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响应光阀的制备及在真三维立体显示中的应用

快速响应光阀的制备及在真三维立体显示中的应用
快速响应光阀的制备及在真三维立体显示中的应用

基于光场扫描的真三维立体显示系统的开发

第45卷 第6A 期2018年6月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 Vol.45No.6A June 2018 本文受龙岩市科技局重点专项基金(2014LY10),龙岩学院百名青年教师攀登项目(LQ2013006) ,龙岩学院协同创新项目和龙岩学院重点学科项目资助.曾 崇(1985-),女,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形图像处理二软件工程,E-mail :zen g chon g 111@163.com ;郭华龙(1977-),男,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二信息系统与系统识别;曾志宏(1982-),男,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图像处理二大数据;赵 娟(1985-),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光学和机器视觉,E-mail :j uanzhao102@163. com .基于光场扫描的真三维立体显示系统的开发 曾 崇1 郭华龙1 曾志宏1 赵 娟2 (龙岩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福建龙岩364000)1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广东深圳518055)2 摘 要 近年来,计算机视觉领域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三维显示技术,即光场三维显示技术.基于光场扫描的真三维立体显示系统通过重构物体光强的空间分布,减少了信息冗余,采用高速投影仪二定向散射反射镜和高速旋转马达等设计而成.通过分析光场三维显示原理和系统工作原理二显示系统架构和立体成像原理等,详细论述了显示系统开发的可行性,并通过实验证明了当达到一定投影输出功率和马达旋转功率时可实现立体成像.观测者可360度裸眼观测立体图像,并且无需佩戴任何辅助工具. 关键词 光场扫描,三维立体显示,定向散射镜,数字微镜元件 中图法分类号 TN873+.7,TN27 文献标识码 A Develo p ment of Real 3D Dis p la y S y stem Based on Li g bt Field Scannin g ZENG Chon g 1 GUO Hua-lon g 1 ZENG Zhi-hon g 1 ZHAO Juan 2 (De p 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 g ineerin g ,Lon gy an Universit y ,Lon gy an ,Fu j ian 364000,China )1(Shenzhen Institutes of Advanced Technolo gy ,Chinese Academ y of Sciences ,Shenzhen ,Guan g don g 518055,China )2 Abstract In recent y ears ,the li g ht field 3D dis p la y technolo gy ,an innovative 3D dis p la y technolo gy ,has been p ro p osed in the field of com p uter vision.This technolo gy is a real 3D dis p la y s y stem based on li g ht field scannin g .B y restructu-rin g the s p atial distribution of li g ht intensit y ,the amount of excessive information will be reduced.In order to desi g n the s y stem ,hi g h s p eed p ro j ector ,directional scatter reflector ,hi g h s p eed s p innin g motors and so on will be a pp lied into the s y stem.The feasibilit y of the dis p la y s y stem will be anal y zed based on the p rinci p les of lithe field 3D dis p la y and its s y s-tem ,dis p la y s y stem structure and stereo ima g in g .The ex p eriment p roves that when the out p ut p ower of the p ro j ector and rotar y p ower of the motor reach a certain level ,the dimensional ima g in g will be achieved.Without an y g o gg les or tools ,observers could watch the 360dimensional ima g es with their naked e y es.Ke y words Li g ht field scannin g ,3D dis p la y ,Directional scatter reflector ,DMD 1 引言真三维立体显示摈弃了传统的二维显示空间,可使观察者不佩戴任何辅助工具即可在三维空间中从任意角度对物体 进行观测.任何物体都可形成自身周围独特的光强分布,包 括自行发光或者其他光源照入使其漫射,而观察者则可通过 观察物体各空间点发出的光场来感知物体的三维信息.已知 的主流三维全息显示技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来记录再现物 体的真实三维图像,各物体在光波上的相位二振幅及强度等信 息全部被记录,具有较好的逼真度;但是由于全息图像的信息 量巨大,并且存在一定冗余,其信息需求量是实际物体的3倍 以上,因此高分辨率彩色三维影像较难实现.为实现准三维 全息显示,可以仅重构物体周围的光场,即重构物体光强的空 间分布,而不需重构其相位和强度等信息,从而使观察者能从 任意角度和位置感知到对应物体的三维状态[1-2].2 光场三维显示原理 光场三维显示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可利用高速投影仪 和360度扫描屏幕实现,另一种可利用投影阵列通过三维光 场的空间拼接实现[2].如图1(a )所示,光场扫描三维显示原理为单一高速投影仪投影出各方向图像,通过散射镜的360 度高速旋转,重构出物体任意方向的光线分布.投影阵列的 三维显示原理如图1(b )所示,多图像源投影仪P 1,P 2,P 3等 从不同方向投影,其中发光点A 和B 的光场由不同投影仪投 出,当投影仪密度足够时,重构出空间三维影像 .(a )单图像源投影(b )投影阵列图1 光场立体三维显示原理[3]本文采用改进的DLP 高速投影仪将预先处理好的图片万方数据

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三维立体显示技术现状分析与应用前景

目录 引言: (3) 1、三维立体技术概述 (3) 1.1、概念 (3) 1.2、特点 (3) 2、三维立体显示技术研究 (4) 2.1、眼镜式3D (4) 2.1.1、色差式 (4) 2.1.2、互补色 (4) 2.1.3、偏振光 (4) 2.1.4、时分式 (5) 2.2、裸眼式3D (5) 2.2.1、光屏障式 (5) 2.2.2、柱状透镜 (5) 2.2.3、指向光源 (6) 3、三维立体技术应用 (6) 3.1、应用范围 (6) 3.2、目前已存在的 (6) 4、三维立体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7) 4.1、技术壁垒 (7) 4.2、消费者体验 (7) 5、三维立体技术发展前景 (8) 【参考文献】 (8)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3D立体技术在商业应用上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发展前景。首先介绍了3D立体技术的概念和相关特征,然后简要说明其分类和技术应用,主要介绍了在显示方面的技术,分析了其存在的技术壁垒、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适用盲区,最后介绍了它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3D立体技术显示技术眼睛式裸眼式现状分析发展前景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3D立体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它已然不止在高科技的商业上层出现,2008年北奥会开幕式的立体卷轴的设计,2010年欧洲出现了第一张3D报纸,同年在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出现了3D电视,而电影《阿凡达》将全球影视视角提高到三维立体的角度,国内随后也有《龙门飞甲》的3D特效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日本京都府精华町的东洋纺阪京研究所开发3D电子模特,也将3D技术应用到虚拟服装领域。目前,国内也出现了很多3D特效的商业广告,在昆明就有公交站台广告,一些整形医院也推出了一系列基于三维立体技术的平面广告,满足了消费者对整体或局部立体感的需求。这些都是三维立体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1、三维立体技术概述 1.1、概念 (1)、三维立体图:是一类能够让人从中感觉到立体效果的平面图像。观察这类图像通常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或借助器材。 (2)、三维立体技术:利用先进的数码合成技术制作神奇三维立体,选择清晰的照片或底片将其扫描到电脑里,直接在电脑里利用专业的三维立体制图软件进行配图和数字处理,用高精度彩喷机打印出来,再用冷裱机装裱即可。 (3)、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将三维影像通过一定的手段显示出来,并被观众体验到的技术。 1.2、特点 (1)、视觉上层次分明色彩鲜艳,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2)、立体图给人以真实、栩栩如生,人物呼之欲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3)、利用三维立体图像包装企业,使企业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企业实力和档次,增加影响力

立体显示技术简介

立体显示技术简介 陈 曦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多媒体产业公司四川绵阳 621000) 【 摘 要 】 传统显示技术只显示二维平面的信息,而立体显示技术显示的是物体的深度信息,它利用人眼的立体视觉特性来复现立体图像。本文将对立体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显示原理、常见立体显示技术以及长虹立体显示产品开发历程进行初步的介绍。 【 关键词 】立体显示、光栅法、分时法、分光法 一、引子 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机产品正在进行更新换代,以LCD、PDP为代表的新一代高清数字平板显示设备迅速崛起并快速取代了传统的CRT显示设备。这些新的显示技术的应用推广,虽然让电视画面的清晰度和主观效果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显示技术仍停留在二维平面显示阶段。 随着3D标准的制定、HDMI1.4版本的发布以及蓝光碟机对3D的支持,3D产业链正在形成。现代显示技术在继数字化、高清化之后,正开始迎来立体化的新一轮升级大发展。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或地区纷纷开播3D电视,尤其是2010CES消费电子展上各厂家纷纷推出3D显示设备,以及电影《阿凡达》的上映,在全球迅速掀起3D热潮,包括长虹在内的各大电视厂家纷纷研发出3D电视并上市销售。本文将对立体显示技术的显示原理、常见立体显示技术以及长虹立体显示产品开发历程进行初步的介绍。 二、立体显示原理 研究人员发现,无论用两只眼睛还是只用一只眼睛观察物体均可以获得立体感觉。总的说来,立体视觉的形成因素包括双眼视觉差异、透视感觉、画面细腻程度的差异、光照造成的阴影深浅变化、物体运动导致其大小及角度的变化等。其中双眼视觉差异是获取立体感觉的主要因素,这是由于人的两只眼睛之间存在约65毫米左右的距离,因此在观察物体时,两只眼睛所获取的图像信息会存在一定的细微差异。正是基于双眼视觉差异产生立体感觉的原理,研究者们绞尽脑汁,设计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来重现立体图像。 三、常见立体显示技术 常见的立体显示技术主要有分色法、分光法、分时法、分屏法、光栅法以及全息法等。其中分色法、分光法、分时法、分屏法等均需要佩戴专用的眼镜,而光栅法、全息法属于自由立体显示技术,适用于裸眼观看。 通常在发送端用两台或多台摄像机,从不同方位模拟双眼进行摄像,得到具有视觉差异的图像信号,再通过一定的处理方法融合一路信号传送,电视机接收到上述信号后解码还原成分别供两眼观看的图

浅谈三维显示技术

浅谈三维显示技术 摘要:目前许多研究者已经把三维显示系统作为下一代最有潜力的显示系统,并已经提出了许多三维显示技术,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在未来几年必将掀起了一场3D 视觉革命。当前研究中的三维立体显示器件可以分成三类:戴眼镜式、多视点 裸眼式、真三维显示。当前市场上可以看到的三维显示器件主要是戴眼镜式和 多视点裸眼式,上述两种显示技术的主要问题是长时间观看会产生视觉疲劳。 真三维显示可以消除视觉疲劳,特别是近几年,全息立体显示技术发展迅速, 包括硅基液晶、光折变材料、表面等离子体等技术实现新型的全息立体显示方 式。三维显示技术的已成为当前的研究得热点,其中可以真实得再现出与真实 物体一样的深度和视差信息的全息显示技术,被认为是最理想的三维显示。可 以预见在未来的5至10年以后,具有高临场感、浸入式的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将 无处不在。本文首先介绍了三维显示技术的背景和发展概况,接着简要介绍了 各种三维显示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立体的,我们的眼睛在现实世界中获取的视觉信息,有很多都具有立体的三维信息。当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大量图像信息中也有很多都是平面视觉信息,例如在报纸、杂志、电视机上看到的图片或者视频图像,这些信息均是对三维实物或场景的二维投影表达,从而失去了诸如:立体视差,移动视差等的心理暗示,没有真正的立体感。今天我们周围出现了越来越多用计算机模拟出来的三维景物。它们主要应用于各种各样三维显示的软硬技术中。这些技术无一例外都必须符合人眼立体感知的机理,提供足够多的三维感知因素使人们能有一种强烈的立体感。现有的一些三维技术,虽然能实现一定的三维显示功能,但长时间观看会有头晕、疲惫的感觉,主要原因在于技术设计上。没有很好地考虑人眼立体感知的工作机理。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这方面的研究,但大多分布在认知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几个领域内的零散文献中。真实地再现世界始终是成像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近几年来,由于计算机性能和处理能力的大大提高,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进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三维图像,并且在三维显示方法和系统实现方面也做了不少研究。 按基本工作原理是否为双目视差将三维立体显示分为两大类。基于双目视差原理的三维立体显示主要有眼镜立体显示和光栅式自由立体显示,这类三维立体显示的技术相对成熟并有相应产品;非基于双目视差原理的三维立体显示主要有全息立体显示、集成成像立体显示和体显示等,这类三维立体显示的技术较不成熟,大多没有相应产品。接下来对这些三维立体显示的器件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各自的特性进行阐述。 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视差。视差就是从有一定距离的两个点上观察同一个目标所产生的方向差异。从目标看两个点之间的夹角,叫做这两个点的视差,两点之间的距离称作基线。只要知道视差角度和基线长度,就可以计算出目标和观测者之间的距离。 基于戴眼镜的三维立体显示技术的原理如下:此种三维立体显示是在观看者双眼前各放置一个显示屏, 观看者的左右眼只能分别观看到显示在对应屏 上的左右视差图,从而提供给观看者一种沉浸于虚拟世界的沉浸感。这种立体显示存在单用户性、显示屏分辨率低、及易给眼睛带来不适感等固有缺点。

利用红蓝分色原理制作三维图片及三维视频

实验二 一、问题描述 根据人眼三维视觉形成的原理,利用红蓝分色原理制作三维图片与三维视频。 二、问题分析 三维图像: 步骤: 1.利用手机/相机等摄像设备,拍摄大小相同的左眼图与右眼图 2.利用OpenCV读入左眼图与右眼图,假设左眼图像第i个像素颜色向量为(R1_i,G1_i,B1_i); 右眼图像第i个像素颜色为(R2_i,G2_i,B2_i),则合成后的立体图像第i个像素为(R1_i,G2_i,B2_i);利用OpenCV显示并保存合成后的图像 3.利用红蓝眼镜观察立体效果是否明显,如果不明显,请重复1~2 难点: 在拍摄左眼图与右眼图时有技巧:由于人的两眼间存在一个不足 5 厘米的间距,因此在盯住同一景物时,两个眼球的角度并不相同。因此我们的拍摄也必须模拟这一原理,对同一景物拍摄两张照片,而且拍摄时需要略微变换一下拍摄角度(这个角度很小,约5~10 度)。其次为了达到更好的合成效果,目标最好选择一些前背景比较分明的景物,如果能用单反拍摄出背景虚化的照片就更好。

三维视频: 利用拍摄图片的方法拍摄左眼视频与右眼视频,然后利用OpenCV读取左眼与右眼视频中的每一帧图像,利用上述方法合成三维图像,并利用OpenCV保存成.avi格式的视频。 难点:如何保持左眼视频与右眼视频在时间上的同步 三、详细设计(从算法到程序) 1.主模块设计 三维图片: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math" using namespace std; using namespace cv; int main() { Mat left = imread("211.jpg");//加载图片

全息三维显示技术的研究现状

全息三维显示技术的研究现状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二维显示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人类的生活需求,并且我们开始逐步向还原真实的三维场景所靠拢。文章围绕三维显示技术中的全息显示技术,详细介绍了其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标签:全息;三维显示技术;研究;现状 引言 早期的三维显示技术中是利用人眼双目视差原理,左眼与右眼之间瞳距约为10CM,左右眼所呈现出不同视角的图像,经过大脑的融合,从而产生三维立体感。但是這种方法只有心里景深,没有物理景深,进而缺乏真实的3D感。现有的三维显示技术除了利用视差原理的伪三维显示技术之外,还包括具有深度信息的真三维显示技术,如全息式、集成成像式、体显式。其中,全息式因能够记录光波的完整信息而成为实现真三维显示的最佳途径[1]。日本[2]、土耳其[3]等国家都在对全息显示技术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根据全息显示技术原理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传统的光学全息和电子全息两类。 1 传统光学全息 传统光学全息采用卤化银、明胶、光聚合物等来记录全息图,这些记录材料具有空间高分辨率、高衍射率和视场角大的特点,能够记录每个细节信息,但他的实验条件很严格,后期的处理过程复杂,因此制约了光学全息技术的发展[4]。随着光电转换技术的发展,光电器件逐渐出现并运行于全息技术,如空间逛调制器。根据光电器件在传统光学的作用不同可以将传统光学三维显示技术分为可更新显示的全息显示技术,扫描式全息技术,多光源式彩色全息显示技术。 1.1 可更新显示的全息显示技术 可更新显示的全息显示技术,也是可重复显示的全息显示技术。利用记录材料可以在特定波长光线的照射下,改变其自身的透明或有色状态的特性,实现数据的记录和擦除[5],长春光机所、西安光机所和中科院等均研究了SA/PMMA 材料的反复擦写功能[6]。可重复擦写的能力因其环保、应用型广泛等原因被国内外的科研团队广泛关注,2008年亚利桑那大学和日东电工技术公司合作将可更新特性用于光折变聚合物记录材料,使得光学全息技术克服了一次性光学记录的缺点。物光由SLM产生,每当移动记录装置的位置时,记录材料上也会记录下相应的全息图,等待记录全部完成,根据衍射理论,用再现光照射全息图将会显示原物体的立体像。 1.2 扫描式全息技术

3D立体显示技术综述

3D立体显示技术综述 Tuesday, May 24, 2011 09:44 引言 理想的视觉显示与日常经历中的场景对比,在质量、清晰度和范围方面应该是无法区分的,但是当前的技术还不支持这种高真实度的视觉显示。随着2009年底卡梅隆导演的《阿凡达》热映,三维立体(3D Stereo)显示技术成为目前火热的技术之一,通过左右眼信号分离,在显示平台上能够实现的立体图像显示。立体显示是VR虚拟现实的一个实现沉浸交互的方式之一,3D(3 dimensional)立体显示可以把图像的纵深,层次,位置全部展现,观察者更直观的了解图像的现实分布状况,从而更全面了解图像或显示内容的信息。 电影《阿凡达》热映的后时代,全民步入了3D立体的时代,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对3D技术关注度的剧增,3D显示技术的普及化应用已进入紧锣密鼓的实用阶段。本文旨在介绍目前各种系统或设备对三维立体实现方式,推广三维立体的认知度。 1、3D立体显示原理 3D立体显示的基本原理如图表1所示。图中表示两眼光轴平行的情况,相当于两眼注视远处。内瞳距(IPD)是两眼瞳孔之间的距离。两眼空间位置的不同,是产生立体视觉的原因。F是距离人眼较近的物体B上的一个固定点。右面的两眼的视图说明,F点在视图中的位置不同,这种不同就是立体视差。人眼也可以利用这种视差,判断物体的远近,产生深度感。这就是人类的立体视觉,由此获得环境的三维信息。 人眼的另一种工作方式是注视近处的固定点F。这时两眼的光轴都通过点F。两个光轴的交角就是图中的会聚角。因为两眼的光轴都通过点F,所以F点在两个视图中都在中心点。这时,与F相比距离人眼更远或更近的其他点,会存在视差。人眼也可以利用这种视差,判断物体的远近,产生深度感。

基于双眼视觉的立体显示技术概述

基于双眼视觉的立体显示技术概述 摘要:战场环境是一切军事行动的空间基础,战场环境仿真是目前军事作战模拟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讨论了用于实现战场环境感知仿真的基于双眼视觉的立体显示技术。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译作灵境、幻真)实现战场环境仿真,其目的就是构成多维的、可感知的、可度量的、逼真的虚拟战场环境,借此提高参训人员对战场环境的认知效率。对于大多数应用而言,营造立体视觉效果是实现“沉浸”的关键,即根据人类的双目立体视觉原理,借助于一定的设备,使观察者在生理水平上对被观察的场景产生强烈的立体感。由于在虚拟现实系统中,场景是由计算机生成的(非实地拍摄),为了达到立体效果,就需要对图像的生成、显示与观察各环节进行适人化的处理,因此该技术也被成为“人造立体视觉技术”。 一立体视觉基本原理 透视效果是观看三维世界时的基本规律,是画面产生立体感的基本要求。 人眼在看真实的圆柱体和看屏幕上显示的圆柱体时,视差角有明显的不同,看屏幕时的视差角实际上和看平板玻璃时是一样的,因此不管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如何变化,立体感始终是一个平面,这也是普通显示器无法实现立体显示的原因。既然如此,首先想到的解决办法自然就是把显示器做成圆柱体形状,这样当然可以完美的显示圆柱体,不过这样的显示器不管显示什么内容时都会机械的制造出中间近、两边远的效果。 那么为了完美显示每一种物体,显示电风扇时就得用电风扇形的显示器,显示飞机又要用飞机形状的显示器,如果要显示宇宙该用什么形状的显示器呢?显

然,这样就走入了一条死胡同,因此必须找到其它的方法。 设法分别向两眼输送两个拍摄角度略有不同的画面,给左眼的画面只让左眼看到,给右眼的只让右眼看到,那么如同前面提到的立体眼镜,调节两幅画面之间的细微差距就相当于调节视差角。 既然可以人为的控制视差角,我们就可以在显示圆柱体时调节视差角产生圆柱体的立体感,显示电风扇、飞机时产生电风扇和飞机的立体感,显示宇宙时产生宇宙中每个星球的立体感等等。按照这个方法不就可以实现完美的立体显示了吗?事实上,当今主流的4种立体显示技术都是基于这个原理的。 实现基于双眼视觉的立体显示需要经过两大步骤,首先,要准备好两套分别供左眼和右眼观看的画面。目前,这种画面的来源有三种途径: 一、双机拍摄。拍摄电影或图片时将两台照像机或摄像机并排放置,两机间的角度和距离都模拟人的双眼。 二、从3D场景中提取。由于3D场景本来就被设计用来可供任何角度观看,所以从中提取两套画面自然不难,提取的两套画面相互间的角度要模拟人的双眼。 三、用软件智能模拟。这是利用计算机根据原始画面重新生成两套画面,可用于将现有的普通视频和图片转换为立体显示的片源,但效果略差。 片源准备好以后,第二个步骤就是将它们输送给双眼,并且要点是给左眼观看的画面只能让左眼看到。在输送时其实并不需要刻意的调节两套画面的差距,只要能将上述途径获得的片源按要求输送给双眼,那么人眼就会自动产生与画面对应的立体感了。为了实现这一步,各种立体显示技术采用了不同的方式,4种

三维立体投影显示系统方案

一、单通道三维立体投影显示系统 单通道三维立体投影显示系统是一套基于高端PC 虚拟现实工作站平台的入门级虚拟现实三维投影显示系统,该系统通常以一台图形计算机为实时驱动平台,两台叠加的立体版专业LCD或DLP投影机作为投影主体显示一幅高分辨率的立体投影影像,所以通常又称之为单通道立体投影系统。我们采用成熟的偏振光成像技术或世界最先进的光谱分离立体成像技术来生成单通道立体图像。 采用光谱分离立体成像技术最大的优点是三维立体图像色彩饱和度更高、立体感更强,为虚拟仿真用户提供一个有立体感的沉浸式虚拟三维显示和交互环境,同时也可以显示非立体影像,而由于虚拟仿真应用的特性和要求,通常情况下均使用其立体模式。 在虚拟现实应用中用以显示实时的虚拟现实仿真应用程序,该系统通常主要包括专业投影显示系统、悬挂系统、成像装置等三部分,在众多的虚拟现实三维显示系统中,单通道立体投影系统是一种低成本、操作简便、占用空间较小(可选择正投或背投)具有极好性能价格比的小型虚拟三维投影显示系统,其集成的显示系统使安装、操作使用更加容易方便,被广泛应用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虚拟现实实验室中。投影系统是正投或背投,应该依据展示空间面积大小与实际需要来选择。正投系统更为紧凑,占用的空间更小,投影幕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背投主要适用于空间比较大,而且投影前需要讲解人的场合。由于光线从另一侧打在投影幕上,讲解人不会挡住光线,也不会被强烈的光线损伤视力。 系统结构示意图

二、双通道立体投影显示系统 为了拓宽观察视角,满足控制室与演示中心多面板现实的需要,我们使用两套立体投影设备拼接成为宽幅面的双通道平板立体显示系统。 双通道显示系统的宽度适宜进行平 板显示(如果是更大的视角,使用柱面环 幕则更有利于产生视野封闭的巨大沉浸 感。) 对于双通道立体投影显示系统而言, 各通道间的亮度与色彩平衡也是至关重 要的技术要求。目前通常采用偏振立体成 像技术实现被动式三维立体成像,就是在 输出左右立体像对的两台高亮度的LCD 或DLP投影机前安装具有不同极化方向 的偏振片。但其所使用的投影幕必须是具 有高增益指数的金属投影幕,而且投影幅 面一般应该控制在150英寸范围以内,否则在不同的视点观看时会出现因高增益而引起的“太阳效应”,所以不适用于多通道立体投影显示系统。目前,一种全新的基于光学虑波的技术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就是来自德国的Infitec plus,Infitec plus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立体成像技术,中铭科技推出的多通道虚拟现实系统正是基于该项技术的一套完美的多通道虚拟现实投影显示系统解决方案。 偏振技术成像的太阳效应Infitec立体成像技术的效果Infitec技术(干涉滤波技术)采用高质量滤光技术,分离光谱以便适合人的每只眼睛,生成无重像的被动立体图像,所以,无需特殊的具有偏振特性的屏幕或电子眼镜,只需配戴专业Infitec眼镜即可,Infitec 眼镜不需要配备电源和复杂 的电路,因此舒适感和沉浸 感更好,眼镜轻便,由于不 需信号同步发射器,所以配 戴者的头部可随意移动,配 戴者互相之间不会产生干 扰,这样Infitec还可以满足 有大量观众场合的应用。

三维立体电影制作流程

1、三维立体电影制作流程 三维立体电影,即我们常说的4D电影,是立体电影和特技影院结合的产物。随着三维软件在国内越来越广泛的应用,4D电影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运用三维软件制作立体电影有其独特的优势,如三维场景本身就具有立体特性,与立体成像相关的各种参数非常容易在软件环境中调节等。本文具体讲解了三维立体电影制作的原理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后我们还会在具体的制作方面继续探讨,希望广大对立体电影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 4D电影:4D电影是立体电影和特技影院结合的产物。除了立体的视觉画面外,放映现场还能模拟闪电、烟雾、雪花、气味等自然现象,观众的座椅还能产生下坠、震动、喷风、喷水、扫腿等动作。这些现场特技效果和立体画面与剧情紧密结合,在视觉和身体体验上给观众带来全新的娱乐效果,犹如身临其境,紧张刺激。4D影院最早出现在美国,如著名的蜘蛛侠、飞跃加州、T2等项目,都广泛采用了4D电影的形式。近年来,随着三维软件广泛运用于立体电影的制作,4D电影在国内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画面效果和现场特技的制作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先后在深圳、北京、上海、大连、成都等地出现了几十家4D影院。这些影院大都出现在各种主题公园(乐园)、科普场所中,深受观众和游客的喜爱。

运用三维软件制作立体电影有其独特的优势,如三维场景本身就具有立体特性,与立体成像相关的各种参数非常容易在软件环境中调节等。所以,计算机三维技术应用于影视行业后,很快就出现了三维立体电影,如大家俗称的3D电影、4D电影。美国迪士尼乐园中的蜘蛛侠(SpiderMan),更是解决了“三维立体跟踪渲染”技术,使画面中的立体场景能够根据游客的运动轨迹自动地转换透视关系,能够适时地保持虚景(三维画面)和实景(现场布景)一致和连续的透视关系,大大提高了画面的真实感。那么,怎样运用三维软件来制作立体电影?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文将通过对三维立体电影的制作原理的详细分析,探讨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人眼的立体成像原理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眼睛观察的周围环境之所以是立体的,是因为人的两只眼睛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视角同时获得两幅不同的场景图像,人的大脑对这两幅图像进行处理后,不仅能分辨出所观察物体的颜色、质感等光学信息,还能根据两幅图像的差异判断出物体

立体显示技术

3D立体显示技术 虚拟现实是一种新兴的、极有应用前景的计算机综合性技术。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生成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一体化的特定范围的虚拟环境。立体显示是虚拟现实的关键技术之一,它使人在虚拟世界里具有更强的沉浸感,立体显示的引入可以使各种模拟器的仿真更加逼真。研究立体成像技术并利用现有的微机平台,结合相应的软硬件系统在平面显示器上显示立体视景。一、立体显示原理 由于人眼有 4 - 6cm的距离,所以实际上我们看物体时两只眼睛中的图象是有差别的。两幅不同的图象输送到大脑后,我们看到的是有景深的图象。这就是计算机和投影系统的立体成像原理。依据这个原理,结合不同的技术水平有不同的立体技术手段。 只要符合常规的观察角度,即产生合适的图象偏移,形成立体图象并不困难。从计算机和投影系统角度看,根本问题是图象的显示刷新率问题,即立体带宽指标问题。如果立体带宽足够,任何计算机、显示器和投影机显示立体图象都没有问题。 二、四种立体显示技术 下面就介绍4种技术如何将片源输送给双眼,其中前三种,分色、分光、分时技术的流程很相似,都是需要经过两次过滤,第一次是在显示器端,第二次是在眼睛端: 1)分色技术: 分色技术的基本原理是让某些颜色的光只进入左眼,另一部分只进入右眼。我们眼睛中的感光细胞共有4种,其中数量最多的是感觉亮度的细胞,另外三种用于感知颜色,分别可以感知红、绿、蓝三种波长的光,感知其它颜色是根据这三种颜色推理出来的,因此红、绿、蓝被称为光的三原色。要注意这和美术上讲的红、黄、蓝三原色是不同的,后者是颜料的调和,而前者是光的调和。 显示器就是通过组合这三元色来显示上亿种颜色的,计算机内的图像资料也大多是用三原色的方式储存的。分色技术在第一次过滤时要把左眼画面中的蓝色、绿色去除,右眼画面中的红色去除,再将处理过的这两套画面叠合起来,但

主动式光学三维成像技术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主动式光学三维成像技术 作者:周海波, 任秋实, 李万荣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激光与光子生物医学研究所,上海,200030 刊名: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英文刊名:LASER & OPTOELECTRONICS PROGRESS 年,卷(期):2004,41(10) 被引用次数:6次 参考文献(23条) 1.Noguchi M;Nayar S K Microscopic shape from focus using active illumination[外文会议] 1994(01) 2.Cohen F S;Patel M A A new approach for extracting shape from texture,Intelligent Control,1990 1990 3.Nayar S K;Watanabe M;Noguchi M Real-time focus range sensor[外文期刊] 1996(12) 4.Ghita O;Whelan P F A bin picking system based on depth from defocus[外文期刊] 2003(04) 5.POSDAMER J L;Altschuler M D Surface measurement by space-encoded projected beam systems[外文期刊] 1982(01) 6.WOODHAM R J Photometri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urface orientation from multiple images 1980(01) 7.Miyasaka T;Kuroda K;Hirose M High speed 3-D measurement system using incoherent light source for human performance analysis 2000 8.Carrihill B;Hummel R Experiments with the intensity ratio depth sensor 1985 9.Maruyama M;Abe S Range sensing by projecting multiple slits with random cuts[外文期刊] 1993(06) 10.Caspi D;Kiryati N;Shamir J Range imaging with adaptive color structured light[外文期刊] 1998(05) 11.Horn E;Kiryati N Toward optimal structured light patterns[外文期刊] 1999(02) 12.Rocchini C;Cignoni P;Montani M A low cost 3D scanner based on structured light 2001(03) 13.Inokuchi S;Sato K;Matsuda F Range imaging system for 3-D object recognition 1984 14.Horn B K P;Brooks M Shape from Shading 1989 15.Schubert E Fast 3D object recognition using multiple color coded illumination[外文会议] 1997 16.Pulli K Acquisition and visualization of colored 3D objects[外文会议] 1998 17.Sato K;Inokuchi S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measurement by space encoding range imaging 1985(02) 18.Daniel Scharstein;Richard Szeliski High-Accuracy Stereo Depth Maps Using Structured Light[外文会议] 2003 19.Batlle J;Mouaddib E;Salvi J Recent progress in coded structured light as a technique to solve the correspondence problem: a survey[外文期刊] 1998(07) 20.Yoshizawa T The recent trend of moiremetrology 1991(03) 21.Li Zhang;Curless B;Seitz S M Rapid Shape Acquisition Using Color Structured Light and Multi-pass Dynamic Programming[外文会议] 2002 22.Sato T Multispectral pattern projection range finder 1999 23.EL-Hakim S F;Beraldin J A;Blais F A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Passive and Active 3-D Vision Systems 1995 本文读者也读过(2条) 1.欧阳俊华.OUYANG Jun-hua近距离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期刊论文]-红外2006,27(3)

铸造工艺模型立体图制作

铸造陈列室是陈列铸造工艺模型的地方,是用来存放铸造课程教学所用模型,并供学生参观学习的场所。 陈列室的模型大概分类,分别为砂箱模型,模底板模型,芯盒模型,铸造工艺模型,芯头模型,浇注系统模型 一.整理陈列室 陈列室很久没有进行清洁了,无论柜子上还是模型上都积攒了许多灰尘.为了之后进行模型制图和新柜子的高计,我们需要将所有模型从柜子里面取出,进行分类整理,同时还要进行清洁。 将模型从柜子里取出后先是凌乱地摆放到桌子和地上,然后一件一件开始清洗。有些形状复杂的模型清洗起来十分困难,而且其中几个木制的模型更是只能用布小心擦拭以防受潮。 将模型清洗完后开始分类,但发现许多模型都已损坏,于是在分类前我们将模型中已经损坏地先堆放到一边,再将完好的模型进行区分。 正式开始分类时才发现有些模型没有名称,有些还好,从外观可以看出其功用和类型,但有些就无法确认了,于是我们将那些没有名字又看不出用途的模型放置一边,将剩下的进行细分。 最后我们将模型分为了以下几类:工装模型(包括砂箱模型和模底板模型)、铸件工艺模型、铸件设计参考模型、金属型铸造系列模型、浇注系统模型、芯盒模型、砂芯模型。还有几个独立的模型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类。 二.绘制三维立体图

我们的任务主要是绘制三维立体图形,用的是PROE软件,proe 是美国PTC公司旗下的产品Pro/Engineer软件的简称。Pro/E (Pro/Engineer操作软件)是美国参数技术公司(Parametric Technology Corporation,简称PTC)的重要产品。是一款集CAD/CAM/CAE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三维软件,在目前的三维造型软件领域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并作为当今世界机械CAD/CAE/CAM领域的新标准而得到业界的认可和推广,是现今最成功的CAD/CAM软件之一。 虽然之前学过这个软件,但由于有一段时间没有接触,对这个软件有些生孰了,再次打开这个软件时首先要做的是重新熟悉这个软件的界面和各个命令,以便之后绘图。 PROE的界面有些复杂,有控制坐标轴、坐标面、转动控制的开关,也有常用工具的陈列,还有最基本的文件编辑栏,当然,主要的是绘图框部分,不过只有进入草绘命令时才可以在绘图框内绘图,否帽只能观察图形的立体结构。 PROE最复杂的是一些不常被使用的命令,比如混合和扫描,这些命令甚至不在工具栏里面出现,只有在最上面编辑命令的展开里面才能找到。诸如此类的困难数不胜数,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应用和摸索后,大多数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立体显示工作原理

立体显示技术介绍 一、.什么是立体显示? 立体显示或者称为3D显示,是指采用光学等多种技术手段来模拟实现人眼的立体视觉特性,将空间物体以3D信息再现出来,呈现出具有纵深感的立体图像的一种显示方式。相比于2D显示,3D显示提供给观看者更加强有力的沉浸感和震撼力。 人们之所以能够轻易地判断出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及不同物体间的相对位置,是因为人眼具有立体视觉。人们用以感知空间的主要生理机能有焦点调节、两眼集合、双目视差及单眼移动视差等。其中,双目视差担负着立体空间知觉的核心任务。焦点调节是为了把所注视的物体清晰地成像到视网膜上的眼球动作;两眼集合是当人在注视某个物体时左右眼视线往注视点上交汇而产生的眼球动作;双目视差是指由于人的左右眼从不同角度观看物体,从而成像于左右眼视网膜上的图像略有差异;单眼移动视差是指当观看者或被观看物体发生移动时人眼将看到物体的不同侧面。3D显示就是以人眼的立体视觉特性为基础的。 二、立体显示的实现方法 立体显示的实现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为助视3D显示和裸眼3D显示。 ?助视3D显示是靠眼睛佩戴助视设备来实现,如大家熟悉的偏光眼镜,这方面技术已成熟,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亮度低,佩戴舒适度差等。 ?裸眼3D显示是通过光栅、集体成像、体3D和全息技术来实现3D立体成像,人眼无需佩戴任何设备,应用前景广泛,是目前显示研究的重点课题。 1.什么是光栅3D显示? 光栅3D显示器由光栅和2D显示器精密耦合而成。其中,光栅作为分光元件,对光线传播的路径进行一定方式的控制,使观看者的左右眼观看到不同的视差图像。可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显示和电视。如光栅3D显示手机就是采用双摄像头采集图像形成3D效果来实

3D立体成像技术简介

3D立体成像技术简介 3D立体成像技术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如果从时间上看,3D立体成像 技术早在上个世纪中叶就已经出现,比起现在主流的的液晶、等离子这些平板 显示技术,历史更加悠久。 那么现在的3D电视,到底使用了哪些方式来实现所谓的“全高清无闪烁”的立体影像呢? 色差式3D 历史悠久缺点最多 首先我们看看最早出现的也是最容易实现的一种3D立体成像技术:色差式 3D成像技术。 从技术层面上看色差式3D立体成像是比较简单的一种方法,这种3D成像 只需要通过一副简单的红蓝(或者红绿)眼镜就可实现,硬件成本不过几元钱。显示设备方面也无需额外的升级,现有的任何显示设备都可以直接显示。 色差式3D立体成像技术的原理是将两张不同视角上拍摄的影像分别以两种不同的颜色印制在同一副画面中,如果不戴眼镜,我们只能看到色彩重合的模 糊图像。但是戴上眼镜后,左右眼不同颜色的镜片分别过滤了对应的色彩,只 有红色的影像通过红色镜片蓝色通过蓝色镜片,最终两只眼睛看到的不同影像 在人脑中重叠产生了立体效果。 色差式3D立体成像原理简单,能达到的3D景深效果也还算不错。不过由 于采用的色度分离方式会给观看者带来比较严重的视觉障碍,舒适感始终不能 让人满意,同时画面的色彩还原效果也一直在较低的水准徘徊,这就导致了它 很难成为3D立体显示技术中的主流。 偏光式3D 影院主流家庭不易实现 在3D电视大量出现之前,3D影院其实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很长一段时间。而在3D影院之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偏光式3D技术。 偏光式3D技术主要利用偏振光分离技术实现3D立体成像。观看者通过佩 戴偏振眼镜,左右眼镜片就分别过滤掉不同偏振方向的光线,从而实现了左右 眼画面的分离。 影院方面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主要有两种方式:双机3D和单机3D。双机3D 多用在IMAX 3D影院中,通过使用两台投影机,分别透射偏振方向不一样的左 右眼画面。单机3D相对简单,主要通过但抬头迎和快速切换的偏振器来分别高速切换左右眼画面,最终再通过偏振眼镜进行左右眼画面的分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