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实用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第11课《岳阳楼记》复习课件(共26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5、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 相似的句子。)
17
• 1、属予作文以记之。
• 2、 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 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 •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
其君。 •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
一词多义答案:
• 1、来 因为 2、顺利 通向 • 3、观看 景象 4、有时 或许 • 5、天空 消散 • 6、尽,这里有远通的意思 极点 穷尽 • 7、 一片 全、都
11
三、一词多义(虚词)
• 8、 增其旧制 则忧其君 其必曰
• 9、 属予作文以记之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前人之述备矣 • 古仁人之心 • 或异二者之为
6
复习字词
一、通假字
百废具兴
具通“俱”,全,皆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托
7
二、古今异义词
• 1、属予作文以记之
• 2、去国还乡 • 3、沙鸥翔集 • 4、微斯人,吾谁与归。 • 5、增其旧制 • 6、春和景明 • 7、气象万千
8
古今异义文章
• 2、古:国都
22
当堂检测
• 1.用课文的原句回答下列问题:(8分)
1)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 •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
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3)文章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23
答案
•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2)浮光跃金。 • 3)静影沉璧。 •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8
思考题
《 岳阳楼记》 中写到古仁人“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其实从古自今我们的国家就 有许多为了他人或工作,不计得失、默默 奉献的人物?请举出一例,并说说他(她)的 精神。
17
• 1、属予作文以记之。
• 2、 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 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 •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
其君。 •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
一词多义答案:
• 1、来 因为 2、顺利 通向 • 3、观看 景象 4、有时 或许 • 5、天空 消散 • 6、尽,这里有远通的意思 极点 穷尽 • 7、 一片 全、都
11
三、一词多义(虚词)
• 8、 增其旧制 则忧其君 其必曰
• 9、 属予作文以记之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前人之述备矣 • 古仁人之心 • 或异二者之为
6
复习字词
一、通假字
百废具兴
具通“俱”,全,皆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托
7
二、古今异义词
• 1、属予作文以记之
• 2、去国还乡 • 3、沙鸥翔集 • 4、微斯人,吾谁与归。 • 5、增其旧制 • 6、春和景明 • 7、气象万千
8
古今异义文章
• 2、古:国都
22
当堂检测
• 1.用课文的原句回答下列问题:(8分)
1)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 •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
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3)文章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23
答案
•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2)浮光跃金。 • 3)静影沉璧。 •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8
思考题
《 岳阳楼记》 中写到古仁人“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其实从古自今我们的国家就 有许多为了他人或工作,不计得失、默默 奉献的人物?请举出一例,并说说他(她)的 精神。
《岳阳楼记》ppt复习课件(29页)

重点语句翻译
`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 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观赏自然景物触发的情感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像那阴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 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又如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没有惊涛骇浪。
拓展迁移:提问2
你知道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还有哪些“迁客骚 人” ?你能举例谈谈他们各自的人生态度吗?
韩 愈 左迁南关 《左迁南关示侄孙湘》“欲为圣明 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马说》) 柳宗元 被贬永州 (抑郁凄苦) 《小石潭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苏 轼 被贬黄州 《记承天寺夜游》“闲人”(忘情 自然的恬适旷达和贬谪的苦闷)
文意理解
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 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什么? 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 答:浮光跃金。 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答:静影沉璧。 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 (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 是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 忧其君。
重点词语解释
扩大它旧有的规模。制,规模。 1、增其旧制: 宽阔无边。涯,边。 2、横无际涯: 早晚(一天里)阴晴变化。 晖, 3、朝晖夕阴: 日光。 4、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5、前人之述备矣: 备,详尽。 山岳隐没了形体。 6、山岳潜形: 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7、薄暮冥冥: 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8、翔集: 集,栖止,群鸟停息在树上。
中考文言文பைடு நூலகம்项复习之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复习方略
1、文学常识、主题。
岳阳楼记复习.ppt.

1、或异二者之为: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是进亦忧,退亦忧 4、微斯人,吾谁与归
1.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 同在哪里?
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 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 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 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 有关系呢?
岳阳楼大观
上页
返回
下页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分别划出: 1.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 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从空间上描写洞庭湖的广阔无垠的句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从时间上描写洞庭湖景象的句子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的句子是?其中哪两个字最有气势?用 “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 “接”好不好?为什么 ?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衔、吞。
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 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 明对比。
第三部分(5-6)抒写宽广胸怀和政治抱负.
译文1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 为岳州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 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的事 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了 岳阳楼,扩增了它旧有的规模,把 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记叙
二 描 写 抒 情
一、交代修楼背景,说明作记缘由
描绘岳阳楼大观,转写迁客骚人览物之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10岳阳楼记复习课件(幻灯片27张)

(3)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
们应拥有范仲淹所说的不__以__物__喜_,__不__以__己__悲__
的旷达胸襟。
D 1.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段文字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 文的缘由。
B“越明年”的意思是“到了第二年”。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滕子京虽为“谪守”亦政绩
复 习 课
字音字形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 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ɡ,横无际涯,朝zhāo晖夕 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 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sāo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端着酒,迎着风。把,持、执。
15、微斯人:如果没有这种人。微,如果没有。 16、吾谁与归: 我同谁一道呢?(与谁归)
`
重点语句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通,百姓和乐,一切废弛的
事全都兴办起来。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观赏自然景物所触发的情感,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像那连续不断的雨纷纭而下,接连几个月不放晴 4、至若春和景明,波涛不惊
3.“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C )
A.“迁客骚人”和“商旅”。 B.“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和“春和景明, 波涛不惊”。 C.“去国怀乡……感极而悲者”和“心旷 神怡……,其喜洋洋者。” D.“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
4.“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
第11课《岳阳楼记》复习课+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我从“日星隐曜,山岳潜形”读出迁客骚人失去了人生的( )
我从“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读出了迁客骚人梦想折翼,失去前
行的( );
我从“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读出了迁客骚人心灰如暮,耳边充
满周围人的(
)
文章脉络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文言文阅读提 示1:
抓住段间联系,
情之异
淫雨霏霏 春和景明
悲伤 理清文章脉络。 喜悦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 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5.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 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
6.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 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 和思想内涵。
文言字词
【通假字】 • 百废具兴—— • 属予作文以记之——
【词类活用】 • 北通巫峡—— • 百废具兴——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言字词
【通假字】 • 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词类活用】 • 北通巫峡——名词作状语,向北 • 百废具兴——形容词用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用作状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岳 阳 楼 记 》主题型复习课
【课标分析】
1.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2.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丰富自己的情感 体验和精神世界。
《岳阳楼记复习》PPT课件

写作背景介绍
范仲淹和滕子京为同乡同榜进士,范仲淹因实 行政治改革遭排斥,被贬邓州。滕子京在范仲淹的 举荐下,先知泾州,后知泾州。在庆州任上,滕子 京被被诬告擅自动用官钱十六万贯,被朝廷贬谪到 岳州当知府。滕子京心里有些愤慨,范仲淹担心他 惹出大祸,早就想找机会劝劝他。恰好滕重修岳阳 楼,请范仲淹“作文记之”,范仲淹便借题发挥, 一来表达自己为人处世、仕途进退的原则,二来也 是勉励滕子京心怀天下,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 先忧后乐。因为当时范的处境和滕子京并无二致, 其实此文也是范仲淹的自勉。
②定语后置句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之”,助词,起连接后置的定语和中心语作用。意思是: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处在僻远的江 湖间就为国君忧虑。
③宾语前置句式 : 吾谁与归?
即吾与谁归。文言文中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常放在介词 的前面。意思是:我与谁一起呢?
一.第一段写了什么?着重于哪一方面?
等到 日光
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
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 日子来临),湖面平静,没有惊涛
一片
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
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阔无边;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
栖息 代鱼
小洲
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游泳;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 岸上的芷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色
香气浓郁 有时 全
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 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
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
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
这 在朝廷作官 不在朝廷作官
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
就替君主担扰。这样看来, 进朝廷做官也担扰,退处江
湖也担扰。那么,他们什么
第11课《岳阳楼记》课件(共3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艺术手法
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也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第一,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 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的 所谓“古仁人之心”。
第二,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 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文字有统率全文的 作用,所以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
文意理解--第五段
1.“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 什么?
“进”是指居庙堂之高,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 “退”是指处江湖之远,意思是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文中能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 ;能表现作者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第2段概写洞庭景物后,以“然则”一转,接以提问式的议论; 第3段写洞庭风雨,第4段写洞庭春晴,后面接以抒情; 第5段整段的议论,议论中含有抒情的色彩。 最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又归于单纯而强烈的抒情。
不同: “迁客骚人”:阴风苦雨则愁,风和日丽则喜。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忧民忧君之心不改,具 有“先忧后乐”的伟大胸襟。
文意理解--第三、四段
1.文章3、4两段都是先写景,后写迁客骚人触景而 生的情。作者写迁客骚人悲喜之情的目的是什么?
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对比,赞美了古 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突出文章主旨。
译文: 第五段: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1段):记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段):写登楼所见景物,以及由不同景物所引发的不同感受。(主体)
中考语文《岳阳楼记》复习ppt课件

中考语文《岳阳楼记》复习 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27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重点知识点归纳 • 历年真题回顾与解析 • 模拟试题训练与讲解 • 备考策略与建议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岳阳楼历史沿革
01
02
03
岳阳楼的起源
岳阳楼始建于东汉时期, 作为军事设施用于观察敌 情。
联系上下文
认真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避免 答非所问。
注意文章的前后联系,结合语境理解 选项含义。
排除法
对于不确定的选项,可以先排除明显 错误的答案,提高正确率。
简答题答题方法分享
仔细审题
认真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 抓住关键词。
分点作答
根据题目要求,分点陈述答案, 条理清晰。
结合原文
在回答简答题时,要紧密结合原 文内容,避免脱离文本。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 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此段描绘了岳阳楼阴雨连绵的凄凉景象,通过环境描写来 渲染气氛,为下文的议论抒情做铺垫。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 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此段描绘了岳阳楼春和景明的 美好景象,与上文的阴雨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教师总结学生的答题情况和表现
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和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 建议。
教师给出复习建议和指导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给出针对性的复习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备战中 考语文考试。
06
备考策略与建议
制定个性化复习计划
汇报人:
2023-12-27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重点知识点归纳 • 历年真题回顾与解析 • 模拟试题训练与讲解 • 备考策略与建议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岳阳楼历史沿革
01
02
03
岳阳楼的起源
岳阳楼始建于东汉时期, 作为军事设施用于观察敌 情。
联系上下文
认真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避免 答非所问。
注意文章的前后联系,结合语境理解 选项含义。
排除法
对于不确定的选项,可以先排除明显 错误的答案,提高正确率。
简答题答题方法分享
仔细审题
认真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 抓住关键词。
分点作答
根据题目要求,分点陈述答案, 条理清晰。
结合原文
在回答简答题时,要紧密结合原 文内容,避免脱离文本。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 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此段描绘了岳阳楼阴雨连绵的凄凉景象,通过环境描写来 渲染气氛,为下文的议论抒情做铺垫。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 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此段描绘了岳阳楼春和景明的 美好景象,与上文的阴雨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教师总结学生的答题情况和表现
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和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 建议。
教师给出复习建议和指导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给出针对性的复习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备战中 考语文考试。
06
备考策略与建议
制定个性化复习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 (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抬 眼望去,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 非常悲伤。
•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5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 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6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沙鸥时而飞翔,时而栖息,美丽的鱼儿在水里 游来游去。
7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 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8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9 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精要练习1
• • • • • • • • • • •
范仲淹。 1. 本文作者是我国宋代文学家_______ 2. 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C ) A. ①心旷神怡 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 ①去国怀乡 ②曾不吝情去留 C. ① 前人之述备矣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D. ①朝晖夕阴 ②朝而往,暮而归 3.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 ①南极潇湘 ②此乐何极 B. ①把酒临风 ②临溪而渔 C. ①登斯楼也 ②斯是陋室 D.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ng há yào mí fēi 若夫 霏霏 怒号 o •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 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行;商旅不行, 隐曜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 冥冥 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 tīng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 汀 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 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 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4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A.樯倾楫摧 倾家荡产 B.忧谗畏讥 乐以忘忧 C.连月不开 日出而林霏开 D.或异二者之为 神情异常 5选出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 同的一项( ) C A .屋舍俨然 B .满目萧然 C .百事也尽然 D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6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 不同的一项是( D ) • 例句:宠辱偕忘 • A.去国怀乡 B.沙鸥翔集 • C.春和景明 D.吾谁与归
诗人 边
降职远调的人
文言词语4——其他2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 (指朝廷)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先天下之忧而忧 (先:在……之前。) (在朝廷做官) • 进亦忧
重点句子翻译
•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 不同吧? •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 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 叙述 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 •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 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 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 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总写洞庭湖的雄伟景象。 描写
例句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批注:一“上”一“入”,灵活机动,运用 拟人手法写出了环境雅致、闲适、清静的 特点。 例句: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一“喜”一“悲”,对比鲜明,表现出 了作者 平和、高尚、豁达的胸襟。 一“进”一“退”,处境迥然,表现出了作者不计 • ②是进亦忧,退亦忧 个 人得失,而心系国家命运、人民生活的博大胸怀。 •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先”一“后”,一“忧”一“乐”,形成对 比,体现出 作者爱国爱民的伟大情操,也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 己任的远大政治抱负
岳阳楼记
•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 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 zhǔ shāng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 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 浩浩汤汤 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 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具 • 百废具兴 (通“俱”,全,都) •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
•(通“嘱”,嘱托)
文言词语2——一词多义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余观夫巴陵盛状 • 南极潇湘 • 此乐何极
• 连月不开 • 日出而林霏开 景象 看 到 穷尽 放晴
消散
• 或异二者之为 • 而或长烟一空
或许 有时
• 吾谁与归 • 云归而岩穴暝 • 太守归而宾客从
•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行;商旅不 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 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 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迁客骚人在阴雨连绵之时登楼览物 描写 而产生的感伤之情。 •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 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 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描写 迁客骚人在春和景明之时登楼览物 而产生的喜悦之情
先“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是为了引出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 并与之形成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
“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指的是哪类 人?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怎样的态度 ? “斯人”指古仁人. 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的安慰、 劝勉之情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 “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岳》文着眼于 “忧 ”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 文则寄情山水,将 醉 与 乐 统一起来,抒发 自己的情怀。 • 10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 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 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 根本的区别? 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 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 和荣辱。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把与民同乐 作为自己的理想
•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 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 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 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议论,抒情
文章评价2
• 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 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层 层推进,叙事言情都入化境。 • 3.句式特点 • 以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既流利 畅达,又简洁凝练。如开头结尾的叙述文 字用散句,庄严而质朴;中间写景状物的 语句多用骈句,辞彩华美,音韵和谐;议 论抒情语段(“嗟夫”一段)也用散句, 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样,骈散交替, 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 染力。
• • • •
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规模 ①增其旧制 光辉 隐没 ②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没有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
• 8. 把下列句子译文成现代汉语。 •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他们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 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归依 聚拢 回家
至若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不同
日光 景色
属予作文以记之 • 前人之述备矣 • 先天下之忧而忧 • 辍耕之陇上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代词,这件事 的 主谓之间,不译 去,往 来 因为
处在
停留
文言词语3——古今异义
1增其旧制 古义: 今义 规模 制度 迫近 厚薄
⑥动静结合,形象地描摹出月下洞庭湖的美景的句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 写出出自本文的五个成语。 • _________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答: 、__________、 •气象万千、一碧万顷、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心旷神怡
• .③④段中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 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课时
文章评价1
• 主题与层次 • 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 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 第1段,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 • 第2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总说“巴陵胜状” • 第3~4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 一暗一明,像两股奔涌跳跃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 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 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 和议论的意味。 • 第6段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 10 宠辱偕忘 •
古义 今义
详尽
准备
古义 鸟停息在树上 今义 集合
古义 今义 荣耀 宠爱
文言词语 4 —— 其他 1 日光
• • • • • •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 越明年 越:到了 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状:胜景,好景色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雄伟景象 迁客骚人
2 薄暮冥冥 古义 今义
3 去国怀乡 •
古义 今义
离开 往
文言词语3——古今异义
• 4 去国怀乡 • • 5 忧谗畏讥
• 6 波澜不惊 • • 7 微斯人 •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国都 国家 批评指责 讥笑 动 吃惊 没有 微小
文言词语3——古今异义
• 8 前人之述备矣 • • 9 沙鸥翔集 •
•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5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 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6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沙鸥时而飞翔,时而栖息,美丽的鱼儿在水里 游来游去。
7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 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8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9 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精要练习1
• • • • • • • • • • •
范仲淹。 1. 本文作者是我国宋代文学家_______ 2. 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C ) A. ①心旷神怡 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 ①去国怀乡 ②曾不吝情去留 C. ① 前人之述备矣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D. ①朝晖夕阴 ②朝而往,暮而归 3.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 ①南极潇湘 ②此乐何极 B. ①把酒临风 ②临溪而渔 C. ①登斯楼也 ②斯是陋室 D.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ng há yào mí fēi 若夫 霏霏 怒号 o •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 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行;商旅不行, 隐曜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 冥冥 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 tīng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 汀 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 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 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4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A.樯倾楫摧 倾家荡产 B.忧谗畏讥 乐以忘忧 C.连月不开 日出而林霏开 D.或异二者之为 神情异常 5选出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 同的一项( ) C A .屋舍俨然 B .满目萧然 C .百事也尽然 D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6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 不同的一项是( D ) • 例句:宠辱偕忘 • A.去国怀乡 B.沙鸥翔集 • C.春和景明 D.吾谁与归
诗人 边
降职远调的人
文言词语4——其他2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 (指朝廷)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先天下之忧而忧 (先:在……之前。) (在朝廷做官) • 进亦忧
重点句子翻译
•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 不同吧? •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 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 叙述 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 •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 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 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 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总写洞庭湖的雄伟景象。 描写
例句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批注:一“上”一“入”,灵活机动,运用 拟人手法写出了环境雅致、闲适、清静的 特点。 例句: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一“喜”一“悲”,对比鲜明,表现出 了作者 平和、高尚、豁达的胸襟。 一“进”一“退”,处境迥然,表现出了作者不计 • ②是进亦忧,退亦忧 个 人得失,而心系国家命运、人民生活的博大胸怀。 •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先”一“后”,一“忧”一“乐”,形成对 比,体现出 作者爱国爱民的伟大情操,也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 己任的远大政治抱负
岳阳楼记
•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 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 zhǔ shāng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 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 浩浩汤汤 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 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具 • 百废具兴 (通“俱”,全,都) •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
•(通“嘱”,嘱托)
文言词语2——一词多义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余观夫巴陵盛状 • 南极潇湘 • 此乐何极
• 连月不开 • 日出而林霏开 景象 看 到 穷尽 放晴
消散
• 或异二者之为 • 而或长烟一空
或许 有时
• 吾谁与归 • 云归而岩穴暝 • 太守归而宾客从
•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行;商旅不 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 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 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迁客骚人在阴雨连绵之时登楼览物 描写 而产生的感伤之情。 •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 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 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描写 迁客骚人在春和景明之时登楼览物 而产生的喜悦之情
先“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是为了引出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 并与之形成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
“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指的是哪类 人?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怎样的态度 ? “斯人”指古仁人. 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的安慰、 劝勉之情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 “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岳》文着眼于 “忧 ”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 文则寄情山水,将 醉 与 乐 统一起来,抒发 自己的情怀。 • 10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 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 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 根本的区别? 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 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 和荣辱。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把与民同乐 作为自己的理想
•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 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 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 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议论,抒情
文章评价2
• 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 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层 层推进,叙事言情都入化境。 • 3.句式特点 • 以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既流利 畅达,又简洁凝练。如开头结尾的叙述文 字用散句,庄严而质朴;中间写景状物的 语句多用骈句,辞彩华美,音韵和谐;议 论抒情语段(“嗟夫”一段)也用散句, 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样,骈散交替, 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 染力。
• • • •
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规模 ①增其旧制 光辉 隐没 ②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没有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
• 8. 把下列句子译文成现代汉语。 •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他们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 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归依 聚拢 回家
至若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不同
日光 景色
属予作文以记之 • 前人之述备矣 • 先天下之忧而忧 • 辍耕之陇上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代词,这件事 的 主谓之间,不译 去,往 来 因为
处在
停留
文言词语3——古今异义
1增其旧制 古义: 今义 规模 制度 迫近 厚薄
⑥动静结合,形象地描摹出月下洞庭湖的美景的句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 写出出自本文的五个成语。 • _________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答: 、__________、 •气象万千、一碧万顷、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心旷神怡
• .③④段中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 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课时
文章评价1
• 主题与层次 • 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 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 第1段,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 • 第2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总说“巴陵胜状” • 第3~4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 一暗一明,像两股奔涌跳跃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 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 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 和议论的意味。 • 第6段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 10 宠辱偕忘 •
古义 今义
详尽
准备
古义 鸟停息在树上 今义 集合
古义 今义 荣耀 宠爱
文言词语 4 —— 其他 1 日光
• • • • • •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 越明年 越:到了 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状:胜景,好景色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雄伟景象 迁客骚人
2 薄暮冥冥 古义 今义
3 去国怀乡 •
古义 今义
离开 往
文言词语3——古今异义
• 4 去国怀乡 • • 5 忧谗畏讥
• 6 波澜不惊 • • 7 微斯人 •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国都 国家 批评指责 讥笑 动 吃惊 没有 微小
文言词语3——古今异义
• 8 前人之述备矣 • • 9 沙鸥翔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