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李睿医考:肠外营养临床药学共识

合集下载

肠外肠内营养科专业临床药师培训登记手册

肠外肠内营养科专业临床药师培训登记手册

肠外肠内营养科专业临床药师培训登记手册(试行)培训医院:姓名:工作单位:毕业时间:学位:培训年度: 年月至年月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关于《临床药师培训登记手册》的编制说明为促进临床药师培训工作的开展,加强对临床药师培训过程的管理,保证培训质量,中国医院协会组织有关专家编制了《临床药师培训登记手册》。

本手册完全按照中国医院协会临床药师培训专家指导委员会编制的《临床药师培训大纲》制定。

严格实施《临床药师培训登记手册》登记制度是规范培训过程的重要措施。

手册所记载内容既是评估临床药师培训质量的量化指标,也是培训考核和颁发培训合格证书的重要依据。

鉴于全国幅员辽阔,各医院教学资源、医疗仪器设备的配置存在着不均衡性,一些病种受到地域性与季节性的限制,故收治的病种和数量可能不能完全达到培训手册的要求。

各基地对临床药师的培训与考核标准可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适当加权。

填写和使用说明一、本手册供参加肠外肠内营养科专业临床药师培训的学员使用,使用期限为6个月。

二、使用者应认真填写手册内所规定的内容,不得缺项、缺页。

三、使用者必须及时、客观、详细填写培训内容,严禁弄虚作假,检查或抽查中一旦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将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理。

四、本手册在培训期间应妥善保存,作为接受培训经历的原始数据资料。

五、培训结束时,使用者应如期将此手册交至医院主管部门进行审核,登记存档。

目录一、培训内容与时间汇总表(一)轮转科室(二)培训项目二、专业知识理论培训内容和要求(一)相关循证医学及药物信息培训记录(二)指定学习病种的治疗指南及诊疗规范培训记录(三)肠外肠内营养科专业相关的其它理论培训记录(四)专题讲座、其它学术会议记录(五)文献阅读报告记录三、临床实践培训(一)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二)培训细则中要求外的病种学习记录(三)教学药历书写(四)病例分析报告(五)患者用药教育(六)参加专业病例讨论记录(七)药物治疗方案评价与药物治疗监护计划(八)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分析与评价(九)药学信息整理与用药咨询(十)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十一)参加危重病患抢救(十二)常见实验室检查报告阅读(十三)影像学检查报告阅读四、个人小结五、培训期间获奖及医疗差错事故六、培训基地审核意见一、培训内容与时间汇总表(一)轮转科室(二)培训项目和要求由医院根据情况自行规定二、专业知识理论培训内容和要求(一)肠外肠内营养科专业相关循证医学及药物信息培训记录(参考学时20学时)(二)指定学习病种的治疗指南及诊疗规范培训记录(参考学时70学时)(三)肠外肠内营养科专业相关的其它理论培训记录(参考学时10学时)(五)文献阅读报告记录(≥5次,每次阅读文献≥4篇)三、临床实践培训注:未标明“要求完成例数”者,由各医院自行规定完成例数(二)培训大纲要求外的病种学习记录注:上表仅为受培训者在培训期间,遇到培训大纲之外的病种学习时填写,没有不填写。

肠外营养安全输注专家共识

肠外营养安全输注专家共识

肠外营养安全输注专家共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肠外营养安全输注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规范肠外营养安全输注的管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了《肠外营养安全输注专家共识》。

肠外营养安全输注的定义肠外营养安全输注是指通过静脉途径为无法正常进食或存在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素和液体。

这种治疗方法能够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以维持其基本生命活动和治疗效果。

肠外营养安全输注的应用肠外营养安全输注主要应用于以下情况:胃肠道梗阻、胃排空障碍、胰腺炎等胃肠道疾病所致无法进食或消化吸收不良的患者。

危重病人,如重症胰腺炎、脓毒血症等,需要禁食、胃肠减压或肠内营养无法满足其营养需求的患者。

手术前后、创伤、烧伤等应激状态下的患者,因胃肠功能尚未恢复,需要提供必要的营养和液体。

神经性厌食、吸收不良综合征等特殊疾病的患者,因病因所致无法正常进食或消化吸收不良。

在选择肠外营养供应商时,应优先考虑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资质的大型供应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同时,医院也需要建立严格的采购和管理制度,保证肠外营养产品的质量。

肠外营养安全输注的风险和管理措施肠外营养安全输注的风险主要包括静脉炎、感染、代谢紊乱等。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需要采取以下管理措施:制定严格的输注标准操作流程,包括输注前评估、输注中观察和输注后评价等环节,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对患者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评估,包括营养状况、血液循环、感染等情况,以确定合适的输注方案。

在输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输注,并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对肠外营养液的储存、配制和使用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防止污染和混淆。

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资质认证,提高其对肠外营养安全输注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肠外营养安全输注专家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关于肠外营养安全输注的规范化指导,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最新:儿童微量营养素肠外给药国际专家共识要点解读完整版

最新:儿童微量营养素肠外给药国际专家共识要点解读完整版

最新:儿童微量营养素肠外给药国际专家共识要点解读(完整版)微量营养素是指膳食基本成分中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维持人体基本代谢中发挥功能,一旦缺乏会影响生长发育。

疾病状态下,患儿可能存在对某种微量营养素的特殊需求[L2]。

微量营养素缺乏的临床表现不一, 监测过程复杂。

临床多通过在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 PN)液中加入微量营养素的方法进行微量营养素肠外给药。

该方法虽简化了单独给药的过程,但亦可能导致微量营养素在PN液中化学性质不稳定,甚至发生化学反应。

此外,PN 产品中的微量元素污染会影响实际给药剂量[3]。

国际和国内营养学会制定了许多营养相关指南以指导临床医师用药,但尚不能充分解决微量营养素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的问题[4,5,6]。

2020年9 月,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 ASPEN)期刊《美国肠外肠内营养杂志》发表的《儿童微量营养素肠外给药:国际专家共识》⑺(以下简称国际专家共识),弥补了指南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

现对该“国际专家共识”进行解读,以期为我国儿童微量营养素肠外给药的临床规范应用提供参考。

1 PN患儿补充微量营养素的重要性推荐意见:(D微量营养素是PN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尽早给药。

(2)推荐在综合评估患儿后确定微量营养素给药剂量。

推荐说明:微量营养素是营养物质代谢过程中重要的辅酶和辅因子, 一般通过膳食获取,其缺乏表现为生长发育异常、免疫功能受损等[8]。

在儿科,尤其是新生儿对微量营养素的需求量更高,但多数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的储备量很少,因此早期补充微量营养素有助于维持其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1]。

患儿体内微量营养素状况需由经验丰富的多学科营养支持小组(NST)根据患儿生命体征、健康状况、体格检查、实验室指标和膳食摄入进行评估,并制定明确的PN目标,该小组应由儿科或新生儿科医师、临床药师、临床营养师和护士组成[6]。

成人补充性肠外营养我国专家共识

成人补充性肠外营养我国专家共识

目前,临床上常根据体质量并应用各
种能量公式来计算患者能量和蛋白质的需 要量,但这些方法计算患者的能量需求并 不能准确地反映患者的实际状况,如许多 患者尽管体质量偏低,但由于创伤、感染 或机械辅助通气等因素,机体对能量的需 求较高,导致实际能量需要量与按照公式 估算值相差较大。因此,需要准确地测定 患者实际能量消耗来评估机体的实际目标 需要量,防止喂养不足或过度喂养。
势,同时考虑到肠外营养费用较 高等问题,不推荐早期实施SPN。
事实上,营养支持治疗的疗效与疾病的严重程 度、机体的营养状况以及代谢变化密切相关。 营养风险越高,早期给予目标需要量的能量和 蛋白质,患者的临床结局越能得到明显改善; 而营养风险较低,机体对能量和蛋白质缺乏的 耐受程度较高,给予充足的营养支持治疗效果 并不显著,可给予暂时性的允许性低热卡营养 支持治疗。临床上,由于每个患者的疾病类型 和严重程度不同,营养风险的大小也各不相同, 特别是重症患者的异质性较大,这可能是导致 目前有关SPN给予时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的主要 原因。
Heidegger等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对 ICU内单纯给予EN不能达到预期营养目 标的患者,在第4~ 8天给予SPN支持,
期间持续评价患者的胃肠功能,根据胃 肠功能恢复的情况逐步增加EN量,至第 9天达到完全EN。结果显示,与单纯EN 组相比,SPN组患者的营养供给量在第4 天即可接近100%的目标需要量,且院 内感染率显著降低,临床预后明显改善。
Days from hospital to ICU admit 0-<1 1+
ILts 0 1 2 0 1 2 3 0 1 2 0 1
0 1
0 1
Nutri-Score>5分 高营养风险 营养治疗有获益

肠外营养临床药学共识(第二版)2017年

肠外营养临床药学共识(第二版)2017年

和一个碱性的氨基(-NH2)共同连到一个碳原子上,分子其余部分随氨基酸的不同而不同。两性的 氨基酸分子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在 TNA 中对脂肪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由于不同厂家不同制剂 的氨基酸种类与含量不尽相同,其缓冲能力不能一概而论。 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20 种,其中 8 种为成人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 , 即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缬氨酸。而在一些特定情况 下某些氨基酸也是必需的,即条件必需氨基酸(conditionally essential amino acid,CEAA) ,如处于 生长发育的婴儿, 组氨酸是必需的; 酪氨酸对于早产儿、 半胱氨酸对于早产儿及足月儿都是必需的; 在肾病患者,酪氨酸是条件必需的;在肝病患者,半胱氨酸是条件必需的。 复方氨基酸制剂中氨基酸的配比模式常以人乳、全蛋及血浆游离氨基酸等为依据,各种氨基酸 配比模式的优劣很难对比评估。临床常用的是平衡型氨基酸溶液,含 13~20 种氨基酸,包括所有 EAA。近年来也有适用于婴幼儿、肝病、肾病等患者的特殊类型氨基酸溶液供临床使用,但其疗效 是否优于标准的平衡型氨基酸尚缺乏足够的循证依据。实际上,复方氨基酸制剂的研制还在不断发 展,最佳氨基酸组成还未确定,且限于制剂因素,目前的氨基酸制剂常缺乏足够量的 CEAA,因此 在特定情况下,某些 CEAA 可以二肽形式单独添加。 谷氨酰胺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 20 种氨基酸之一,属于非必需氨基酸,在感染、炎症、代谢应激 和营养不良状态下成为 CEAA。 由于谷氨酰胺在水溶液和长时间保存时不稳定, 并且溶解度很低 (约 3 g·L ,20 ℃)
1 肠外营养概述与肠外营养液的理化性质 肠外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以外的途径(即静脉途径)提供营养物质的一种方式。当患者必需的 所有营养物质均从胃肠外途径供给时,称为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 。从制剂角 度,将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乳混合在一起,加入其他各种营养素后放置于一个袋子中输注,称为 “全合一” 系统 (All-in-One, AIO) , 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 (Amec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ASPEN)称之为全营养混合液(total nutrient admixture,TNA) 。 1.1 肠外营养混合液的组成 PN 配方 TNA 包括水、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为了维持 血浆中有效药物浓度,降低输液总量,减少污染和器材费用,某些药理营养素(如谷氨酰胺、ω-3 脂肪酸等)或药物(如胰岛素、H2 受体阻滞剂等)也可加入混合液中。所有这些添加物和添加顺序 以及添加方式均可能影响 TNA 的稳定性和相容性。 1.1.1 脂肪乳 脂类是机体重要的能量底物和主要的能源储备。 静脉用脂肪乳主要是以小肠乳糜微粒 为模型发展而成,即为用乳化剂和机械力将微小的油滴均匀分散在水相中构成的两相体系,其粒径 一般控制在 0.4~1 μm。人肺部微血管直径约为 5 μm,如果油滴粒径超过 5 μm,肺栓塞风险会增 加,还可能被内皮系统免疫细胞吞噬,造成氧化反应,组织损伤。脂肪乳一般选用卵磷脂作为乳化 剂,由于磷脂分子的电离和吸附作用,油水界面上带有一定量负电荷,由于静电吸引,负电荷层外 又吸引了一层正离子, 油水界面双电层间的电位差使油滴之间相互排斥, 电位差越大, 油滴越稳定。 然而,将脂肪乳加入 TNA 后,多种因素可能影响其稳定性,导致油滴互相融合,粒径增大,这不仅 阻碍了脂肪酸的有效利用,更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危害机体健康。

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专家共识ppt课件

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专家共识ppt课件
10天时应开始PN
▪ 老年人住院PN和家庭PN的指征与年轻人相同
-
31
Sobotka L,et al. Clinical Nutrition.2009,28;461-466
TPN可以显著地改善老年营养不良患者的抗感染有效 率
P<0.05
P<0.01
有效率百分比(%)
营养学报, 20-03; 第25卷4期; 435-437
营养不良的影响
↑ 住院时间、 并发症和死亡率
白蛋白↓、淋巴计数↓,低蛋白血症
伤口愈合延迟,免疫力受损,易感染
-
5
“All deaths are hateful to mortals, but the most pitiable is to starve to death”
- Homer
人类痛恨死亡, 但是最可悲的是被饿死
(B)
置3h后开始。(A)
-
8. 高吸入性肺炎风 险的患者,应选择 经各种途径(如鼻 空肠管、空肠造口 术或内镜下肠造口) 的空肠置管技术。 (C)
26
老年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口服补充)
PART FOUR
✓研究结果显示,30岁后每10年肌肉质量约损失3%~5%, 年龄≥60岁的人群中这种损失更为明显。
另一项荟萃分析指出,在饮食基础上提供高蛋白(>20 %总能量来自蛋白质)经口营养补充剂,具有临床、营养 和功能方面的益处,包括减少并发症和再住院率、提高握
力和增加能量及蛋白质的摄入量。而且,几乎不影响正常 摄入量。
-
28
推荐意见
02 1. 老年人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 01
风险时,在饮食基础上补充经口 营养补充剂可改善营养状况,但 不影响饮食摄入量。(A)

肠外肠内营养治疗中的药学支持

肠外肠内营养治疗中的药学支持

肠外肠内营养治疗中的药学支持目的:规范国内肠外肠内营养在临床的应用。

方法:笔者查阅大量病例和文献,了解临床肠内肠外营养治疗的现状。

结果:发现国内其临床使用存在较多误区,应用情况不甚乐观。

结论:对各类肠外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应用亟待规范,并希望各临床药师掌握其适应症和不良反应,协助医师临床合理用药。

标签:肠内营养;肠外营养;药学支持肠外肠内营养(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PN&EN)是指经口、胃肠道或肠外途径给患者提供比较全面的身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来纠正或者预防患者的营养不良、增强患者对应急的耐受力,减少并发症等,从而使患者获益。

肠外肠内营养已经成为住院患者诸多诊疗手段中的一种,越来越多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都会应用肠内或肠外营养,但临床上对于如何合理应用肠内或肠外营养还不十分了解,甚至存在很大的误区。

除了专业营养科医生外,临床药师在肠外肠内营养中的药学支持也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临床药师需要熟悉全面的知识才能在营养治疗中给予足够的药学监护。

1.掌握肠外肠内营养制剂的分类及特点目前临床上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支持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支持。

肠内营养是指经消化道给以较全面的营养索[1]。

1.1 肠内营养可以根据所含蛋白质的类型分为要素型和整蛋白型。

要素型又可以分为氨基酸型和短肽型。

氨基酸型的特点是不需要消化可以直接吸收,而短肽型的特点是所含的二肽或三肽比氨基酸更容易吸收,这2种类型比较适合消化功能受损的患者;整蛋白型可以根据是否含有膳食纤维来分类,膳食纤维是维持胃肠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物质。

一般认为只要患者没有对膳食纤维摄入的特殊要求,都应该使用含有膳食纤维的制剂。

肠内营养制剂还可以根据疾病的不同需求来分类,如适合糖尿病或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制剂,对血糖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对液体摄入量有限制的患者则适宜选择能量密度高的制剂;而心肺疾病的患者或者肿瘤患者,由于对糖类的摄入有限制,可以选择相应的低糖制剂[2]。

临床药师肠外肠内营养专业培训大纲-中华中医药学会

临床药师肠外肠内营养专业培训大纲-中华中医药学会

临床药师肠外肠内营养专业培训大纲-中华中医药学会二、临床药师肠外肠内营养专业培训大纲临床药师培训分为通科培训与专科培训二个阶段进行。

临床药师专科培训为第二阶段,主要是为已经完成通科培训的临床药师提供不同专科领域药学服务技能的培训。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与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治疗是适应现代治疗学的需要,伴随医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制药工业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

营养支持小组(nutrition support team,NST)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及评估,制定并实施临床营养医疗计划,监测肠外肠内营养实施中的耐受性和并发症以及决定何时结束营养支持或改变支持的方式等工作。

药师在NST中承担较重要的工作,保证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用药安全,指导参与肠外营养液配制,以及个体化的合理使用,并根据病情随时调整肠外肠内营养组方。

为保证肠外肠内营养专业临床药师培训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培训大纲,以指导培训和考核该专业临床药师。

肠外肠内营养专业培训时间为期6个月。

一、培训对象1、取得高等医药院校临床药学专业或药学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以上学历;2、完成临床药师通科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二、培训目标学员按计划完成培训任务并接受考核,应掌握肠外肠内营养专业临床药师技能,具有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基本能力,掌握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的技能:1、了解营养支持治疗涉及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支持治疗原则和方法;2、能够阅读和分析肠外肠内营养相关的特殊实验室检查、人体成分分析、留置导管的影像学检查等文件、报告;3、熟悉肠外肠内营养相关药品知识,能够对营养支持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价,具有合理选择营养制剂,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理生理情况结合临床检验指标制定并优化营养支持治疗方案的能力;4、学会制定营养支持治疗监护计划,并能够独立开展临床药学监护工作;5、能够参与住院患者营养支持会诊,与临床医师、营养师一同查房,参与病例讨论,具有为危重患者及接受复杂药物治疗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能力;6、具备今后可持续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有肠内和肠外两大途径,当胃肠功能严重障碍时,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可以提供机体所需营养物质,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有些患者甚至赖以生存。

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随着营养支持治疗领域新理念的不断完善与更新,全国各地医疗机构对肠外营养的规范化管理日渐重视。

由医师、药师、营养师、护师及其他相关医疗工作者等跨学科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营养支持团队(nutrition support team,NST),以标准化流程指导营养支持治疗的各个环节,优化营养相关综合管理成为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的新方向。

为推进肠外营养的规范化管理,本共识专家组通过分析肠外营养制剂的药学特点,结合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总结广东省各医疗机构临床药学实践经验,详细介绍营养支持药师(nutrition support pharmacist,NSP)的职能与工作要求。

肠外营养概述与肠外营养液的理化性质肠外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以外的途径(即静脉途径)提供营养物质的一种方式。

当患者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均从胃肠外途径供给时,称为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

制剂学上将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乳剂混合在一起,再加入其他各种营养素,称为「全合一」系统(All-in-One,AIO)。

1988 年,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ASPEN)称之为全营养混合液(total nutrition admixture,TNA)。

1. 肠外营养混合液的组成PN 配方TNA 包括水、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为了维持血浆中有效药物浓度,降低输液总量,减少污染和器材费用,某些药理营养素(如ω-3 脂肪酸、谷氨酰胺等)或药物(如胰岛素、H2 受体阻滞剂等)也可加入混合液中。

所有这些添加物和添加顺序以及添加方式可能影响TNA 的稳定性和相容性。

(1)脂肪乳脂类是机体重要的能量底物和主要的能源储备。

静脉用脂肪乳主要是以小肠乳糜微粒为模型发展而成,即为用乳化剂和机械力将微小的油滴均匀分散在水相中构成的两相体系,其粒径一般控制在0.4~1μm。

人肺部微血管直径约为5μm,如果油滴粒径超过5μm,肺栓塞风险增加,还可能被内皮系统免疫细胞吞噬,造成氧化反应,组织损伤。

脂肪乳一般选用卵磷脂作为乳化剂,由于磷脂分子的电离和吸附作用,油水界面上带有一定量负电荷,由于静电吸引,负电荷层外又吸引了一层正离子,油水界面双电层间的电位差使油滴之间相互排斥,电位差越大,油滴越稳定。

然而,将脂肪乳加入TNA 后,多种因素可能影响其稳定性,导致油滴互相融合,粒径增大,这不仅阻碍了脂肪酸的有效利用,更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危害机体健康。

静脉用脂肪乳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其理化性质和代谢特性取决于各脂肪酸成分。

根据碳链长度,脂肪酸可分为短链脂肪酸(<8 个碳原子)、中链脂肪酸(8~10 个碳原子)和长链脂肪酸(>10 个碳原子)。

根据双键数量,脂肪酸又可分为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无双键)、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有一个双键)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有至少两个双键)。

脂肪酸的双键数量及第一个双键位置(ω-6、ω-3 或ω-9)影响其生理作用,见表1-1。

目前临床常用的脂肪乳有:a. 大豆油长链脂肪乳(long chain triglyceride,LCT):C14~24,100% 大豆油组成,含少量甘油及卵磷脂。

b. 中/长链脂肪乳(medium and long chain triglyceride,MCT/LCT):C6~24 或C8~,50% 中链甘油三酯和50% 大豆油组成,含少量甘油及卵磷脂,部分制剂含24抗氧化剂维生素E。

c. 结构脂肪乳(中、长链脂肪酸位于同一分子上):C6~24,75% 混合链甘油三酯和少量LCT、MCT 组成,含少量甘油及卵磷脂。

d. 橄榄油长链脂肪乳:C14~24,80% 橄榄油和20% 大豆油组成,含少量甘油及卵磷脂。

e. 鱼油长链脂肪乳:C12~24,100% 鱼油组成,含少量甘油、卵磷脂及抗氧化剂维生素E。

在选择输注脂肪乳时应综合考虑不同来源脂肪的组成,包括脂肪酸类型、各脂肪酸比例和抗氧化剂含量(PUFA 对过氧化损伤很敏感)。

其中,大豆油LCT 可提供丰富的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s,EFA);MCT 分子量小,水解迅速而完全,半衰期短(仅为LCT 的一半),肠外给予时不在脂肪组织中储存,较少发生肝脏脂肪浸润,尤其适用于因肉毒碱转运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而不能利用LCT 者,且MCT 的生酮作用高于LCT。

为保证EFA 供给,减少MCT 输注时的神经毒性,MCT 常与LCT 制成混合制剂,即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和结构脂肪乳。

新型含橄榄油的长链脂肪乳富含大量具有生物活性的α-生育酚,可减少脂质过氧化,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鱼油脂肪乳富含长链ω-3 脂肪酸,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营养素(详见 1.1.6),建议与其他脂肪乳联合使用。

通过TNA 方式输注脂肪提供能量,不仅能预防必需脂肪酸缺乏,还能减少葡萄糖摄入。

但是,不同患者对不同脂肪乳的廓清能力存在差异,故其摄入量和输注速度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不推荐高甘油三酯血症(TG>11.4 mmol/L)患者使用脂肪乳,血甘油三酯轻度升高者慎用。

脂肪乳的起始输注速度应尽可能慢,并通过监测血甘油三酯水平调整。

(2)氨基酸氨基酸是蛋白质水解后的结构单位,其共同特征是具有一个酸性的羧基(COOH)和一个碱性的氨基(NH2)共同连到一个碳原子上,分子其余部分随氨基酸的不同而不同。

两性的氨基酸分子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在TNA 中对脂肪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由于不同厂家不同制剂的氨基酸种类与含量不尽相同,其缓冲能力不能一概而论。

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 种,其中8 种为成人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而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某些氨基酸也是必需的,即条件必需氨基酸(conditionally essential amino acid,CEAA),见表1-2。

复方氨基酸制剂中氨基酸的配比模式常以人乳、全蛋及血浆游离氨基酸等为依据,各种氨基酸配比模式的优劣很难对比评估。

临床常用的是平衡型氨基酸溶液,含13~20 种氨基酸,包括所有EAA。

近年来也有适用于婴幼儿、肝病、肾病及烧伤创伤等应激患者的特殊类型氨基酸溶液供临床使用,但其疗效是否优于标准的平衡型氨基酸尚缺乏足够的循证依据。

实际上,复方氨基酸制剂的研制还在不断发展,最佳氨基酸组成还未确定,且限于制剂因素,目前的氨基酸制剂常缺乏足够量的CEAA,因此在特定情况下,CEAA 应以双肽或左旋氨基酸的方式单独添加。

通过TNA 方式输注氨基酸提供氮源,不仅能全面高效的补充EAA,还能间接降低氨基酸溶液渗透压,提高耐受性。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氨基酸制剂中含有电解质,需计入TNA 供给。

(3)葡萄糖葡萄糖是机体最主要的能量底物,是TNA 中唯一的碳水化合物。

高温或久置条件下,葡萄糖分子中的羧基(COOH)与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NH2)可能发生Maillard 反应,使混合液变成褐色。

此外,高渗的葡萄糖溶液可能使油滴间空隙消失,发生融合,影响TNA 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机体的葡萄糖代谢以有氧代谢(1mol 葡萄糖生成36 mmol ATP)为主,在组织缺氧和需要迅速增殖细胞的情况(创伤、感染、生长)下,无氧代谢(也称糖酵解,1mol 葡萄糖生成2mol ATP)和磷酸戊糖途径增加。

糖酵解产生的乳酸可通过糖异生作用代谢成葡萄糖(消耗6mol ATP),磷酸戊糖途径能为机体提供重要的还原产物(NADPH)和核酸。

因此,TNA 中的葡萄糖不仅能作为能量底物,还能参与机体生长、细胞再生、免疫细胞增殖和其他合成过程。

机体的所有细胞都能利用葡萄糖,部分细胞依赖葡萄糖:a. 缺乏线粒体的细胞,如血红细胞;b. 处于缺氧状态的细胞,如骨髓质;c. 迅速增殖的细胞。

此外,在进食或吸收后,因血脑屏障对脂肪酸渗透性低,脑部也优先氧化葡萄糖供能。

然而葡萄糖在体内的氧化作用是有限的,与机体能量消耗有关,儿童或体力活动者葡萄糖氧化速率高,住院的成年患者葡萄糖最大氧化速率为4~5 mg/kg·min。

连续静脉滴注TNA 时,输注速度不应超过葡萄糖最大氧化速率。

应激情况下,葡萄糖的转换率显著升高(2~3 倍)。

但其氧化率却不等比例增加,大量输注葡萄糖增加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指呼吸作用所生成的CO2 与消耗的O2的分子比),加重呼吸肌负担。

此外,胰岛素抵抗和一些反调节激素(如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皮质醇)分泌增加也会影响葡萄糖的摄取和氧化能力。

推荐危重患者TNA 的最大输注速率为3~4 mg/kg·min。

(4)水和电解质水和电解质是体液的主要成分,体液平衡为机体细胞正常代谢提供所必需的内环境,也是维持机体生命及各脏器生理功能的必备条件。

体液可分为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fluid,ICF)和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ECF),这两部分被细胞膜分开。

细胞膜上存在钠泵,它将钠留在细胞外作为主要的渗透骨架,而钾被留在细胞内,平衡胞内蛋白质的负电荷。

细胞外区域可进一步分为血管内和血管外两部分,由毛细血管膜隔开,某些疾病状态能使毛细血管膜孔径增大,血浆进入组织间隙引起血容量丢失。

钠离子的主要功能是参与维持和调节渗透压,同时可加强神经肌肉和心肌的兴奋性,是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阳离子。

钾离子的主要功能是参与糖、蛋白质和能量代谢,维持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和心肌功能,是细胞内液中主要的阳离子。

镁离子的主要作用是激活ATP 酶和其他多种酶的金属辅酶,尤其在糖原分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钙离子在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血液凝固、细胞膜功能、多种酶活性、一些多肽激素的分泌和活性方面都起重要作用。

磷除与钙形成骨骼外,还以有机磷的形式广泛分布于体内,它是磷脂、磷蛋白、葡萄糖中间代谢产物和核酸的组成部分,并参与氧化磷酸化过程,形成ATP 等。

根据不同电解质的体内分布特点和生理功能,必须从体外获取、丢失到体外及因疾病导致体液在体内腔隙间流动三个角度来考虑水、电解质平衡问题。

目前TNA 中常用的电解质制剂一般均为单一制剂,主要是各种浓度的氯化钠、氯化钾、葡萄糖酸钙、硫酸镁和甘油磷酸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