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分析蓝田股份案例公司业绩的情况及疑点(一)公司利
蓝田财务分析(1)

蓝田财务分析(1)
四、蓝田股份的现金流量分析 根据2001年8月29日蓝田股份发布的公告,2000
年蓝田股份的农副水产品收入现金12.7亿元。
如果蓝田股份水产品基地瞿家湾每年有12.7亿元 销售水产品收到的现金,各家银行会争先恐后地在瞿 家湾设立分支机构,采取各种措施专门设计银行业务 和工具,为争取这“12.7亿元销售水产品收到的现金” 业务而展开激烈的竞争,绝不会让“12.7亿元销售水 产品收到的现金”游离于银行系统之外。
蓝田财务分析(1)
4、洞庭水殖
洞庭水殖位于湖南常德市,距洪湖的直线距离200公 里左右,其主营产品是淡水鱼及特种水产品,其产 销量在湖南省位于前列,其应收款回收期是178天, 比蓝田股份应收款回收期长30倍,这相当于给予客 户178天赊销期;但是其水产品收入只是蓝田股份 的4%。
在方圆200公里以内,武昌鱼和洞庭水殖与蓝田股 份的淡水产品收入出现了巨大的差距。
蓝田财务分析
蓝田财务分析(1)
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神话
蓝田股份创立于1992年,主营业务是农副 水产品、饮料。 其中农副水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69%, 饮料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9%, 二者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8%。
蓝田财务分析(1)
蓝田神话
1996年发行上市以后,在财务数字上一直保 持着神奇的增长速度:
蓝田财务分析(1)
净营运资金 蓝田股份2000年净营运资金计算如下:
433,106,703.98(流动资产合计) - 560,713,384.09(流动负债合计)
= -127,606,680.11(净营运资金)
湖北蓝田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湖北蓝田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第一部分:比较分析一、分析资产部分:(见表一)(一)总体分析企业地总资产年末比年初增加了499689387 元,比年初增加了499689387÷2837651837×100%=17.61%,表明企业占地经济资源有所增加,经营规模有所扩大,从总资产构成来看,流动资产减少了53027900,占总资产地比重由期初地20.79%下降为年末地15.26%,下降5.35个百分点.可发现企业地流动性减弱,可能会导致企业风险加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具体项目分析1.应收帐款分析:应收帐款期比期初减少了3847046,下降了3.18 个百分点,只要是由于洪湖水产品公司对应收销货款加大了力度,结合前面地应收帐款明细表可知企业地应收帐款大多是购货款,本年度应收帐款期末余额为8571780 中有4921068属关联方地应收帐款,占到应收帐款地57.41%,而这部分关联方应收帐款有无公允性、是否可以收回,很值得推敲,结果很可能是这部分应收帐款有去无回,成为坏帐,从而使企业地流动性受到影响.企业地坏帐准备采用地帐龄提取法,而坏帐地提取比例应该是拖欠地时间越长,提取地比例越大,而企业对一年以内地应收帐款居然提了高达78.82%地坏帐准备到底是什么原因,还有待查明.另外企业如此多地应收帐款,应以加强应收帐款管理上着手,制订合理地信用政策,特别是对关联方应收帐款,使对企业应收帐保持良好地心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其它应收款分析:总体看,虽然年末比其它应收款下降了 1.13 个百分点,但其比例还是很大,甚至比应收帐款比例还大.而一般情况下企业地其它应收款不应有这么大地比例,而蓝田这种反常情况到底是怎么形成地,其他应收款来源何处,关联方地其它应收款有收回地可能性吗?公司应在这方面引起注意,同样采取应收帐款地政策,使其它应收款实现良性循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存货分析:企业地存货年末较年初增加了13201015,而占资金来源比例却下降了 1.54个百分点.从存货地明细表可知大部分存货都提有存货跌价准备,特别是在产品和产成品提地跌价准备特别大,企业地在产品、产成品都高于市价很多,那么企业在继续生产此种产品就可能影响企业地利润.以至存货积压仓库,存货周转率降低,企业流动风险增大,这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很不利地,企业应该改进产品性能,制订费用定额,努力降低成本,使其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从而加快企业地存货周转率,提高企业地流动性,减少其风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4.长期投资分析:企业地长期股权投资从起初地903118832 降为期末地0,企业在一年内收回了自己地全部长期投资,可能是企业与被投资单位关系恶化或预测到被投资单位发展前景不是很好,企业不能得到相应地投资回报,从而收回投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5.固定资产分析:企业地固定资产净值年末比年初增加686748534,上升了14.72 个百分点,如此大规模地增加固定资产很不正常,因为与工业企业不同,农业企业对厂房和设备地要求与依赖程度相对较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6.无形资产分析:企业地无形资年末较年初减少了1046227,下降了0.41 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企业信誉下降,是商誉大打折扣.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7.在建工程:期末较起初减少了213562745,降低了10.8 个百分点,从资产负债表上看,在建工程地减少应该是由于工程地完工使其转为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投资过大,且二者地增长速度高于流动资产,每年斥巨资投入工程建设,使蓝田地固定资产增为21.69 亿,占总资产地76.4%,公司经营收入和其它资金来源都转化成固定资产投入.比如菜篮子二期工程,原预算2 亿,但截止2000 年末,公司已累计在此项目投入4.17 亿,超支100%,又如公司自募资金项目莲花酒店二期工程,1996 年就开始施工,直到2000 年末还未完工,至今还挂在在建工程项目上,从财务角度而言,企业固定资产地形成是经营收入地转化或资金之处地资本化,即将当期地费用支出记为资产地增加,而通过折旧地形式分摊到以后各期,有时记入在建工程,甚至连折旧都不提,因而固定资产计价地不实回虚增企业地经营收入或低估当期费用,从两方面都能起到增加当期利润地作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负债部分分析:(见表二)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从负债总额来看,期末比起初增加了66460775,占资金来源地比重从23.17%上升到25.29%,上升了2.12 个百分点,表明企业财务风险期末比期初高.从负债总额地构成来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流动负债比期初增加了106041545,占资金来源地比重从19.45% 上升到19.74%,上升了0.29个百分点.从流动负债内部结构来看,对流动负债影响最大地三项是应付帐款、应付税金、其它应交款.其中应付帐款下降1.22 个百分点,表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欠外单位货款等已及时归还,这种情况下企业无偿占用外单位资金减少,可能是企业信用状况造成.总之,应付帐款占资金比例过低不利于企业地再投资.应交税金下降了32955365,其中有82%是由于企业本期利润总额下降造成地,其余地少部分可能是由于企业采取了税收筹划政策或是享受了国家地一些优惠政策等.其它应付款本期增加了145426780,增加了3.76 个百分点,其中有68%是应付给关联方地借款,企业从关联方筹得地资金过多,如不能及时归还,则会影响整个公司集团地发展.企业还有欠外部32%地款项可能是企业未支付部分固定资产地租金等,还有一些违规行为被责令罚款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长期负债本期减少了79161420,占资金来源比重由5.62%降到3.25%,下降了2.37 个百分点.从长期负债地内部结构来看,对长期负债影响最大地是应付债券,它占了长期负债下降额地76.37%,它是由占资本来源地4.03%下降到2.22%,说明企业在2000 年因发行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券取得地资本减少或企业发放了部分利息,归还了本金.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所有者权益.从所有者权益总额来看,期末比期初增加了431628612 元.增长率为24.7%.由于企业本年度未发行新股,盈余公积增加了87677181元.其余增加地约80%均由企业本期地营业利润增加所造成,但盈余公积地提取大大超过了法定地提取比例而按89.6%地比例提取.如此大比例提取,影响了鼓股东地权益,为公司地信誉和发展前景埋下了祸根,加之可供分配利润上升至1004801103,然而股东却未收到一分钱,钱都到哪里去了?投资者纷纷质疑.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综合分析:(见表三)(一)该公司比较和百分比及利润分配表如下:说明: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是利润计算和利润分配合二为一地报表,因此在分析时将它分为两大段:第一段,从销售收入起到净利润止,其各项目地百分比均按已销售收入为分母和各项目为分子地方法求得.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二段,从可供分配利润开始到年末未分配利润止其个项目地百分比均按可供分配利润为分母和各项目地分子求得.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盈利能力变化分析:由表3 地第一段反映了利润地形成情况和各有关项目地增减情况,从表上地第一段可看出,企业地主营业务收入本年度比上年度下降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0.57%.主营业务利润下降了6.75%,营业利润下降了6.3%,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分别下降了5.97%和4.81%,从这几个数据中可发现企业地各项利润下降幅度都明显高于销售收入地下降幅度.这表明利润表中地各项目并不与销售收入同比例下降.详细观察分析表可发现随着销售收入地减少,主营业务成本不仅未降低反而比上期增加了6.93%,同时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较上期也稍有上升,分别为0.55%和0.35%,说明销售收入地减少主要原因是主营业务成本地增加.另外投资收益本期比上期增加了25.23%,结合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这是公司长期投资增加地结果.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综上所述,企业应制定合理有效地成本控制制度.由于投资收益占到本公司地24.49%,这一数字较大,对公司影响大,所以应重视这一项目.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股利分配政策变化分析:盈利分配政策变化分析是指对任意盈余公积、普通股股利和未分配利润地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从表可看出蓝田公司本期和上期都未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并且也为分配优先股和普通股股利,而未分配利润本期比上期增加了11.3%,这说明公司盈利分配政策极为保守,可认为是公司对未来盈利能力信心不足地表现.因为将可分配利润转为盈余公积后,它地用途只能是弥补亏损和转增股本,不可能再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所以一旦公司未来盈利减少,将无法保证股利地支付,而未分配利润则是未指定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途和尚未分配给股东地净利润,保留未分配利润可以给企业带来较大地机动性.据上述观点,蓝田股份公司已察觉到公司未来盈利形式不容乐观,故在盈利分配时有所保留.对这一情况应引起报表使用者地注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现金流量表财务比率分析:(一)偿债能力时效性指标1、现金流量流动负债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785829627.56÷560713384.09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402、现金流量负债总额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负债总额=785829627.56÷657633751.54=1.19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现金比率=现金净额÷流动负债=-25611169.08 5÷60713384.09=-0.0464、到期债务本期偿还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本金+现金利息支出)=785829627.56÷(142270060+17260645.8)=4.93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5、现金偿还比率=经营活动产生地现金净流量÷长期债务总额=785829627.56 ÷92290692.38=8.51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现金支付充足性指标1、支付充足性综合分析指标:可用于投资分配股利地现金=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入+投资活动取得地现金流入—偿还债务等地现金支出—经营活动各项开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支=2195713566.03+4007200—142270060—17260645.8=630 306121.76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强制性现金支付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入总额÷(经营现金支出+偿债本息)=2795713566.0314********.47+142270060+17260645.8 = 1.40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现金流量资本指出比率=经营活动产生地现金净流量÷资本支出总额=785829627.56÷719323431.17=1.092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4、现金流量适当比率=经营活动产生地现金净流量÷(资本支出+存货增加额+现金股利)=785829627.56÷(719323431.17+646892.12+0)=1.091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反映获取现金能力地指标1、盈利现金比率=经营活动产生地现金净流量÷净利润=785829627056÷431628612.17=1.82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经营指数=经营活动产生地现金净流量÷营业利润=785829627.59÷503349653.24=1.56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现金流量销售收入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785829627.56÷1840909605.2=0.43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4、现金流量对总资产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总资产=785829627.56÷2837651897.83=0.28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通过以上财务比率指标计算分析得出蓝田股份公司2000 年度现金运作情况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该公司本期短期现金偿还债务时效性比较强,财务风险小,无“近忧”,且从现金流量负债总额比率看公司偿债能力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该公司资金自给率很高,说明企业经营获取地现金满足扩充所需资金.适应经济环境变化个利用投资机会地能力较强,即现金流量有剩余地现金,适应性很强,满足支付要求充分.总之该公司财务弹性很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该公司本期盈利质量较高,“净利润”现金含量较大,销售生产经营现金较好,总资产产生现金能力较强,达28%,公司发展潜力较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二部分:比率分析财务经济比率分析表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现金流量分析表五)现金流动性分析表六)获取现金能力分析根据63 页股东情况介绍表得公司总股数为446087731. (表七)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比率分析收益质量分析表八)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
最新蓝田案例分析资料

审计案例分析期末论文蓝田股份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一、案例回顾蓝田股份作为一家从农业为主的综合性经营企业,自1996年6月上市以来一直保持了业绩优良高速成长的特性。
1996~2000年,蓝田在财务数据上一直保持着神奇的增长速度。
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末的28.38亿元,增长了10倍,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0.60元以上,最高达到1.15元。
即使遭遇了1998年特大洪灾以后,每股收益也达到了不可思议的0.81元,创造了中国农业企业罕见的“蓝田神话”,被称作是“中国农业第一股”然而在2001年10月26日,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一篇600多字的文章《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文章称“蓝田股份已经成为一个空壳,已经没有任何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也没有收入来源”、“蓝田股份完全依靠银行贷款维持运转。
”文章提示:“为了避免遭受严重的坏账损失,我建议银行尽快收回对蓝田股份的贷款。
”她在对蓝田的资产结构、现金流情况和偿债能力做了详尽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蓝田业绩有惊人的虚假成分,公司已经无力归还20亿元贷款。
此文揭露了蓝田的造假丑闻,此后蓝田贷款资金链条断裂;2002年1月,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董事长保田等1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被拘传接受调查2002年1月23日蓝田股份全线跌停,以5.89元收盘。
二、蓝田公司简介1. 简介公司于1992年成立,是一家传统的农业和食品加工企业为主的综合性经营加工企业。
涉及农副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制药,餐饮住宿,房屋开发等相关产业。
一直以来是一支公认的老牌优质股。
据资料显示:蓝田股份1996年股本为9696万股,2000年底扩张到4.46亿股,股本扩张了360%;主营业务收入从4.68亿元大幅增长到18.4亿元,净利润从0.593亿元快速增长到令人难以置信的4.32亿元。
1996~2000年,蓝田在财务数据上一直保持着神奇的增长速度。
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末的28.38亿元,增长了10倍,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0.60元以上,最高达到1.15元。
财务报表分析案例(蓝田股份)(1)

财务报表分析蓝田股份案例一、蓝田年财务分析(一)静态分析33,106,703.98(流动资产合计)流动比率= ———————————-------— = 0.77(流动比率) 560,713,384.09(流动负债合计)蓝田股份的流动比率小于1,意味着其短期可转换成现金的流动资产不足以偿还到期流动负债,偿还短期债务能力弱。
433,106,703.98(流动资产合计)-236,384,086.72(存货净额)速动比率= ————————————-------------———— = 0.35 (速动比率)560,713,384.09(流动负债合计)蓝田股份的速动比率只有0.35,这意味着,扣除存货后,蓝田股份的流动资产只能偿还35%的到期流动负债。
净营运资金=433,106,703.98(流动资产合计) - 560,713,384.09(流动负债合计)= -127,606,680.11(净营运资金)蓝田股份2000年净营运资金是负数,有1.3亿元的净营运资金缺口。
这意味着蓝田股份将不能按时偿还12.7亿元的到期流动负债。
2001年中期主要财务指标2001年中期 2000年中期 2001年中期/2000年中期净利润(万元) 16861.20 18616.38 90.60%每股收益(元) 0.378 0.417 90.70%净资产收益率(%) 7.661 9.60 79.8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元) 0.416 0.414 100.48%2001.6.30 2000.12.31 期末/期初每股净资产(元) 4.934 4.557 108.30%蓝田的历年报表显示,公司的经营业绩十分良好,资产回报率名列上市公司前矛。
最近三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82元、1.15元和0.97元,净资产收益率高达28.9%、29.3%、19.8%。
2001年中报业绩虽有较大下降,但每股收益仍达0.378元,净资产收益率为7.661%,资产回报率指标不仅远高于农业类公司平均水平,而且远高于其它各行业优秀公司,如通信设备行业的中兴通讯(5.42%),房地产行业的深万科(5.59%),高科技行业的清华同方(5.27%)。
财务分析案例:蓝田之谜

06.12.2019
4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0.50 0.00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
06.12.2019
5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存货周转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
06.12.2019
6
(3)同行业比较
2000年蓝田股份的主营产品是农副水产品和饮料。 2000年蓝田股份“货币资金”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 加额”,以及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净营运资金和现金流 动负债比率均位于“A07渔业”上市公司的同业最低水平, 其中,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低于“A07渔业”上市公司 的同业平均值大约5倍和11倍。这说明,在“A07渔业”上 市公司中,蓝田股份的现金流量是最短缺的,短期偿债能 力是最低的。
9
2.蓝田股份的农副水产品销售收入分析 2000年蓝田股份的农副水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
收入的69%,饮料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9%,二者 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8%。
2001年8月29日蓝田股份发布公告称:由于公 司基地地处洪湖市瞿家湾镇,占公司产品70%的水 产品在养殖基地现场成交,上门提货的客户中个体 比重大,因此“钱货两清”成为惯例,应收款占主 营业务收入比重较低。
洞庭水殖位于湖南常德市,距洪湖的直线距离200公里 左右,其主营产品是淡水鱼及特种水产品,其产销量在湖南 省位于前列,其应收款回收期是178天,比蓝田股份应收款 回收期长30倍,这相当于给予客户178天赊销期;但是其水 产品收入只是蓝田股份的4%。在方圆200公里以内,武昌鱼 和洞庭水殖与蓝田股份的淡水产品收入出现了巨大的差距。
蓝田股份会计造假案例课件.ppt

2)工程及固定资产项目分类混淆
公司对工程项目的分界较为模糊,经 常在费用支出的归属上混淆,1999、2000 年报内多次出现调整在建工程、累计折旧 项目帐面金额的现象。
ko
3)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过长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延长,会降低每年应摊的折 旧费用,从而提高早期年度的利润。根据蓝田 2000年报信息,该公司以前年度制定的折旧年限 过长,2000年依据《农业企业财务制度》,大幅 度缩短了一些固定资产的年限,增提了巨额折 旧,致使当期利润比原折旧政策下估算的利润减 少4800万元。值得指出的是《农业企业财务制 度》1993年就开始实行,为何公司当初不依照执 行?以往年度折旧年限过长对这些期间的利润产 生多大影响,公司年度报告也未作说明。
公 司的报表中找不到巨额的广告费用支出。这 里是否存在着虚增股份公司利润的嫌疑?
ko
5.职工每月收入仅100多元?
从现金流量表“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 支 付的现金”栏中看出,2000年度该公司职工 工资支出为2256万元,以13000名职工计, 人均每月收入仅144.5元,2001年上半年人 均收入为185元。如此低廉的收入水平,对 于员工30%以上为大专水平的蓝田股份职 工,对于历年业绩如此优异的蓝田股份而 言,合于情理吗?
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18.4亿元,而应收帐款仅 857.2万元。2001年中期这一状况也未改变:销售 收入8.2亿元,应收帐款3159万元。在现代信用经 济条件下,无法想象,一家现代企业数额如此巨大 的销售,都是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自然经
济 状态下完成的?其水产品销售,不可能是直接与每 一个消费者进行交易,必然需要代理商进行代理, 因此水产品销售全部“以现金交易结算”的说法是
ko
2.融资行为为何与现金流表现不符?
蓝田股份案例分析(终)

蓝田股份案例分析【引言】:2001年10月26日,中央财经大学的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文章《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对蓝田造假丑闻进行揭露。
自此蓝田股份从“中国农业第一股”变成退市股。
这是继银广夏后中国股市最为耸人听闻的又一个“股市陷阱”。
【关键词】:蓝田股份,造假手段,审计分析,结论一、蓝田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蓝田总公司是中国农业大型企业、始建于1987年,以农副水产品产、加、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现代大农业为主业,兼营生物制药、房地产开发、电子通讯及网络、电子商务、饲料加工、建筑制造、涉外酒店、连锁超市、国内外贸易、广告策划、电脑科技、市场研究等多种产业。
中国蓝田总公司旗下的蓝田股份(后更名为“生态农业”、“ST生态”),是其在湖北省的上市公司,主营生态农业。
1996年上市以后,蓝天不惜巨资在全国主要媒体上打造其品牌形象,被誉为“中国农业第一股"、“中国农业产业化旗帜”,获得了大量股民的追捧。
二、蓝田股份有限公司造假手段(一)虚构营业收入为构造其业绩神话,蓝田股份公司虚造其旗下产品野藕汁、野莲汁饮料销售收入达5。
29亿元之巨。
其70%的水产品在养殖基地现场成交,上门提货的客户中个体比重大,故采用"钱货两清”方式结算成为惯例,由此该公司借此夸大收入,虚增养殖产值,构造鱼塘养殖泡沫;此外,通过所谓高科技饲养,鼓吹其公司养殖利润为同行业的10至20倍,甚至达30倍之高.(二)虚增固定资产在股票发行申报材料中,伪造有关批复和土地证,虚增公司无形资产1100万元;伪造三个银行账户1995年12月的银行对账单,虚增银行存款2770万元;将公司公开发行前的总股本的8370万股改为6696万股,虚减总股本,提高每股收益。
(三)虚造存货价值在蓝田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存货价值从1999年的2.6亿增加至2001年的4.4亿.除去饮料这一可明确计量部分,该公司另一重要产品——水产养殖,据估计,蓝田一亩水面的产值要达到2到3万元钱,才能符合其业绩水平。
财务报表分析案例蓝田之谜

财务报表分析案例蓝田之谜■刘姝威我运用国际通用的分析方法,分析了从蓝田股份的招股说明书到2001年中期报告的全部财务报告以及其他公布资料。
依照对蓝田股份会计报表的研究推理,我写了一篇600多字的研究推理短文《应赶忙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发给《金融内参》。
现在,我公布发表蓝田股份会计报表的研究推理摘要。
我将专门感谢大伙儿评论我的研究推理。
■我研究推理“应赶忙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的依据在对借款企业发放贷款前和发放贷款后,银行必须分析借款企业的财务报告。
假如财务分析结果显示企业的风险度超过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那么,银行能够赶忙停止向企业发放贷款。
1.蓝田股份的偿债能力分析2000年蓝田股份的流淌比率是0.77。
这说明蓝田股份短期可转换成现金的流淌资产不足以偿还到期流淌负债,偿还短期债务能力弱。
2000年蓝田股份的速动比率是0.35。
这说明,扣除存货后,蓝田股份的流淌资产只能偿还35%的到期流淌负债。
2000年蓝田股份的净营运资金是-1.3亿元。
这说明蓝田股份将不能按时偿还1.3亿元的到期流淌负债。
从1997年至2000年蓝田股份的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流淌比率逐年下降,到2000年二者均小于1。
这说明蓝田股份的偿还短期债务能力越来越弱。
2000年蓝田股份的主营产品是农副水产品和饮料。
2000年蓝田股份“货币资金”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以及流淌比率、速动比率、净营运资金和现金流淌负债比率均位于“A07渔业”上市公司的同业最低水平,其中,流淌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低于“A07渔业”上市公司的同业平均值大约5倍和11倍。
这说明,在“A07渔业”上市公司中,蓝田股份的现金流量是最短缺的,短期偿债能力是最低的。
2000年蓝田股份的流淌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淌负债比率均处于“食品、饮料”上市公司的同业最低水平,分别低于同业平均值的2倍、5倍和3倍。
这说明,在“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中,蓝田股份的现金流量是最短缺的,偿还短期债务能力是最低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财务报表分析蓝田股份案例
?公司业绩的情况及疑点
(一)公司利润的情况
蓝田股份于1996
在极高的水平,最近三年更是高达28.9%、29.3%、19.8%
列,这对于一家经营传统农业的公司无疑是超乎寻常的。
1
公司20002001年中期这一状况也未改变:销售收入8.2亿元,应收帐款3159
状态下完成的?其水产品销售,不可能是直接与每一个消费者进行交易,必然需要代理商进行代理,因此水产品销售全部“以现金交易结算”的说法是难以成立的;而销售收入达5亿元之巨的野藕汁、野莲汁等饮料,不可能也是以现金交易结算的吧?
2、融资行为为何与现金流表现不符?
2001年中报显示,蓝田股份加大了对银行资金的依赖程度,流动资金借款增加了1.93亿元,增加幅度达200%。
这与其良好的现金流表现不太相符。
按照公司优秀的现金流表现,自有资金是充足的,况且其帐上尚有11.4亿元的未分配利润,又何以会这
样依赖于银行借贷?2000年该公司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量7.86亿元,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则为-7.15亿元(绝大部分是固定资产投入),这两个数字极为相近,这是巧合吗?
?3、.产品毛利率怎么会如此之高?
2000年年报以及2001中报显示,蓝田股份水产品的毛利率约为32%,饮料的毛利率达46%左右(身处同行的深深宝的毛利率约20%,驰名品牌承德露露毛利率不足30%)。
从公司销售的产品结构来看,以农产品为基础的相关产品,都应是低附加值商品,一般
完全控制;(2
达到这样高的赢利水平的可能性有多大?
4、.巨额广告费用支出哪里去了?
公司2000年的野藕汁、野莲汁等饮料的销售收入达到5
嫌疑?
5
2000年度该公司职工工资支出为2256万元,以13000个职工
30以上为大专水平的蓝田股份职工,对于历年业绩如此优异的蓝田股份而言,合于情理吗?
年报显示,2000年利润总额5亿元。
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肖星博士的分析,蓝田股份的利润事实上主要来源于洪湖水产公司。
在蓝田20万亩的可开发水面中,从生产者的角度分析利润构成,洪湖水产的利润来源有两块:一是承包给当地农户自由养殖的约1万亩水面,另一个是由公司职工经营的19万亩水面(不包括正在开发的3期工程的10万亩水面)。
在自己职工经营的19万亩中又有约2万亩是用来搞生态旅游的,由一个生态旅游公司管理(包括对承包的一部分进行管理)。
蓝田股份2000年年报以及2001
年中报显示,蓝田股份水产品的毛利率约为32%,饮料的毛利率达46%左右。
显然,其超额利润来自于生态旅游和承包这两部分以外的特种养殖和饮料业务。
据记者掌握的资料,生态旅游公司2000年的收入占水产公司当年总收入的1/6强。
今年,客流量在增加近一倍的情况下,日客流量达到1000人,现金收入18万左右。
也就是说,旅游公司在不考虑淡旺季的情况下,去年的收入应是3500万元。
承包给农户的1万亩水面,去年农户每亩每年交给蓝田320元,除去固定资产以外的成本,蓝田每亩收益为200元左右,总收入为200万。
这样计算,水产公司的总收入应是2.5亿,而不是报表所称的5个亿。
少要在五年以后才能开始赢利,即使从96
利润率可言的。
那么,另外2.5亿元从何而来?
?公司造假
11002770万元;将公司公开发行前的总股本的8370万股改为66961995年11月6日至1996年5月2日在
2001年中期的业绩仍难以让投资者信服。
首先,业绩有控股股东操纵之嫌。
蓝田股份虽声称公司已与控股股东做到“三分开”,但其“三分开”是真是假难辨。
蓝田股份的经营活动与中国蓝田总公司关系密切,该公司董事、原董事长兼总经理瞿兆玉,同时任中国蓝田总公司法定代表人。
中国蓝田总公司是蓝田股份第一大股东湖北洪湖蓝田经济技术开发公司的控股股东,两者间实际属“爷孙”关系。
中国蓝田总公司作为蓝田股份的代销商,其代销数额虽不可观,但作用却惊人。
据中报显示,2001年上半年,中国蓝田总公司代销759.47万元商品,占当期蓝田股份销货的0.93%。
而蓝田股份生产的野藕汁、野莲汁、红心鸭蛋等产品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黄金时间的广告,及公交车、路牌等广告均由中国蓝田总公司支付费用,且公司也没有承诺在未来支付该广告费用。
蓝田股份的广告费如此开支,让头脑清醒的投资者疑窦丛生。
问题在于两点:其一,高额广告费由中国蓝田总公司义务代付,蓝田股份的营业费用失真,净利润含大量
水分。
其二,中国蓝田总公司又有多大的能力继续负担这笔巨额费用而不需要任何回报?蓝田股份未来的业绩可能面临“缩水”。
其次,鱼塘里的业绩神话能维持多久。
蓝田股份上市后的业绩增长令人惊叹,该公司1995年净利润2743.72万元,1996年上市当年翻番实现5927万元,1997年至1999年三年分别为14261.87万元、36472.34万元和54302.77万元。
蓝田股份的业绩增长就似“放卫星”,几乎年年实现翻番增长,直到2000年后才出现萎缩,降至43162.86万元。
蓝田股份的业绩主要来自“神奇”的鱼塘效益,原总经理瞿兆玉曾在去年3月称,几年来产品始终处于不愁销的状态。
瞿兆玉继而介绍,洪湖有100万亩水面可以开发,蓝田股份现在只开发了30万亩,而高产值的特种养殖鱼塘面积只有1万亩,这种精养鱼塘每亩产值可达3万元,是粗放经营的10
收入,每亩平均收入由1400元提高到近万元,养殖成本降低20%
自给后,每枚可增加毛利0.3
收入每年五六千万元,单亩产值不足1000
遭怀疑。
再次,应收账款之迷解释离奇。
蓝田股份去年主营业务收入
公里去洪湖市区办理,故采用“钱货两清”方式结算成为惯例,
18亿多主营业务收入
份倒是占用了中国蓝田总公司等关联方巨额资金。
2001年中报显示,关联方其他应付款余额2.22亿元。
其中,向湖北洪湖蓝田经济技术开发公司借款2884.4万元,其余均向中国蓝田总公司及其子公司借款,仅中国蓝田总公司直接借款达1.93亿元。
如同代付广告费一样,中国蓝田总公司就似在为蓝田股份尽某种义务,就连1999年因上市造假被处以的行政罚款100万元,也是由中国蓝田总公司代为垫付。
一家年盈利近五亿元、未分配利润多达10亿元的上市公司,如此资金运用捉襟见肘简直让人难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