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情简介

资阳市情简介
资阳市情简介

成渝之心活力资阳

“西部车城,节能之都,绿色资阳”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是四川唯一同时连接成渝“双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1998年设立地区,2000年建市,辖雁江区、简阳市、安岳县和乐至县,幅员面积7962平方公里,总人口500万。

资阳历史文化悠久。35000年前,古老的“资阳人”开启了四川人类文明史。公元前135年西汉时期置县,后设州、郡,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建制史。古往今来,哺育了东周孔子之师苌弘、西汉辞赋家王褒、东汉经学家董钧等历史名人,以及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陈毅元帅,革命家曹荻秋,著名作家邵子南、周克芹、刘心武等现代英杰。

资阳区位优势明显。市区距成都中心城区87公里,现有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和国道321线、319线、318线等骨干道路穿境而过。随着成安渝、内资遂、遂资眉、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和成渝铁路客运专线等综合交通项目加快建设,“多线接成渝、内外大畅通”综合交通格局即将形成,资阳正在成为成都交通中心枢纽重要组成部分和成渝经济区内重要交通次级枢纽。

资阳产业特色鲜明。正在加快建设国家机车和汽车制造及出口基地、绿色食品加工配送基地、节能产品生产基地、

—1—

国际会展基地及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造车和医药、食品、纺织、建材及节能“1+4+1”主导产业加快培育壮大,特别是以铁路机车和商用汽车为龙头的造车产业和新兴节能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农产品和旅游资源富集,是国家商品粮基地、生猪基地和柠檬基地,森林覆盖率达35%,柠檬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生猪、山羊、水产、蚕桑产量均居全省前列;简阳“两湖一山”(三岔湖、龙泉湖、龙泉山)被列入四川省新五大精品旅游区,以紫竹观音为代表的10万尊安岳唐宋石刻“古多精美”,乐至陈毅故居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当前,全市上下正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建设、四川“天府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在项目”的总体要求,突出“充分开放、融入成渝,工业主导、三化联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发展路径,以建设“幸福资阳”为奋斗目标,统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以打造“一区两带四基地”为载体,创响“西部车城、节能之都、绿色资阳”品牌,着力建设成渝经济区新兴工业城市,着力建设开放和谐政治清明新资阳。

—2—

思南县基本情况介绍

思南县基本情况介绍 思南县位于铜仁地区西部,乌江流域中心地带。全县总面积2230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辖13个镇、14个民族乡、526个行政村。 思南历史源远流长。汉末置永宁县,元设宣慰司,明清建思南府,民国设专员公署,司、府、署治历经600多年。因得乌江航运之便,自古商贾云集,经贸繁荣,是乌江中下游地区的商品集散地和经济文化中心,为贵州省开发最早的县份之一,素有“黔中首郡”之称。县城临江而建,依山傍水,具有浓郁的山城特色。思南自古以来受巴蜀和荆楚文化影响,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发达,人才辈出。古有明代开贵州科举教育先河的田秋、理学家李渭;近有红军高级将领旷继勋将军;现有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上将。思南中学是省级示范性高中;思南职校为全国示范中职校,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思南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资源丰富,是贵州重要的商品粮、商品猪、商品牛基地县。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的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思林水电站已建成发电。思南交通便利。随着杭瑞、酉剑两条高速公路纵横贯穿全境和乌江航道提级整治、思南枢纽港建成,将形成思南通往遵义、重庆、贵阳、怀化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1-4小时经济圈,缩短思南与全国各大中城市的时空距离。 思南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神奇瑰丽的乌江山峡,千娇百媚的思林电站库区风光,千姿百态的天然溶洞,民俗古朴、风光旖旎的清代八卦民居——郝家湾,享誉全国的土家花灯艺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以及单井流量最大、冷热互动、极具开发价值的思南温泉(全国温泉开发利用示范区),巧夺天工的迄今中国同纬度地区保存最完整、发育类型最齐全、极具观赏性的连片喀斯特石林景观(思南乌江喀斯特地质公园)。思南县城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享有“小重庆”之称。

南京市情简介英文版

南京市情简介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古老而又充满活力,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都市重合交融。曾被联合国授予“人居环境特别奖”,获全国十佳卫生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十佳城市、全国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Nanjing is the capital of Jiangsu Province, the ancient and vibra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and a modern metropolis blend coincide. The United Nations has been awarded the "Habitat Environment Special Award", won the honorary title of National Top Ten Health City,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urban environment ten cities nationwide, the National Garden City, outstanding tourist c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del city and so on. 地理环境 南京地处长江三角洲,距入海口380公里,为我国东西水运大动脉长江与南北陆运大动脉京沪铁路的交汇点,素有“东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南京处三面环山, 一面临水山环水绕的河谷盆地,境内山峦环抱,湖川偎依,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是四季分明的旅游城市。 孙中山先生就曾经这样赞誉南京:“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Nanjing Yangtze River Delta, 380 km away from the estuary, to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main artery of the Yangtze River waterway stuff and north-south Beijing-Shanghai railway land aorta, known as the "gateway to the southeast, north and south of the throat," said. Nanjing place surrounded by mountains, facing the water mountain water ring around the valley basin, surrounded by the territory of mountains, lakes River snuggled superior natural conditions, rich, belonging to north subtropical monsoon climate, sunshine and abundant rainfall. It is mild and humid climate with four distinct seasons tourist city. Sun Yat-sen in Nanjing once this praise: "The position is a goodness in the region, which places high mountains, deep water, plains, three works of nature, a bell Yu, Cheng metropolis in the world of hard to find this nirvana too. "

眉山市情

眉山概况 2011-07-12 11:43:53 来源:眉山市政府网站作者: 【大中小】 1、地理位置:东经(102.49`-104.30)北纬(29.30-30.16`)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游和青衣江下游的扇形地带,成都--乐山黄金走廊中段。南瞰乐山,东临资阳,西望雅安,是成都平原通联川南、川西南、川西、云南的咽喉要地和南大门。 2、自然环境:岷江和青衣江贯穿境内,两岸以平原和河流冲积平坝为主。东部龙泉山两翼,西部丹棱、彭山、洪雅境内大部份地区皆为低山丘陵,海拔500-800m部份达800-1500m,中生代红色岩层分布广泛,丹霞地貌发育,生态环境优良。年平均气温17.1℃,极端最低气温-3.5℃,极端最高温度38.6℃,年平均降雨量大于1000毫米。 3、重要矿产及资源: 矿产资源:境内矿藏有金、银、铜、铁、锌、煤、石膏、芒硝等20多种,其中芒硝储量达到650亿吨。 森林资源:有林业用地200712.1公顷,其中国有林地64529.5公顷,集体和个人林业136182.6公顷。另有四旁树占地33473.9公顷,活立木总蓄积为1369.5万立方米,全市有用材林78293.9公顷,蓄积711.9万立方米,防护林3428.2公顷,蓄积465.9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为29.8%。 水利资源:全市各类水利工程27887处;流经我市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共15条,其中岷江从北到南流经彭山、眉山、青神三县,径内流长99.26公里,青衣江从雅安经过我市洪雅县流入乐山市的夹江县,径内流长58.82公里;水电开发理论蕴藏量106万千瓦,可开发92.2万千瓦;全

区养殖面积14.8万亩,水品产量年达31050万吨。 眉山是“国家星火计划农村信息化试点市”和“四川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全市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万人,其中高级职称1155人,中级职称1.3万人;建立民办科研开发机构6个,年申请专利量达100多项;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省级22家,省级技术中心4个;科技进步贡献率达43%。全市有小学273所,中学238所,普通高校2所。高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校比例达70%以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基础好、发展快,年在校生规模已达2.8万人以上,职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0%以上。 东坡区 眉山市东坡区(原眉山县),位于成都平原西南,地处岷江中游,古称眉州,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乡。自古以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南宋大诗人陆游赞誉“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早在一千多年前,东坡区就是州、郡治所。200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消眉山地区,设立眉山市,撤消眉山县,设立东坡区,东坡区成为眉山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全区幅员面积1331平方公里,总人口81万人。

盐城市情简介

盐城市情简介 (此简介为市委办2006年9月13日印发的对外统一介绍通稿) 盐城地处江淮平原东部的黄海之滨,1983年撤区建市,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00万,现辖2市5县2区和1个开发区。盐城是历史古城,西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因盐置县,名“盐渎”,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东晋安帝义熙7年(公元411年)时,因“环城皆盐场”而更名为盐城县。盐城是工商新城,农副产品加工资源丰富,粮棉油、桑果菜、禽蛋鱼等主要农产品的种养规模和总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这几年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0.6:38.6:30.8调整为22.7:44:33.3,拥有5个中国驰名商标和4个中国名牌产品,初步形成汽车机械、纺织服装、轻工、化工、能源、食品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涌现出悦达、森达、江动、马佐里等一批规模骨干企业。交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境内贯穿盐宁、盐通、盐淮、盐连四条高速公路,盐城机场开通韩国首尔、北京、广州、温州等国际国内航班,新长铁路盐城站开通全国铁路客货运,大丰港为国家一类口岸,全市已形成集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海运四位一体的现代交通网络。盐城是水绿之城,地处苏北里下河水网地区,水乡特色明显,拥有大纵湖、大洋湾、九龙口等一批以水闻名的旅游胜地,市区被誉为“百河之城”;全市林业资源丰富,近年来每年成片造林面积均在60万亩以上,占江苏省当年造林面积的1/3,森林覆盖率年均递增近2个百分点;市区大气环境质量名列江苏之首。盐城是文化名城,历史上文人荟萃,古有“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范仲淹、陆秀夫、施耐庵,现有被誉为“党内第一笔”的胡乔木、杰出外交家乔冠华;普教事业发达,高考达线人数一直名列江苏前茅,职业教育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拥有盐城技师学院等国家重点职业学校18所,在校生人数超过10万人;城乡劳动力资源充裕,供给总量达400万人,现已累计输出劳动力150万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是全国三大杂技之乡之一,淮剧发源地,东台发绣、曹氏木雕、滨海柳编等各有夺人之处,风味小吃中的东台鱼汤面、建湖藕粉圆、阜宁大糕、伍佑醉螺等盛名不衰。盐城是红色之都,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盐城成为华中抗战中心,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过,素有“陕北延安、苏北盐城”的美誉,新四军纪念馆被列为全国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建军部旧址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盐城是湿地之都,全市沿海滩涂总面积4550平方公里,占全省的75%,被称为“黄金海岸”,是江苏最大、最具潜力的土地后备资源。海岸线总长582公里,占江苏省的56%。市域东部海岸型湿地被列入世界重点湿地保护区,正在规划建设的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已被列为全省旅游发展的三大重点之一。区内建有世界上第一个野生麋鹿保护区和国家级珍禽(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每年冬季有千余只世界珍禽丹顶鹤来此过冬,是闻名中外的风景旅游胜地。 “十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创新创业、团结拼搏、进位争先”的新时期盐城精神,积极实施新型工业化、经济国际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四化”联动战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5年,全市实现GDPl011亿元,财政总收入86.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4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位居苏北前列。全市基本实现实际利用外资两年翻一番,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两个三年翻一番,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和“江苏省文明城市”。今后五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行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继续实施新型工业化、

铜仁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简介

铜仁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简介 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于2000年编制完成,200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本次总体规划范围北起清水塘,南到谢桥桐木寨,西以野鸡坡、洞老坡为界,东至石竹与锦江交汇处,面积4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0万。 本规划合理地确定了城市性质,即:把铜仁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山水园林城市。在城市功能定位上,把城市分为三个片区,并明确了功能,即:旧城区主要以公共设施和居住为主;谢桥片区主要以小区建设为主,并配有一定的无污染工业;灯塔片区以工业和仓储为主。 根据铜仁市城市近期发展变化,结合国家的产业投资方向,铜仁市人民政府于2005年对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增加规划区面积9.2平方公里,调整后的城市规划区面积为51.2平方公里,将川硐坞坭、东风林场、谢桥工业园纳入了城市规划区范围。目前,《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已经省建设厅审查同意,待铜仁行署上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该规划实施以来,指导了城市建设,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在本规划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城市发展目标,积极开展了各类专业规划、新区规划和项目修建性规划: ㈠专业规划 1、《铜仁市锦江两岸绿化及景观规划》。本规划对锦江两岸景观和绿化的总体布局和规划设计作了合理的定位,充分考虑周边的现状情况,采用链珠式组景方法,分出各类不同空间作为景点,主要是上游田园自然风光带、亲水绿化景观区、自然田园风光区三个景观地带。上游田园自然风光带有金滩大桥绿地、花果山小游园、曹家园防洪堤坝休闲广场绿地、河滨公园、带状休闲绿地;亲水休闲绿化景观区有市政府东岸区、三江公园、东山公园;自然田园风光区有鱼梁夜月、傅家院子、水星阁、小镜湖、水上沙滩乐园。 2、《铜仁市绿地系统规划》目前正在紧张编制之中,预计9月提交省专家评审。 ㈡新区规划 1、谢桥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范围东以木双河沿岸的河滨步行道为界,南止收费站,西以谢桥片区规划的西外环路为界,北至大江,规划用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为2.6万人,是一个以居住为主,集商业、贸易、行政办公、文化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型新区。 2、西外环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东临东太大道与建成区相连,南面向锦江,西、北两边与群山相邻,规划面积1.48平方公里,

漯河市情简介

漯河市市情简介 (2011年4月13日) 漯河地处中原腹地,1948年设立县级市,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2003年被列入中原城市群,辖临颍、舞阳两县和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及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总人口260万人,其中城市建成区6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60万人。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漯河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682亿元,同比增长14.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1亿元,增长28%,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69元,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6460元,增长14.9%。 漯河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城市。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里定居生息。贾湖遗址发现的裴李岗文化刻画符号、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和考古发掘的酿酒工艺,将中国的文字史、音乐史和造酒史都分别向前推进了3000年以上。漯河是文宗字祖许慎的故里,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三国时期汉魏政权交替的历史实证“受禅台”和“三绝碑”、早于赵州桥的隋代小商桥等名 胜古迹,彰显了漯河深厚的文化底蕴。

漯河是一个区位优越、交通发达的枢纽城市。漯河是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不足一小时车程,石武高铁、京广、漯宝(丰)、漯阜(阳)4条铁路和京港澳高速、宁洛高速、107国道及5条省道贯穿全境,构成全省重要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双十字”交通枢纽。 漯河是一个特色鲜明、享誉四方的食品名城。。漯河食品加工主导产业特色明显,培育出双汇、南街村、乐天澳的利等一批知名食品企业,是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保证体系建设双试点市、全国首家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市、全省食品工业基地市、全省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全市年加工各类食品500万吨,其中肉制品产量100万吨,占全省的40%;年加工转化粮食400万吨,占全省的11.1%;年加工生产饮料56万吨,占全省的28.9%。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 漯河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谐文明的开放城市。漯河是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市、全国开拓农村市场试点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中部最佳投资城市,美国杜邦、美国高盛、日本火腿株式会社、韩国乐天、香港华懋、台湾旺旺和康师傅、太古可口可乐、中粮集团、南京雨润等一批境内外知名企业在漯河都有较大的投资项目。各项社会事业繁荣进步,和谐漯河建设成效明显,依法治市、基础教育、群众

新乡市电源产业集聚区简介---文本资料

新乡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区简介 一、园区区位及辖区概况 新乡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区位于新乡市市区东北部,紧邻在建中的京广快速客运站,107国道与济东高速公路在此交汇,距济东高速公路新乡出市口800米,距京珠高速入口仅2公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辖区总面积18.1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总人口1.7万人。2005年5月由原国家信息产业部批准成立新乡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区,为全国仅有的两家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之一;2008年省政府首批批准的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 二、园区发展的产业依托 新乡市电池产业历史悠久,迄今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产业基础雄厚,人才资源储备丰富,技术研发优势突出。形成了以河南环宇、科隆集团、金龙集团、比得力、河南新太行、中科科技、吉恩镍业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企业300余家,打造从原材科到电池成品及其延伸产品较完整的产业链以及众多中小企业迅猛发展的电池产业集群。 新乡作为全国电池产业的发祥地,素有电池产业“黄埔军校”之称,具有较好的人才资源储备。其中直接从事电池产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达到3000多人,间接从事电池产业研发的高级技术人才达到500多人,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产业工

人5万余人。同时,市内大专院校6 所,为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此外,新乡市还引进中国工程院闻立时、陈立泉两位院士、著名汽车专家柳崇喜、商业化运营专家谢子聪担任新乡市产业技术与应用发展顾问,大大提升了新乡市电池及电动车产业的研发实力和水平。 新乡电池产业已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互动、开放式组织形式的技术研发体系。拥有国家级实验室2个、博士后流动(科研)工作站7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已取得科研成果400多项,申报专利50多项,其中国际专利6项;获得国家各级政府成果奖近百项,承担过国家、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火炬计划和各级攻关计划。电池产业已经成为新乡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领域和经济发展中的特色支柱产业,是新乡市工业“一谷五基地”中的电源基地。2011年新乡市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新型电池及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三、园区发展的定位及现状 电源产业园区依托新乡市现有的电池产业优势及资源,作为新乡市电池产业的核心发展区,以电池、材料及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重点推进动力锂离子电池发展,建设新乡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园区总体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其中一期规划面积6.65

徐州概况

古称彭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北邻山东省,西接安徽省、河南省,东连连云港市,南邻宿迁市。为华夏九州之一。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文化悠久,是著名的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是全国重要的交通和铁路枢纽,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 中文名称: 徐州 外文名称: Xuzhou 别名: 彭城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 云龙区,鼓楼区,九里区等 政府驻地: 徐州市新城区昆仑大道1号 电话区号: 0516 邮政区码: 221000 地理位置: 江苏省西北部 面积: 11258平方公里 人口: 940.95万(2008年) 方言: 徐州方言 机场: 徐州观音机场 火车站: 徐州站 车牌代码: 苏C 市树: 银杏 市花: 紫薇 目录 编辑本段

简介 徐州市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灯火通明徐州城 徐州是苏北最大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的拥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四个特大城市之一,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现为第二亚欧大陆桥东端一个人口超过三百万的特大城市。 徐州“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京沪铁路、陇海铁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贯穿徐州南北,北滨微山湖。公路四通八达,北通京津,南达沪宁,西接兰新,东抵海滨,为我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 徐派作家王茂飞这样评价自己的家乡:一州,两汉,三楚之西,乾隆四巡,五省通衢,六千年文明,主席七访,八百寿彭祖,九朝帝王徐州籍,十里长街淮海路。 市情概览英文名: Xuzhou 简称:徐 经纬度:市中心位于北纬34°15′、东经117°11′。 省份:江苏省(Jiangsu Province) 时间:北京时间UTC+8 牌照:苏C 苏OC(徐州警察和行政用车) 政府:市委书记曹新平,市长张敬华。 人口:2010年市辖区人口306.4万。 面积:市区面积3037.3平方公里。 城市荣誉

六安市情简介

六安市情简介 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是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六安依山襟淮、承东接西,区位优越。东与省会合肥市相连,南与安庆市接壤,西与河南省信阳市毗邻,北接淮南市、阜阳市。贯淮淠而望江海、连鄂豫而衔中原,是大别山沿淮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地处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长三角”腹地。 2000年3月由地区改建为省辖市,现辖金安、裕安两区和寿县、霍邱、金寨、霍山、舒城五县,设六安开发区和叶集试验区,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全省第一,人口705.89万,全省第二。 六安历史悠久,为上古四圣之一皋陶的部族居住地,故又称“皋城”;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之意置六安国,“六安”之名沿用至今。六安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走出了洪学智等108位共和国开国将军。 六安资源富集、生态优良。有1100万亩山场、400万亩可养水面、120亿立方米地表水,六大水库积蓄有70多亿立

方Ⅱ类以上优质水源;粮油等大宗农产品产量居全省前列,六安瓜片、霍山石斛、皖西白鹅等珍品名扬中外;拥有40多种矿藏,其中霍邱铁矿、金寨钼矿储量丰厚。六安也是一座新兴工贸旅游城市,基本形成了食品加工、钢铁冶炼、机械制造、电力能源、服装轻纺、医药化工、建筑建材等重点产业,初步构建了大别山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和泛长江三角带地区重要旅游目的地。先后荣获“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奖”、“中国人居环境奖”,同时加冕“安徽省园林城市”。 六安交通和区位优越,312、206、105等三条国道,沪汉蓉、宁西电气化及合九、阜六等4条铁路,沪陕、济广、合武、合阜、合安等5条高速公路纵横全境,动车到达上海约3个半小时、南京和武汉约1个半小时,新建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约半小时车程,为国家级陆路交通枢纽城市。 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584亿元,财政收入52.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5亿元,农业总产值249.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010元。中心城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0亿元,城区面积扩展至55.3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达60万人。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况简介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况简介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即新乡工业产业集聚区)始建于2003年元月,2006年4月被确立为省级开发区;2012年7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省政府确定的“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对外开放型产业集聚区”和“河南省两化融合试验区”,是新乡市重点打造的“现代化城市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技能人力资源培训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新乡市区东部的黄河古道区,辖区总面积33平方公里,规划面积22.8平方公里,按照“四集一转”(即: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要求,规划有工业生产、生活居住、商务办公、职业教育、现代物流五大功能区。截至2012年底,“九通一平”建成区面积已达16平方公里,累计入驻工业企业230余家。2008年被国内外多家新闻媒体评为“河南省外商眼中的最佳投资园区”,2012年被省政府评为“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综合实力位居河南省18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第15位。 优越的区位交通。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板块,是南太行产业带和京广产业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东南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前沿阵地,距

新乡市中心城区不到10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京港澳高速、济东高速、石武高铁、107国道、省道307、308线、国铁新菏铁路穿境而过,区内建有与新菏铁路相连的铁路专用线,可直达日照港, 40分钟可达新郑国际机场,4—6个小时即可通达北京、天津、西安、济南、武汉、石家庄等特大城市,600公里半径内辐射人口达5亿。2008年,河南省商务厅、郑州海关确定为“河南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高度集聚的主导产业。截至2012年底,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累计引进各类工业企业230家,其中,上市公司投资企业7家,外商投资企业15家,先后有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广州立白集团、北京双鹭股份有限公司、白鹭化纤集团、新飞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佛山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康盛股份有限公司、马来西亚联熹水务集团等一批国内外企业入区发展,形成了高端装备(含专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纺织服装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其中,高端装备(含专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主要有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新飞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豫飞重工集团、湖北浩星科技有限公司、欧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康盛管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源泉电器有限公司、神舟晶体有限公司、西瑞克斯物联网设备有限公司等,产品主要有高端专用汽车、大型制冷机组、大型起重机及相关配件、电子信息元器

南昌市市情概况介绍

南昌市市情概况介绍 ?概况介绍 南昌与武汉、长沙的相对位置 南昌市行政区划:仍在调整变化 备注:南昌市下辖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等四个县,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湾里区等5个区,以及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北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和红谷滩新区。 南昌市省外、省内交通示意图 三、2013年南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指标计划执行情况以及2014年计划完成 25152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23602元。四大收入来源中,人均工资收入为16137元,月

均约1345元。总体上,南昌的消费水平稳步提高,消费结构更趋优化。去年南昌市民人均消费支出16450元,家庭用品、教育文化、居住等支出增长较快,而食品、交通和通讯方面的支出增长不大。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通过健身、休闲娱乐和外出观光来丰富生活,带动文化娱乐消费大幅增长。调查数据显示,去年南昌市民文化娱乐人均支出1120元,同比增长两成,其中文化娱乐服务、团体旅游、健身活动的支出增幅在三成及以上。 据核算,2013年GDP超500亿元县区1个,为南昌县,完成500.06亿元;超过400亿元县区3个,为青山湖区、西湖区、东湖区,分别完成444.52亿元、406.30亿元、404.13亿元。尤其要指出的是,2013年南昌市商贸业蓬勃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67亿元,增长13.5%,恒茂梦时代广场、南昌华南城一期、世贸广场等综合体相继开业;旅游业持续活跃,实现旅游总收入253亿元,增长25.2%,接待国内外游客3171.4万人次,增长25%。 预计通过三年的努力,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物流中心、区域性创意中心、区域性消费中心和区域性营运中心等五个区域性服务中心;商贸、物流、金融、文化和总部经济五大产业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000亿元;服务业三年累计投资达到6000亿元;服务业营业收入到2016年达到8000亿元。用活用好我市已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如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商业特色街及老字号发展的政策等。重点实施南昌国际博览中心、九龙湖万达文化旅游产业城、江西银燕昌西南物流中心、天虹华中区总部大厦等一批大型现代服务业项目。 四、南昌商业概况 南昌市属于中部内陆城市,由于受地理位置与观念的制约,南昌的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沿海与周边城市,特别是新兴的行业如IT、金融、服务、房地产、商业等领域明显滞后。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快实施沿长江开发战略、大京九铁路的全线贯通(南昌市是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南昌市的经济发展形成强大的动力,产业结构调整日益完善,形成新的发展机遇。 1、南昌商业宏观环境 A、近年南昌GDP 南昌宏观经济近年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GDP逐年增长,经济动力强劲,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环境。 B、南昌人口 南昌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人口持续出现净流入,常住人口稳步增长,人口密集度提高,消费潜力不断增长。 C、产业结构

铜仁高新区简介

铜仁高新区简介 贵州铜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2012年8月省政府批复的全省9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2014年2月,省政府批准同意贵州大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名为贵州铜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人口集聚区,也是黔东工业聚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贵州面向东部、融入东部的桥头堡,高新区位于铜仁市区北部,北接重庆,东临湖南,区内有铜仁凤凰机场、201省道,近有铜仁火车站,杭瑞高速和松铜高速在园区交汇,集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立体交通于一体,距铜仁高等教育园区近,区内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人力资源保障。 高新区总面积为119平方公里,辖大兴镇和碧江区川硐镇、滑石乡的一部分。近期规划建设面积为52平方公里,现已建成5平方公里的一期启动区。一期启动区总投资15亿元,完成了水、电、路等“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6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战略部署,高新区顺利托管大兴镇,二期扩园建设正式启动,园区项目存在率显著增强,截至目前铜仁高新区已签约项目63个,签约资金达125亿元;已开工建设项目52个,入驻企业累计到位资金34亿元,有20余家企业实现了投产,解决当地就业人员5000余人;在谈拟签约项目10余个,意向投资金额22亿元以上。 当前,高新区依托已落地的蔚蓝航校,大力发展以航空培训、航空制造、通用航空服务等为核心的临空经济,力争引进直升机、小型公务机组装及零部件制造等航空服务产业;依托恩纬西户外照明、康蓝蓝宝石材料、万泰LED封装生产等项目,大力发展LED光电产业;依托阳明科技等企业,发展镍氢电池、锂电池等新能源电池及电池材料和电动车、汽车零部件、电动工具等相关装备制造产业;依托华瑞德医药、梵净天馨百合深化工等项目,规划建设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园区,大力发展中药民族药、化学药、医疗器械、地道绿色食品深加工、营养健康产品;依托交研视讯、淘宝·特色中国铜仁馆等项目,规划建设电子商务与信息产业园,重点发展电子产品制造和信息服务。 高新区力争通过5-8年的艰苦奋斗,着力打造成为全市转型发展的火车头、武陵山经济区的发展高地和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进入国家级高新区行业。铜仁高新区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同时配套发展精品、都市农业,建设临空物流园和现代商务、旅游、文化服务区,具备完整高效的综合管理、市场服务和科技研发职能,努力打造成为功能布局协调、交通高效便捷、服务体系完善、

兰州市情简介

兰州市情简介 概况 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处在东经102°30ˊ-104°30ˊ、北纬35°5ˊ-38°之间,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在大西北处于“座中四连”的独特位臵。市区南北群山对峙,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城市依山傍水而建,层峦叠嶂,既体现了大西北的雄浑壮阔,又展现了江南的清奇秀丽。 兰州现辖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五区和永登、榆中、皋兰三县,全市总面积 1.3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31.6平方公里。 兰州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市区海拔平均高度1520米,年均气温11.2℃,年均降水量327mm,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446小时,无霜期180天以上,是比较理想的居住和投资创业之地。 全市户籍总人口322.28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10万人,居住着汉、回、藏、东乡、裕固、撒拉等38个民族。 兰州西汉时设立县治,取“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隋初改臵兰州总管府,清康熙时隶属甘肃行省,省会由陇西迁至兰州。1941年正式设市,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 全市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84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全市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52.44亿元,增长19.05%;一般预算收入50.86亿元,增长25.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1.98亿元,增长20.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04亿元,增长17.03%。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升级,工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7.06%,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提高到33.99%。 资源 兰州及其邻近地区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境内已探明各种矿床156处,主要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土和能源矿产等9大类、35个矿种,临近兰州的白银、金昌是我国镍、铅、锌、稀土和铂族贵金属的重要产地。 兰州位于黄河上游水能富集区,河川径流地表水资源总量384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9.6亿立方米。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上游干流段可建25座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可达1500万千瓦,现已建成的刘家峡、八盘峡、盐锅峡、柴家峡、大峡、小峡水电站与邻近地区的其它水电站构成我国最大的水力发电中心之一。 兰州是闻名全国的“瓜果城”。兰州百合,瓣大肉厚,香甜可口,是高级滋补营养品;兰州的玫瑰花,花大色艳,玫瑰油产量占全国的80%;兰州的黑瓜子,板大形正,被称为“兰州大板”,畅销海内外;兰州的白兰瓜、黄河蜜,清香溢口,实乃瓜中上品,民间素有“赏景下杭州、品瓜上兰州”的赞誉。

宿迁市情简介-江苏

宿迁市情简介 宿迁是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地级市,现辖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豫区、宿城区、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湖滨新区、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市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和洋河新区,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人口580万,分别列江苏省第4位和第6位,素有“苏北水城、绿色家园、生态氧吧、长寿之乡”的美誉,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优秀集体”、“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创业之城”、“中国金融生态市”、“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并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环保节能新型示范城市”称号。 宿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世界生物进化中心之一。境内发现的长臂猿化石是亚洲迄今发现最早的古猿化石,“下草湾文化遗址”是目前江苏发现最早的人类活动所在地。公元前113年,古泗水国在此建都,历时132年。秦代设置下相县,唐代改称宿迁县。西楚霸王项羽、南宋抗金名将刘世勋、晚清民族英雄杨泗洪、人民炮兵奠基人朱瑞等都生长于这片热土。 宿迁资源丰富、物产丰饶,是驰名中外的“名酒之乡”、“杨树之乡”和“花木之乡”。洋河、双沟荣获国家名酒称号,是全国唯一拥有两大名酒和四个白酒类“中国驰名商标”的地级市。全市以意杨为主的木材成片林268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1500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28%,素有“绿海之都”的美誉。水域面积350余万亩,年产优质水产品25万吨,螃

蟹产量居全国第一。花卉苗木面积45余万亩,是江苏四大花木主产区之一。 宿迁生态优良、风光秀美,是一座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湖滨特色生态城市。项王故里古朴庄重,三台山生态时尚,洪泽湖、骆马湖烟波浩淼,是全国唯一拥有两大淡水湖的地级市,被世人誉为“烟波水世界,绿色梦田园”。总面积23.5千公顷的洪泽湖湿地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宿迁区位独特、交通便达,位于东陇海产业带、沿海产业带、沿江经济带交汇区域。京沪、宁宿徐、宿新高速公路纵贯南北,盐徐高速公路横穿东西;205国道、京杭大运河、新长铁路、宿宿淮铁路穿境而过,徐州观音机场、连云港白塔埠机场和淮安涟水机场近在咫尺;连接京沪高铁的徐宿淮盐高速铁路开工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架起了宿迁通向海内外的桥梁。 建市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支持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和新一轮扶持苏北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围绕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锐意进取,顽强拼搏,务实苦干,经济社会始终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1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7000美元,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地区)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35.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183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26.6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江苏前列。

铜仁市情简介(2016)

铜仁市情简介 铜仁市地处黔湘渝三省市结合部、武陵山区腹地,是贵州省向东开放、向东融合的窗口和全面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桥头堡,素有?武陵之都、仁义之城?之称,全市辖2区8县,国土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32万。其中有9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铜仁区位优越,交通发达。作为西南地区向中南、东南开放连接大通道,贵州省成为西部第一、全国第九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省份,铜仁境内高速通车里程达到600公里;沪昆高铁铜仁南站已成贵州境内仅次于贵阳北站的旅客流量最大的高铁站,从铜仁南站出发到贵阳1小时,到长沙两小时。十三五期间,铜仁还将分别建成开通两条以上高速,两条以上高铁;铜仁?凤凰机场,怀化芷江机场以及正在建设的黔北机场均在1小时范围内。铜仁?凤凰机场已开通十条航线,正向国家口岸办申报国际机场;500吨航船可经重庆入长江达东海。 铜仁物华天宝、资源富饶。铜仁矿产资源富集,有?中国锰都??中国汞都?等美誉。目前已勘探发现40多种矿种,主要有锰、汞、钾、页岩气、石英砂、白云石、紫袍玉带石等。其中锰矿探明储量达3.5亿吨、含钾页岩储量50亿吨、页岩气储量1.2万亿立方米以及全国最大的汞化工精

深加工产业体系,为煤电锰、煤电铝一体化循环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境内水能资源丰富,有沅江、乌江两大水系共229条河流,年水资源总量达132.21亿立方米。电力资源丰富,思林水电站、沙陀水电站等水电装机容量达500万千瓦以上;华电大龙发电有限公司装机60万千瓦,正在快速推进的煤电锰一体化热电联产自备电厂建成后,全市火电总装机容量达235万千瓦,已形成?水火互济?、?双环网?架构的电力格局,是贵州西电东送的桥头堡。 同时,铜仁境内有天然温泉30余处,均达到国家饮用矿泉水标准;辖区内有以黔金丝猴、大鲵、黑叶猴等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物400余种;有以植物?活化石?珙桐、贵州紫薇和梵净山冷杉等为代表的野生植物资源600余种;有以天麻、杜仲、金银花等为代表的药用植物2000多种;玉屏箫笛、梵净山绿茶、石阡苔茶、德江天麻等特色产品享誉海内外,是投资大健康养生产业的理想之地。 铜仁政策优势明显,发展态势强劲。铜仁市委、市政府始终秉承?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的发展新路?理念,紧扣省委、省政府?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和?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发展战略,

南京市浦口区所属事业单位情况简介

附件一: 南京市浦口区所属事业单位情况简介 浦口区城市房屋拆迁安置办公室,隶属区房产管理办公室,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区城市房屋的拆迁、补偿、安置工作。 地址:浦口区江浦街道康华小区6栋4楼 浦口区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隶属区房产管理办公室,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区国有土地房屋的权证办理、房产交易管理。 地址:浦口区江浦街道象山路1号 浦口区白蚁防治所,隶属区房产管理办公室,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负责全区新建、改建、扩建、装饰装修等房屋的白蚁预防和原有房屋的白蚁检查与灭治。 地址:浦口区江浦街道文德东路17-2 浦口区房产监察大队,隶属区房产管理办公室,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查处浦口区房产行政管理中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地址:浦口区江浦街道团结路西水湾家园 浦口区政策性住房建设中心,隶属区房产管理办公室,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负责全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拆迁安置房等政策性住房的长期规划及年度建设计划的编制和落实。 地址:浦口区江浦街道文德路23号 浦口区区机构编制信息中心,隶属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主要负责机构编制信息和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网上名称的管理,规范“政务”、“公益”中文域名的使用,做好相关注册管理工作。

地址:浦口区江浦街道文昌路19号 浦口区人民来访接待中心,隶属区委信访局,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负责受理群众各类来访、来电、网上信访,并做好各类来访、来电和上级机关、各级领导批办件、转办的分流,以及各类信访案件的转办、交办、督办、会办工作;指导、协调、处置全区重大疑难信访事项等。 地址:浦口区江浦街道文昌路12号

三苏祠简介

三苏祠简介 三苏祠位于四川省眉山市西南隅,北距成都约60公里,南距乐山约70公里,是北宋大文豪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元代改宅为祠,明末毁于战火,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模拟重建。后经历代增修扩建,三苏祠由原来的苏家五亩园扩大至现今的104亩。祠堂红墙环抱,绿水萦绕,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形成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特色。祠内楼台亭榭,古朴典雅;匾额对联,词意隽永。供奉有三苏及子孙、女眷塑像,有苏宅古井、木假山堂、洗砚池、荔枝树等苏家遗迹;有苏轼手迹刻石100多通,是蜀中最富盛名的人文景观。 2007年,新建东园碑廊、三苏纪念馆(生平陈列馆)、游客接待中心等,新增面积20余亩。三苏纪念馆是国内展示三苏文化最丰富、展陈面积最大,陈列方式最多,展出水平最高的场所。它以其古雅凝重、意境深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成为弘扬三苏文化的又一颗璀璨明珠。一楼苏轼厅,集中展示了苏轼跌宕起伏,旷达豪放的一生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二楼苏洵、苏辙厅(包括程夫人和苏八娘)、眉山历史文化厅均各具特色。三苏纪念馆本着对三苏文化的传承与体现,对眉山历史的演绎与再现,以现代艺术及审美情趣为切入点,营造了一个设计合理,富有中国传统意味的

博物馆展陈空间。 三苏纪念馆设计层次分明,简约而意蕴深长,巧妙运用了回廊、格扇门、仿古墙进行空间分隔和场景转换,采用了地嵌式技术、硅胶仿真塑像、民间传统泥塑、石刻艺术等多种博物馆展陈手段,完美、生动再现了三苏父子辉煌人生和光耀千秋的文化成就。 三苏祠自元代改宅为祠以来,至明代、清代均为地方行政长官管理、培修,僧、道岁时焚献、洒扫。1980年7月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三苏祠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四川省编委批准三苏祠为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不久即成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三苏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5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三苏祠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10年1月,国家旅游局公布三苏祠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是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廉政教育基地。 三苏祠馆藏丰富,古籍缮本、陶瓷、书画等约10000件。宋、元、明、清至民国三苏文献古籍版本共计141部2689册;宋、明、清苏东坡书法墨迹拓本246册。这批文献古籍约占目前海内外现存三苏文献种类的60%,为三苏祠的镇馆之宝。除此之外,尚有保护完好的清代建筑13幢,清代匾额、楹联18种,其中著名的匾额“养气”、“三苏祠”被收录在《中华名匾》一书中。还收藏宋、明、清、民国时期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