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结构设计指导书

合集下载

桥梁结构实验指导书2015

桥梁结构实验指导书2015
9
图 3-2 主梁、主塔应变测点布置图
图 3-3 主梁挠度和主塔变位测点布置图
三、试验方法及步骤
(一)静载试验 1、贴应变片; 2、安装位移计; 3、预加载:预加载一级荷载(在主跨 L/2、L/4、3L/4,边跨 L/2 上同时加载),
每加载点 15kN,每级停歇 5 分钟后读取数据。同时检查试验装置,试件和仪表 工作是否正常,然后卸载,发现问题及时排除;
6、预载后进行正式试验。
(1)施加初荷载,待稳定后读取荷载、应变、挠度和反力等初读数;
(2)继续加载,待稳定后读取荷载、应变、挠度和反力等读数值。
继续加载须按同一标准量值重复进行两次,如两次加载的试验量测值相差 10%及以上时,应再加载一次,直至满足要求。
四、实验报告内容
2
1. 两次继续加载的平均值与初始加载之差作为计算荷载,与之相应的应变、
前次、后次 数据显示
在数据显示画面上单击鼠标右键,可弹出如下菜单,也可以选择需要显示的
项目。利用
按钮,可以查看前一次和后一次采样结果。
5.平衡结果
当实验不能一次性完成或中途出现异常情况(如突然掉电)导致实验中断时,
重新启动采集软件,查找机箱,再执行平衡结果下传即可恢复系统到正常状态。
6.数据格式转换
3.采样
查找机箱 F2 平衡操作 F3 试采样 F4 单次采样 F5 定时采样 F6 滞回曲线 F7 通道监视
(1)平衡操作 F3:输入本次实验文件名,选择显示平衡结果,按确定进行平
衡操作。如果有测点不平衡,则应排除故障,直到各测点调平衡为止。 注意:该操作仅在“加载实验”之前使用,实验开始之后不能再进行平衡操
4、正式加载:仪表重新调零后,重新加载试验,共加载三种荷载工况,具体 如下:

混凝土简支T梁桥结构桥梁设计指导书

混凝土简支T梁桥结构桥梁设计指导书

《桥梁工程》任务书设计题目上部结构:混凝土简支T梁桥结构计算及配筋下部结构:重力式墩台构造图设计资料1.上部结构形式及基本尺寸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双车道,主梁之间的桥面板为铰接,每个同学在桥梁设计选题里选择一种跨径、桥面宽度和主梁细部尺寸后画出主梁纵、横断面布置图。

比如下图所示为横向5梁式,纵向5块横隔板的布置方式(按照下图的尺寸标注样式,将自己拟定的尺寸与下图的标注线一一对应起来,单位cm)。

2.桥面布置桥梁位于直线上,两侧设人行道,桥面铺装为2cm厚的沥青混凝土,其下为C25混凝土垫层,设双面横坡,坡度为1.5% 。

横坡由混凝土垫层实现变厚度(6-12cm)。

3.材料1)混凝土:上部结构C30(容重为25kN/m 3)下部结构C25(容重为23kN/m 3主筋:II级钢筋;构造钢筋:I级钢筋2)桥面铺装:沥青混凝土(容重为21kN /m 3);混凝土垫层C25(容重为23kN/m 3)4)人行道:人行道包括栏杆荷载集度为6 kN/m;4.设计规范及参考书目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3)《桥梁工程》4)《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5)《结构力学》6)《桥梁通用构造及简支梁桥》设计与计算要求(1)取行车道板(单位板宽即1m宽)、边梁和中梁进行恒载、活载内力计算。

(2)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并根据规范公式计算主梁自振频率和冲击系数。

(3)按规范进行作用组合(分别对应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4)根据作用组合进行行车道板和一片梁的截面配筋设计(主要是正截面抗弯验算与斜截面抗剪验算)成果要求1.完整的计算书,要求条理清楚,格式整齐。

计算说明书包括:行车道板的内力计算、配筋、验算;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主梁内力计算、配筋、验算。

2.绘制相关图纸:墩台构造图、桥面板、主梁钢筋布置图(纵断面和横断面及局部构造图)。

图纸可以打印或手绘,但同等条件下,打印图纸较手绘的可优先评较高一个等级。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通用计算书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通用计算书

桥梁⼯程课程设计通⽤计算书台州学院建筑⼯程学院桥梁⼯程课程设计指导书—某公路20-30⽶预应⼒混凝⼟T梁或空⼼板梁设计⼀、设计资料及构造布置(⼀)设计资料1.桥⾯跨径及桥宽标准跨径:20-30m计算跨径:⽀座中⼼点之间的距离桥⾯宽:净9+2×1.0=11m。

2.设计荷载公路—I级,⼈群荷载3.5kN/m2,护栏及⼈⾏道等每延⽶重量按8kN/m计算。

3.材料⼯艺混凝⼟:C40(主梁)预应⼒钢筋采⽤ASTM270级Фj15.24低松弛钢绞线,每束7根。

普通钢筋采⽤HRB335直径≥12mm的螺纹钢筋。

按后张法施⼯,采⽤Ф55的波纹管和OVM锚。

4.设计依据《公路⼯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桥涵设计通⽤规范》JTG D60-2004《公路钢筋砼及预应⼒砼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5.基本设计数据基本计算数据表——表1名称项⽬符号单位数据混凝⼟(C40) 轴⼼抗压强度标准值ckf M Pa26.8轴⼼抗拉强度标准值tkf M Pa 2.39轴⼼抗压强度设计值cdf M Pa19.1轴⼼抗拉强度设计值tdf M Pa 1.71弹性模量E c M Pa32500普通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skf M Pa335抗拉强度设计值sdf M Pa280弹性模量E s M Pa200000预应⼒钢筋(Фj=15.24)抗拉强度标准值pkf M Pa1860 抗拉强度设计值pdf M Pa1260弹性模量Ep M Pa195000材料容重钢筋混凝⼟1γ3/kN m25.0沥青混凝⼟2γ3/kN m23.0钢铰线3γ3/kN m78.5 钢束与混凝⼟的弹性模量⽐αEp⽆量纲 6(⼆)构造布置1.梁间距:参考相关⽂献后⾃⾏选择。

2.主梁⾼:参考相关⽂献后⾃⾏选择。

3.横隔板间距:参考相关⽂献后⾃⾏选择。

4.梁肋:参考相关⽂献后⾃⾏选择。

5.桥⾯铺装:采⽤厚度为10cm沥青混凝⼟,坡度由盖梁找平。

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

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

河北省曲港高速公路(曲阳至肃宁段)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河北省交通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曲港高速公路项目总监办目录1、钢筋、模板、垫块1.1、基本要求及实测项目1。

2、施工要点1.3、施工质量问题预防措施1。

4、安全生产2、承台、系梁2.1、基本要求及实测项目2。

2、施工要点2。

3、施工质量问题预防措施2.4、安全生产3、立柱、肋板3。

1、基本要求及实测项目3。

2、施工要点3.3、施工质量问题预防措施3。

4、安全生产4、盖梁、台帽4。

1、基本要求及实测项目4。

2、施工要点4。

3、施工质量问题预防措施4。

4、安全生产1、钢筋、模板、垫块1.1、基本要求及实测项目1、基本要求1) 钢筋、机械连接器、焊条等的品种、规格和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2) 冷拉钢筋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规范要求,钢筋平直,表面不应有裂皮和油污;3)受力钢筋同一截面的接头数量、搭接长度、焊接和机械接头质量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要求;4)钢筋安装时,必须保证设计要求的钢筋根数;5) 受力钢筋应平直,表面不得有裂纹及其它损伤。

2、钢筋安装实测项目1.2、施工要点1.2。

1、钢筋加工要点1) 建立钢筋下料确认制度,由现场技术人员按照图纸计算各细部尺寸,由现场技术负责人及现场监理工程师确认,钢筋工应严格按照下料表(图)进行加工成型;2) 钢筋加工前应调直、切头,无局部弯曲,表面无伤痕、污渍、锈蚀等;3) 钢筋加工现场应平整并搭设钢筋绑扎平台,绑扎完成后钢筋笼垫高至少50cm,覆盖存放;4) 盖梁、台帽施工时可以根据构件净保护层、钢筋间距制作钢筋绑扎模架,在模架上绑扎钢筋骨架,成型后整体吊装就位,再对其中的细部钢筋进行绑扎加密,钢筋骨架必须有一定刚度.模架上绑扎混凝土保护层垫块;5)钢筋的连接(1)受力钢筋焊接或绑扎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①绑扎接头,两接头间距离不小于1。

3倍搭接长度,且不小于50cm;②焊接接头,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能有两个接头,配置在接头长度内的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规定;(2)电弧焊接和绑扎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应小于10倍钢筋直径,也不应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3)搭接焊①钢筋焊接必须在焊台上进行,禁止就地施焊。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钢筋混凝土简支T型梁桥设计一、桥梁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加深学生对桥梁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是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和培养学生桥梁结构设计计算与施工图绘制能力的过程,为毕业设计和今后的工程设计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达到以下目的:1.了解桥梁设计工作全貌,熟知桥梁的类型、特点、适用条件。

2.掌握中、小型桥梁的构造、设计和内力计算。

3.掌握桥梁墩、台的类型、构造型式、设计方法及计算要点。

4.掌握桥梁施工图的绘制,包括手绘图以及电脑CAD绘图。

二、桥梁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课程设计时间:2.0周。

学分:2.0学分。

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如下:1.查阅资料,拟定桥梁纵、横断面结构尺寸; 1.5天2.主梁、横隔梁、行车道板的内力计算 3.0天3. 配筋设计及验算 1.5天4.支座设计与计算;0.5天5.拟定桥梁墩台的结构尺寸0.5天6.整理设计说明书及绘制图纸 3.0天三、桥梁课程设计的注意事项1.爱护课程设计教室公共设施,注意电脑、资料等安全,最后离开的同学务必锁门;2.每位同学必须独立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电脑CAD绘图不得拷贝他人。

3.课程设计结束时按规定时间交上计算书及施工图,供指导老师批阅,不得拖延。

四、桥梁课程设计的方法和步骤1. 整理设计资料明确标准跨径、计算跨径、桥面净宽、设计荷载、主要材料、施工要点、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等。

2. 桥梁结构总体布置(1)桥梁纵断面布置拟定桥梁总跨径、桥梁分孔、桥面标高的确定,基础底面标高的确定、桥上和桥头引道纵坡,绘制纵断面布置简图等。

(2)桥梁横截面布置横截面设计主要包括桥面布置和上部承重结构的横截面设计。

桥面的宽度取决于桥上交通的需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给出了不同公路等级的行车道净宽标准,课程设计在设计要求中已经给出。

拟定板梁横截面面尺寸、桥面横坡、板梁块数、板宽、铺装层厚度,绘制横截面布置简图等。

桥梁设计指导书

桥梁设计指导书

桥梁、涵洞设计指导书为明确设计要求,提高工作效率,优质、按时完成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特编制桥涵、分离式立交设计指导书(本设计指导书适用于常规结构,对特殊的桥梁结构要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具体内容如下:一、技术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1、公路等级: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及农村道路桥梁2、设计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二级公路及以上),公路-II级(二级公路以下)3、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 1/300大、中、小桥、涵洞、路基 1/100注:其余未列出部分根据桥规定执行4、地震设计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基本烈度为VI度,按Ⅶ度设防。

(湖北省内可适用)5、被交叉道路净高要求(净宽可根据原路情况调整,净高统一按以下标准标注)。

高速、一级、二级公路净高:5.00m三级、四级公路净高:4.50m城镇道路主干路汽通净高:3.50m,净宽不小于6.0m机通净高:2.70m,净宽不小于4.5m人通净高:2.20m,净宽不小于4.0m对现有道路宽度大于标准尺寸的采用现有道路宽度,桥下净高地方有特殊要求的,可能的前提下原则上满足地方要求,但桥型布置图立面中通道净高设置应按照规范要求标准标注。

汽通、机通、人通,净高要求扣除道路路面铺装结构层厚度。

对净高满足、但净宽不符合规范要求的通道,列入涵洞工程设置表。

对通道+排灌结合设计的涵洞,边沟侧向应考虑设置护栏设施。

其余技术指标均按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执行。

设计深度应满足《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的要求。

图表格式应满足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的要求。

图纸右下方文字部分统一称“附注”。

二、施工图设计内容第四篇桥梁、涵洞1、说明2、桥梁设置一览表3、主要工程数量表4、桥梁设计图(1)桥位平面图(桥下有道路穿过的桥梁须示意桩位)(2)桥型总体布置图(3)全桥桩位坐标表(4)桥梁上部构造图(采用标准图的应在桥型图附注说明中说明清楚)(5)桥台一般构造图及相应钢筋布置图(桥台一般构造图应标示出控制点标高、支座垫石位置及布置大样、地面横向地面线(横向地形起伏较大时);钢筋图包括肋板、承台、桩基或扩大基础钢筋图;台帽、支座垫石、耳背墙、牛腿、挡块、U台侧墙钢筋图及U台台后排水统一绘制通用图)(6)桥墩一般构造图及相应钢筋布置图(桥墩一般构造图应标示出控制点标高、支座垫石位置及布置大样、地面横向地面线(横向地形起伏较大时);钢筋图包括墩柱钢筋图、系梁钢筋图、承台钢筋图、桩基或扩大基础钢筋图;墩帽、支座垫石、挡块钢筋图统一绘制通用图)(6)附属结构(桥面系平面布置、护栏、泄水管(集束排水构造)、锥坡、搭板)(采用标准图的应在桥型图附注说明中说明清楚);5、涵洞设置表(各种涵洞列同一表)6、涵洞工程数量表(各种类型涵洞分列)7、涵洞设计图(各种类型涵洞分别绘制,要求一涵一图)第六篇路线交叉1、互通区桥梁设置一览表2、分离式立体交叉设置一览表3、分离式立体交叉主要工程数量表4、分离式立体交叉设计图同第四篇桥梁、涵洞,但桥位平面不出5、通道、天桥设置、渡槽一览表三、施工图设计出图要求1、图纸格式按制图标准,严格区分线条粗细、类型,要求图纸整洁,布局合理,同一图纸内同一性质的数字及汉字应统一字体类型和大小,图框必须采用标准图框(图框采用外部参照)。

桥梁模型制作与荷载试验指导书(最

桥梁模型制作与荷载试验指导书(最

桥梁模型制作及荷载试验指导书班级:姓名:学号:组号:第组时间:2013年秋季学期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实验室2013.09目录试验一桥梁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1)试验二桥梁结构模型的承载力试验 (7)试验三桥梁模型静力加载试验方案的编写 (10)试验四桥梁模型的静力加载试验的实施 (13)附件:静态应变仪(DH3816)桥路连接方法 (19)试验注意事项为了更好的完成结构试验课程的教学实践环节,使学生掌握各种试验方法,提高试验技能,顺利地完成试验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试验的准备工作首先要认真预习本试验指导书,了解本试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熟悉所用的试验仪器仪表的一般构造和操作规则。

试验小组成员必须有明确分工,轮流协作工作。

二、试验过程在开始进行正式试验之前,要安装调整各仪表,仔细检查测力装置的指针是否对准零,试件、仪表是否安装稳妥、安全等,记录表格是否齐全,最后请指导教师检查认可后,方能进行正式试验。

预加载可不做记录,观察试件和各种仪表及仪表的各部位是否正常,如正常再按要求进行正式加载,试验过程中做好记录。

在试验进行过程中,必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有组织有步骤地按要求进行工作。

对各种仪器仪表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决不允许草率了事或擅自拆动与本试验或无关的试验设备,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

试验结束后,要检查应记录数据是否齐全,并注意清理设备,归还所借用仪表、工具,并清扫场地等。

经教师检查认可后方能离开试验岗位。

三、试验报告的整理和书写试验报告是试验者进行试验工作最后交出的试验成果,是试验资料的总结。

应按照本指导书给出的过程记录并分析数据。

在书写报告时,要注意:1.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出现的故障和事故以及采取的补救或处理方法,并分析对试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2.把试验数据填入相应的表格。

整理试验数据时必须注意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而决不能“虚构精度”,且一定要保持数据的真实性。

3.试验结果的表示方法。

桥梁下部指导书

桥梁下部指导书

桥梁下部设计指导书一、下部尺寸表及配筋1 桥梁跨径: 40, 35, 30,25, 20, 16-13,10-6(米)2 墩双柱直径:1.6,1.5,1.4,1.3,1.2, 1.1, 1.0(米)3 基桩直径:柱直径加0.2米。

桩长大于25米,为柱直径加0.3米。

4 柱变截面:柱高12左右米设一次变截面(或设一道横系梁),25-36设二次变截面。

每变一次截面,柱径增加0.2米。

柱高36米,仍用二次变截面时。

当柱高超过25,应增加柱直径0.1-0.2米。

5 独柱墩:柱直径较双柱直径尺寸加0.2米6 三柱墩:柱直径较双柱直径尺寸减0.1米7 三车道:柱直径较以上直径尺寸加0.2米8 单车道:柱直径较双柱直径尺寸减0.1米:9柱高8-14米设一道横系梁,柱截面不变10肋板台桩直径:桥梁跨径 40-35,30, 25-20(米)双排桩 1.3, 1.2, 1.0(米)三排桩 1.2, 1.1, 1.0(米)二、桩配筋1、主筋根数与直径,通过计算桩径1.6米以下配筋率小于0.7%的及桩径1.7米以上配筋率小于0.75%的,主筋按按下列配置:桩径 1.0 1.1 1.2 1.3 1.4 1.5根数和直径18Φ20 22Φ20 25Φ20 25Φ22 30Φ22 26Φ251.6 1.7 1.8 1.92.0 2.2 2.430Φ25 28Φ28 32Φ28 35Φ28 30Φ32 36Φ32 42Φ32 地震烈度7级以上配筋率增加0.1%;二级公路以下双向两车道配筋率减少0.5%.桩的配筋数即为柱的配筋数。

2、桩钢筋截断位置根据桩的受力应分段配筋,地表下8-10米第一截断主筋的1/2-1/3。

⑴桩长小于14米时,主筋截断1/2后直通到桩底。

⑵桩长大于14米时,末端留1.5米长纯混凝土桩。

⑶桩较长时,主筋分两次截断:第一次从一般冲刷起,向下12米截断半数主筋;第二次主筋截断后,留1.5米纯混凝土桩。

3 、箍筋用Φ10间距20cm,变断处加密为10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结构设计应包括上部结构设计和下部结构设计两大部分。

上部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有,
截面尺寸的拟定,内力计算(包括恒载内力、活载内力和附加内力的计算,内力组合,内力包络图的绘制),配筋设计,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应力验算,最终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强度验算,刚度验算,有的桥型如拱桥的主拱圈,斜拉桥的主塔等还需进行稳定性验算。

下部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有:桥墩、桥台及其基础的设计计算。

课程设计的过程也是学生熟悉和应用设计规范的过程,在此阶段要求学会遵循《公路
桥涵设计规范》进行桥梁设计。

一、上部结构设计
(一)截面尺寸的拟定
在方案阶段只是初步选定了截面的形式和轮廓尺寸(如梁高,翼缘宽度等),其余的细
部尺寸(如箱梁的顶板厚度、底板厚度、腹板厚度、加腋尺寸等)尚未最后决定。

细部尺寸的确定可参考已建成的相同桥型,相近跨径、桥宽、荷载标准的桥梁的截面尺寸;可根据方案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设计时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1、受力
如:在梁式体系中截面主要受弯,其上下缘承受拉、压力而腹板承受剪力。

因此顶板
和底板的厚度应由拉、压应力控制,腹板厚度由剪应力控制。

T梁的翼缘板和箱梁的顶板除了作为主梁的一部分承受纵向弯矩外,还起桥面板的作
用,承受横向弯矩,这部分尺寸必需先定下来,以免到最后加大返工工作量。

因此,在梁式体系中计算内容的第一部分就是桥面板的计算。

2、构造
有时截面尺寸不是受力控制而是构造控制。

如钢筋混凝土梁的受拉区,混凝土不受力,仅起保护钢筋的作用,此时构件的尺寸在
混凝土满足规范要求的保护层厚度的前提下尽量取小值,以减小构件自重;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或箱梁的顶、底板,腹板厚度除了应满足受力要求外还应考虑预应力管道的布置要求,采用什么预应力体系,管道外径尺寸多大,如果需要多排或多列布置则考虑排、列间距后再加上外面普通钢筋和混凝土保护层即为构造要求的板厚,在预应力筋锚固截面还需考虑锚垫板的尺寸大小及锚头所占的最小尺寸。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T形梁标准图设计基本尺寸:
下表1列出了装配式钢筋混凝土T形梁标准设计图(JT/GQS025——84)的基本尺
表2列出了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T形的标准图(JT/GQS024—83)和非标准图的结构基本尺寸。

2T形梁基本尺寸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
(二)内力计算
内力计算包括恒载内力和活载内力计算,如果是超静定结构则还应计算由于温度变化、
混凝上收缩、徐变,墩台不均匀沉降等引起的次内力,如果是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则
应计算张拉预应力引起的预应力二次矩等。


1、恒载内为计算
恒载内力包括自重内力和后期恒载内力(如桥面铺装、人行道、防撞栏杆、灯柱等)
两部分。

其中自重内力和结构的施工方法有密切关系:如果结构采用分阶段施工,体系不
断转换,则截面的恒载内力应是各施工阶段内力叠加的结果。

在初步设计时,自重内力的
计算有两种方法:
①采用一次落架法计算,然后和活载内力、附加内力组合后绘制内力包络图,作为配
筋设计的依据,但是如果采用悬臂施工法施工时,实际内力包络图在支点和跨中与一次落
架的内力包络图相比有较大差别,前者的支点负弯短较后者的大,而跨中正弯矩却小得多。

使得用一次落架法叠加的内力包络图配出的预应力筋束数在支点处显得不足,而在跨中处
偏多。

此时可用乘系数的方法来减小这些差别,如支点负弯矩乘以 1.1的系数,跨中正弯
矩乘以0.5~0.6的系数。

如此配出的束数是否恰当,可在施工阶段验算时进行调整。

②按施工程序进行计算,但此时不考虑预应力(也无法考虑)和徐变的影响,施工荷
载可用集中力近似代替。

这样计算的自重内力与实际受力情况比较符合。

2、活载内力计算
活载内力可按下式计算:
对于汽车荷载,将集中荷载直接布置在内力影响线数值最大的位置,其计算公式为:
S(1)(mqmPy)????????ikci汽k(2-3-8a)
而对于人群荷载,则计算公式为
Smq???(2-3-8b)rc人所示截面的弯矩或剪力;S——式中:)?(1?汽车荷载的冲击系数;——?汽车荷载横向折减系数;——跨中横向分布系数;——m c q汽车车道荷载中,每延米均布荷载标准值;——k?弯矩、剪力影响线的面积——
沿桥跨纵向与集中荷载位置对应的横向分布系数;——m i车道荷载中的集中荷载标准值;——P k沿桥跨纵向与荷载位置对应的内力影响线坐标值;——y i q纵向每延米人群荷载标准值。

——r??可据结构形式、频率、跨长、车道数查规范计算,内力影响线坐标可用程序计和
算,这里主要说明横向分布系数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1)各种计算方法的适用对象
在《桥梁工程》课程中介绍过好几种求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方法,有刚性横梁法、刚
接梁法、铰接梁法、G-M法。

对于不同的上部结构和横截面形式,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
计算。

例如:对于宽跨比,并具有可靠横向联结的梁系结构可采用刚性横梁法;对0.5?lB/
于采用刚性联结的多个单箱截面,可采用刚接梁法;对于刚性联结的二个单箱单室截面或
单箱多室戳面,可采用杠杆法或刚接梁法,对于铰接空心板桥可采用铰接梁法;对于密排
梁系,尤其是宽桥,G-M法是一种比较合适的计算方法,在拱式体系中,对于双肋式下承
式或中承式拱桥,系杆拱桥一般采用杠杆法,多肋的上承式拱桥一般采用刚性横梁法。

支点截面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都是采用杠杆法。


(2)非简支体系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

这些方法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都是在简支梁桥的跨中截面上推导出来的,即得到的是
跨中截面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计算弯矩时其他截面(除支点截面)只是借用了此值;计
算剪力时,支点截面上采用的是杠杆法,从支点截面到第一片横梁(或1/4跨)直线变化,当设计采用的是悬臂梁或连续梁体系,通常的做法是:
①借用简支梁的值;
②参考《桥梁工程》介绍的方法进行修正;
③采用空间程序计算内力影响面,在影响面上加载。

由于活载内力在全部结构内力中占的比例不大,尤其跨度大时活载内力所占比例更小,
因此,活载横向分布系数有些差别,对整个结构的受力影响不大,故一般采用第一种方法。

(三)内力组合
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两种组合进行。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是
以塑性理论为基础,采用荷载分项安全系数进行荷载组合,规范根据不同的荷载组合,给
出不同的荷载安全系数;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是以弹性或弹塑性理论为基础,对结构在使
用期间的变形及裂缝进行控制,保证结构能正常工作。

按正常使用状态进行荷载组合时,
荷载安全系数全部取 1.0。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应该注意到: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预加力不作为荷载考虑,预加力所采用的预应力钢筋作为结构抗力的一部分;而在正
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中,预加力就作为荷载的一部分。

(四)绘制内力包络图
在内力组合的基础上就可以绘制包络图了。

包络图有弯矩包络图、轴力包络图和剪力
包络图,它们是配筋设计的依据。

当同一截面有多片主梁时,可选用各片梁的最大值。


于计算了两种极限状态的内力组合值,因此弯矩、轴力和剪力各有两个包络图。

(五)配筋设计
截面的配筋设计可根据《桥规》JTG062-2004中提供的公式进行,同一截面的预应力
筋(或钢筋)可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最大组合内力配置,然后取其
大值。

在预应力结构中为了防止预留管道在施工工程中堵塞,设计时应多留3~4个孔道。

n束,在正负弯矩区,如果需要调整束数,则当截面承受负弯矩时,截面下部需多配
n0??的条件。

同理,在承受正弯矩时,截面上部需束才能满足则上部也要相应地增配上
n n束。

束,则下部也应相应多配多配
(六)施工验算
施工验算是按照施工步骤,把荷载效应逐阶段进行叠加,每一阶段的计算荷动包括节
段自重,施工荷载(施工机具、施工人员、模板等)和预应力。

如果用程序进行验算,则
应确定每一阶段的计算图式,把荷载全部作用到正确位置进行计算。

结构应力应符合《桥规》JTG062-2004(下同)中第7节的规定,在验算构件吊装阶段的应力时应乘以动力系数。

(七)应力验算
应力验算主要指正常使用阶段的应力计算。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进行变形和裂缝
宽度的验算;可参照《桥规》JTG062-2004第 6.4、6.5节的规定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主要验算在使用荷载和预加力作用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变形及B类构件裂缝
宽度,可参照“桥规”第 6.3、6.4节的规定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变形计算时,不论构件处在开裂或不开裂状态,都假定是理想的弹性体,只是构件的刚度要进行折减,具
体参见《桥规》JTG062-2004第 6.5节。

(八)强度验算
可参见《桥规》JTG062-2004第5节提供的计算公式及有关规定。

二、下部结构设计
下部结构包括桥墩、桥台和基础。

它们的设计与上部结构设计一样也由类型选择、
尺寸拟定、内力计算、强度验算、稳定性验算及抗震验算等几部分组成,对于钢筋混凝土
和预应力混凝土墩台还应进行配筋设计。

由于不同类型的墩台其计算项目和计算方法也不
相同,因此这部分内容可参考公路桥涵设计手册《墩台与基础》第二、三章中的设计与计
算部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