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猪病毒性腹泻(Porcine Viral Diarrhea, PVD)是一种由猪病毒性腹泻病毒(Porc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PVDV)引起的常见猪类传染病。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和防控措施等方面对猪病毒性腹泻进行介绍。
一、流行病学猪病毒性腹泻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途径进行传染,包括直接接触感染的猪或其排泄物、通过环境污染的水源、食物等途径传播。
健康的猪可能成为潜在的传染源,因为它们可能携带病毒而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
孕母猪感染病毒后,胎儿也可能受到感染,导致胎儿畸形、死胎等情况。
猪病毒性腹泻已经成为影响猪类养殖业的一大威胁。
二、临床特征猪病毒性腹泻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急性期和慢性期两种类型。
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食欲不振、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因为脱水和体力过度而死亡。
慢性期表现为猪只生长缓慢,体重下降,毛发干燥、毛色变浅等。
病变主要集中在猪胃肠道上皮细胞,造成吸收障碍和消化不良,临床上常见肠胃症状。
三、鉴别诊断猪病毒性腹泻的鉴别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
在临床方面,需要注意与细菌性、寄生虫性腹泻等疾病进行鉴别,通过病史询问、观察症状和疾病进展情况进行判断。
实验室检测方面,可以通过病毒分离、抗体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等方法来确认诊断。
还可以通过组织病理学和病理学检测来辅助诊断。
四、防控措施(一)养殖管理措施:加强养殖场内外环境的卫生管理,减少猪只间的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定期对猪只进行检疫和消毒,严格控制病毒的传播途径。
(二)疫苗预防:目前猪病毒性腹泻病毒已有相应的疫苗,可通过疫苗预防的方式来控制疫情的发生,提高猪只的抗体水平,减轻疾病的发展和传播。
(三)隔离治疗:对确诊的病猪应立即隔离治疗,加强护理和补充营养,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和支持疗法,减少死亡率,防止疫情扩散。
猪病毒性腹泻病流行病学调查

猪病毒性腹泻病流行病学调查仇国明(河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050035)我国是生猪养殖大国,又是猪肉消费大国,生猪养殖数量超全球总量的1/2[1]。
自2018年8月开始,非洲猪瘟疫情在中国开始扩散,对中国的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的严峻形势下,其他猪病依然对养猪生产存在一定的威胁。
尤其是猪病毒性腹泻病,在每年的秋冬以及早春季节仍然十分常见,并且危害较重[2]。
猪病毒性腹泻病是猪场中常见疾病,引起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病原包括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 ⁃demic diarrhea virus,PEDV )、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transmissiblegastroenteritis virus ,TGEV )、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rvirus,PoRV )[3]。
其中仔猪最为易感,若感染此类腹泻病毒后,病猪多呈现呕吐、水样腹泻、脱水、消瘦等临床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给养殖场带来巨大损失,同时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4]。
为了掌握河北省石家庄市地区2016年~2018年猪病毒性腹泻病的流行情况,本文采用荧光定量PCR 对采集的病猪组织样本进行PEDV 、TGEV 、PORV 病原学检测,分析腹泻病近三年的流行趋势,以期为该地区猪病毒性腹泻病的综合防控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及技术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样品来源对2016年~2018年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兽医门诊部和动物无害化处理厂送检的342份(2016年211份、2017年73份、2018年58份)病死猪小肠组织或小肠内容物进行猪PEDVT ⁃GEV 、PoRV 病原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1.2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磁珠法病毒DNA/RNA 提取试剂盒购自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PEDV/TGEV/PORV 三重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购自北京世纪元亨动物防疫技术有限公司。
组织研磨仪购自德国Qiagen 公司;核酸提取仪购自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四通道荧光PCR 仪购自上海枫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仔猪传染性腹泻(PED)是一种由仔猪传染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病毒感染疾病。
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广泛流行,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在养猪场中,PEDV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旦感染,很容易产生大规模的疫情,因此对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的研究非常重要。
一、流行病学1. 传播途径:仔猪传染性腹泻病毒主要通过粪口传播途径传播,感染猪只排泄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毒,而且病毒极易在环境中存活,因此只要存在感染的猪只和环境,就可能造成PEDV的传播。
2. 高发季节:仔猪传染性腹泻在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低温湿润的环境有利于病毒存活和传播。
3. 猪只易感性:仔猪传染性腹泻主要感染仔猪,特别是3周龄以下的仔猪,因为这个时期的仔猪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抗病免疫系统,非常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
二、临床症状1. 腹泻:感染PEDV的仔猪会出现严重的腹泻症状,粪便呈黄色、水样、脱水严重,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仔猪死亡。
2. 消瘦:患有PEDV的仔猪在发病期间会出现厌食、体重迅速下降的症状,导致明显的消瘦和体弱。
3. 呕吐:感染PEDV的仔猪常常会出现呕吐的症状,由于脱水严重,还可能出现眼睛凹陷、口舌干燥等表现。
4. 发热:部分感染PEDV的仔猪会出现发热的症状,体温升高。
5. 其他:患有PEDV的仔猪还可能出现粘膜苍白、呼吸急促、行为异常等临床症状。
三、防治措施1. 加强环境卫生:由于PEDV在环境中存活力强,因此要做好养猪场的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传播。
2. 控制传染源: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养猪场,避免外源性PEDV的传入。
3. 定期检测:定期对仔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患病仔猪并隔离治疗,避免病毒传播。
4. 强化饲养管理: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保持合理的饲喂和饮水,提高仔猪的抵抗力。
5. 疫苗预防:目前已经有PEDV疫苗问世,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提高仔猪的免疫力,预防疫情的发生。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猪病毒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是严重影响猪类生产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口服感染途径发病,早期病猪表现为急性腹泻、呕吐、脱水等症状,病死率高达30%~100%。
目前,PEDV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病,病毒的传播速度快,病死猪数量众多,对猪业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PEDV的流行病学特征1. 宿主范围:PEDV主要感染猪类,包括仔猪、生长育肥猪以及种猪等。
2. 传播途径:PEDV主要通过食物、水源、嗅觉等途径传播,较容易在猪场以及附近的交易市场等处发生大规模的传播。
3. 传播速度:PEDV有较高的传播速度,传播范围广,一旦发生疫情,短时间内病死猪数量众多。
1. 急性腹泻:PEDV感染的猪,最主要的症状是急性腹泻,呈灰白色水样粪便,猪只出现腹泻现象之前可能出现厌食、发热等症状。
2. 脱水:由于急性腹泻严重,故猪只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等物质大量流失,猪只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比例会显著降低,表现为全身口干舌燥、皮肤干燥、乏力等。
3. 呕吐:PEDV感染的猪只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及上消化道问题。
PEDV的鉴别诊断1. 病情观察:PEDV感染的病猪的粪便颜色变化鲜明,从原来的黄色或黄绿色变为灰白色或米白色,而且出现腹泻程序迅速,短时间内便便量大,有时连干净的厕所都没有时间找。
2. 病理学检查:PEDV感染的病猪的肠道内和肠系膜淋巴结的水肿、炎性浸润等病理变化是诊断PEDV的主要依据之一。
PEDV的防控措施1. 消毒:在猪场深度消毒,对饲养环境、猪舍设施、饮水、饲料投喂工具等设施、物品进行消毒。
2. 防范措施:对受胁迫猪群尽快进行隔离,尽量避免不同来源的猪只混合饲养从而避免病菌传播。
3. 疫苗:目前PEDV的疫苗已经研制出来,可以有效的控制疫情。
总之,PEDV病毒的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对猪业产生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有效的防控措施非常必要。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猪病毒性腹泻是由猪病毒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并引起了猪只的大规模死亡,对猪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就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以及防控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流行病学猪病毒性腹泻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易在豚舍内传播。
病毒在猪只的呼吸道和肠道内复制,最终导致猪只出现腹泻、脱水和死亡。
PEDV对生猪的感染力非常强,且对不同年龄段的猪只都具有一定的感染风险。
PEDV病毒颗粒在环境中可以存活一段时间,使得病毒的传播更具挑战性。
二、临床特征感染PEDV的猪只通常表现为急性腹泻、呕吐、食欲不振和脱水等临床症状。
患病猪只的粪便呈现稀糊状,有时伴有黏液和血丝,整体表现为肠道炎症。
在临床上,PEDV病毒还需与非洲猪瘟病毒鉴别,因为它们的症状和传播方式有一定的相似性。
及早进行准确的诊断对于防治PEDV病毒具有重要意义。
三、鉴别诊断针对PEDV感染的临床样本,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这些方法可以迅速且准确地鉴别出PEDV病毒。
病理学检查也是确定PEDV感染的一种有效方法,需要注意的是,采集标本和病理组织时需严格遵守规范操作,以避免交叉污染和误诊。
四、防控措施在防控PEDV病毒方面,首先需要对猪场进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加强环境消毒、控制猪只进出、限制人员流动等。
对于猪只的免疫防治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市面上已有PEDV疫苗上市使用,可以有效提高猪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合理饲养密度等措施也对防治PEDV病毒具有积极作用。
猪病毒性腹泻是一种严重危害猪产业的传染病,对养猪业有着严重的影响。
加强对PEDV的认识、提高防控意识、制定有效的防疫措施和加强兽医监管,对于控制PEDV的蔓延至关重要。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猪病毒性腹泻是一种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猪出现严重的腹泻、呕吐等症状,导致猪的死亡率非常高。
猪病毒性腹泻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特别是在亚洲地区,其对养猪业的影响非常大。
本文将介绍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
一、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猪病毒性腹泻主要通过口鼻分泌物、粪便和污染的饲料、饮水等途径传播。
该病多发生于秋、冬季节,青年猪群易受感染,成年猪可出现症状轻微或无症状感染。
病毒性腹泻的流行具有突发性、高发性、爆发性和持续性等特点。
其病毒在外界能力较强,常常通过工具、装具、车辆等传播媒介传播。
因此,加强卫生和消毒是病毒性腹泻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特征猪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腹泻:猪在发病后24小时内出现水样便,排便频繁,甚至出现腹泻的情况。
猪受感染后短期内,每日体重损失可达5%~10%,经过2~3天的感染,猪体重可损失15%~20%以上。
2.呕吐:部分病例在发病初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
并且通常呕吐与腹泻同时出现。
当猪呕吐出现不能排泄产生的反刍物或进食物颗粒时,应考虑与其他疾病鉴别。
3.高热:感染猪出现头痛、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病程可迅速加重,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晕厥、昏迷等不良反应。
4.严重腹泻症状:一般在发病后的2~3天,猪的粪便变为起结,有些猪的粪便呈桔黄色、砂糖色,呈泻肚样。
三、病毒性腹泻的鉴别诊断病毒性腹泻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常见的鉴别疾病包括:肠道疾病、细菌性痢疾、脓毒症、病毒性感冒等。
在鉴别诊断时,可以根据猪的临床表现,结合猪的年龄、病史、繁殖史、环境条件等综合分析。
四、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措施为了有效控制病毒性腹泻的传播,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1. 巩固猪场环境卫生:严格控制水质、饲料质量,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干燥。
2. 加强防疫管理:可以通过疫苗注射等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摘要】猪病毒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猪病毒性肠道疾病,主要通过食物和水传播。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发病率随季节变化,多发生在冬春季节。
临床表现包括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需与其他猪饲养相关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强调营养支持和水电解质平衡。
防控措施包括做好饲养管理,加强环境卫生,定期消毒等措施。
研究表明,预防猪病毒性腹泻对猪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未来还需要加强对该病的疫苗研发和防控策略的深入研究。
通过综合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猪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保障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猪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方法、防控措施、防控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猪病毒性腹泻简介猪病毒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简称PED)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类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猪只腹泻、脱水、呕吐等症状。
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在猪场中易发生暴发性流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PED最早于1971年在英国被描述,随后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并成为影响猪类养殖业的重要疾病之一。
PED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具有强传染性和高致病性,在猪只中传播迅速,对幼猪和育肥猪的影响尤为严重。
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经消化道,可通过猪只之间的直接接触或病毒污染的环境传播。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预防与控制成为关键。
加强猪场卫生管理、疫苗接种和流行病监测等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PED的流行已引起了全球猪类养殖业的高度关注,为了遏制病情传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研究和防控工作。
1.2 流行病学特征猪病毒性腹泻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类消化道疾病,主要发生在幼仔猪和生长发育期猪只。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猪病毒性腹泻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并且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致病性。
疫情多发生在猪场、养猪场等集中养殖场所,尤其在冬春季节更易发生。
上海规模化猪场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

色或 灰 绿 色 , 瘦 , 白 , 水 , 后 衰 消 苍 脱 最 竭 而 死 , 猪 和 肉猪 病 症 轻 . 复 快 , 母 恢 而哺 乳 仔 猪最 为严 重 . 即使 康 复 猪也
易成僵猪 . 长缓慢 . 育不 良 生 发 ,
关 键 词 猪
置 于载 玻 片 上 . 丙 酮 固定 后 风 干 . 用 用
0 2 . %伊 文 思 蓝 溶 液 将 荧 光 抗 体 稀 释 O
两 个 区 县 的规 模 化 猪场 进 行 了针 对 性
的流 行病 学 调 查
1 材 料 与 方 法
至 工 作 浓 度 .滴 加 于 切 片 标 本 面 上 ,
性 消 化 道 传染 病 .也 是 规模 化猪 场 的 常发 传 染 病 .其 中包 括 猪 传 染性 胃肠 炎 (G ) 猪 流 行 性 腹 泻 (E 和 猪 TE、 P D)
轮 状 病 毒 感染 等 。 0 5 以来 , 海崇 20 年 上
121 流 行 病 学 调 查 :采 用 问 卷 表 、 -.
现 场咨 询 、 临床 检 查 等方 式 。 选 定 猪 对
场进 行 病 毒 性腹 泻 的流 行 病 学调 查
122 小 肠 绒 毛 检 查 :取 空 肠 一 段 , _.
治疗 方 案 :采 用抗 生 素 和磺 胺 药 治 疗 , 本 未 显效 果 。使 用 口服 、 腔 基 腹
或 静 脉 注射 葡 萄 糖 生 理 盐水 进 行 对 症 治 疗 . 减 轻 病症 和死 亡 率 可
样 品 均呈 现 绒 毛 萎 缩变 短 . 细 不均 . 粗 甚 至 大 面积 消 失 直 接 荧 光 抗 体 试 验 检 测 T E 和 G V P D 2 区县 的4 份 空肠 样 品 中 。 E V:个 8 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毒、 猪传 染性 胃肠 炎病 毒和猪 A群轮状病 毒为主要 病 原弓起 的猪病毒性腹泻 的发病规律 和并发情况 正 l
在发 生新 的变化 ,由以前 的单一感染到现在 的混合 感染, 且病毒 出现变异 , 与疫苗毒株 的 同源 性较低 , 交 叉保护 作用 不是很好 ,所有 的这些情况都给 当前 猪腹泻病 的防控增加 了难度 。临床腹泻样 品的检测 结果见表 1 。
1 . 60
2 1年1 2 38 5 OO 一l月 7 2 2 1年1 O 1 4 22 01 —1月 5 2 3
1. 3 3 9 8 1. 5 6 5 5
1. 1 0 6 3 41 4 . 0
4 . 2 3 . 0
为 了进一步 验证此 次腹泻病 发生 的主要病 因 , 笔 者于 2 1 年 8 1 0 1 — 0月间采集各 生产 阶段 的表观 健康猪粪样 1 3 ,进行 3 常规肠 病毒和新发病 9 份 类 毒如 博卡病 毒 和 K b ou病 毒 ( 嵴病 毒) 的病 原检测 , 其 中博 卡病毒和 K b o u病毒 的阳性 检 出率均在 6 % 4 左右 , 而猪 流 行性腹 泻病 毒阳性 2份 、 A群轮 状 猪 病毒 阳性 1 ,没有检测到猪传染性 胃肠炎病毒 。 9份 由此 笔者推测博 卡病毒和 K b 病 毒不一定 是引起 ou 此次疫情 的主要病 原。而猪 A群轮状病毒与人具有 高度 的同源 性 , 健康猪群 中感染 率高达 98%, . 4 需要
腹 泻 病 的主 要 病 原是 猪 流 行 性 腹 泻 病 毒 。 国 内学 者
冯力等研究发现 ,引起此次发病 的猪流行性腹泻病 毒较 以前经 典的 C 77毒株缺 失了 7个碱基 , V7 集中 在基 因组 的非编码 区,同时主要保护性基因 S基因 收 稿 日期 :0 卜 1 — 3 2 1 2 1 核苷酸 同源 性只有 9 %。笔者 4 基金项 目: 国家生猪现代 产业技 术体 系(yyx 0 9 ; 东省 中国 也发 生了较大变异 , n ct一 0 )广 科 学 院 全 面 战略 合 作 项 目( 0 0 00 0 0 0 2 1B 9 3 1 2 ) 在 猪 的 腹 泻 样 品 中 也检 测 到 了猪 圆 环 病 毒 2型 作 者 简 介 : 旭 钢 ( 9 4 , , 南许 昌人 , 业 兽 医 师 , 读 硕 库 1 8 一) 男 河 执 在 (C 2 和猪蓝耳病病 毒 (R S ) , PV) P R V 等 这也就更进 一 士研 究生 ,主要从事动物传 染病诊 断与猪场疫病 防控 技术研 究 步说 明当前腹 泻病 发 生的病 因之 复杂 是前所 未 有 E— i: u ug ng a o .o c ma l k x a @y h oc n.n 通讯作 者: 何启 盖, 教授 , 士生导师.— i h qgi ao . r 博 E ma :eia@yh o o l cn 的, 需要引起广大养猪人士的关注 。
中图分类号 :8 82 53 ¥ 5 .8 . 文献标 志码 : A
坤 1, 文 , 启盖 ,肖 2 .何 一 ,
407) 3 0 0
407 ;. 3 0 0 2华中农业大学动物 医学 院, 湖北 武汉
文章 编号 :0 2 9 72 1)5 0 0 — 2 10 —15 (0 20 — 1 1 0
21 0 0年入秋 以来 , 内暴发 了大规模 的腹泻 疫 国 情, 此次疫情 发生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 国各地无论 全 是规模化养猪 企业还是个体养 殖户都 出现 了严重 的 疫情 。疫情 主要集 中在 产房小猪,而 刚出生的仔猪 自身免疫力差, 出现腹 泻后机体快速 脱水 , 各种治疗 及 常规疫 苗的紧 急免疫 效果都不理想 ,正是 由于这 样 的原因 ,致使 此次 疫情 在多 数猪 场 的发病 率 达 8 %左右 , 0 死亡 率 高达 5 %~ 5 给养猪 企 业造 成 0 8%, 巨大的经济损 失, 致使 生猪 出栏 量减 少 , 肉价格波 猪 动 , 响民众 的正常生活 , 影 对我 国养猪 生产是 一次严 重 的冲击 。 引起猪 腹泻 的因素很 多 ,其 中既有 传 染性 因 素, 如病毒 、 细菌、 寄生 虫等 ; 也有 非传染性 因素 , 如 饲养 管理 、 营养 因素 、 应激 等 。 中猪传 染性 胃肠 炎 其 病 毒 、猪 流行性 腹泻 病毒和 猪 A群 轮状 病 毒等肠 病 毒感 染所 引起 的猪 病毒 性腹 泻对 养猪 业造 成 的 损 失最大 、 害最 为严 重 , 危 感染 以上 肠病 毒 的病猪 会 出现水 样腹泻 、 呕吐 、 厌食 等临床 症状 , 动物机体 会快速脱 水 、 死亡 , 临床治疗 价值不 大 , 以对养猪 所 业 的危 害严重 , 引起人们 的高度关 注 。笔 者所在 的 课题组 为探究此 次腹泻疫情 的主要 病 因, 根据相 关 病毒 的 自身特 性 ,选 定猪流行 性腹泻 病毒 (E V PD ) 的 M 基 因、 猪传 染 性 胃肠 炎病 毒 (G V N基 因和 T E ) 猪 A群 轮状 病 毒 (oR ) P P r V V 7基 因等保 守性基 因 作为扩增 的 目的基 因 , 成功建 立 了可 以同时检测猪 流行 性腹泻 病毒 、猪传 染性 胃肠 炎病 毒和 猪 A群 轮状 病毒 的 多重 R — C T P R方 法 ( 论文 已在 《 畜牧 兽 医学报》 发表) 。 利用建立 成功 的多重 R — C T P R方法 , 笔者对来 自全 国 2 0多个省市收集 的 1 8 5份腹泻样 品和 1 3 9 9 份非腹泻 样 品进行检 测 。通过 检测 结果统 计发现 , 20 0 9年 1月到 2 1 0 1年 1 0月问 由猪流 行性 腹 泻病
21 0 2第 5期
养猪 S N RO U TON WI E P D C I
11 0
猪 病 毒 性 腹 泻 的 流 行 病 学 调 查 及 分 析
库旭 钢 1 云波 1, , 2刘 .凌泽熹 , 洪翠 , 荣斌 , 2 赵 廖 张
(. 1 农业微生物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 湖北 武汉
引起我们广大兽 医工作者 的高度关注 。 通过对检 测结果 的进一步分析 发现 ,虽然近 3 年来猪传染性 胃肠炎病毒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 A群轮状病毒 3种病原 的阳性检 出率 发生了一定变 化 ,但猪 流行性腹泻病 毒的阳性检出率一直明显高 于另外两种肠病毒 的检 出率 ,也进一步说明此次猪
表 1 猪 临 床 腹 泻 样 品 检 测 结 果 统 计
时间
检测样 猪流 腹泻病 猪 染 肠 病 猪A群轮状病毒 行性 毒 传 性胃 炎 毒
本 / 甄 _ 数份 _
2 0年 1 l月 2 2 09 一 3 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