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教材里的审计抽样的定义

合集下载

【知识点】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

【知识点】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

第一编审计基本原理——第四章审计抽样方法考情分析本章属于审计的基础知识,属于需要重点关注的章节,主要内容是审计抽样相关概念以及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中的应用。

常以客观题或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核,分值在6分左右。

本章主要内容导读【知识点】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一、审计抽样(一)审计抽样的含义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二)审计抽样的特征审计抽样应当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特征:(1)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3)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

(三)审计抽样的适用性审计抽样在审计测试流程中的适用性注意:①在被审计单位采用信息技术处理各类交易及其他信息时,注册会计师通常只需要测试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并从各类交易中选取一笔或几笔交易进行测试,就能获取有关信息技术应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此时不需使用审计抽样。

②如果注册会计师将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可接受的低水平,也可不实施细节测试,此时不需使用审计抽样。

二、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一)抽样风险【例题·单选题】(2016年考生回忆版)下列有关信赖过度风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效率B.信赖过度风险属于非抽样风险C.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信赖过度风险D.信赖过度风险与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均相关『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选项A,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质量;选项B,信赖过度风险属于抽样风险;选项D,信赖过度风险是在控制测试中使用审计抽样时的抽样风险,与细节测试无关。

【例题·单选题】(2015年)下列有关抽样风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除非注册会计师对总体中所有的项目都实施检查,否则存在抽样风险B.在使用统计抽样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准确地计量和控制抽样风险C.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D.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包括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包括信赖过度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

第八章 (2)审计抽样

第八章 (2)审计抽样

审计程序的作用: 可以使审计人员看准目标,抓住重点,合理布置审计力量,使审计工作有条 不紊地进行 可以帮助CPA有的放矢去审查,取证,形成正确的审计结论 可以使审计成本保持在一种合理的水平上 可以有效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
审计程序一般包括审计准备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审计结束 (审计完成,审计报告阶段)。
2-4审计程序
• 审计的准备阶段
–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 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第 7 章) – 分析审计风险(第6章) – 编制审计计划(第6章)
审计的准备阶段——整个审计程序的起点和基础工作
•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目的: 一方面可以确定是否接受委托的委托
内容 签约双方的名称 委托目的 审计范围 会计责任和审计 责任 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 审计收费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有效期间 违约责任 签约时间
抽样、非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审计测试
控制测试
抽样风险种类
信赖过度风险
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效果
信赖不足风险
误受风险 误拒风险
效率
效果 效率
实质性测试
注:两种测试中的非抽样风险对审计效率、效果都有影响
• 注意: • 第一,只要抽样,抽样风险就存在。 第二,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成反方向变动: 样本规模越小,抽样风险越大;样本规模 越大,抽样风险越小。无论是控制测试还 是细节测试,注册会计师都可以通过扩大 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如果对总体中的 所有项目都实施检查,就不存在抽样风险, 此时审计风险完全由非抽样风险产生。
• 注意: • 非抽样风险是由人为错误造成的,虽不能 量化,但可以通过仔细设计其审计程序来 降低、消除或防范。

审计抽样概述

审计抽样概述

2 * 19.9 16.8 14.5 12.8 11.4 10.3 9.4 8.7 7.5 6.6 5.9 5.3 4.4 3.3 2.7
3 * * * 18.1 16.0 14.3 12.9 11.8 10.8 9.3 8.2 7.3 6.6 5.5 4.2 3.4
实际发现的偏差数
4
5
6
*
*
*
*
*
总体规模
05
04
可容忍错报
可接受的误受风险
03
02
总体的变异性
01
(一)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
审计抽样 • 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运用
二、选取样本阶段
(二)确定样本规模
样本规模=(总体账面金额÷可容忍错报)×保证系数
考虑重大错报风险,将其评估为最高、高、中和低四个
等级。
确定可容忍错报。
评估用于测试相同认定的其他实质性程序(如分析程序) 未能发现该认定中重大错报的风险。
审计抽样在细节 测试中的运用
审计抽样 • 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运用
一、样本设计阶段
明确测试目标
(一)
(四) 阶段 (二)
定义总体: • 考虑总体的适当性和
完整性; • 识别单个重大项目和
极不重要的项目。
界定错报
(三)
定义抽样单元
审计抽样 • 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运用 二、选取样本阶段
预计总体错报
审计抽样 • 审计抽样概述 二、审计抽样的种类
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于评价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

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的审计程序。

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包括依赖过度风险和信赖不足风
险。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考点:审计抽样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考点:审计抽样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考点:审计抽样
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应考人员,*阶段考试的单科考试合格成绩5年内有效。

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考点:审计抽样,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审计抽样
一、考情分析
本章属于比较重要的内容,是考试的重点,基本上每年都会涉及题目,各种题型均可涉及,尤其是简答题;还可以在综合题中涉及抽样的具体运用。

考生应在明确审计抽样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将抽样技术具体运用于控制测试和实质*细节测试中。

二、重点和难点
(一)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
1.审计抽样
2.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3.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二)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1.样本设计——确定测试目标;定义总体和抽样单元;定义误差构成的条件
2.样本选取
(1)确定样本规模——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
(2)选取样本
3.评价样本结果——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下的评价
第一,统计抽样结果评价(总体偏差率上限与可容忍偏差率比较;在细节测试下将总体错报上限与可容忍错报比较)
第二,非统计抽样结果的评价(在控制测试下将样本偏差率与可容忍偏差率比较;在细节测试下将总体错报与可容忍错报比较)
(三)控制测试中运用的抽样方法
1.统计抽样
2.非统计抽样
(四)实质*细节测试中抽样技术的运用
1.非统计抽样
2.统计抽样
(1)传统变量抽样
(2)PPS抽样的适用前提及优缺点。

8 审计抽样

8 审计抽样
第八章 审计抽样
第一节 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
一、审计抽样的义
审计抽样(即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易或账户
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
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 理基础。 即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 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总体。
【单选题】 以下关于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呈反方向变动,注册会计师可以通
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
B.通过采取适当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可以将非抽样风险 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C.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均不能量化 D.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通过影响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和
第二节 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一、审计抽样的三大环节及目的
各环节 1.样本设计阶段 目的 根据测试的目标和抽样总体, 制定选取样本的计划 按照适当的方法从相应的抽样总体中选取所需的 2.选取样本阶段 样本,并对其实施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误差
3. 评价样本结果 根据对误差的性质和原因分析, 将样本结果推断至 阶段 总体,形成对总体的结论
(2)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定义控制偏差或错报,导致注 册会计师未能发现样本中存在的偏差或错报。 例如,注册会计师在测试现金支付授权控制的有效性时,未 将签字人未得到适当授权的情况界定为控制偏差。
(3)注册会计师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特定目标的审计程序
例如,注册会计师通过观察固定资产来证实其所有权。
(4)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 例如,注册会计师错误解读审计证据可能导致没有发现误 差。注册会计师对所发现误差的重要性的判断有误,从而忽
(2) 误受风险(“β”风险) 误受风险是指抽样结果表明或使审计人员推断 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 注册会计师通常会停止对该账面金额继续进行 测试,并根据样本结果得出账面金额无重大错报的 结论,从而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的审计 意见,影响审计效果。

第十章 审计抽样

第十章 审计抽样

2
三、获取审计证据时对抽样风险和非抽样 风险的考虑
(1)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的含义 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 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 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 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 素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 注册会计师采用不适当的审计程序,或者误解 审计证据而没有发现误差等,均可能导致非抽 样风险。
8
五、样 本 设 计
(1)分层 分层是指将一个总体划分为多个子总体的过程, 每个子总体由一组具有相同特征(通常为货币金 额)的抽样单元组成。 分层可以降低每一层中项目的变异性,从而在抽 样风险没有成比例增加的前提下减小样本规模。 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将总体分为若干个离散的具 有识别特征的子总体(层),以提高审计效率。 当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通常按照货币金 额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进行分层,以将更多的 审计资源投入到大额项目中。也可以按照显示较 高误差风险的某一特征对总体进行分层。

18
【例题】 在编制审计计划时,需考虑影响样本量 大小的有关事项,对审计抽样工作进行规划。以 下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可信赖程度要求越高,需选取的样本量越大 B.划分的次级总体越多,需选取的样本量越大 C.可容忍误差越小,需选取的样本量越大 D.预期误差越小,需选取的样本量越大 答案:AC 解析:注册会计师利用分层重点审计可能有较大 错误的项目,并减少样本量,所以B不正确。如 果存在预期误差,注册会计师应当选取较大的样 本量,所以D是错误的。
(1)控制测试常用的抽样方法 固定样本量抽样 样本量=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系数÷可容 忍偏差率,或查样本量表。 总体偏差率上限=风险系数÷样本量 停-走抽样:从预计总体偏差率=0开始,边抽 样边评估。 发现抽样:假定预计总体偏差率=0,发现偏差 即停止抽样,转而进行全面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知识点:审计抽样的定义

注册会计师《审计》知识点:审计抽样的定义

/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
注册会计师《审计》知识点:审计抽样的定义
知识点:审计抽样的定义
抽样能以较小的样本规模代表大多数总体。

现代审计以抽样为原则,详查为例外。

审计抽样的定义
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且所有项目都有机会被选取。

(一)审计抽样的特征
审计抽样应当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
1.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3.审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评价该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型的某一特征。

(二)获取审计证据时对审计抽样的运用
审计程序对运用审计抽样产生要影响,审计抽样不影响审计程序的运用。

1.风险评估程序
风险评估程序通常不涉及审计抽样。

2.控制测试
(1)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

(2)对于未留下运行轨迹的控制,注册会计师通常实施询问、观察等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此时不宜使用审计抽样。

3.实质性程序
(1)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以验证有关财务报表金额的一项或多项认定(如应收账款的存在性),或对某些金额作出独立估计(如陈旧存货的价值)。

(2)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不宜使用审计抽样。

文章摘自:/zhucekuaijishi/。

第8章 审计抽样

第8章  审计抽样




谢谢分享!
3.总体可接受吗?用修改计划否?
举例

(一)if CPA测试192个样本,发现0个偏差:

(二)if CPA测试192个样本,发现4个偏差:
(一)if CPA测试192个样本,发现0个偏差:
1.总体实际偏差率超过1.56%的风险是5%,即有95%的把 握保证总体实际偏差率不超过1.56% ; 2.由于CPA确定的可容忍偏差率为4%,1.56% <4%,所以 可得出结论:总体的实际偏差率超过可容忍偏差率的 风险很小,总体可以接受; 3.样本结果 1.56%<4%,证实了CPA在风险评估程序时了 解内控有效性的结论恰当。即计划审计工作时评估的 X低是适当的,无需扩大实质性程序范围,无需修改 审计计划。
(二)在细节测试中的应用
审计抽样在审计测试运用时的六个步骤

一、确定测试目标 二、定义总体、抽样单元和误差(偏差或错报) 三、根据审计目标设计审计测试的程序 四、确定样本规模
五、选取样本的方法
六、评价样本结果、推断总体
一、确定控制测试目标
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 可容忍偏差率(%)
对总体金额得出结论的统计
变量抽样 细节测试 抽样方法;其目的是测试错
报金额。
三、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CPA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
,可能不同于如果对整个总体实施与样本
相同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的风险。
控制测试时的 抽样风险:

细节测试时的 抽样风险:

1.信赖过度风险
2.信赖不足风险 影响审计效率
在使用样本量表确定样本规模时,假定样本是55,CPA对 55个样本实施了审计程序,样本偏差是0,风险系数是2.3 ,则总体偏差率上限为4.18%,if CPA确定的可接受信赖 过度风险为10%,则下列错误的是( 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抽样的定义
【内容导航】:
(一)采用审计抽样的目的
(二)审计抽样的作用
(三)审计抽样的定义
(四)审计抽样基本特征
(五)审计抽样的适用范围
【所属章节】:
本知识点属于《审计》科目第四章审计抽样第一节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的内容。

【知识点】:审计抽样的定义
(一)采用审计抽样的目的
审计抽样旨在帮助注册会计师确定实施审计程序的范围(测试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得出合理的结论,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二)审计抽样的作用
审计抽样能够使注册会计师获取和评价有关所选取项目(某一认定)某一特征(控制运行有效?认定存在错报?)的审计证据,以形成或有助于形成有关总体的结论(控制运行有效?认定存在错报?)。

【解读】
审计抽样运用于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某一特征”是有不同的内涵的。

如果审计抽样运用于控制测试,“某一特征”是指“某一认定控制活动”的运行是否有效(即“是否有效”为“某一特征”)。

如果审计抽样运用于细节测试,“某一特征”是指“某一财务报表项目的某一认定”是否存在重大错报(即“错报”为“某一特征”)。

(三)审计抽样的定义
审计抽样(简称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与某一认定相关的控制活动、某一财务报表项目的某一认定)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四)审计抽样基本特征
1.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3.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这一特征,2015年教材修订)。

(五)审计抽样的适用范围
1.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
2.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