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合成说课课件.ppt

合集下载

力的合成ppt课件

力的合成ppt课件
2.实验原理:等效替代
3.实验思路
(1)合力F的确定:一个力F可以使汇力圆环与平板上的定位圆重合,两个 力F1、F2共同作用,也能使汇力圆环与平板上的定位圆重合,则F的作用效 果与F1和F2共同作用效果相同,则F是F1和F2的合力。 (2)合力F与分力F1、F2的关系:作出力F1、F2及F的图示,观察三个力所构
类型 两分力 相互垂直
两分力等大, 夹角为 θ
作图
合力的计算
大小:
F= F21+F22
方向:tan θ=FF12
大小:F=2F1cos
θ 2
(当 θ=120°时,F1=F2=F)
方向:F 与 F1 的夹角为2θ
多力合成的方法:逐次合成法 F123
F1234 F12
F2
F3 F1
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
1.(合力和分力的关系)(多选)对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不等的两个力进 行合成,则( CD )
A.合力一定大于每个分力 B.合力可能同时垂直于两个分力 C.合力的方向可能与一个分力的方向相反 D.两个大小不变的分力的夹角在0°到180°之间变化时,夹角越小,合 力越大
3.(二力的合成)(2023·广东广州高一期中)两个力大小相等,当它们夹
当两分力的大小不变,夹角越大,合力怎样变化?
F1
F1
F
F1 F1 F2
F1 F2 F F1 F2
当两分力F1、F2大小一定,夹角θ从0°增大到180°,合力大小随夹 角θ的增大而减小。
合力一定,两等大分力随它们之间的夹角变化而如何变化? 合力不变,分力随分力的夹角增大而增大
合力与分力间的关系
三角形定则
合矢量
把两个矢量首尾相接从而 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叫做三 角形定则

力的合成说课ppt课件

力的合成说课ppt课件

更重要的是,力的合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对今后牛顿运动定 律、平衡问题、动量与能量问题的理解和应用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这节课承前启后,在整个高中物理学习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 地位。
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求沿同一直线作用的两个力的合力的方法, 第一章也初步接触到位移的矢量合成,通过前面几节受力分析,为 本节课打下坚实基础,在预习中了解到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知识,为 本节课做了充分2的准备。
F
F1
F2


甲、乙的作用效果相同,都将重物吊起。 互成角度的力F1、F2的合力F满足平行 四边形法则。
.
第二个教学环节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 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设计分三步:
1.明确学生分组实验目标:参考老师提供的实 验器材及设计方案,寻求合力分力关系;
2.学生设计并展示讨论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 骤以及注意事项;
N
T1
T
T2
F1
F2
F
G
G
图1
图2
图G3
如图1、图2为共点力;而图3为非共点力.
.
第二部分:实验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一.师生合作完成精确地演示实验,发现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学生分组实验,独立求证力的平行四
边形定则。
.
第一教学环节要完成的任务
1.介绍力的合成测量以及其测量原理; 2.教师利用测量仪精确测量出两个共点力的
.
教学方法
1
教学方 法
2
学法上采用实验归纳法 教法上采用启发式教学
.
四、教学过程
首先设置一个物理情景,展示力在作用效果上的等效性 。用等效替代来说明合力的含义。也就是说首先探究力 的合成的物理意义,然后再来寻求分力与合力之间的关 系和运算法则,然后引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力的合成实验》课件

《力的合成实验》课件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材质的细线, 确保在受力时不易断裂或滑动。
重物
提供重力
重物在实验中提供重力,使物体 在力的作用下产生加速度或位移

选择合适的重量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重量的重 物,确保能够产生明显的实验效
果。
注意安全
在悬挂重物时,要注意安全问题 ,避免重物掉落或砸伤实验人员

03
实验步骤
准备阶段
吊车和起重机
02
吊车和起重机通过钢索和滑轮组实现力的合成,将人力转化为
更大的提升力。
帆船运动
03
帆船通过调整帆面角度,利用风力和船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实
现航行。
力的合成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01
桥梁和建筑结构
桥梁和建筑结构需要精确的力的合成计算,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
性。
02
机械设计和制造
机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力的合成效应,以确保机器的正
理解测力计和滑轮在实验中的作用,掌握 测力计和滑轮的组合使用方法。
掌握实验操作流程
01
02
03
实验前的准备
了解实验所需的器材和工 具,检查实验装置是否完 好,确保实验的安全性。
实验操作步骤
掌握实验的操作流程,包 括安装滑轮、调整测力计 、施加力、记录数据等步 骤。
实验数据处理
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包括数据的读取、记录 、计算和分析,以便得出 正确的结论。
注意个人防护
在进行实验时,应佩戴合适的防护眼镜、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以防止意外伤害。
意外情况的应急处理措施
触电应急处理
若发生触电情况,应立即切断电源,用绝缘物体将电线拨开,并拨 打急救电话。

《力的合成》课件

《力的合成》课件

静止物体的合成力应用
静力学平衡是应用静止物体合成力的重要原理,我们将学习平衡力的分解和合成,并进行实践应用题。

运动物体的合成力应用
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将了解合成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并通过范例深入 理解运动物体的合成力。
总结
通过本课件,您将了解力的合成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合力的三角形法和 平行四边形法则,并了解静止物体和运动物体中合成力的应用。
《力的合成精品》PPT课 件
欢迎来到《力的合成精品》PPT课件!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深入了解力的合成, 学习如何计算合成力以及其在静止和运动物体中的应用。
什么是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的过程。我们将探讨合成力的概念、公式表示以及图示解释。
如何计算合成力?
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掌握合力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力的合成PPT课件

力的合成PPT课件

嘿嘿,我一 个人也能将同 样的板凳举到 相同的高度!
很多人才能拖动的物体,一头大象就能拖动.
数只蚂蚁 移动树叶 一只甲壳虫 移动树叶
多个船帆 驱动航船 一个发动机 驱动航船
作用效果相同
在这些事例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这些事例说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与两 个(多个)力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效果相同.
4.下列说法正确吗?
(1)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协力一定大于其 中的任何一个分力。
(2)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协力一定小于其 中的任何一个分力。
(3)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协力小于或等于 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
交流与讨论:在多人滑艇运动中也运用了协力的 知识.同学们分析一下,运动员们是如何运用协 力的呢?这还属于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吗?
物理学中我们叫 它等效,也可以
叫等效代替
F1
F2
F
如果一个力(F)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另外几个力共同 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可以替代那几个力。
这个力(F)就叫那几个力的协力,那几个力叫做 力(F)的分力。
F2
F1
F
在这幅图片中,哪个力是哪几个力的协力?
求几个力的协力叫做 力的合成
求两个力的协力叫做 二力的合成
F
F1 /N
F2 /N
F /N
F1与F2同向
大小:1N
大小:0.5N 大小:1.5N
方向:向右 方向:向右
F1与F2反向
大小:2N 大小:0.5N
方向: 向右 方向:向左
方向:向右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同一直线上二力 合成的情况:
❖ 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同时,协力的大小如何?方 向怎样?
❖ 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反时,协力的大小如何?方 向怎样?

《力的合成》ppt课件

《力的合成》ppt课件
300 B D m
A
引伸、(分析铰链杆的情况)如图所示,一轻绳一端 固定在墙壁上,另一端固定在铰链杆的B端,同时在B 端用一轻绳悬挂一质量为m=10kg的物体,则绳对杆的 压力( ) C √ 50 3N A、50N B、 C、100N D、 100 3 N 0
30 B
A D m
作业:
1、复习本节教材内容
4
6
F5 O F6 F1
F3 F2
F
o
F1 F2
F4
F3
(3)最小圆法求解: 若共点的三个力互成1200,可以以最小力为半径 画圆,则圆外剩余部分的两个力的合力即为所求的 三个力的合力。
F2
F1 F2 F2 F1 F2
o
o
F3 F3
o
F F3
F3
(4)特殊几何关系求解: 例3、如图所示,有五个力作用于同一点O,表示 这五个力的有向线段恰好分别构成一个正六边形的两 个邻边和三条对角线,已知F3=10N,则这五个力的合 力的大小为多少?
F3
F5 O F1 F6 F2
例6、水平横梁一端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一小滑 轮B,一轻绳的一端C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D跨过滑 轮后悬挂一质量为m=10kg的重物,∠CBA=300,如图 所示,则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为( C )(g=10N/kg) A、50N B、50 3 N C 100 3 N C、100N D、
F F F1 3 sin( ) sin
解斜三角形
正弦定理:sin( )
(三)多力合成 1、求解方法: (1)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 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出这个合力与第 三个力的合力,一次求下去,最后求出所有力的合 力。 (2)用矢量多边形定则求解: 把每个力的矢量线段首尾相连,则从第一个力的 矢尾指向最后一个力的矢首的有向线段表示它们的 F5 合力。 F F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说课PPT课件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说课PPT课件
第6页/共16页
4、力的合成
2、重点
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探索应用是教材的重点。
第7页/共16页
4、力的合成
四、教学设计与流程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以“学生 为中心”,更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 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第8页/共16页
4、力的合成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在初中的基础上,复 习二力平衡,来引导学生学习合力的概念,强 调力的合成不是简单的代数相加、减;进而让 学生探究力的合成满足怎样的规律?引导学生 积极思考、探究平行四边形定则;观察及归纳 总结。
第3页/共16页
4、力的合成
2、过程与方法
树立等效观点,建立等效思想
第4页/共16页
4、力的合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⑵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 学态度。
第5页/共16页
4、力的合成
三、教学重难点 1、难点
因为学生习惯于代数运算,产生定性思维,对 矢量运算特别不习惯,不易接受。因此在作用 效果相同的基础上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理 解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教材的难点。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点评
第11页/共16页
4、力的合成
议:小组合作完成
创设疑点:
互成角度 的力如何 求合力
引出中心 词“作用 效果”
明 确 探 究重点小组完成 合作探究 实验
第12页/共16页
4、力的合成
展:分组抽签展示
实验要做 什么?
怎么做?为什么 这么做?
哪里会出现误 差?为什么会 有误差?
第13页/共16页
第9页/共16页
4、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PPT课件

力的合成PPT课件

1、方向相同的两个力合成!
2、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合成!协力 的大小是________N,方向向
______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 力合成!
练习一:
(1)、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 8N和3N,那么他们的协力最大是 ( ),协力的最小( )
练习二:
在水平桌面上有XXX块,受到一个向右的拉力F=10N,此
数只蚂蚁才能挪动的一片树叶, 仅一只甲克虫就可以挪动它,那 么,这只甲克虫的作用力在效果 上是一样的。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 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 叫那几个力的协力
组成协力的每一个力叫分力
实验过程:
在图中有两个力对E点进行作用,F1和 F2,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是 到了 F1是1个钩码的作用,F2是2个钩码的作用。 方向一致,水平向右。
是(
)。
1、方向相同的两个力合成时,协力的 大小为两力之和。协力方向与本来力 的方向一致。
2、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合成时,协力的 大小为两力之差,方向与较大的力的 方向一致。
作业:高效速练
时物体以2m/s 速度匀速向右行驶, 1、物体此时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 N.方向______.
2、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_______N.
3、此时物体的运动状态___15牛的物体,当用
手竖直向上托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是10牛,则手对物体向上的力的大小
1、什么叫协力?什么叫 分力?
2、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 成是怎样的?
1、 如何描述力? 2、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3、力的作用效果是怎样的?
可以看到两次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都是将桶提高了一米。
众多船帆才能驱动的航船,用一 台发动机就可以驱动。这台发动 机对航船的作用效果与多个船帆 对船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五.教学评价
启发式教学
实验探究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 五.教学评价
亲自探究力的 合成过程
学生积极思考
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
谢谢大家
科学探究过程(25min) 知识拓展深化(4min) 自学共点力(3min) 学习效果检测(3min) 板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学生通过实践体验 ,感悟等效思想。
实验:请两位同学用一根提起拴在绳子上重为 1kg的砝码,再由一位同学自己提起这个砝码。
思考:两次提起砝码的过程,作用效果是否
相同?学生施加的力是否相同?
力的合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四节
董泠萱
说课部分
总结 评价
教材 分析
学情 分析
教学 过程
教法 学法
一.教材 分析
教材中的 地位 和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 重难点
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承上: 对前面学习三种基本性质的力的复习和巩固。
启下: 学习力学的一些重要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平衡、
动量定理)理解应用的基础。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和应用
二.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已掌握位移、 速度、加速度 等矢量及力的 图示和三种基
本性质力
基础跨越
从代数运算 迁移到几何
知识
能力要求
对平行四边 形定则的 理解。
• 三.教法.学法
探究实验法为主 启发式教学为辅
实验探究 新课导入(5min) 新课教学 课堂小节 布置作业
(一)新课导入
两次提水的过程中,作用效果相同,几位同学施加
的力的大小不相同。
问题:以上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等效替代
(二)新课教学
• 1.由以上实例引出分力、合力的概念 • 2. 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结论:
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 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 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叫做平行 四边形定则。F2
F合

•3.应用结论
方法
F1
引出求多个共点力的合力的
(三)课堂小结
• 1.学习效果检测
• 2.板书设计
§3.4力的合成
1.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的概念。 2.力的合成 (1)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夹角的关系 ① …… ② …… ③ …… 3.多力合成
(四)布置作业
课后完成教材第64页“问题与练习”第2、3题。
•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从力作用的等效性理解概念 探究力的合成方法
会应用方法求共点力的合力
2.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按要求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能力 培养等效思想的分析方法
2.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激发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1:通过实例,理解分力、合力、力的合成的概念 重点2:通过实验,探索“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