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音乐上册 教案(湘教版)图文
湘教版音乐九年级上册《歌唱祖国》word教案

《歌唱祖国》导学案执教者:崇左市江州区江南一中李丽燕课题: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歌唱祖国》课时:1课时目标:1、用正确得音乐情绪和声音演唱歌曲《歌唱祖国》。
2、识别反复记号、三段体曲式结构。
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祖国得热爱之情得具体表现。
重点:用自然、舒展得声音熟练演唱歌曲《歌唱祖国》。
难点:弱拍起、附点节奏,连音与断音唱法。
所需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钢琴,篮球,学习小卡。
教学内容提要时间调控教学操作流程所需资源评价学生学习事项教师教导调控方式环节一音乐游戏导入环节二演唱《歌唱祖国》8分钟25分钟环节一1、节奏练习(听+做)2、发声练习(唱+听)3、看图片,谈感受(看+说)环节一1、点拨难点节奏2、弹奏、示范、引导区分断音、连音唱法3、让学生谈观后感,引入课钢琴篮球教学课1、教学各环节均以学生为主体,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都能在教师得引导下自主思考、小组7 分钟环节二1、认识作者及歌曲创作过程(说+听)2、了解听前任务,分小组领任务。
(听)3、听、看歌曲视频,完成各自小组任务。
(听+看+想+做)4、各小组讨论后派代表说说反复记号、演唱顺序、曲式结构和各段声音特点。
(说+听)5、演唱A段(唱准题。
环节二1、提问,讲解歌曲创作过程。
2、布置听前任务1)歌曲得演唱顺序是怎样得?请找出曲谱中得反复记号;2)歌曲得曲式结构是几段体?如何划分?歌曲各个部分得声音演唱特点有什么不同?3、播放歌曲视频,巡回指点。
件学习小卡钢琴探讨、积极反馈;学生得思维得到培养,能多向度解决问题,且问题有梯度;2、学生听、唱、看、想、说、做多样结合,动静相宜;3、各要素恰到好处地轮换组合来组织教学,课堂轻松、民主、和谐,沉浸在浓浓得音乐氛围中。
环节三拓展创新环节四全课小结2分钟弱拍起、附点节奏、断音唱法)(唱+听)6、演唱B段(唱准强拍起、难点句、连音唱法)(唱+听)7、用正确得音乐情绪和声音齐唱全曲(唱+听)8、讨论、回答(说)9、听、看视频,将感受写在小卡上。
湘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

湘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爱我中华第一课时音乐教案-爱我中华课题:《爱我中华》教材:湘教版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授课年级:初三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和欣赏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的团结是国家昌盛的前提,激发学生奋发向睥精神风貌。
2 、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3、能大胆地,有表情地独唱或与同学一起演唱,并能背唱1—2首“爱祖国”的歌曲;4、能积极参与以“歌唱祖国”为主题的班级演唱活动;5、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培养他们民族团结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1、体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了解音乐风格。
2、学会附点、前十六、后十六等节奏型教具学具: 钢琴、录音机、电视机、VCD机、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竖笛教学设想: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创造条件。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感觉、欣赏的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体验的机会;给学生提供感觉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时机;还音乐课堂以快乐。
德育渗透: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很高兴和在座的同学们认识,并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谢谢同学们!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播放一段“少数民族服饰展”片断,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别属于哪个少数民族?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和表扬。
二、引入新课:1、由学生的回答引入:(课件:背景画面)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生:五十六个民族。
师:分别有哪些呢?(苗族、回族、藏族、土家族、布依族、白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壮族、满族、瑶族、彝族、蒙古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朝鲜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维吾尔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师:这五十六个民族由于生活的地区环境等的不同,因此他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也不同,所产生的歌舞音乐肯定也不相同。
湘教版音乐九上《大漠之夜》ppt课件课件PPT

神圣感与空寂感。
•
呈示部分:在钢琴伴奏的烘托下,男低声部唱出了
模仿骆驼步履的旋律。整个乐段织体主要采用了声部叠
入手法,而后半部织体由二声部变为四声部,前后乐句
属、主落音的呼应,都加强了呈示部的完整性。
•
连接段:伴奏声部在原有基础上采用了分解和弦的
织体形式,歌词也简略为“啊,骆驼”三个字,这两处
微妙的变化,使音乐情景由描绘骆驼行进在沙漠中行进
25.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的漂亮。 21.每天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梦想。 2.千万人的失败,都有是失败在做事不彻底,往往做到离成功尚差一步就终止不做了。 8.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另一半在上帝的手里。 44.也许有些人很可恶,有些人很卑鄙。而当我设身为他想象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比我还可怜。所以请原谅所有你见过的人,好人或者坏人。 78.眼泪不是我们的答案,拼搏才是我们的选择。让我们全心全意地收获生活的每一天,在平凡的日子里感受生命的美好,在耕耘里感受劳动的快乐和收获的期待。 73.有时候必须自己做自己的英雄。
的骆驼转入对骆驼发自内心的赞美。
•
展开部:第一乐段钢琴伴奏高声部
采用了抑扬格式的节奏型,增强音乐内
置的动力性,而合唱织体四声部与二声
部的巧妙衔接,形成合唱色彩的浓淡变
化,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第二乐段,
节奏拉宽,钢琴伴奏采用引子部分模仿
驼铃声的织体音型,每一乐句的旋律线
条呈弧形状,展现给观众一个情景:一
队骆驼驮着憧憬的生活,翻过一座座高
山,走向前方。
•
间奏:是展开部情绪的进一步延伸,
后两小节是对再现部的意境渲染。
•
再现部:再现部包括了A`段和扩充
段,A`段的结尾处,在钢琴密集伴奏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音乐课件 第二单元 梁山伯与祝英台 (共29张PPT)

思考:乐曲表
达了祝英台怎样 的情绪?
楼台会主题
思考:说一说
作曲家是怎样表 现梁祝二人在楼 台相会的情景的。
哭灵投坟
化蝶
思考
乐曲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再现部
—— 化蝶
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 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独奏 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 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 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板书设计
引 子—长笛奏出华彩旋律呈现出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色。
呈相
示 部
爱
主部主题 副部主题
竖琴伴奏小提琴演绎爱情主题(化蝶) 草桥结拜 同窗共读 长亭惜别十八里相送
展 开抗 部婚
封建势力主题 抗婚主题 楼台会
再 现化 部蝶
哭灵投坟 神化的意境
仙境 化蝶 传颂
《梁祝》艺术表达形式
芭 蕾 舞
管 弦 乐
思考
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同窗共读
音乐转入活泼、欢 快的回旋曲。独奏与乐 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 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这段音乐主题就是 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 共玩时的愉快生活。)
长亭惜别 十八里相送
请同学们设计: 1.长亭惜别,十八里相送的音乐情绪及节奏 2.用哪两种乐器来表达
呈示部—相爱
协奏曲
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器协同演奏 的大型器乐套曲,充分发挥某种独 奏乐器的演奏技巧一种比较完善 的曲式结构,它由呈示部、展 开部、再现部三部分组成。
西洋管弦乐队介绍
西洋管弦乐队:是一种大型乐队,通常称“交响乐队”它是 20世纪初传入我国,乐器一般分为四组。 弦乐器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木管乐器组:短笛、长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大管 铜管乐器组:圆号、小号、长号、低音号 打击乐器组:定音鼓、大鼓、小鼓、铃鼓、钹、锣等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湘教版音乐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 1 单元爱我中华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用热情、欢快、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爱我中华》。
2、能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3、对歌曲进行演唱形式的处理与再创作。
教材分析歌曲《爱我中华》这首歌曲同学们都比较熟悉,但音域跨度较大,歌曲的准确演唱,歌曲情绪的把握仍然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过程一、课前的学习氛围、情绪的准备,歌曲的节奏、背景知识的准备(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师:2007 年的 10 月 24 日,在我国的航空史有一件大事,大家知道是什么大事吗?生:“嫦娥一号”升空!师:2007 年的 10 月 24 日“嫦娥一号”升空,搭载了三十一首优秀的中国歌曲,其中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我中华》。
二、新课学习(一)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熟悉歌曲的旋律。
1、第一遍欣赏歌曲问题:用心去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热情”“奔放”“激昂”“欢快”“奋进”等等,老师总结。
2、第二遍欣赏歌曲欣赏宋祖英维也纳现场演唱版的《爱我中华》。
问题:熟悉歌曲的旋律,仔细听一下歌曲中都出现了哪些演唱形式?歌曲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轮唱、对唱合唱、重唱等等。
学生回答:“歌曲中出现了女声领唱,男女声合唱,男女声对唱等形式”,老师总结。
(二)读歌词(轻声高位置,再次让学生进行发声的练习)。
读歌词时可以以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老师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发声的方法和读歌词的情绪,学生读第二部分,师生共同读第三部分。
问题:1、关于歌曲中的反复记号。
2、你认为能表达歌曲中心的歌词是哪一句?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三)作品分析。
师:我们欣赏了歌曲的旋律,读了歌曲的歌词,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这首歌曲。
看大屏幕,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爱我中华》是一首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
歌中唱出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建设中华的豪情壮志,也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语言汇成的一个共同思想——爱我中华。
九年级音乐上册 教案(湘教版)图文

VCD机,投影屏幕,钢琴等。
四、教学方法
《爱我中华》是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是90年代初乔羽和徐沛东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歌中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歌曲在把五十六个民族比做“鲜花”的基础上,又把五十六个民族比做“兄弟姐妹”,并且唤发出了五十六个民族的共同心声“爱我中华!”。朴实的语言,简洁的音调,深刻地反映出我国各民族的亲密团结和爱国爱家的深厚情感,极大地激发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所以很快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盛传。
年月日
第二单元走进室内乐
一、教学目标
1、能复述室内乐、小夜曲的基本含义。
2、听赏后,能记住《如歌的行板》、《G大调弦乐小夜曲》和《二泉映月》的音乐主题。
3、在听赏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课程标准》的首要教学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本课即试图通过听赏中外室内乐精品以及学习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达到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引导学生感知和体会音乐,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课程标准》的首要教学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本课即试图通过听赏中外室内乐精品以及学习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达到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教学中则多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歌曲为二段体结构,采用广西壮族民间音调并进行了发展。前12个小节为第一乐段,后11个小节为第二乐段。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旋律清新流畅;第二段具有强烈的号召性和使命感,情绪激昂,充满活力,表现了中华儿女爱中华的深厚感情。
湘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走进室内乐》课件

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短 笛
木 管 五 重 奏
单簧管
双 簧 管
长 笛
大 管
铜 管 五 重 奏
中音号 圆号
小 号
长 号
大 号
钢琴二重奏
瑞 士 钢 琴 三 重 奏
钢 琴 四 重 奏
舒伯特
弗朗兹· 彼得· 舒伯特,奥地利作 曲家。生于维也纳的一个教师家 庭。自幼从父、兄学习小提琴和 钢琴, 1808年成为维也纳皇家教 堂唱诗班歌童,同时在学生乐队 演奏小提琴,并学习作曲。在此 已作有歌曲、重奏曲、钢琴曲和 交响曲。1813年起,在学校任助 理教师,并从事作曲。仅1815一 年内就创作了250余首歌曲。 1818-1824年任宫廷音乐教师。去 世时还不满32岁。作为早期浪漫 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他生前受 歧视,死后才得到很高的评价, 成为和莫扎特、贝多芬并列的音 乐大师。
华彦钧,小名阿炳, 生于清光绪十九年 (1893年),无锡县 东亭小四房 人。 后双目失明,人称 “瞎子阿炳”。其 父华清和为无锡城 中三清殿道观 雷尊殿的当家道士, 擅长道教音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他曾将著名的传统乐 曲《二泉映月》、《 听松》改编为弦乐合 奏曲,《江河水》改 编为二胡与管弦乐队 合奏曲,《春江花月 夜》改编为琵琶与管 弦乐队协奏曲,很受 观众欢迎。
舞剧《天 鹅
湖》
赏片段:四小天鹅
莫扎特,W. A.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 奥地利作曲家,维 也纳古典乐派的代 表人物。 1756年1月27日生 于萨尔茨堡,1791 年12月5日卒于维 也纳。
小夜曲
小夜曲是18-19世 纪流星雨欧洲的一 种声乐、器乐体裁, 起源于中世纪游吟 诗人在恋人窗前唱 的情歌。
九年级上册课件教案湘教版

九年级上册课件教案湘教版1.九年级上册课件教案湘教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德彪西《透过林间树叶的钟声》、斯特拉文斯基现代舞剧《彼得路什卡》“俄罗斯舞曲”,初步感受欧洲印象派音乐、二十世纪初期现代音乐的风格特征及其代表作曲家和作品。
2.了解欧洲音乐历史发展历程:巴罗克古典乐派→浪漫乐派→印象派的进程;复习和巩固本单元所学作曲家,音乐体裁,作品名称,音乐主题。
教学重、难点1.感受印象派音乐、二十世纪初期现代音乐的风格特征、代表作曲家和作品。
2.能准确判断作品所属乐派。
教学过程1.导入观看一组印象派画家的绘画作品(莫奈《日出印象》、塞尚、雷诺阿、修拉)。
同时聆听德彪西的《透过林间树叶的钟声》片段。
请同学猜一猜是什么时期的绘画和音乐作品。
说出听后感受。
(模糊、瞬间印象、飘忽不定、色彩斑斓等。
)2.聆听《透过林间树叶的钟声》音乐同学可边听边绘画或写诗来描述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1)教师简介作曲家德彪西及其代表作。
(2)教师弹奏并指出全音阶是该作品的典型特点。
(3)师生共同总结印象派音乐的特点。
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都是印象派音乐的明显标志;此时期音乐,不喜欢堂皇、不朽的雄伟气派,喜欢暗示和隐喻,而不喜欢过分夸张、直率和毫无保留。
3.聆听《俄罗斯舞曲》音乐(1)同学都听到哪些音乐形象和情节?学生试着描述音乐形象和故事情节。
(2)教师补充,介绍故事内容,并简介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生平及代表作。
(3)复听音乐,教师分析乐曲结构与风格。
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音乐更多地通过厚重、刺耳的音响以及强烈的节奏来展现。
教师出示不同颜色卡片(红、黄、红分别代表三段)进行曲式结构的提示。
第一部分的主题即全曲的主要旋律,第二部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第三部分为第一部分的减缩再现。
全曲的最后,还有一个较长的结尾。
全曲简洁的旋律、富有弹性的节奏和独特的管弦乐色彩,体现了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个性。
4.乐派请同学谈谈对古典乐派、浪漫乐派、印象乐派音乐现代派音乐的感受,你能说一说随着时间的流逝,音乐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你更喜欢哪个乐派的作品,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艺术等一切领域,道德层面的下滑也是一重要因素,人们开始由对神和大自然的讴歌转向对自我感受的陶醉和描述,继而追求感官刺激和个性的解放,从而导致音乐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我中华》这首歌先后由韦唯和宋祖英演唱,传遍大江南北。它的深刻寓意,已经超越了会歌,成为一首歌颂民族团结、少数民族聚会的必唱曲目。
3、曲作者简介:
【徐沛东】1954年生,辽宁大连人。我国著名作曲家,主要作品有歌曲《我热恋的故乡》、《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亚洲雄风》、《爱我中华》等;电视连续剧音乐《篱笆、女人和狗》、《趟过男人河的女人》和《和平年代》等。
徐沛东是大陆流行音乐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西北风”的代表作家,为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词作者简介:
【乔羽】我国著名的老一代词作家、剧作家、音乐文学理论家,山东济宁人。乔羽在电影、电视、歌剧、歌曲等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代表作有:歌剧剧本《花开满山头》、《果园姐妹》,电影文学剧本《红孩子》(合作)、《刘三姐》,话剧剧本《杨开慧》(合作)等。歌词作品有《我的祖国》、《祖国颂》、《让我们荡起双浆》、《思念》、《难忘今宵》和《爱我中华》等。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九年级音乐上册
备课
备注
课时
时间
年月日
《爱我中华》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爱我中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兄弟民族的情感,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与愿望。
2、在学唱歌曲的同时,初步掌握运用歌唱的基本技能,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能用充满激情、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爱我中华》,歌声和谐、均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反复播放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爱我中华》MTV。
二、教授新课:
同学们,课前我们欣赏了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爱我中华》,它是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是90年代初著名词作家乔羽和著名作曲家徐沛东,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
1、作品简介:
《爱我中华》为二段体结构,B大调,44拍子。歌曲情绪快乐,活泼,充满了自豪感,表现了中华儿女爱祖国的深厚感情,这首歌可以是独唱,也非常适合领唱加合唱或齐唱。
作曲家在创作时考虑到民运会是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一次盛会,既然是在广西举办,最好要有广西风格,但也不能全是广西风格。所以在音调上尽可能像广西的而又不全是广西的,曲调上推陈出新。比如,“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的旋律以及后面的衬词“咳罗咳罗咳罗咳”则具有一种明显的云南风格,整首歌曲发展显得很大气。
三、教具准备
VCD机,投影屏幕,钢琴等。
四、教学方法
《爱我中华》是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是90年代初乔羽和徐沛东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歌中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歌曲在把五十六个民族比做“鲜花”的基础上,又把五十六个民族比做“兄弟姐妹”,并且唤发出了五十六个民族的共同心声“爱我中华!”。朴实的语言,简洁的音调,深刻地反映出我国各民族的亲密团结和爱国爱家的深厚情感,极大地激发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所以很快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盛传。
(8)、进一步明确要求:歌曲的第一乐段旋律清新流畅,节奏明快,用充满激情、轻巧活泼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咳罗咳罗咳罗咳”的衬词要唱得亲切自豪,充满活力。第二乐段旋律在高音区回旋,每句具有强烈的号召性和使命感,情绪激昂,充分表达了五十六个民族热爱中华大家庭,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决心,应用非连音来演唱。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课程标准》的首要教学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本课即试图通过听赏中外室内乐精品以及学习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达到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教学中则多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6)、各声部合成,细排,艺术处理:
①照乐谱演唱。
②第一乐段齐唱,第二乐段采用女声唱前句“爱我中华”,男声接后句,“健儿奋起步伐”依次交错进行,相互呼应,最后合唱“五十族兄弟姐妹,五十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把歌曲情绪推向高潮。
(7)、再次欣赏巴罗克室内合唱团演唱的《爱我中华》,进一步体会歌曲情绪。对比范唱,学生评价自身演唱中好与不足之处。
年月日
第二单元走进室内乐
一、教学目标
1、能复述室内乐、小夜曲的基本含义。
2、听赏后,能记住《如歌的行板》、《G大调弦乐小夜曲》和《二泉映月》的音乐主题。
3、在听赏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课程标准》的首要教学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本课即试图通过听赏中外室内乐精品以及学习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达到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引导学生感知和体会音乐,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10)、完整演唱《爱我中华》
课堂总结
小结: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春天,祖国的未来,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热爱祖国我们共同的情感,让我们一起充满激情地放声歌唱《爱我中华》。
请一位学生上来指挥,全体同学起立演唱,教师伴奏。
备课
备注
课时
时间
三、教具准备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室内乐”的资料。
2、请会演奏乐器的学生自带乐器。
四、教学方法
教学中则多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同时,通过创编歌词、模拟室内乐演奏形式进行表演等音乐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4、欣赏巴罗克室内合唱团演唱的《爱我中华》,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5、学唱歌曲:
(1)、教师弹奏第一声部旋律,学生听琴视谱唱旋律,随时纠错。
(2)、学生按音乐节奏有表情地朗读歌词。
(3)、学生充满激情地演唱歌词。
(4)、教师弹奏其他声部旋律,学生视谱听唱。
(5)、旋律视唱无误后演唱歌词,唱出歌曲快乐活泼、自豪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