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礼仪

合集下载

2人生四大礼仪

2人生四大礼仪

从结婚证看婚俗变迁
伏维夫唱妇随,所以为人伦之 始。男婚女嫁,方足遂向平之愿。 适赖冰言,敬盟金诺。许以翁之令 女,作配弟之媳。兹同月老,喜书 为凭。 老亲翁门下 忝眷姻弟 顿首
大时代广场的玫瑰婚典
2005年9月26日,披红挂彩的古装婚庆船在枫泾古镇的市河中穿行
四、人生终点丧葬礼
1.生有所养,死有所葬 2.寄托生者哀悼和追思 3.方式:土葬火葬水葬天葬复合葬 4.原因:生活环境,生产方式,死亡 观念的差异 5.特征:具有鲜明民族性和时代性
三、人生大礼结婚礼
1.三书:聘书订婚婚约,礼书礼品书信,迎书迎亲书柬. 2.六礼结婚程序,纳采提亲求婚,问名名字出生年 月,纳吉备礼定婚,纳征送聘礼,请期选定婚期,亲 迎新郎迎娶。
结婚礼
“夫礼,始于冠,本于昏, 重于丧祭……” ——《礼记•昏义》 六礼 纳彩 问名 纳吉 纳征 请期 亲迎
“昏礼者,将合两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 下以继后世也。” —— 《礼记•昏义》
2. 冠礼是我国汉民族传
统的成人仪礼,是汉 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 对于个体成员成长的 激励和鼓舞作用非常 之大。
3.
我们现在学习、创新和 实践新的冠礼,就是为了继 承这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 产、为了让民族传统礼仪对 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 明、激励青年人的成长发挥 应有的作用。
18岁,是人生的一个重要 转折;18岁,是人生的一 个里程碑。 18岁洋溢着青 春的豪情;18岁是最富光 彩的年齡。
基本程序:择偶→定亲→娶亲
择偶方式 曾祖父母辈 父母决定5人 (共5人) 祖父祖母辈 父母决定10人 (共27人) 自己结识7人 朋友介绍4人 同事战友5人 组织介绍1人 父母辈 (共38人) 别人介绍14人 自己结识13人 同事同学11人

主要人生礼仪

主要人生礼仪

• 2、丧服和居丧 • 根据生者和死者亲属关系的远近,丧服分 为五等:由重到轻依次是斩衰、齐衰、大 功、小功、缌麻。丧期也分为三年、一年、 九月、五月、三月五等。按照礼制,还有 很多居丧的规定要遵守:一是无论官民都 要在家守孝到期满。二是此间禁止婚娶、 饮宴等喜庆之事。三是居丧期间禁止参加 科举考试。
• 4、纳征 相当于今天的定亲,这时男家要派人到女 家送聘礼,礼物一般是丝帛和鹿皮。 • 5、请期 男家要挑选娶妻的日子。婚期也是要通过 占卜来选择。男方选中了吉日,告知女方, 双方共同商量确定结婚的日期。 6、亲迎 • 今天叫”迎亲”,是新郎迎娶新娘的仪式, 也是六礼中最核心的内容。
接亲多用花轿,花轿到女家村口、过各村和迎 回男家村口时要放鞭炮,迎亲队伍中一般有乐队演 奏,造成喜庆气氛。 新娘父亲把新郎带进门,新郎给岳父岳母行跪 拜礼。把新娘接走。 新娘到达男家门口,有些地区要婆婆拉着媳妇 走过场院中麻袋铺的路,身后的麻袋要不断传到前 面待踩,这叫“传种(宗)接袋(代)” 当夫妇拜堂时,主持人口中要高声念祝辞,有 些地方还穿插吃子孙饽饽,喝合汤等节目。宴席过 后撤除室内之烛,亲友们还要“闹洞房”,闹得越 厉害越放肆,意味着新婚夫妇日后的生活越红火。 结婚三日后新媳妇要到夫家的祖庙行“庙见之 礼”——即拜见夫家的列祖列宗,以慰先祖在天之 灵。庙见的第三天,新郎还要同妻子去拜见岳父母 (所谓“三朝回门”),经过这一系列仪式,双方 的姻亲关系才算正式确立。
附:凤冠和花轿
(四)丧葬
• 丧礼源始于人子的爱亲、思亲、孝亲,是 人的最后一次仪礼。古人十分重视丧葬的 仪节,有一套完整而繁杂的的程序。
• 1、丧仪 人到病危之时,要给其脱掉内衣,换上提前准备 好的寿衣。并将起移到正寝处。子女环跪呼号,烧 倒头纸,点过桥灯。( 在死尸脚下置盆烧纸钱称烧 倒头纸,灰烬不弃,包好放棺中。设香烛并于停尸 板下点油灯称点过桥灯。) 第二日行小殓礼,主要为死者穿衣、加裘,将尸 体安放在堂上。 第三日行大殓礼,大殓是死后最重要的仪节,殓 尸入棺,家人穿上丧服(成服礼)由内室转移到堂 上来,先设酒食以送死者(奠祭),到了墓地后入 葬(窆礼),迎尸主牌位而返,此即送形而往,迎 魂而还。 丧礼的高潮是送葬,汉魏之后,受佛僧侣们高声 念诵经文。到达葬地后,将许多纸扎的男女仆人、 马、骆驼、金银货币投入火中。下葬完毕,丧礼仪 式告一段落。

人生九大礼(为人不可不知)

人生九大礼(为人不可不知)

人生九大礼人生第一大礼:怀子礼——礼仪胎教,优生后代怀孕既行怀子礼,目不识恶色、耳不闻恶声、口不出恶言。

居洁、视美、思善。

生儿生女必健康、聪明、中正、健全、优秀。

人生第二大礼:接子礼——行礼接子,奠基一生孩子来到人间,做父亲的接子必行礼:“欢迎宝宝来到人间!”,此礼虽小影响深远,孩子懂事,即开始“还礼”,用毕生的努力来还父母礼。

人生第三大礼:命名礼——庄重命名,明正运顺孩子出生九日、十二日或百日,按民俗会亲朋、摆酒宴,为孩子祝贺,行命名礼。

生子必命名,命名必神圣。

人生第四大礼:开笔礼——步入学堂,知聪视明孩子将入学堂,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学生”,学生如何当?古人不用言教,用“开笔礼”仪式为孩子点聪明,让孩子记住“天天上进,年年上进,终生上进”,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二、学生代表发言三、签名四、虞桂女校长讲话五、退场一、申自强主持成童礼,领礼陈锦荣讲辞人生的重要时刻到来了,我们在这里向童年挥手,告别如梦如幻的童年时代,踏进如诗如画的少年门槛。

翘首而望,迎接激情澎湃的青春岁月。

感恩上苍,创造了如此神奇的生命。

成长是如此快乐,明天是那么美好。

感恩父母,把生命分给我们。

又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了。

感恩老师,使我们获得了知识。

当年在幼童眼中朦朦胧胧的世界,如今在少年眼里,已变得清晰明澈。

一股勃发的力量,冲动着我们的躯体。

目光远视,想要飞向这个世界。

这说明,幼童长大了,我们已是翩翩少年。

让我们举行一个仪式,送走我们的童年时代。

请跟我诵读:告别童年,感恩立志。

(两遍)此刻,面对父母,面对老师,一股感恩之情在我们心里涌动。

生我养我的是父母,教我育我的是老师。

因为有了父母的生养,才有了我们。

因为有了老师的教育,才有了我们的今天。

知恩必报,是我们祖先传下来的优秀传统。

我们要报恩了。

让我们用祖先的传统礼仪,向我们的亲生父母行一个大礼。

望着前面的父母代表,如同望着自己的爹娘。

请爸爸妈妈受儿女一拜。

坐着不动。

双手附心。

高揖,与额齐。

人生礼仪

人生礼仪

成年礼,又称“成人礼”、“成丁礼”。 《礼记》中这样解释成年礼:“凡人之所 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 齐颜色、顺辞令……故冠而后服备,服备 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已冠而 字之,成人之道也。”


在中国古代,男性到二十岁时,要举行 “冠礼”,标志他成为成年人,可以享有 一定的权力 例如择偶婚配,有资格参与祭祀、充当家 族的继承人等,也有服兵役、担任朝廷官 职和承担家族的事务的责任和义务。
婚姻仪礼

我国古代为婚礼制定的“六礼”,对我国历 代婚礼的演变始终起主导作用。


“六礼”形成于周代。 根据《仪礼· 士昏礼》的记载,当时的婚礼需 经六道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 请期、亲迎。 “六礼”对我国历代婚礼的演变始终起主导 作用,成为古代婚礼的模式,甚至对当前婚 俗仪式也有影响。
纳征



男女两家缔结婚约后,男方将聘礼送往 女家谓之“纳征”。 纳征又称“纳币”、“大聘”、“过大 礼”等,是进入成婚阶段的重要仪礼, 礼仪十分繁琐。 征在这里是“成”的意思。币所指的财 物在古代是指皮帛等物,后来才逐渐发 展成聘金。
周岁周岁可以看作是小孩诞生礼的最后一个 高潮。 在周岁这一天,亲戚朋友前来道贺,给 孩子送些衣帽,其中较具文化特质的礼 物是虎头鞋。 人们认为虎是百兽之王,小孩穿了虎头 鞋可以避邪。
抓周



这一天特别要举行检验小孩天赋和卜测未 来前途的“抓周”仪式。 古代称之为“晬” (zuì )盘。又称试儿、 试晬、拈周、期场、试周。 抓周仪俗在南北朝时就已出现
诞生礼



诞生礼是人生的开端礼。 一个婴儿刚一出生,还仅仅是一种生物意 义上的存在,只有通过为他举行的诞生礼, 他才获得在社会中的地位,被社会承认为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诞生礼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大体 包括求子仪式、孕期习俗、庆贺生子三个 阶段的内容,而以庆贺生子为中心部分。

人生礼仪

人生礼仪

(一)取小名
小名要取丑名,名字越难听就越难养,比如, 石头等。
(二)带饰物
主要是为了辟邪,为了 孩子好长大,主要
将多病的孩子或独生子女认给其他人,通 常这些人认为自己没足够的福气养大孩子, 将孩子认给有福气的人。
(四)冠 笄礼
男子冠礼。一般在十二岁,代表可以成人。 女子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代表可以嫁 人。。
婚礼
社会是由每个家庭组成的,家庭的组成方 式便是婚姻,婚姻又叫嫁娶,女为嫁,男 为娶。
婚姻形态
一,杂婚。 二,血缘婚。 三,伙婚。 四,对偶婚。 五,专偶婚。
婚姻具体形态
一,掠夺婚。 二,服役婚。 三,买卖婚。 四,表亲婚。 五,交换婚。 六,转房婚。 七,招养婚。 八,招养夫婚。 九,典妻婚。 十,童养婚。 十一,指腹婚。 十二,冥婚。 十三,共妻婚。 十四,阿注婚。
人生礼仪
人生礼仪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诞生礼仪, 成年礼仪,结婚礼仪,丧葬礼仪。
诞生礼仪
中国人很重视子孙观念,认为“不孝有 三无后为大”,所以孩子对于中国人是很 重要的。孩子诞生前,诞生后都会有相应 的礼仪。
(一)求子礼仪
1,自己求子。 (1)葡萄,葫芦等 象征多子的物品。 (2)求神仙送子, 去庙里牵孩子。 2,旁人送子。多送南 瓜,鸡蛋等象征孩子 的食物。 3,生殖崇拜。投石求 子。
婚姻礼仪
一,纳彩。 二,问名。 三,纳吉。 四,纳征。 五,请期。 六,亲迎。
(二)孕期习俗
1,孕期禁忌。禁吃生 姜等食物。 2,帮助生产仪式。例 如,帮助准备孩子的 衣物,表示对孩子的 欢迎。
(三)庆贺生子
1,添喜。弄璋之喜和弄 瓦之喜。 2,三朝(zhao)即洗三。 3,满月。喝满月酒,剃 胎发。 4,百日。吃百家饭,吃 百家衣。 5,周岁。抓周。

中国人的人生礼仪

中国人的人生礼仪

中国人的人生礼仪概述人生礼仪是人们一生中的重要活动,是经历人生转折点的重要时刻,是人生中的重要里程碑。

它们贯穿于整个生命过程,从出生到死亡,包括诞生礼、满月礼、百日礼、周岁礼、成长礼、成年礼、婚礼、葬礼等。

这些礼仪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们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于生命的敬畏和对于先祖的尊重,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于未来的期望。

一、诞生礼诞生礼是中国人生礼仪中的第一个重要仪式。

它包括一系列的仪式和庆典活动,如报喜、祝贺、祭祀等。

在这个仪式中,家人和朋友一起庆祝新生命的到来,表达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于先祖的敬仰。

同时,这个仪式也标志着一个人类个体开始进入社会生活,成为社会的一份子。

二、满月礼满月礼是庆祝婴儿满月的仪式。

在这个仪式中,家人会为婴儿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祭祀祖先、设宴款待宾客等。

这个仪式标志着婴儿已经度过了生命中的第一个危险期,人们开始期待他健康成长,顺利成长。

三、百日礼百日礼是庆祝婴儿百日的仪式。

在这个仪式中,家人会为婴儿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放烟花、放鞭炮等。

这个仪式寓意着婴儿已经度过了生命中的第一个一百天,人们开始期待他健康成长,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四、周岁礼周岁礼是庆祝婴儿周岁的仪式。

在这个仪式中,家人会为婴儿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抓周等。

这个仪式标志着婴儿已经度过了生命中的第一个整年,人们开始期待他健康成长,逐渐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

五、成长礼成长礼是庆祝青少年成长的重要仪式。

这个仪式通常在青少年十岁左右举行,是一个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认可和期待。

在成长礼上,家人会为孩子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设宴款待宾客、给孩子送礼物等。

这个仪式寓意着孩子已经度过了生命中的第一个十年,人们开始期待他健康成长,逐渐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六、成年礼成年礼是庆祝年轻人成年的重要仪式。

这个仪式通常在年轻人十八岁左右举行,是一个社会对于年轻人成年的认可和期待。

在成年礼上,家人和朋友会为年轻人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设宴款待宾客、给孩子送礼物等。

中国民风民俗第二章人生礼仪习俗

中国民风民俗第二章人生礼仪习俗

中国民风民俗第二章人生礼仪习俗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民俗文化的国家,人们对于人生各个重要阶段都抱有深厚的礼仪传统。

这些传统礼仪习俗不仅仅是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的体现,更是对于尊重、感恩和传承中华文化的表达。

以下将介绍中国人生各个阶段的礼仪习俗。

在中国,宝宝出生后,会有“满月酒”或是“百日酒”等庆祝仪式。

这是家里人为了庆祝孩子平安降生,并祈求健康成长的仪式。

家人会为宝宝准备各种礼物,如红绸子、金银首饰等,以表示对孩子安康和未来幸福的祝福。

2.成年礼仪习俗中国人将18岁视为一个重要的成年年龄,此时便可参加各类社会活动,有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成年礼往往会以庆祝活动的形式进行,家人朋友会给予年轻人一些礼物,如书籍和实用品,以祝福他们在成年之后取得成功。

3.结婚礼仪习俗中国婚礼有着独特而且庄重的仪式。

婚礼一般包括求婚、聘礼、喜宴和婚礼仪式等环节。

求婚时,男方会向女方的父母表达娶亲的意愿,并送上贺礼。

之后,男方会准备一些聘礼送给女方,以示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感谢。

最后,在婚礼仪式上,新娘新郎会向父母行三鞠躬,表达对父母恩情的感激之意。

4.子女送别礼仪习俗中国人有着浓厚的家庭观念,所以子女离家时,要举办送别仪式以表达思念之情。

在送别仪式中,家人会给予一些礼物,如压岁钱、书籍和吉祥物等,寄托对子女的祝福和期望。

5.丧葬礼仪习俗中国人对于丧葬礼仪非常重视,认为这是对逝者的最后一次尊重和送行。

在丧葬仪式中,亲友们会为逝者举行告别仪式,如焚香、吊唁和祈祷等。

同时,家人还会设宴款待来吊唁者,并赠送纸钱和香烛等物品,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祝福。

在中国,人生礼仪习俗贯穿了人们的一生,展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感恩。

这些习俗不仅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也见证了人们对家人和社会的深情厚意。

而这些传统礼仪习俗的持续延续,也是对于人与人之间亲情、友情和感恩的重要体现。

中国民风民俗 第二章 人生礼仪习俗

中国民风民俗 第二章  人生礼仪习俗
▪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迎亲)接 新娘过门时用。
-
22
“六礼”
▪ 纳采:属意女方时,宴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
▪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 ▪ 纳吉:又称“过文定”,男家请算命人根据男女双方的
年庚八字推算双方是否配合,如双方年庚八字无相克, 就可以带备薄礼到女家,奉上聘书,告知女家并商量订 亲条件。
取聪(葱)明伶俐之意。洗三时,亲朋好友以
红包贺礼,主人留亲友吃“洗三面”。
-
4
3、满月礼
▪ 满月酒:亲朋好友带 礼物来道贺,主人设 丰盛宴席款待,称为 满月酒。
▪ 剃胎发:满月时,为 小孩第一次剪理头发, 称为剃胎发。
-
5
4、百日礼
▪ 穿“百家衣”:父母 期望孩子健康成长, 认为这需要托大家的 福,从各家取一块布 片,将布片拼合起来 做成服装就成了百家 衣。
饮交杯酒
▪ 新郎新娘入洞房后要 举行合卺(jin)礼, 就是吃合婚酒。到了 宋代,合卺礼发展为 饮交杯酒。
-
31
结发之礼
▪ 结发在古代称合髻, 新婚夫妻同坐于床, 男左女右,取新婚 男女之发而结之, 向征着夫妻永不分 离的美好含义。
-
32
闹洞房
▪ 闹洞房是为了趋逐邪 灵的阴气,增强人势 的阳气,所以民间俗 语说“人不闹鬼闹”、 “不闹不发,越闹越 发”。
第二章 人生礼仪习俗
▪ 人生仪礼民俗贯穿于人们生活过程的始 终,主要包括出生礼、成年礼、婚礼、 葬礼。
-
1
一、出生礼
▪ 婴儿诞生,有诞生礼;三日后,有三朝礼; 出生一月,为满月礼;出生百天,行百日 礼;一周岁时,行周岁礼。
-
2
1、诞生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礼仪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环节上所经过的具有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

人生礼仪是社会民俗事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个人之所以经历人生礼仪,决定因素不只是他本人年龄和生理变化,而且是在他生命过程的不同阶段上,生育、家庭、宗族等社会制度对他的地位规定和角色认可。

因此,人生礼仪是将个体生命加以社会化的程序规范和阶段性标志。

[1]彝族在人生礼仪上表现出来的风土人情,反映了他们在生活进程中自然形成的生活习惯与文化传统。

作为具有悠久彝族发展史的楚雄昙华乡,其人生礼仪积存着厚重的文化蕴涵。

昙华彝族的人生礼仪既与其他彝族地区有着相同之处,又因为社会历史发展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呈现出自身的特点。

彝族的人生礼仪有诞生礼、成年礼、婚姻礼和丧葬礼等不同的礼仪,而“满月”就是诞生礼中十分重要的礼仪。

婴儿降生一个月称为“满月”,一般家庭这天要给婴儿举行“满月礼”,祝贺母子平安,此谓“弥月之喜”。

满月这天亲朋好友要前往送贺礼,主家则设宴招待宾客。

早在我国唐朝,庆贺儿孙满月的满月礼就已经非常盛行。

《太平广记》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唐高宗显庆年间(公元656-661 年),长安城西路侧有一店家生下一男,“月满月,亲族庆会,欲杀羊,羊数向屠人跪拜”,但大家都不以为意,就将它杀了,把肉放在锅里煮。

“余人贪料理葱蒜饼食,令产妇抱儿看煮肉。

抱儿火前,釜忽然自破,汤冲灰火,直射母子,母子俱亡。

”这则故事的本义或许在于对人们进行宗教宣传,却反映出当时民间庆祝满月的活动是相当隆重的。

[2]所有的人生礼仪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功能,满月礼除了“庆生”之意,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满月礼是昙华彝族极为重要的人生礼仪,是婚姻关系和家庭血亲关系得到社会认可的标志性程序。

它整合了身份认同、职责赋予、教育传承、人际交往等多种功能,同时还展现了当地彝族的信仰文化和人际馈赠文化。

满月礼自古至今传承已久。

《北齐书·恩幸传·韩凤》中有:“男宝仁尚公主,在晋阳赐第一区。

其公主生男昌满月,驾幸凤宅,宴会尽日。

”鲁迅在《野草·立论》中写道:“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

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由此可见,为孩子过满月是我国自古以来盛行的的一种育儿礼仪。

诚如一位日本民俗学家所言:“人生如竹。

每个人孕育、诞生、成长、死亡的每个阶段, 甚至每一岁, 都是一个竹节。

每一阶段, 每一岁的承接转换就如竹子的节口, 都需通过独特的仪礼标示出来, 并在人身之上, 人心之中留下一定的表征。

这样, 人的一生就成为由许多竹节组成的整株竹子连缀成一幅有点有线的图式。

”人生仪礼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一个人通过本社会特定的“人生仪礼”仪式,就是个体接受当地习俗和文化,进入社会的过程。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人生仪礼形式,但无论何种文化都用不同的阶段划分和规定一个人的一生,在这个文化所划分的各个不同阶段中,个体有不同的角色定位,担负不同的职责、处于不同的地位、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等,而且必须接受,这种要求接受的过程就是人生仪礼,只有按文化的规定去逐步的接受自己的角色人生的历程才能完成个体的社会化。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是逐渐成长的,逐渐确立自己的社会属性,深入社会实践的。

人生仪礼又称个人生活仪礼。

国际民俗学界通称为“通过仪礼”,它是由佛教术语“Rites de passage”转译而来,即指人在不同的年龄和生活阶段中,都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和礼仪,人生仪礼主要包括:诞生礼、成人礼、婚礼、葬礼这四项。

个体的诞生是其生命的开端,诞生礼就是其一生的开端礼。

诞生礼还包括孩子出生之前以及后来的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仪式活动,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连续过程①,具体包括求子、孕期、庆生三个阶段,以庆生为中心内容,庆生又包括“洗三”②、“满月”、“百岁”③、“周岁”。

④满月礼自古至今传承已久。

《北齐书·恩幸传·韩凤》中有:“男宝仁尚公主,在晋阳赐第一区。

其公主生男昌满月,驾幸凤宅,宴会尽日。

”鲁迅在《野草·立论》中写道:“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

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由此可见,为孩子过满月是我国自古以来盛行的的一种育儿礼仪。

本文所探究的是庆生仪礼中的满月礼俗,满月是指婴儿出生后满一个月的那天,在那一天,添了新生命的人家,要通知亲友们前来共同庆贺,设宴款待亲友,为的是见证孩子安全度过一个月,健康的活着,这一庆贺仪式就称为满月礼,当地称之为“做满月”。

满月礼是临汾当地诞生礼最为重要的一项。

在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传统礼俗保留完整的临汾,满月礼俗更是承继着千百年来规范和教化的作用,承载着人们的追求和愿望。

婴孩儿过满月有许多习俗规范和礼节仪式,产妇要等孩子满月后才能出生孩子和照顾孩子的房间,前来看望的亲友还要送上诸多礼物,如项圈、虎头鞋帽等等。

而满月礼俗究竟因何而来,根据传统文化的心理映射和新生儿满月的重要时段特征,笔者推测满月礼的由来,大致如下:首先,是人们求团圆心理的映射。

选择在孩子出生后满一个月进行庆贺,民间的想法可能是孩子的满月代表了一家人像满月一样团圆了。

其次,是孩子成长的阶段性标志。

早期卫生医疗条件差和物质条件缺乏的情况下,孩子很容易早夭,尤其是在一个月内的孩子,容易因为脐带伤口的感染和营养不良而发生意外。

所以出满月的孩子就意味着通过了人生的第一层考验,度过了最容易发生灾厄的时期。

过完满月也标志着他能够安全和顺利地开始生长过程了,因此大人们也选择这个时候通过特别的活动庆祝一下。

第三,是出于对健康的考虑。

就孩子而言,婴儿刚出生生活等各方面还未形成规律,从母亲肚子里出来还未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就母亲而言,产妇经过生产分娩的辛苦,身体较为虚弱,容易落下病痛;整个家庭除了喜悦之外,都处于忙碌和劳累之中。

而“外人”很容易把病菌带入,对新生的孩子和虚弱的产妇造成不良后果。

到了一个月,母亲的身体基本恢复,婴儿也就比较适应了离开母体之后的新的生存环境,所以,在满月这天,就可以为婴儿举行有众多亲友参加的庆贺仪式,透过这种对生理意义上新生命的礼赞和精心呵护的态度。

第四,是作为孩子正式拥有社会属性的过渡礼仪。

满月礼也可以当做一种孩子从社会属性上开始独立,同母亲分割,脱离母亲的怀抱,获得不同于先前的新的社会地位,准备融入社会,成为社会共同体的一份子,接纳共同文化传统洗礼的过渡仪礼。

钟敬文先生称满月为进入人群仪式:婴儿出生是生物意义上的存在,只有通过为他举行的诞生仪礼,他才获得在社会中的地位,被社会承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①。

2.2 充满祈福意味的仪式过程在长期的种族繁衍实践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生养经验,倾注了全部对子女健康长命的美好希冀,也逐步积淀了一套丰富多彩、耐人寻味的诞生礼俗。

诞生礼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内蕴深厚的人生礼仪的开端,因人们传统观念中对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追求而备受重视。

②在晋南流行着给孩子“过满月”的习俗。

满月这一天, 主家点香点蜡烛, 请神祭祖,设宴待客。

孩子的外婆、舅母、姨姨等带上花馍、糕点、糖果和数量不等的花布、衣服、鞋帽等礼品向孩子贺喜, 俗称“做满月”。

主家热情款待, 让亲朋好友吃顿“满月宴”,而且要蒸许多大白馍,为前来贺喜的亲戚还礼, 俗称“还馍”,这是一种礼尚往来的做法。

过了满月, 娘家择日到婿家把产妇和孩子接回住一段,一般住到孩子百天,叫“出满月”或“坐满月”。

现在都是在满月当天,满月宴结束后就接回产妇和孩子。

从过满月的日子来说,临汾给孩子过满月按农历来算,男孩儿定于比实际满月早一天来庆贺,给女孩儿过满月则是按满月当天来庆贺。

究其原因,有个说法是月属阴,男为阳,故提前。

还有一个说法是男作虚岁,30 天就真正满月了,所以要在29 天过。

132.2.2 愉门庆贺愉门是临汾满月礼中重要的一项仪式,这项仪式与山西闻喜县满月礼中的“BIA草”①习俗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在闻喜,每逢一家生了男孩儿就会有“BIA 草”的习俗,小孩满月时,产妇娘家人还要前来在大门上“挂旗”。

“BIA 草”与“挂旗”习俗都是先起于闻喜而后扩之于晋南各地,尤以闻喜为中心的周围各县为盛。

“BIA 草”始于闻喜,是和闻喜裴氏家族有关。

历史上素有“南林北裴”一说,是一种独特的家族文化现象,所谓“南林北裴”,即是指福建的林家,也就是林则徐一家和山西闻喜的裴家而言。

山西裴家是名门望族,历代曾出过宰相五十九人,大将军五十九人,其他官员近千人,裴氏家族所居的闻喜县礼元稹的裴柏村被称为“中华宰相村”。

由于裴家官员辈出,人才频现,引起当地人们的极大仰慕。

唐末时有户人家生了个男孩后,因望子成龙心切,就用谷草扎了个像窗户格一样的东西悬挂在门楣上,寄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像裴家子弟那样:寒窗苦读,金榜题名。

后来,当地人们又在沿袭的过程中,逐渐将其完善,并丰富了BIA 草习俗的内容,赋予更多文化内涵。

草窗特地用十把谷草扎成,然后主人携草窗,攀上梯子,手抓泥团,用力向墙上抛掷,使泥将草窗粘于墙,当地俗语就将这个过程称为“BIA 草”。

除了草窗外,人们还会在草窗的正中钉一个瓷碗、勺子和筷子一双,有的还悬挂些柿子、红枣等,有的还要在草把上插些小布旗,写上一些吉祥的话语,小布旗就类似古时的产标,表明新生儿的出生。

这十把谷草扎成的窗象征着十年寒窗,表示草木之人经十年苦读,也可以金榜题名,步入官场;草窗上的那些碗、勺子、筷子等之类,是象征孩子为官后自然会有吃有喝,幸福美满。

另外,红枣是象征早日成才,柿子是象征事业有成。

③这一庆贺新生的仪式,迎合了许多人的心意,一时仿效成风,取代了《礼记·内则》中所云:“子生,男子建弧於门左,女子设帨於门右”的传统做法。

流行于临汾一带的满月愉门习俗,与这项习俗有相似相通之处,临汾与运城闻喜临近,古时统称河东,两地必然有文化的交融和互习,从而使愉门习俗兼有闻喜一带生儿“BIA 草”的部分内容,其中蕴涵的意义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有很大的可能是地缘传承的结果。

临汾的愉门习俗具体如下。

在孩子出生15 天后,孩子的外婆,北方称姥姥,要将亲手做的一串挂饰,和晋南方言发音,类似于粘,此处意为用泥把东西糊在某个地方。

14 一个网兜装起来的碗筷子和笔送至孩子家,挂在孩子的床边。

挂饰上有各色衣服、各种颜色的小布人,小布人有红脸的、白脸的、黑脸的,布人下面挂有五颜六色的小布条;葫芦形或圆形的红布面纸板,布面上缝有五毒图案,下面缀有花花绿绿的小布条,装饰的很喜庆;还有红布做成的小旗子,上面贴着金花等等,所有饰物交错穿插的挂在一条红绳上,很是喜庆漂亮。

在满月礼当天,这一串五颜六色的挂饰被移至孩子家大门口,供前来探望产妇和孩子的娘家人摘走送给自家的孩子,另外,在众亲戚摘取之前,还要为过满月的孩子留取一个红脸的娃娃,这整个过程就称之为愉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