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与健康第三章脂类
食品营养学-脂类

脂肪肝就“大功告成”。只有这样病态肥胖的鹅
肝,被小心翼翼、毫无破损地取出来烹调,才能 制造出真正意义上的法国顶级鹅肝美味。
•
因为鹅越肥,肝脏就会越大,越多油花,
也就越美味。少许一点破损的鹅肝,只好被碾碎
制成鹅肝酱,价格么,当然也下降许多。
•
为了保证整块鹅肝肥腻、细嫩的口感,农场
主还要尽量减少食物里的钙含量———发育期间
食物名称 牛乳 鸡蛋黄 鲤鱼 鲫鱼 带鱼 大黄鱼
亚油酸 4.4 11.6 16.4 6.9 2.0 1.9
缺乏
•
可引起生长迟缓、生殖障碍、皮
肤损伤(出现皮疹等)以及肾脏、肝
脏、神经和视觉方面的多种疾病。
22
ω-3脂肪酸
• 成分主要为二十碳五烯酸(EPA) 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23
DHA
24
此外,政府还鼓励和支持食品工业 界努力改进工艺,降低加工食品和 烹调用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
消费建议
• 由于氢化植物油的熔点高、氧化稳定 性好,而且可以使加工食品有更好的口感 和外观,所以在食品生产工业中广泛应用 ,加上反式脂肪酸还有天然来源,因此, 我们不可避免会摄入反式脂肪酸。
• 专家建议:食物多样化、平衡膳食、 适量运动是保证健康的基础。消费者要合 理搭配膳食,比如威化饼干、夹心饼干、 奶油蛋糕、派等焙烤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 含量较高,不要每天吃。
成人每日胆固醇摄入量<300mg
43
脂类的吸收
• 脂类的吸收主要是在:
十二指肠的下部和空肠上部。
吸收率大小: 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不饱和长链脂肪酸>饱和长链脂肪酸
44
•
瘦人的脂肪肝并非营养过剩所引起,而是由
脂类

脂 类
脂 类
脂类也称脂质,是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
于水的一类化合物,由碳、氢、氧元素 组成。脂类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是产 生能量的三大营养素。
一、脂类的分类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
1甘油
甘 油
脂肪酸
脂 类
脂肪(甘油三酯)
3脂肪酸
脂肪酸
脂肪酸
磷脂 类脂
-----可变脂
1
磷脂: 甘油三酯中一个或两个脂肪酸被磷酸或含磷酸 基团取代。 磷脂酸 卵磷脂(磷脂酰胆碱) 脑磷脂(磷脂酰乙醇胺) 肌醇磷脂
磷酸甘油酯 组成结构
神经鞘脂——神经鞘磷脂
磷脂生理功能
① 是组织细胞膜的重要构成成分,缺乏时会造成细胞 膜结构受损,出现毛细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增加, 产生皮疹等。 ② 帮助脂类或脂溶性物质等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如脂 溶性维生素、激素等; ③ 卵磷脂能促进脂肪代谢,防止形成脂肪肝,促使胆 固醇的溶解和排泄;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内沉积,降 低血液粘稠度,防止心脑血管病。 ④ 脑磷脂则与血液凝固有关。 ⑤ 可促进改善大脑组织和神经系统的健康。 ⑥ 磷脂能和脂肪酸一样为人体供能;
罐头类食品: 不论是水果类罐头,还是肉类罐头,其
中的营养素都遭到大量的破坏,特别是各类维生素几乎 被破坏殆尽。另外,罐头制品中的蛋白质常常出现变性 ,使其消化吸收率大为降低,营养价值大幅度“缩水” 。还有,很多水果类罐头含有较高的糖分,并以液体为 载体被摄入人体,使糖分的吸收率因之大为增高牞可在 进食后短时间内导致血糖大幅攀升,胰腺负荷加重。同 时,由于能量较高,有导致肥胖之嫌。
2、胆固醇还是人体内许多重要活性物质如性激
素、胆汁酸、维生素D、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
食品营养学习题集与参考答案

绪论一、名词解释1、营养2、营养素3、营养价值4、营养不良5、膳食与营养状况变迁二、选择题1、以下()是我国自古就有的均衡营养观念。
A 五谷为助、五果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B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C 五谷为养、五果为益、五畜为助、五菜为充D 五谷为益、五果为养、五畜为充、五菜为助2、葛洪《肘后方》提出“以海藻酒治疗甲状腺肿”,是因为海藻中()作用。
A 硒B 铁C 锌D 碘3、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提出“以肝明目” ,是因为肝中()的作用。
A维生素B B 维生素C C 维生素A D 维生素K4、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食盐用量为()。
A 3克B 6克C 9克D 12克5、我国第一部食疗专著是()。
A《神农本草经》B《食疗本草》C《饮膳正要》D《千金要方》6、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是()。
A《神农本草经》B《食疗本草》C《饮膳正要》D《千金要方》三、填空1、营养素根据人体需要量可分为()和()。
2、美国提出了膳食和营养状况变迁的阶段,分别是()、()和()三个阶段。
目前我国的膳食和营养状况正处在()时期。
3、营养不良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或()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4、目前在我国人民的饮食生活中存在着两个不平衡:一个是(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同时存在);另一个是(不同营养素摄入的不平衡)。
四、简答1、现代营养学研究可分为哪两个阶段?2、食品营养学有哪些新的研究进展?3、目前我国的膳食与营养状况变迁的主要表现有哪些?4、我国居民目前的营养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的措施?第一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名词解释1、消化2、吸收3、被动转运4、主动转运5、胞饮作用二、选择题1、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
A.小肠 B .肝 C .胃 D.大肠2、胃液的pH值大概为()。
A.3-4 B .4-5 C .2-3 D.0.9-1.53、下列不属于小肠消化液的是()。
A.胰液 B .胆汁 C .胃酸 D.小肠液4、唾液对()具有简单的消化作用。
食品营养学第三章 第二节脂类ppt课件

③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能**
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是合成前列腺素和磷脂的原料, 还与精细胞的生成和胆固醇代 谢有关 对放射线引起的皮肤损伤有 保护作用
EPA与DHA
1. 概念 EPA为二十碳五烯酸(C20:5,n-3),
3、保护脏器作用:脂肪组织对脏器有 支撑和衬垫作用,保护内部器官免受外力 伤害。
4、维持体 温正常:皮下 脂肪组织可隔 热保温。
5、提供能量:1克脂肪在体内可产生 9kcal 的能量
6、提供必需脂肪酸
7、提供脂溶性维生素 (A、D、E、K)。
8、增加饱腹感(肠
抑胃素)
9、改善食物感
官性状(对食品)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二)脂类
分析提示:
鱼和海豹等北极动物,体内Omega-3(是一组多元不饱和 脂肪酸)的含量非常高。而Omega-3是多元不饱和脂肪酸, 对人体非常有益,其中的EPA和DHA成分能分解饱和脂肪, 消除血栓活化细胞膜等作用,对各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 预防中风、预防心脏病、预防血管硬化、心律不整、心肌梗 塞等都有好处,能舒缓各种关节炎症,抑制与预防癌症的形 成和发展。因此,好的脂肪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元素。
二、脂类的生理功能
1、体内能量的储存形式
2、机体重要的构成成分:中性脂 肪,占人体总脂肪的95%,占体重的10%~ 20%,构成人体脂肪组织,其含量可因体力 活动和营养状况而变化,被称为动脂。类脂 占总脂量的1%~5%,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成 分,其含量稳定,不受机体活动和营养状况 的影响,被称为定脂。
分子与甘油分子水解所致。 水解不影响脂肪的营养价值,但是游离脂肪酸可产生不
烹饪营养与卫生第三讲脂类

脂类的生理功能
提供能量
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器官
脂肪是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每克脂肪在 体内完全氧化可产生37.6kJ(9kcal)的能 量,比糖类和蛋白质的能量高出1倍多。
脂肪是热的不良导体,可起到保温作用, 维持体温。同时,脂肪可在器官周围形成 保护层,减少外界冲击,保护内脏器官。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风味增添
油脂能够增添食物的口感和香气,使 食物更加美味。不同种类的油脂有不 同的风味特点,如菜籽油的特殊香味 ,橄榄油的清淡口感等。
烹饪中油脂的使用技巧
控制油温
不同的烹饪需求需要不同的油温。高温会使油脂氧化,产生有害物质,因此需要根据实际 情况控制油温,如炸食物时油温不宜过高,炒菜时则需根据食材的质地和数量调整油温。
感谢观看
适量使用
油脂虽然重要,但摄入过量会增加肥胖、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因此,在烹饪过程中应适 量使用油脂,控制总热量摄入。
避免反复加热
反复加热油脂会使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氧化聚合,产生有害物质,影响健康。因此,应避免 反复加热和使用过的油脂。
04
CATALOGUE
脂类的卫生与安全
食用油脂的卫生标准
食用油脂的卫生标准包括色泽、气味 、透明度、酸价、过氧化值、游离脂 肪酸等指标,这些指标应符合国家相 关卫生标准的规定。
动物油
常用的动物油有猪油、牛油、鸡油等。动物油在烹饪中主要用于增加食物的香气和口感,特别是在中式点心和传 统菜肴中应用广泛。
烹饪中油脂的作用
传热媒介
营养成分
油脂作为传热媒介,可以使食物均匀 受热,提高烹饪效率。在煎、炸、炒 等烹饪过程中,油脂可以迅速传递热 量,使食物表面迅速变熟。
油脂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是人 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适量的 油脂摄入有助于满足人体对脂肪酸、 维生素等营养素的需求。
第三章脂类与脂肪酸

第三章 脂类与脂肪酸【学习要点】1.掌握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及其生理功能。
2.掌握脂类的适宜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3.熟悉脂类的生理功能以及脂类和脂肪酸的分类。
4.了解脂类的代谢概况。
第一节 脂类与脂肪酸的分类脂类(lipids)包括脂肪和类脂,其共同特性是具有脂溶性,不仅易溶于有机溶剂,而且可溶解其他脂溶性物质。
脂肪即三酰甘油(亦称甘油三酯),是由一个甘油分子和三个脂肪酸形成的酯;营养学上重要的类脂有磷脂和固醇。
人体主要脂类的化学结构(图1-3-1)。
图1-3-1 人体主要脂类的化学结构一、脂肪酸及其分类(一)根据脂肪酸的碳链长短分类碳链在14个碳原子以上的脂肪酸为长链脂肪酸;8~12个碳原子的为中链脂肪酸;2~6个碳原子的为短链脂肪酸。
(二)根据脂肪酸碳链中有无双键分类碳链中不含双键的脂肪酸为饱和脂肪酸(SFA),含有双键的脂肪酸为不饱和脂肪酸,依据碳链中含双键的多少分为:①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碳链中只含一个双键;②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碳链中含两个以上双键。
还可根据空间结构不同分为顺式脂肪酸(cis-fattyacid)和反式脂肪酸(trans-fattyacid)。
不饱和脂肪酸根据其碳链上第一个双键的位置,可分为ω-3、ω-6、ω-9(或n-3、n-6、n-9)等系列。
直链脂肪酸中距离羧基最远的碳原子称ω碳原子,若从ω碳原子起(即从甲基端数起)第一个双键在第三和第四碳原子之间的不饱和脂肪酸,称为ω-3或n-3系列脂肪酸;第一个双键在第六和第七碳原子之间的不饱和脂肪酸,称为ω-6或n-6系列脂肪酸;以此类推。
(三)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 ,EFA )EFA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膳食中摄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目前肯定的必需脂肪酸有ω-6系列中的亚油酸和ω-3系列中的α-亚麻酸。
它们的化学结构(图1-3-2)。
图1-3-2 人体的必需脂肪酸及其命名此外,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脂肪酸,但人体可以利用亚油酸或α-亚麻酸来合成这些脂肪酸。
食品营养与健康 4-1.3.1 脂类的分类、组成与生理功能

4-1.3.1 脂类的分类、组成与生理功能同学们大家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蛋白质的基础知识,知道了蛋白质缺乏会引起营养不良。
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脂类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脂类的分类与组成。
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两大类,脂肪就是甘油三酯,类脂包括磷脂、糖脂、固醇类、脂蛋白等。
食物中的脂类95%是脂肪,5%是类脂。
脂肪占正常人体重的14%~19%,是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
从这个反应式中大家可以看到,脂肪是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的脂肪酸构成的。
脂肪酸分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动物脂肪中包含的饱和脂肪酸较多,所以它的熔点较高,在常温下呈固体状态,被称为脂。
植物脂肪中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所以熔点较低,在常温下呈液体状态,被称为油。
(添加图片)脂肪因其所含的脂肪酸链的长短、饱和程度和空间结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性和功能。
脂肪酸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按照脂肪酸碳链长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长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和短链脂肪酸。
一般长链脂肪酸含14个以上的碳,中链脂肪酸含8~12个碳,短链脂肪酸含6个以下的碳。
2.按照脂肪酸饱和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其中饱和脂肪酸分子中仅含有单键,单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含有一个双键,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的双键3.按照脂肪酸空间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顺式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
相信大家对于反式脂肪酸并不陌生。
一般天然食物中的油脂其脂肪酸结构多为顺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很少。
反式脂肪酸是植物油经氢化处理后,其结构由顺式变为反式。
所以当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使用了氢化植物油,那么其中就会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所以目前不主张过多食用。
(添加图片)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从2013年1月起,我国已强制要求以氢化油为配料的食品营养成分表中必须标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所以,建议大家在选购加工食品时,可以仔细研读一下包装上的相关信息,避免过多食入反式脂肪酸。
食品营养学-3 脂类

10.3μm 966/cm
一、脂类的分类及功能
TFAs的产生(Occurrence of TFAs) • 天然的反式脂肪酸(From PUFAs by bacteria in the first stomach
(rumen) of ruminant animals)
• 油脂的氢化(From industrial hydrogenation, and deodorization of
Maxima 1660–1630 and 730–650/cm 1680–1670 and 980–865/cm 990–980 and 968–950/cm 990–984/cm 989/cm 991/cm 994/cm
Fig. 3 triolein, trielaidin and trist第ea三rin章在脂氯类仿中的红外吸收光谱. (Adapted from Feuge et al., 1951)
生理功能
脂肪 甘油三酯
类脂 糖酯、胆 固醇及其 酯、磷脂
95﹪ 5﹪
脂肪组织、1. 储脂供能
血浆
2. 提供必需脂酸
3. 促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4. 热垫作用
5. 保护垫作用
6. 构成血浆脂蛋白
生物膜、 1. 维持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 2. 胆固醇可转变成类固醇激
血浆
素、维生素、胆汁酸等
3. 构成血浆脂蛋白
第三章 脂类
一、脂类的分类及功能
共轭亚油酸(CLA)
抗癌作用 减肥作用 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对骨质的积极作用 防治糖尿病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
使人有高度饱腹感。脂类还可以改善食品的感官
能
性状,增加组织感。
2
脂肪酸的分类 及其生理作用
(一)脂肪的结构
甘油
脂肪酸
(二)脂肪酸(构成油脂的主要成分,决定油脂的性质)
• 1、数量及种类:在天然油脂中,人们已经 找到七八十种脂肪酸。
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是分子中碳原子以单键相连的 一元羧酸。
饱
•天然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绝大多数都是偶数碳
和
原子、直链
脂
肪
酸
凡是碳链中含有碳碳双键的脂肪酸都称为 不饱和脂肪酸。
不
饱
单不饱和脂肪酸 只含一个双键
和 脂
不饱和脂肪酸
肪
多不饱和脂肪酸 含两个或两个
酸
以上双键
必需脂肪酸是指维持人体正常生长所必需,
而体内又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提供的不
饱和脂肪酸。
必
需
哪些为必需脂肪酸?
油、色拉油、酥油等。若反式脂肪增多带来的影响:
反
式
1.干扰人体对必需脂肪酸的利用。
脂
2.能增加血中低密度脂蛋白(LDL);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 3.能增加血中的甘油三酯。
肪
这些都是对人体不利的。
酸
反式脂肪酸还可以通过胎
盘而影响胎儿,也可以进入乳源自影响婴儿。低密度脂蛋白( 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 已知大部分由VLDL形成,它主要运载胆固醇到各机体 组织,所以称坏胆固醇。含8%甘油三酯和35%胆固醇 酯。
5.有利于婴儿的健康生长。因为婴儿容易缺乏必需
脂肪酸,缺乏时婴儿生长缓慢,并可能出现皮肤症
必
状(湿疹或皮肤干燥、脱屑等),而食用含有丰富亚
需
油酸的油脂,可改善这些症状。
脂
因此,在高档婴儿奶粉中,都添加有必需脂肪酸。
肪 酸
而成人则很少会缺乏必需脂肪酸,因为要耗尽成人
的
贮藏在脂肪中的
功
必需脂肪酸非常
能
十碳五烯酸酸(EPA,C2o:5m-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必
需
(DHIA,C22:6m-3),是视网膜光受体中最丰富的脂
脂
肪酸,为维持视紫红质正常功能所需。对增强视力
肪
有良好作用。缺乏EPA、DHA,尤其是妊娠期内缺乏,
酸
可影响子代的视
的
力、损伤学习能力。
功
长期缺乏a-亚麻酸,
能
则对调节注意力和
认知过程有不良影响。
脂 类
食品营养与健康
1 概述
脂类:是生物体内一大类不溶于水、而溶于大 部分有机溶剂的疏水性物质。 脂类又称脂质,是脂肪与类脂的总称。
种类繁多,结构各异
脂
95%以上脂类是脂肪酸甘油酯(三酰基甘油),
类
俗称脂肪(营养学主要研究)。 脂:室温下呈固态的脂肪
油:室温下呈液态的脂肪。
一、构成体质
脂类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多种形式存在于
高密度脂蛋白( 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 在 细胞代谢中形成,携带胆固醇从细胞组织到肝脏进行分 解,可消除体内胆固醇,所以称好胆固醇,并认为它在 血中浓度高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有利。它含有4%甘油三 酯和17%胆固醇酯。
反式脂肪酸主要由脂肪氢化产生。如:当氢化液体
多不饱和植物油时,会产生大量单反式不饱和脂肪
脂
各种组织中。皮下脂肪是机体的储存组织。类脂是
多种组织和细胞的组成成分,如细胞膜是由磷脂、
类
糖脂和胆固醇等组成类脂层。固醇则是机体合成胆
的
汁酸、固醇类激素的必需物质。
功
能
二、提供能量
脂
脂肪富含能量,当摄食过多,可储存在机体中。 只要机体需要,可随时用于机体代谢。
类
的
功
能
三、提供必需脂肪酸
脂
脂肪所含多不饱和脂肪酸中,有的是机体所必需脂
酸 (而非天然的顺式构型)。人造黄油中反式脂肪
反
酸含量,可占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 40%。
式
脂
肪
酸
固醇包括动物固醇和植物固醇两类。
动物固醇主要是胆固醇,在动物内脏尤其在大脑中
丰富,蛋类、鱼子中含量也较高。动物固醇是人体
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并且是胆酸、7-脱氢胆固醇、
VD3、性激素等重要生理物质的前体,所以营养上
脂
肪
一般认为亚油酸(linoleic acid) 、α-亚麻酸
酸
(linolenic acid)是主要的必需脂肪酸,花生四
烯酸(arachidonic acid)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脂
肪酸,但人体能通过亚油酸合成它。
1.维护膜的正常功能。
亚油酸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它对线粒体、细
必
细胞膜尤其重要,参与磷脂合成,并以磷脂的形式
不饱和脂肪酸,因氢原子在双键上的位置不同,分
为顺式构型(氢在双键的同侧,如油酸)和反式构型
型(氢在双键的异侧,如反油酸)。自然界存在的不
反
饱和脂肪酸,大都是顺式构型。
式
脂
肪
酸
天然油类中一般存在的形式为顺式脂肪酸,而在商业化的氢
化油中会生成一些反式不饱和脂肪酸。值得注意的是,随着
人们食物的多样化,含反式脂肪的食物也会增加,如人造黄
需
出现在线粒体、细细胞膜中。
脂
2.必需脂肪酸参与对胆固醇的代谢,并可防止冠心
肪
酸
病的发生。必需脂肪酸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
的
并可产生抗血栓的物质,避避免冠心病的发生。
功
3.保护皮肤。
能
新组织的生长、受损组织的修复都需要亚油酸。当
亚油酸缺乏时会出现皮肤症状如皮肤湿疹或皮肤干
燥、脱屑等。
4.增强视力和学习能力。α-亚麻酸在体内衍生的二
肪酸。它们除了是细胞膜的结构成分外,还具有很
类
重要的生理作用。
的
四、保护机体
功
脂肪可隔热、保温、支持和保护体内各种脏器,使
能
之不受损伤,从而具有保护机体的作用。
四、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脂
脂类中含有脂溶性维生素,食物脂肪有助于脂溶性 维生素的吸收。
类
五、增加饱腹感和改善食品感官性状
的
脂类在胃中停留时间较长,一次进食含50克脂肪 的高脂膳食,需经4-6小时才能从胃中排空,因而
困难,耗费体内
一半的亚油酸约
需要26个月。
必需脂肪酸的来源
• 必需脂肪酸在植物油中含量较多,动物脂肪中含量很少,如; 豆油,玉米油,葵花子油中含亚油酸均在50%以上;芝麻油中 含亚油酸43.7%~46%;花生中含亚酸37.6%。而猪油中含亚油酸 8.3%~9%;牛油中仅含亚油酸2%。
常用食用油脂中必需脂肪酸含量(%)
固
较重要。
植物固醇是指谷固醇、豆固醇、麦角固醇。植物固
醇
醇和动物固醇都在小肠同一部位吸收,且植物固醇
对这些部位有竞争性抑制,可阻止胆固醇的吸收。
因此,摄食植物固醇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有益。
固 醇
2015年,美国膳食指南咨询委员会发布一份科学报告,就美国今年年 底将出台的新版《美国居民膳食指南》给出了一些建议。其中一个内 容很让人意外,就是提出不再限制每天摄入的胆固醇量。而从1977年 以来,美国膳食指南就要求每人每日胆固醇的摄入量要少于300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