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第二学期第一周周末作业以及答案3月6日
八年级下册第1周数学周末作业

八年级第1周数学周末作业班级 姓名 家长签名一、基础能力题1.分式24x x -,当x_______时,分式有意义;当x_______时,分式的值为零. 2.有理式①2x ,②5x y +,③12a -,④1x π-中,是分式的有(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3.分式31x a x +-中,当x=-a 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分式的值为零; B .分式无意义C .若a ≠-13时,分式的值为零; D .若a ≠13时,分式的值为零 4.当x_______时,分式15x -+的值为正;当x______时,分式241x -+的值为负. 5.下列各式中,可能取值为零的是( )A .2211m m +-B .211m m -+C .211m m +-D .211m m ++ 6.使分式||1x x -无意义,x 的取值是( ) A .0 B .1 C .-1 D .±17.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a a b--可变形为( ) A .a a b -- B .a a b + C .-a a b - D .a a b + 8.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x y x y -+--=x y x y -+;B .x y x y -+-=x y x y ---;C .x y x y -+--=x y x y +-;D .x y x y -+-=x y x y-+ 9.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a m a b m b +=+B .a b a b ++=0C .1111ab b ac c --=--D .221x y x y x y-=-+ 10.)若a=23,则2223712a a a a ---+的值等于_______. 11.计算222a ab a b+-=_________. 12.公式22(1)x x --,323(1)x x --,51x -的最简公分母为( )A .(x-1)2B .(x-1)3C .(x-1)D .(x-1)2(1-x )3二、拓展创新题13.(学科综合题)已知y=123x x--,x 取哪些值时: (1)y 的值是正数;(2)y 的值是负数;(•3)y 的值是零;(4)分式无意义.14.(数学与生活)李丽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s ,无风时她以平均a 米/•秒的速度骑车,便能按时到达,当风速为b 米/秒时,她若顶风按时到校,请用代数式表示她必须提前_______出发.15.(数学与生产)永信瓶盖厂加工一批瓶盖,甲组与乙组合作需要a 天完成,若甲组单独完成需要b 天,乙组单独完成需_______天.16.(探究题)若分式22x x +-1的值是正数、负数、0时,求x 的取值范围.17.(2005.杭州市)当m=________时,分式2(1)(3)32m m m m ---+的值为零. 三、基础能力题18.(学科综合题)已知a 2-4a+9b 2+6b+5=0,求1a -1b 的值.19.(巧解题)已知x 2+3x+1=0,求x 2+21x的值.20.(妙法求解题)已知x+1x =3,求2421x x x ++的值.。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第1周周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数学试题

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七中育才学校八年级(下)第1周周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有()﹣0.333…,,,,﹣π,2.010010001,4.0123456…(小数部分由相继的正整数组成).A.2个B.3个C.4个D.5个2.的算术平方根是()A.4 B.±4 C.2 D.±23.八年级一班46个同学中,13岁的有5人,14岁的有20人,15岁的有15人,16岁的有6人,八年级一班学生年龄的中位数、众数分别是()A.14人,14人B.14岁,14岁C.14岁,15岁D.20人,20人4.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10,另一边长为7,则它的周长为()A.17 B.24 C.27 D.24或275.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2x﹣a≥﹣3的解集如图所示,则a的值等于()A.0 B.1 C.﹣1 D.26.若正比例函数y=(1﹣2m)x的图象经过点A(x1,y1)和点B(x2,y2),当x1<x2时,y1>y2,则m的取值X围是()A.m<0 B.m>0 C.m<D.m>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锐角;②等腰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与此角所对边上的高重合;③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相等;④等腰三角形的一边不可能是另一边的两倍.A.1个B.2个C.3个D.4个8.在△ABC中,∠A:∠B:∠C=1:2:3,最短边BC=4cm,则最长边AB的长是()A.5cm B.6cm C.cm D.8cm9.如图,P是∠BAC的平分线AD上一点,PE⊥AB于E,PF⊥AC于F,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PE=PF B.AE=AF C.△APE≌△APF D.AP=PE+PF10.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这腰的一半,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A.30° B.60° C.30°或150°D.60°或120°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1.边长为2cm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为cm2.12.如图,在△ABC中,D是边AC上的一点,且AB=BD=DC,∠C=40°,则∠ABD=.13.如图,△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D,若∠CAD=20°,则∠B=.14.如图,有一腰长为5cm,底边长为4cm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沿着底边上的中线将纸片剪开,得到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用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的平面图形中有个不同的四边形.15.如图,菱形ABCD中,AB=2,∠BAD=60°,E是AB的中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则PE+PB的最小值是.三、解答题16.计算(1)化简:﹣(﹣2)﹣2×+(﹣10)0(2)解方程组:(3)解不等式:﹣>﹣2(4)解不等式组:,求其整数解.17.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ABC=∠ADC,求证:AC⊥BD.18.△ABC中,∠C=90°,AD为角平分线,BC=64,BD:DC=9:7,求D到AB的距离.19.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DE∥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1)求∠F的度数;(2)若CD=2,求DF的长.20.如图,已知∠ABC=90°,D是直线AB上的点,AD=BC.(1)如图1,过点A作AF⊥AB,并截取AF=BD,连接DC、DF、CF,判断△CDF的形状并证明;(2)如图2,E是直线BC上一点,且CE=BD,直线AE、CD相交于点P,∠APD的度数是一个固定的值吗?若是,请求出它的度数;若不是,请说明理由.填空题(保留必要过程)(每小题3分,共计9分)21.如图,在△ABC的边AB和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P、Q,若∠BAC=100°,则∠PAQ=;若∠BAC+∠PAQ=150°,则∠PAQ=.22.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为边向正方形外作等边三角形ABE、CE与DB相交于点F,则∠AFD=度.23.如图,Rt△ABC,∠ACB=90°,AC=3,BC=4,将边AC沿CE翻折,使点A落在AB上的点D处;再将边BC沿CF翻折,使点B落在CD的延长线上的点B′处,两条折痕与斜边AB分别交于点E、F,则线段B′F的长为.二、解答题24.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矩形OABC的两边在坐标轴上,点B的坐标为(10,3),点D为OA的中点过D的直线l:y=kx+b(k≠0).(1)若直线l同时也过C点,请求出直线l的解析式;(2)若直线l与线段OC交于点E,且DE分△DCO的面积比为1:2,求出此时l的解析式;(3)如图2,若直线l与线段CB交于点F,是否存在这样的点F,使△ODF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满足条件的所有k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七中育才学校八年级(下)第1周周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有()﹣0.333…,,,,﹣π,2.010010001,4.0123456…(小数部分由相继的正整数组成).A.2个B.3个C.4个D.5个【考点】无理数.【分析】先把化为2的形式,化为﹣2的形式,再根据无理数的概念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2,=﹣2,∴这一组数中的无理数有:,﹣π,4.0123456…(小数部分由相继的正整数组成)共3个.故选B.2.的算术平方根是()A.4 B.±4 C.2 D.±2【考点】算术平方根.【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解答】解:∵(±2)2=4=,∴的算术平方根是2.故选C.3.八年级一班46个同学中,13岁的有5人,14岁的有20人,15岁的有15人,16岁的有6人,八年级一班学生年龄的中位数、众数分别是()A.14人,14人B.14岁,14岁C.14岁,15岁D.20人,20人【考点】中位数;众数.【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解答】解:在所给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一共有46人,中位数应是第23和24人的岁数的平均值,第23和24人的岁数都为14岁,故中位数为14(岁);14岁的有20人,是人数最多的,故众数是14(岁).故选B.4.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10,另一边长为7,则它的周长为()A.17 B.24 C.27 D.24或27【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又知道其中两边的长,在满足三角形的构成条件下,可以推测第三边的长,计算周长即可.【解答】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该题是等腰三角形,边长可以是10,10,7或10,7,7,所以周长是24或27,故选D.5.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2x﹣a≥﹣3的解集如图所示,则a的值等于()A.0 B.1 C.﹣1 D.2【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分析】本题是关于x的不等式,应先只把x看成未知数,求得x的解集,再根据数轴上的解集,来求得a的值.【解答】解:由2x≥a﹣3,解得x≥,∵在数轴上表示的不等式的解集为:x≥﹣1,∴=﹣1,解得a=1;故选B.6.若正比例函数y=(1﹣2m)x的图象经过点A(x1,y1)和点B(x2,y2),当x1<x2时,y1>y2,则m的取值X围是()A.m<0 B.m>0 C.m<D.m>【考点】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分析】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判断k的符号.【解答】解:根据题意,知: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k<0,即1﹣2m<0,m>.故选D.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锐角;②等腰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与此角所对边上的高重合;③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相等;④等腰三角形的一边不可能是另一边的两倍.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解答】解:①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锐角,正确;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与顶角所对边上的高重合,故错误;③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相等,错误;④等腰三角形的一边不可能是另一边的两倍,正确,正确的有2个,故选B.8.在△ABC中,∠A:∠B:∠C=1:2:3,最短边BC=4cm,则最长边AB的长是()A.5cm B.6cm C.cm D.8cm【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和角的比求出三角的度数,再由最小边BC=4cm,即可求出最长边AB的长.【解答】解:设∠A=x,则∠B=2x,∠C=3x,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A+∠B+∠C=x+2x+3x=180°,解得x=30°,即∠A=30°,∠C=3×30°=90°,即△ABC为直角三角形,∵∠C=90°,∠A=30°,∴AB=2BC=2×4=8cm,故选D.9.如图,P是∠BAC的平分线AD上一点,PE⊥AB于E,PF⊥AC于F,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PE=PF B.AE=AF C.△APE≌△APF D.AP=PE+PF【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比较充分,满足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要求的条件,可直接应用性质得到结论,与各选项进行比对,得出答案.【解答】解:∵P是∠BAC的平分线AD上一点,PE⊥AB于E,PF⊥AC于F,∴PE=PF,又有AD=AD∴△APE≌△APF(HL∴AE=AF故选D.10.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这腰的一半,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A.30° B.60° C.30°或150°D.60°或120°【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分为两种情况:①高BD在△ABC内时,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即可;②高CD在△ABC外时,求出∠DAC,根据平角的定义求出∠BAC即可.【解答】解:①如图,∵BD是△ABC的高,AB=AC,BD=AB,∴∠A=30°,②如图,∵CD是△ABC边BA 上的高,DC=AC,∴∠DAC=30°,∴∠BAC=180°﹣30°=150°,综上所述,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30°或150°.故选:C.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1.边长为2cm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为cm2.【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三角都是60°利用三角函数可求得其高,根据面积公式求解.【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B=60°.∵AB=2cm,∴AD=ABsin60°=(cm),∴△ABC的面积=×2×=(cm2).故答案为:.12.如图,在△ABC中,D是边AC上的一点,且AB=BD=DC,∠C=40°,则∠ABD= 2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BD=DC,∠C=40°,∴∠BDC=100°,∵AB=BD,∴∠ABD=20°,故答案为:20°.13.如图,△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D,若∠CAD=20°,则∠B= 35°.【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直接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D=BD,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答案.【解答】解:∵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D,∴AD=BD,∴∠B=∠DAB,∵∠C=90°,∠CAD=20°,∴∠CDA=70°,∴∠DAB=∠B=35°.故答案为:35°.14.如图,有一腰长为5cm,底边长为4cm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沿着底边上的中线将纸片剪开,得到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用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的平面图形中有4(因还有一个凹四边形,所以填5也对)个不同的四边形.【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剪纸问题.【分析】可动手操作拼图后解答.【解答】解:让三条相等的边互相重合各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让斜边重合还可以得到一个一般的平行四边形.那么能拼出的四边形的个数是4个.15.如图,菱形ABCD中,AB=2,∠BAD=60°,E是AB的中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则PE+PB的最小值是.【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菱形的性质.【分析】根据轴对称最短问题作法首先求出P点的位置,再结合菱形的性质得出△AEE′为等边三角形,进而求出PE+PB的最小值.【解答】解:作E点关于AC对称点E′点,连接E′B,E′B与AC的交点即是P点,∵菱形ABCD中,AB=2,∠BAD=60°,E是AB的中点,∴AE′=AE=BE=1,∴△AEE′为等边三角形,∴∠AEE′=60°,∴∠E′EB=120°,∵BE=EE′,∴∠EE′B=30°,∴∠AE′B=90°,BE′==,∵PE+PB=BE′,∴PE+PB的最小值是:.故答案为:.三、解答题16.计算(1)化简:﹣(﹣2)﹣2×+(﹣10)0(2)解方程组:(3)解不等式:﹣>﹣2(4)解不等式组:,求其整数解.【考点】实数的运算;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分析】(1)原式第一项利用立方根定义计算,第二项利用负整数指数幂法则及二次根式性质化简,第三项利用零指数幂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2)方程组利用加减消元法求出解即可;(3)不等式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把x系数化为1,即可求出解集;(4)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两不等式的解集,找出解集的公共部分确定出不等式组的解集,确定出整数解即可.【解答】解:(1)原式=﹣﹣×4+1=﹣;(2),②﹣①×2得:3x=0,即x=0,把x=0代入①得:y=,则方程组的解为;(3)去分母得:3x﹣3﹣2x﹣8>﹣12,移项合并得:x>﹣1;(4),由①得:x≥﹣1,由②得:x<2,∴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2,则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1,0,1.17.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ABC=∠ADC,求证:AC⊥BD.【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先通过等边对等角得到∠CBD=∠CDB,即BC=CD,证明△ABC≌△ADC,得点B和D 关于AC对称,所以AC⊥BD.【解答】证明:∵AB=AD,∴∠ABD=∠ADB.∵∠ABC=∠ADC,∴∠CBD=∠CDB.∴BC=CD.则AB=AD,∠ABC=∠ADC,BC=CD,∴△ABC≌△ADC.∴∠BAC=∠DAC.又AB=AD,∴AC⊥BD.18.△ABC中,∠C=90°,AD为角平分线,BC=64,BD:DC=9:7,求D到AB的距离.【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题意求出CD的长,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答案.【解答】解:∵BD:DC=9:7,BC=64,∴CD==28,∵AD为角平分线,∠C=90°,DE⊥AB,∴DE=DC=28.答:D到AB的距离为28.19.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DE∥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1)求∠F的度数;(2)若CD=2,求DF的长.【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DC=∠B=6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2)易证△EDC是等边三角形,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解答】解:(1)∵△ABC是等边三角形,∴∠B=60°,∵DE∥AB,∴∠EDC=∠B=60°,∵EF⊥DE,∴∠DEF=90°,∴∠F=90°﹣∠EDC=30°;(2)∵∠ACB=60°,∠EDC=60°,∴△EDC是等边三角形.∴ED=DC=2,∵∠DEF=90°,∠F=30°,∴DF=2DE=4.20.如图,已知∠ABC=90°,D是直线AB上的点,AD=BC.(1)如图1,过点A作AF⊥AB,并截取AF=BD,连接DC、DF、CF,判断△CDF的形状并证明;(2)如图2,E是直线BC上一点,且CE=BD,直线AE、CD相交于点P,∠APD的度数是一个固定的值吗?若是,请求出它的度数;若不是,请说明理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利用SAS证明△AFD和△BDC全等,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FD=DC,即可判断三角形的形状;(2)作AF⊥AB于A,使AF=BD,连结DF,CF,利用SAS证明△AFD和△BDC全等,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FD=DC,∠FDC=90°,即可得出∠FCD=∠APD=45°.【解答】解:(1)△C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AF⊥AD,∠ABC=90°,∴∠FAD=∠DBC,在△FAD与△DBC中,,∴△FAD≌△DBC(SAS),∴FD=DC,∴△CDF是等腰三角形,∵△FAD≌△DBC,∴∠FDA=∠DCB,∵∠BDC+∠DCB=90°,∴∠BDC+∠FDA=90°,∴△C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作AF⊥AB于A,使AF=BD,连结DF,CF,如图,∵AF⊥AD,∠ABC=90°,∴∠FAD=∠DBC,在△FAD与△DBC中,,∴△FAD≌△DBC(SAS),∴FD=DC,∴△CDF是等腰三角形,∵△FAD≌△DBC,∴∠FDA=∠DCB,∵∠BDC+∠DCB=90°,∴∠BDC+∠FDA=90°,∴△C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CD=45°,∵AF∥CE,且AF=CE,∴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AE∥CF,∴∠APD=∠FCD=45°.填空题(保留必要过程)(每小题3分,共计9分)21.如图,在△ABC的边AB和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P、Q,若∠BAC=100°,则∠PAQ= 20 ;若∠BAC+∠PAQ=150°,则∠PAQ= 40°.【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可得AP=BP,AQ=CQ,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C,再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可得∠BAP=∠B,∠CAQ=∠C,然后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根据∠BAC+∠PAQ=150°,可得∠1+∠2+2∠PAQ=150°①,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得∠B+∠C+∠1+∠2+∠PAQ=180°②,然后②﹣①得③,再①﹣③可得答案.【解答】解:∵MP、NQ分别是AB、AC的垂直平分线,∴AP=BP,AQ=CQ,∴∠1=∠B,∠2=∠C,∵∠BAC=100°,∴∠B+∠C=180°﹣100°=80°,∴∠1+∠2=80°,∴∠PAQ=100°﹣80°=20°;∵∠BAC+∠PAQ=150°,∴∠1+∠2+2∠PAQ=150°,①∵∠B+∠C+∠1+∠2+∠PAQ=180°,②∴②﹣①得:∠B+∠C﹣∠PAQ=30°,③∵∠1=∠B,∠2=∠C,∴①﹣③得:∠PAQ=40°,故答案为:40°.22.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为边向正方形外作等边三角形ABE、CE与DB相交于点F,则∠AFD= 60 度.【考点】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正方形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得∠AFE,∠BFE的度数,再根据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CBA=90°,∠ABE=60°,∴∠CBE=150°,∵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三角形ABE为等边三角形∴BC=BE,∴∠BEC=15°,∵∠FBE=∠DBA+∠ABE=105°,∴∠BFE=60°,在△CBF和△ABF中,,∴△CBF≌△ABF(SAS),∴∠BAF=∠BCE=15°,又∠ABF=45°,且∠AFD为△AFB的外角,∴∠AFD=∠ABF+∠FAB=15°+45°=60°.故答案为60.23.如图,Rt△ABC,∠ACB=90°,AC=3,BC=4,将边AC沿CE翻折,使点A落在AB上的点D处;再将边BC沿CF翻折,使点B落在CD的延长线上的点B′处,两条折痕与斜边AB分别交于点E、F,则线段B′F的长为.【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首先根据折叠可得CD=AC=3,B′C=BC=4,∠ACE=∠DCE,∠BCF=∠B′CF,CE⊥AB,然后求得△E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而求得∠B′FD=90°,CE=EF=,ED=AE=,从而求得B′D=1,DF=,在Rt△B′DF中,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B′F的长.【解答】解: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CD=AC=3,B′C=BC=4,∠ACE=∠DCE,∠BCF=∠B′CF,CE⊥AB,∴B′D=4﹣3=1,∠DCE+∠B′CF=∠ACE+∠BCF,∵∠ACB=90°,∴∠ECF=45°,∴△E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CE,∠EFC=45°,∴∠BFC=∠B′FC=135°,∴∠B′FD=90°,∵S△ABC=AC•BC=AB•CE,∴AC•BC=AB•CE,∵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5,∴CE=,∴EF=,ED=AE=,∴DF=EF﹣ED=,∴B′F=.故答案为:.二、解答题24.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矩形OABC的两边在坐标轴上,点B的坐标为(10,3),点D为OA的中点过D的直线l:y=kx+b(k≠0).(1)若直线l同时也过C点,请求出直线l的解析式;(2)若直线l与线段OC交于点E,且DE分△DCO的面积比为1:2,求出此时l的解析式;(3)如图2,若直线l与线段CB交于点F,是否存在这样的点F,使△ODF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满足条件的所有k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点A、C的坐标,然后由中点的性质求得点D的坐标,将C、D两点的坐标分别代入直线l:y=kx+b(k≠0)借助于方程组求得系数的值;(2)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知点E的坐标,将点E、D的坐标分别代入直线l:y=kx+b(k ≠0)借助于方程组求得系数的值.需要分类讨论:S△DEO:S△DEC=1:2和S△DEC:S△DEO=1:2两种情况;(3)需要分类讨论:分OF=DF,OD=OF,OD=DF三种情况下的k的值.【解答】解:(1)如图1,∵矩形OABC的两边在坐标轴上,点B的坐标为(10,3),∴A(10,0),C(0,3).又∵点D为OA的中点,∴D(5,0).把C(0,3)、D(5,0)分别代入y=kx+b(k≠0),得,解得,则直线l的解析式的解析式为:y=﹣x+3;(2)①当S△DEO:S△DEC=1:2时,OE:EC=1:2,此时E(0,1),把E(0,1),D(5,0)分别代入y=kx+b(k≠0),得,解得,则直线l的解析式的解析式为:y=﹣x+1;②当S△DEC:S△DEO=1:2时,OE:EC=2:1,此时E(0,2),把E(0,2),D(5,0)分别代入y=kx+b(k≠0),得,解得,则直线l的解析式的解析式为:y=﹣x+2;综上所述,直线l的解析式的解析式为:y=﹣x+1或y=﹣x+2;(3)如图2,①当OF=DF时,点F在线段OD的中垂线上,此时F(2.5,3).把D(5,0)、F(2.5,3)分别代入y=kx+b(k≠0),得,解得;②当OD=OF=5时,根据勾股定理易得CF=4,则F(4,3).把D(5,0)、F(4,3)分别代入y=kx+b(k≠0),得,解得;③当OD=DF=5时,根据勾股定理易得F(1,3).把D(5,0)、F(1,3)分别代入y=kx+b(k≠0),得,解得;综上所述,k的值是﹣或﹣3或﹣.。
初二第一周周末作业

第一周物理周末作业班次 姓名 成绩一、选择1、拿起两个鸡蛋的力大概是1N ,拿起一块砖的力大约是20N ,那么,拿起一本书的力大约是 【 】A .0.25N B.2.5N C.25N D.250N2、关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力的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任何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B .物体间只有直接接触,才有力的作用C .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时,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D.彼此不接触物体之间,力的作用也是相互的3、某同学用一校零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时,误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如图1所示,当指针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0N ,则该物重 【 】A .一定等于5.0NB .一定大于5.0NC .一定小于5.0ND .一定不小于5.0N4、如图2所示,当弹簧测力计吊着一磁体,沿水平方向从水平放置的条形磁铁的A 端移到B 端的过程中,能表示测力计示数与水平位置关系的是图2-1中的【 】5、人用绳吊着铝桶从深井里提水,手受到向下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 .地球B .铝桶C .绳子D .手二、填空1、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以产生两种效果,在下列各题后的横线上填上属于哪种效果(a )手用力捏纸盒,纸盒瘪了: ;(b )小球沿圆环轨道运动: ;(c )两只手用力拉弹簧拉力器: ;(d )骑车沿平直的公路加速行驶: ;2、如图所示,(a )(b )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
其中图(a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 , 图(b )表示力能使物体 。
3、如图所示,在用扳手拧螺母时,往往要握在扳手的末端再用力拧,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大部分螺母在拧紧时要按顺时针方向用力,拧下时要按逆时针方向用力,这说明 。
4、小明在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时发现:用力拉弹簧时,开始不会感到太费力,可越到后面越费力,这是什么原因?你的解释是5、某一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指针指在0.3N 的刻度上,某同学没有校零,就用该弹簧测力计测一个4N 的力,测得的结果为_______N.三、按要求作图:1、画出下列各题中指定的力的示意图:(1)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跟水平方向成300角,向右上方的拉力作用,拉力F=40N 。
初二数学第一周周末作业

初二数学第一周周末作业 班级:___姓名___范围:因式分解 出卷:洪澄 审核:初二数学备课组 时间:2007年3月10日一、填空:1、(x+2)(x-13)-16=(x+3)×(_____________). 因式分解:a 3-3a 2+2a=___________2、将1-+-b a ab 因式分解,其结果是 ___ .如果2a+3b=1,那么3-4a-6b= 。
3、分解因式:6)2)(1(---x x =________;n n n n y x y x 21-+=_____________4、222121,1y xy x y x ++=+则代数式的值是__________; 5、()()222 16=+-x a ;若 ),4)(3(2=-+=++a x x b ax x 则___,b=____6、A n m m n mn n m n m ⋅+=+-+-)()())((2,则A=__________7、.当x 取__________时,多项式642++x x 取得最小值是__________;8、已知6)(22-+=+++x x pq x q p x ,则5)(2+++pqx x q p 的分解结果是________二、选择1、下列各式是完全平方式的是( )A 、412+-x xB 、21x +C 、1++xy xD 、122-+x x2、下列多项式中,含有因式)1(+y 的多项式是()A 、2232x xy y -- B 、22)1()1(--+y y C 、)1()1(22--+y y D 、1)1(2)1(2++++y y3、已知多项式c bx x ++22分解因式为)1)(3(2+-x x ,则c b ,的值为() A 、1,3-==c b B 、2,6=-=c bC 、4,6-=-=c bD 、6,4-=-=c b 4、已知=+=+-++y x y x y x 则,0106222( )A 、2 B 、 -2 C 、4 D 、-4 5、若x 2+kx+20能在整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则k 可取的整数值有( )A.2个B.3个C.4个D.6个6、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 、b 、c ,满足03222=-+-b c b c a b a ,则这个三角形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三角形的形状不确定三.解答题:1.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3123x x - (2)22)2()2(y x y x +-- (3)4202522++ab b a(4)b a b a 4422+-- (5)3)2)(2-+-+y x y x ( (6)x 4—6 x 2+ 92、先化简,再求值. .2)3)(3()2)(3(2-=-+-+-a a a x x 其中3、已知0=+b a ,求3223b ab b a a +++的值。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周末作业:第1-2周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编号: 01 命题人:袁红梅审核人:袁红梅班级:姓名:一、第一单元拼音填空:油光可鉴.( ) 绯.( )红不逊.( ) 诘.( )责抑扬顿挫.( ) 匿.( )名深恶.( )痛疾文绉绉.( ) 庶.( ) 髭.( ) 鬈.( ) 髯.( ) 禁锢.( ) 正襟.( )危坐颔.( )首低眉锃.( )亮黝.( )黑滞.( )留犀.( )利侏.( )儒.( ) 酒肆.( ) 尴.( )尬.( ) 炽.( )热粗制滥.( )造藏污纳垢.( ) 郁郁寡.( )欢黯.( )然失色广袤.( )无垠期期艾艾.( ) 搓.( )捻.( ) 迁徙.( ) 觅.( )食花团锦簇.( ) 冥.( )思遐.( )想二、古诗默写:赠从弟作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登幽州台歌作者:三、理解类古诗文默写:1、刘桢的《赠从弟》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的诗句是:,。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
5、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7、《与朱元思书》总写自富阳至桐庐的奇山异水:,。
8、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的句子是:9、《与朱元思书》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四、古文练习:A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共色:2、从流飘荡....从流飘荡:。
★从: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箭:★奔:5、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轩邈:★负:★轩:★邈:6、蝉则千转.不穷★转: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反:9、横柯.上蔽柯:10、直视无碍....直视无碍:11、皆生寒树..寒树:12、争高直指..直指:B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第1周双休作业试题

昭阳湖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第一周双休日作业班级 姓名 学号一、选择题(每一小题3分,一共24分)1.以下式子:(1)x 3-,(2)y x ,(3)π3y x +,(4)y+53,(5)m m 2中,分式有( )个A .1B .2C .3D .4 2.假设代数式1324x x x x --÷--有意义,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x ≠2 B .x ≠2且x ≠4 C .x ≠3且x ≠4 D .x ≠2,x ≠3且x ≠43.化简4122a a a ⎛⎫+÷ ⎪--⎝⎭的结果是 〔 〕 A .2a a+ B .2a a + C .2a a- D .2a a - 4、以下约分:①23x x =x31 ②m b m a ++=b a ③a +22=a +11 ④22++xy xy =1 ⑤112+-a a =a -1 ⑥2)()(y x y x --- =-y x -1其中正确的有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5.在− π3,3-127 ,7,0.3030030003,− 227,3.14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6.点A 与点B 〔-4,-5〕关于x 轴对称,那么A 点坐标是 〔 〕A .〔4,-5〕B .〔-4,5〕C .〔-5,-4〕D .〔4,5〕7.如图,菱形ABCD 的周长为16,∠ABC=60º,那么菱形的面积为〔 〕A.83 B .63C .43D .238.如图,点A 的坐标是(2,2),假设点P 在x 轴上,且△APO 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点P 的坐标不可能...是〔 〕 A .(4,0)B .〔1,0〕C .〔-22,0〕D .〔2,0〕二、填空题〔每一小题3分,一共24分〕9.4的平方根是 ;7的算术平方根是 ; 的立方根是21-. 10.假设一个数的平方根为2m − 6与m + 3,那么这个正数为 . 11.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3.210万,它是准确到 位.12.假设2x =3y(y ≠0),那么2283x y=_______.13.假设a -b =ab(ab ≠0),那么22121a ab b -+=_______. 14. 当x 时,分式23x x +有意义。
八年级下学期第1周周末作业试题 试题

大丰万盈二中2021-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周周末作业试题〔无答案〕苏教版本卷贰O贰贰年贰月捌日编写;出题人:令狐学复;欧阳化语;令狐理总。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完成时间是___________家长签名___________一、积累运用:1、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提示,把正确的汉字依次填写上在下面方格里。
〔8分〕对喜欢旅游的我来说,多么期待能有一天到重建后的马尔代夫去看看,去看看美丽的沙滩,去看看〔zhàn〕蓝的海水,去看看那在海边 (xī)戏的各色人种……真的希望那时候又能看见曾被海〔xiào〕无情吞噬的 (wān)蜒、动人的海岸线啊!2、默写。
〔24分〕〔1〕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阔土地上,, ? 〔2〕有一个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由此,我们联想到韩愈的?马说?中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食马者愚蠢无知的表现:,,。
〔4〕文章本天成,________________。
〔5〕临风一唳思何事?。
〔6〕翅湿沾微雨,。
3、根据语境,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适宜的句子。
〔4分〕快乐是什么?小草说:快乐就是尽我的一份力量去给大地妈妈披上一件最美的绿装。
花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树说:快乐就是为夏日的人们撑开大伞,遮挡灼热的阳光。
呵,快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专题?鸟?的学习,我们对鸟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
某班同学利用黑板报出了一期“爱鸟〞专刊。
以下是其中一个栏目的内容,读后按要求答题。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第1周周末作业试题 试题

大丰万盈二中2021-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第1周周末作业试题〔无答案〕苏科版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班级姓名完成时间是:50分钟家长签名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一小题2分,一共40分〕1、一间普通教室里的空气质量大约是(HY状况下ρ空气=/m3)( )A 300多毫克B 300多克C 300多千克D 300多吨2、宇航员从月球上采集一块矿石,带回地球后,这块矿石一定不变的是A.位置 B.重力 C.温度 D.质量3、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A.0.015t B. C.1500g D.150000mg×105mg的可能是下面哪种动物的质量A. 一只蚂蚁B. 一头猪C. 一只大象D. 一只鸡5、托盘天平横梁上都有标尺和游码,测量物体质量时,向右挪动游码的作用是A.相当于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可代替指针用来指示平衡C.相当于在右盘中加小砝码 D.挪动游码,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6、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他将物体放入天平左盘,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HY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挪动游码7、以下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一定大B.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C.体积大的物体密度一定大D.密度大的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一定大8、某人用已调好的天平测量一块鹅卵石的质量,当在天平右盘上放置一定的砝码后,发现此时天平仍然不平衡,但通过增减砝码的方法,无法使天平平衡.那么此时要想使天平平衡,应采取的操作是A.假设横梁左端下沉,应用镊子向右拨动游码; B.假设横梁右端下沉,应用镊子向右拨动游码; C.假设横梁左端下沉,应向右旋动平衡螺母,D.假设横梁右端下沉,将横梁右端的螺母向右旋动9、使用天平时,假设游码未放在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就将横梁调节平衡,用这样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那么测量值比真实值A、偏大B、偏小C、一样大D、无法确定10、天平是较精细的测量工具,砝码锈蚀或者缺损了就不能再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周周末物理作业
(总分:90分时间:60分钟)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炒菜时,香气四处飘逸,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铁丝很难被拉断,表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力.
2、衣箱里的卫生球不断变小,衣服充满卫生球的味道,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不易散开,是因为它们分子靠得很近,相互之间存在_______,才使得固体和液体有一定的_______.
3、小心地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会看到_____杯中的墨水扩散快.这个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扩散就越快.
4、由于分子间距小于1nm时才能显现分子引力,所以从分子动理论角度来看,气体温度降低其分子运动速度会_______,压缩其体积分子间隔会_______,从而在分子引力作用下将气体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可使气体液化.
5、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电子和_______组成.而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被称为_______粒子组成.
6、请根据下列物体尺度的大小,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原子、电子、生物体、太阳系、地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湿衣服在阳光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
C.扫地时地面扬起的灰尘 D.喷洒的消毒剂刺鼻难闻
2、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这说明().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间无空隙 D.分子有一定的体积
3、下列现象中,支持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是().
A.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C.磁铁能吸引大头针 D.破镜不能重圆
图1
4、在清水中放入一小勺糖后,不搅动水也会变甜.这一现象说明().
A.分子是运动的 B.分子有大小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间有引力
5、如图1所示,在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内装有一半的酒精,再沿管壁慢慢地注入带颜色的水,这时可以清楚地看见水和酒精的分界面,然后堵住管口,上下颠倒几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可以看见混合液体体积减小了,这说明().
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隙
C.分子间有引力 D.分子间存在斥力
6、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下列事例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墙壁内部会变黑 B.扫地时,太阳光下能看到大量灰尘在空中飞舞
C .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
D .放在炉火上加热的冷水过一段时间烧开了
7、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用力拉铁丝,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 .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 .两小滴水银接触会变成一大滴水银,说明分子不停运动
8、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地研究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其中建立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的科学家是( ).
9、对于原子的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夸克组成
B .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C .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D .夸克是由比其更小的质子与中子组成
10、氢原子是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组成的,图3中关于氢原子的模型图,正确的是( )
11、对物质世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
A .地球是由物质组成的
B .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C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D .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
12、图4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
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2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
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 )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三、实验与探究题(16分=4+3+3+3+3)
A .牛顿
B .卢瑟福
C .哥白尼
D .汤姆逊
图
2
图3
图 4
1、小宇把驱蚊片放到电驱蚊器的发热板上,通一会电后,整个房间都能闻到驱蚊片的气味.小宇想驱蚊片不被加热,闻到驱蚊片的气味就不明显,他猜想分子运动的快慢可能与温度的高低有关,他的猜想是否正确,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实验予以证明。
2、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小明知道了气体、液体、和固体都是由分子组
成的,小明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做了如下的探究活
动:
(1)如图4(a )所示,把装有空气的瓶子倒放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
气体的瓶子上,中间用玻璃片隔开;抽掉中间的玻璃片(b 图、c 图),仔细
观察,会看到比空气密度大的二氧化氮,竟能运动到上面的瓶子里,而上面瓶子里面的空气也能运动到下面的瓶子里,最终两个瓶子中的气体的颜色就变得一样了.
对于这个现象,小明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小明接着做实验探究:如图5所
示,先在量筒中盛半量筒水,在把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密度比水
大)小心的倒入量筒底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和硫酸铜的分界
面由模糊而逐渐消失,两种溶液自动混合了.
这个实验同样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了气体、液体的实验后小明又做了固体的实验,但连续做了好几个晚上实验都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后来偶然在一篇科普文章中,小明看到了下面一段文字:
有人用固体做过实验,将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过了5年,铅片和金片就结合在一起了,切开后发现铅和金相互渗透了约1毫米深.
这段文字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欣喜万分,他把以上三次结论进行了总结,这个总结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14分=5++5+4)
1、若把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他们的比例就好像乒乓球与地球之比。
1标准大气压下,1cm 3
的任何气体约有2.7×1019个分子,让这些气体分子从容器中跑出,如果1s 跑出1亿个,则约需多少年才能跑完?
2、公元2000年前我国庄子提出了“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物质无限可分的哲理.意思是,一尺长的短木棍,每天分割一半,就是亿万年也分割不完.请你结合物质的微观结构,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图 4 图5
3、只要留心,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可以做不少物理小实验。
如图所示,塑料吸管与纸巾摩擦后会吸引小泡沫,说明吸管带了电。
那么用纸巾摩擦过的塑料吸管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呢?给你玻璃棒、丝绸、橡胶棒、毛皮、塑料吸管、纸巾和细线,请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对此问题进行探究。
《从粒子到宇宙》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引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引力体积
3、热水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4、减缓变小
5、原子核夸克
6、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原子、电子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C
2、B
3、A
4、A
5、B
6、A
7、A
8、B
9、B
10、D 11、D 12、A
三、实验探究题(共16分)
1(4分)、猜想正确.实验设计:取两个相同的玻璃杯,里面装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再往两个杯子里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比较红墨水在两个杯子里扩散的快慢.
2、(每空3分)(1)气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2)液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3)固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总结: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四、综合题(共14分)
1、解:t= 2.7×1019个÷108个/秒= 2.7×1011秒
2.7×1011秒÷(365×24×60×60)秒/年
≈9×103年
答:约需9000年才能跑完。
2、回答要点:
答: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物质分解到分子程度,需要许多年;而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又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质子与中子构成,质子与中子由更小的粒子夸克构成。
随着科学的发展,还会发现更加微小的粒子,所以说物质亿万年也分割不完。
3、答:
实验方案1:先用细线将与纸巾摩擦过的塑料吸管悬挂起来,再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塑料吸管,若吸管与玻璃棒相互吸引,说明吸管带负电;若吸管与玻璃棒相互排斥,说明吸管带正电。
实验方案2:先用细线将与纸巾摩擦过的塑料吸管悬挂起来,再将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塑料吸管,若吸管与橡胶棒相互吸引,说明吸管带正电;若吸管与橡胶棒相互排斥,说明吸管带负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