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礼仪
中国的民俗习惯与礼仪规范

中国的民俗习惯与礼仪规范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民俗习惯与礼仪规范是中国人民独特的宝贵财富。
这些习俗和规范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一些民俗习惯与礼仪规范。
一、婚嫁习俗在中国,婚嫁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环。
中国婚嫁习俗丰富多样,充满了浓厚的传统色彩。
首先是婚礼前的准备阶段,这包括对婚房的布置和装饰,亲朋好友的帮助等。
然后是婚礼当天,新郎需要准备娶亲车队,新娘需要穿着华丽的嫁衣,参加传统的婚礼仪式。
在婚礼过程中,还有一些具体的礼仪规范,比如敬茶、交杯酒等,旨在表达新人对亲友们的敬意。
二、生日习俗中国人对生日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
在中国,庆祝生日时,人们通常会准备一个生日蛋糕,并在蛋糕上插上燃着的蜡烛,寓意着岁数的增长。
过生日时,家人和朋友会齐聚一堂,为寿星举行生日宴会。
在生日宴会上,人们会相互祝福,送上礼物,同时也会赠送寿面等传统食物,以祝愿寿星长寿健康。
三、节日习俗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礼仪规范。
比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此时,人们要贴春联、扫尘除旧、贴窗花,全家团聚共度除夕夜,并在大年初一互相拜年。
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人们要祭拜祖先,瞻仰墓地,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安宁。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在这一天吃月饼、赏月、赏花灯成为人们的传统习俗。
四、餐桌礼仪在中国,餐桌礼仪非常重要,人们注重各种场合的用餐礼仪。
比如,家庭聚餐时,长辈要坐在主位,年长者先开饭,晚辈不得先动筷子;正式场合,人们使用公筷公勺,不可用手拿食物;宴会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客人则要敬主人一碗汤等。
这些规范体现了对尊重和亲和的礼貌,也凸显了中国人民的友好风范。
五、丧葬礼仪丧葬礼仪是中国人民表示对逝者的敬意和哀思的一种方式。
中国传统的丧葬礼仪非常庄重和规范,通常包括断腰、守丧、厚葬等环节。
民俗礼仪的概念

民俗礼仪的概念民俗礼仪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群体中,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而形成的一系列习俗和规范。
它是社会文化中的一部分,代表着一个群体的传统、习惯和思维方式,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遵循。
民俗礼仪起源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逐渐形成与演化。
它不同于宗教仪式和官方礼仪,更多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中普通民众的生活习惯和道德规范。
由于每个社会群体在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民俗礼仪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可能有着诸多的变异和差异。
民俗礼仪的核心价值是团结、互信与互助。
它通过一系列的行为、礼仪和规范,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彼此,加强社会成员之间的纽带和关系,从而促进社群的和谐发展。
民俗礼仪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助于传承传统文化,也能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社会稳定性。
具体来说,民俗礼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民俗礼仪在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得到广泛运用。
在这些节日和庆典中,人们会按照特定的规定和要求进行举行,例如服饰、食物、音乐、舞蹈、礼品等方面的选择。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也能够增加人们的愉悦感和凝聚力。
其次,民俗礼仪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婚礼、葬礼、诞辰等特殊的场合中,人们会根据传统习俗进行相应的礼仪举行,以示对祖先、亲友和社会关系的尊重和感恩。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一些细节上的礼仪要求,例如请客人吃饭时要注意宾主之间的次序和就座位置、在公共场合要注意礼貌用语和行为等等。
最后,民俗礼仪在人际关系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社交交往中,人们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益,注重言谈举止等。
同时,民俗礼仪也涵盖了对于长辈、上级、师长等尊重的表达方式,表明了社会等级和家族传统的尊卑之分。
总体来说,民俗礼仪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和社会习俗。
它不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方式。
中国民俗礼仪大全

中国民俗礼仪大全中国素来是礼仪之邦,坐立行走都有一整套的规矩。
民谚云: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一个举止优雅,待人礼貌的人,不管在什么场合下,都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观念的改变,导致很多人丧失了基本的礼仪常识。
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下中国民间民俗礼仪大全,希望通过中国礼仪文化的学习,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1.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2.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3.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
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
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
子推便隐居山中。
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
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
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
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4.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5.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客源地 礼仪与民俗禁忌 详细版

客源国文化习俗一、韩国礼仪与民俗禁忌:1、饮食礼仪吃饭就是不能高谈阔论;汤匙不用时放在专门得小架子上;不能让匙与筷碰到碗发出声音;不随意翻动饭取食物;骨头与鱼刺不要随意扔在桌子上;盘腿席地而坐时,不要伸直双腿或双腿叉开。
2、饮酒礼仪“右尊左卑”,不用左手执杯或取酒酒席上按身份、地位与辈分高低仍次斟酒,位高者先举杯,其她人依次跟随。
身份低者要将杯举得低,用杯沿碰对方得杯身女性可以为男性斟酒,但不能给其她得女性斟酒。
3、社交礼仪见面得传统礼节就是鞠躬,晚辈、下级走路时遇到长辈或上级,应鞠躬、问候,站在一旁,让其先行,以示敬意韩国女性不与男子握手,以点头或就是鞠躬作为常见礼仪在赠送礼品时,选择鲜花、酒类与工艺品,最好选韩国货送礼时双手奉上或接过,不要当场打开礼物4、禁忌礼仪逢年过节见面不能说不吉利得话;忌到别人家里剪指甲,否则两家死后结怨吃饭时忌戴帽子,否则终身受穷;普遍忌数字“4”。
“4”与“死”同音男子不要问女子得年龄、婚姻状况,打喷嚏时要表示歉意,剔牙时要用手或餐巾盖住嘴照相在韩国受到严格限制得对国旗、国歌、国花必须敬重二、日本礼仪与民俗禁忌:1、饮食礼仪忌把筷子直插饭中,认为这有供奉死者得含义忌用舌头舔筷子忌用筷子穿、插食物吃忌讳将饭盛得过满过多,也不可一勺就盛好一碗忌讳客人吃饭一碗就够2、社交礼仪(1)见面礼脱帽鞠躬,很少握手,但如女性或长辈主动伸手,男性或晚辈即可迎握,但不要用力握或久握。
两人并排行走,自己主动走在靠车道一侧,以照顾对方安全,与人说话不要凝视对方习惯于准备一些见面礼(2)访问礼预约访问时间,访问时间应避开清晨、晚上8点以后及吃饭时间首次访问应作自我介绍,交换名片时,先由晚辈给长辈递送,接过名片仔细瞧后,再收下,同时拿出自己得名片递给对方进日本式房间前要脱鞋、脱大衣、摘帽,进房间后根据主人安排就座,如有客人不论地位高低,主动打招呼,不经允许不抽烟,没有互相敬烟得习惯除特意被招待吃饭外,在吃饭时间前要离去男性不要到住一居室得女性房间谈话,有事将她邀至附近咖啡厅等送礼一定要精心包装好日本人送礼避偶就奇,通常用1、3、5、7等奇数,但又忌讳其中得“9”向个人赠礼须在私下进行,不宜当众送出(3)禁忌日本人忌讳“4”、“6”、“9”、“42”,因此赠送礼品、上菜、选择喜庆日子均避开这些数字;受西方影响,不少人也避开“13”,更忌讳星期五13日;在日本,访亲会友要避免清晨、晚上8点以后及吃饭时间,进门前先按门铃通报姓名,进门后主动脱衣脱帽,穿上备用得拖鞋,背对门就座,只有在主人得劝说下才可以坐在壁龛前得座位;不用梳子作礼品,发音与“苦”、“死”相同,不吉利,不用手绢作礼品,因为它会联想到擦眼泪,意味着分离;花类中忌讳荷花,在佛教中它出现于丧事中,因此不送画有荷花得器皿、图画;探视病人时,忌用仙客来、山茶花,发音与“死”相同,山茶花凋谢时整个花头落地,不吉利不愿接受有菊花或菊花图案得礼物(16瓣得菊花图案就是皇室专用),她们喜欢得图案就是松、竹、梅、鸭子、乌龟等。
广西北海民俗风情礼仪

广西北海民俗风情礼仪民俗风情1.斟酒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
酒斟分,不得过满。
上菜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把头尾朝向正主位。
2.在用饭过程中,大家共同吃饭时,不可只顾自己吃饱。
如果和别人一起吃饭,就要检查手的清洁。
不要用手搓饭团,不要把多余的饭放进锅中,不要喝得满嘴淋漓,不要吃得喷喷作声,不要啃骨头,不要把咬过的鱼肉又放回盘碗里,不要把肉骨头扔给狗。
不要专据食物,也不要簸扬着热饭,吃黍蒸的饭用手而不用箸,不可以大口囫囵的喝汤,也不要当着主人的面调和菜汤。
不要当众剔牙齿,也不要喝瞻渍的肉酱。
3.北海每逢大的节日或庆功典,都有舞龙、舞狮、烧炮助兴及送红包的习俗,为的是讨个吉利和讨个热闹。
4.交通,北海的交通四通八达,交通工具也是多样化、现代化和豪华化。
当地民俗文化北海外沙与地角的疍家人大致都认同自己的祖先来自福建,据老一辈疍家人说:由于见岸遇港就泊船扎营的迁徙特点,在19世纪的某一天,他们的祖先发现这个静静的海湾是个理想的避风港,于是在这里搭起疍家棚,定居下来,他们一代接一代繁衍,形成了疍家人相对聚居的两个居民区,并延续着疍家人的生活习俗和风情文化。
而居住在侨港镇的疍家人,则是历史上躲避战乱、侨居越南的华侨,因为1978年越南排华,祖国让他们在侨港镇这个宁静的港湾安了家。
学术界认为,疍家不是独立民族,是水上居民的统称。
由于疍民有着与陆地居民不同的生活习俗和风情文化,关于疍家的传说很多:《广东通志》载,疍民,是当年越人抵抗秦始皇统治的遗民”;也有人认为疍民是古百越族的后代甚至是56个民族之外的另一个少数民族;还有一种说法更有传奇色彩——“东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卢循顺海南下,失败后部下四散,有一部分乘船漂泊成为水上人家,从事打渔、摆渡等职业。
统治者们对他们约法三章:不准上岸居住,不准读书识字,不准与岸上人家通婚。
满族民俗礼仪禁忌

满族民俗礼仪禁忌
满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民俗礼仪禁忌内容丰富多彩,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一、婚嫁习俗
1.婚礼前后禁忌:新娘除了满月、半岁、一岁等大寿生辰之外,一定要在农历的良辰吉日举办婚礼,不能在鬼门关前后结婚,以免招灾祸。
过儿夜、黄道吉日和十月初一至十二月初六都是不吉利的日子,不宜选在这些日子办婚礼。
2.进门时的禁忌:新娘进门时,要用脚踏一碗“糖块”,寓意着生下一个甜蜜美满的孩子。
3.宴席上的禁忌:新娘坐在洞房里不能翻身,连衣服都不能自己脱,要由丈夫脱掉。
4.退房禁忌:新娘退房时不能碰到门槛,否则将不幸福美满。
二、丧葬习俗
1.禁忌:丧葬期间不能在家里晾晒鞋子和衣服,不能将鞋子和衣服悬挂在门和窗子上。
2.吊唁礼仪:死者家属通常会在丧期之内,接受邻居和朋友的吊唁。
来客需注意不要撞墙,不要推门,否则有不好的寓意。
三、饮食习俗
1.饮食忌讳:满族人喜欢吃肉,但是不吃狗肉和马肉,因为狗是人的朋友,马在满族传统中是神圣的动物。
餐桌上也不允许出现刀子,因为刀子在旧时满族文化中是与杀戮、战争等恶性事件联系在一起的。
2.宴席礼仪:满族人在宴席上通常将桌子围成圈,桌中间摆放带盖的盘子,主人放入“头道菜”,也就是最美味的一道菜,寓意着美好的东西必须先给最尊重的人品尝。
在传统的宴席上,头3个饮品通常是酒,而第4个饮品是鱼汁,寓意着“愿你一年比一年更红”。
桌子上不能倒酒(只能双手递过去),因为在满族传统中,倒酒时容易将好运倒掉。
民俗礼仪1

一、韩国
韩国也称大韩民国,古称高丽,具有 璀璨的文化遗产和美丽的风光。这里夏季 多雨,气候湿润,经济发达。
韩国的主要宗教是佛教,除此之外, 一些韩国人也信奉儒教、天主教或天道教。
(一)交际习俗
男子见面时习惯微微鞠躬后握手,并彼此 问候。
当晚辈、下属与长辈、上级握手时,后者 伸出手来后,前者须以右手握手,随后再 将自己的左手轻置于后者的右手之上。韩 国人的这种做法,是为了表示自己对对方 的特殊尊重。
(一)宗教信仰 佛教是泰国的国教,全国人口的90%以上信奉佛
教。在社会各方面,佛教都对泰国人发挥着重要 作用和影响。泰国的历法采用的是佛历。泰国男 子年满20岁后,都要出家一次,当3个月的僧侣, 即使国王也不例外,否则会被人看不起。几乎所 有泰国人的脖子上,都佩有佛饰,用来趋吉辟邪。
(二)交际习俗
泰国人认为头是智慧所在,神圣不可侵犯的,不 能用手去触摸佛像的头部,这将被视为极大的侮 辱,若打了小孩的头部,认为触犯了藏在小孩头 中的精灵,孩子会生病的。
别人坐着的时候,切勿让物品超越其头顶。见面 时,若有长者在座,晚辈应坐下或蹲跪以免高于 长者的头部,否则就是对长者的不恭。所以,在 泰国,当人们走过或坐或站着的人面前时,都得 躬身而行,表示不得已而为之。
空的界限,向外传播,使各民族的民俗文化礼仪得 以交融。
民俗礼仪的传承并非是盲目的,不折不扣的照搬继 承,而是有所取舍,其主流或核心内容及形式一般 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四)群体性
民俗礼仪是各民族的公众集体创造的文明成 果,并非个人行为:
一方面,民俗礼仪只有得到群体的共同认可才得以 形成。
◆ 民俗礼仪的内容与特征
民俗礼仪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一种多元文化, 其内容纷然杂陈,其数量不可胜数。
民俗风情礼仪介绍

民俗风情礼仪介绍1、花轿迎亲:它是千百年来益阳湖乡人民最盛行的、传统的、隆重的婚嫁习俗。
也是青年男女最看重的婚嫁礼仪。
其历史悠久,特色浓郁,程序繁复,场面热烈。
即使处在现代文明的今天,在益阳湖乡的山村还能时常看到这种花轿迎亲、前呼后拥的热闹场面。
迎亲的花轿一般选用竹材或用木材制作。
做工精巧、装饰艳丽。
轿外披红挂彩,喜庆吉祥,气氛热烈。
由四名轿夫合抬的称为“四抬花轿”,由八名轿夫合抬的称为“八抬大轿”。
益阳人民用花轿迎亲有双重含义:一是表示对新娘和新娘家庭宗族的尊重;二是显示出迎亲礼仪的隆重和场面的热烈。
因此,新婚的姑娘都希望自己能坐上花轿,风风光光进婆家,以抬高自己身价。
另外,如果婚后夫妻俩发生口角,男人叫堂客“滚蛋”的话,女方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回敬自己的男人:“滚蛋?没那么简单吧?!我又不是自己走上门来的。
是你家请人用八抬大轿把我抬来的,明媒正娶嫁来的。
要走也行,不过那还得请你用八抬大轿送我回娘家去。
”因此,在七仙湖周边地区,至今仍传唱着这么一首妻子与丈夫辩理的民谣:你叫我走人我不依,男人家做事得讲理。
我一不是(走)路来的,二不是(坐)船来的,是你用香蜡钱纸拜来的,锣鼓唢呐吹来的,花花大轿抬来的,明媒正娶讨来的!…………男人家听了自己堂客理直气壮的辩白,也就哑然无辞了。
益阳花轿迎亲,一般启用三顶轿子。
最前面一顶为高宾轿,里面坐着男女高宾大人。
一般是新娘的哥嫂或弟妹(或堂哥嫂、堂弟妹)。
任务是为新娘出嫁开道。
中间的那顶是花轿,是新娘的专用轿。
后面的那顶是送亲轿,坐的是新娘的婶娘或姨娘。
高宾轿和送亲轿外表为绿色,表示平安如意。
新娘坐的花轿则是大红色,表示喜庆吉祥。
花轿的背面悬挂有筛、镜、剑,或刻有类似的特殊图案。
那些是辟邪镇妖的吉祥物。
据说,竹筛可以驱鬼、明镜可以照妖、宝剑可以斩魔。
以此来保护新娘一路平安,顺顺当当到婆家。
抬花轿的轿夫是清一色的男子汉,挑选十分严格。
要求年轻力壮,五官端正,性格开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礼仪
一文明礼貌修养的养成途径是什么?
1努力训练,树立养成意识
养成从来一蹴而就的,可能有人要说文明礼貌要什么训练,但是从人类的进化来看,礼仪就是某种程度上的高尚道德一种体现。
文明礼貌意识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学会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被教育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
从日常交往礼仪,商务礼仪,再到国与国之间的礼仪无不需要一个民族的再到一个人对礼仪的重视再到执行。
小到一句问候语大到国家交往,试问如果没有良好的意识品质如何实现呢。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关于民间,婚俗,官场,战争,皆有着很详细的规定,一个没有礼仪的地方,将好比那未经文明雕琢的部落一样。
2成良好习惯,贵在持之以恒
习惯,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
今泛指一地方的风俗、社会习俗、道德传统等通过实践或经验而适应习惯于做艰苦工作。
这就是习惯的定义,哲人曾说过:“大的飞轮和最可贵的维护者。
”习惯的作用菲比寻常,蒋介石能够几十年坚持写日记,这种有着强大意志力的精神很多人是做不到的。
从最简单的作息习惯,到看书习惯又有多少人能够习惯。
深处大学的我们,在大一时往往很有激情,每天一大早就起来跑
操,看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变得懒惰,总想给自己找个借口,结果起床的时间越来越晚,紧接着一个接一个的坏习惯在对自己的要求降低的情况下不断出现。
持之以恒,短短的四个字是建立在对自我的严格要求的基础上,没有了目标,没有了动力,好习惯的养成将成为那画饼一样,虚无缥缈。
3强道德修养,陶冶美好情操
思想广阔无边的,道德伦理无处不在。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原则。
有良好诚信品德的人,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一个在平时不讲诚信的人,在关键时刻不可能为崇高的理想信念做出牺牲。
大学生作为一个快踏入社会的群体,理应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忠诚于国家和民族事业。
我认为在提高道德方面我们应该做到:首先,当分得清先与后,该先的一马当先,该后的甘居最后。
第二要有"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思想觉悟。
第三,要有“正人先正己”的律己意识,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二日常交往礼仪有哪些?
1遵守时间,不得失约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在这个时间观念越来越重要的年代,遵守时间是相对比较重要的。
遵守时间是一个人,一个公司,能否有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这背后体现的是诚实,守信。
古人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因此作为社会的人就应当遵守时间,重视约定的意识。
2尊重老人和妇女
如果灾难来临,救生船只能容下一半的人,那肯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
不为什么,因为留下他们就留下了希望,就留下了道义。
在现今社会,我们经常会看到不赡养老人的情况发生,欺负妇女的新闻见诸于世,公交车上见到老人不让座的情况比比皆是,这说明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
作为大学生一定要有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善待老人和妇女还有孩子。
3穿着适当整洁
穷没关系,但是不要邋遢。
整洁是一个人最好的名片,当你去面试时,即使你买不起很好的衣服,没关系,你只要保证你自己的衣服干净,你将拥有比别人更好的优势。
整洁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背后体现的确是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一种阳光,积极,能够给人温馨的感觉,我想,我会是愿意做那样的人的。
4举止文明大方
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
我们常用大言不惭来形容那些举止有问题的人,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场合,我认为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文明大方。
5结识讲方式
如果你在路上碰到一个心动的女孩,你又很想认识。
是的,这时候你肯定苦于怎么去认识。
认识朋友,一定要讲究方式,不然一开始
就给人不好印象,将会变得很被动。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叫朋友的人,无妨多参加一些活动,多参加一些聚会,但是我认为结识归结识,还是要认清损友和益友。
6握手有讲究
握手是中国比较正式的礼仪,同上下级的握手,握手的力度,握手的场合,但我认为,握手之前,起码手要保持干净,谁也不愿和一个满手油垢的人握手吧。
7致意有分寸
致意,是对人一种重视的表现,但是,又不容易把握,最重要的是分寸上的把握,我想你也不想被说成迂腐的代名词吧。
8交谈将礼仪
人与人的交谈是一项做要的必修课,从陌生人,到情侣约会,再到谈话的内容都是考验一个人修养的时候。
为什么有的人老是约会失败,我想主要的原因还是没有注意个人修养,说话的内容天马行空,不着边际。
9赴宴莫失礼
随着年龄的不断成长,我们不得不参加各种宴会,生日宴会,到婚宴再到寿宴,还有各种年会,商务宴请,如果你不懂的话,那么可能将很快成为别人口中的笑料,休闲的时候你穿的太正式,别人葬礼的时候,你穿着大红衣裳,为了不让自己出丑,最好好好学学赴宴技巧。
10谒见要恭谦
自古晚辈见前辈,下属见上级,我认为最好的就是恭谦。
这个可以体现诚意,最忌出言不逊,想想也是,见丈母娘的时候,恭谦一点,无疑是很加分给力的表现。
11赠花果有象征
赠花果的习俗由来已久,就拿最普遍的爱情的象征玫瑰花,不同的花果作为礼物的时候,已经形成一定象征含义,就像热恋中的男女,送梨就不合适,因此我建议,要是不懂,最好别送!
三成年礼仪的规范与作用?
1成年礼的年龄规定
成年礼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人
生仪礼,是一个人由个体走向社会的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一个人,
当他经过漫长的文化化过程后,逐渐走向成熟,脱离了亲人的养育、监护,承当起了所在集团和社会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在这个时候,人们又要举行一系列的礼仪,来纪念当事人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这种礼仪就是成年礼仪。
成年礼仪是人生礼仪中最为重要、并且具有多重特性的礼仪,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
行成年礼,各个国家和习俗都不一样,对年龄的规定也不一样,中华民族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的成年礼是不一样的,但我想,当
每个人在行完成年礼的那一刻,内心肯定是复杂的。
2 成年礼仪的性别区分
汉族男子20岁行加冠礼,女子15岁行加笄礼。
云南宁蒗彝族地区行换裙礼。
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纳西族女子、男子则分别行穿
裙子、穿裤子礼。
云南麻栗坡瑶族行“度戒”礼藏族女子行戴巴珠礼。
台湾高山族男子16至19岁举行的成年礼仪。
包括斋戒、长老训示,举行赛跑、歌舞,宴会等活动。
台湾东海岸、中央山脉高山族各支系都有此俗,但仪式的内容、年龄各有差异。
古代男子有冠礼,女子则有笄礼。
四着装的原则有哪些?
1 着装的配色原则
理想的配色:
绿色——黄色
粉红——浅蓝
深蓝——红色
黑色——浅绿
黄褐——白色
橄榄绿——红色
橄榄绿——骆驼灰
2服饰的概念:
服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又是人类生活的要素。
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
“衣”字,在古代除了统指身上穿的衣服,另有广义和狭义两个解释。
狭义上的衣,专指上衣;广义的衣,包括一切蔽体的东西。
饰,以增加人们形貌的华美。
服饰主要具有三方面作用:御寒、遮羞、装饰。
它的产生和演变,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地理、历史以及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都有密切关系,相互间有着一定影响。
主要分类:上衣、裤子。
上衣包括;毛衣、衬衣、半袖、外套、羽绒服、西服、胸罩等明代服饰。
裤子包括;短裤、裤衩、内裤、长裤、西裤等。
2着装的“TPO”原则
T代表时间-time
P代表地点-place
O代表场合-occation
这个“TPO”原则,将很好的指导我们参加各种场合,非常直观,简便。
五民俗礼仪如何提升个人素质?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
精髓。
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我国自古就十分注重礼仪。
而且现在,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与世界交流的日益频繁,如何体现自己有礼、有节、有度的修养和风度,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思考。
民俗礼仪在提升个人素质方面我认为将帮助个人更好的融入这
个社会,一个有内涵,有修养,有礼貌的人总是受欢迎的,将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地位,也能够帮助其实现价值,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按照礼仪的要求去做,就会使人获得尊重的满足,
从而获得愉悦,由此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和自我认知价值越来越高,越来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
越来越多的人都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
因此,努力学好礼仪将对于一个人的整体形象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