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综立体交通走廊规划

合集下载

岷江105.022亿航电犍为枢纽工程可行性报告获批

岷江105.022亿航电犍为枢纽工程可行性报告获批

岷江105.022亿航电犍为枢纽工程可行性报告获批
普思资讯:近日从四川省发改委网站获悉,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眉山岷江航电犍为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据悉,岷江航道犍为枢纽工程是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中规划重点项目,是四川省构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重要支撑性项目,是2015年全省重点推进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岷江航道犍为枢纽工程位于岷江下游乐山市犍为县境内,是岷江下游河段(乐山—宜宾)航电规划的第3个梯级,总装机容量为500兆瓦,规划等级为Ⅲ级航道。

项目估算总投资约105.022亿元,其中国家安排专项资金9.975亿元。

此外,岷江航道犍为枢纽工程的实施对于四川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推动岷江综合开发利用,保障大件运输,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普思策划介绍,可行性报告可以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

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可以说,良好的实战经验为普思策划积累了优秀的口碑,普思策划行内策划人员不仅熟悉各行业的市场需求、供给、政策、技术、企业、投资、行业管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同时他们可以运用专业知识立足从更高的角度,为您的可行性报告提供更为全面深入可信的信息,专业为您的可行性报告保驾护航。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规划(2018-2035年)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规划(2018-2035年)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规划(2018-2035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8.09.07
•【字号】苏政发〔2018〕116号
•【施行日期】2018.09.0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交通运输其他规定
正文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
印发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规划(2018-
2035年)的通知
苏政发〔2018〕116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规划(2018-2035年)》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人民政府
2018年9月7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0.15•【字号】鄂政发〔2021〕22号•【施行日期】2021.10.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21年10月15日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目录一、发展基础(一)发展成就(二)主要问题二、形势要求三、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思路(四)发展目标四、规划布局五、重点任务(一)立足大交通,当好区域发展先行官(二)畅通大通道,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三)完善大网络,强化综合交通硬联通(四)构建大枢纽,打造九省通衢新优势(五)发展大运输,畅通高效流通双循环(六)促进大融合,催生交通行业新业态(七)建设大平台,培育交通发展新动能(八)强化大安全,筑牢交通运输生命线(九)共抓大保护,谱写绿色交通新篇章(十)推进大改革,加快交通治理现代化六、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协调(二)强化资金保障(三)强化政策引导(四)强化规划执行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

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是湖北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国家和省重大战略落实的客观要求。

根据《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全省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964亿元,是“十二五”的1.3倍,在全省扩内需、稳增长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21.02.24•【文号】•【施行日期】2021.02.24•【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社会治理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编制本规划纲要。

规划期为2021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一、规划基础(一)发展现状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科技创新成效显著,设施建造、运输装备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交通运输建设现代化加快推进,安全智慧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交通运输对外开放持续扩大,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

交通运输发展有效促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生产力布局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和服务性作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综合交通网络布局仍需完善,结构有待优化,互联互通和网络韧性还需增强;综合交通统筹融合亟待加强,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交通运输与相关产业协同融合尚需深化,全产业链支撑能力仍需提升;综合交通发展质量效率和服务水平不高,现代物流体系有待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安全智慧绿色发展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

(二)形势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长江经济带 重点发展立体交通体系 三峡新通道仍在研究

长江经济带 重点发展立体交通体系 三峡新通道仍在研究

长江经济带重点发展立体交通体系三峡新通道仍在研究备受关注的《长江经济带进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近日正式印发。

在交通运输方面,《规划纲要》主要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即提升黄金水道功能、促进港口合理布局、完善综合交通网络以及大力进展联程联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与2023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进展的指导意见》对比发觉,目前已经公布的《规划纲要》内容中,未提及“扩大三峡枢纽通过力量”。

据悉,目前“扩大三峡枢纽通过力量”仍处于前期讨论阶段,这或意味着三峡新船闸并不会在短时间上马。

同时,从《规划纲要》的内容看,将来管理层或盼望以进展立体交通体系的方式,更好的爱护沿线生态环境。

三峡新船闸仍在讨论2023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进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打造黄金水道”,第五个方面讲到“扩大三峡枢纽通过力量”。

其中的关键内容是,“挖掘既有船闸潜力,启动三峡及葛洲坝既有船闸扩能和三峡至葛洲坝两坝间航道整治工程。

加强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和葛洲坝枢纽水运配套工程前期讨论工作。

”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目前“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和葛洲坝枢纽水运配套工程”仍处于前期讨论工作阶段,并在尚未对外全文发布的《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及。

这意味着,备受争议的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不会在短期内开工建设。

重庆交通高校交通运输学院教授李淑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生态爱护已经提到了长江经济带进展的首位,“三峡枢纽通过力量”在此背景下“仍在进行先期讨论”,或是管理层盼望以进展立体交通体系的方式,代替扩大水运的原方案,以更好的爱护沿线生态环境。

此次《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推动干线航道系统化治理,重点解决下游“卡脖子”、中游“梗阻”、上游“瓶颈”问题。

分析人士指出,中上游在航运上的问题,部分缘由正在于三峡船闸已经饱和的通过量。

据2023年的数据,三峡船闸通过量达1.196亿吨,创下历史新高。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推进实施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工作方案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推进实施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工作方案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推进实施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4.11.11•【字号】川办发〔2014〕95号•【施行日期】2014.11.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内经贸与流通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推进实施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14〕95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四川省推进实施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11月11日四川省推进实施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工作方案为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和《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交通规划》),加快推进我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一)总体思路。

抢抓机遇,趁势而为,以推进《交通规划》项目实施为抓手,加快打造长江黄金水道,扩大交通网络规模,优化运输结构,强化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提升综合运输能力,建成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二)工作目标。

到2017年,长江干线航道等级提升工程加快实施,基本形成“四江六港”水运体系,全省四级以上航道达到1500公里,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250万标箱;铁路运营和在建里程达到7600公里,建成铁路出川通道11条,铁路复线率达到60%,电气化率达到90%;高速公路建成和在建里程达到8500公里,出川通道累计建成20条,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60%;全省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13个。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

龙源期刊网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
作者:
来源:《金融经济》2016年第10期
新华社9月11日披露,《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近日正式印发。

纲要从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

常泰长江大桥正式浇筑,常如高速建成后常州一小时可达如皋

常泰长江大桥正式浇筑,常如高速建成后常州一小时可达如皋

常泰长江⼤桥正式浇筑,常如⾼速建成后常州⼀⼩时可达如皋⾃从⼆⽉下旬开始,好事情接⼆连三,先是新冠肺炎得到控制,后是各地⼯程陆续复⼯,现在是江苏交通迎来新盼头,最近,⾝为江苏交通要道的常泰长江⼤桥主桥开始浇筑混凝⼟,这就意味着离泰兴去常州节省半个⼩时的⽇⼦将来会越来越近了。

常泰长江⼤桥位于泰州⼤桥与江阴⼤桥中间,起⾃泰兴市六圩港⼤道,跨长江主航道,经录安洲,跨长江夹江,⽌于常州市新北区港区⼤道,全长约37.383公⾥。

建成后泰兴去常州将节省半个⼩时,再待常(州)如(皋)⾼速全线建成后,⼈们从常州出发,通过常泰过江通道,1⼩时可到如皋、海安。

这座“江苏造”的长江⼤桥总共创下三项世界纪录——世界上⾸座集⾼速公路、城际铁路、⼀级公路为⼀体的过江通道,主航道主跨1176⽶的斜拉桥,将刷新公铁两⽤斜拉桥的世界纪录,两侧连接天星洲和录安洲的两座拱桥也将成为世界上最⼤跨度的公铁两⽤钢桁梁拱桥。

不仅如此,常泰长江⼤桥也是国内⾸个上层⾼速公路,下层城际铁路普通公路的“三位⼀体”过江通道,⼤桥上层桥⾯布置为6车道⾼速公路,设计时速100公⾥;下层桥⾯上游侧布置为2线城际铁路,设计时速200公⾥;下层桥⾯下游侧布置为4车道⼀级公路,设计时速80公⾥,可谓是⼀桥三⽤,汽车旁边跑⾼铁。

下⾯,让我们⼀起来看看它的建造历程吧!2014年11⽉,国务院将常泰过江通道写⼊《长江经济带综合⽴体交通⾛廊规划(2014-2020年)》,确定该⼯程为长江⼲线新建过江通道规划的重点项⽬之⼀;2018年12⽉5⽇,常泰过江通道开⼯动员会在泰兴虹桥镇举⾏;2019年11⽉22⽇上午⼗点,常泰长江⼤桥项⽬主体⼯程全⾯开⼯;2020年2⽉18⽇,世界最⼤跨度斜拉桥——常泰公铁两⽤长江⼤桥两个主桥钢沉井进⾏了⾸次夹壁混凝⼟浇筑,该主塔沉井是⽬前世界上最⼤⾯积的⽔中沉井基础;据悉,常泰长江⼤桥的⼯期为5年半左右,建成通车后⼀级公路泰兴侧可接⼊六圩港⼤道,常州侧可接⼊港区⼤道,将打通常泰间的快速通道,⼈们往返各地将更⽅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为统筹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特编制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

规划期为2014—2020年。

一、规划基础(一)现实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路网规模持续扩大,结构布局不断改善,技术水平明显提升,运输能力大幅增强,初步形成了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水路、铁路、公路、民航、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协同发展的综合交通网络。

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相比,综合交通网建设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长江航运潜能尚未充分发挥,高等级航道比重不高,中上游航道梗阻问题突出,高效集疏运体系尚未形成。

二是东西向铁路、公路运输能力不足,南北向通道能力紧张,向西开放的国际通道能力薄弱。

三是网络结构不完善,覆盖广度不够,通达深度不足,技术等级偏低。

四是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铁水、公水、空铁等尚未实现有效衔接。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亟待加强。

五是城际铁路建设滞后,城际交通网络功能不完善,不适应城镇化格局和城市群空间布局。

专栏1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网建设情况指标单位1978年2013年增长(倍)一、内河航道里程万公里—高等级航道里程万公里二、铁路营业里程万公里高速铁路里程万公里0—复线率%—电化率%—三、公路通车里程万公里35国家高速公路里程万公里0—四、输油(气)管道里程万公里五、城市轨道交通营业里程公里01089—六、民用运输机场数个2074(二)发展要求。

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对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1.为内河经济带建设提供支撑。

长江经济带建设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格局,要求加快构建综合运输大通道,打造高效快捷的交通走廊,加快完善城际交通网络,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

2.为东中西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

促进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协调发展,要求提高东部地区交通网络畅通水平,扩大中西部地区交通网络覆盖范围,为引导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协同发展的区域格局提供保障。

3.为陆海双向开放创造条件。

长江经济带建设充分发挥沿海沿江沿边的区位优势,深化向东开放,加快向西开放,培育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要求统筹推进沿海沿江港口建设,充分发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引领作用,加快国际运输通道建设,实现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海陆双向开放创造交通先行条件。

4.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好示范。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密集区和产业承载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土地、能源、岸线等资源日益紧缺,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增大。

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求加快转变交通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交通运输资源,优化综合交通网络结构,发挥水运和铁路的节能环保优势,实现交通绿色低碳发展。

专栏2 2020年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量预测指标单位2013年2020年年均增长(%)客运量亿人181310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1586726320货运量亿吨179270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68203103910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总体思路。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要求,加快打造长江黄金水道,扩大交通网络规模,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强化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提升综合运输能力,率先建成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为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合理布局。

区域间实现高效畅通,城市间实现快速通达,乡村实现便捷联通,城市体现公交优先,形成层次分明、覆盖广泛、功能完善的综合交通网络。

优化结构。

统筹水路、铁路、公路、民航和管道发展,以提高主要通道运输能力为重点,加快水路和铁路建设,提升设施技术等级水平,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

适度超前。

顺应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对外开放等趋势,在满足客货运输需求基础上,适当扩大运力余量,预留技术标准提升空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交通运输基础保障和先行引导作用。

平安绿色。

将安全第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贯穿于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全过程,着力提升安全性、可靠性和应急保障能力。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岸线、线位等资源,避让环境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实现安全、低碳、永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建成横贯东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便捷高效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建成畅通的黄金水道。

形成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龙头、长江干线为骨干、干支流网络衔接、集疏运体系完善的长江黄金水道,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万公里。

——建成高效的铁路网络。

形成以沿江、沪昆高速铁路为骨架的快速铁路网和以沿江、衢(州)丽(江)、沪昆铁路为骨架的普通铁路网。

——建成便捷的公路网络。

形成以沪蓉、沪渝、沪昆、杭瑞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国家高速公路网和覆盖所有县城的普通国道网,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

——建成发达的航空网络。

形成以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和重庆、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南京、杭州等区域航空枢纽为核心的民用航空网。

——基本建成区域相连的油气管网。

形成以沿江干线管道为主轴,连接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油气管网。

——基本建成一体发展的城际交通网。

形成以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等为骨干的城际交通网,实现中心城市之间以及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1—2小时交通圈。

专栏3 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网发展目标指标单位2013年2020年一、内河航道里程万公里高等级航道里程万公里二、铁路营业里程万公里4高速铁路里程万公里复线率%电化率%三、公路通车里程万公里200国家高速公路里程万公里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100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率%100四、输油(气)管道里程万公里五、城市轨道交通营业里程公里10893600六、民用运输机场数个74100七、长江干线过江桥梁(含隧道)数座89180三、打造长江黄金水道充分发挥长江水运运能大、成本低、能耗少等优势,加快推进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整治浚深下游航道,有效缓解中上游瓶颈,改善支流通航条件,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造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黄金水道。

(一)全面推进长江干线航道系统化治理。

加快实施重大航道整治工程,充分利用航道自然水深条件和信息化技术,进一步提升干线航道通航能力。

下游重点实施米深水航道延伸至南京工程;中游重点实施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抓紧开展宜昌至安庆段航道工程模型试验研究;上游重点实施重庆至宜宾段航道整治工程,研究论证宜宾至水富段航道整治工程。

专栏4 长江干线航道规划重点项目实施九龙坡至朝天门航道、宜昌至昌门溪航道、昌门溪至熊家洲航道、赤壁至潘家湾航道、中游天兴洲航道、湖广至罗湖洲航道、牯牛沙水道航道二期、鲤鱼山水道航道、下游江心洲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南京以下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长江口深水航道减淤工程,长江口北港航道治理工程、长江口南支航道扁担沙守护工程等。

(二)统筹推进支线航道建设。

积极推进航道整治和梯级渠化,提高支流航道等级,形成与长江干线有机衔接的支线网络。

加快建设合裕线、信江、赣江、江汉运河、汉江、沅水、湘江、乌江、岷江等高等级航道,抓紧实施京杭运河航道建设和船闸扩能工程,系统建设长江三角洲地区高等级航道网络。

研究论证金沙江攀枝花至水富、引江济淮通航和长江水系具有开发潜力航道升级改造的可能性。

统筹推进其他支线航道建设。

专栏5 长江支线航道规划重点项目实施连申线、芜申线、杭申线、苏申内港线、苏申外港线、长湖申线、通扬线、湖嘉申线、杭甬运河、杭平申线、钱塘江、大芦线等航道整治工程,岷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合裕线等航道升级改造工程。

研究建设岷江犍为、龙溪口、东风岩、嘉陵江利泽、汉江雅口、赣江新干、井冈山等航电枢纽。

研究推进洞庭湖、鄱阳湖支线航道建设。

实施京杭运河山东段、湖西段、苏南段、浙江段航道扩能改造。

(三)促进港口合理布局。

优化港口功能,加强分工合作,积极推进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

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

推进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江苏沿江港口功能提升,有序推进内河主要港口建设,完善集装箱、大宗散货、汽车滚装及江海中转运输系统。

专栏6 长江港口系统规划重点项目海港建设上海港、宁波—舟山港、苏州港、南京港集装箱码头,宁波—舟山港、连云港进口铁矿石码头,宁波—舟山港、苏州港、镇江港煤炭中转储运基地码头。

河港加快无锡港、徐州港、嘉兴内河港、杭州港、湖州港、马鞍山港、芜湖港、安庆港、合肥港、蚌埠港、九江港、南昌港、武汉港、黄石港、荆州港、宜昌港、岳阳港、长沙港、重庆港、泸州港等主要港口集约化港区建设,提高现代化水平。

(四)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

以航运中心和主要港口为重点,加快铁路、高等级公路等与重要港区的连接线建设,强化集疏运服务功能,提升货物中转能力和效率,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推进港口与沿江开发区、物流园区的通道建设,扩大港口运输服务的覆盖范围。

(五)扩大三峡枢纽通过能力。

挖掘既有船闸潜力,启动三峡及葛洲坝既有船闸扩能和三峡至葛洲坝两坝间航道整治工程。

加快完善公路水路无缝衔接的翻坝转运系统,大力推进铁路水路有效连接的联运系统建设,抓紧建设三峡枢纽货运分流油气管道,积极实施货源地分流。

加强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和葛洲坝枢纽水运配套工程前期研究工作。

(六)增强长江干线过江能力。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过江通道,做好隧道桥梁方案比选、洪水影响评价等论证工作,充分利用江上和水下空间,着力推进铁路、公路、城市交通合并过江,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岸线资源。

优化整合渡口渡线,加强渡运安全管理。

促进过江通道与长江航运、防洪安全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长江两岸区域间、城市间以及城市组团间便捷顺畅连接,形成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过江通道系统。

专栏7 长江干线新建过江通道规划重点项目江苏省(14座):建设锦文路、南京第五、七乡河公路过江通道,汉中西路、和燕路、张靖城市道路过江通道,南京4号线城市轨道过江通道,上元门、宁仪城际铁路过江通道,五峰山、常泰、江阴第二、江阴第三、锡通公铁两用过江通道。

安徽省(17座):建设池州、姑孰公路过江通道,横港、铜陵开发区、芜湖城南、泰山路、马鞍山龙山路城市道路过江通道,海口、安庆、池安、江口、梅龙、龙窝湖、弋矶山第二、九华路、湖北路、慈湖公铁两用过江通道。

江西省、安徽省(1座):建设宿松公铁两用过江通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