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美国货物贸易及中美双边贸易概况

合集下载

中美进出口1990-2010及GDP

中美进出口1990-2010及GDP

世界贸易额1975-1985-1995-2000-2001-2005-2008-2010-2011美国出口额2012年全球贸易增速大幅放缓(一)伴随着全球经济下滑,贸易也呈现回落的态势世界经济增长与世界贸易发展存在长期稳定的正相关,而且通常贸易的波动要强于经济变化,因此,世界经济波动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对世界贸易有显著的影响(见图1)。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世界贸易增长率大幅跌至-10.4%,创下了二战以来的最大跌幅。

2010年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复苏,世界贸易增长率大幅回升至12.6%,是自1980年以来最高的年度增长率(见表1)。

此后,2011年世界贸易又大幅下滑(见图2)。

鉴于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态势,国际组织纷纷下调今明两年的贸易增速预测。

IMF2011年10月预测2012年世界贸易(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增速将放缓至3.2%(4月预测3.8%,下调0.6个百分点),相当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水平3%:2013年小幅回升至4.5%(4月预测5.2%,下调0.7个百分点),但仍然低于危机前的平均增长。

同样,由于欧元区债务危机以及美国和中国增长乏力,世界贸易组织(WTO)下调了贸易预测,2012年9月WTO预测2012年世界货物贸易增长2.5%(4月预测3.7%,下调1.2个百分点),2013年货物贸易增长4.5%(4月预测5.6%,下调1.1个百分点)。

从较长时期考察,在2000-2007年间,欧洲、亚洲和中南美洲的服务出口增速高于进口增速,独联体和中东的服务出口增幅低于进口增幅,北美洲和非洲的服务进、出口增速大体保持一致。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和服务业发展严重不平衡,各国对外服务贸易水平及在国际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实力悬殊,各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对称性突出。

目前,全球服务贸易的85%左右集中在发达国家和亚洲新兴工业区。

2007年,世界服务出口前十位中除中国(排第7位)外均是发达国家;服务进口前十位中除中国(排第5位)外均是发达国家。

对美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对美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对美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实证分析摘要: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美经济贸易关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中美两国互为双方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中美两国经贸发展也给两国人民和两国经济带来了明显的现实利益。

本文拟在通过我国对美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实证分析,找出对美出口与我国经济增长的联系,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对美出口;经济增长;实证分析;对策中国和美国分别是世界上第二大和第一大经济体,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特别是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美之间的进出口贸易额大幅上升。

因此,分析中美贸易的现状以及目前对美出口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中美两国经济贸易关系发展概况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同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两国在经济合作和贸易方面的很多领域都具有世界上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很强的互补性,所以两国的经济贸易才能在30多年里一直持续高速的增长。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时,中美两国贸易额仅为9.9亿美元,其中我国对美国出口额为2.7亿美元,进口额为7.2亿美元,我国对美国持有较多的贸易逆差。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我国经贸合作交流呈稳步上升之势。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成为中美贸易发展的转折点,此后中美贸易额增长迅猛。

但是,一直以来中国对美国的贸易基本保持着很大的贸易顺差优势。

2008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不可避免的也影响到中美双边的贸易,双边贸易出现下滑趋势。

根据来自国家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在2008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共333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5%。

其中,我国对美国出口额为2523.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4%,是自从我国入世7年以来第一次降到个位数的增长率;同时,我国从美国进口额为81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4%;2008年,我国对美国的顺差达到1708.6亿美元,比上年同比增长4.7%。

2010年中美经济比较

2010年中美经济比较

2010中美经济比较一、中国1、劳动力市场;2010年对于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来讲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的出口、以及出口导向的制造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当年年底大量民工提前返乡过年,新增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一片萧条,城乡实际失业人数大幅上升。

2010 年,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中国的出口又迎来高速增长的时期。

但是,劳动力市场突然遭遇供给短缺,“民工荒”再现,“刘易斯拐点”到来的呼声再起。

有学者认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已经结束,劳动力转移已经到了“刘易斯拐点”,农村已经没有多少可供转移的劳动力。

2、可贷资金市场;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声称,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最新搜集的经济数据,2010年中国经济规模大于美国。

一份研究报告中,萨勃拉曼尼亚计算出,按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计算——即对两国的生活成本差异做出调整后——2010年中国经济规模为14.8万亿美元,高于美国的14.6万亿美元。

这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机构进行的估算结果大相径庭。

根据IMF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以购买力平价计算,2010年中国GDP仅为10.1万亿美元,美国仍为14.6万亿美元。

人均GDP的计算结果也类似。

萨勃拉曼尼亚计算出,美国人均GDP大约相当于中国人均GDP的5倍,但根据IMF的数据,这一倍数接近于7。

为何两者的估算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萨勃拉曼尼亚认为,IMF 在计算中只关注城镇地区,因而夸大了中国的物价水平。

其结果就是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有所降低。

如果将物价下调至更精确的水平,中国的GDP二、美国:过去十年来,「中国制造,美国消费」的世界经济形态,二O一O年可能面临全新的变化。

这个转折点出现在O九年十一月,进入後金融海啸的美国经济仍在奋力挣扎,但是欧巴马总统上任以来,对美国经济的「调结构」行动已然展开。

2010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2010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9年秋季)2009-10-30 19:30 文章来源:综合司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调研综合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内容提要报告回顾了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运行情况。

由于世界经济大幅下滑,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中国外贸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总体上看,随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中国外贸发展出现积极变化。

报告认为,随着稳外需各项政策措施效应进一步显现,加上2008年四季度进出口已经开始下滑,基数相对较低,2009年后几个月进出口降幅有望进一步收窄甚至出现小幅回升。

综合各种因素,预计2009年全年中国进出口降幅将收窄到20%以内。

报告分析,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世界经济复苏将是艰难曲折的,国际市场需求短期内难以明显恢复,中国外贸发展仍面临很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但保持中国外贸发展仍然具备许多有利条件。

综合分析,2010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总体向好,但要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把各方面的困难和风险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各种挑战的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在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同时,大力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健康稳定发展。

目录内容提要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一、2009年前三季度对外贸易运行情况二、2009年全年对外贸易形势预测三、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展望附件附件一:世界经济贸易形势附件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附件三:国际商品市场走势附件四:中国服务贸易状况统计资料表1:2000-2009年1-9月中国进出口总体情况表2:2000-2009年1-9月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表3:2000-2009年1-9月中国进口商品结构表4:2000-2009年1-9月中国出口分贸易方式表5:2000-2009年1-9月中国出口分企业性质表6:2000-2009年1-9月中国出口分国别(地区)表7:2000-2009年1-9月中国进口分国别(地区)表8:2002-2009年1-9月中国出口分省(区、市)表9:2002-2009年1-9月中国进口分省(区、市)一、2009年前三季度对外贸易运行情况2009年以来,世界经济大幅下滑,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中国外贸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历年年中美双边贸易数据

历年年中美双边贸易数据

中美双边贸易数据2010年中欧双边贸易概况据欧盟统计局统讣,2010年中欧双边贸易额为5220. 9亿美元,增长26. 5%。

其中,欧盟对中国出口1489. 4亿美元,增长30. 4%;自中国进口3731.5亿美元, 增长25. 0%;欧盟逆差2242.1亿美元,增长21. 6%,中国是欧盟笫二大出口贸易伙伴和笫一大进口来源地。

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贱金属及制品是欧盟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2010 年三类产品出口额合计占欧盟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0. 5%,分别为601.5亿美元、317.8亿美元和130.0亿美元,增长21.6%、72.9%和7. 9%。

另外,矿产品、食品饮料和皮革制品的出口额增长较为突出,分别增长78. 5%、44. 5%和49.瑰。

欧盟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2010 年进口额合计占欧盟自中国进口总额的69. 5%,分别为1783. 3亿美元、463.6 亿美元和346.2亿美元,增长47.8%、12.4%和9. 3%,这些产品在欧盟进口市场中分别占有39. 1%. 41.7%和69. 9%的份额。

另外,欧盟自中国进口的运输设备的进口额增长最快,增幅达到68.2%。

一、2010年日本货物贸易概况据日本海关统计,2010年日本货物进出口额为14629. 6亿美元,较上年(下同)增长29.2%。

其中,出口7701. 1亿美元,增长32. 7%;进口6928. 4亿美元, 增长25.6%。

贸易顺差772.7亿美元,增长169.4%。

分国别(地区)看,2010年中国、美国和韩国是日本询三大出口贸易伙伴, 出口额分别为1496. 9亿美元、1188亿美元和623亿美元,增长36.6%、26. 9% 和31.9%,占日本出口总额的19.4%、15. 4%和8.1%。

2010年日本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对前15大出口贸易伙伴的出口增幅都在20%以上,其中对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出口增速在50%以上。

2010年我国对外贸易分析报告

2010年我国对外贸易分析报告

2010年我国对外贸易分析报告2011年1月5日13:00 山东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内容提示:2010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总体环境继续好转,进出口延续了恢复性增长的态势,回升幅度超过预期,对新兴经济体进出口比重增加,主要产品出口全面回暖,贸易顺差大幅减少,贸易进出口逐步向平衡方向发展。

一、2010年世界总体经济贸易形势2010年上半年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发达国家增长3.3%,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增长8%,世界总体经济增长5.3%。

其中,美国自金融危机之后推出的一揽子经济复苏计划、欧洲继国际金融危机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之后推出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以及新兴经济体一直以来的强劲发展势头都共同推动了此次世界经济的复苏。

表1 2009-2011年世界经济贸易增长态势单位:%注:2010年和2011年为预测值。

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0年10月。

然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未根本去除,主要发达国家庞大的政府公共债务拖累,流动性过剩,储蓄率高增长,消费和投资需求疲软,失业率极高(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金融危机期间全球失业人数约为2.1亿人),以及国际金融秩序至今没有得到整体完善。

WTO预计,2010年全年世界贸易量将增长13.5%,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1.5%,其他国家增长16.5%。

二、201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体形势虽然我国对外贸易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但是得益于以上所介绍的世界经济的持续复苏,还有我国政府在金融危机中采取了一系列稳定外贸发展的有力措施,出口企业并没有受到重创。

相反,通过要素整合和结构优化,增强了综合竞争力,我国对外贸易已经全面恢复。

主要出口产业在国际分工中已经形成产业链长、集聚度高和规模经济的优势,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比较完善,使得“中国制造”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

2010年我国进出口量全年增速或超25%,超出预期。

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在第六届中国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高级研讨会上表示:“201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有望突破2.9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2010年中国与一些国家双边贸易情况

2010年中国与一些国家双边贸易情况

2010年中国与一些国家双边贸易情况智利据智利海关统计,2010年智利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247.3亿美元,增长48.7%,其中智利对中国出口164.6亿美元,增长42.6%;自中国进口82.7亿美元,增长62.3%。

智利贸易顺差81.8亿美元,增长27%。

201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智利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是智利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

贱金属及制品、矿产品和纤维素浆;纸张是智利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2010年出口额分别为106.6亿美元、43.2亿美元和6.8亿美元,其中前两类商品增长52%和49%,后一类商品下降20.1%,占智利对中国出口总额的64.8%、26.3%和4.1%。

对中国出口的皮革、箱包表现不俗,增长135.6%。

智利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贱金属及制品,2010年合计进口54.6亿美元,占智利自中国进口总额的66%。

2010年智利自中国进口的各类商品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在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贱金属及制品、鞋靴、伞等产品上,中国仍具有优势,分别占智利同类产品进口市场的25.5%、66.1%、30.4%和71.2%。

日本据日本海关统计,2010年日本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3030.6亿美元,增长30.6%。

其中,日本对中国出口1496.9亿美元,增长36.6%;自中国进口1533.7亿美元,增长25.2%。

日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36.8亿美元,下降71.6%。

中国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日本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运输设备,出口额分别为657.3亿美元、172亿美元和153.7亿美元,增长46.1%、19.1%和51.2%,占日本对中国出口总额的43.9%、11.5%和10.3%。

在所有出口商品中,贵金属及其制品的出口增幅最大,为93.7%。

日本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进口额分别为648.6亿美元、254.6亿美元和88.3亿美元,增长40.6%、3.8%和0.2% ,占日本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2.3%、16.6%和5.8%。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0年秋季)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0年秋季)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0年秋季)2010-11-01 10:24 文章来源:综合司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新闻综合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内容提要报告总结了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运行的主要特点。

总体看,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2010年以来中国外贸呈现恢复性较快增长态势,拓市场成效明显,调结构稳步推进,促平衡进展顺利,进出口规模均已超过2008年同期水平。

报告预计,2010年四季度中国外贸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同比增速将继续回落。

全年进出口约为2.8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左右。

报告分析,2011年中国外贸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但外部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相互交织,国内要素成本呈继续上升态势,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对外贸易形势不容乐观。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1年中国外贸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可能有所回落。

报告指出,要妥善处理保持好外贸稳定增长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

既要看到外贸发展面临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落实好稳出口、扩进口的各项政策措施,保持外贸平稳发展;又要充分认识外贸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外贸结构,培育国际合作和多边新优势。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进口促进政策,推进贸易便利化,增加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和国内短缺物资进口,努力改善贸易平衡状况。

目录内容提要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一、2010年前三季度对外贸易运行情况二、2010年全年对外贸易形势预测三、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展望附件附件一:世界经济贸易形势附件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附件三:国际商品市场走势附件四:中国服务贸易状况统计资料表1:2001-2010年1-9月中国进出口总体情况表2:2001-2010年1-9月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表3:2001-2010年1-9月中国进口商品结构表4:2001-2010年1-9月中国出口分贸易方式表5:2001-2010年1-9月中国出口分企业性质表6:2001-2010年1-9月中国出口分国别(地区)表7:2001-2010年1-9月中国进口分国别(地区)表8:2003-2010年1-9月中国出口分省(区、市)表9:2003-2010年1-9月中国进口分省(区、市)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国内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稳出口、扩进口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企业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美国货物贸易及中美双边贸易概况
发布时间:2011-2-10来源:商务部网站
一、2010年美国货物贸易概况
2010年美国货物贸易恢复增长。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0年美国货物进出口31896.0亿美元,较上年(下同)增长21.9%。

其中,出口12775.0亿美元,增长21.0%;进口19120.9亿美元,增长22.6%。

贸易逆差6345.9亿美元,增长26.0%。

分国别(地区)看,2010年美国对加拿大、欧盟27国、墨西哥、中国和日本的出口额分别占其出口总额的19.4%、18.8%、12.8%、7.2%和4.7%,增长21.3%、8.7%、26.7%、32.2%和18.4%;自中国、欧盟27国、加拿大、墨西哥和日本的进口额分别占其进口总额的19.1%、16.7%、14.5%、12.0%和6.3%,增长23.1%、13.4%、22.2%、30.0%和25.6%。

前四大贸易逆差来源地依次是中国、墨西哥、日本和德国,分别为2730.7亿美元、663.3亿美元、598.0亿美元和344.8亿美元,增长20.4%、38.9%、33.9%和22.3%。

贸易顺差主要来自中国香港和荷兰,分别为222.7亿美元和159.7亿美元,前者增长27.4%,后者下降1.1%。

分商品看,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化工产品是美国的主要出口商品,2010年出口额分别为3339.8亿美元、1833.7亿美元和1492.6亿美元,占美国出口总额的26.1%、14.4%和11.7%,增长20.1%、14.0%和15.4%。

矿产品的出口回升较快,出口额887.9亿美元,增长47.5%。

机电产品和矿产品是美国的前两大类进口商品,分别进口5079.3亿美元和3591.3亿美元,占美国进口总额的26.6%和18.8%,增长21.8%和29.9%。

运输设备、化工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贱金属及制品等也是美国的重要进口产品。

运输设备和贱金属及制品进口反弹明显,进口额2048.7亿美元和946.4亿美元,增长34.4%和31.5%。

其中,贱金属及制品中的钢铁进口214.6亿美元,增长73.4%。

二、2010年中美双边贸易概况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0年美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4568.2亿美元,增长24.9%。

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918.8美元,增长32.2%;自中国进口3649.4亿美元,增长23.1%。

美方贸易逆差2730.7亿美元,增长20.4%。

中国为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和首要进口来源地。

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植物产品、运输设备、贱金属及制品和化工产品,2010年出口227.7亿美元、118.3亿美元、105.4亿美元、85.9亿美元和85.6亿美元,占其对中国出口总额的24.8%、12.9%、11.5%、9.4%和9.3%,增长27.4%、21.1%、41.0%、14.2%和36.8%。

矿产品对中国出口增长较快,出口额28.2亿美元,增幅为105.3%。

美国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以机电产品、家具玩具和纺织品及原料为主,2010年进口1735.5亿美元、469.5亿美元和370.3亿美元,占美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7.6%、12.9%和10.2%,增长28.2%、14.8%和19.9%。

中国的家具玩具、鞋靴伞等轻工产品和皮革制品箱包占美国进口市场的65.9%、76.4%和69.8%,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竞争者主要来自墨西哥、越南和意大利等国家。

在机电产品和纺织品及原料的进口中,中国也居美国进口来源的首位,占该产品进口市场份额的34.2%和3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