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篆刻阴文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美术第6课篆刻的阴文与阳文》PPT(共22张PPT)

高中美术第6课篆刻的阴文与阳文》PPT(共22张PPT)

4
5
6
阴文、阳文的发展:早期玺印多为阴文, 秦汉南北朝时期多为阴文。随着社会的发 展,纸张绢帛的出现,慢慢出现大量朱文 的使用。 • 隋之前官印用于佩戴,施于封泥,隋开皇 九年废止官员佩戴官印。 • 随着简牍的废止,封泥已不再使用,纸张 使用广泛,官印铃于纸上,朱文较白文醒 目,也易于施盖清晰。
课前导入:篆刻作品欣赏
1
思考:两组篆刻作品从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呢?
2
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篆刻》第六课
篆刻的阴文与阳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一、什么是阴文、阳文?(P18)
• 阴文又称白文,就是在刻制 印章时把文字笔画刻掉,铃 盖在纸上的文字部分是白的。
• 阳文又称朱文,就是在刻制 印章时把文字笔画及边栏以 外的部分刻掉,钤盖在纸上 凸显文字和边栏。
必须为篆字 每方内容不少于2个字
21
9
2、隋唐阳文印的审美特征
隋唐朱文官印的印文采用小篆,是由较细的线条构成,这一特 征与汉代的“封泥”相近。唐代出现“蟠条印”,在铸好印体 之后,用细铜条按笔画弯曲成型,焊接在印体上形成阴文。
10
• 线条:婉转流畅,遒劲迟涩 • 章法:疏朗开阔,充满生气
11
知识补充:九叠篆
九叠篆,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篆书, 原本是一种流行于宋代的“国朝官 印”字体,主要用于印章镌刻,其 笔画折叠堆曲,均匀对称。
7
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特征
1、汉代阴文印的审美特征
汉代的印章多数是铸造而成,因为当时的“封泥”制度, 汉代的官私印章中阴文占绝大多数。这一时期印章风格给
人最大的审美感受就是是“古朴典雅”。源于“缪篆”在
印章中的运用,虽然是篆书但又有隶书方正的特点,结构 上可塑性强。

篆刻教案阴阳文

篆刻教案阴阳文

篆刻教案阴阳文教案标题:篆刻教案-阴阳文教学目标:1. 了解篆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 掌握篆刻刀的正确使用方法;3. 学习阴阳文的基本构造和特点;4. 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篆刻刀、篆刻石、墨水、刷子等篆刻工具;2. 阴阳文的示范作品;3. 课件或图片资料介绍篆刻和阴阳文。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一些篆刻作品,向学生介绍篆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向学生展示一些阴阳文的作品,并简要介绍阴阳文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探究:1. 分发篆刻刀、篆刻石等工具,向学生讲解篆刻刀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引导学生观察阴阳文的构造,解释其中的阴文和阳文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分析阴阳文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 让学生通过模仿和练习,逐步掌握阴阳文的基本构造和书写技巧。

实践:1. 让学生选择一个简单的词语或短语作为创作内容,要求在篆刻石上用阴阳文进行刻写。

2. 学生在刻写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和辅助,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建议。

3.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互评,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拓展:1. 给学生展示更多阴阳文的作品,让他们进一步了解阴阳文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书法、印章等。

2. 鼓励学生进行更复杂的阴阳文创作,如刻写成语、名句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篆刻和阴阳文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强调篆刻和阴阳文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进行篆刻和阴阳文的创作和欣赏。

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对篆刻工具的正确使用和阴阳文的书写技巧;2. 评价学生完成的阴阳文作品,包括作品的创意、构造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篆刻展览或邀请篆刻艺术家来校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和了解篆刻的更多应用领域;2. 组织学生参与篆刻比赛或举办阴阳文创作展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和交流心得。

高中美术篆刻阴文教案

高中美术篆刻阴文教案

高中美术篆刻阴文教案【篇一:山东教师教案模板:《阳刚阴柔--篆刻的阳文》教案】山东教师招聘网《阳刚阴柔--篆刻的阳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印章的演变历程,知道印章的品类,初步掌握印章的布局和章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印章作品掌握印章基本形式阴刻和阳刻的分辨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方寸之间美感,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印章的四种布局和章法以及朱文和白文两种篆刻基本形式。

【难点】欣赏与感受不同的章法体现的美感与意境。

三、教学方法提问法、欣赏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国画作品、篆刻印章。

五、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出示北京奥运会舞动的北京图片,向学生介绍印章向全世界彰显了篆刻艺术之美顺势引出课题——《阳刚阴柔--篆刻的阳文》。

(二)欣赏印章,直观感知1、欣赏图片教师介绍篆刻的历史演变过程原始:陶罐压印花纹,装饰生活。

秦以后:玉玺皇权象征元明清:国画作品必有诗书画印四要素。

2、教师展现国画作品,提问作品中缺少了什么?学生回答缺少印章。

山东教师招聘网教师在作品上加印印章,由此让学生感受印章是一幅完整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3、提问印章上的文字?-----最早采用篆体字,先印再刻所以被称为篆刻。

(三)方寸之间,品味美感4、介绍印章的品类。

山东教师招聘网更多教师资格证备考信息关注山东教师招聘考试网【篇二:篆刻教案】当寿山石遇见篆刻我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一直是处于比较认真的态度。

如何利用先进的教育观、教育方法、教学方式来武装自己,使学校真正成为为学生发展的天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造欲,挖掘并发展每个学生身上潜在的特质,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这是我们美术组一直在研究的教学课题。

在几年前我们就进行了《扎染工艺与制作》的校本研究,在学生中就取得了很好的效应,创作了很多很不错的作品,之后又进行进一步提高,让学生利用染出来的布进行再创作,做成一件艺术品。

高中美术人教版篆刻《第二课篆书与印章文字》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美术人教版篆刻《第二课篆书与印章文字》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美术人教版篆刻《第二课篆书与印章文字》优质课公开课
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美术人教版篆刻《第二课篆书与印章文字》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使同学们了解篆书的源流、主要流派风格、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及其作品。

2.使同学们了解印章文字和篆书之间的关系。

2学情分析
1.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应该对传统的书法篆书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2.高中生对较深知识的领悟和理解力都较强。

3.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成篆书,提高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
1.大篆和小篆的概念
2.金文、钟鼎文、甲骨文、石鼓文的异同
3.缪篆的含义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组织教学
1.按常规组织学生教学
2.总结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新内容
活动2【讲授】讲解新课
一.大篆
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
二.小篆
秦李斯《泰山刻石》《琅琊刻石》
三.清代篆书
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

篆刻教案阴阳文

篆刻教案阴阳文

篆刻教案阴阳文【篇一:篆刻教案】第一课印章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印章的起源及其功能,通过从实用印章到篆刻艺术的发展演变来认识印章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统一。

了解印章使用方法的变迁,熟悉古代印章的不同品种类别及其名称、用途。

初步认识印章艺术的审美原理与审美依据,为以后的技巧训练和欣赏体验打下基础。

2.内容结构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印章的起源及其演变,概括介绍印章的起源与功能、性质,以及从实用印章到篆刻艺术的转换。

第二部分为印章的使用方法及种类,介绍古代印章使用方法的发展,以及古代印章的不同品种类别。

第三部分为印章的审美特点,简要介绍实用印章的审美价值及其来源,这是构成篆刻艺术审美原理与技法原则的基础和依据。

3.重点和难点篆刻艺术是从古代实用印章发展演变而来的,篆刻创作的许多审美原则、技巧标准以及常用术语,也都是从古代印章承袭延续而来。

因此,在学习篆刻的初期,应该首先对古代实用印章的基本情况有比较全面准确的了解,重点是古代印章的种类及风格样式。

篆刻是一门艺术创造与工艺技巧相结合的艺术,其中对形式技巧的要求十分突出,篆刻作品的艺术构思和欣赏标准,基本上是建立在形式技巧的优劣这一基础之上的。

篆刻的形式技巧主要包括篆法、章法、刀法三个方面,核心是对篆字形体的安排塑造和刻画,对于印章的审美原理与特点,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去理解和体会,这是学习篆刻艺术所必须具备的观念。

二、教学资料词语解释[印章] 古人对刻有文字并用来压盖痕迹为凭信标记的用品的统称。

印章在历史上曾有过多种名称:春秋战国时期所有印章都称为“玺”,所以印章又称“玺印”;秦朝规定只有皇帝的印章称“玺”,除此之外的官私印章一律称“印”,这一习惯一直延续到近代,民国时期的国家大印仍刻成“中华民国之玺”;从汉代开始,官私印章的名称逐渐增多,除称“印”外,也有官印称“章”或称“印章”的;唐代以后因印章改用红色印泥钤盖,所以官印有些称“记”或“朱记”;又由于玺印一直具有取信证明的作用,因而古代印章中有称为“信玺”或“印信”的情况;唐宋以来,公私印章经常被用在图画书籍上作为鉴藏标记,于是人们习惯上又将印章称“图章”,但一般用于日常口语中。

高中美术《篆刻的阴文与阳文》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篆刻的阴文与阳文》教案、教学设计

《篆刻的阴文与阳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阳文与阴文两种篆刻形式,感受邓石如篆刻艺术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件展示图片、实物触摸、小组讨论等形式,感受篆刻艺术的独特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加深对民族审美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阴文与阳文的特点,了解邓石如篆刻艺术特点。

【难点】学习并临摹制作一枚小小印章。

三、教学方法启发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一)直观导入教师展示几幅中国画,提问学生:画面中除了书法和景物之外还有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中国画历来讲究诗书画印相结合,历代皇帝也会在自己心爱的画作上留下印章,那它都哪些奥秘?板书课题《篆刻的阴文与阳文》。

(二)新课讲授1.学习阴文与阳文(1)教师给每个小组同学发放两方印章,提出问题:印章上文字的刻法有何不同?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两枚印章的文字分别呈凹形和凸形。

(2)教师要求学生将两方印章蘸上印泥在纸上印一下,并提问:两枚印章印出的文字有何不同?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小结:阳文,又称朱文,刻印时把文字笔画及边栏以外的地方刻掉,凸显文字和边栏,隋唐时期使用较多。

阴文,又成白文,刻印时将笔画刻掉,盖在纸上文字部分是白色,秦汉魏晋南北朝使用较多。

2.学习邓石如篆刻特点(1)教师引导学生将课前搜集关于邓石如生平简介向大家分享。

随后展示作品《燕翼堂》,提问学生:邓石如的篆刻线条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笔法线条圆转遒劲、刚劲坚实,创“圆派”。

(2)展示《一日之际》和《邓氏完白》篆刻作品,提问学生:作品的章法布局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一”“日”二字分开,“之”“迹”二字相连,张弛有度、呼应挪让。

“邓氏完白”是白文隶书,饱满浑厚。

3.教师示范教师播放课前录制的微课视频,学生观察篆刻的细节并总结篆刻的方法步骤。

最后教师小结:先磨平印石,其次撰写印稿,最后将写好的印稿印在印石上进行刻制。

篆刻高中版教案模板范文

篆刻高中版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篆刻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基本技法,掌握阴文与阳文的基本区别及制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篆刻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篆刻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基本技法。

2. 阴文与阳文的基本区别及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1. 篆刻时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2. 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字体的碑帖及名家书法作品数幅;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宣纸、砚、墨、印泥、砂纸(粗细两种)圆镜、毛刷等演示用具;刻好的印章二枚、供学生仔细看。

2. 学具:刻刀、毛笔、墨、青田石或肥皂、土豆、橡皮等,砂纸、小圆镜、小牙刷、毛刷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篆刻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基本技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播放篆刻艺术短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篆刻的艺术魅力。

二、讲授新课1. 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介绍我国文字记载的历史,从甲骨文到篆书的发展过程。

2. 篆刻的起源与发展:介绍篆刻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篆刻在各个朝代的特点。

3. 篆刻的基本技法:讲解篆刻的基本技法,包括刻刀的使用、章料的选用、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练习刻制阴文和阳文印章,体会篆刻的基本技法。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篆刻的基本技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让学生回顾篆刻的基本技法。

2.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点评。

二、讲授新课1. 阴文与阳文的基本区别:讲解阴文与阳文的定义、特点及制作方法。

2. 阴文与阳文的制作技巧:讲解阴文与阳文在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刀法、力度等。

高中美术篆刻试教教案模板

高中美术篆刻试教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篆刻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书法艺术中的地位。

2. 掌握篆刻的基本技法,包括阴文和阳文的特点及制作步骤。

3. 培养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难点:篆刻时如何把握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2. 重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字体的碑帖、名家书法作品、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宣纸、砚、墨、印泥、砂纸(粗细两种)、圆镜、毛刷等。

2. 学具:刻刀、毛笔、墨、青田石或肥皂、土豆、橡皮等,砂纸、小圆镜、小牙刷、毛刷等。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引导学生认真听课。

2. 讲授新课:(1)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介绍我国文字的历史,从甲骨文到篆书,让学生了解文字的演变过程。

(2)篆刻的起源:讲述篆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篆刻在书法艺术中的地位。

3. 欣赏篆刻作品:展示一些优秀的篆刻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特点。

4. 讲解篆刻技法:(1)阴文与阳文的特点:讲解阴文与阳文在篆刻中的区别和特点。

(2)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讲解篆刻的基本步骤,包括设计、构图、雕刻等。

5. 学生刻印练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尝试刻印,了解篆刻的基本技法。

第二课时:1.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引导学生认真听课。

2. 回顾上节课内容:复习篆刻的起源、发展、技法等。

3. 讲解篆刻工具的使用:讲解刻刀、砂纸、圆镜等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4. 学生刻印练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继续练习刻印,提高篆刻技能。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篆刻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五、课后作业: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篆刻名家的生平和作品。

2. 尝试创作一幅篆刻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审美。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2.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篆刻的基本技法。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美术篆刻阴文教案【篇一:山东教师教案模板:《阳刚阴柔--篆刻的阳文》教案】山东教师招聘网《阳刚阴柔--篆刻的阳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印章的演变历程,知道印章的品类,初步掌握印章的布局和章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印章作品掌握印章基本形式阴刻和阳刻的分辨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方寸之间美感,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印章的四种布局和章法以及朱文和白文两种篆刻基本形式。

【难点】欣赏与感受不同的章法体现的美感与意境。

三、教学方法提问法、欣赏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国画作品、篆刻印章。

五、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出示北京奥运会舞动的北京图片,向学生介绍印章向全世界彰显了篆刻艺术之美顺势引出课题——《阳刚阴柔--篆刻的阳文》。

(二)欣赏印章,直观感知1、欣赏图片教师介绍篆刻的历史演变过程原始:陶罐压印花纹,装饰生活。

秦以后:玉玺皇权象征元明清:国画作品必有诗书画印四要素。

2、教师展现国画作品,提问作品中缺少了什么?学生回答缺少印章。

山东教师招聘网教师在作品上加印印章,由此让学生感受印章是一幅完整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3、提问印章上的文字?-----最早采用篆体字,先印再刻所以被称为篆刻。

(三)方寸之间,品味美感4、介绍印章的品类。

山东教师招聘网更多教师资格证备考信息关注山东教师招聘考试网【篇二:篆刻教案】当寿山石遇见篆刻我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一直是处于比较认真的态度。

如何利用先进的教育观、教育方法、教学方式来武装自己,使学校真正成为为学生发展的天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造欲,挖掘并发展每个学生身上潜在的特质,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这是我们美术组一直在研究的教学课题。

在几年前我们就进行了《扎染工艺与制作》的校本研究,在学生中就取得了很好的效应,创作了很多很不错的作品,之后又进行进一步提高,让学生利用染出来的布进行再创作,做成一件艺术品。

由于受教材地域性的限制,一些课题与内容离本地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不容易亲身体会到,不容易引起学生共鸣,造成学生参与气氛不够活跃。

而本土的美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日常的耳闻目染中,学生印象较深,在互动的交流中能引起强烈的共鸣。

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所以在执行新课改的今天,能把本土特色的资源运用到美术课堂或者校本研究中去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发掘这些本土资源为我们所用。

为此,我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由于开发的教师必须具备比较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鉴赏能力,我对相关的学科专门进行了学习,比如《篆刻法》和《中国印章史》,通过理论学习和一个学期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校本教学纲要。

一、课程开发价值文化价值:寿山石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篆刻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审美价值:篆法,章法,刀法二、课程开发的意义1、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2、国家课程的局限性和地方课程的灵活性。

3、给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了良机,有助于一些年轻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艺术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法:既然是课程,就要在课堂内完成,我校在校本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协调利用校本课程与美术课的一部分时间来进行有针对性与目的性的教学,属于综合性实践课。

四、教学过程1、搜集资料阶段:欣赏各种各样的篆刻作品,激发起学生了解篆刻的兴趣和欲望,适时布置任务:搜集关于篆刻的知识以及实物等资料,并制作成演示文稿或电子报刊、手抄报等。

2、展示阶段:展示学生整理出的资料及实物,谈体会,进一步激发学生要学习篆刻的欲望。

3、了解阶段:布置安排学生了解寿山石的历史文化和熟悉寿山石的质地,尝试一些简单图案的制作。

学习怎样去书写汉篆,对于中国印章发展历史、基本文化背景、艺术特点以及篆刻艺术的演变情况有初步的了解,了解篆刻中篆书的基本书写原则。

先尝试用铅笔、橡皮、田字格或方格本、构线笔。

4、学习阶段:然后初步理解笔法、刀法、章法,能按照老师的指导去临摹一些有代表性汉印作品,学会识别一些简单而常用的篆书,使学生都能懂得如何根据文字内容自己查阅篆刻字典,能按篆刻创作的方法步骤临刻篆刻作品并学会文字的安排布局并写好印稿。

用铅笔、橡皮、田字格或方格本、构线笔、刻刀、石头、印泥完成练习。

5、掌握阶段:逐渐掌握寿山石的性质,利用所学的篆刻知识进行创作。

6、评价阶段:举行班级篆刻艺术展,学习效果评价。

采用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评价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学习过程,并对他们技术掌握的情况和经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多方面评价。

五、取得的成效从取得的成果来看,篆刻校本课程是符合我校实际的,只要正常、有序和积极的开展,一定会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

篆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宏扬传统民族文化并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是发展学校艺术特色教育和树立学校品牌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我校所实践的篆刻校本课程是以学生需要为主要指向的,是以教师自主为操作手段的,是以学校特色发展为个性平台的。

校本课程并非一般的兴趣课、活动课、点缀课等,而是实实在在立足学校特色的、学生个性的、教师特长的课程。

附教案纲要如下:一、教学目标:1、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让积极参与篆刻鉴赏与创作的活动中来,学习篆刻的知识与技能,能够恰当地使用篆刻的术语,以自己的观点评论古今两件以上的篆刻作品,能够初步掌握篆刻的一般技法,创作两件以上的篆刻作品。

2、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的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3、让学生在篆刻的鉴赏与创作过程中,获得艺术创作的欢乐和情感的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与积极探索的精神,使学生能够理解篆刻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热爱和传承祖国优秀的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寿山石与篆刻的鉴赏与篆刻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进行篆刻的鉴赏与创作活动。

三、教具准备:刻刀、印材、印泥、钤印用纸、笔、墨、砚、镜、砂纸和油石、印规、印床和印筋、棕刷和拓包、工具书四、授课安排:18课时五、作业安排:制作一枚自己的篆刻名章或感兴趣的文字。

通过独立操作篆刻个人名章的过程,总结阴刻、阳刻的特点,提高学生对篆刻艺术的欣赏能力,引导学生喜欢篆刻艺术,增加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篆刻印章的技能。

六、教学内容安排:(一)寿山石的文化与历史渊源 1课时(二)篆刻的历史 1课时(三)篆刻作品欣赏 2课时(四)篆刻的五个内容4课时a、篆字。

从战国古玺印起,经秦至两汉,印章作为执信、取誉之物,发展到独立为一门艺术,历代的篆刻家无不在篆字上进行研究、探索。

古玺印中的文字繁杂难识,但其笔画细劲秀美,结体竖长,上紧下宽,如亭亭玉立之美女;秦印多凿法,班驳奇伟,统一中有变化;汉印篆字平实而大度,结体方正宽博,真如大将军入阵,威风四起;文人治印以来,自篆自刻,在承继古法的同时,印中文字更多地体现了“笔意”,此时,流派纷纭,印家辈出,风格各异,呈现出篆刻史中的又一高峰。

高超的篆字艺术水平是创作经典印章的基础b、章法。

章法即“布局”,就是将篆字的形态巧布于方寸之中,那巧借边栏、疏密平衡、虚实取险等构思,使篆刻艺术更加有韵趣,耐人寻味。

章法的巧妙与否是品评篆刻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c、刀法。

篆字与章法都要借助刀法去表现,运刀之功讲求情趣,它与篆法、章法相辅相成。

刀法应体现篆法与章法的形与神。

“冲刀”猛力坚实;“切刀“笔划若枯槁老干;“钝刀”表现浑厚苍莽的古拙之趣。

刀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篆刻作品的成败。

d、款识。

刻在印侧的称为边款或旁款,刻在印章顶端的文字称为顶款。

秦汉和秦汉以前印章,未发现铸刻有款识文字。

隋代官印,有在印背加刻铸造年月日的,世称背款,应是最早的印款。

篆刻家在印侧面刻款识文字,始于明代。

款识的字体有楷、草、隶、篆、行书等,此外还有刻图像的。

文字有阳文、阴文。

e、用章料。

篆刻用章料有雕钮为装饰,古即有之,或简洁或粗犷,亦有精细巧雕之佳作。

石章质地之优劣,有天壤之别。

(五)篆刻的创作9课时a 准备阶段,首先将印面在砂纸上磨平。

接着通过工具书选好篆字。

b 设计印稿,根据印文的内容可在纸上按印面的大小尺寸设计印稿。

设计印稿可根据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受印者的要求进行,在章法和篆法的选择上进行比较和推敲。

c 篆印于石,用“水印渡稿法”上石。

(1、在压痕内用浓墨写印稿(2、将纸固定覆于印面(3、在印稿上湿一点水并用纸吸干多余的水分(4、覆盖二三层纸并用指甲研磨印面d 镌刻,在刻治的过程中要注意“斜执式”“立执式”“握拳式”这三种刀方法的把握和运用。

e 拓印,钤拓印迹时要让印面显现清晰的刀法。

f 边款的刻制,边款的刀法多用侧锋单刀冲刻法。

(六)、交流与评价 1课时9【篇三:篆刻教案】篆刻教案教学方法:讲解、欣赏和学生刻印练习相结合。

一、篆刻教案教学目的篆刻教案1、通过书法和篆刻教案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书法和篆刻的兴趣,了解我国书法、篆刻的起源和类别,使他们受到书法、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篆刻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初步懂得治印的基本技法与步骤。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难点:篆刻时如何把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2、重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1、教具:各种字体的碑帖及名家书法作品数幅;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宣纸、砚、墨、印泥、砂纸(粗细两种)圆镜、毛刷等演示用具;刻好的印章二枚、供学生仔细看。

2、学具:刻刀、毛笔、墨、青田石或肥皂、土豆、橡皮等,砂纸、小圆镜、小牙刷、毛刷等。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引导学生认真听课。

(二)讲授新课1、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是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殷商时代应用甲骨文开始,距今约三千七百余年。

最古老的文字是用图画方式表达,让人一看就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读出来,并明白它的意思,后来由于实际需要,又产生了音意相兼的形声字,以及运用了转注、假借的手法,有象形、指事会意的实体字和形声字,汉字的创造正是沿着这个道路发展下来的: 2、书法的分类:综合历代各种文字大致分为篆、隶、楷、行、草五大类。

(1)篆书:甲骨文-------是殷、周时期的古文,因刻在龟骨上故名;石鼓文---------石鼓是秦朝的刻石,上面所刻的文字属于大篆的体系,也是我国最早的石刻;秦《泰山刻石》-------又称《封秦山碑》字体属于小篆,相传是秦代丞相李斯所写,小篆是从大篆省改而来的。

(2)隶书:相传是狱史程邈被囚在监狱里时,把大小篆的笔画和结体作简化,便于书写。

这种字体便在公文上使用起来。

当时办公文的小官叫做“徒隶”,便把这种字体称为“隶书”(3)楷书:楷书真书,楷书,由隶书、隶草演变而成,字形方正,大小相近,有楷模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