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五城市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调查_黄希庭
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构念效度的验证性因素分析_黄希庭

收稿日期:2002-03-18* 全国教育科学 九五 规划重点课题。
参加本项调研者:哈尔滨师大陆桂芝,首都师范大学郭德俊、罗峥,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陕西师范大学孟莉、徐建平,新疆大学李维青,喀什师范学院胡维芳,西北师范大学周爱保,上海师范大学顾海根,南京师范大学郭亨杰,浙江师范大学杨波,安徽大学刘玉华,福建师范大学连榕,山东师范大学刘永芳、刘瑞光,湖南师范大学毛晋平,广西师院陈劲,山西师范大学陈红香,贵州师范大学王洪礼,云南师范大学李辉,广东韩山师院林振海,广东西江大学黄曼娜,河南南阳油田中学黄传录,遵义南白师范江新会,贵州民族学院郭子义,甘肃酒泉教育学院魏成菊,西安交大附中黑永先,贵阳七中赵福果,重庆一中王志蓉,重庆七中程云。
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构念效度的验证性因素分析*黄希庭余华(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暨研究所,重庆 400715)摘 要 用自编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我国9个大城市的大中学校的4931名学生进行了再测量,以其中的2420名学生的数据进行一阶因素模型的比较分析,另外2511名学生的数据进行二阶因素模型的验证性分析。
结果显示,我们提出的自我价值感的多层次多维度模型是合理。
该模型包括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三个层次;总体自我价值感抽象程度最高,其次是一般自我价值感包含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两种,抽象程度最低的是特殊自我价值感表现为生理的、心理的、人际的、道德的和家庭的自我价值感5个具体方面同时也表现为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两种。
该量表包含56个题项从不同的抽象层次和具体方面对所构建的自我价值感模型进行测量,具有较好的构念效度。
关键词 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构念效度,验证性因素分析。
分类号 B8441 前 言当今心理学家对自我概念结构的理论探讨大多倾向于建构多维度多层次模型[1]。
一个人有学业自我、工作自我、家庭自我和社会自我,也可能有童年自我、同胞自我和伙伴自我等等。
XXXX年对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调研报告(可编辑).doc

XXXX年对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调研报告 (可编写 )对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调研报告对外开放地域青少年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成长他们的价值观在传统影响的基础上边对着新的挑战表现出自己独到的地方。
研究对外开放地域青少年学生(特别是中学生)价值观的新特色增强学校德育建设进而建立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培育创新意识和献身精神以适应开放和改革的形势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外开放地域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新特色我们能够从以下几方面来研究开放区青少年的价值观问题。
(一)理想观开放区青少年学生与内陆同样并无失掉青少年浪漫的本性他们对人生、对将来也充满信心和希望。
他们的理想观有以下特色:、人生目标取向多元化。
开放区青少年学生当问及“最重要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时回答表现出很大的差别性成立事业追求知识、财产、爱情、服务社会成立家室和献身祖国等等都有波及与内陆学生对比在目标取向方面存在差异表现出多元化的特色既有崇高的人生追求也有俗气初级的人生追求。
这与开放地域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思潮多种并存相联系。
、社会理想层次较低常常与个人利益相联系。
开放区青少年学生固然对生活充满信心但关于社会理想则比较淡漠。
有的人对政治不感兴趣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存在许多糊涂观念。
他们更重视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的追求把个人利益与社会理想联系在一同希望在知足自己的兴趣、才能的前提下服务社会热爱祖国。
但假如把开放区的青少年学生与香港对比开放区学生的社会理想则更浓些。
这反应出两种不一样的社会制度对学生思想的不一样影响。
(二)公私观公与私是一对辩证一致的矛盾范围。
公私观是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要求的表现。
目前开放区青少年学生在公私观方面表现出多元的选择趋势和讲究个人实质的特色。
从以下四点中我们能够看出对外开放区青少年学生公私观的特点。
、传统的大公至正的道德看法趋于淡化显然让位于先公后私特别是公私并重的道德观。
、公私兼备的看法已成为学生公私观的主流。
、在公私兼备这个天平上开放区青少年学生显然把砝码加在个人利益一头。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五章 需要、动机和价值观

第五章需要、动机和价值观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习题〖导学提示〗动机是情意性的心理倾向。
需要是动机的基础,而需要与一定诱因的结合则导致动机。
本章着重讨论有关需要的心理学理论、有关动机的心理学研究,以及与人的需要和动机密切相关的价值观问题。
第一节需要Top一、什么是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需要的产生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上或心理上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
例如,血液中血糖成分的下降会产生饥饿求食的需要;而水分的缺乏则会产生口渴想喝水的需要;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会产生安全的需要;孤独会产生交往的需要等等。
一旦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消除了,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
这时,有机体内部又会产生新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产生新的需要。
当人需要某种东西时,便把缺少的东西视为必需的东西。
人既是生物有机体又是社会成员。
为了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人对于外部环境必定有一定的需求。
例如,食物、衣服、婚配、育幼等,是维持个体生存和延续种族发展所必需的;从事劳动,在劳动中结成不同的社会关系,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等是维持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
这种客观的必要性反映在人的头脑中并引起他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时就会产生某种需要。
需要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
它总是指向于能满足该需要的对象或条件,并从中获得满足的。
没有对象的需要,不指向任何事物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需要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
人的各种活动,从饮食男女、学习劳动,到创造发明,都是在需要推动下进行的。
需要激发人去行动,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对象,以求得自身的满足。
需要越强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动机就越强烈。
同时,人的需要也是在活动中不断产生和发展的。
当人通过活动使原有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和周围现实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又会产生新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离散选择模型分析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676
心 理 科 学
要特点 ,并尝试使用更为适合的分析手段获取有价值的研究 信息 。
3 p < 0. 05 , 3 3 p < 0. 005 ;下同 20 0. 86 0. 31 0. 72 0. 72 0. 50 1. 32 0. 54 0. 98 0. 83 0. 37 1. 02 0. 07 0. 52 1. 20 0. 69
工具性价值观
βj
0. 00 - 0. 16 3 3 - 0. 18 3 3 0. 15 3 3 1. 17 3 3 0. 33 3 3 0. 33 3 3 0. 70 3 3 - 0. 28 3 3 0. 61 3 3
中小学生的价值观调查报告

书籍对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的影响从古至今,人们了解文化、学习知识无不从书中得来,书是人类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正如高尔基先生的那句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随着时代的发展,书由早期的竹简到纸线成书再后来的装订成书,书不仅面貌焕然一新,而且种类也变得十分繁多,“书”的意义也在逐渐扩大。
现阶段的中学生正是处在学知识的青春期,但我们发现现在中学生读的书五花八门、各式各样。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组产生了书对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的影响的疑问。
并对此作了调查。
先请老师和同学们看下面两个统计图:青春类休闲类励志类名著类时事类科普类维柱形三维柱形中学生读书占课余时间的百分比60%由以上两个统计图,我们不难发现排在中学生最热门的前两位是青春类和休闲类。
而且同学们阅读时间大多数都只占课余时间的5%和10%。
于是我们得出结论:同学们只利用5%和10%的时间看了一些对现阶段学习没有太大用处的书。
对中学生的人生观现阶段中学生对读书的目的主要为“为了兴趣”、“从中得到为人处世的道理”和“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三个方面。
大多数同学认为养成读书的习惯还是很重要的。
在读书的过程中,有选择的精读和摘抄好词好句是主要的阅读方式。
许多同学在读书的过程中还是有了收获,开拓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
对中学生的价值观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我们让被调查的同学谈了他们对金钱的看法,占有较重比例的同学还是对其有正确的态度,认为只要够用就好。
但令我们担心的是大多同学都不把钱用在买书或学习上,而是用在其它的方面。
不过同学们还没有忘记勤俭节约是美德,他们也并不是买东西只认牌子。
随着学习环境的不断改变,同学们的交往范围也在逐渐改变。
现在的中学生十分好客,绝大多数人的交往范围都在20人以上。
同学们虽有目标,但不十分明确。
对中学生的社会观在调查统计中,许多同学都愿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认为那才是成功的一生。
由于同学们朋友众多,所以他们不厌恶独处,反而十分享受它。
对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调研报告-word范文文档

对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调研报告对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调研报告对外开放地区青少年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成长,他们的价值观在传统影响的基础上,面临着新的挑战,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地方。
研究对外开放地区青少年学生(特别是中学生)价值观的新特点,加强学校德育建设,从而树立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创新意识和献身精神,以适应开放和改革的形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外开放地区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新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研究开放区青少年的价值观问题。
(一)理想观开放区青少年学生与内地一样,并没有失去青少年浪漫的天性,他们对人生、对未来也充满信心和希望。
他们的理想观有如下特点:1、人生目标取向多元化。
开放区青少年学生,当问及“最重要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时,回答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建立事业,追求知识、财富、爱情、服务社会,成立家室和献身祖国等等都有涉及,与内地学生相比,在目标取向方面存在差异,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既有高尚的人生追求,也有庸俗低级的人生追求。
这与开放地区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思潮多种并存相联系。
2、社会理想层次较低,往往与个人利益相联系。
开放区青少年学生,虽然对生活充满信心,但对于社会理想则比较淡薄。
有的人对政治不感兴趣,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存在不少糊涂观念。
他们更重视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的追求,把个人利益与社会理想联系在一起,希望在满足自己的兴趣、才能的前提下,服务社会,热爱祖国。
但如果把开放区的青少年学生与香港相比,开放区学生的社会理想则更浓些。
这反映出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对学生思想的不同影响。
(二)公私观公与私是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范畴。
公私观是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要求的体现。
目前开放区青少年学生在公私观方面表现出多元的选择趋向和讲求个人实际的特点。
从以下四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外开放区青少年学生公私观的特点。
1、传统的大公无私的道德观念趋于淡化,明显让位于先公后私,尤其是公私并重的道德观。
2、公私兼顾的观念已成为学生公私观的主流。
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的心理学观点_黄希庭

第42卷 第3期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 o l .42 N o .3 2006年7月Jo ur nal o f Guang xi N or mal U niver sity :Philo so phy and So cial Sciences Editio n July ,2006[收稿日期]2006-06-10[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研究”(DBA 010162)及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心理学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项目。
[作者简介]黄希庭(1937-),男,浙江温岭人,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格过程、认知过程研究;郑涌(1967-),男,重庆荣昌人,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格过程、心理健康研究;李宏翰(1970-),男,河南叶县人,广西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人格过程、认知过程研究。
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的心理学观点黄希庭1,郑涌1,李宏翰2(1.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400715; 2.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 要]心理健康具有层次性,人格健全属于高层次的心理健康。
健全人格就是以正面的态度对待世界、他人与自己,过去、现在与未来,顺境与逆境,做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和幸福的进取者。
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其生物遗传基础、人格基础和文化基础,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近年来围绕学生的自立、自信、自尊、自强这“四自”我们已开展了系列心理学实证研究,继续研究应:1.理论观点要正确;2.研究方法要有突破;3.教育实践要见成效;4.课题水平要上新台阶。
[关键词]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心理学[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597(2006)03-0090-05 从1982年黄希庭承担中国社会科学院“六五”科研规划项目“大学生心理研究”(1982~1986)起,我们一直在探索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问题。
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构念效度的验证性因素分析_黄希庭

收稿日期:2002-03-18* 全国教育科学 九五 规划重点课题。
参加本项调研者:哈尔滨师大陆桂芝,首都师范大学郭德俊、罗峥,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陕西师范大学孟莉、徐建平,新疆大学李维青,喀什师范学院胡维芳,西北师范大学周爱保,上海师范大学顾海根,南京师范大学郭亨杰,浙江师范大学杨波,安徽大学刘玉华,福建师范大学连榕,山东师范大学刘永芳、刘瑞光,湖南师范大学毛晋平,广西师院陈劲,山西师范大学陈红香,贵州师范大学王洪礼,云南师范大学李辉,广东韩山师院林振海,广东西江大学黄曼娜,河南南阳油田中学黄传录,遵义南白师范江新会,贵州民族学院郭子义,甘肃酒泉教育学院魏成菊,西安交大附中黑永先,贵阳七中赵福果,重庆一中王志蓉,重庆七中程云。
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构念效度的验证性因素分析*黄希庭余华(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暨研究所,重庆 400715)摘 要 用自编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我国9个大城市的大中学校的4931名学生进行了再测量,以其中的2420名学生的数据进行一阶因素模型的比较分析,另外2511名学生的数据进行二阶因素模型的验证性分析。
结果显示,我们提出的自我价值感的多层次多维度模型是合理。
该模型包括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三个层次;总体自我价值感抽象程度最高,其次是一般自我价值感包含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两种,抽象程度最低的是特殊自我价值感表现为生理的、心理的、人际的、道德的和家庭的自我价值感5个具体方面同时也表现为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两种。
该量表包含56个题项从不同的抽象层次和具体方面对所构建的自我价值感模型进行测量,具有较好的构念效度。
关键词 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构念效度,验证性因素分析。
分类号 B8441 前 言当今心理学家对自我概念结构的理论探讨大多倾向于建构多维度多层次模型[1]。
一个人有学业自我、工作自我、家庭自我和社会自我,也可能有童年自我、同胞自我和伙伴自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