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控制越轨
《社会学》第六讲: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

《社会学》第六讲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一、社会控制1、社会控制与个人自由卢梭:人类应该在公共秩序(通过社会化和一定的社会控制实现)和个人自由之间实现二者的平衡。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
适度的社会控制(平衡个人自由与社会控制之间的关系)很难实现的原因有:①人们对自由与控制的重要性的看法不同。
②利益的复杂性。
③现实的复杂性。
2、社会控制的概念社会控制就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实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
3、社会控制的类型①统治与制约:统治是建立在外在的强制力量基础之上的控制方式,当社会秩序的维护者运用强制性手段迫使他人去遵守既定规范时就表现为统治;制约也称社会制约,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由于人们认同某种规范而产生的,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控制方式。
②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正式控制也称形式化的社会控制,是使用比较成型比较正规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控制方式;非正式控制是指用不那么成型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控制方式。
③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如果一个人感觉到是外在的社会环境对其行为产生了约束和压力,使其不敢违反社会规范,即外在控制;内在控制的直接控制力量来自于行动者本身,如果一个社会成员接受和内化了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规范,自觉地实践角色规范,这就是实现了内在控制。
④积极的控制与消极的控制:积极的社会控制是建立在积极的个人顺从动机之上的,以倡导、鼓励为特征的防止违规行为发生的控制方式;消极的社会控制是指运用惩罚手段来制裁某些违规行为的控制。
4、社会控制的方式①习俗、道德和宗教②政权、法律和纪律③社会舆论与群体意识从众与服从:米尔格拉姆有效区分了社会控制的两个重要层面即从众与服从。
从众是与同辈一样的行动,同辈指的是和我们处在相同地位且没有特别权力指导我们行为的个人;服从则是对等级结构中具有较高权威者的依从。
二、越轨行为对社会学家而言,越轨行为这个名词并不代表堕落或邪恶。
越轨行为是破坏规范或违反群体与社会期望的行为。
越轨行为及社会控制

繁和越持久,且接触时的年龄越小,当事人变为越轨者的可能性越大。
• 标签理论
——标签理论家们突出地强调越轨是相对的这一事实。一个行为及 其违反者只有当被他人标签为越轨时才变成了越轨。 ——两种越轨:初级越轨(primary deviance),即偶尔卷入违反 社会规范的行为,并未对个人的心理形象和社会角色扮演发生持续 的影响; 二级越轨(secondary deviance),卷入违犯社会规范的行为, 并被其他人标签为越轨者而且越轨者本人也这么接受了。 在二级越轨中,越轨者必须围绕越轨者的角色来认知他们的行为 和自我观念。他们可能以某种方式穿戴,使用一种特殊的、只有他 们自己人才知道的俚语。他们越清楚地将自己界定为越轨者,他们 就越可能被其他人当作越轨者。经过一段时间后,即使那些对他们 的名声一无所知的人,由于他们呈现出来的形象就可能一眼看出他 们是越轨者。 ——关注越轨过程而非结果 标签理论家们曾将成为一名职业越轨者的过程分为三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是权威者或关系密切的人对越轨行为的察觉;第二步是对越 轨者的标签;第三步是越轨群体或越轨亚文化为加入该群体或文化的 人提供越轨行为的社会支持。这样个体就开始了他的越轨生涯 (deviant career),也即接受了越轨亚文化中的越轨认同与生活 方式。
• 文化传递理论
失落并不一定导致越轨。例如,许多贫民区的孩子,受教育和挣 钱的机会经常被抑制,但他们并未成为瘾君子、盗贼。正如心理学的 学习理论所指出的,要想变成越轨者,人们必须有机会去学习越轨。 那些习得了赞成越轨行动的观念的人,比其他人更有可能采取越轨的 方式。 越轨,像遵从一样,是从一个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中习得的。 ——虽然社会环境试图劝导人们遵从社会规范,但教导的内容并非总 是一致。 如家长的言传与身教并不一致。 ——在某些企图纠正越轨行为的地方实际上却在传授越轨行为。如在 监狱。 萨瑟兰的差异性联合理论(theory of 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认为,每个人都受到了遵从和越轨行为的双重影响。这些影响在个人 的思想中展开斗争,哪个方面在思想上占了上风,哪个方面就会去引 导人们的行为。如果走向越轨的社会化强度超过走向遵从的社会化程 度,一个人就会变为越轨者。萨瑟兰指出,有几个不同因素打破平衡 偏向越轨:与教唆越轨的人联系越密切,与之交往的次数越多、越频
第十三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

• 奇型怪异的视觉摇滚乐队队员 视觉系摇滚,英文名为 Visual Rock。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 的欧美。视觉系摇滚是在时代 进步,人们不再局限于听觉上 的满足而追求视觉冲击的基础上 产生的。视觉系用服饰和化妆 来表现音乐,乐队经常染不同 的发色,穿不同寻常的服饰。
• miyavi,日本著名视觉系 摇滚乐队之一SKIN乐队 的吉他手,脸上有3个洞 (右眉骨,左鼻翼和右下嘴唇), 6个耳洞,16个纹身, 其中一个纹身是一篇 长达331个字的经文。
• 第三,越轨行为并非总是自愿的。如有心理缺陷 的人违犯了与社会所认同的最基本规范是由于他 们不是“完整”的人。一些学者还发现,许多反 社会行为是因为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越轨者缺乏 正确行动能力的结果。但如果将“不能遵从”的 范围过分扩大,那么作为我们司法制度基础的个 人责任概念就会遇到挑战。 • 第四,越轨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所为。某些类型的越轨行为并不一定是某个人行 动的结果,有些可能是团伙,甚至是由公司或政 府机构所为。
•
越轨行为是社会建构起来的,所以,不同时间与 文化下的诠释都可能不同。在一种文化中是越轨 行为,在另外一种文化中也许是被称许的。在拉 丁美洲、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许多国家中,斗牛 是颇受欢迎的运动,但对信奉印度教的人来说, 因为牛是神圣的动物,所以不难想象,如果看到 斗牛场中垂死挣扎的牛,他们的反映会如何?运 用社会学从他人和自己的观点来看待他人的文化, 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越轨行为是社会建构起来的。
犯罪、越轨行为、社会秩序与社会控制

Page 446话题1说明犯罪、越轨行为、社会秩序与社会控制社会控制、越轨与犯罪社会控制和社会化是鼓励人们遵从社会或群体的主流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并防止越轨行为发生的主要方法。
因此这些过程目的是在于,避免社会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维持社会秩序处于相对稳定,人们普遍遵守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状态。
社会控制是通过一系列的积极和消极的制裁来实现的,他们是由一些社会控制领域的那些正式机构,专门设置了保证人必须要遵循的特定规范,尤其是法律系统–如警察、法院和监狱等,以及非正式的一些方式,如通过家庭、社区、同伴群体的压力,以及教育制度、宗教、工作场所和媒体等其他机构来实现社会控制。
家庭是非正式社会控制的一股重要力量。
社会控制指的是说服或迫使个人遵从社会或主流社会群体性的规范、价值观的各种方法。
越轨行为指的是某种违反规则的行为,它不符合特定社会或社会群体所制定的规范和期望。
Page 447活动:1、在每一种情况下,给出你通常期望符合以下两种情况的三个例子:(a)在你的学校或学院,(b)在你的同辈群体中,(c)在工作中。
解释在每一种情况下,如何执行这些规范,并概述了如果你不遵循他们就会受到的制裁。
2、建议和解释在每一种情况下,宗教和媒体可能进行社会控制的两种方法。
犯罪与越轨行为的社会建构犯罪的社会建构Newburn(2007年)认为犯罪基本上是一种标签,它与国家明令禁止的并具有一定法律制裁他们的某些行为有关。
虽然犯罪似乎是很容易被认定的,因为法律规定了什么是犯罪行为,但其实没有任何一种行为,它本身就是犯罪。
只有当“犯罪”的特定标签被应用于犯罪行为时,该行为才成为了犯罪行为,即使是非常相似的行为,也会由于不同法律执行机构的解释,以及行为发生的背景来区别对待处理。
例如,在某种情况下杀死某人本身不是一种犯罪行为:如果它发生在英国酒馆外面的一场刀战中,它很可能被定义为犯罪,但如果是在战争中与敌方士兵进行刀战的话,则不是犯罪行为了。
12第十二讲 越轨与社会控制

科恩的亚文化群理论:
从人们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寻求越轨行为的 原因。 其重要特征是将越轨行为也看作一种 文化,
也是遵循一种行为规范的社会行为 ,即遵从 越轨亚文化 。
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控制和社会越轨? 2、社会越轨的理论解释。
3、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什么青少年犯 罪率越来越高,如何进行社会控制?
2、硬控制与软控制(根据是否使用强制手段)
软控制是指运用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以 及广播、电视、电影和印刷物等传播媒介的宣教, 来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进行控制。
硬控制则是通过法律、纪律、条例、命令和 政策等强制性手段对社会成员的控制。
3、内在控制与外在控制(根据控制是否依靠外 部力量)
二、特征
1、普遍性
一方面,任何社会都需要社会控制及其相
应的控制机制;另一方面,社会控制是以一
个社会的所有成员为对象的,
2、阶级性
阶级社会里社会控制的目的及与此相关的 行为规范和控制手段,都体现了统治阶级的 意志。虽然社会控制总是以全社会的或全体
“人民”的名义,但首先是或者在本质上是
占主导地位的阶级的利益之体现。
3、强制性
不管是在人身自由受到严厉限制的专制社 会,还是在自由开放的民主社会,社会控制 都带有某种程度的强迫性。
三、分类
1、积极性控制与消极性控制(根据控制的手段)
积极性控制主要是指运用舆论、宣传和教育等 手段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进行诱导,以 鼓励成员遵从社会规范。
消极性控制是对已经发生的违犯社会规范的行 为进行惩罚,造成危惧,以达到警告本人再犯或其 他社会成员效尤的目的。
默顿的社会失范理论:
这种理论是从社会环境方面寻找越轨的原 因。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十四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的度的三个维度
〔1〕控制力度。 〔2〕控制刚度。 〔3〕控制网络致密度。
〔二〕考察社会控制是否适度的三个角度
〔1〕历史的角度。 〔2〕社会稳定的角度。 〔3〕社会成员自由程度的角度。
〔三〕适度社会控制的意义
欠度控制不利于社会稳定,不利于社会 秩序的维系。过度控制不利于社会成员发挥 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社会的运行与开展。 适度社会控制才能既发挥社会控制维系社会 秩序的根本功能,又能充分调动社会成员的 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社会控制的功能
社会成员由于各自的社会地位不同、自 身的素质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社会需要和社会 利益,他们对社会事物的看法及因此引发的 行动彼此不可能完全一样,而是呈现出多样 性。
第三节 社会控制体系
社会控制体系是一个系统,是通过社会 的组织、制度、文化等控制手段,及社会控 制的决策、实施、监控和反响等过程的运转 来实现的。
思考问题
1.社会行为是如何受到制约的? 2.社会控制与个人自由的关系是什么? 3.何谓适度的社会控制? 4.试分析社会越轨的功能。 5.试以失范理论分析我国当前社会的社会越轨。
第十四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
第一节 越轨行为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概念与类型 第三节 社会控制体系
第一节 越轨行为
一、越轨的定义及类型
〔一〕社会越轨的含义 社会越轨〔social ance〕,亦称越
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 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 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标准的行为。
社会控制分为三类:
〔1〕对于意志的社会控制; 〔2〕对于情感的社会控制; 〔3〕对于判断的社会控制。
二、社会控制的特征及类型
〔一〕社会控制的特征 〔1〕社会控制的普遍性与阶级性。 〔2〕社会控制的统一性与强制性。 〔3〕社会控制的多重性与闭环性。
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解析

3、社会控制的内涵
1、消极的制裁和积极的引导 2、社会对人的控制和人对社会的控制:
双向控制 3、人与社会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控
制:社会成员互相监督、制约 4、对现有秩序的维护和新秩序的建立
第十一章 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
第一节 越轨行为 第二节 社会控制
第一节 越轨行为
一、越轨行为的含义 二、越轨行为的特点 三、越轨行为的类型 四、越轨行为的原因 五、越轨行为的社会功能
一、越轨行为的含义
1、Deviance Behavior又称偏差行为、离轨 行为、偏常行为等。 轨:即规范、准则
四、越轨行为的原因:不同的理论阐释
生理学:天生犯罪论 意大利犯罪学家C.龙勃罗梭:天生犯罪论,企图从罪犯
身上找到一些异常特征 来说明犯罪与生理的联系。天生犯罪说曾盛极一时。 心理学:挫折-攻击理论 任何个人行为都是个人需求与自我控制力相互作用的结 果。当个人需求的力量过于强大,而自我控制的力量过 于弱小时,就容易出现越轨行为。自我控制力弱小有多 种原因,如没有经过良好的社会化、个人人格具有严 重缺陷、心理失调等。 社会学: 社会冲突、社会变迁、失范、紧张、亚文化、标签论等
并不是所有的反社会行为都构成犯罪行为,只有那些触犯刑法的 反社会行为才是犯罪。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默顿曾把越轨行为划分为4种类型: ①变换手法者:
以不正当或非法手段来达到社会认可的目标,如靠盗窃、欺骗等非法 手段致富。
②形式主义者: 呆板地遵守社会制度,宁可达不到社会认可的目标,也不愿丝毫违反规 定,如死守教条的官僚主义者。
2、正功能 (1)越轨有助于澄清或重新定义社会规范:想当
然、视而不见 (2)越轨能增进群体的团结:
社会其他成员与越轨者: 亚群体与主流群体:一致对外 (3)越轨能促进社会进步: 革命、改革、创新
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

第十三章 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一、什么是越轨社会成员偏离或违反现存的社会规范的行为。
这种规范是指现存的社会规范:为什么是现存的:(1)动态的。
(2)地域限制。
社会规范是动态的,它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人们对行为是否违规的认定,也会发生变化。
二、越轨的类型1、失常行为和不遵守行为;2、被社会认可的或不被认可的违规:3、不能遵守和没能遵守;4、个人违规与集体违规。
三、越轨的特点1、行为禁区的模糊性。
角色规范一般都是原则性的,概括性的,没有也不可能规范人们的全部言行,而人是在具体的,复杂的现实环境中生活,难免有不明确规范的时候。
规范是以划禁区的形式出现,指出此路不通,逾越界限就受制裁。
因此Cohen说:只有当我们越过禁区而受到别人这样或那样的制裁时,才真正地知道行为禁区的界线。
2,越轨的普遍性。
(1)社会层次: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存在越轨行为。
古今中外,任何社会都有越轨现象,因此涂尔干说:没有社会不面对犯罪问题,形式、内容会因时因地发生变化,但违规越轨现象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存在。
(2)个人层次:任何人一生中都难免或多或少地做出越轨行为,有时越轨行为源于规范冲突,这样的越轨是无可奈何的。
此外,前面谈到的为了一些社会认可的目标而破坏规范的行为也被社会当作可以理解的。
四、越轨的社会功能。
越轨会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首先我们看它的破坏性。
1、越轨的负面功能2、越轨的积极的社会功能(1)划清行为禁区的界线。
(2)它能带来社会体制中所需要的变化。
总之,有些规则必须要打破时,就会因为一些成员的越轨行为而使群体中的其它成员都意识到某一条规则不太合理,从而改变这个规则。
五、关于越轨行为产生原因的理论1、越轨是病态导致2、社会化不良——心理学观点3、社会解组----对社会越轨行为的社会学研究。
二、越轨是适应手段从越轨角度看,适应可以有两种不同层次:心理自卫,是不自觉的,下意识的行为。
理性决定: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1、心理自卫佛络伊德的心理学理论有两点被社会学家借以解释越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体说,所有文化提出了作为普遍欲 求的某些目标(如个人在金钱上获得成 功),同时也明确指出了实现这些目标 的合法手段或社会认可的手段(如努力 工作,读书求学),但是社会结构限制 了某些群体的人可能很少或根本没有机 会通过合法途径实现文化上的成功目标。
适应类型 文化目标 制度化手段
❖闭环性指社会控制系统是具有反馈回 路的闭环控制系统,具有自我调节、 修正的功能。
(二)类型
• 积极性与消极性控制 • 硬控制与软控制 • 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 • 制度化与非制度化控制 • 宏观控制与微观控制
三、社会控制的功能
• 社会秩序的保障 • 阶级斗争的手段 • 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途径
第二节 社会控制体系
• 社会控制手段 • 社会控制过程 • 社会控制的度
一、社会控制手段
• (一)组织控制手段 组织控制是某一具体的社会组织运用组织指
令、组织规章对该组织成员或构成该组织的 各个亚组织的行为进行指导和约束的方式。 1、组织指令 2、组织规章
(二)制度控制手段
• 制度控制指以全社会的名义颁布行为准则, 并对全体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 的社会行为进行调节与制约的方式。 1、政权 2、法律(阶级性、广泛性、强制性和稳 定性 的特征)
至 少
开 杀
名 不
生 “
吉 尼
。 被 难 手 29 戒 到 美 亚
杀 学 在 人 , 20 国 理
手 疯
生 都
现 场
受 伤
先 后
岁 的
历 史
工 大
狂在饮 ,有年上 学
打 一 弹 其 32 轻 最 于
死 。 另 有 两 人 在 宿
座 被 反 锁 大 门 的 教
自 尽 。 据 悉 , 绝 大
中 多 人 伤 势 严 重 。
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与社会越轨
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掌握社会控制的涵义、 特征及其类型,了解社会控制对于社会的重 要功能,重点让学生了解有关越轨行为的各 种理论解释,学会运用有关理论分析我国当 前的各种越轨行为。
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有关越轨行为的各种 理论解释,学会运用有关理论分析我国当前 的各种越轨行为。
人 被 打 死 , 另 外 还
男 子 持 枪 在 校 园 内
严 重 的 枪 击 事 件 ”
20 07 年 4 月 16 日
:
“观察模仿”说
• 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的观 点,认为越轨行为是通过观察模仿而 学到的
(四)社会学的解释
• 社会失范理论 • 文化冲突理论 • 标签理论
社会失范理论(结构性紧张理论)
二、社会控制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
• (一)特征 1、普遍性与阶级性 社会控制存在于任何社会、任何历史时代中。 社会控制的内容和形式始终体现了统治阶级的
利益和意志
2、统一性与强制性
• 统一性:控制手段、范围、准则的统 一性
• 强制性既是阶级性的需要,又是统一 性的保证
3、多重性与闭环性
• 社会控制的多重性指各种控制手段的控 制作用叠加在控制对象之上,使他们同 时受到多种控制手段的作用。
• 心理学家谢尔登[美](1949)主张,体型 可能与犯罪有关
大 毒 枭 蒙 托 亚 桑 切 斯
·
(三)心理学的解释
• “心理缺陷说” • “挫折---侵犯”说(多拉德) • “性格类型”说(艾森克) • “观察模仿”说(班杜拉)
“心理缺陷”说
• 心理缺陷的人不知道对自己的越轨冲 动加以控制,心理缺陷主要是童年时 期社会化失调的结果
一、社会越轨的含义及其类型
• (一)社会越轨——指社会成员(包 括个体、群体和组织)偏离或违反现 存社会规范的行为。
• 越轨行为随着社会规范和文化类型的 不同、不同阶级的不同价值观念及法 律法规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二)社会越轨的类型
• 违法行为 • 违警行为 • 违规行为
二、社会越轨产生的原因
• 神学的解释 • 生物学视角 • 心理学视角 • 社会学视角
(一)神学的解释
• “神鬼驱使”说,把越轨者说成是魔鬼 缠身,中了邪气,或是受了上帝的惩 罚。这种解释普遍存在于低水平社会。
(二)越轨的生物学视角
• 隆布罗索[意](1918)提出,罪犯在遗传 和发育上不如守法公民,体质变态说
• 体质人类学家胡腾[美](1939)结论,罪 犯有多方面的遗传和生理缺陷
• 力度和致密度是由社会预先规定好的,刚 度则是由社会控制实施过程的状况决定的
• 考察社会控制是否适度的三个角度(历史、 社会稳定、社会成员自由程度的角度)
• 适度社会控制的意义
第三节 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
• 社会越轨的含义 及其类型
• 社会越轨产生的 原因
• 社会越轨的控制
什么是越轨行为? 能举例子吗?
难点:理解道德等软控制、内在控制和法纪 等硬控制、外在控制各自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学时安排: 计划学时为3学时
第一节 社会控制概述
一、概念
• 社会控制——广义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 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 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 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 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 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 过程。
(三)文化控制手段
• 文化控制手段指人类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 创造的、为人类共同遵从的行为准则和价 值标准对社会成员进行控制的方式。 1、伦理道德 2、风俗习惯 3、信仰信念 4、社会舆论
二、社会控制的过程
• 决策环控制的度
• 社会控制的三个维度(力度、刚度、网络 致密度)
• 建立在涂尔干的经典的失范概念基础上 • 默顿提出
• 失范指规范和价值相互冲突或者规范与价值相对 脆弱、缺省的一种社会状况。
• 默顿认为失范就是人们用社会认为合法的手段不 能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时发生的,而对于这种情 形的一个共同的反应,就是越轨行为,即用不符 合社会规范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
“挫折—侵犯”说
• 由心理学家多拉德等人提出,越轨是一种由 挫折产生的针对他人和社会的侵犯形式,挫 折越强烈,侵犯也越强烈
“性格类型”说
• 心理学家艾森克认为,性格外向的人 一般具有较强的越轨倾向,而内向的 人较少出现越轨倾向
美枪案主犯韩国学生赵承辉
舍学多这有大一发 弗
遇 难
楼 内
数 遇
名 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