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自动检测技术与装置复习资料

最新自动检测技术与装置复习资料
最新自动检测技术与装置复习资料

自动检测技术与装置复习大纲

一、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

检测仪表的基本组成;仪表的检测范围、量程及误差;检测仪表的基本性能(精度、变差、灵敏度及线性度)

检测仪表的组成:传感器+变送放大机构+显示器 仪表的工作条件:

参比工作条件:仪表校验、标定的环境条件

附加误差 A 、绝对误差:△X=X -X 0 ( X :仪表示值 X0:标准值)

B 、相对误差:

C 、相对百分误差:

例子:某温度计检测范围是0~200℃,测100 ℃时显示是110 ℃ ,测10 ℃时显示是20 ℃ 。 △X 1=10 ℃ △X 2=10 ℃ Δ引=±5% δ1=10% δ2=100% 检测仪表的性能指标

1、精度:反映仪表检测精密和准确程度的指标。

表示方法:根据仪表的相对百分误差,去掉“±”号与“%”号后的数值。(规范化:形成精度等级)

我国仪表常用的精度等级 :

0.005 0.01 0.02 0.04 0.05 0.1 0.25 0.35 0.5 1.0 1.5 2.5 4.0 5.0

一级标准精度 二级标准精度 工业用表精度

a 、仪表精度的确定: (例1) 结论:将计算结果往大近靠。 例1 某台测温仪表的测温范围为200~700℃,校验该表时得到的最大绝对误差为+4℃,试确定该仪表的精度等级。

解:该仪表的相对百分误差为

如果将该仪表的δ去掉“+”号与“%”号,其数值为0.8。由于国家规定的精度等级中没有0.8级仪表,同时,该仪表的误差超过了0.5级仪表所允许的最大误差,所以,这台测

%1000??=X X δ%100min

max max

?-?±=X X X 引δ%8.0%100200

-7004δ+=×+=

温仪表的精度等级为1.0级。

b 、仪表精度的选择: (例2) 结论:将计算结果往小近靠。

例2 某台测温仪表的测温范围为0~1000℃。根据工艺要求,温度指示值的误差不允许超过±7℃,试问应如何选择仪表的精度等级才能满足以上要求?

解:根据工艺上的要求,仪表的允许误差为

如果将仪表的允许误差去掉“±”号与“%”号,其数值介于0.5~1.0之间,如果选择精度等级为1.0级的仪表,其允许的误差为±1.0%,超过了工艺上允许的数值,故应选择0.5级仪表才能满足工艺要求。

%

7.0%1000

-10007

δ±=×±=允

说明:①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不仅与所用材料种类有关,还与两接点温度有关;与热电偶几何尺寸无关;当材料、t0一定时,热电势只与t 有关(但不是线性关系),通过测电势

即可测温度。

②t=t o EAB(t, to)=0

③A=B EAB(t, to)=0(均质导体定律)

2、基本定律

a、均质导体定律

b、中间导体定律

在热电偶回路中,只要保证接入导体两端温度相等,则回路电势E AB(t, t0)不受影响。

c、中间温度定律

E AB(t, t0)与中间温度t n无关。

E AB(t, t0) = E AB(t,t n)+ E AB(t n, t0)E AB(t,0) = E AB(t,t0)+ E AB(t0 ,0)

小结

1、温度基本概念:t=T-273.15

2、热电偶基本结构、测温原理:E AB(t,0) = E AB(t,t0)+ E AB(t0 ,0)

3、常用标准热电偶:

铂铑10—铂:S镍铬—镍硅:K 镍铬—铜镍:E

主要特点比较:

线性好

注意:1、不同分度号分度表不同。

分度表:t0 = 0 ℃;E~t 关系表(具体参见P440附录1)

2、热电势与温度之间是非线性关系。

E AB(t,0) = E AB(t,t0)+ E AB(t0 ,0)

3、热电偶前标电极为正极,后标电极为负极。

当t> t0 时; E AB(t,t0)>0

常用补偿导线:

铂铑10—铂(S)铜—铜镍

镍铬—镍硅延伸型

镍铬—镍硅(K )铜—康铜替代型

镍铬—铜镍(E )镍铬—铜镍

使用注意:①正负不能接错;②与所配热电偶同型号;

③接点温度相同;④使用环境温度范围小于100℃。补偿导线的方法也称是热偶冷端温度的部分(不完全)补偿法

作业:如图为S型热偶测温线路,由于疏忽将第二段补偿导线接反,求:

①输入到显示仪表的总电势为多少?

②由于第二段补偿导线接反引入的误差是多少?

计算法例:

例:K型热电偶测温,冷端温度为30℃,测得的热电势为

24.9mV,求热端温度。

解: E AB(t,0)= E AB(t,30)+ E AB(30,0)=24.9+1.203=26.103mV 查分度表得t=628.3 ℃

2、常用热电阻:

自动检测技术与装置复习1

西华大学 2011级自动检测技术与装置复习 1、检测及仪表在控制系统中起什么作用?两者的关系如何?(重点) 答:检测单元完成对各种过程参数的测量,并实现必要的数据处理;仪表单元则是实现各种控制作用的手段和条件,将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并通过相应的单元实现对被 控变量的调节。两者的关系:都是控制系统的重要基础,检测和仪表两部分是紧密相连和 相辅相成的。 2、检测仪表控制系统由那几部分构成,每个部分各起什么作用?画出典型工业检测仪表 控制系统结构图 答:检测仪表控制系统由被控对象、检测单元、变送单元、显示单元、调节单元和执行 单元等六个部分组成。其中被控对象是控制系统的核心;检测单元式控制系统实现控制调 节作用的基础,完成对所有被控对象的检测;变送单元完成对被测变量信号的转换和传输;显示单元是控制系统的附属单元,将检测单元所获得的参数通过适当的方式显示给操作人员;调节单元完成调节控制规律的运算,将变送器传输来的测量信号与给定值进行比较, 并对比较结果进行调节运算,以输出作为控制信号;执行单元式控制系统实施控制策略的 执行机构,负责将调节器的控制输出信号按执行机构的需要产生相应的信号,已驱动执行 机构实现对被控变量的调节作用。典型工业检测仪表控制系统结构图如下图1所示: 3、检测及控制装置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三种关系是什么?画出框图,并说明传感器的作用?答:有三种情况:获取检测对象所处状态的传感器及控制并调节对象状态的执行器;操作人员与仪器装置之间的界面;控制仪器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信息往来。框图如下图2所示。 传感器的作用:传感器是所有被测对象信息的输入端口,是信号检测与信号转换的中心组 成部分。 4、举例说明差动检测结构能够消除共模干扰的特点,并说明差动检测结构在提高灵敏度 和改善线性关系方面的作用。 5、国际实用温标的作用是什么?它主要由哪能几部分组成? 答:根据卡诺循环原理建立热力学温标是一种理想的、科学的温标,但实际上难以实现。世界上实际通用的温标是国际实用温标,由其来统一各国间的温度计量,是一种协议温标。由定义固定点、内插标准仪器和内插公式组成。 6、用分度号为S的热电偶测温,其参比端温度为20℃,测温热电势E=(t,20)=11.30mV, 试求被测温度t。 7、用分度号为K的热电偶测温,其参比端温度为25℃,热端温度为750℃,其产生的热 电势是多少? 8、试述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定理?(重点) 答: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基于热点效应。将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连结成闭合回路,当两个连接点处的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将产生热电势,这就热电效应。 基本定理:1).均质导体定则:由一种均质导体组成的闭合回路,不论导体的截面和长度以 及其温度如何分布,都不能产生热电势;2).中间导体定则:回路中接入中间导体后,只要 中间导体的温度相同,对热电偶回路的总热电势值没有影响;3).中间温度定则:热电偶 AB接点温度为T,T0时的热电势等于热电偶在接点温度为T,Tc和Tc,T0的热电势的代数和。

智能检测系统

1.智能检测装置:主要形式:智能传感器、智能仪器、虚拟仪器和智能检测系统; 2.非电量检测:温度检测(热电式传感器,光纤温度传感器,红外测温仪,微波测温仪)压力检测(应变式压力计,压电式压力计,电容式压力计,霍尔式压力计)流量检测(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传感器,光纤漩涡流量传感器)物位检测(电容式液位传感器,超声波物位传感器,微波界位计)成分检测(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半导体式气敏传感器) 3.流量检测:流量的定义为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某一截面的体积或质量,因此,流量分为体积流量和质量流量;分为: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传感器,光纤漩涡流量传感器;流量检测包括:○1.电磁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是以电磁感应原理为基础的。它能检测具有一定电导率的酸碱盐溶液,腐蚀性液体以及含有固体颗粒(泥浆,矿浆)的液体流量。○2.超声波流量传感器:超声波流量传感器是利用超声波在流体中传输时,在静止流体和流动流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的特点,从而求得流体的流速和流量。○3.光纤漩涡流量传感器:光纤漩涡流量传感器是将一根多模光纤垂直的装入管道,当液体或气体流与其垂直的光纤时,光纤受到流体涡流的作用而振动,振动的频率域流速有关,测出该频率就可确定液体的流速。 4.智能仪器:就是一种以微处理器为核心单元,兼有检测、判断和信息处理功能的智能化测量仪器;按实现方式划分,智能仪器有非集成智能仪器和集成智能仪器两种形式;构成:(1).硬件:传感器、主机电路、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人机接口电路、标准通信接口;(2).软件:监控程序、接口管理程序、数据处理程序;功能:具有逻辑判断、决策和统计处理功能;具有自诊断、自校正功能;具有自适应、自调整功能;具有组态功能;具有记忆、存储功能;具有数据通信功能;特点:高精度、多功能、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高分辨率、高信噪比、友好的人机对话能力、良好的网络通信能力、自适应性强、高性价比;发展趋势:多功能化、智能化、微型化、网络化; 5. 非集成智能仪器:也称为微机嵌入式智能仪器,即将传统的传感器、单片机或微型计算机、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标准数据通信接口、人机界面和外设接口等分离部件封装在一起,组合为一个整体而构成;特点:一般为专用或多功能产品,具有小型化、便携式、低功耗、易于密封、适应恶劣环境、低成本; 6.虚拟仪器:以通用的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为依托,增加必要的硬件设备,通过计算机软件使其具备各种仪器的功能;由信号采集与控制单元、数据分析与处理单元、数据表达与输出单元等三大部分组成。特点:增强了传统仪器的功能、软件就是仪器、自由定义仪器,仪器开放灵活、开发费用更低,技术更新更快; 7.虚拟仪器总线:VXI总线将传统的消息基仪器和寄存器基仪器统一在同一环境下,不仅为各个仪器模块提供了定时和同步的能力,而且还提供了开放的,标准化的高速处理器总线。使用户开发虚拟仪器更为灵活,效率更高,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性能。 8.现场总线:一种安装在制造和过程区域的现场设备/仪器与控制室内的自动控制装置/系统之间的一种串行、数字式、双向传输和多种分支结构的通信网络;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综合与集成。含义表现在六个方面:(1)现场通信网络与信息传输的数字化(2)现场设备的智能化与互连(3)互操作性(4)分散功能块(5)通信线供电(6)开放式互连环境;现场控制总线的特点和优势:特点:(1)1对N结构减少传输电缆、节约硬件设备(2)可靠性高(3)可控性好(4)互换性好(5)互操作性好(6)分散控制(7)统一组态;优势:(1)增强了现场级信息集成能力(2)开放式、互操作性、互换性、可集成性(3)系统可靠性高、可维护性好(4)降低了系统及工程成本;现场总线通信协议一般由底层到上层可分为现场设备层、过程监控层和企业管理层三个层次。现场总线的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三种:(1)星状结构(2)树状结构(3)环状结构;现场总线的数据通信模式有三种:对等式、主从式、客户/服务器式。典型的现场总线:(1)CAN(控制局域网)(2)Lon Works(局域操作网)(3)Profibus(过程现场总线)(4)HART(5)FF(6)Ethernet(工业以太网)

自动检测题库

传感器检测技术基础 一、填空题 1.开环测控系统通常由传感器、测量电路和输出单元等部分组成。 2.通常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是能把外界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的器件和装置。 3.在选用仪表时,最好能使其工作在不小于满刻度值 2/3 的区域。 4.准确度表征系统误差的大小程度,精密度表征随机误差的大小程度,而精确度则指准确度和精密度的综合结果。 5.仪表准确度等级是由系统误差中的基本误差决定的,而精密度是由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中的附加误差决定的。 6.若已知某直流电压的大致范围,选择测量仪表时,应尽可能选用那些其量程大于被测电压而又小于被测电压1.5 倍的电压表。(因为U≥2/3Umax) 7.有一温度计,它的量程范围为0~200℃,精度等级为0.5级。该表可能出现的最大误差为 1℃,当测量 100℃时的示值相对误差为 1% 。 8.某位移传感器,当输入量变化5mm时,输出电压变化300mv,其灵敏度为 60 mv/mm 。 9.仪表的准确度等级是指仪表的最大绝对误差与仪表最大量限比值的百分数。最大引用误差愈小,仪表的基本误 差就越小,准确度越高。 10.传感器的过载能力是指传感器在不致引起规定性能指标永久改变的条件下,允许超过测量范围的能力。 11.灵敏度是传感器在稳态下输出量增量⊿y 与引起输出量增量的相应输入量增量⊿x之比。 12.迟滞现象是指传感器在正向行程(输入量增大) 和反向行程(输入量减小)期间,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 二、选择题 1.在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中,完成信息采集和信息转换主要依靠 A 。 A.传感器 B. 测量电路 C. 输出单元 2.构成一个传感受器必不可少的部分是 B 。 A.转换元件 B.敏感元件 C.转换电路 D.嵌入式微处理器 3.有四台量程均为0-600℃的测量仪表。今要测一约为500℃的温度,要求相对误差≤2.5%,选用精度为 D 的最为合理。 A.5.0级 B.2.5级 C.2.0级 D.1.5级 4.有四台量程不同,但精度等级均为1.0级的测温仪表。今欲测250℃的温度,选用量程为 C 的最为合理。 A.0~1000℃ B.300~500℃ C.0~300℃ D.0~500℃ 5.某采购员分别在三家商店购买100kg大米、10kg苹果、1kg巧克力,发现缺少约0.5kg,但该采购员对卖巧 克力的商店意见最大,在这个例子中,产生此心理作用的主要因素是B。 A.绝对误差 B.示值相对误差 C.满度相对误差 D.精度等级 6.在选购线性仪器时,必须在同一系列的仪表中选择适当的量程。这时必须考虑到应尽量使选购的仪表量程为 欲测量的C左右为宜。 A.3倍 B.10倍 C.1.5倍 D.0.75倍 7.用万用表交流电压档(频率上限为5kHz)测量100kHz、10V左右的高频电压,发现示值不到2V,该误差属于 D 。用该表主流电压档测量5号电池电压,发现每次示值均为1.8V,该误差属于 A 。 A.系统误差 B.粗大误差 C.随机误差 D.动态误差 8.重要场合使用的元器件或仪表,购入后需进行高、低温循环老化试验,其目的是为了D。 A.提高精度 B.加速其衰老 C.测试其各项性能指标 D.提高可靠性能 9.仪表偏离工作条件产生的误差称为 D 。 A基本误差; B相对误差;C偶然误差; D附加误差。 三、计算题 1.有一温度计,它的测量范围为0~200℃,精度为0.5级,求: 1)该仪表可能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

自动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现代化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sting technology 【摘要】 自动检测技术是现代化领域中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的一门新兴技术,是将生产、科研、生活等方面的相关信息通过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与装置进行检查测量,以发现事物的规律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动检测技术不断进步,在机械制造、化工、电力、汽车、航空航天以及军事等领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自动化技术的四个支柱之一。 【关键词】自动检测传感器数据处理信号转换 【正文】 一、关于自动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 自动检测技术是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其任务是寻找与自然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各种表现形式的信号,以及寻求最佳的采集、转换、处理、传输、存储、显示等方法和相应的设备。 信息采集是指从自然界诸多被检查与测量的量中提取所需要的信息。 信息转换是指将所提取出的有用信息向电量、幅值、功率等形式转换。 信息处理的任务是根据输出环节的需要,将转换后的电信号进行数字运算(求均值、极值等)以及模拟量、数字量转换等处理。 信息传输的任务是在排除干扰的的情况下经济地、准确无误地吧信息进行传输。 二、自动检测技术的核心—自动检测系统 自动检测系统是自动测量、自动计量、自动保护、自动诊断、自动信号等诸多系统的总称,其原理图如下所示: 图1.自动检测系统框图 自动系统一般由传感器、信号处理器、显示器、数据处理装置和执行机构等五部分构成。下面介绍每个部分的功能: ①传感器:传感器(sensor)是指一个能将被测的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的敏感元 件,是连接北侧对象和检测系统的接口。通过它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自

光电检测技术课程作业及答案(打印版)

思考题及其答案 习题01 一、填空题 1、通常把对应于真空中波长在(0.38m μ)范围内的电磁辐 μ)到(0.78m 射称为光辐射。 2、在光学中,用来定量地描述辐射能强度的量有两类,一类是(辐射度学量),另一类是(光度学量)。 3、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既是(电磁波),又是(光子流)。光的传播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波动性),但当光与物质之间发生能量交换时就突出地显示出光的(粒子性)。 二、概念题 1、视见函数: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根据对许多人的大量观察结果,用平均值的方法,确定了人眼对各种波长的光的平均相对灵敏度,称为“标准光度观察者”的光谱光视效率V(λ),或称视见函数。 2、辐射通量:辐射通量又称辐射功率,是辐射能的时间变化率,单位为瓦(1W=1J/s),是单位时间内发射、传播或接收的辐射能。 3、辐射亮度:由辐射表面定向发射的的辐射强度,除于该面元在垂直于该方向的平面上的正投影面积。单位为(瓦每球面度平方米) 。 4、辐射强度:辐射强度定义为从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在单位时间内、给定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所辐射出的能量,单位为W/sr(瓦每球面度)。 三、简答题 辐射照度和辐射出射度的区别是什么? 答:辐射照度和辐射出射度的单位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前者是描述辐射接

收面所接收的辐射特性,而后者则为描述扩展辐射源向外发射的辐射特性。 四、计算及证明题 证明点光源照度的距离平方反比定律,两个相距10倍的相同探测器上的照度相差多少倍?答: 2 22 4444R I R I dA d E R dA d E R I I ===∴=ππφπφφπφ=的球面上的辐射照度为半径为又=的总辐射通量为在理想情况下,点光源设点光源的辐射强度为ΘΘ ()1 2222222221 122 12 11001001010E E L I E L I L I L I E R I E L L L L =∴====∴= =ΘΘ又的距离为第二个探测器到点光源, 源的距离为设第一个探测器到点光 习题02 一、填空题 1、物体按导电能力分(绝缘体)(半导体)(导体)。 2、价电子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使它跃迁到新的能级上的条件是(具有能向电子提供能量的外力作用)、(电子跃入的那个能级必须是空的)。 3、热平衡时半导体中自由载流子浓度与两个参数有关:一是在能带中(能态的分布),二是这些能态中(每一个能态可能被电子占据的概率)。 4、半导体对光的吸收有(本征吸收)(杂质吸收)(自由载流子吸收)(激子吸收)(晶格吸收)。半导体对光的吸收主要是(本征吸收)。 二、概念题 1、禁带、导带、价带: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课本答 案di9zhang da an

第九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1.单项选择题 1)两端密闭的弹簧管(又称波登管,见图1-5)中的气体温度升高后,气体对容器内壁的压强随之增大,弹簧管的截面趋向于圆形,截面的短轴力图伸长,长轴缩短。截面形状的改变导致弹簧管趋向伸直,一直到与压力的作用相平衡为止使弹簧管撑直,从而可用于测量温度。从微观上分析,弹簧管内部压强随温度增大的原因是____A___。 A. 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撞击容器内壁的能量增大; B. 气体分子的直径增大; C. 气体分子之间的排斥力增大 2)正常人的体温为37C,则此时的华氏温度约为___C___,热力学温度约为______。 A. 32F,100K B. 99F,236K C .99F,310K D. 37F,310K 3)__C___的数值越大,热电偶的输出热电势就越大。 A. 热端直径 B. 热端和冷端的温度 C. 热端和冷端的温差 D. 热电极的电导率 4)测量钢水的温度,最好选择___A___热电偶;测量钢退火炉的温度,最好选择___D___热电偶;测量汽轮机高压蒸气(200C左右)的温度,且希望灵敏度高一些,选择___E___热电偶为宜。 A. R B. B C. S D. K E .E 5)测量CPU散热片的温度应选用___C___型的热电偶;测量锅炉烟道中的烟气温度,应选用___A___型的热电偶;测量100m深的岩石钻孔中的温度,应选用___B___型的热电偶。 A. 普通 B.铠装 C. 薄膜 D. 热电堆 6)镍铬-镍硅热电偶的分度号为___D___,铂铑13 -铂热电偶的分度号是___A___,铂铑30 - 铂铑6热电偶的分度号是__B____。 A. R B. B C. S D. K E. E 7)在热电偶测温回路中经常使用补偿导线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___C___。 A. 补偿热电偶冷端热电势的损失 B. 起冷端温度补偿作用 C. 将热电偶冷端延长到远离高温区的地方 D. 提高灵敏度 8)在图9-9中,热电偶新的冷端在___C___。 A. 温度为t处 B. 温度为t n处 C. 温度为 t0处 D. 毫伏表接线端子上

智能检测与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概要

智能检测与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实现检测系统的智能化,是获得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精度以及提高分辨率和适应性的必然趋势。本文介绍了智能检测系统的形成、特点和一般结构,阐述了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讨论了信号处理的目的和方法。最后,以加速度传感器在车辆载荷检测中的应用为例,介绍了智能检测与信号处理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智能检测;信号处理;加速度传感器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Measuring and Sign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Abstract: the realization of Intellectualized detection is not only the way to gain higher stability reliability, and precision, but all so the trend to improve resolution and adaptability .In this paper ,the shap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ral structure of Intelligent detection system are introduced.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sensor are expounded. At the same time, the aim and method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re discussion. At last, application of acceleration sensor in vehicles load measurement based on capacitances is took as the example to describe 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detection system in the engineering. Key words: Intelligent detection; signal diagnose; acceleration sensor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术的进步,检测技术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传感器技术作为一种与现代科学密切相关的新兴学科正得到迅速的发展,并且在许多领域被越来越广泛的利用。它融合了人工智能原理及技术,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专家系统、模糊控制理论等等,使检测系统不但能自校正、自补偿,自诊断,还具有了特征提取、自动识别、冲突消解和决断等能力 [1]。智能检测和信息处理技

自动检测技术题库

第一章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 1.检测技术是一门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应用技术学科。 2.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通常由传感器、测量电路和输出单元及显示装置等部分组成。 3.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其中敏感元件是必不可少的。 4.在选用仪表时,最好能使其工作在不小于满刻度值2/3 的区域。 5.准确度表征系统误差的大小程度,精密度表征随机误差的大小程度,而精确度则指准确度和精密度的综合结果。6.仪表准确度等级是由系统误差中的基本误差决定的,而精密度是由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中的附加误差决定的。 7、若已知某直流电压的大致范围,选择测量仪表时,应尽可能选用那些其量程大于被测电压而又小于被测电压1.5倍的电压表。(因为U≥2/3Umax) 二、选择题 1.在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中,完成信息采集和信息转换主要依靠 A 。 A.传感器 B. 测量电路 C. 输出单元 2.构成一个传感受器必不可少的部分是 B 。 A.转换元件B.敏感元件C.转换电路D.嵌入式微处理器 3.有四台量程均为0-600℃的测量仪表。今要测一约为500℃的温度,要求相对误差≤2.5%,选用精度为 D 的最为合理。 A.5.0级B.2.5级C.2.0级D.1.5级 4.有四台量程不同,但精度等级均为1.0级的测温仪表。今欲测250℃的温度,选用量程为 C 的最为合理。A.0~1000℃B.300~500℃C.0~300℃D.0~500℃ 5.某采购员分别在三家商店购买100kg大米、10kg苹果、1kg巧克力,发现缺少约0.5kg,但该采购员对卖巧克 力的商店意见最大,在这个例子中,产生此心理作用的主要因素是B。 A.绝对误差B.示值相对误差C.满度相对误差D.精度等级 6.在选购线性仪器时,必须在同一系列的仪表中选择适当的量程。这时必须考虑到应尽量使选购的仪表量程为 欲测量的C左右为宜。 A.3倍B.10倍C.1.5倍D.0.75倍 7.用万用表交流电压档(频率上限为5kHz)测量100kHz、10V左右的高频电压,发现示值不到2V,该误差属 于 B 。用该表主流电压档测量5号电池电压,发现每次示值均为1.8V,该误差属于 A 。 A.系统误差B.粗大误差C.随机误差D.动态误差 8.重要场合使用的元器件或仪表,购入后需进行高、低温循环老化试验,其目的是为了D。 A.提高精度B.加速其衰老C.测试其各项性能指标D.提高可靠性能 9.电工实验中,采用平衡电桥测量电阻的阻值,是属于 B 测量,而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微小变化,是属于C 测量。 A.偏位式B.零位式C.微差式 三、计算题 1.有一温度计,它的测量范围为0~200℃,精度为0.5级,求: 1)该仪表可能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 2)当示值分别为20℃、100℃时的示值相对误差。 2.已知待测拉力约为70N左右。现有两只仪表,一只为0.5级,测量范围为0~500N;另一只为1.0级,测量范围 为0~100N。问选用哪一只测力仪表较好?为什么? 3.有一台测量压力的仪表,测量范围为(0~10)Mpa,压力与仪表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为U0=a0+a1p+a2p2,式中a0=1V, a1=0.6V/ Mpa,a2=-0.02V/Mpa2 求: 1)该仪表的输出特性方程; 2)该仪表的灵敏度表达式;

自动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知识点概览

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一、填空、选择 1、检测包括定性检查和定量测量两个方面。 2、检测系统的原理:被检测量----》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输出执行 3、测量的表现方式有数字、图像、指针标记三个方式 4、测量方法有零位法、偏差法和微差法 5、真值包括理论真值(三角形内角和180度)、约定真值(π 3.14)和相对真值(℃273K) 6、误差的表达方式有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 7、误差分类为系统误差(装置误差)、随机误差(偶然误差;多次测量,剔除错误数据) 和粗大误差(过失误差;改正方法:当发现粗大误差时,应予以剔除) 8、传感器是一种把非电输入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设备或装置。 9、传感器的组成有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转换电路 10、弹性敏感元件的基本特性有:刚度(k=dF/dX刚度越大越不易变形)、灵敏度(刚性的倒数)、弹性滞后、弹性后效 P25★2)电阻式传感器:(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电位器式传感器、测温热电阻式传感器;热敏电阻式、湿敏电阻式、气敏电阻式传感器) Def:将被测电量(如温度、湿度、位移、应变等)的变化转换成导电材料的电阻变化的装置,称为电阻式传感器 11、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电阻应变片、测量电路)的结构:引出线、覆盖层、基片、敏感栅和粘结剂 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电阻应变片是一种将被测量件上的应变变化转换成电阻变化的传感元件;测量电路进一步将该电阻阻值的变化再转换成电流或电压的变化,以便显示或记录被测的非电量的大小。 12.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电阻应变效应 电阻应变效应:导电材料的电阻和它的电阻率、几何尺寸(长度与截面积)有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引起该导电材料的电阻值发生变化 13.电位器式传感器:一种将机械位移(线位移或角位移)转换为与其成一定函数关系的电阻或电压的机电传感元器件 14.电位器由电阻(电阻元件通常有绕线电阻、薄膜电阻、导电塑料等)和电刷等元器件组成 15.电位器优点:结构简单、输出信号大、性能稳定并容易实现任意函数 缺点:要求输入能量大,电刷与电阻元件之间容易磨损 16.热电阻材料由电阻体(温度测量敏感元件——感温元件)、引出线、绝缘套管和接线盒等部件组成,电阻体是热电阻的主要部件 热敏电阻式传感器 17.热敏电阻是利用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点制成的一种热敏元件 18、温度系数可分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为NTC(电阻的变化趋势与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电阻的变化趋势与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同)。 19.热敏电阻优点:尺寸小、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 20.差动电感传感器的优点(1)差动式比单线圈式的电感传感器的灵敏度提高一倍;(2)差动式的线性度明显的得到改善(3)由外界的影响,差动式也基本上可以相互抵消,衔铁承

智能家居监测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智能家居监测控制系统的设 计方案 第一章绪论 1.1智能家居监测控制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由现在科技的发展可推知未来智能家居将向固定终端控制、智能手机控制、无线与有线网络控制系统方向发展。 (1)终端控制,在现在电子技术高度发达和快速发展的今天,未来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走进千家万户将不只是一个设想,通过一个终端控制屏实现对家庭内部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的智能监测和控制。 (2)智能手机,手机的出现实现了以前只有在小说和神话中才能实现的顺风耳和千里传音,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出现将手机的应用提高到了另一个平台。不论人们在何时何地在做什么事基本上都是离不开智能手机,为此将智能手机应用于智能家居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而且也是智能家居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此手机不仅仅是打电话、发信息和上网的娱乐工具,而且还是随时随地掌控家居内的一切,如防火防盗等的不二选择。通过将智能家居的客户端软件嵌入到智能手机中,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实现对家庭内部的远程监测与控制。 (3)无线与有线控制系统有机融合。 1.1.1智能家居的国内外现状 (1)国内现状 我国的智能家居从1994年萌芽至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是继房地产行

业后又一大发展热潮,随着软件协议与硬件技术开始不断的融合,各大行业进军智能家居市场,我国的智能家居行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较国际国外智能家居行业起步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标准,这是对我国智能家居的发展是不利的,但是总体来说,我国的智能家居还是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的。如: ①海尔公司推出的e家庭,以电脑作为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利用网络技术将各种家庭用电设备联系起来,利用海尔推出的手机作为远程控制器,使一些用电设备实现远程和智能控制成为可能。 ②另外,清华同方研发的e-home,使用嵌入式技术和网络技术,基于国际成熟的智能家居技术,针对中国家庭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制造,可谓是为整个中国家庭量身制作的。 但是就目前智能家居的发展状况来看,整个智能家居市场只适合中高消费人群,远远还未走进千家万户,中国智能家居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和成本还有待改善。随着国内各大软、硬件机构正在积极渗入智能家居行业,为智能家居行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可以展望我国的智能家居前途将是一片大好。 (2)国外现状 国外智能家居起步较早,从1984年美国出现第一栋智能建筑以后,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就开始研究和退广智能家居,而且现在智能家居技术已相当成熟,最具代表性的智能家居有: ①美国推出的X-10系统,该系统不是使用一般数字设备控制的信号线利用低电平传输信息,而是利用电力线作为控制的网络平台,采用集中控制方式实现。这套的功能较为强大,而且不需要额外的布线,安装时也省去了在墙上打孔等的不便,因此实现起来是很容易被广泛的家庭接受,操作起来

自动检测技术期末检测题及答案汇总

1-3 用测量范围为-50~+150kPa 的压力传感器测量140kPa 压力时,传感器测得示值为142kPa ,求该示值的绝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标称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 解:绝对误差 2140142=-=?kPa 实际相对误差 %43.1%100140140142=?-=δ 标称相对误差 %41.1%100142140142=?-= δ 引用误差 %1%10050150140142=?---=)(γ 1-4欲测240V 左右的电压,要求测量示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不大于0.6%,问:若选用量程为250V 电压表,其精度应选哪一级。若选用量程为500V 的电压表,其精度应选哪一级? 解:相对误差 δ=△x ×100% ∴0.6%=△240 ×100%,解得△=1.44V 当量程为250V 时,γ1 =△x 1 ×100%=1.44250 ×100%=0.576%,∴精度应该选0.5级。 当量程为500V 时,γ2 =△x 2 ×100%=1.44500 ×100%=0.288%,∴精度应该选0.2级。 1-6 什么是随机误差?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减小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答: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被测量时,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着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是由很多不便掌握或暂时未能掌握的微小因素(测量装置方面的因素、环境方面的因素、人员方面的因素),如电磁场的微变,零件的摩擦、间隙,热起伏,空气扰动,气压及湿度的变化,测量人员感觉器官的生理变化等,对测量值的综合影响所造成的。 对于测量列中的某一个测得值来说,随机误差的出现具有随机性,即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是不能预知的,但当测量次数增大,随机误差又具有统计的规律性,测量次数越多,这种规律性表现得越明显。所以一般可以通过增加测量次数估计随机误差可能出现的大小,从而减少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1-6 什么是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可分哪几类?系统误差有哪些检验方法?如何减小和消除系统误差? 答:(1)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光电检测技术与应用-郭培源-课后答案

光电检测技术与应用课后答案 第1章 1、举例说明你说知道的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1)光电检测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在线检测:零件尺寸、产品缺陷、装配定位…(2)光电检测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家用电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自动对焦---红外测距传感器自动感应灯:亮度 检测---光敏电阻 空调、冰箱、电饭煲:温度检测---热敏电阻、热电偶遥控接收:红外检测---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可视对讲、可视电话:图像获取---面阵CCD 医疗卫生——数字体温计:接触式---热敏电阻,非接触式---红外传感器办公商务——扫描仪:文档扫描---线阵CCD 红外传输数据:红外检测---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3)光电检测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夜视瞄准机系统:非冷却红外传感器技术激光测距仪:可精确的定位目标光电检 测技术应用实例简介点钞机 (1)激光检测—激光光源的应用用一定波长的红外激光照射第五版人民币上的荧光字,会使荧光字产生一定波长的激光,通过对此激光的检测可辨别钞票的真假。由于仿制 困难,故用于辨伪很准确。(2)红外穿透检测—红外信号的检测红外穿透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人民币的纸张比较坚固、密度较高以及用凹印技术印刷的油墨厚度较高,因而 对红外信号的吸收能力较强来辨别钞票的真假。人民币的纸质特征与假钞的纸质特征 有一定的差异,用红外信号对钞票进行穿透检测时,它们对红外信号的吸收能力将会 不同,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实现辨伪。 (3)荧光反应的检测—荧光信号的检测荧光检测的工作原理是针对人民币的纸质进行检测。人民币采用专用纸张制造(含85%以上的优质棉花),假钞通常采用经漂白处理后的普通纸进行制造,经漂白处理后的纸张在紫外线(波长为365nm的蓝光)的照射下会出现荧光反应(在紫外线的激发下衍射出波长为420-460nm的蓝光),人民 币则没有荧光反应。所以,用紫外光源对运动钞票进行照射并同时用硅光电池检测钞 票的荧光反映,可判别钞票真假。 (4)纸宽的检测—红外发光二极管及接收二极管的应用主要是用于根据钞票经过此红外发光及接收二极管所用的时间及电机的转速来间接的计算出钞票的宽度,并对机器 的运行状态进行判断,比如有无卡纸等;同时也能根据钞票的宽度判断出其面值。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发展的前沿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代码:081102)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理论基础与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相应的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实验技术,了解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发展的前沿和动态、能够从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方面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具有进取、创新、唯实、协同的品德和身心健康的高级科技人才。 二、研究方向 01、光电检测技术;02、环境监测领域微信号处理;03、变流电源及控制技术;04、光电信号检测技术;05、自然交互、手写签名身份认证;06、智能检测技术 三、招生对象 具有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电子学、自动控制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四、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年,学位论文时间二年。 五、课程设置 1、政治、英语等公共学位课和开题报告等必修培养环节按《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统一要求。 2、学科基础课、学科专业课和非学位课如下表所列

六、学位论文 对学位论文的具体要求,按照《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有关规定执行。 (论文研究工作成果应及时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以第一作者或第一责任人身份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申请专利一项)。 七、答辩和学位授予 按《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有关规定执行。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代码:081104)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理论基础与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相应的现代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实验技术,了解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发展的前沿和动态、能够从事模式识别、图象处理、人工智能、智能控制、智能传感系统、智能信息系统、智能机器人等方面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具有进取、创新、唯实、协同的品德和身心健康的高级科技人才。 二、研究方向 01、人机接触交互;02、农业信息技术;03、智能机器人 三、招生对象 具有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电子学、自动控制、机械电子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四、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年,学位论文时间二年。 五、课程设置 1、政治、英语等公共学位课和开题报告等必修培养环节按《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统一要求。 2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期终考试试卷一卷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期终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 、测量电路 、传出单元_______ 和显示装置________ 等部分组成。2、若已知某直流电压的大致范围,选择测量仪表时,应尽 可能选用那些其量程大于被测电压而又小于被测电压的1.5倍 _______ 的电压表。 3、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外界力的作用下,会产生 机械变形_____ ,其电阻值__________ 也将随着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称为应变效应。应变片传感器由—电阻应变片 _____ 和测量电路 ________ 两部分组成。 4、电桥按读数方法可分为两种,__平衡电桥 _____ 仅适合测 量静态参数,而—不平衡电桥___ 对静、动态参数都可测量; 双臂电桥________________ 比单臂电桥提高一倍,而且还具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5、金属热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_____ ,为 __________ ;半导体热电阻按其阻值与温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可分为__________ 和_______ 两大类。 6、电感式传感器利用_____________ 原理,将被测的非电量 转换成_____________ 的 ___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___ 变化的一种装置。在实际工作中常采用__ 电感式传感器, 既可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又可以减小测量误差。电感式传感器测量转换电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6、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转换电路种类很多,常用的有 ______ O

自动检测技术_马西秦_第三版_习题答案

检测方法:主动和被动、直接与间接、接触式与非接触式、动态和静态。 静态特性:灵敏度(S=dy/dx )与分辨率、线性度、迟滞、测量范围与量程、精度等级。 动态特性:幅频特性、相频特性。 ???? ??? ???? 系统误差 绝对误差静态误差表示方法出现的规律随机误差被测量与时间的关系相对误差动态误差粗大误差 绝对误差:(指示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真值之差) 引用误差:(绝对误差与仪表量程L 的比值) 最大引用误差不能超过允许值的划分精度等级的尺度。 系统误差的大小表明测量结果的正确度,系统误差越小,测量结果的正确度越高。 随机误差的大小表明精密度,随机误差大,测量结果分散,精密度低(精确度)。 粗大误差(过失误差)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也想应发生变化的物理现象,电阻应变效应。 ?? ?? ?? ?? ?? ??金属电阻应变片 体型电阻应变片半导体应变片(压阻效应)薄膜型扩散型 △R/R=K0?(K0金属电阻丝的应变灵敏度系数) 金属材料:几何尺寸的改变影响K 0值得大小 半导体材料:电阻率相对变化决定K 0值得大小 传感器的功能:检测,转换 电桥平衡条件:电桥相对臂的阻值乘积相等 铂电阻作为复现温标的基准器(铂易于提纯,化学性质稳定,电阻率较大,耐高温) 热敏电阻类型:正温度系数,负温度系数,临界热敏电阻 电容式传感器是把被测量转换为电容量变化的一种传感器C=?A/d 变面积式、变间隙式、变介电常数式, 自感式电感传感器:变面积型、变间隙型、螺管型 可见采用带相敏整流的交流电桥,输出信号既能反映位移的大小又能反映位移的方向 差动变压器形式:变隙型,螺线管型 Z 轴(光轴)X 轴(电轴)Y 轴(机械轴) 当沿着Z 轴方向受力时不产生压电效应 压电传感器可以等效为与电流源并联或与电压源串联 热电偶基本组成部分:热电极 热电偶的基本定律:均质导体定律、中间导体定律、标准电极定律、中间温度定律。 光电效应分类: 外光电效应(光电管,光电倍增管) 内光电效应(光敏电阻,光敏晶体管) 光生伏特效应(光电池) 光电传感器类型:模拟式光电传感器、脉冲式光电传感器。 光敏二极管在电路中常处于反向偏置状态 抑制形成干扰的"三要素" 消除或抑制干扰源; 阻断或减弱干扰的藕合通道或传输途径; 削弱接收电路对干扰的灵敏度。 硬件抗干扰措施:屏蔽技术、接地技术、浮空技术、隔离技术、滤波器等; 软件抗干扰措施:数字滤波、冗余技术等微机软件的抗干扰措施。 干扰的来源: 外部干扰:检测装置周围的电气设备、电磁场、电火花、电弧焊接、高频加热、晶闸管整流装置等强电系统的影响。雷电、大气电离、宇宙射线、太阳黑子活动以及其他电磁波干扰。 内部干扰:内部干扰是由装置内部的各种元器件引起的。 干扰形成条件:干扰源、对干扰敏感的接收电路、干扰源到接收电路之间的传输途径。 02044 ()4444RR R U R U U U K R R R R U R U U K UK R εεε ??????=== ? ?+??????????? === ? ????????? 检测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通常是由传感器、测量电路和显示记录装置等几部分组成,分别完成信息

自动检测技术及其应用试卷

一、填空(本题共39分,每空1.5分) 1、 传感器由 敏感元件、传感元件、测量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2、 在选购线性仪表时,必须考虑应尽量使选购的仪表量程为欲测量的 左右为宜。 3、 有一温度计,它的量程范围为0s 200C ,精度等级为0.5级。该表可能出现 的最大误差为土 1C,当测量100C 时的示值相对误差为土 1% 4、 利用热敏电阻对电动机实施过热保护,应选择 NTC 突变型热敏电阻。 5、 在压电晶片的机械轴上施加力,其电荷产生在X 面 6霍尔元件采用恒流源激励是为了减小温漂。 7、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温,如从测量的具体手段来看它属于偏位式测量。 8、 已知某铜热电阻在0C 时的阻值为50 Q,则其分度号是CU50对于镍铬-镍 硅热电偶其正极是镍铬。 9、 压电材料在使用中一般是两片以上,在以电荷作为输出的地方一般是把压电 元件并联起来,而当以电压作为输出的时候则一般是把压电元件串联起来。 10、 热电阻主要是利用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特性来测量温度的。 11、 自动检测系统中常用的抗电磁干扰技术有屏蔽,浮置,接地,滤波,光电 隔离等。 12、 金属电阻的应变效应是金属电阻应变片工作的物理基础。 13、 电磁干扰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的三项因素是 干扰源,干扰途径,敏感接收 器。 14、 在动圈式表头中的动圈回路中串入由 NTC 组成的电阻补偿网络,其目的是 为了温度补偿。 二、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题2分) 1、 在以下几种传感器当中 C 属于自发电型传感器。 A 、电容式 B 、电阻式 C 、热电偶 D 、电感式 2、 _D_的数值越大,热电偶的输出热电势就越大。 A 、热端直径 B 、热电极的电导率 C 、热端和冷端的温度 D 、热端和冷端的温差 3、 在电容传感器中,若采用调频法测量转换电路,则电路中 __B ___ 。 A 、电容和电感均为变量 B 、电容是变量,电感保持不变 C 、电感是变量,电容保持不变 D 、电容和电感均保持不变 4、 在仿型机床当中利用电感式传感器来检测工件尺寸,该加工检测装置是采用 了 _B —测量方法。 A 、微差式 B 、零位式 C 、偏差式 5、热电阻测量转换电路采用三线制是为了 B A 、提高测量灵敏度 B C 、减小非线性误差 D 6汽车衡所用的测力弹性敏感元件是 A 、实心轴 B 、弹簧管 C 、悬臂梁 D 、圆环 7、在热电偶测温回路中经常使用补偿导线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C A 、补偿热电偶冷端热电势的损失 B 、起冷端温度补偿作用 C 、将热电偶冷端延长到远离高温区的地方 D 、提高灵敏度 8、考核计算机的电磁兼容是否达标是指__C ____ 。 A 、 计算机能在规定的电磁干扰环境中正常工作的能力 B 、 该计算机不产生超出规定数值的电磁干扰 1. 5倍 、减小引线电阻的影响 、提高电磁兼容性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