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鱼常见病病的防治
孔雀鱼病的防治方法与用药安全

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如发现孔雀鱼出现不良反应或病情恶化,应及时就医 并调整用药方案,避免对鱼体造成永久性损害。
注意残留药物处理
避免残留药物对环境的影响
使用药物后,应妥善处理残留的药物,避免对周围环境 造成污染,影响其他生物的健康。
04
孔雀鱼病防治案例分析
案例一:孔雀鱼水霉病的防治
症状识别
孔雀鱼感染水霉病时,鱼体表面会出现一 层灰白色的菌丝,鱼体逐渐消瘦,最适宜的温度,避免过度 拥挤和外伤,及时隔离病鱼,使用抗真菌 药物如氟康唑进行浸泡治疗。
案例二:孔雀鱼肠炎病的防治
症状识别
孔雀鱼感染肠炎病时,会出现食欲不振、腹 部膨胀、肛门红肿等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肠炎病
孔雀鱼患上肠炎病后,会 出现食欲不振、腹部膨胀 、肛门红肿等现象。
败血症
孔雀鱼患上败血症后,鱼 鳍会变得残缺不全,身体 局部会出现红肿、出血等 现象。
真菌性感染
水霉病
孔雀鱼患上水霉病后,身体表面会出现一层白色的絮状物, 严重时会导致孔雀鱼死亡。
头洞病
孔雀鱼患上头洞病后,头部会出现一个个小洞,严重时会扩 展到全身。
严格按说明书使用药品
使用孔雀鱼药品时,务必遵循药品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不要随意增减剂量或改变使用时间。
注意观察孔雀鱼的反应情况,如出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寻求专业帮助。
注意药品的配伍禁忌
避免将多种孔雀鱼药品同时使用或混合使用,以免产生药物相互作用或不良反应。
如需同时使用多种药品,应先咨询专业人士或兽医的建议,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孔雀鱼病的防治方法与用药 安全
孔雀鱼常见几种病及中西治疗方法

孔雀鱼常见几种病及中西治疗方法1、细菌性肠炎病原为点状产气单孢菌,该菌与嗜水气单孢菌为同物异名,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形,0.4-0.5微米X1-1.3微米,多数为两个相连,也有单个的,极端单鞭毛,无芽孢,柒色均匀,革兰阴性。
琼脂培养基上,经24一48小时后,菌落周围可产生褐色色素,半透明。
适宜温度25度,pH为6-12。
此菌在正常鱼肠道中便有存在,平时不会致病,呈腐生状态,如条件合适,便会大量繁殖,由腐生变为寄生,由不致病变为致病。
肠道中的病原性产气单孢菌,大量繁殖后,穿过肠壁到血液由血液循环,到达各内脏器官。
在血液和内脏中,此菌又继续不断繁殖。
因此,此病菌又被认为是条件致病菌,当鱼体健康受损害或水体条件恶化时,方能导致发病。
症状为病鱼为腹部膨大有红色斑块,肛门外突红肿,用手轻压腹部,腹腔内充满腹水,肠壁微血管充血,使肠壁呈红褐色,肠道无食物,充满了黄色粘滞,味恶臭。
防治方法:预防1、平常保持水质清洁,系统稳定,密度合理,饵料是关健,喂食活饵做到彻底消毒,喂食切记过胞!西药治疗:1呋喃唑酮全缸遍洒每百公升水纯粉2克,5至6天。
2早期老三样。
3二氯0.05克药浴,连用3天。
中药:1大蒜素,混饲料投喂。
2、地锦草,每天一次,连用3次,百公升水5克。
3穿心莲30%.苦参30%.黄桕15%.板蓝根1%。
煎汁拌饲料投喂,3天为一疗程。
2、细菌性烂鳃病病原为柱状纤维黏球菌,也叫屈挠杆菌。
菌体细长,柔软易弯曲,粗细均匀,长2-24微米,宽约0.8微米,两端钝圆,一般稍弯曲,但较短的菌体通常是直的。
革兰染色阴性。
通常以橫裂法繁殖,分裂成2个长度大约相等的子体,菌体无鞭毛,通常做滑行运动戓摇晃颤动。
在液体培养或水中,该菌具有群集成柱状或草堆状的特性。
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为黄色。
在培养液中可见液面形成一层黄色菌膜,好气生长,在厌气条件下不生长。
该菌在Ph6.5-7.5生长良好,PH6.0以下或8.0以上不生长。
症状为发病初期,鳃丝前端充血,略显肿胀,使鳃瓣前后呈现明显的鲜红和乌黑的分界线,继后,鳃丝前端出现坏死腐烂,粘液增多,严重时,鳃丝前端鱼骨外漏、断裂,部分鱼有局部或全部鳃贫血和失血现象,鳃瓣前部因黏液和溃疡物的增加,水中脏物在其上黏附,形成明显的脏物镶边区。
孔雀鱼易发的病及治疗

孔雀鱼易发的病及治疗1、扫把式烂尾大多从尾巴梢的中部开始溃烂,迅速蔓延到尾基部。
膜质完全烂掉,只剩尾骨,看起来跟扫把一样。
尾鳍两侧发病晚于中部,有时背鳍也会发病。
此病发展极为迅速,如治疗稍晚即会死亡。
治疗办法:用海宝牌“鱼勇”,按照说明下药,严禁过量,早期病症治愈率很高`晚期基本无效。
2、松鳞病此病特征是鳞片竖起呈松开状,病鱼不会马上死掉,但患病面积会渐渐扩大至全身,最后衰竭死亡治疗办法:药物使用日苯黄粉,量计加大到说明的3倍。
并加大粒盐,结合打氧,治疗期20天左右。
发病期如鱼食欲尚好``也有治愈希望,若无食欲,则不可治。
3、烫尾尾稍部出现似被烫过的红褐色边缘或斑点,次日或几日后红边渐渐消失,原红色部分溃烂掉了,之后还会在新的尾稍上再次出现红边,并每次都有增大。
患此病鱼数日内不致死,但鱼只尾部出现下垂,摆动异常,食欲减退,不追鱼,后来还可以发展到身上,出现一些隆起的灰白色病斑,日久则病重死亡。
此病常见,并在成年的雄鱼和燕尾的雌鱼间易于传播。
治疗办法:使用日本黄粉,治疗期要20天左右,若鱼只一半以上的尾稍都有红边,则要每日使用“鱼勇”药液直接在患处涂抹,之后在放入黄粉水中饲养,效果很好。
对鱼龄超老的鱼则很难治愈。
4、突眼病此病特征可想而知。
鱼不会很快死亡。
但大大影响观赏效果。
治疗方法:药物使用日苯黄粉,量计加大到说明的3倍。
并加大粒盐,结合打氧,治疗期20天左右。
5、棉口病此病不长见治疗方法:用大量黄粉药浴,并加大粒盐,打氧。
2~3天内治愈。
6、缩尾与针尾现象:鱼尾鳍夹角明显变小,严重时缩成锥形,鱼不断地摆动身体,喜聚于水面或水底的角落。
病鱼不会马上死掉,但影响吃食及发育。
病因:鱼缸水体狭小,鱼只拥挤,残饵较多,换水不勤。
因而大量滋生水霉菌致病。
鱼龄:10日内的鱼苗,1~2个月大的分缸鱼易得此病治疗:用海宝牌水霉净。
按照说明下药。
海盐治疗,全缸拨洒饱和盐(每升饲养水加一毫升饱和盐水,提高水温28~30度。
孔雀鱼常见病病的防治

孔雀鱼白点病得防病原体为小瓜虫,热带鱼在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率与死亡率很高。
症状与病变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与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鱼缸得角上互相挤擦.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病鱼常呆滞状浮在水面,严重得全身似洒满白粉,多在春、秋与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活饵得尾部下容易流行.此病传染速度很快,如不及时治疗会二次感染合并水霉病及细菌感染,严重时,药物无效,会大批死亡.要及早治疗.治疗方法A、提高水温至28摄氏度,数天后小瓜虫破裂脱落。
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病鱼基本上会痊愈.B、选用0、05%~0、07%浓度得红汞溶液,水鱼病鱼5~15分钟,持续2~3天,效果良好。
C、“尿砖”,将新砖在尿液中浸泡24小时,晾干后放入病鱼得水族相中,数日后就能见效。
G、用低浓度得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或泼洒在水族箱中,也有一定效果。
孔雀鱼得疾病与治疗:口腐病口腐病症状:口部周边或颊部附近呈白棉花状而不能再进食,不久,将会衰弱而致死。
原因:与烂尾病一样,卡拉姆那里斯细菌感染为原因,输入孔雀鱼带来得新感染症状:鳃部肿胀而在水面痛苦中勉强呼吸,并且合闭尾鳍而不时在摇头,做不自然得游水动作,不久,鱼体呈白浊状而衰弱致死.原因:由输入孔雀鱼带进来得细菌为感染因素。
而一旦发现感染得鱼只时,必须随即隔离于其她鱼缸.初期者,只有换水或加入盐水也可改善。
治疗可使用一些市售得杀菌剂来进行药浴,大部份得情况都会有所改善。
若仍然无法痊愈,原因可能在于一些导致细菌性得感染得因素,并未消除,如水温过低,死鱼未捞出等。
患水霉病症者,可能要注意水质,应捞除死鱼或残饵,并赶快换水,而松球病可能要优先改善水质,药浴除去水中得病原,待鱼较有食欲后,用细菌治疗得药饵喂食。
至于烂鳍、烂尾等外表症状得鱼只,换水并佐以药浴,情况也能改善。
孔雀鱼针尾病得治疗方法孔雀鱼针尾病又叫鱼类暴发性传染病.本病主要病症最初见鱼儿烦躁不安各鳍条紧夹不展游泳时呈蛇行或只甩尾巴不怎么前进似在挣扎进而眼眶下颌体表胸鳍基出现小块或点状血斑。
常见的孔雀鱼尾巴疾病的防治

常见的孔雀鱼尾巴疾病的防治孔雀鱼是一种受欢迎的观赏鱼类,其华丽的尾巴是其最大的特色之一。
然而,孔雀鱼尾巴疾病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孔雀鱼的外观和健康。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孔雀鱼尾巴疾病,并提供预防和治疗的方法。
1. 尾巴腐烂病尾巴腐烂病是孔雀鱼尾巴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该疾病主要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可能导致孔雀鱼尾巴的腐烂、变色和脱落。
防治方法•隔离患病鱼只:一旦发现孔雀鱼尾巴出现异常,应立即将其隔离到一个独立的容器中,以防止疾病传播给其他鱼类。
•加强水质管理:保持鱼缸水的清洁和适宜的水温,定期更换过滤器和进行水质检测,以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使用抗菌药物:在兽医的指导下,使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来治疗尾巴腐烂病。
请遵循正确的用药方式和剂量,以避免对鱼类造成伤害。
2. 横带病横带病是另一种常见的孔雀鱼尾巴疾病,其特征是尾巴出现纵向条纹,通常会导致尾巴的变色和丧失光泽。
防治方法•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确保鱼缸中的水质稳定,温度适宜,并提供适当的饲料和营养供给,以增强孔雀鱼的免疫力,减少横带病的发生几率。
•检测和处理早期病症:定期观察孔雀鱼的尾巴,一旦发现纵向条纹的出现,应及时检测和处理,以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使用抗寄生虫药物:横带病通常与寄生虫感染有关,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可以有效控制寄生虫的滋生和扩散。
3. 尾鳍病尾鳍病是孔雀鱼尾巴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其特点是尾鳍出现裂开、变形或缺失等现象。
防治方法•维持优良的水质:定期清洁鱼缸,控制有害物质的积聚。
保持水温适宜,水质稳定有助于减少尾鳍病的发生。
•提供适当的营养:孔雀鱼的饮食应该均衡,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以促进其健康的尾鳍生长和修复。
•加强鱼群的免疫力:通过增加养殖鱼类的免疫力,可以减少尾鳍病的发生。
可以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如维生素C和E等。
4. 灼伤病灼伤病是孔雀鱼尾巴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常常由过热的水温引起,导致尾巴出现焦黄、焦黑、溃烂等症状。
孔雀鱼常见病预防及治疗

一、扫把式烂尾的问题吧。
1、用老三样,换水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下盐,浓度为百分之1,氧气泵24小时常开,直到痊 愈。
2、用盆,兑高锰酸钾,水的颜色兑成淡粉色即可,每天把病鱼捞出泡15分钟到30分钟。直到痊 愈。
(泡鱼用的水最好是晾晒3天左右的水,或者用鱼缸的水,切记不要用新接出来的自来水)
四、水霉病(也有口腐病、棉花病之称)
这是水霉寄生在鱼体表面带着棉花般的白色状,慢慢会蔓延至全身,导致溃烂,鱼的食欲也会 减退,不及时管理鱼也会死掉。
应对方法:可以试试老三样,或者买点对应的药,按照说明比例兑水,给病鱼进行药浴。
五、针尾病(夹尾)
症状:尾鳍夹角明显变小,严重时缩成一锥形,鱼只不断地摇动身体,喜聚集于水面或水底的 角落,病鱼不会很快死掉,但影响摄食及发育。10日龄内的鱼苗、一~二个月大小的分缸鱼容 易患病。成鱼较少感染。
二、立鳞病(也叫炸鳞)
症状是身体鳞片大面积都不贴合鱼的身体,鳞片向外张开,恩,看着有点头皮发麻。
这种病症我不怎么建议新手朋友应对这个病症太折腾,很多老鱼友也会很无奈的及时把病鱼捞 出处理掉,因为会传染,及时给鱼缸换一次水。细心观察其他鱼是否也被感染。
三、白点病
症状:鱼体表面出现了1mm一下的白色小点点,并且会慢慢变多扩散到全身,如果处理不及 时,鱼会随着病情的加重直至死亡。这种病症孔雀鱼发病率不算多。不过平时喂食的时候也要 细心观察,不要疏忽管理。 换水三分之一、把水温升到28~30度,加少许盐,并加大给氧。这种方法比较安全,对治疗白 点还是比较有效的。能不用药尽量不用。
发病原因:
一、应激性夹尾:例如长途运输的鱼、突换水质的鱼、以及捕捞时受惊过或强光等等外界刺 激,都会导致鱼体的应激反应而发生夹尾的。
孔雀鱼的疾病--孔雀鱼生病了怎么办

孔雀鱼的疾病-孔雀鱼生病了怎么办孔雀鱼生病了怎么办看着像是烂鳍了。
由细菌引起的烂尾、烂鳍症传染性极高,从鳍条开始,继而身体腐烂至死。
这种烂鳍症有两种病征,第一种由鳍边开始腐烂,再向内伸展,第二种由鳍部分开始,向四面八方蔓延。
患处变白色,最后脱落。
金鱼运送或产卵后身体抵抗力会减弱,此时最易感染此疾病。
病鱼一经发现,必须立即隔离治疗。
主要原因可能:饲水不良,水质长期浑浊,受新水刺激过多,或鱼儿互相撕咬导致细菌感染。
治疗办法:A,在100千克的水中放呋喃西林粉0.2克进行浸洗消毒,多次用药后可缓解病情。
B,在100千克水中放痢特灵3~5片,浸洗病鱼30分钟。
C,在100千克水中放土霉素5~8片浸洗消毒,可预防感染此病。
D,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加食盐溶液浸洗消毒。
E,用庆大霉素浸洗,在100厘米X50厘米X35厘米的水族箱中放2支。
F,用1%食盐水浸泡病鱼,直至痊愈。
另外,养鱼先养水,鱼生病了多半跟水质有关,你养鱼的水一定是有问题的。
孔雀鱼得了什么病?怎么治?温差问题,通过您的描述,应该是您的鱼得针尾了还有水霉病。
不要换水过勤,那样没有稳定的水体环境,消化系统没有形成,没有任何鱼能受得了这么折腾。
还有是否为全缸换水?可以加盐庆大黄粉加以调养切记:是药三分毒,您可以把水温增加2度到26度,然后加少量的盐.一星期可以就换2次水,每次兑换1/4的新水.当不确定是什么引起的疾病,盐最好使引发孔雀鱼常见病的四大因素内容来自用户:陈思孔雀鱼的大部份病症,都是饲育者本身的疏忽所引发的,通常引发的病症有四大因素:1.水质的恶化水质恶化的最大原因是投饵过量所引起的水污染以及过滤器污秽所引起的有害质的积存。
只要每日的投饵适量,以及适当扫除过滤器与水质调整都可以防止发生。
虽然适当的换水也有必要,切勿大量换水,这样对孔雀鱼有伤害,稍注意。
过度清除过滤器,也同时洗掉繁殖的过滤菌,而导水质恶化。
2.水温的变化孔雀鱼是属于变温物,会随着周遭的温度来变换体温的。
孔雀鱼的养殖及病害防治

孔雀鱼的养殖及病害防治孔雀鱼(Poeciliareticulata)隶属于胎髌科,胎髌属。
雄鱼色彩鲜艳,五彩缤纷,有些个体表具蓝黑色小圆斑,周围有淡色的环纹,宛如孔雀的尾翎,故称“孔雀鱼”。
它的另一特点是,几乎全年均可繁殖,每个月或隔月就能繁殖一次,每次产幼鱼20~100尾不等;子代经4~5个月便性成熟,一对孔雀鱼一年繁鱼后代的数量是惊人的,因此有“百万鱼”(millions)之称。
孔雀鱼的英文名为Rainbowfish 和Guppy,中文译名常称之为“彩虹鱼”或“格比(鱼)”。
此外,尚有摩比鱼、虹髌和水沟鱼(LongkangHee)的俗名。
一、原产地与观赏性孔雀鱼原产于中南美洲的特立尼达、巴巴多斯、委内瑞拉、圭亚那、巴西北部以及西印度群岛。
作为水族箱鱼类饲养始自1862年,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1908年首次运到欧洲,德国将这种鱼当作观赏鱼放在鱼缸中饲养;传入我国的时间可能稍晚一些。
在人工饲养中,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加上人工选择近缘杂交,使其遗传因子变异而增育出体态多姿、颜色、尾形不同的品种,受到人们的青睐。
欧洲国家每隔若干年要在德国举办一次国际观赏鱼大赛,孔雀鱼是主角。
孔雀鱼是一种热带淡水鱼,其色彩犹如珠宝般鲜艳亮丽,体型小巧玲珑,令人喜爱。
由于它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强,适合于家庭观赏和庭院经济养殖。
孔雀鱼的外观表现因子主要在色彩和鳍的形态上,通过杂交出现了千变万化。
如体色有淡红、淡绿、淡黄、夹杂紫、红、黄、蓝、黑、灰等多种颜色;在些鱼体上还布满闪烁光泽,艳丽夺目,在水族箱中成群游动时犹如众星闪烁于夏夜长空之中。
雄鱼色彩绚丽,且各具特色,以至很难找出两尾相近似的雄鱼来。
在尾鳍形态上,有圆尾、旗尾、琴尾、火炬尾、燕尾、上剑尾、下剑尾、双剑尾、三角尾、齿尾、裙尾、剪刀尾、长尾、尖尾、扇尾等10余种之多,鳍上还有各式各样的图案和色彩,游动起来宛如孔雀开屏。
胎髌科的鱼除了具观赏性外,在医学和卫生上常把它作为一种灭蚊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雀鱼白点病的防
欧阳学文
病原体为小瓜虫,热带鱼在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症状和病变
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鱼缸的角上互相挤擦。
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病鱼常呆滞状浮在水面,严重的全身似洒满白粉,多在春、秋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活饵的尾部下容易流行。
此病传染速度很快,如不及时治疗会二次感染合并水霉病及细菌感染,严重时,药物无效,会大批死亡。
要及早治疗。
治疗方法
A、提高水温至28摄氏度,数天后小瓜虫破裂脱落。
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病鱼基本上会痊愈。
B、选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水鱼病鱼5~15分钟,持续2~3天,效果良好。
C、“尿砖”,将新砖在尿液中浸泡24小时,晾干后放入病鱼的水族相中,数日后就能见效。
G、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或泼洒在水族箱中,也有一定效果。
孔雀鱼的疾病与治疗:口腐病
口腐病
症状:口部周边或颊部附近呈白棉花状而不能再进食,不久,将会衰弱而致死。
原因:与烂尾病一样,卡拉姆那里斯细菌感染为原因,输入孔雀鱼带来的新感染
症状:鳃部肿胀而在水面痛苦中勉强呼吸,并且合闭尾鳍而不时在摇头,做不自然的游水动作,不久,鱼体呈白浊状而衰弱致死。
原因:由输入孔雀鱼带进来的细菌为感染因素。
而一旦发现感染的鱼只时,必须随即隔离于其他鱼缸。
初期者,只有换水或加入盐水也可改善。
治疗
可使用一些市售的杀菌剂来进行药浴,大部份的情况都会有所改善。
若仍然无法痊愈,原因可能在于一些导致细菌性的感染的因素,并未消除,如水温过低,死鱼未捞出等。
患水霉病症者,可能要注意水质,应捞除死鱼或残饵,并赶快换水,而松球病可能要优先改善水质,药浴除去水中的病原,待鱼较有食欲后,用细菌治疗的药饵喂食。
至于烂鳍、烂尾等外表症状的鱼只,换水并佐以药浴,情况也能改善。
孔雀鱼针尾病的治疗方法
孔雀鱼针尾病又叫鱼类暴发性传染病。
本病主要病症最初见鱼儿烦躁不安各鳍条紧夹不展游泳时呈蛇行或只甩尾巴不怎么前进似在挣扎进而眼眶下颌体表胸鳍基出现小块或
点状血斑。
有的鳃丝出血锗端烂蚀重者烂至鳍基但也有为数极少鱼只,在重感染鱼群中不发病估计此病由肠道先行感染有部分孔雀鱼已由遗传获得免疫,有研究者认为是嗜水汽单胞菌所致。
孔雀鱼针尾病的治疗方法:
1、隔离移开病鱼或健康的鱼。
2、漂白粉1PPM入缸每是一次。
3、土霉素或氯霉素0。
25~0。
5PPM,或呋喃唑酮0。
2~0。
5PPM入缸不换水连用五次(隔日一次)。
若是预防用药按2、3中的药量,隔1~2天施药一次。
4、药饵。
连用3天,剂量为土霉素2。
5~4克/50千克鱼或呋喃唑酮2~5克/50千克鱼。
孔雀鱼烂鳃病的防治
热带鱼鳃部疾病有寄生虫性烂鳃和细菌性烂鳃。
死亡率较高。
症状和病变
1.指环虫寄生:病鱼鳃部明显红肿,鳃盖张开,鳃失血。
严重时停止进食,最终因呼吸受阻而死。
2.车轮虫寄生:鳃部失血,严重时局部溃烂,呈灰黄色,鳃骨外露。
停止进食,最终因呼吸受阻而死。
3.细菌性烂鳃:病鱼鳃部溃烂,附有较多的白色粘液。
严重时鳃丝被腐蚀成一个个圆形小洞,软骨外露,最后窒息而死。
鱼腮充满粘液,腮丝及腮盖骨内表皮均有出血现象。
腮丝会很快由红变白,逐渐腐烂最后整个腮部全部腐烂鱼儿也因此失去呼吸功能而死亡。
治疗方法
A、对指环虫寄生虫类:
用晶体敌百虫0.1~0.2克溶于10千克水中,浸泡病鱼5~10分钟。
B、对车轮虫寄生虫类:
用硫酸铜0.2克和硫酸亚铁0.1克溶于10千克的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多次用药后可全愈。
D、对细菌性烂鳃:
E、在10千克的水中溶解11.5%浓度的氯胺丁0.02克,浸洗15~20分钟,多次用药后见效。
F、在容水量为100千克的水族箱中放入痢特灵或土霉素2~3片,较长时间浸洗鱼体。
G、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或泼洒在水族箱中,也有一定效果。
孔雀鱼烂嘴病的防治
又称棉口病或白嘴病。
红剑、黑玛俐等易患此病。
症状:
吻部长着一种棉花样的菌丝,传染力很强,死亡率高。
在水质恶化的水族箱里最容易患此病。
患病时不仅嘴部,
连鳃盖都可见到棉花状的菌丝。
发病3-4天,整箱鱼全部死亡。
由于传染力强,最好将水族箱、用具等彻底消毒。
治疗方法
在缸中,每4公斤(4千克)水加入5一10万单位水溶性青霉素。
亦可用金霉素治疗。
需将水族箱进行消毒处理。
可用15%的甲醛溶液浸洗盛过病鱼的缸和捞过病鱼的鱼网。
孔雀鱼竖鳞病的防治
有叫松鳞病,病原体为点装极毛杆菌。
多为频繁换水所致,由于水不清洁,鱼体被划掉鳞片及水中公含少量氧气,饲养水温过高等情况下,常会引起此病,较难痊愈。
鱼的鳞由平覆鱼体表变成象松球一样一片一片的象外长开。
鳞片的基部鳞囊水肿。
在鳞片上轻轻一按,鳞片就会脱落。
23天后病鱼就会死亡。
此病好像不具传染性,多见于金鱼、锦鲤、攀鲈科鱼及卵胎生鳉科鱼类,象玛莉、月鱼、孔雀等。
每年春季较为流行,发病的鱼看起来很恐怖,我到现在想起来头皮就会发麻。
而且也不好治疗即便
是治愈了观赏价值也大打折扣。
所以不如人道毁灭来的好一些。
症状
病鱼体表肿胀,部分鳞片向外张开似松球,鳞片基部有水肿。
此外,病鱼还有烂鳍、鳍条基部出血等现象。
严重时,殶鱼常死亡。
治疗方法
A、用1%盐水与1%的小苏打液混合,浸洗鱼体10分钟,多次用药方可见效。
B、用呋喃西林粉0.1 克加庆大霉素2支,并溶解在80厘米X50厘米X40厘米的水族箱中,长时间药浴有一定疗效,尤其是患病初期。
C、每40千克水加入0.5克氯霉素浸浴。
1、五万分之一的四环素溶液药浴1小时/天。
2、2%的食盐加3%的碳酸氢钠溶液药浴10分钟/天。
3、呋喃西林加痢特灵溶液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