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艺基础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子教案(张世昌)-4 97页PPT文档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子教案(张世昌)-4 97页PPT文档

ΔR
δ H
导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 差,误差非敏感方向,影响小 α
Y
导轨扭曲对加工精度的影
响,影响显著(图4-15)
B
RHH (4-5)
B
图4-15 导轨扭曲引起的加工误差 19
MMT
4.2.2 机床误差
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位置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Δx D-Δd
L
d Z
Xf a)

RZ
RZ
λ
a)波度
b)表面粗糙度
图4-2 零件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与波度
4
MMT
4.1.2 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对耐磨性影响
表面粗糙度值↓→耐磨性↑,但有一定限度(图4-3) 纹理形式与方向:圆弧状、凹坑状较好 适当硬化可提高耐磨性
对耐疲劳性影响
表面粗糙度值↓ → 耐疲劳性↑ 适当硬化可提高耐疲劳性
12
MMT
4.2.2 机床误差
◆ 主轴回转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 主轴径向圆跳动对加工精度的影响(镗孔)
考虑最简单的情况,主轴回转中心在X方向上作简谐 直线运动,其频率与主轴转速相同,幅值为2e。则刀 尖的坐标值为:
X (R e)cos Y Rsin
(4-4)
式中 R —— 刀尖回转半径; φ—— 主轴转角。
ΔφΣ
A1
A2
Ai
A(幅值)
φn a)
ω1 ω2
ωi ω(频率) b)
图4-18 传动链误差的频谱分析
23
MMT
4.2.3 刀具与夹具误差
刀具误差
定尺寸刀具(钻头、 绞刀等)尺寸误差影响 加工尺寸误差
成形刀具和展成刀具 形状误差影响加工形状 误差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二章)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二章)教案

任课教师:胡迎春 班级:13级车、铣、钳 日期:4.28第二章锻压单元计划目的要求 1、掌握锻造的分类及工艺过程。

2、了解锻造的特点及应用。

3、掌握冲压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4、能够准确的判断锻造缺陷及产生的原因。

重点 1、锻造的分类及工艺过程。

2、冲压的分类。

3、锻造中的缺陷及产生的原因。

难点 自由锻与模锻的区别、冲压的不同工序。

课时安排 概述(1个课时)金属的加热和锻件冷却(1个课时)自由锻(2个课时)模锻(1个课时)冲压(1个课时)复习(1个课时)讲解习题册(1个课时)任课教师:胡迎春 班级:13级车、铣、钳 日期:4.29课程名称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授课内容 教材对应位置 审批:压力加工 章 节二 1授课时数 1 授课时间 第二周 授课方式 讲授法教学目标认 知 目 标 掌握锻压的定义分类。

掌握锻造、冲压的定义及分类。

了解锻造、冲压的特点。

了解其他的压力加工的方法。

情 感 目 标 开拓思维,全面灵活的考虑、处理问题专业能力目标 锻压的定义及分类。

锻造冲压的定义分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锻压的定义及分类。

锻造冲压的定义分类。

教学难点 压力加工的工序突破方法 通过观看锻压的加工视频、例举常见的锻压零件的实例加强理解。

自主探究 学生自行讨论在实际中所见到的锻压。

教 具 多媒体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及步骤组织教学 维持秩序、清点人数导入新课 把原材料制成毛坯是零件加工的前提,通常是由热加工工序来完成。

确定零件的结构时,必须与毛坯制造的工艺特点相适应,机械加工常用的毛坯有铸件、锻件、焊件和型材。

本章着重介绍应用普遍的锻压。

讲授新课 第二章 锻压§2-1 压力加工锻压:对坯料施加外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改变尺寸、形状及改善性能,用以制造机械零件、工件或毛坯的成形加工方法。

一、锻造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讲授新课锻造:在加压设备及工(模)具的作用下,使金属坯料或铸锭产生局部或全部的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几何形状、尺寸和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2>第1章 机械概述[课程名称]金属材料的性能,机械零件的强度 [教材版本]李世维主编。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基础(机械类)。

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 知识目标1、了解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所包括的内容。

2、 了解机械零件失效和强度的内涵,内力和应力的定义。

3、掌握应力的常用单位380b MPa τ=的换算方法。

二、 能力目标1、掌握力学性能对金属材料所起的作用和工艺性能对加工的影响。

2、掌握应力对材料的强度的关系。

三、 素质目标 1、了解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力学和工艺性能对零件使用的影响。

2、了解失效、应力与零件强度的关系。

四、 教学要求1、了解金属材料各种性能的定义及应力和强度的含义。

2、掌握力学性能对机械零件强度的影响。

[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应力与强度的关系。

2、了解失效的含义。

掌握强度的各种表示方法及应力的常用单位。

[难点分析]强度的分类和应力的分类[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学生分析]1、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初中已多少学过,而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和强度是新知识,可能比较陌生。

2、强度的种类较多,应多举例以示区别。

失效的含义较难,可能一时难以理解,应多做解释。

[教学资源]1、机械基础网络课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吴联兴主编。

机械基础练习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教学安排]教学步骤:讲授与演示交叉进行,穿插提问与设问,最后归纳小结。

2学时(9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分钟)常用的机器零件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关键零件,不仅要求寿命长耐用,而且机械尺寸精巧又要易于加工,价格还要低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研究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力学和工艺性能,以满足各种不同的机械零件的性能要求。

如坦克的履带和挖掘机的铲齿都要求材料不仅要硬,还要耐磨损;机床的齿轮不仅要求表面硬度很高,而且芯部要具有足够的韧性;飞机的零件不仅要求材料要轻,同时还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抵抗气流的冲击。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梁青鹏)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梁青鹏)

珙县职业高级中学教案学科机械基础授课班级 13级机电3班教师姓名梁青鹏Ⅰ教学过程Ⅱ教学辅件——任务书完成下列任务Ⅲ另附多媒体课件:Ⅳ任务完成评价方法说明:对于实施了企业化管理的课堂教学,可以将下表定成册,即“学生综合业绩考核表”,人手一册,记录每一次活动任务的综合表现情况。

对于对于某些科目课堂教学,可以将完成当次任务所组成的临时小组作为考核单元,由指定的任务组长组织组员进行每人当次任务综合表现的评价。

任务完成评价表任务序号:珙县职业高级中学教案学科机械基础授课班级 13级机电3班教师姓名梁青鹏Ⅰ教学过程Ⅱ教学辅件——任务书完成下列任务Ⅲ另附多媒体课件:Ⅳ任务完成评价方法说明:对于实施了企业化管理的课堂教学,可以将下表定成册,即“学生综合业绩考核表”,人手一册,记录每一次活动任务的综合表现情况。

对于对于某些科目课堂教学,可以将完成当次任务所组成的临时小组作为考核单元,由指定的任务组长组织组员进行每人当次任务综合表现的评价。

任务完成评价表任务序号:珙县职业高级中学教案学科机械基础授课班级 13级机电3班教师姓名梁青鹏Ⅰ教学过程Ⅱ教学辅件——任务书完成下列任务Ⅲ另附多媒体课件:Ⅳ任务完成评价方法说明:对于实施了企业化管理的课堂教学,可以将下表定成册,即“学生综合业绩考核表”,人手一册,记录每一次活动任务的综合表现情况。

对于对于某些科目课堂教学,可以将完成当次任务所组成的临时小组作为考核单元,由指定的任务组长组织组员进行每人当次任务综合表现的评价。

任务完成评价表任务序号:珙县职业高级中学教案学科机械基础授课班级 13级机电3班教师姓名梁青鹏Ⅰ教学过程Ⅱ教学辅件——任务书完成下列任务Ⅲ另附多媒体课件:Ⅳ任务完成评价方法说明:对于实施了企业化管理的课堂教学,可以将下表定成册,即“学生综合业绩考核表”,人手一册,记录每一次活动任务的综合表现情况。

对于对于某些科目课堂教学,可以将完成当次任务所组成的临时小组作为考核单元,由指定的任务组长组织组员进行每人当次任务综合表现的评价。

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子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子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子教案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学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定义、内容、目的和意义。

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1.2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介绍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

理解工艺过程的分类和特点。

1.3 机械制造工艺参数学习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掌握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第二章:铸造工艺2.1 铸造工艺基础了解铸造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铸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2 铸造工艺参数掌握铸造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学习主要铸造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2.3 铸造工艺设计理解铸造工艺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学习铸造工艺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第三章:金属塑性成形工艺3.1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基础了解金属塑性成形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金属塑性成形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3.2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参数掌握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学习主要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3.3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设计理解金属塑性成形工艺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学习金属塑性成形工艺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第四章:焊接工艺4.1 焊接工艺基础了解焊接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焊接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4.2 焊接工艺参数掌握焊接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学习主要焊接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4.3 焊接工艺设计理解焊接工艺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学习焊接工艺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第五章:机械加工工艺5.1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了解机械加工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5.2 机械加工工艺参数掌握机械加工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学习主要机械加工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5.3 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理解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学习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第六章:机械装配工艺6.1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了解机械装配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机械装配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6.2 装配工艺参数掌握装配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机械制造基础全套电子课件教案(完整版)ppt

机械制造基础全套电子课件教案(完整版)ppt

定义:新材料是指 最近发展或正在发 展的具有优异性能 和特殊功能的材料
分类:按照应用领 域分类,可分为电 子、航天、生物医 学等领域
发展趋势:高分子 材料、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无机非 金属材料等
重要性:新材料是 现代高新技术产业 的重要基础,对于 促进社会进步和经 济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机械制造工艺
分类:自由锻、模锻
锻造工艺流程:下料、加热、锻 打、冷却、矫形
锻造设备:锻锤、液压机、机械 压力机等
焊接工艺
焊接定义:通过加 热或加压,或两者 并用,使两个分离 的物体产生原子间 结合。
焊接方法:电弧焊、 电阻焊、激光焊、 钎焊等。
焊接材料:焊条、 焊丝、焊剂等。
焊接应用:广泛应 用于机械制造、建 筑、化工等领域。
焊接电源 送丝机构 焊枪 控制系统
机械加工设备
车床:用于切削旋转零件, 分为卧式、立式和数控车 床等。
铣床:用于切削平面和沟 槽,包括数控铣床、加工 中心等。
钻床:用于在工件上钻孔, 包括摇臂钻床、数控钻床 等。
镗床:用于加工大型箱体 零件,可进行粗加工和精 加工。
磨床:用于磨削零件表面,具中, 冷却凝固后形成具有一定形状和 质量的金属零件的工艺方法
分类: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 压力铸造等
优点:可以制造形状复杂的零件, 且成本相对较低
缺点:生产周期长,精度不高
锻造工艺
定义:将金属坯料放入模具中施 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 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件
机械制造基础全套电子课件 教案(完整版)ppt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机械制造概述 2 机械制造材料 3 机械制造工艺 4 机械制造设备 5 机械制造过程控制 6 机械制造的未来发展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七版)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七版)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七版)教案1. 教材简介本教案基于《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七版)》教材编写,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学习内容。

本教材内容涵盖了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工艺过程、机械加工设备与工具等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方法。

2.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并能分析其优缺点;•熟悉机械加工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教学内容3.1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概述•机械制造工艺的定义和分类•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历程•机械制造工艺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3.2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切削加工工艺•成形加工工艺•焊接与焊接工艺•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其他特殊工艺3.3 机械加工设备与工具•数控机床及其编程与操作•传统机床及其操作•切削工具与刀具材料•夹具与工装设计•测量与检验工具4.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案例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其中,实验环节将重点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5. 教学评估本教案的评估方式包括课堂作业、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和期末考试等。

学生将通过这些评估来检验对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

6. 参考资料•《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七版)》教材•机械制造工艺相关文献和资料7. 教学进度安排以下是本教案的教学进度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进度会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第1-2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概述•第3-5周:切削加工工艺•第6-8周:成形加工工艺•第9-11周:焊接与焊接工艺•第12-14周:热处理工艺•第15-16周:表面处理工艺•第17-18周:其他特殊工艺•第19-21周:数控机床及其编程与操作•第22-24周:传统机床及其操作•第25-27周:切削工具与刀具材料•第28-30周:夹具与工装设计•第31-32周:测量与检验工具8. 总结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而全面的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学习内容。

电子教案-机械基础(第4版_刘跃南)电子教案-1.机械工程材料

电子教案-机械基础(第4版_刘跃南)电子教案-1.机械工程材料

1-1 概述
20世纪后期以来,由于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尖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起到了很大 的刺激与促进作用,以高温超导材料、精细陶瓷材料、纳米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与新材料技术不断涌现。但 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即新材料研制与制备加工工艺开发的非同步发展。高温超导材料、金属陶瓷梯度 功能材料等,作为先进材料的优越性与实用价值非常明显,但尚缺少高效、低成本的制备与加工技术。
表1-1 金属材料强度与塑性的新、旧标准名词和符号对照
1-2 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
在拉伸试验过程中,通过自动记录或绘图装置得到的表示试样所受载荷F和伸长量Δl的关系曲线称为拉伸 曲线;经计算,可得到表示试样所受应力σ和应变ε的关系曲线,称为应力-应变曲线。图1-1所示分别为低 碳钢试样的拉伸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
1-1 概述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机时代,材料加工的特点是 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随着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以及随之出现的矿 山、冶金、轮船和机车等大型机械的发展,需要成形加工和切削加工的金属零件越来越多,所用的金属材料 由铜、铁,发展到以钢为主。材料加工包括锻造、冲压、钣金工、焊接、热处理等技术及其装备,以及切削 技术和机床、刀具、量具等得到了迅速发展。
1-2 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
3.静载荷拉伸试验 金属材料的强度、塑性可通过静拉伸试验来确定。 目前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采用GB/T—2002,由于目前原有的金属材料力学性能 数据是采用旧标准进行测定和标注的,所以原有旧标准GB/T228—1987仍然沿用,本教材为叙述方便采用旧标 准。关于金属材料强度与塑性的新、旧标准名词和符号对照见表1-1。
第一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教案《机械加工》部分
一、教学进度
教学学时主要教学内容说明
1~2 1.切削加工概述;2.零件表面构成及成形方法;3.机床切削运动及切削要素;
4.金属切削刀具(车刀的组成,刀具静止参考系)
授课
3~4 1. 金属切削刀具(刀具标注角度);2.刀具切削过程及磨削机理授课5~6 1. 工件装夹及夹具;2.金属切削机床授课7~8 1. 常用加工方法简述授课9~10 1.特种加工;2.特型表面加工;3.先进制造技术授课+录像11~12 1.常见表面加工方案授课13~14 1.根据“选择表面加工方案依据”讨论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案授课+讨论15~16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基础知识;2.制定加工工艺过程内容及原则(一部分)授课17~18 1. 制定加工工艺过程内容及原则(另一部分)2.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分析授课19~20 1.总结制定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的方法,讨论几种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过程授课+讨论21~22 1. 切削加工零件结构工艺性授课23~24 1. 科技文献综述报告答辩;2.课程总结答辩会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祁家騄等.《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7
参考资料:
1. 傅水根等.《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刘友和等.《金工工艺设计》.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三、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手段应用
教师讲授+课堂讨论+课外自学+撰写专题读书报告;
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录像片、CAI课件。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
2.1.8 研磨
1.研磨的特点
2.研磨的应用
2.1.9抛光
1.抛光的特点
2.抛光的应用
2.1.10 珩磨
1.珩磨的特点
2.珩磨的应用
2.1.11 超级光磨
1.超级光磨的特点
2.超级光磨的应用
思考题及习题
1. 车、钻、镗、铣、刨、磨加工方法的特点及应用。

2.2常见表面加工方案选择
2.2.1外圆面加工
1.外圆面常用的技术要求
1)本身精度2)位置精度3)表面质量
2.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法
1)粗车2)半精车3)精车4)粗磨5)精磨6)光整加工
2.2.2内圆表面加工
1.内圆表面加工的技术要求与外圆基本相同
2.特点
3.孔的加工方法
1)钻孔2)扩孔3)铰孔4)镗孔5)拉孔
孔的加工方案按其主干可归纳成五类
①车(镗)类②车(镗)磨类③钻扩铰类④拉削类⑤特种加工类
2.2.3平面加工
1.平面的技术要求及分类
1)平面的技术要求
(1)形状精度(2)位置精度(3)表面质量
2)平面分类
(1)非结合面(2)结合面和重要结合面(3)导向平面(4)精密测量工具的工作面等
2.平面的加工方法
1)平面的车削加工
2)平面的刨削加工和拉削加工
3)平面的铣削加工
4)平面的磨削加工
5)平面的光整加工
3.平面加工方案的选择
平面加工方案按主干可归纳成六类
①铣(刨)类②铣(刨)磨类③车削类④拉削类⑤平板导轨类⑥特种加工类
2.2.4特殊成形面加工(CAI教学)
一、螺纹加工
1.螺纹加工
1)螺纹的技术要求及分类
(1)螺纹的分类
①连接螺纹②传动螺纹
(2)螺纹的技术要求
2)螺纹的加工方法
二、齿形加工
2.3选择表面加工方案的依据(学生自学)
2.3.1根据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Ra值选择
2.3.2根据表面所在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大小选择
2.3.3根据零件热处理状况选择
2.3.4根据零件材料的性能选择
2.3.5根据零件的批量选择
课后预习内容
做出外圆面、内圆表面、平面、齿形面、螺纹面的加工方案(给出加工图纸)。

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3.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
3.1.1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
1.概念
1)生产过程
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1)工序2)走刀3)安装
3.1.2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
1.生产纲领
2.生产类型
1)单件生产2)成批生产3)大量生产
3.2毛坯的选用(学生自学)
3.2.1毛坯选用的原则
1.满足材料的工艺性能要求
2.满足零件的使用性能要求
3.降低制造成本
4.符合生产条件
3.2.2典型机械零件毛坯的选用
1.轴类毛坯的选择
2.盘套类毛坯的选择
3.机架箱体类零件的毛坯选择
3.3制定加工工艺过程的内容及原则
3.3.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工艺规程的内容:
(1)工艺路线;
(2)各工序加工的内容、要求;
(3)所采用的机床、工艺装备;
(4)工件的检验项目、检验方法;
(5)切削用量、工时定额等。

2.工艺规程的格式
3.工艺规程的作用
3.3.2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与步骤
1.制定工艺规程所需的原始资料
1)产品的零件图以及该零件所在部件或总成的装配图;
2)产品质量的验收标准;
3)产品的年产量计划;
4)本厂现有的生产条件;
5)有关手册、标准及指导性文件。

2.制定工艺规程的步骤
1)分析产品的零件图与装配图;
2)根据零件的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3)选择毛坯;
4)确定单个表面的加工方法;
5)选择定位基准,确定零件的加工路线;
6)确定各工序所用的设备及工艺装备;
7)计算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
8)确定切削用量,估算工时定额;
9)填写工艺文件。

3.3.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定位基准的选择
1)粗基准选择的原则
(1)选择重要表面为粗基准;
(2)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3)选择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为粗基准;
(4)选择平整光洁、加工面积较大的表面为粗基准;
(5)粗基准在同一加工尺寸方向上只能使用一次。

2)精基准选择的原则
(1)基准重合的原则;
(2)基准统一的原则;
(3)互为基准的原则;
(4)自为基准的原则。

思考题及习题
1.分析工序、工步、工位、走刀之间的关系。

2.精基准的选择原则有哪些,其含义是什么?
3.加工阶段的划分有哪些,为什么?
2.工艺路线的拟定
1)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1)所选择的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表面粗糙度应与被加工表面的精度要求和表面粗糙度要求相适应。

(2)所选择的加工方法要能保证加工表面的几何形状精度和表面相互位置要求。

(3)所选择的加工方法要与零件材料的加工性能、热处理状况相适应。

(4)所选择的加工方法要与生产类型相适应。

(5)所选择的加工方法要与本厂现有生产条件相适应,不能脱离本厂现有的设备状况和工人的技术水平,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挖掘生产潜力。

2)加工阶段的划分
(1)粗加工阶段
(2)半精加工阶段
(3)精加工阶段
(4)光整加工阶段
3) 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
4)加工顺序的安排
(1)切削加工顺序的安排
①先粗后精②先主后次③先基准后其他
(2)热处理的安排
(3)辅助工序的安排
(4)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3.加工余量的确定(学生自学)
4.机床与工艺装备的选择(学生自学)
3.4 典型零件工艺过程分析
列举几种轴、盘套、支架类零件,并对其进行加工工艺过程分析(由简单零件到较复杂零件)。

分析内容
1.零件的主要表面及其技术要求
2.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1) 选择毛坯的类型
(2) 主要表面的加工方法
(3) 确定定位基面
(4) 拟定工艺过程
预习内容:
做出几种典型零件(轴、盘套、支架类零件)加工工艺(给出加工图纸)。

思考题及习题
1.切削加工顺序的安排一般原则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