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成语使用的十大误区

合集下载

高中必备基础知识:成语使用常见10种错因

高中必备基础知识:成语使用常见10种错因

高中必备基础知识:成语使用常见10种错因①并列式:披坚执锐防微杜渐②承接式:先斩后奏见异思迁③目的式:削足适履越俎代庖④因果式:水滴石穿水落石出⑤主谓式:杞人忧天夜郎自大⑥动宾式:不见经传拒人千里⑦动补式:退避三舍无动于衷⑧连动式:画蛇添足刻舟求剑⑨兼语式:请君入瓮引狼入室⑩偏正式:衣冠禽兽扶摇直上成语的感情色彩①褒义:风起云涌殚精竭虑②贬义:满城风雨处心积虑③中性:风雨交加今非昔比成语的出处①寓言故事:望洋兴叹火中取栗②历史故事:闻鸡起舞洛阳纸贵③古代典籍:祸起萧墙举一反三成语使用常见10种错因1.望文生义大多数成语表里有两层意思,字面意义并不是它的的真正含义,而只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语的含义,就叫做望文生义。

解题策略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总和,因此不能只按照字面意思去牵强附会,而应做到三点:(1)弄清来源,把握关键语素(2)辨明差异(3)区分范围,关注成语的深层含义和具体语境例子1、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三人成虎”原指“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

”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这里错解为“很多人在一起就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

】2、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不赞一词”原指“写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言不发。

这里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3、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

【“下里巴人”指古代楚国的一种较通俗的歌曲,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这里错解为普通的乡下人。

】4、小李得了冠军,尾巴翘到天上,对朋友竟然也侧目而视。

【“侧目而视”意为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

这里错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

】5、张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

【良莠不齐:好人坏人掺在一起。

语文高考解题技巧:成语使用的十大误区

语文高考解题技巧:成语使用的十大误区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 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 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的意思是首先受到某种势力的攻击 或遭受到某种灾难。而该句在使用的过程中,只择 取了成语中“首”的意思,抛开了“受到攻击”或 “遭受灾难”之意,使之与语境中“要解决”之意 相悖。 (二)断词取义 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凝固性,一经形成,就 不轻易改变,如果在使用时,只选取成语中个别词 素的意义,而抛开成语其他词素的意义,就会导致 成语意义与句子语义相悖的错误。
⑤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 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思议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 法律严惩不贷。 改“不可理喻”
⑥繁华的都市,看到沿街乞讨筚路蓝缕的乞丐, 你就会觉得十分别扭。
筚路蓝缕:创业艰辛。 改“衣衫褴褛” ⑦因为缺乏位置感和责任感,他们这几个干部 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在他们眼里,平民意 识犹如一块一文不名的破布。 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穷 改“不值一钱” ⑧这次能顺利地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我反躬 自省,依靠集体的力量是最关键的一条。 反躬自省: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过错
(五)褒贬颠倒 巧舌如簧:形容假话说得很 动听,多用于言论,含贬义,不 成语从感情上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 能用来赞美选手们的辩论技巧, 类,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 句⑨误当褒义词用。 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如: ①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并恰如其分 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2005年北京春招卷) ②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战,巧舌如簧,精彩激烈 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2005年江苏卷)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 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选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是 贬义词,句⑧误当褒义词用。

成语使用十大误区

成语使用十大误区

成语使用十大误区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

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例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例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3、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1中“文不加点”中的关键语素“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之意,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把意思理解成“写文章不加标点”。

而实际上整个成语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例2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冲”是“要冲,交通要道”的意思;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例3的“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谣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多误作团结力量大。

类似成语还有:五风十雨对簿公堂大快人心屡试不爽久假不归差强人意万人空巷光怪陆离不刊之论涣然冰释空穴来风空谷足音善刀而藏暴虎冯河酒囊饭袋有口皆碑不足为训不以为然人面桃花奇文共赏城下之盟穿云裂石身无长物细大不捐间不容发罪不容诛大方之家等等二、不明语源,不知本义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

还有的成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成语运用回到其本义时,我们不能视其为错。

例4、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例5、平均主义的思想已成为明日黄花,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例6、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例7、节日的秦淮河畔充满了喜庆气氛,灯红酒绿,十分热闹。

成语使用十大误区

成语使用十大误区

狭义成语误用例说来源:互联网作者:佚名时间:2007-12-27[收藏] [推荐] [评论] [打印] [关闭] 在洋洋大观的成语大家族中,有一类成语,适用的范围很小,适用的对象有严格的条件限制,这类成语,我们姑且将它称之为“狭义成语”。

狭义成语在使用时,如果不认真推敲,很容易“泛化”,导致使用失误。

本文通过分类例举的方式,就此类误用加以说明。

1. 适用于特定关系的成语例l这两位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矛盾得到解决,他们终于破镜重圆,和好如初。

破镜重圆,只适用于夫妻关系。

例2姐妹俩从小青梅竹马,形影不离,长大了连工作都在一个单位。

青梅竹马适用于男女两小无猜,源于李白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因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两个小女孩的关系,是不可用“青梅竹马”来形容的。

例3十年后,我们将相约来母校聚会,畅叙友谊,共享天伦之乐。

天伦之乐,只适用于家人之间的关系,本句扩大到了同学关系。

例4我们俩分别将近十年,想不到在这里萍水相逢。

萍水相逢只适用于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源于王勃“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例5比翼双飞两状元——记我市理科最高分获得者吕静妹、王晓波。

比翼双飞特指夫妻间亲密无间,形影不离。

源于白居易诗“在天愿作比翼鸟”。

例6两个阔别多年的老朋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子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狭路相逢特指仇人相遇,难以相容,不肯轻易放过,朋友之间怎么可以“狭路相逢”?2. 适用于特定事物的成语例1这次搬家他花了不少力气,仅家具就装了两卡车,真可谓汗牛充栋。

汗牛充栋,只适用于藏书之多,与家具无关。

例2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是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浩如烟海,特指文献、资料等很丰富,不可用来指商品。

例3我收到一封外国来信,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

不胫而走,特指事物、消息迅速传播、流行。

例4开幕式上,煤气燃起几米高的火焰,美轮美奂,蔚为壮观。

美轮美奂,特指建筑物的高大华美。

成语运用中的十大错误类型

成语运用中的十大错误类型

成语运用中的十大错误类型第一类望文生义第二类对象误用第三类褒贬颠倒第四类语义轻重的误用第五类语境不合第六类形义相近的误用第七类多重含义的误用第八类表意重复第九类语法功能的误用第十类谦敬错位第一类望文生义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

10. 不名一文:名:指占有。

形容穷到极点,连一文钱也没有。

11.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2.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3.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14.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5.高山流水:比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

16.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17.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

18.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遭受灾难。

19.别无长cháng物:长物:多余的东西。

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原指生活俭朴。

现形容人贫穷。

20.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21.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22.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23.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24.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25.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26.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27.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28.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29.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30.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成语使用十大误区知识讲解

成语使用十大误区知识讲解

成语使用十大误区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

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例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例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3、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1中“文不加点”中的关键语素“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之意,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把意思理解成“写文章不加标点”。

而实际上整个成语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例2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冲”是“要冲,交通要道”的意思;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例3的“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谣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多误作团结力量大。

类似成语还有:五风十雨对簿公堂大快人心屡试不爽久假不归差强人意万人空巷光怪陆离不刊之论涣然冰释空穴来风空谷足音善刀而藏暴虎冯河酒囊饭袋有口皆碑不足为训不以为然人面桃花奇文共赏城下之盟穿云裂石身无长物细大不捐间不容发罪不容诛大方之家等等二、不明语源,不知本义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

还有的成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成语运用回到其本义时,我们不能视其为错。

例4、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例5、平均主义的思想已成为明日黄花,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例6、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例7、节日的秦淮河畔充满了喜庆气氛,灯红酒绿,十分热闹。

成语误用的十个类型

成语误用的十个类型

考点:中考成语(词语)误用的十种类型从这几年的题目来看,重庆卷对成语(词语)的考查,误点设置常表现为:①望文生义;②错用对象;③褒贬误用;④颠倒尊卑,谦敬错位;⑤语义重复,自相矛盾;⑥不合逻辑;⑦夸大其辞,不知轻重;⑧不合语境;⑨形近混淆;⑩搭配不当。

具体又分为前后矛盾、语意重复、不合惯用句式、错带成分等。

下面举例予以说明。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如: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分析】“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个念头的差错。

多指引起严重后果的念头。

“差”是差错,而不是差异、差别,命题者利用了考生望文生义的心理,将“一念之差”曲解为“一个观念上的差异”,以示农民和服装厂对“下脚料”一者抛弃、一者变废为宝的不同态度。

由于有这样的语境干扰,考生容易以误为正,掉进陷阱也就在所难免。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例如: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分析】句中的“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

轮:高大;奂::众多。

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

类似的,还有“穿云裂石”“六马仰秣”是指歌声的;“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指男女儿童的;“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赏”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又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成语使用十大误用

成语使用十大误用
解析: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行 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从感情 色彩看,该句是陈述事实的中性语 境,而“蠢蠢欲动”是一个贬义词, 明显错误。根据语境,应该使用 “跃跃欲试”。
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 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 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 觉排队。(07年全国卷Ⅱ)
4.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 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 辆摩托车。 (误将褒义词作贬义 词用)
1.贬词褒用的成语:始作俑者 煊赫一时 舞文弄墨 党同伐异 急功近利 虎视眈 眈 死心塌地 罄竹难书 移天易日 翻 云覆雨 一团和气 顶礼膜拜 长篇大论 衣冠楚楚 道貌岸然 彻头彻尾 推波助 澜 半斤八两 处心积虑 粉墨登场 沆 瀣一气 金科玉律 满城风雨 色厉内荏 为所欲为 无所不为 受宠若惊 数典 忘祖 亦步亦趋 以邻为壑 振振有辞 蛛丝马迹 洗心革面 买椟还珠 觊觎 之心 一唱一和 欲盖弥彰 弹冠相庆 趋之若骛 无独有偶 无所事事 兴师动众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 意(多含轻视之意)。不能理解为 “不放在心上或不屑一顾”。
不忍卒读:形容文章悲惨动人,重在 悲。不能理解为“文章的好或坏”。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 手。不能理解为“缺少整体性、系统 性”。
感同身受: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蒙 受恩惠一样。不能理解为“共鸣”。
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 江南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 斤八两,各有千秋(在书面语体风 格的句中用口头语成语“半斤八 两”,语体色彩不妥)
5.老王一句话揭了他的短,惹得他火冒 三丈,气冲霄汉。
6.小王深受大家信赖,这次被选为学生 会主席,全班同学无不弹冠相庆。
7.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 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成语使用的十大误区(一)望文生义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来历,加之有些成语中某个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和使用上的困难,如果不仔细辨析,不追根溯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曲解成语的错误。

如:A.在这次举行的“当代书法展上”,各种书体与风格的作品等量齐观,保证了展览的专业性与流派的代表性。

(07年全国卷Ⅱ)解析:“等量齐观”遇出自清代周中孚《郑堂札记》“若李沧溟者,诸体少完善,惟七绝差胜,只堪与谢四溟之五律等量齐观”。

等,同等;量,衡量;齐,同样。

意思是对事物的态度或看法应该是同等看待,一样衡量。

此处应该用“异彩纷呈”。

①“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2005年浙江卷)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仰止,指仰望、向往。

成语的意思是指高尚的道德使人仰望,而此题中将“高山仰止”误解为“面对书山,停止不前”,因而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练习中积累:容易望文生义的盲点成语集锦第一组(31个)抱残守缺出师无名/出师有名河东狮吼信手拈来惨淡经营侧目而视差强人意代人捉刀叠床架屋振聋发聩河清海晏叹为观止一念之差不可收拾分庭抗礼耿耿于怀计日程功明日黄花人心不古首当其冲万人空巷坐拥百城在劫难逃瓜田李下紧锣密鼓五风十雨不赞一词师心自用存而不论持之有故第二组(25个)曾几何时:指过去没有多久。

不能理解为“不知什么时候”。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之意)。

不能理解为“不放在心上或不屑一顾”。

不忍卒读:形容文章悲惨动人,重在悲。

不能理解为“文章的好或坏”。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

不能理解为“缺少整体性、系统性”。

感同身受: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蒙受恩惠一样。

不能理解为“共鸣”。

雅俗共赏:指人的文化水平的高低。

不能理解为“作品的雅俗”。

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遵循或效仿的法则。

不能理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

求全责备:指对人对事苛求完美。

不能理解为“对人的责备”。

差强人意:指勉强能使人满意。

不能理解为“太差劲”。

不刊之论:指不可更改的言论。

不能理解为“不能刊登的文章”。

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

不能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

耿耿于怀:形容有心事不能忘记。

不能理解为“对人怀恨在心”。

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

不能理解为“冷得不能出声”。

具体而微:形体具备而规模较小。

不能理解为“事物具体而细小”。

对簿公堂:指公堂上受审。

不能理解为“告上法庭”。

目光如炬:形容见识远大。

不能理解为“目光炯炯有神”。

马革裹尸:形容军人战死沙场的无畏气概。

不能理解为“因生活贫困,人死后下葬后很可怜”。

久假不归: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不能理解为“长期休假在外不回家”。

空谷足音:比喻极难得的音讯或事物。

不能理解为“传播声音(空谷传声)”。

登堂入室:比喻造诣高深的程度。

不能理解为“步入屋室”。

不孚众望:不使大家信服。

区别“不负众望”。

形影相吊:形容孤单,既没有同伴,也没有同情者。

不能理解为“彼此关系好,常相伴(形影不离)”。

望其项背:形容赶得上或比得上。

不能理解为“赶不上或落在后面。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象没有听见。

不能理解为“不放在心上(置之度外)”。

振聋发聩:比喻用文学语言唤醒糊涂的人。

不能理解为“声音很大(震耳欲聋)”。

(二)色彩失当成语从感情上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类,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

如:B.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07年全国卷Ⅰ)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

这里有三点不当:其一,从感情色彩看,该句是陈述事实的中性语境,而“蠢蠢欲动”是一个贬义词;其二,从使用对象来看,该句对象陈述的是“学生”,而不是敌人或坏人;其三,从陈述内容来看,该句是说学生们选学热门专业,而不是攻击或破坏。

所以,这里的“蠢蠢欲动”是明显错误的。

根据语境,应该使用“跃跃欲试”。

C、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07年全国卷Ⅱ)解析:“凤毛麟角”语出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容止》“大奴固有凤毛”,《太平御览》引《蒋子万机论》“谚曰‘学如牛毛,成如麟角’言其少也。

”后人合成为“凤毛麟角”,是指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

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这里用“凤毛麟角”来形容“不自觉者”,显然把感情色彩搞错了。

1.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2005年北京春招卷)2.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战,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2005年江苏卷)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选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是贬义词,句1误当褒义词用。

巧舌如簧:形容假话说得很动听,多用于言论,含贬义,不能用来赞美选手们的辩论技巧,句2误当褒义词用。

成语的语体色彩如同词语一样,包括书面语体和口头语体,书面语体有包括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科技语体。

如: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在书面语体风格的句中用口头语成语“半斤八两”,语体色彩不妥)牛刀小试:下列句中的成语在感情色彩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错误,请指出来。

1.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事都敢干”,此误将贬义词作褒义词用)2.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趋之若鹜”是指“许多人追逐坏东西”,此误将贬义词作褒义词用)3.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此误将褒义词作贬义词用)4.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摩托车。

(误将褒义词作贬义词用)5.老王一句话揭了他的短,惹得他火冒三丈,气冲霄汉。

(“气冲霄汉”常形容大无畏的气概和精神,用于此既感情色彩不当,又不分轻重)6.小王深受大家信赖,这次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全班同学无不弹冠相庆。

(“弹冠相庆”原意指弹掉帽子上的灰尘,互相庆贺。

现用于贬义,指坏人得势而庆贺)7.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闪烁其辞”形容说话含糊、吞吞吐吐)8.在学习上也是这样,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师心自用”意思是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温馨提示:在成语运用中,褒词贬用的情况也是有的。

这一类型在高考题中还没有出现过,要当作重点复习。

9.班里出现了不良现象要及时制止,等到蔚然成风后再治理就困难多了。

(“蔚然成风”形容美好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用于褒义)10.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必须杜绝正事不干,见人就侃侃而谈的工作作风。

(“侃侃而谈”意思是说话有根有据,从容不迫。

用于褒义)11.昨天上午,三名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被执行枪决,群众拍手叫好,认为他们死得其所。

(“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是褒义词,不能用于犯罪分子)12.胡荼任身居高位,不思进取,反而贪污受贿,最终撤职罢官,落得个功成身退的下场。

(“功成身退”指功业建成后引身而退,是褒义词,不能用在贪官身上。

)城风雨色厉内荏为所欲为无所不为受宠若惊数典忘祖亦步亦趋以邻为壑振振有辞蛛丝马迹洗心革面买椟还珠觊觎之心一唱一和欲盖弥彰弹冠相庆趋之若骛无独有偶无所事事兴师动众颐指气使2.褒词贬用的成语:殚精竭虑不刊之论文不加点叹为观止破釜沉舟屡试不爽光怪陆离苦心孤诣口若悬河细大不捐惨淡经营目无全牛龙凤呈祥彪炳史册雨后春笋无微不至毁家纾难深思熟虑虚怀若谷同心同德大有作为胸无城府3.下列成语属褒义,不能贬用:神机妙算名不虚传别出机杼拭目以待惨淡经营苦心孤诣重整旗鼓洋洋大观有头有脸叹为观止有口无心4.下列成语属贬义,不能褒用:满城风雨形形色色半斤八两无所不为明哲保身忘乎所以高谈阔论始作俑者巧言令色好为人师巧舌如簧一团和气衣冠楚楚无独有偶振振有词咄咄逼人别有用心费尽心机等量齐观长此以往评头品足(三)断词取义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凝固性,一经形成,就不轻易改变,如果在使用时,只选取成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而抛开成语其他词素的意义,就会导致成语意义与句子语义相悖的错误。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的意思是首先受到某种势力的攻击或遭受到某种灾难。

而该句在使用的过程中,只择取了成语中“首”的意思,抛开了“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之意,使之与语境中“要解决”之意相悖。

(四)词意重复成语一般精练警策,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成语和句子中语义的比较对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意义与句子语义的重复。

如:③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引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

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句③中“贻笑大方”是被内行人笑话的意思,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句中的“让人”重复。

句④中“生灵涂炭”的“生灵”是“百姓”之意,与前面的“人民”重复。

练习中积累:当务之急忍俊不禁妄自菲薄自惭形秽生灵涂炭贻笑大方难言之隐情同手足口若悬河潜移默化一览无余三令五申不虞之誉哀鸿遍野遍体鳞伤相形见绌通宵达旦蔚然成风漫山遍野耿耿于怀孑然一身记忆犹新(五)形近、义近混淆有的成语与其它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

如:⑤在这次比赛中,中国队运用灵活的攻换转换战术,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早早奠定了胜局。

(2005年北京春招卷)⑥“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2005年江西卷)⑦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2005年江西卷)“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而句⑤中把它与语素完全相同,但语素位置不同,且语意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

不容置喙:喙,指鸟兽的嘴,借指人的嘴;整个成语是不让人有(插嘴)说话的机会的意思,与成语“不容置疑”(不容许怀疑,形容非常真实可靠)相差一字。

句⑥应改为“不容置疑”。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与成语“不以为意”(不必在意,不把有关的事放在心上)相差一字。

句⑦应改为“不以为意”。

练习中积累——1近义成语不可一世――目空一切安然无恙――平安无事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同日而语――相提并论息息相关――休戚相关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舍本逐末――本末倒置视而不见――视若无睹千丝万缕――千头万绪念念有词――振振有词东山再起――死灰复燃不以为然――不以为意首当其冲――当务之急间不容发――亲密无间匪夷所思――不可思议无可非议――无可厚非后起之秀――后来之上置之度外――置之不理尽善尽美――十全十美刻不容缓――迫不及待随机应变――见机行事不胫而走――不翼而飞自命不凡――自以为是食古不化――食而不化不谋而合――不约而同称心如意――心满意足2.误用频率高的形近成语之区分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盘算,贬义词殚精竭虑:用心精力,费尽心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