状态开始恢复,可以少量喂食
烂鳍、烂尾等外表症状的鱼只,换水并佐以药浴,情况也能改善。
还有就是比较常见的VC缺乏症,表现为:鱼虾vc缺乏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生长缓慢、体态异形、游动缓慢等,严重时甚至出现类似哺乳动物的坏血病症状。
各种鱼所患vc缺乏症状表现各有不同,但大都会导致生长不良,免疫力低下,饲料转化率低等。
虾类的典型vc缺乏症为“黑死病”,即伤口愈合缓慢,壳下出现黑色溃烂,大批死亡。
还易出现虾壳松软,蜕壳周期延长、肌肉白浊、鳃混浊等症状。
长期食用VC观赏鱼饲料可以避免以上问题,提高抵抗力。
精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