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升三暑假班第2课抓住尾句读懂一句话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笔记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笔记
以下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古诗两首》的笔记,供您参考:
1. 知识点梳理:
《绝句》:作者是唐代的杜甫,描写了春天景色。
诗中使用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等词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
《惠崇春江晚景》:作者是宋代的苏轼,描写了春天江边的景色。
诗中使用了“竹”、“桃花”、“鸭子”、“蒌蒿”、“芦芽”、“河豚”等词语,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江边春景图。
2. 重点词语解释:
黄鹂:黄莺鸟,羽毛黄色,嘴黑色,很美丽。
翠柳:翠绿色的柳树。
白鹭:鹭鸶,羽毛纯白色,嘴黑色,腿很长。
青天:蓝色的天空。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万里船:远航的船只。
河豚:一种鱼类,有毒,但肉味鲜美。
3. 古诗赏析:
《绝句》中,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诗中运用了多个色彩鲜明的词语,如“黄”、“翠”、“白”、“青”,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美丽。
《惠崇春江晚景》中,诗人通过对江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诗中不仅描绘了植物和动物,还通过“河豚欲上”暗示着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生命的活力。
4. 拓展思考: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但它们所描绘的景象和使用的词语各有不同。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不同诗人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和风格。
二升三语文暑假衔接培训

二升三语文暑假衔接培训-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目录第1讲汉语拼音 (1)第2讲看图说话:整体局部 (3)第3讲认识汉字 (5)第4讲看图说话:上下左右 (7)第5讲词语搭配 (9)第6讲看图说话:远近里外 (12)第7讲整理句子 (14)第8讲看图说话:时间变化 (16)第9讲补充句子 (18)第10讲看图说话:季节变化 (20)第11讲改写句子 (22)第12讲看图说话:事情顺序 (25)2019暑假乐读教育“强化基础·快乐作文”语文衔接培训第1讲汉语拼音一、认一认,写一写。
李lǐ郑zhèng 宋sòng 陈chén 刘liú徐xú赵zhào 郭guō 吴wú胡hú章zhāng 婆pó伯 bó叔shū 姨yí视shì迷mí球 qiú二、把下列音节按要求归类。
pa hou yin zhi lu heng niu jun bi ye le tao bingnei wu chen nu yun xue mo gong xin zi ding ka si单韵母音节复韵母音节前鼻韵母音节后鼻韵母音节整体认读音节三、把韵母相同的字写在横线上:同今青蝶东宾写学亲经心别中民音红平定冬姐爹些工新大许因行可切ong: in:ing: ie: 四、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字典公公家里吵吵闹闹,吵个不停的原来是标点符号。
看,它们的眼睛瞪得多大,听,它们的嗓门提的多高。
感叹号拄着拐杖,小问号竖起耳朵,调皮的小逗号急得蹦蹦跳。
首先发言的是感叹号,它的嗓门就像铜鼓敲:“伙伴们,我的感情最强烈。
文章里谁也没有我重要!”感叹号的话招来一阵嘲笑,顶不服气的是小问号:“哼,要是没有我来发问,怎么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小逗号的话头头是道,它和顿号一起反驳小问号:“要是我们不把句子点开,文章就像一根长长的面条。
二升三暑假班第2课抓住尾句读懂一句话

二升三暑假班第2课抓住尾句读懂一句话一、技巧小结。
1.总结句:段尾处进行总结的句子,能够概括文段主要内容,抒发情感。
2.辨别方法:往往以写感想、写体会、写倡议的方式出现。
二、例题指引。
例1:同学们要读懂一段话,只抓住首句能解决所有问题吗?先看看下面一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天鹅湖是个圆形的湖。
湖水澈可见底,碧绿发亮,好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湖的四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低垂着头的柳树。
它在风的吹动下,舒展着柔嫩的腰肢,拂动着细长的手臂,迎风起舞。
树下是一片青青的草地。
草地上零零星星地点缀着红的、黄的、蓝的小野花,远远看去,就像是缀着彩色图案的绸缎子。
湖上横着一座美丽的天鹅桥,就像一根玉带系在那里,把天鹅湖打扮得更加美丽。
天鹅湖是多么美丽、迷人呀!思路点拨:1.文段写了哪里的风景?2.文段中重点介绍了哪些景物?它们是什么样的?自己找出来读一读。
3.你发现最后一句和前面几句的干系了吗?【答案】这段话首要写了天鹅湖是多么美丽、诱人呀。
例2:种树的优点树木、花草美化环境的本领大。
树木、花草是“氧气制造厂”,一公顷的阔叶林一天就能放出700千克的氧气,够1000人使用;树木、花草又是“天然吸尘器”,大量的树木枝叶能够减低风速,使工业粉尘下降;树木、花草还是“气候调节器”,能够吸热、遮光、蒸发热量和水分,增加空气湿度,令人感到舒服;一些树木、花草还能吸收有害气体,分泌杀菌素,吸收和隔挡噪音,因此树木、花草又被人们誉为“有毒气体净化所”“自然界的防疫员”“天然隔音墙”。
据调查,世界上长寿人居多的地方都是环境美、绿化好的地方。
我们少年儿童应当主动加入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种草莳花举动,树立“爱护树木花草光荣,毁坏树木花草可耻”的新风尚。
11.短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树木、花草的本领大?2.本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这告诉我们以后该怎么做?思路导航第1步:树木、花草本领大的首要施展阐发:氧气制造厂、天然吸尘器、气候调节器、有毒气体净化所、自然界的防疫员、天然隔音墙。
【暑假衔接系统课】二升三年级第二课 抓住描写典型人物的事件

第一件事是: 妈妈帮邻居张阿姨赶织毛衣 。
第二件事是: 妈妈帮邻居包饺子
。
其中第( 一 )件事是作者重点记叙的。 【方法指导】人物+事件
4、文中的“快妈妈”有什么性格特点?从所记叙的两件
事中,可以看出“快妈妈”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思想品质?
(1)妈妈的性格特点: 干事麻利 。
(2)妈妈的思想品质: 助人为乐
5、文章是通过哪几件事来说明王冕勤奋好学的?
【方法指导】概括:人物+事件 通过两件事来说明 第一件是放牛时偷偷溜到学堂听学生们读书。 第二件是在佛堂里就着昏暗的长明灯读书。
感谢聆听
抓住描写典型人物的事件 1.明确文章选取了几个事例 2.抓住“六要素”来概括事件的内容 3.抓住叙述前后的中心句、过渡句和关键字, 来把握人物特点。
①金石等撞击时发出的声音。( )
②响亮的读书声。(√)
3、找出下列两个词在文中的正确解释,在括号里画“√”。 (1)琅琅
①金石等撞击时发出的声音。( )
②响亮的读书声。( √)
(2)诱惑
①吸引,招引。( √)
②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做坏事。( )
4.王冕夜里独自坐在佛像膝盖上读书,为什么不害怕许多面目
晚饭后,妈妈就不停地织。当我一觉醒来时,妈妈还在 “飞针走线”,朦胧中,我看见妈妈的手在飞快地抖动, 却辨不出几时“飞针”,何时“走线”,只见线团在变 “瘦”,毛衣在长“长”。不过一天一夜的功夫,妈妈就 织了三件,两天的时间就织完了。你说这不是“快妈妈” 吗?
妈妈不但织毛衣快,干家务活更快。 一天晚上,邻居张阿姨家里有客,包饺子忙不过来,
(事件概括:人物+事件)
终于结束啦~
。
5、你觉得你的妈妈有什么样的特点?请你也写一件突出
二升三语文暑期阅读专项提升专题2 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 有答案

专题2 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知识梳理一、提问方式①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②给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二、句号和逗号的用法和区别1、句号:句末点号,基本用于句子末尾,表示陈述语气。
形式是“。
”。
基本用法:①一件事情陈述完了用句号。
②讲述另外一件事情用句号。
③前后主语发生变化用句号。
如:(1)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请您稍等一下。
(3)树林里有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泉水上堆满了枯枝败叶。
★以上这些句子,有的长,有的短,但都是一个句子,句末都用句号,表示停顿的语气。
2、逗号:句内点号,用于句子或语段内部的一般性停顿。
形式是“,”。
基本用于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
基本用法:①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一般都用逗号。
②用于各种语法位置。
③用于各种停顿处。
如:(1)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数是恒星。
(2)应该明白,投机取巧不是学习的最有效方法。
(3)对于乔丹,他并不了解。
(4)怎么了,一向沉稳的齐达内先生?3、两者区别:逗号表示句子只是有停顿,还没结束;句号表示要表达的意思相对完整,句子已经结束。
专项提升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A.蚂蚁队长说,“照样要受处罚。
”B.“不要紧,”小公鸡说道:“第一次能这样就很不错了。
”C.“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A.后面是蚂蚁队长说的话,所以用冒号。
如:蚂蚁队长说:“照样要受处罚。
”B.“不要紧,”“第一次能这样就很不错了。
”均为话没有说完,中间短暂停顿,所以中间都用逗号(,)。
如:“不要紧,”小公鸡说道,“第一次能这样就很不错了。
”故选C。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那里有座一样的城市;有条一样的街道;街角处有栋一样的房子;房子里有个一样的孩子。
B.在宇宙的另一边,它会不会像花朵一样开放,或者像人一样行走。
C.那时,无数的孩子会从家里冲出来,打雪仗,堆雪人,滑雪……【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二升三暑假班第1课抓住首句读懂一句话

二升三暑假班第1课抓住首句读懂一句话一、技巧小结。
1.中心句: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表达情感(即写作目的)的句子。
2.总起句:能概括文段主要内容的句子。
找到它就可以快、准、精地把握文段主要内容、情感。
3.总起句的位置:出现在一段话开头。
4.辨别方法:认真读第一句话,再看看后面的句子是不是围绕第一句话写的。
二、例题指引。
例1:亲爱的同学,下面一段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小白鸽说:“春雨是无色的,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
”小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绿色的。
你们瞧,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树绿了。
”麻雀说:“不,不!春雨是红色的。
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杏树上,杏花红了。
”小黄莺说:“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的。
不是吗?它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它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的花也黄了。
”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它好像在说:“亲爱的小鸟们,你们的话都对,但都没说全面。
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给春天的大地万紫干红。
”思路点拨:1.请先说说短文中都写了谁?2.分角色读读,它们说了什么?它们在讨论什么话题?3.你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了吗?【答案】这段话是围绕“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写的。
例2: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第一句话写了什么内容?2.你能发现后面几句话和第一句话有什么关系吗?3.你知道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吗?思路导航第1步:第一句: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四升五暑假班第2课词语的理解含答案

四升五暑假班第2课词语的理解第一关:基础闯关。
1.读句子,填上恰当的反义词。
(1)懒惰的结果是痛苦,( )的结果是幸福。
(2)闷热的夏天过去了,我们迎来了( )的秋天。
(3)( )使人进步,骄傲使人( )指点迷津:此题是对反义词的考查。
反义词指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
有时词语的反义词会随词义的变化、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因此,完成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句子语言环境找出所填反义词在句中的对应词,再根据该词的意思去判断它的反义词。
如第(1)题中所填反义词对应词是句中的“懒惰”,根据“懒惰” 的意思可知所填反义词是“勤劳”;第(2)题中所填反义词的对应词是句中的“闷热”,根据“闷热”的意思及句中的“秋天”可知所填反义词是“凉爽”;第(3) 题中所填反义词的对应词分别是“骄傲”“进步”,根据词的意思可知所填反义词分别是“虚心”“落后”。
参考答案:(1)勤劳 (2)凉爽 (3)虚心落后2.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最符合语境的一个填写在横线上。
(1)湖心的三个小岛(倒映倒影掩映)在绿树丛中。
(2)秦兵马俑(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有血有肉)地模拟军阵的排列, 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指点迷津:此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第(1)题中的“倒映”指物体的形象倒着映射到另一物体上,“倒影”指倒立的影子,“掩映”指相互遮掩而且又映照衬托。
从题干中可看出,是小岛和绿树相互映照衬托,所以选填的应是“掩映”。
第(2)题中的“活灵活现”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一般;“惟妙惟肖”指描绘或仿造得简直和真的一模一样,非常逼真;“有血有肉”形容富有生命力,多形容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动。
因而此题所选填的应是“惟妙惟肖”。
参考答案:(1)掩映 (2)惟妙惟肖3.为下列句子中“自然”一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自然:①表示理所当然;②自然界;③自由发展,没有人干预。
(1)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直然之道,就是这样。
二升三暑假培训班语文教材

二升三暑假培训班语文教材二升三语文教案第一章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研究汉字的拐棍,也是研究普通话的工具。
《课标》对一、二年级的要求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第一节声母、韵母一、声母声母有23个: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 y w 根据发音部位的不同分为:边音:l鼻音:n平舌音:z c s翘舌音:zh ch sh二、韵母韵母有24个:a o e i uüai ei ui ao ou iu ieüe eran en in unün ang eng ing ong(1)根据字母的组成的不同分为:单韵母:一个字母组成的韵母:a o e i uü复韵母:两个单韵母构成的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üe er (2)按照发音的部位的不同又分为:前鼻韵母:an en in unün(“n”为前鼻音)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ng”为后鼻音)[例1]默写声母:[例2]默写韵母:[例3]把声母相同的字写在横线上:吃知识次盛曾趁持私诗字粗cchsshzzh练习一二升三语文教案一、默写声母中的平舌音和翘舌音:2、默写单韵母:三、默写后鼻韵母:第二节音节、声调一、音节通俗话音节常常使用的拼音方法有四种:两拼法、三拼法、声介合拼法和团体认读法。
1、两拼法:两拼法是把声母和韵母直接拼合起来的方法。
如:m+a→mǎ;h+ong→hóng。
2、三拼法三拼法是拼音时,把音节分成声母、介母、韵母三部分进行连接。
也叫“三拼连读法”。
如:j+i+ao→jiào;n+u+an→nuǎn。
3、团体认读法整体认读法,又叫音节直呼法,就是直接读出音节,不需要用声母去拼韵母,小学汉语拼音教材中的16个: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ing yuan yun[例4]把以下音节按请求归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升三暑假班第2课抓住尾句读懂一句话
一、技巧小结。
1.总结句:段尾处进行总结的句子,能够概括文段主要内容,抒发情感。
2.辨别方法:往往以写感想、写体会、写倡议的方式出现。
二、例题指引。
例1:同学们要读懂一段话,只抓住首句能解决所有问题吗?先看看下面一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
天鹅湖是个圆形的湖。
湖水澈可见底,碧绿发亮,好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湖的四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低垂着头的柳树。
它在风的吹动下,舒展着柔嫩的腰肢,拂动着细长的手臂,迎风起舞。
树下是一片青青的草地。
草地上零零星星地点缀着红的、黄的、蓝的小野花,远远看去,就像是缀着彩色图案的绸缎子。
湖上横着一座美丽的天鹅桥,就像一根玉带系在那里,把天鹅湖打扮得更加美丽。
天鹅湖是多么美丽、迷人呀!
思路点拨:
1.文段写了哪里的风景?
2.文段中重点介绍了哪些景物?它们是什么样的?自己找出来读一读。
3.你发现最后一句和前面几句的关系了吗?
【答案】这段话主要写了天鹅湖是多么美丽、迷人呀。
例2:
种树的好处
树木、花草美化环境的本领大。
树木、花草是“氧气制造厂”,一公顷的阔叶林一天就能放出700千克的氧气,够1000人使用;树木、花草又是“天然吸尘器”,大量的树木枝叶能够减低风速,使工业粉尘下降;树木、花草还是“气候调节器”,能够吸热、遮光、蒸发热量和水分,增加空气湿度,使人感到舒服;一些树木、花草还能吸收有害气体,分泌杀菌素,吸收和隔挡噪音,因此树木、花草又被人们誉为“有毒气体净化所”“自然界的防疫员”“天然隔音墙”。
据调查,世界上长寿人居多的地方都是环境美、绿化好的地方。
我们少年儿童应当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种草种花活动,树立“爱护树木花草光荣,毁坏树木花草可耻”的新风尚。
1.短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树木、花草的本领大?
2.本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这告诉我们以后该怎么做?
思路导航
第1步:树木、花草本领大的主要表现:氧气制造厂、天然吸尘器、气候调节器、有毒气体净化所、自然界的防疫员、天然隔音墙。
第2步:对人类的益处:美化环境,延年益寿。
第3步:倡议:我们少年儿童应当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种草种花活动,树立“爱护树木花草光荣,毁坏树木花草可耻”的新风尚。
温馨提示:作者的倡议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这就是文章的中心句。
【答案】
1.本领大的主要表现:氧气制造厂、天然吸尘器、气候调节器、有毒气体净化所、自然界的防疫员、天然隔音墙。
2.本文是围绕“树木、花草美化环境的本领大”来写的,并提出了倡议:我们少年儿童应当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种草种花活动,树立“爱护树木花草光荣,毁坏树木花草可耻”的新风尚。
三、课堂小练。
(一)
你看,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
松树的叶子可以提炼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
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
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息;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
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我敬佩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
1.读短文填空。
(2)找出文中讲松树用途的句子,再填空。
2.
3.
(二)初冬的早晨
清晨,我打开窗户,新鲜空气迎面扑来。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走到阳台上向东望去,只见太阳像燃烧的火球,冉冉升起,把周围的白云染得一片金黄。
慢慢地,云彩散去了,阳光照在人们的身上,暖洋洋的,十分舒服。
瞧,远远的山脉上,树林里,野菊花到处盛开,散发出阵阵清香,翠绿的叶子衬托着金黄的花朵,美丽极了。
可是,槐树和杨树的叶子都落光了,它们在寒风中抖动着光秃秃的枝丫。
而那四季常青的松柏,却挺着笔直的腰杆,就像威武的哨兵,迎着呼呼的北风,一点儿也不屈服。
山坡上,一条清澈的小河,静静地流着,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万道金光。
站在高处望去,小河像一条银色的长蛇,慢慢地爬行。
初冬的早晨,真迷人啊!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慢慢——()暖烘烘——()
2.补充句子。
3.(1)槐树和杨树( )抖动着( )的枝丫。
(2)( )的小河( )流着,在( )照射下,反射出万道金光。
3.作者把小河比作什么?你觉得好在哪里?
5.你喜欢初冬的早晨吗?为什么,请用几句话说明一下。
(三)“马马虎虎”的传说
宋朝有个人喜欢画画。
有一次,他刚画完一只虎头,正巧有人请他画马,他便在虎头后面画了个马身子。
请他画马的人惊奇不已:“这是虎还是马呢?”画家随口回答道:“这叫马马虎虎!”然后把这幅画挂在家里,经常欣赏。
他的大儿子问
他那是什么,他说是虎;二儿子问他那是什么,他说是马。
后来,大儿子去狩猎,遇见一匹马却误以为是虎,立即张弓搭箭将马射死,结果只好给马的主人赔偿、道歉。
而二儿子在野外碰见老虎,则认为是马,上前就骑,立即被老虎咬死了。
噩耗传来,那画画的人痛心疾首,懊悔不该画“马马虎虎”,害死了儿子。
唉!他立即取下画烧掉,并作诗自嘲也警世道:“马虎图,似马又似虎,大儿依图射死了马,二儿依图喂了虎,草堂焚烧‘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我)。
”从此,人们便称那种办事不认真的态度为“马马虎虎”。
如果你在学习中也常犯“马马虎虎”的毛病,那么劝你立即改掉!
1.读句子,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3.画画人由于马虎,酿成了什么大错?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可以自己总结,也可以从文中找找答案)
参考答案:
(一)
1.(1)自我牺牲。
(2)是很好的造纸原料;可以提炼挥发油;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好的燃料。
2.松树为了人类的需要,将自己的枝干、叶子、脂液、根等全部贡献出来供人们利用,自己毫无保留。
3.我敬佩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
(二)
1.冉冉暖洋洋
2.(1)在寒风中;光秃秃;(2)清澈;静静地;阳光的。
3.一条银色的长蛇,慢慢地爬行。
这一比喻把小河的颜色、形状以及它流淌的样子都写出来了。
4.初冬的早晨,真迷人啊
5.示例:我非常喜欢初冬的早晨。
我喜欢在初冬的早晨散步,看暖暖的太阳冉冉升起,大地慢慢变暖,让人心旷神怡。
本题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三)
1.cháo zhāo zhǐ zhī
2.虎;马;马马虎虎;从此,人们便称那种办事不认真的态度为“马马虎虎”。
3.大儿子去狩猎,遇见一匹马却误以为是虎,立即张弓搭箭将马射死,结果只好给马的主人赔偿、道歉。
而二儿子在野外碰见老虎,则认为是马,上前就骑,立即被老虎咬死了。
4.如:我一定要改掉马虎的毛病,否则会酿成大错。
(答案不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