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在对图形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思想。

3、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目标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开始,学生虽然没有经历系统学习图形知识,但是学生从小就玩积木,在玩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课就从玩积木开始切入,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感知这几种图形的特征。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能够正确识别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来了4位老朋友。看!你还记得它们吗?它们都是谁呀?(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认识几位新朋友,它们已经在大屏幕上等待同学们啦!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新朋友吧。这些图形很有趣,就像小朋友一样,有的很乖,有的很淘气。

【设计意图】通过采用富有童趣的提问方式,给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意识到物体是有区别的,为了解图形的特征做准备。

(二)初步认识图形的本质特征

1.认识球

(1)找一找:哪种图形最淘气? 为什么认为它最淘气?

(2)摸一摸:找出学具中的球摸一摸,发现球的特征:圆乎乎的,可以任意滚动。

(3)贴图:把球画在纸上,就是这样的。

2.认识圆柱

(1)找一找:哪种图形比较淘气,会顺着一个方向来回滚动。(2)摸一摸:在做操作中感受发现圆柱的特征:两个平平的面是圆形,侧面是弯的,上下一样粗,可以来回滚动。

(3)贴图:把叫圆柱画在纸上,是这样的。

(4)出示短粗形圆柱:这个图形是圆柱吗?说一说理由。

在学生回答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抽象出圆柱的外部特征:两个平平面是圆形,侧面是弯的,上下一样粗,可以来回滚动。

3.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找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同点。

让学生摸一摸,感受并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都有 6个平平

的面。

(2)找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点

引导学生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正方体6个面都一样大;而长方体相对的面一样大。

小结: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的方法,认识了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这4种图形。

【设计意图】在具体事物的辨析中,初步建立图形的特征,为后续进一步认识图形奠定基础。

(三)再次分类认识图形特征

1.为图形分类

让学生给老师桌上的物体分类,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

2.找朋友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师:看到我手中举起的物体,请大家根据它的形状判断它是哪种图形,然后快速找到这种图形,它们就互为好朋友。师:我的朋友在哪里?生:你的朋友在这里。师:它的名字叫什么?生:它的名字叫…3.请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形状是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小结:其实生活中许多物品的形状都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如果你发现了,请告诉你的爸爸、妈妈。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活动,学生对物体的特征会更加清晰;小游戏将图形与生活中的实物建立联系。

(四)课堂练习

1.摸一摸图形

教师准备一个大口袋,请学生按要求摸出相应的图形。

2.连一连。完成教材第37页第1题。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使具体的实物与图形表象和名称建立起联系。

(五)总结

今天你认识了哪些图形?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专题复习球与球体.doc

2016 年高考专题复习 -- 球与球体 01.25 典型例题 1——球的截面 例 1 球面上有三点 A 、 B 、 C 组成这个球的一个截面的内接三角形三个顶点,其中 AB 18 , BC 24 、 AC 30,球心到这个截面的距离为球半径的一半,求球的表面积. 【练习】过球 O 表面上一点 A 引三条长度相等的弦 AB 、AC 、AD ,且两两夹角都为 60 ,若球半径为 R ,求弦 AB 的长度. 典型例题 2——球面距离 例 2 过球面上两点作球的大圆,可能的个数是( ). A .有且只有一个 B .一个或无穷多个 C .无数个 D .以上均不正确 例 3 球面上有 3 个点,其中任意两点的球面距离都等于大圆周长的 1 ,经过 3 个点的小圆的周长为 4 ,求这个球的半径. 6 例 4 A 、 B 是半径为 R 的球 O 的球面上两点,它们的球面距离为 R ,求过 A 、 B 的平面中,与球心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

典型例题 3——其它问题 例 5.自半径为R的球面上一点M,引球的三条两两垂直的弦MA, MB,MC ,求 MA 2MB 2MC 2的值. 例 6.试比较等体积的球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大小. 典型例题 4——球与几何体的切、接问题 例 7 一个倒圆锥形容器,它的轴截面是正三角形,在容器 内注入水,并放入一个半径为 r 的铁球,这时水面恰好和球面 相切.问将球从圆锥内取出后,圆锥内水平面的高是多少? 例 8.设正四面体中,第一个球是它的内切球,第二个 球是它的外接球,求这两个球的表面积之比及体积之比.

例 9.把四个半径都是 1 的球中的三个放在桌面上,使它两两外 切,然后在它们上面放上第四个球,使它与前三个都相切,求第四个 球的最高点与桌面的距离. 例 10.如图 1 所示,在棱长为 1 的正方体内有两个球相外切且又分别与正方体内切.(1)求两球半径之和;(2)球的半径为多少时,两球体积之和最小. 作业 1. 正三棱锥的高为 1,底面边长为2 6,正三棱锥内有一个球与其 四个面相切.求球的表面积与体积. 2.求球与它的外切圆柱、外切等边圆锥的体积之比. 3 在球心同侧有相距9cm 的两个平行截面,它们的面积分别为 49cm2和 400 cm2.求球的表面积. 【高考真题】 1. (2010 四川理数)(11)半径为R的球O的直径AB垂直于平面,垂足为 B , BCD 是平面内边长为 R 的正三角形,线段 AC 、 AD 分别与球面交于点 M,N,那么 M、N两点间的球面距离是 (A)R arccos 17 (B)R arccos 18 w_w_w(C)1R (D)4 R 25 25 3 15 2.(2010 湖北文数) 14. 圆柱形容器内盛有高度为 3cm的水,若放入 三个相同的珠(球的半么与圆柱的底面半径相同)后,水恰好淹没最 上面的球,则球的半径是cm. 3.(2009 全国卷Ⅰ文)已知OA为球O的半径,过OA的中点M且垂直于 OA 的平面截球面得到圆 M ,若圆 M 的面积为 3 ,则球 O 的表面积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案

教学设计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1、学会辨认和区别四种立体图形;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和 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2、增加活动机会,让学生经历对物体的收集、观察、摆弄、分类和比 较过程,形成对立体图形的感性认识。在看、摸等活动中,学会动手操作、 观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 的密切联系。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激趣。师述:请大家把你收集的实物拿出来,观察 一下,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自己带的是哪些实物。 2、学生汇报: 3、揭题:认识物体 二次备课 、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物体 (1)、小组活动(老师巡视并参与进去) (2)、汇报 师:这个组小朋友已经分好了,而且从得非常端正。 问:哪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们是怎样分 年级学科 一年级数学 备课教师 李霞 授课时间 2016年9月29号 教学内容 教材第30、31页。 教材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的 ? 学生汇报。 师:这组小朋友分得真好,他们把相同的合在一起! 其他小组和他们分得一样吗? 生:一样。 师:我们来看看老师是怎样分的,(课件出示)一—大家和我分得一样吗? 2、揭示概念(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为了能区别它们,谁来给它们取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呢? 师出示问:起个什么名字? 生:长方体。 师:为什么这么取名?(边问边板书) 学生说明。 师依次出示让学生为其取名,教师板书。 师拿起一球,问:这是什么? 生:球! 师:(1)、请从桌上拿一个球(放进盒里); (2)、请你咼咼举起一个正方体; (3)、请你拿起一个圆柱; (4)、请你拿出一个长方体。 3、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大家都拿对了,注意,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手中的长方体,再摸一摸,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的样子给 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汇报 师:谁来大声地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的?你是怎样感觉到的? 生: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一一我是看出来的;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在对图形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思想。 3、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目标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开始,学生虽然没有经历系统学习图形知识,但是学生从小就玩积木,在玩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课就从玩积木开始切入,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感知这几种图形的特征。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能够正确识别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来了4位老朋友。看!你还记得它们吗?它们都是谁呀?(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认识几位新朋友,它们已经在大屏幕上等待同学们啦!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新朋友吧。这些图形很有趣,就像小朋友一样,有的很乖,有的很淘气。

【设计意图】通过采用富有童趣的提问方式,给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意识到物体是有区别的,为了解图形的特征做准备。 (二)初步认识图形的本质特征 1.认识球 (1)找一找:哪种图形最淘气? 为什么认为它最淘气? (2)摸一摸:找出学具中的球摸一摸,发现球的特征:圆乎乎的,可以任意滚动。 (3)贴图:把球画在纸上,就是这样的。 2.认识圆柱 (1)找一找:哪种图形比较淘气,会顺着一个方向来回滚动。(2)摸一摸:在做操作中感受发现圆柱的特征:两个平平的面是圆形,侧面是弯的,上下一样粗,可以来回滚动。 (3)贴图:把叫圆柱画在纸上,是这样的。 (4)出示短粗形圆柱:这个图形是圆柱吗?说一说理由。 在学生回答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抽象出圆柱的外部特征:两个平平面是圆形,侧面是弯的,上下一样粗,可以来回滚动。 3.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找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同点。 让学生摸一摸,感受并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都有 6个平平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1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材第34、第35页“做一做”的内容及练习八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 每组一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了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探究新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小组汇报分的情况。(可到实物投影上分,让大家都看到)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可能分出以下几组:一组是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位置、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如教材第34页)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集体交流。 通过摸、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说:长方体是长长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方方的,也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乎乎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有6个面等, 应给予肯定和表扬,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1)由实物画出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牙膏盒”等,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画出长方体的图形。 用同样的方法出示“魔方”“茶叶筒”“足球”等实物,画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①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②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老师说一个学生想一个) ③让学生闭上眼睛摸出老师说的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可小组每人摸一次) ④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给他一种实物,让学生摸并判断它的形状。 ⑤出示位置、大小和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⑥区别、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男生闭眼,老师同时移动长方体和正方体,让男生说说哪个动了,哪个没动。男生可能回答:长方体在动,正方体没动。这时女生证明,长方体、正方体都在动。从这个活动中让学生感知长方体的面不一样,有时大,有时小。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相同,都一样大。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圆柱和球,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能前后滚动,球可以任意滚动,而长方体不能滚动,只能平移。 2.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2题。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组一人说物体的形状,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2)还可以老师说物体的形状,学生摸。 3.练习八的第1题。 让学生首先说出实物图的形状,再与下面的图形相连,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 4.练习八的第2题。 投影出示练习八的第2题的图形,问:这个物体是由什么图形组合而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数数,填在括号里。 最后集体交流、订正。 5.练习八的第3题。 同桌之间互动,一个同学说特征,另一个同学说图形名称。也可以老师说特征,学生说图形名称。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P32-P33 教学目的: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6盒各种形状的实物;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瞧!谁来了? 生:机器人! 师:对!机器人小叮铛今天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他还给每一组小朋友带来了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礼物吗? 师:快打开盒子,看看吧! 生:哇,这么多礼物! 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但是,小叮铛要考考我们,他说:“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在一起吗?” 师强调: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请小朋友合作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好一些。动手吧! [评: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学生熟悉的机器人—小叮铛)引入新知,依据了学生的起点,切入点把握好,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物体 (1)、小组活动(老师巡视并参与进去) (2)、汇报 师:这个组小朋友已经分好了,而且从得非常端正。 问:哪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们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 我们组把肥皂、药盒、牛奶盒、小积木放在一起的;把魔方、骰子、化妆品盒子放在一起;我们把茶叶盒、易拉罐、小木棒放在一起;我们还把乒乓、皮球、玻璃珠放在一起。 师:这组小朋友分得真好,他们把相同的合在一起!其他小组和他们分得一样吗? 生:一样。 师:我们来看看小叮铛是怎样分的,(课件出示)——大家和他分得一样吗? [评:这是大胆地让学生尝试着按自己认为的标准分一分,而且在学生分好的基础上,提出质疑,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对这几种形状的物体的外观有了初步的认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的能力。使学生在做中学到了数学。] 2、揭示概念(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为了能区别它们,谁来给它们取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呢? 师出示问:起个什么名字? 生:长方体。 师:为什么这么取名?(边问边板书)

正方体内外的球截面专题

正方体内外的球截面专题 1、已知球O 是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内切球,则平面ACD 1截球O 所得的截面面积为 ( ) A . 36π B .6 C . 9π D .6π 2、球O 的球面上有四点S ,A ,B ,C ,其中O ,A ,B ,C 四点共面,?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面SAB ⊥面ABC ,则棱锥S —ABC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 ) A B . 13 C D 3、一个球的内接正四棱柱的侧面积与上下两底面积的和之比为4∶1,且正四棱柱的体积是42,则这个球的体积是( ) A .3π B .23π C .33π D .43π 4、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各个顶点都在表面积为16π的球O 的球面上,其中 1::AB AD AA =O ABCD -的体积为 A. 33 5、将4个半径都是R 的球体完全装入底面半径是2R 的圆柱形桶中,则桶的最小高度是 .

6、在等腰梯形ABCD 中, //AB DC ,AB=2DC=2,60DAB ∠=?,E 是AB 的中点,将 ,ADE BEC 三角形三角形分别沿ED,EC 向上折起,使A.B 重合于点P, 则三棱锥P- DCE 的外接球的体积 为[ ] A B C 17.24D π 7、点A 、B 、C 、D 在同一个球的球面上,AB = BC = AC = 2,若四面体ABCD 体积的最大值为2 3, 则这个球的表面积为 A . 1256 π B .8π C .254 π D . 2516 π 8、已知正六棱柱的12个顶点都在一个半径为3的球面上,当正棱柱的体积最大值时,其高的值为( ) A .. D . 9、已知半径为R 的球面上有三点?=∠60,,,ACB C B A ,3=AB ,2AC =,且球心O 到截面ABC 的距离为3,则C A 、两点间球面距离为 ( ) A .π B . 3 π C .32π D .34π 10、已知球的直径SC=4,A,B 是球面上的两点AB=2,∠BSC =∠ASC= 45。 则棱锥S-ABC 的体积是( ) A 33 B 332 C 334 D 33 5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

王庄镇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年级:一年级学科:数学主备人:吴振生执教人:使用时间: 课题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第几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1、5袋各种形状的物体。2、图形卡片。3、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导入◆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新授预设◆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这些都是我收集的!快说说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教师引导学生分类。 (2)小组汇报。谁和谁是一样的形状? (学生可能回答分成以下几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模型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让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正确识别。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讨论,让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了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探究新知 1、分一分,揭示课题。 (1)分组活动,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小组讨论汇报分的情况。 (3)教师补充。 一组是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4)揭示课题。 教师拿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板书课题。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集体交流。 ①、通过摸、看、你发现了什么? ②、学生自由说,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 3、在游戏中帮助学生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 (1)在玩一玩的活动中巩固立体图形的特征。如:圆柱、球容易滚动,球在地面上能转动;而长方体、正方体不容易滚动,只能推动;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侧面是曲面,球的表面是曲面。 (2)由实物画出图形。 ①、出示实物图“牙膏盒’”等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画出长方体的图形。 ②、用同样的方法出示“魔方”“茶叶筒”“足球”等实物,画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3、让学生找一找。 ①、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