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化与凝固课堂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海波、玻璃B.沥青、蜂蜡C.金属、松香D.冰、海波2.如图所示,小鹏在收到的快递海鲜包装中发现装有冰袋,冰袋在海鲜运输中所起到的作用是()A.熔化吸热B.凝固放热C.汽化吸热D.升华吸热3.在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不变,从外界吸收热量B.温度降低,向外界放出热量C.温度升高,从外界吸收热量D.温度不变,向外界放出热量4.如图中表示晶体凝固图像的是()A.B.C.D.5.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10℃的冰投入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A.冰全部熔化B.冰有少部分熔化C.水有少部分凝固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6.如图所示,将一支盛水的试管插入足够多的冰水混合物中,那么试管中的水A.很快就会结成冰B.只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水肯定会结成冰C.在短时间内水不会结成冰D.时间再长水也不会结成冰7.当某晶体物质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可能是液态D.一定是固态、液态共存8.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B.在第6min时该物质开始熔化C.该物质熔化过程用时6min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二、填空题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有:晶体有规则,而非晶体的碎块没有规则形状,晶体有点,而非晶体没有。
10.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过程的物态变化是,在这个过程中雪要(选填“吸热”或“放热”),从而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选填“升高”或“降低”)。
11.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熔化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此固体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CD段是态。
融化凝固练习题

融化凝固练习题一、选择题1.以下哪种物质具有融化和凝固的性质?A. 铁石B. 纯净水C. 铜板D. 玻璃杯答案:B. 纯净水2.在下列物质中,哪一种在融化和凝固过程中没有变化?A. 毛衣B. 冰淇淋C. 煮熟的鸡蛋D. 银首饰答案:C. 煮熟的鸡蛋3.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称为什么?A. 蒸发B. 凝固C. 潮解D. 熔化答案:D. 熔化4.以下哪种物质具有凝固和融化的能力?A. 木头B. 蜡烛C. 塑料袋D. 玻璃瓶答案:B. 蜡烛5.以下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A. 融化是固体变为气体B. 凝固是气体变为液体C. 融化是液体变为固体D. 凝固是液体变为气体答案:C. 融化是液体变为固体二、填空题1.水在0摄氏度以下将__,达到0摄氏度时将__。
答案:凝固,融化2.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是__,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是__。
答案:熔化,凝固3.融化和凝固是物质的__性质。
答案:物理4.在变为冰的过程中,水发生了__。
答案:凝固5.人们可以通过将冰放入火中使其__,变为液体水。
答案:融化三、简答题1.请简要解释什么是融化和凝固。
答案:融化是指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是指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融化过程中,物质的分子间距增大,热能输入使分子振动加剧,从而克服相互吸引力量,并逐渐转变为具有流动性的液态。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的分子间距减小,热能流失导致分子运动减弱,从而重新排列为规则的晶体结构,形成固态物质。
2.举例说明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融化和凝固。
答案:举例,水在0摄氏度以下融化形成冰,而在0摄氏度以上则凝固成为液态水。
这说明水的融化点为0摄氏度。
另一个例子是蜡烛,当火炬燃烧融化蜡烛时,蜡烛变为液体,这是蜡烛的融化过程;而当熄灭火焰,蜡烛液体逐渐凝固成为固态。
3.为什么融化和凝固是物理性质?答案:融化和凝固是物理性质,因为融化和凝固过程只涉及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变化,而不涉及化学性质的改变。
在融化和凝固过程中,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未改变,仅是通过加热或散热来控制物质状态的改变,如增加或减少分子间距离。
熔化凝固练习题

熔化凝固练习题一、选择题1. 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A. 熔化B. 凝固C. 蒸发D. 沸腾2. 晶体熔化时,其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称为:A. 沸点B. 熔点C. 凝固点D. 冰点3.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其温度会:A. 保持不变B. 逐渐升高C. 逐渐降低D. 先升高后降低4. 以下哪种物质的熔点最高?A. 冰B. 铜C. 铁D. 石英5. 物质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这个热量称为:A. 潜热B. 比热C. 焓变D. 热容二、填空题6. 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
7. 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在于晶体具有固定的_________。
8.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熔点是_________℃。
9. 熔化过程中,物质的内能_________(增加/减少)。
10. 凝固时,物质会释放_________。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
四、计算题12. 已知某种晶体物质的熔点为40℃,若在熔化过程中吸收了1200焦耳的热量,求该物质的质量。
假设该物质的比热容为0.84焦耳/(克·℃)。
五、实验题13. 设计一个实验来观察冰的熔化过程,并记录温度变化情况。
六、论述题14. 论述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物质的微观结构变化。
七、判断题15. 所有晶体在熔化时温度都会保持不变。
(对/错)16.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对/错)17. 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体积通常会增大。
(对/错)18. 凝固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对/错)八、综合应用题19. 某工厂需要制造一种合金,要求其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易熔化。
请根据合金的熔点特性,提出可能的合金成分。
九、案例分析题20. 分析在冬季,为什么室外的水管容易破裂,并提出预防措施。
十、创新思维题21. 设计一种新型的熔化凝固实验装置,使其能够更精确地测量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通过这些练习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过程以及相关物理量,同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习题

第2节熔化和凝固一、选择题1.下列不是熔化现象的是( )A.点燃的蜡烛不断“流泪”B.将糖放入水中后,过一会儿就看不见糖了C.两块冰摩擦,冰化了D.将钢块放入炼钢炉里后就变成了钢水2. 放在温水中的冰块逐渐变小,冰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固 B.液化C.汽化 D.熔化3. 如图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 )A.冰是非晶体B.冰的熔点为0 ℃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 min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4. 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 )A.蜡玻璃沥青B.蜡铝玻璃C.冰铁铝D.冰铁沥青5. 如图是“探究石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石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石蜡内部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石蜡受热均匀D6.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7.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8. 关于晶体与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升高B.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D.当晶体处于熔点温度时,它的状态应该是固体或液体9. 现代建筑中出现了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熔化的图象是( )10. 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第7 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 D.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持续了5 min11. 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插入装有冰粒的烧杯中间,然后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了一半时,试管中的冰( )A.没有熔化 B.熔化一半C.熔化小于一半 D.熔化超过一半12. 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仙女山上的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奉节脐橙树叶上的霜——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C.长寿湖畔的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D.桂花树上的露珠——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13. 下列物态变化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A.雪花的形成B.身上的水变“干”C.树枝上形成雾凇D.壶嘴冒“白气”14. 兴化的“大闸蟹”扬名全国。
熔化和凝固练习题及答案

熔化和凝固练习题及答案本文为熔化和凝固练习题及答案,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物质状态变化过程。
以下将列出一些常见的练习题,并附上详细的答案解析,以便读者进行复习和巩固知识。
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属于熔化过程的是:A. 冰融化成水B. 水蒸发成水蒸气C. 水结冰成冰块D. 水蒸气凝结成水答案:A. 冰融化成水解析:熔化是固体物质在温度升高时,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选项A描述了冰变成水的场景,符合熔化的定义。
2. 下列物质中,属于凝固过程的是:A. 沸水变成蒸汽B. 液态乙醇变为气态C. 液态铁凝固成固态铁D. 固态氮气升华成气态答案:C. 液态铁凝固成固态铁解析:凝固是液体物质在温度降低时,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选项C描述了液态铁冷却后凝固成固态铁的场景,符合凝固的定义。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将正确答案写在括号内。
1. ( T / F ) 熔化和凝固是同一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2. ( T / F ) 在常压下,水的熔点为0℃,即0℃时水会熔化成冰。
3. ( T / F ) 凝固是液态物质直接变为气体态。
4. ( T / F ) 固态物质无法发生熔化和凝固现象。
答案:1. ( F ) 2. ( T ) 3. ( F ) 4. ( F )解析:1. 熔化和凝固是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转变,不一定是同一物质。
2. 在常压下,水的熔点为0℃,即0℃时水会发生熔化。
3. 凝固是液态物质变为固态,与气体态无关。
4. 固态物质可以发生熔化和凝固现象,例如冰和铁。
三、填空题1. 在常压下,水的熔点为______℃。
答案:0解析:在常压下,水的温度降至0℃时,会发生熔化,变成冰。
2. 固态物质经过______变为液态。
答案:加热解析:固态物质在受热加热时,温度升高,会达到熔点并发生熔化,变为液态。
3. 液态物质经过______变为固态。
答案:冷却解析:液态物质在冷却过程中,温度降低,会达到凝固点并发生凝固,变为固态。
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一、填空题1. 、、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物体从、叫做熔化,物质从叫做凝固.2.固体分和两类,它们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3.晶体熔化的条件有和,熔化过程中晶体的温度(“不变”或“升高”或“降低”);4.如下图是某种固体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观察图象并回答:(1)固体在开始加热时的温度为,固体的熔点为。
(2)这种物质属于 .(“晶体”或“非晶体”)(3)图中B点表示物质处于状态,BC段表示物质处于状态,C点表示物质处于状态。
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共持续了分钟。
5.水银的熔点是-39℃,则它在-42℃时一定呈态.二、选择题6.关于熔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B.晶体熔化时不吸热,所以温度不变C.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也在升高,一定吸热D.晶体、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都是不变的7.我国南极科学考察基地——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在那里用的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A.凝固点较低B.凝固点较高C.密度较水银小D.对温度变化敏感8.纯铁的熔点为1535℃,如果液态铁中存在有固态铁块,则此时()A.液态铁和固态铁的温度都是1535℃B.液态铁的温度高于1535℃C.液态铁的温度低于1535℃D.固态铁的温度低于液态铁的温度9.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B.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凝固点C.各种晶体的熔点相同D.非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会不断上升10.物体吸热之后()A.温度一定升高B.晶体温度不变C.非晶体温度不变D.温度不一定改变三、简答题11.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的原因.12.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入几桶水,可以保证窖内温度不至于太低为什么?一、填空题:1、下列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⑴春天,冰雪消融是:___ ___;⑵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___ ___。
2、固体分晶体和________两类。
《熔化和凝固》练习题及答案

《熔化和凝固》练习题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2分)1.下列现象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A.钢块轧成钢板B.木头制成课桌C.冰糕化成糖水D.生米煮成熟饭2.甲、乙两个装满冰块的水盆,甲盆置于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在两盆里的冰还未完全熔化时,则()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高B.乙盆水的温度比甲盆高C.两盆水的温度相同D.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两盆水的温度高低3.下列现象不属于熔化的是()A.食盐放入水中变成盐水B.冰变成水C.铁块在炼铁炉中变成铁水D.玻璃在高温下变成液态4.要使物体冷却,用质量相等的0℃的冰和0℃的水,冰的效果好些是因为()A.冰比水凉B.冰的温度比水低C.冰容易传热D.冰熔化成水需要吸热,可使物体的温度降低得更多些5.把一个铜块熔炼成铜水,再把这些铜水浇铸成铜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都是凝固过程B.都是熔化过程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6.化雪时天气格外寒冷,根据是()A.晶体熔化时,需要吸收大量热量,致使气温更低B.晶体凝固时放热,使气温更低C.晶体凝固时吸热,使气温更低D.以上说法都不对7.在标准状态下,海波的熔点是48℃,关于48℃的海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一定是固液混合态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8.冬天,将一块冰从寒冷的室外拿进温暖的房间内,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A.冰立即熔化,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B.冰不会立即熔化,但冰的温度会逐渐升高C.冰立即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D.冰不会立即熔化,冰的温度也不会升高9.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B.春天,湖面上的冰越来越薄C.火炉中铁块变为铁水D.夏天,柏油路面变软10.关于固体的熔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所以不吸热B.晶体熔化时需要吸热所以升温C.非晶体熔化时,因为没有一定的温度所以不吸热D.非晶体熔化时,虽没有一定温度但吸热11.对冰水混合物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继续熔化,混合物温度降低B.水的温度升高.冰的温度不变C.部分冰熔化,混合物温度是0℃D.冰和水的温度都升高12.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象描述的过程可能是()A.蜡的熔化B.海波的熔化C.水的凝固D.玻璃的凝固13.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是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80℃C.该物质在第10min时已全部熔化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且温度升高14.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A.是非晶体B.熔化过程持续了14minC.在ab段处于固态D.在bc段不吸热,温度不变二、填空题(共5小题,没空1分,共计16分)15.在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萘的颗粒一点好(选填“大”或“小”).加热过程中,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目的是使萘各处的趋于一致.16.毛泽东同志曾用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描述我国北方的冬天.北方冬天气温下降至0℃以下时,水会凝固成冰,水在凝固过程中热量,温度.17.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18.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填“吸”或“放”)热,凝固过程中要(填“吸”或“放”)热,但是温度.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填“吸”或“放”)热,凝固过程要(填“吸”或“放”)热,但是温度.19.指出下列属于何种物态变化(1)春天冰雪消融(2)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3)冰箱里的水成冰(4)蜡烛在燃烧时有蜡水流出.三、实验探究题(共8小题,没空1分,共计42分)20.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热(选填“吸”或“放”).(2)图中,海波在D点是态,在G点是态(均选填“固”或“液”).(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g的冰和萘,用的酒精灯加热(选填“相同”或“不同”),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的(选填“相同”或“不同”).物质熔化时间/min冰9萘421.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盐水浓度(%)03691215182124273036凝固点(℃)0﹣2﹣4﹣6﹣8﹣11﹣15﹣18﹣17﹣1.8﹣0.4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准确/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冰/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22.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1)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2)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明应选用(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3)如图丙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熔化过程经历了min.(4)通过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但要继续热.23.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罝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亮应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测量过程中,温度计在某一时刻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该物质的温度为℃;(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该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当加热到8min末,试管中物质所处的物态是态,该物质为(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4.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1)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2)冰在熔化过程中(选填“吸热”、“放热”或“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不变.(3)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第2分钟处于态.或“B”)(4)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选填“A”A.寻找普遍规律B.减小实验误差.25.如图所示,加图是“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装置.(1)该实验中存在一个错误操作是.(2)乙图是改正错误后根据实验数据所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可知该晶体在第5分钟时处于态.(3)丙图是温度计在第3分钟时的示数,则该晶体的熔点为.26.如图是某小组绘制的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海波的熔点是℃,熔化过程经历了分钟.由此图象发现熔化时间过短,不易观察熔化过程,请你为此提出改进方法:.27.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除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3)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在放置上有什么要求?,.实验中要不停地用搅拌器搅拌,其目的是.(4)给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汽”冒出,“白汽”是(填序号)A.水蒸气B.小水珠(5)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中可看出,萘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min.《熔化和凝固》练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4小题)1.C.2.C.3.A.4.D.5.C.6.A.7.D.8.B.9.A.10.D.11.C.12.B.13.B.14.C.二、填空题(共5小题)15.小;温度.16.放出;不变.17.A;80.18.吸;放;不变;吸;放;降低.19.(1)熔化;(2)凝固;(3)凝固;(4)熔化.三、实验探究题(共8小题)20.(1)BC;吸;(2)液;固;(3)相同;不同.21.(1)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2)﹣4;(3)先降低后升高;(4)不准确;没有进一步探究21%附近浓度的盐水凝固点;(5)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22.(1)热胀冷缩;(2)乙;(3)0;6;(4)不变;吸.23.(1)自下而上;(2)69;(3)固液共存;晶体.24.(1)﹣2;(2)吸热;(3)0;固;(4)A.25.(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底;(2)液;(3)48℃.26.48;1;增加海波质量(或将酒精灯的火焰调小).27.(1)秒表;(2)慢;(3)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萘中;不能碰到试管壁和底;(4)B;(5)10.。
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熔化和凝固练习题熔化和凝固练习题一、选择题1.当晶体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A.一定是固体 B.一定是液体 C.可能是固体D.也可能是固液共存 E.可能是液体2.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3.保温瓶中有1000 g水,水温为0 ℃,当向瓶中放10 g -2 ℃的冰块后,盖好瓶口的软木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少量冰熔化成水 B.有少量水结成冰 C.冰和水温度都不会变 D.冰和水的质量都不会改变5.将一块冰投入到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则()A.冰增加B.冰不变C.冰减少D.都有可能7.已知固态酒精、煤油和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1℃,-39℃,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A.酒精温度计B.煤油温度计C.水银温度计D.以上三种温度以计均可8.如图是探究冰的熔化实验,当烧杯里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里的冰()A.也溶化一半B.不溶化C.无法判断9.钨的熔点是3410℃,那么在3410℃时处于下面哪种状态[ ] 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态;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0.冰面加大压强时,它的熔点将[ ] A.升高B.降低C.不变D.都不对11.把冰水混合物拿到温度是0℃以下的房间里,在冰的质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 A.保持不变B.温度降低C.温度升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2.若将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则[ ]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B.铁和玻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升高C.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13.把冰水混合物放在-10℃的室外,混合物的温度将是[ ]A.等于0℃ B.高于0℃ C.低于0℃ D.无法确定14.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 ),过了一段时间[ ]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B.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C.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15.在铅的熔化过程中[ ]A.铅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B.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C.铅的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D.铅的温度不变,同时吸热16.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C.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17.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一个凝固过程 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18.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启程,历时约三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二万六千多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高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的()A.凝固点较低 B.凝固点较高 C.沸点较低 D.沸点较高20.某物体从200℃开始熔化,直到250℃还未熔化完,则这种物质一定是()A.晶体B.非晶体C.不能确定21.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A.下雪时雪的温度比较高B.化雪时要吸收热量C.化雪时要放出热量D.雪容易传热22.冰的质量一定能增加的是()A.-10℃的冰投入1℃的水中B.-10℃的冰放入1℃的空气中C.-2℃的冰放进0℃的水中D.0℃的冰放进0℃的空气中二、填充题23.在玻璃、石英、沥青、铁、萘等物质中,有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属于非晶体的是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固和融化课堂练习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
A.卫生球逐渐变小或消失 B.在荷叶、石块上出现露水 C.盐放入水中形成盐水D.钢锭加热到1400℃上变成“钢水”
2、下列属于熔化的是:()
A、糖放在水中逐渐化成了糖水
B、露水的形成
C、夏天放冰棒的杯子外壁的小水珠
D、冰棒变成糖水3.下列物质中,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是 ( )
A.水晶 B.海波 C.玻璃 D.铁
4.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冰开始熔化,而水中还浮有冰的过程中 ( )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水的温度均升高 D.冰水温度都不变
5.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的原因是 ( )
A.没有吸收热量B.吸收的热量正好等于放出的热量C.吸收的热量用来使晶体熔化D.无法确定6.48℃的硫代硫酸钠(海波)的状态 ( )
A.是固态 B.是固体、液体共存状态 C.是液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7.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各种固体都有凝固点 B.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 C.同种晶体的凝固点相同 D.同种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
8.某同学认真阅读了课本中的熔点表以后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 ( ) A.熔点表中的所有物质都是晶体 B.熔点表中也可查物质的凝固点
C.金属的熔点都超过0℃ D.熔点低于0℃的物质常温下都呈液态或气态
9.我国南极科学考察基地——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在那里用的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
A.凝固点较低
B.凝固点较高
C.密度较水银小
D.对温度变化敏感
10.将铁水浇铸成零件的物态变化图像应是图4-1-1中的()
11.如图4-1-2足硫代硫酸钠晶体的熔化图像,图中BC段表示( )
A.硫代硫酸钠品体正在熔化,温度小变,停止吸热
B.硫代硫酸钠晶体正在熔化,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C.硫代硫酸钠晶体停止熔化,温度不变,停止吸热
D.硫代硫酸钠晶体停止熔化,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12.如图4-1-3所示,a、b、c三条图线表示三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同时同等条件下加热
时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 ( )
A.属于晶体的是b B.熔化最快的是a C.熔点最低的是c D.无法熔化的是b
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小块铜和一大块铜熔点相同;
B、一小块铜和一小块铝的熔点相同;
C、一小块铜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D、一小块铝和一大块铝的凝固点相同。
14、将0℃的冰投入0℃的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周围空气是0℃),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冰的数量增多
B、水的数量变多
C、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5.在一个烧杯和一个试管中分别装有0℃的碎冰,将试管放人烧杯中,如图4-1-4所示,
对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有一半融化时,则试管中的冰 ( )
A.部分融化 B.全部融化 C.融化一半 D.不会融化
16.一种聚乙烯材料可以在15—40~C范围内熔化和凝固,把它掺在水泥中,制作储热地板
或墙壁,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这是因为,当室温过高时这种材料就______热量使材
料________;当室温太低时,它又可以______热量,使材料________.(填“吸收”“放出”
或物态变化名称)
17.若在冰中撒些盐,测得它的熔化温度低于0℃.应用这一知识,大雪过后,可以在路面上________,使冰雪熔化,使汽车能安全行驶.
18.如图4-3所示,为锡熔化或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1)锡的熔点是_________℃。
(2)AB段图象表示的是___________,BC段表示的是
___________过程,这段过程中___________保持
不变,但必须从外界___________。
CD段表示的
是_______,DE段表示的是__________,EF段表示
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锡必须向外
___________,FG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过程
(3)锡熔化过程经过_______________分钟,在3—6分钟的
时间内锡所处的状态为_________________,9—12分钟内锡
处于_________过程,锡在3—6分钟内与9—11分钟内的不同点在于__________。
19,三个实验小组同时分别探究“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与“水的沸腾”,记录数据如下表:
(1)在三个探究实验中,除秒表、温度计和铁架台外,都用到了的实验器材还有__烧杯和酒精灯__。
(2)根据记录表,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_。
A.甲是蜡,乙是海波,丙是水C.甲是海波,乙是蜡,丙是水
B.甲是水,乙是蜡,丙是海波D.甲是水,乙是海波,丙是蜡
(3)在上表所示2min~5min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_。
A.甲不断吸收热量,内能不变B.乙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C.丙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D.丙吸收和放出热量相等,内能不变
20,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李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水的凝固点为0 0C,酒精的凝固点为-117 0C)。
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min把观察的现象和数据记入表一中。
表一
(2)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6 0C,当实验进行到21min时,该混合液体所处的状态是固态。
(3)在水中渗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填“高”或“低”)。
21,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两个实验小组分别选择了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哪个实验小组的方案好?请你说明原因.
乙好,乙装置海波受热均匀_
(3)分析实验数据可得海波熔点是48℃.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
不变,熔化过程经历了2分钟.
2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收热量,小明由此提出问题:晶体熔化过程
中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的猜想是:
猜想一: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种类有关。
猜想二: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质量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一,他选择了甲、乙两种晶体进行实验,其探究过程如下:
(1)取一定质量的晶体甲,用如图8所示的装置加热,得到了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9所示,则晶体甲熔化过程大约持续的时间t1= 7.5min。
(2)取质量相等的晶体乙,用同样的实验装置加热,记下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t2。
(3)比较t1和t2,若t1和t2不相等,则说明猜想一是正确(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24,如图14所示,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活动中,小明选择
的固体是冰块,采用图14(a)的实验装置;小华选择的固体是海波,采用图14(b)
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写出两点)
(2)在对冰块或海波加热的过程中要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冰块或海波,这样做是
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他们在实验中记录的测量数据。
由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冰和海波在熔化时有着共同的特点,即:________;
在第6分钟时,海波的物态是_________。
(4)在冰或海波熔化的过程中,内能的改变主要是表现在分子___能的增加。
答案:(1)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底;②加热过程中要不断的搅拌物体。
(2) 使冰(或海波)均匀受热 (3) 熔化时温度不变固液共存 (4) 势
25,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是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
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2)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CD段吸收热量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