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学术型硕导--钟晓文教授简介
主讲教师简介-福州大学研究生院

附件二主讲教师简介(按《培训日程与课程安排》中的讲课先后顺序为序)李伯聪本次培训专家报告《工程、工程哲学与工程伦理》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工程哲学,工程社会学,科技哲学,中国古代哲学。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自然辩证法研究》常务主编。
主编《工程研究》第1-4卷。
李正风本次培训主讲《工程伦理教育:历史、问题与课程建设思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科学社会学专委会理事长。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起草组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修订专家和起草组成员,科技部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专家。
《工程伦理》教材主编。
王前本次培训主讲《工程伦理的共性问题:责任、公正与环境》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科技哲学,科技思想史、科技伦理。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科技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自然辩证法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雷毅哲学博士,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中国环境伦理学会秘书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教学与普及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际生命伦理学会会员,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论组委员,中国地学哲学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生态哲学和科技哲学。
著有《深层生态学:阐释与整合》、《河流的价值与伦理》、《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生态伦理学》、《人与自然:道德的追问》、《生态伦理十日谈》等,论文多篇。
李世新本次培训主讲《工程伦理的共性问题:责任、公正与环境》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工程伦理学、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主要著作:《工程伦理学概论》、《工程伦理学》(译著)、《赛博空间伦理学》(译著)、《科学年表》(合作译著)。
信息与计算科学(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070102)一、专业的历史沿革自我校2000年升格于本科院校后的第二年,根据教育部提出的“淡化专业,拓宽基础”的办学思想,我院在开办34年历史的专科专业“数学教育”和12年历史的专科专业“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科学教育)”的基础上,申报并获批了“数学与应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至今已招收15届,毕业学生11届,共计毕业生人数600多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于2001年秋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现有有生212人。
在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上,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于2004申报并获批,将于2005年秋季招生。
二、专业方向信息与计算科学一个方向三、专业与学科建设条件1.师资队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科研骨干/优秀主讲教师情况2.实验及设备3.图书资料本系图书资料1万多册。
四、专业特色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按一级学科办学,办学思路为“厚基础、宽口径、突出应用型”。
参照国内一流高校中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设臵,具体课程既照顾专业基础和学生考研需要,又尽量拓展学生选课空间,同时兼顾学生兴趣。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特别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就业和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及提供较强实践能力的保障。
五、人才培养1.招生、就业2005年秋季开始招生2.人才培养培养目标:本专业由信息科学、计算科学、运筹学与控制科学等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理科专业。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的专门人才。
经过严格的数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训练,使毕业生成为能解决信息处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控制和自动化、规划决策等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在工程建设、商业公司、软件开发、网络电信、工矿企业、科技、教育和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代码:120122专业简介本专业隶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该一级学科于199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在该一级学科博士点下增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博士点。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与通信技术的新兴边缘学科。
本专业已形成了以信息化与管理创新、决策科学与技术、财务信息管理、现代物流信息管理为研究对象~理论研究和区域性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特色。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进行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灵活融合运用管理学原理和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管理或信息系统领域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研究方向1.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2. 财务信息管理3. 统计信息处理与应用4. 信息化与管理创新5. 决策科学与技术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3.5年,非全日制,在职,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4.5年。
根据实际情况研究生可以提出提前或延迟毕业的申请。
提前或延迟毕业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
四、培养方式1(博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必要时可设副导师,各专业要成立博士生指导小组~加强集体指导。
副导师必须具有教授资格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指导小组成员必须具有高级职称。
2(博士生第一年以课程学习为主~辅以必要的科研训练。
学分修满后需进行中期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开题~并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13(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同时要根据本学科专业的要求、学位论文的需要及个人的实际情况学习有关课程,要学会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方法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五、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课程课内开课可选编号课程名称学分类别学时学期必修0000901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50 2 1 必修0000911 英语(精) 80 2 1 必修0000912 英语(写作) 54 1 1 必修学位 2301901 信息系统技术 60 3 2 必修课 0704905 系统工程新方法 40 2 1 必修0711902 经济学前沿 40 2 1 任选一门 0711901 管理学前沿 40 2 1 学位课学分最低要求(经济学前沿与管理学前沿任选其一) 100711915 研究方法与文献阅读 40 2 2 可选0704911 第二外语 40 2 2 可选0704903 管理科学与工程高级专题 40 2 2 可选0704912 技术创新经济学 40 2 2 可选2301916 高级创新管理 40 2 1 可选2301917 高等教育管理专题研究 40 2 2 可选2301918 高等教育问题与政策专题研究 40 2 2 可选1403901 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理论前沿 40 2 2 可选0711908 复杂系统理论 40 2 1 可选0711904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40 2 2 可选0711905 系统仿真技术 40 2 2 可选非 0711909 财务信息管理 40 2 1 可选学 0711916 数据挖掘原理与技术 60 3 2 可选位 2301906 电子政务专题 40 2 1 可选课0716902 宏观经济信息处理与应用 40 2 1 可选0711912 现代资产定价理论 40 2 2 可选2301908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60 3 2 可选2301904 供应链管理 40 2 1 可选1402903 物流系统优化理论与方法 40 2 1 可选1402906 物流配送与运输规划 40 2 1 可选0711906 物流系统工程 40 2 2 可选0718904 金融时间序列分析 40 2 2 可选0718905 随机过程 40 2 1 可选0711913 连续时间金融 40 2 3 可选0718906 金融机构与风险管理 40 2 2 可选20718910 金融制度与金融监管 40 2 2 可选0718907 高级金融经济学 40 2 2 可选0718908 公司重组与并购 40 2 2 可选0711910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40 2 3 可选0711917 高级计量经济学(2) 40 2 2 可选0711918 高级宏观经济学(2) 60 3 2 可选0711919 高级微观经济学(2) 60 3 2 可选0711922 信息化工程顶层设计 40 2 可选 20711923 现代信息服务业 40 2 2 可选非学位课学分最低要求 8学术活动学分要求:2学分。
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与课程体系探索

第9卷第5期V ol.9No.52018年10月CHUANGXIN YU CHUANGYE JIAOYU Oct. 2018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与课程体系探索钟石根1,2,康乃美2,雷志忠2,张良杰2(1. 悉尼科技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澳大利亚悉尼,2006;2.厦门南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福建厦门,361102)[摘要] 建设新工科的重要任务就是对接新兴产业,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
创新创业是新工科学生腾飞的两翼中的一翼,文章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背景出发,阐述了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五层内涵,以专业教育为载体,在教学中渗透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提出从创意启迪、创新激发、创业培育、创业平台、创业文化等五方面构建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 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培育;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8)05−0103−03一、新工科建设的背景当今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驱动着新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突破,以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标志,以人力资本的高效投入减少对物质要素的依赖,推动新一轮生产方式变革和经济结构变迁。
一方面,新经济在不断涌现,诸如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电子商务、精准医疗服务、云医院、互联网安全产业、智能安防系统等新型产业和业态相继出现,这些领域均面临着人才紧缺的问题,必须加快发展新兴工科专业,更新改造传统工科专业;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技术是新经济的基础,必须关注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新技术,特别是颠覆性技术,更应该提前进行人才培养面布局[1]。
据搜狐教育的报道,到2020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材料将成为人才缺口最大的几个专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会达到750万人。
福州大学学位论文格式规范实施细则

八方物流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实施细则学位论文是申请博士或硕士学位的重要文献资料,是社会的宝贵财富。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位论文质量,根据《福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2011年10月修改)》,特制定本规范实施细则,博士、硕士研究生在撰写论文时应参照执行。
一、学位论文内容要求论文的内容及其顺序依次为:封面、遵守学术行为规范承诺、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主要符号表、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附录、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语言表述要求:论文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炼、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避免使用文学性质的带感情色彩的非学术性词语;论文中如出现一个非通用性的新名词、新术语或新概念,需立即解释清楚。
1.封面:内容及格式参照学位论文送审当年研究生院提供的最新电子版的模板,部分说明如下:(1)分类号:可通过查找工具书《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或查阅相似论文获得分类号。
(2)收藏编号:图书馆根据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编号。
(3)密级:我校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的密级划分为公开、内部、秘密和机密四级。
(4)编号:留白,由研究生院或学院送审时填写。
(5)专业学位类型:根据我院实际,应填写物流工程硕士。
(6)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工程领域分为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地质工程、环境工程、食品工程、制药工程、工业工程、工业设计工程、生物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
(7)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具体、切题、不能太笼统,要引人注目;题目力求简短,严格控制在30字以内。
(8)学科专业: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科目录为准,一般为二级学科名称。
我院博士学科专业有物流管理、科技与教育管理;学术型硕士学科专业有物流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科技与教育管理。
(9)书脊:标明论文题目、作者姓名、“福州大学”及学位申请年月的字样。
结构与精神分析双重视域下的作家与文本批评——析罗兰·巴尔特的《论拉辛》

一
在 情感 上 ,B反抗 A。在这 些 宫廷 故事 中,权 力 与 情感 的 斗争 ,最 终情 感 走 向悲剧 结局 。比如 , 在 《 雅泽》 ,权 力 关 系 是双 重 的 。苏丹 阿穆 巴 中 拉 对 后 妃 罗克 珊 娜 有 完 全 的权 力 ,而 罗 克珊 娜 则 对 巴雅泽 有 完 全 的权 力 。罗 克 珊 娜 爱上 巴雅
收稿 日期 :2 1— 0 0 00 1— 8
基金项 目:本文为福建省社科基金项 目 “ 罗兰・ 巴尔特文论研 究”( 号:20 B 1 1 研 究成果。 编 09 20 ) 作者简介 :钟晓文,男 ,福建武平人 ,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文学博士。
5
福 建广 播 电视大 学 学 报 ( 总第 8 6期)
2 1 年第 2期 01 总第 8 6期
福 建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学 报
Ju a o u a ai & T nvrt or l fFj n R do n i V U i sy e i
No. 2 2, 01 1
Ge e a , . 6 n r lNo 8
结构 与 精 神 分 析 双 重 视 域 下 的作 家 与 文 本 批评
泽 , 但 巴雅 泽 并 不 爱 罗 克 珊 娜 。 巴尔特 强 调 指
尔特 的 条分 缕 析 ,悲剧 的基 本 要 素 、 结构 要素 与 基 本结 构 被 成 功 凸 显 。他 整 理 了拉 辛 悲剧 的 人物 类型 ,探 讨 了人 物 与情 节 要 素 的结构 功 能 , 发 掘 了拉 辛 悲 剧 的基 本 结 构 及 其 运 行 原理 。通 过 这 些分 析 , 巴 尔特 成 功 地 把 结构 批 评 语 言置
福州大学翻译专业硕士(MTI)指导教师—朱天文副教授简介

翻译专业硕士(MTI)指导教师—朱天文副教授简介个人情况简介、主要研究兴趣、承担硕士课程、电子邮箱副教授,硕士,翻译硕士口译方向及笔译方向研究生导师。
1993年本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2000年获福建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10-2011年曾到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访学、2008年华东师范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曾获得福州大学教学优秀奖、优秀教师、福州大学最佳一节课等荣誉。
主要研究兴趣:翻译理论与实践,媒体英语,法律文书翻译等,现为福建省翻译协会理事。
主持过多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参与过多项省社科项目。
著有教材和译著等,在国内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
承担硕士课程:基础口译、交替传译电邮:ztw99@近年出版专著、教材和译著:1.参编教材《商务英语英汉翻译教程》独立编写其中两章计5万字,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年9月2.参编《商务英语英汉翻译教程自学辅导》,独立编写其中3万字,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年11月3.译著《钢琴入门》,第一译者,独立翻译11.5万字,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4.合译《恶魔花园》,第二译者,独立翻译5万字,新星出版社,2008年7月5.参编《新编剑桥商务英语同步辅导》(第三版Success with BEC)(中级),独立编写25万字,2009年7月6.参编《福建应用翻译大全》(福州分册),ISBN978-7-5615-5175-2,独立编写其中10万字,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近年发表科研论文:1.论文“英汉新闻特写平行语篇编译的叙事对比---以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为例”,独撰,发表于《中国科技翻译》,2013年第4期2.论文“博厄斯-贝耶尔新著《翻译研究批评导论》(2011)评介”,独撰,发表于《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3期3.“媒体报道的叙事特征与翻译”,独撰,发表于《福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4.“英美报刊特别报道的文体特点及其翻译”,独撰,发表于《福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5.“英汉差异与语篇中衔接手段的调整”,独撰,《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6.“美国新闻期刊中汉英翻译采用的策略和方法”,独撰,发表于《上海科技翻译》,2003年第3期7.“法律文书的用词特点及其翻译”,独撰,发表于《福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近年发表教研论文:1.“网络时代的英美报刊教学”,独撰,发表于《外语教学》,2008年专刊主要翻译经历:1.2008年5月,受省翻译协会委托,为美国SGL银行网络总裁Mark Friesen与福建省商业联合会签约谈判担任口译一场。
_作者之死_之后_论自由的读者

2005年第3期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 .3 2005(总第71期)JOURNAL OF FUZHOU UN I V 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Serial No .71收稿日期:2004-06-15作者简介:钟晓文(1968- ),男,福建龙岩人,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作者之死”之后———论自由的读者钟晓文(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摘 要:罗兰・巴尔特的“作者之死”暗示只有作者的主宰地位被颠覆,读者才可能获得完全自由,《S/Z 》所进行的一种“作者之死”之后的文本解读演示,充分展现了读者的自由。
解读《S/Z 》,揭示“作者之死”对读者的自由的意义,可以看出这种“自由”潜藏着一种极大的破坏性,极易导致“文本之死”,进而导致整个文本世界的崩溃;读者在对文本进行自由肢解后,其存在也受到威胁,这正是解构主义“非中心”化后的矛盾所在。
关键词:“作者之死”;解构;自由读者;罗兰・巴尔特中图分类号:I 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321(2005)03-0062-04 1968年,罗兰・巴尔特“The Death of Author ”(《作者之死》)一发表就引起轩然大波,引发了文论界各种争论与思考。
对这篇文章观点一直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有褒有贬,说法不一,但主要集中于这个论断在其作品《S/Z 》中的分析探讨,而就“作者之死”之后的文本、读者与作者的地位问题,它们之间在新语境下的关系问题所进行的探讨论述并不多见。
这个论断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实现了其所称的“反主体性目的”。
从《S/Z 》中我们可以看到,读者从传统的客体变成了主体,获得了解放,读者可以对文本进行“自由”地“可写性阅读”,“可写性阅读”借助“作者之死”之后文本的开放性,获得文本的“意义复数”,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种“可写性阅读”有一种潜在的致命危险,对文本碎片的过度张扬将导致文本本身的崩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型硕导--钟晓文教授简介
钟晓文文学博士,语言学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任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分会理事,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传记文学学会理事。
1992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本科毕业,2005年福州大学硕士毕业,2009年厦门大学博士毕业,2014年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后出站。
2012-2013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访学,访学期间受聘奥克兰大学荣誉研究员;2015年英国桑德兰大学短期进修。
主要学术兴趣:西方文论、修辞批评、跨文化话语、美国后现代小说。
担任研究生课程:西方现代文论认知语言学比较文学
硕士论文指导: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MTI专业笔译方向电邮:zhongclark@
主持在研项目
1.2013–西方认知中的“中国形象”:《教务杂志》关键词之广义修辞学阐释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2.2015- 近代西方认知中的“中国形象”:《教务杂志》关键词“孝”之广义修辞学阐释
2015年度福州大学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
3.2015- 大学英语的人文通识教育转向:课程建设与教学策略探索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社科A类项目
主持完成项目
1.2013 –2014 “中国形象”的西方建构:《教务杂志》广义修辞学阐释
第53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
2.2013 – 2017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现行教材的语篇分析与教学策略探索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课题
3.2009 - 2011 罗兰·巴尔特文论研究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
(另外主持完成教育厅课题3项。
)
近年成果
一、专著/译作/编写
专著:《符号·结构·文本–罗兰·巴尔特文论思想解读》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5
译作:《分辨率:当代录像实践》(合译,第一),湖南美术出版社,2016.12.
《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合译,第二),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8.6
主编:《清新福建》(厦门金砖会议文化礼品书)(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7《你好,福建》系列丛书(厦门金砖会议文化礼品书)(总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7
二、论文
1.广义修辞学视域下的近代西方跨文化传播《东南学术》2016(6)
2.乔治·桑《魔沼》叙事空间的符号学阐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5)
3.广义修辞学视域下的跨文化大众传播《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6(4)
4.“儒教”的跨文化认知与传播:语义变异与幻象建构《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4(3)
5.《教务杂志》研究:文类选择与修辞建构《福州大学学报》2014(1)
6.主题与结构:寻找“深在的作者” 《福州大学学报》2011(2)
获奖情况
1.2016年“西方人文通识课程模块建设”获福州大学2016本科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2013年获福建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3.2003-2004学年获福州大学教学优秀二等奖
近年指导学术型硕士论文
1.《黑水灯塔船》:空间符号与身份认同的“回归”之殇
2.空间理论视域下的《纯真年代》
3.菲利普•罗斯《凡人》的互文性解读
4.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英美媒体报道之批评话语分析
5.空间理论视域下的《美国牧歌》
6.历史语篇视角下的2012美国《别国人权报告书之中国》分析
7.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I-II》的功能语篇分析
8.菲利普·罗斯《鬼作家》的后现代文本特征研究
9.《斩首之邀》:“囚笼”里的存在与异化
10.《呼啸山庄》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