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涌水量
大井法矿井涌水量计算公式

大井法矿井涌水量计算公式一、大井的涌水概念及衡量标准1.涌水:指采矿过程中,由于施工、稳定设施地压或水压作用,煤层及其他岩层通过矿口涌出来的水流。
2.水压:指不考虑排水量因素影响,在煤层及其他岩层中所带来的涌水水压。
3.涌水量:指大井产生的涌水量。
二、大井法涌水量计算公式1. 低压涌水量计算公式涌水量(m3/h)= 矿膛面积(m2)*地压(MPa)*岩节理渗透系数(m3/MPa)/小时2. 高压涌水量计算公式涌水量(m3/h)= 矿膛面积(m2)*(地压-水压)(MPa)*岩节理渗透系数(m3/MPa)/小时三、大井法涌水量评价标准1.水力学特性:涌水量以小于0.5 m3/ h 为合理范围。
2.压力传递特性:建议将涌水量保持在1.5 ~ 2.5 m3/ h 之间,使得压力分布更均匀。
3.体积变化特性:涌水量的大小是可以调节的,可取得矿井等体积变化更为稳定的效果。
四、大井法涌水量计算实例在以下实例中,假设大井膛面积等于10 m2,地压为0.5 MPa,岩节理渗透系数等于20 m3/ MPa 就可以计算出低压下的涌水量:低压涌水量按照低压涌水量计算公式=(10 m2) × (0.5MPa) × (20m3/MPa)/小时=100 m3/h假设水压为0.2MPa,则高压涌水量按照高压涌水量公式=(10 m2)×(0.5MPa-0.2MPa)×(20m3/MPa)/小时=80 m3/h。
五、结论根据以上的公式和分析,可以得出大井法涌水量可以按照低压涌水量计算公式和高压涌水量计算公式,评价标准为涌水量以小于0.5 m3/h 为合理范围,建议大井法涌水量控制在1.5~2.5m3/h之间,可以达到稳定的效果。
矿井正常涌水量

矿井正常涌水量
矿井涌水乃矿井生产情况不可缺少的检测方式之一。
正常涌水量的检测是保证矿井安全运转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常涌水量的定义就是在矿山经过有效抽采之后,实际得到的涌水量所占的比例。
可以从地质特征、历史开采记录及工作面ampltitude,以及大量的实际检测数据中总结得出。
正常涌水量的测定,其实只有把握其正常情况下的大体范围,才能保证矿井的安全运转。
哪些情况会影响正常涌水量?
首先,矿井全体工程设计条件会影响正常涌水量,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这些条件,尤其是矿山夹层稠度、产量及灰量等。
其次,开采制度也会影响正常涌水量,这就涉及到了采矿厚度、方阵剖面等,必须结合矿山的特点实施有效的采矿制度,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再次,矿山的水文地质条件状况也会影响正常涌水量;因为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关系到井眼水料的垂向分布及采掘介质的水料特征,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正常涌水量的规律及量。
最后,措施控制是改善正常涌水量的有效途径。
科学有效地执行抽放及围岩支护工作,就能极大提升正常涌水量。
综上所述,正常涌水量是保证矿井安全运转的关键因素,矿井工程设计、开采制度、水文地质条件状况等都会影响正常涌水量,而执行抽放及围岩支护工作,则可能改善正常涌水量。
因此,对矿山涌水量的科学监测及控制,是保证矿井安全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与前提。
矿井涌水量评价常用方法及公式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矿井涌水量评价常用方法及公式A.1 比拟法A.1.1 富水系数法aP Q K P = ...................................... (A.1)11p Q K P = ...................................... (A.2) 式中:Q ——新矿井预计涌水量,单位为立方米(m 3);K p ——富(含)水系数,单位为立方米每吨(m 3/t );P ——新矿井设计产量,单位为吨(t );Q 1——生产矿井年涌水量,单位为立方米(m 3);P 1——生产矿井年产煤量,单位为吨(t )。
a 式中的涌水量和产煤量均是同一一定时间内的。
A.1.2 矿井单位涌水量比拟法当矿井涌水量增长幅度与开采面积、水位降深呈直线比例的情况下:1Q q FS = ...................................... (A.3)1111Q q F S = ...................................... (A.4) 当矿井涌水量增长幅度与开采面积、水位降深不呈直线比例时:Q Q =(A.3) 式中:Q ——新矿井预计涌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 3/s );q 1——生产矿井单位涌水量,单位为每秒(s -1);F ——新矿井设计开采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2);S ——新矿井设计水位降深,单位为米(m );Q 1——生产矿井总涌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 3/s );F 1——生产矿井开采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2);S 1——生产矿井水位降深,单位为米(m );m 、n ——地下水流态系数,根据两年以上生产矿井涌水量采用最小二乘法或图解法求得。
A.1.3 相关关系分析法a) 当生产矿井涌水量与两个影响因素存在直线关系时,采用下述三元直线相关数学表示式预算新井矿井涌水量(Q ):01122Q b b x b x =++ .................................. (A.4)式中:x 1 、x 2——影响矿井涌水量的二个因素变量;b 1 、b 2——称为Q 对x 1 、x 2的回归系数。
矿井(坑)涌水量计算

(D.6)
式中:
——新矿井(坑)预计涌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m3/a);
、 ——影响矿井(坑)涌水量的二个因素变量;
、 ——对 、 的回归系数,在多元回归中, 对某一自变量的回归系数表示当其它自变量都固定时,该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时 平均改变的数值;
——生产矿井年产煤量,单位为吨每年(t/a)
矿井单位涌水量比拟法
当矿井(坑)涌水量增长幅度与开采面积、水位降低呈直线比例的情况下:
(D.3)
式中:
——生产矿井(坑)单位涌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吨平方米(m3/tm2);
——生产矿井(坑)总涌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 年(m3/a);
——生产矿井开采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矿井充水含水层的收入项一般由下面几部分组成:
——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含水层的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3/d);
——从其它地区同一含水层中流入矿区含水层的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3/d);
——从矿区内其它含水层流入充水含水层的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3/d);
——水位降深,单位为米m);
——影响半径,单位为米(m);
——承压水含水层厚度,单位为米(m);
——动水位至底板隔水层水柱高度,单位为米(m);
A.4
水均衡法是在查明矿床开采条件的情况下,利用直接充水含水层的补给水量和支出水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水均衡原理,获得开采地段涌水量的方法。
在直接充水含水层的补给条件和补给量易于查清的情况下,均衡法往往可以获得满意的计算结果。
、 、 用最小二乘法确定。 用公式D.7确定。
(D.7)
式中:
《矿井涌水量预测研究》

《矿井涌水量预测研究》篇一一、引言矿井涌水量预测是矿山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准确预测矿井涌水量,不仅有助于合理安排矿井排水,防止水灾事故的发生,而且对于矿井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矿井涌水量预测的研究,分析影响涌水量的主要因素,探讨预测方法及模型,为矿井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矿井涌水量的影响因素矿井涌水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地质因素、气象因素、采矿因素等。
地质因素如地下水位、含水层厚度、岩性等;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采矿因素如采矿方法、开采深度等。
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矿井涌水量。
三、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及模型目前,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主要包括水文地质法、统计分析法、数值模拟法等。
其中,水文地质法主要依据地下水动力学原理,分析地下水的运动规律,从而预测矿井涌水量;统计分析法主要依据历史数据,建立统计模型,通过分析影响因素与涌水量的关系,预测未来涌水量;数值模拟法则是通过建立地下水流动的数学模型,模拟地下水的运动过程,从而预测矿井涌水量。
四、具体预测模型介绍1. 水文地质法模型:根据地下水动力学原理,建立水文地质模型。
通过分析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过程,确定地下水位、含水层厚度等参数,从而预测矿井涌水量。
该方法需要考虑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适用于具有较为完整水文地质资料的矿井。
2. 统计分析法模型:根据历史数据,建立统计模型。
常用的统计模型包括线性回归模型、灰色预测模型等。
通过分析影响因素与涌水量的关系,建立数学表达式,从而预测未来涌水量。
该方法需要考虑影响因素的选取和数据的质量等因素。
3. 数值模拟法模型:通过建立地下水流动的数学模型,模拟地下水的运动过程。
常用的数值模拟软件包括FEFLOW、MODFLOW等。
该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地下水的运动规律,但需要较为复杂的建模过程和计算过程。
五、实例分析以某矿山为例,采用上述三种方法进行矿井涌水量预测。
矿井涌水量名词解释(一)

矿井涌水量名词解释(一)矿井涌水量名词解释1. 矿井涌水量•定义:矿井涌水量指矿井开采过程中,从地下水或其他来源进入矿井的水的总量。
•举例:当矿井开采过程中,每天进入矿井的地下水总量为500立方米,则该矿井的涌水量为500立方米/天。
2. 矿井涌水含量•定义:矿井涌水含量指在单位时间内矿井涌入的水的质量。
•举例:一个矿井在一小时内涌入的地下水总质量为1000千克,则该矿井的涌水含量为1000千克/小时。
3. 矿井涌水压力•定义:矿井涌水压力指地下水由于重力和地下水位差形成的压力。
•举例:某矿井涌水量较大,涌水压力为10兆帕,则该矿井所受的涌水压力较大。
4. 矿井涌水速度•定义:矿井涌水速度指涌入矿井的地下水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矿井断面的速度。
•举例:矿井断面为1平方米,涌水量为100立方米/小时,则该矿井的涌水速度为100立方米/小时。
5. 矿井涌水孔隙现象•定义:矿井涌水孔隙现象指由于矿井活动引起地下水孔隙系统的变化,进而影响矿井涌水量的现象。
•举例:矿井内采矿活动导致地下水孔隙的破坏,从而增加了矿井的涌水量。
6. 矿井涌水来源•定义:矿井涌水来源指涌入矿井的水来自何处,包括地下水、地表水等。
•举例:某矿井的涌水主要来自地下水,部分涌水也来自附近的河流。
7. 矿井涌水处理•定义:矿井涌水处理指对涌入矿井的水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矿井开采的影响。
•举例:针对某矿井涌水量较大的情况,采取了抽水排涌和加强地下水封堵等措施进行涌水处理。
以上是关于矿井涌水量的一些常见名词解释及举例。
在矿井开采中,准确理解这些名词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涌水管理,对确保矿井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矿井涌水量观测方法

矿井涌水量观测方法矿井涌水量是矿山制定疏干排水设计的主要依据,是评价矿坑充水条件复杂程度的主要标志。
做好矿坑涌水量的预测工作,对保证矿工的人身安全及矿山的安全生产十分重要。
地下开采一般要求观测各开采水平涌水量及全矿最大涌水量,而正确观测矿坑涌水量,首先要选对正确的方法,再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关键词:涌水量观测方法准确度1、量桶容积法当流量小于1 L/s时,常用此法。
容器一般用量桶或水桶,为了减少测量误差,计量容器的充水时间不应小于20 s流量计算公式: Q=V/t (L.s-) 式中V———容器的容积,L; t———充满容器的时间,s。
2、巷道容积法在矿井发生突水时,利用水流淹没倾斜巷道的过程中,经常不断地测量巷道与自由水面相交断面面积(F=ab),用单位时间内水位上涨高度(H)来计算水量,公式如下:Q=ab*H/t (m³.h-)式中 H———t时间内水位上涨高度,m;t———水位上涨高度为片时的时间,h;a———巷道内自由水面的平均度,m;b———巷道内自由水面长度,m。
当涌水较大,淹没巷道水沟时,可用此方法来测量巷道流水中水量3、水泵排量法观测过程:记录水泵的标牌排水量,计算水泵的运转效率,记录水泵运转时间,记录临时水仓的水位变化,计算临时水仓的水面面积。
计算公式:Q=KNW+SH/t式中Q-涌水量,m3/h(m3/min)K-水泵的排水系数,%(当新水泵排清水时K=1,旧水泵排清水时K=0. 8,排混水时K=0. 9,旧水泵排混水时K=0. 7,双台旧水泵排水时K=0. 6N-增加的水泵台数,台W-水泵的铭牌排水量,m3/h (m3/min)S-水仓(或水窝)水平截面积,m2 H-水位上升的高度,mT-水位上升所需的时间,h(min)当H=0时,即水位不上升,则Q=KNW4、浮标测流法采用水面浮标的流水沟道地段及实测断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1)沟道顺直,沟床地段规则完整,长度为3-5倍的沟宽。
矿井涌水量计算公式

矿井涌水量计算公式矿井涌水量的计算可是个相当重要的事儿呢!这就好比我们过日子得清楚每个月的开销有多少,矿井开采也得搞明白会有多少水涌进来,才能做好应对措施,保证生产安全。
要计算矿井涌水量,首先得搞清楚几个关键的概念。
比如说,“静储量”和“动储量”。
静储量就像是一个水库里原本就有的水,不怎么会变;而动储量呢,就像是河流里流动的水,一直在变化。
常见的矿井涌水量计算公式有好几种。
比如说“大井法”,这名字听起来有点怪,但其实就是把矿井想象成一个大井,然后通过一些复杂的计算来估算涌水量。
还有“水文地质比拟法”,简单说就是找一个跟要计算的矿井情况差不多的,已经有了涌水量数据的矿井来做参考,然后根据两者的差异进行调整。
我记得有一次去一个煤矿实地考察,那场面可真是让我印象深刻。
我们一群人穿着厚厚的工作服,戴着安全帽,深入到矿井里面。
当时,负责计算涌水量的工程师拿着本子和笔,一边查看各种仪器的数据,一边嘴里念念有词地计算着。
周围的矿工们也都一脸紧张地看着,因为涌水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工作安全和进度。
矿井里潮湿闷热,灯光也不是特别亮,大家的脸上都挂着汗珠。
工程师告诉我们,哪怕一个小小的数据误差,都可能导致计算结果出现很大的偏差,所以每一个数字都得仔细核对。
在计算矿井涌水量的时候,还得考虑很多因素。
像是含水层的类型和厚度、地下水的水位和水压、矿井的开采深度和面积等等。
这就像是做菜,各种调料的比例都要恰到好处,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
如果忽略了某个重要因素,那计算出来的涌水量可能就会差之千里。
而且,随着开采的进行,矿井的情况也会不断变化。
今天算出来的涌水量,可能过一段时间就不准确了。
所以,得经常进行监测和重新计算,就像我们要经常看看自己的钱包,看看是不是超支了一样。
另外,不同地区的矿井,地质条件差别很大。
有的地方含水层丰富,涌水量大得吓人;有的地方则相对较少。
所以在计算的时候,不能生搬硬套公式,得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
预测失误原因 预测特点 1、水文地质比拟法 预测步骤
2、 Q-S曲线外推法 3、回归分析法
4、解析法 5、水均衡法
预测失误的原因分析
1977~1978年,地质矿产部曾对55个重点岩溶充水矿山 进行了水文地质回访调查,矿井涌水量预测值与开采后的实 际涌水量的对比表明: 10%的矿区--误差小于30% 80%的矿区--误差大于50% 个别矿区----误差达数10倍、100倍 例1:叶庄铁矿预测值为417.4m3/d,实际值为预测值的256.3倍。 例2:泗顶铅锌矿
矿井涌水量
第一节、 矿井水观测 第二节、 矿井涌水量的测定 第三节、 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
中 国 矿 业 大 学:郑 丽 萍 Email:zhlp1978@
2013年10月16日
矿井涌水量是指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单位时间 内流入矿井(包括各种巷道和开采系统)的水量。
意义:它是对煤田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合理开发的重要指标, 也是设计和生产部门制订采掘方案,确定排水能力和防治措施 的重要依据。在煤勘和矿建生产中具有重大意义。
Q aS
Ⅰ直线型
S 0 a bQ
1 lg Q lg a lg S b
Ⅱ抛物线型
Ⅲ幂曲线型 Ⅳ对数曲线型
取单对数
Q a b lg S
曲度法 在曲线上取两点, 由下式求出曲度值n: ( Q 1, S 1 )
lg S 2 lg S1 n lg Q2 lg Q1
(Q2,S2)
表3
位置
3
不同水源对矿井充水影响台帐
各类型水所占百分数 断层水 底板水 % m /h
3
涌水量 m /h %
3
老空水 m /h %
3
顶板水 % m /h
3
钻孔水 % m /h
3
其它水 % m /h
3
备注 % m /h
3
m /h
155 东翼 155 西翼 55 东翼 55 西翼 全矿井
矿井充水性图:
2、水文地质模型概化不当,选用的水文地质参数不妥, 缺乏代表性;
叶庄矿: 单孔抽水试验二次降深得 K=0.215m/d ← 三次降深抽水试验得 K=11.67m/d,增长44倍;
3、数学模型选择不当。
求解参数的关键环节!
数学模型-水文地质模型-水文地质勘探资料
矿井涌水量预测步骤
-3
第一步:建立水文地质(概化)模型
b
Q a b lg S
最小二乘法:当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
①直线型 ②抛物线型
QS a S
2
S a
0
b Q N
b
N S0 S0 Q N Q 2 Q
2
③幂曲线型
lg Q b lgS lg a N
1 N lg Q lg S lg Q lgS 2 2 b N lg S lg S
矿井地面 水文地质 观测
井下 水文地质 观测
矿井 涌水量的 观测
降水量
地表水
地下水
巷道 充水性 观测
观测要求
观测资料 的整理
含水层
岩层裂隙 发育调查
断裂构造
出水点
出水征兆
涌水量 统计
编制矿井 充水性图
编制涌水量与 有关因素的 关系曲线图
表1
出水 时间 出水 地点 出水 层位 出水 形式 出水口 标高(m) 水压 (MPa)
(2)水文地质条件比拟法:
2、 Q-S曲线外推法
(1)建立Q–S曲线方程 可归纳为四种数学模型:
Ⅰ直线型
Q
Q aS
Ⅱ抛物线型
Ⅴ Ⅰ Ⅳ
S aQ bQ2
Q aS
1 b
Ⅲ幂曲线型
S
Ⅱ
Ⅲ
Ⅳ对数曲线型
Q a b lg S
Ⅰ 直线型:承压井流(或厚度很大、 降深相对较小的潜水井流)
-60.00 597 -70.00 -80.00 -90.00 -100.00
H(m )
t(d) 872 1214 1303 1396 1500 1570
观测值 计算值
1、水文地质比拟法
• (1)富水系数法
K p -----富水系数,指同一时期(通常为一年)矿井的涌水量Q
与开采量P0之比。
0
Q0 Q KP P P P0 Q, P — — — 新设计矿井涌水量、开采量 Q0,P0 — —老矿井涌水量、开采量
出水点记录卡片
出水量 (m /min)
3
水质 分析
出水 原因
水源 分析
对生产的影响
备注
矿井涌水量观测:
1、涌水量观测站点的布置:
固定站点:长期突水点、水文地质复杂的开采区、 排水井的下游、疏干石门水沟的出口、大巷水沟 入水仓处。 临时站点:一般出水点、采掘工作面的探放 水钻孔、井筒新揭露的含水层
2、涌水量观测要求: 按时间: 一般每旬观测一次 初揭露的涌水量未稳定之前,每天测量一次 突然涌水,每隔1-2h观测一次 按突水点: 回采工作面通过重要含水结构时,每天或每班测定一 次 疏干钻孔或老窑防水钻孔,每隔3-5天测定一次 竖井每延伸10m、斜井每延伸20m测量一次
Q
Ⅱ 抛物线型:潜水、承压-无压井流 (三维流、紊流影响的承压井流)
Ⅴ Ⅰ Ⅳ
Ⅲ 幂曲线型:从某一降深值起,涌 水量Q随阵深S的增大而增加很少
Ⅳ 对数型:补给衰竭或水流受阻,随 S增大Q增量很小,曲线趋向S轴 Ⅴ 可能有误或特殊现象发生
S
Ⅱ
Ⅲ
原来被阻塞的裂隙、岩溶通道被突然疏通
(2)判别实际的Q–S曲线的类型
曲度判定
1 试验资料有错误 1 直线型 n ( 幂曲线型 1,2) 2 抛物线型 2 对数曲线型
(3)确定方程中的待定参数a和b
图解法: 一般情况下,利用各类型的直线方程图线 ,可由求出参数a和b。 结果:a为截距,b为直线的斜率 1 注意:Ⅲ幂曲线型中,b为斜率的倒数 lg Q lg a lg S
3、观测资料的整理:
表2
涌水量 (m3/h) 月份 1 巷道 名称 155 水平回风巷 东 翼 55 水平大巷 55 水平石门 155 水平回风巷 西翼 55 水平大巷 55 水平石门 主井井筒 副井井筒 井底车场 斜井井筒 全矿汇总 2 3 4
涌水量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台帐
5
6
7
8
9
10
11
12
•
• • •
(三)堰测法
1.三角堰 2.梯形堰 3.矩形堰
三角堰
三角堰:适用于涌水量较小(<0.01m3/s)的情况 涌水量计算公式为:
Q 0.014h
2
h
式中 Q—过堰流量,L/s; h—过堰水深,cm。
梯形堰
梯形堰 :适用于涌水量较大情况(0.01~0.3m3/s)
涌水量计算公式为:
江西榨一煤矿
4、疏干工程的排水量 在规定的疏干时间内,将水位降到某一规定标 高时所需的疏干排水强度。 难以预测! 5、矿井突水量 矿井采掘过程中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含水 层(体)中的地下水突破隔水层而突然进入开采 系统的水量,突水量常常是正常涌水量的数倍 甚至数十倍。
人为
第一节、 矿井水观测
矿井水 观测
(四) 流速仪法
(适用于涌水量较大的情况)
HR型流速仪
XY-1型多功能流速、流量监测仪
(五)水仓水位法
涌水量即可用下式计算:
H1 H 2 Q F t
式 中Q—涌水量,m3/min;
H1—停泵时水仓水位,m;
H2—停泵时间t时水仓水位,m; F—水仓底面积,m2。 水仓内测定水位示意图 t—水仓水位从H1上升到H2所需的时间, min。
实际涌水量 预测方案一 预测方案二
6048 m3/d
80524.8 m3/d
误差1231%
95299.2 m3/d
误差1475%
预测失误的原因分析
1、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对水文地质条件未 予查清;
叶庄矿:三个方面补给边界←一个补给方向 杨二矿:半封闭型地下水系统←开放型大水矿区 红岩矿:水源底板茅口组灰岩←顶板长兴组灰岩
Q-S曲线法的优点:
⑴避开了各种水文地质参数; ⑵计算简单易行; ⑶适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边界条件复杂而难以 建立解析公式的矿区。
如:广东某金属矿区,曾用Q-S曲线法预测+50m水平 的涌水量为14450m3/d,与巷道放水外推的数值 (14000m3/d)接近,而用解析法预测的结果(12608m3/ d)则偏小12%。
确定依据
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类型 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矿床开发经济技术条件 矿山疏干排水设计 矿井生产能力 防治水措施
主要工作
1、矿井正常涌水量:矿井开采系统在某一标高时,正常状态
保持相对稳定的总涌水量。 2、矿井最大涌水量:矿井开采系统在正常开采时雨季期间的 最大涌水量。 3、开拓井巷涌水量 井筒(立井、斜井)和巷道(平硐、平巷、斜巷、石门)在开拓 过程中的涌水量。
(1)概化已知状态下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2)给出未来开采井巷的内部边界条件; (3)预测未来开采条件下的外部边界。
以条件复杂的大水矿井为例,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勘阶段),通过初勘资料,对矿床水文地质 条件概化,提出水文地质模型的“雏型”,它可作为大型抽 (放)水试验设计的依据; 第二阶段(详勘阶段),根据勘探工程提供的各种信息, 特别是大型抽(放)水试验资料,完成对水文地质模型“雏型” 的调整,建立水文地质模型的“校正型”; 第三阶段,在水文地质模型“校正型”的基础上,根据 开采方案(即疏干工程的内边界条件)预测未来开采条件下外 边界的变化规律,建立水文地质模型的“预测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