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矿技术第七章
选矿药剂第7章 起泡剂

浮选硫化铜矿、硫化铅锌矿的结果表明,该起泡剂可以完全代替松醇油。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7.2 合成醇类起泡剂
二、C6~C8混合醇
(二) C6~C8混合醇的组成和性能
另一种C6~C8醇是利用石油化工副产物戊烯、己烯、 庚烯的混合物,经羰基合成制成,在200×101325Pa气压、温度 150~200℃、钴催化剂存在下,与一氧化碳及氢气作用,生成醛; 再经氢化还原而得己醇、庚醇、辛醇的混合物,最后经过分馏除 去未反应的烯烃及其副产物。
1. 焦油脱水; 2. 分馏和提取酚钠
C6H5OH+NaOH→C6H5ONa+H2O
3. 酚钠分解制取粗酚;
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 2C6H5ONa+CO2+H2O→2C6H5OH+Na2CO3
4. 粗粉蒸馏。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7.1 天然起泡剂
四、甲酚酸 (一)甲酚酸的提取——流程图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7.1 天然起泡剂
一、松油 (二)松油的性质 松油为一种组成不定的萜类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为α萜烯醇(约占55~65%):,其次为α-封醇、萜烯-1-醇,萜烯4-醇、松油脑、龙脑等,比重为0.88~0.94,为淡黄色至棕 色液体。一般而言,比重越大的松油色泽越深,含萜烯醇 越少。作为起泡剂的标准松油呈淡黄色,有良好的气泡性 能二捕收性能极小,若含杂质较多,起泡性能降低并有捕 收性能。 松油通常作为浮选硫化矿的起泡剂,工业上用作起泡 剂的松油有一定的捕收能力,也可用于浮选天然疏水性好 的矿物,如辉钼矿、石墨、自然硫及煤等。
OH O +H+
生物选矿

生物选矿目录第一节生物选矿的基本概念 (3)1.什么是生物选矿工艺? (3)2.微生物浸矿工艺包括什么? (3)3.什么是生物浸出? (4)4.什么是生物氧化? (5)5.生物浸出和生物氧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5)6.什么是自养菌和异养菌? (5)7.生物选矿技术研究的方向主要有哪些? (5)第二节生物细菌及工业应用 (6)8.生物氧化细菌分为哪几类? (6)9.如何对细菌进行说明? (6)10.细菌的计量方法有哪些? (6)11.浸矿细菌如何采集? (7)12.浸矿细菌如何分离? (7)13.细菌浸出过程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7)14.对细菌浸出有促进作用的表面活性剂有哪几类? (8)15.工业生产应用的主要菌种有哪些? (8)16.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有哪些? (9)17.生物氧化过程中细菌有哪些作用? (9)18.细菌的测定和计量方式有哪些? (10)19.生物氧化工艺类型的分类? (11)20.工业上生物氧化(浸出)的方法有哪些? (12)第三节金矿石处理 (13)21.什么是难处理金矿石? (13)22.难浸金矿石的三种类型? (13)23.难处理金矿石的预处理工艺的分类有几种? (14)24.典型生物氧化厂的简介? (15)第一节 生物选矿的基本概念1. 什么是生物选矿工艺?人类有目的的采用生物技术从矿物中直接或间接提取有用金属的方法。
根据生物作用于目的矿物的过程与结果的不同,生物对矿物的氧化过程可以分为两类:生物浸出(:Bio —leaching)和生物氧化(Bio —oxidation)。
2. 微生物浸矿工艺包括什么?微生物浸矿工艺包括堆浸法、地浸法、槽浸法以及搅拌浸出法等。
(1)堆浸法:堆浸一般都在地面以上进行。
该工艺通常利用斜坡地形。
将待处理大块矿石 (未经破碎或经过一段粗碎)堆置在不透水的地基上,形成矿石堆,在矿堆表面设置喷淋管路,向矿堆中连续或间断地喷洒微生物浸出剂进行浸出,并在地势较低的一侧建筑集液池收集浸出液。
生物选矿共61页

• Boon假定黄铁矿的溶解以间接作用方式进行:
Fe3+与黄铁矿反应转化为Fe2+;Fe2+经细菌氧化变为Fe3+;两步 反应以Fe3+和Fe2+的互相转化相关联 第一步,Fe2+的生成速率
Fe2
Fe2 [FeS2 ]
1
max Fe2
B[Fe2 ]
[Fe3 ]
– 直接作用
细菌吸附到矿物表面,细菌通过氢键、离子键或蛋白酶与矿物作用
– 矿物间电化学作用
当两种硫化矿相互接触构成的电化学对中,活泼的矿物充当阳极发生腐蚀, 惰性的矿物充当阴极被保护
– 接触作用(充分肯定吸附细菌对矿物溶解的促进作用)
吸附在矿物表面的细菌,通过其胞外层结合的大量Fe3+离子对细菌进行氧 化溶解
acidocaldarius
– 1976年,Golovacheva R.S等分离出中等嗜热嗜酸菌
Sulfobacillus thermosulfooxidans
– 1994年,Hallberg K.B分离出中等嗜热嗜酸菌Acidithiobacillus
caldus
一、浸矿微生物
典型浸矿微生物分类
定态,此时的速率即为浸 出过程的速率。
由上面模型得到的黄铁矿浸出速率与溶液电位的关系线与实践数据相吻合
二、矿物-微生物作用
浸矿过程动力学
– 堆浸过程数学模拟
堆浸过程数学模型需要考虑热量和物质的传输,液体和 气体的流动以及堆中发生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
国外以Dixon为代表的学者,开展了从液体流动、空气和 热量传递以及矿物溶解等各种因素的堆浸模拟研究。 国内相关研究还十分缺乏
生物选矿教学内容

负电的。
各行业
23
4. 何谓革兰氏阳性菌?何谓革兰氏
阴性菌?
• 丹麦的细菌学家克里斯琴·革兰氏(Christain Gram)于 1884年创造的。
• 其染色步骤是: (1)用接种环取少量细菌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涂布、固 定; (2)用草酸铵结晶紫染色; (3)用碘—碘化钾溶液处理; (4)用乙醇脱色; (5)用蕃红液复染。
物处理技术已显示出无与伦比的独特优势。
各行业
1
微生物浸出工艺 堆浸(Dump leaching):一般在地面以上进行; 槽浸(Tank leaching):渗滤型浸出作业,在浸出池或浸
出槽中进行;
原位浸出(In-situ leaching):由地面钻孔至金属矿体, 然后从地面将微生物浸出剂注入到矿体中,原地溶浸有用
各行业
11
(2)简述细菌细胞的结构特征及其生 理功能。
细菌的细胞结构:
• 一般结构(所有细菌都具备的结构): (1)细胞壁;(2)细胞质膜;(3)细胞质及内含
物;
(4)细胞核。
• 特殊结构(有的细菌有,而有的细菌没有的结构): (1)荚膜;(2)黏液层;(3)菌胶团; (4)衣鞘等。
各行业
12
细胞壁的定义:是包在细胞表面最外层的、具有坚韧而 略带弹性的薄膜。
(3)难以处理碱性矿床和碳酸盐型矿床(Difficult
to treat alkaline and carbonate deposits)。
微生物浸矿工艺之所以能受到人们的重视,关键
在于能用来处理那些用常规矿物加工方法无法处
选矿安全技术与选矿工艺流程(三篇)

选矿安全技术与选矿工艺流程第一节选矿安全技术选矿是利用矿物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差异,借助各种选矿设备将矿石中的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分离,并达到使有用矿物相对富集的过程。
它是一门分离富集、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的技术科学。
一、矿物与矿石(一)矿物矿物是指在地壳中由于自然的物理化学作用或生物作用,所生成的自然元素(如金、石墨、硫黄)和自然化合物(如磁铁、黄铜、石英),其成分比较均一。
直接与选矿有关的矿物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比重,是指矿物重量与4℃时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值。
②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矿物的质量。
③导电性,是指矿物的导电能力。
④磁性,是指矿物被磁铁吸引或排斥的性质。
⑤润湿性,是指矿物能被水润湿的性质。
(二)矿石矿石,是指在现代化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开采、加工、利用的矿物集合体。
矿石由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组成。
有用矿物,是指能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矿物,即选矿所能选出的预想的矿物。
脉石矿物,是指国家尚不能利用的矿物。
(三)矿石的性质矿石的性质包括矿石的成分、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如颗粒和集合性的大小、形状、分布以及颗粒间的连晶等),矿石中金属元素的赋存状态,矿石的物理化学性质等。
二、选矿的作用冶金工业的飞速发展,鞭策采矿要加快步伐,提高效率,采取高效率低消耗的选矿方法,剔除采矿过程中贫化混入的岩石,恢复矿物地质品位,富集有用矿物。
第二节选矿工艺流程选矿工艺是由选前的矿石准备作业、选别作业、选后的脱水作业所组成的连续生产工艺。
一、选前的准备作业选前的准备作业通常分破碎筛分作业和磨矿分级作业两个阶段进行。
首先由采矿场送来的原矿,经过破碎机破碎,而后经筛分机进行筛分,再将筛分后的细矿送到磨矿机磨成粉状,并通过分级机分级,使原矿中的有用矿物和脉石达到单体解离,得到满足选别要求的粉矿浆。
二、选别作业选别作业是将已经单体解离的矿石,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使有用矿物和脉石分离的工序。
最常用的分选方法有:(一)浮选法浮选是依据各种矿物表面性质的差异,在浮选机中添加适当的药剂,从矿浆中借助于气泡的浮力,达到选分矿物的目的。
生物选矿技术第三章新

二、氧化硫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特征:
¶ 为圆头短杆状,通常以单个或成双、成短链状
存在,在菌体两端各有一油滴,可将培养基中的
硫溶入油滴之中再吸入体内进行氧化
¶ 其氧化元素硫的能力比氧化硫化合物的能力强, 可以产生较多的酸,并有较强的耐酸性能,可耐 5%的硫酸。生长温度:5-40℃;最适pH值:0.56.0. 能氧化元素硫,不能氧化Fe2+;
浓度的金属离子, 因此该菌属在从硫化矿提取金
属特别是从难选冶金矿回收金属方面展现了潜在
的应用前景.
• (3)极端嗜热细菌 (Extreme thermophile):
• 最佳生长温度60-85℃,多为古细菌,主要包括硫化 叶菌属。为兼性化能自养菌、嗜酸、极端嗜热, 可氧 化亚铁和元素硫。
• 其中,嗜中温菌和中等嗜热菌已成功应用于硫化矿的 生物氧化中,在低于45℃时以嗜中温菌为主;在45一 60℃范围内,以中等嗜热细菌为主;在40一45℃的范 围内可能有些重叠。 • 高温嗜热细菌在实验室已进行了扩大试验,但还未进 行大规模的工业应用。
2)培养分离
步骤 1、配臵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由水和溶在水中的各种无机盐组成的,液体培
养基用于粗略地分离培养某种微生物。
•
浸矿自养菌的液体培养基是由水和溶在水中 的各种无机盐组成的,不能存在有机物。每种细 菌都有自己特有的培养基配方,这些配方是经过 研究者的试验研究之后得出的。例如氧化铁硫杆 菌培养基配方为 10克 0.4克 4克 1000ml MgSO4.7H2O FeSO4 CuCl2 0.5克 0.01克 0.25克
35℃恒温下,静臵培养(或振动培养)7~10天。
细菌生长繁殖使三角瓶中培养基的颜色由浅绿 变为红棕色,最后在瓶底出现高铁沉淀。 选择变化最快,颜色最深的三角瓶,在瓶中取 1mL培养液,接种到装有新培养基的三角瓶中, 同样培养。培养液将比头一次更快的变红棕色。
生物选矿技术概论

(3)大多数种能够生长在极端酸性的环境中(pH1.4 - 2.0),由于对硫的氧化所
形成的副产物为硫酸,因而如此,甚至对于那些仅仅能够使用亚铁作为能源的 微生物来说,也能够生长在这种极端酸性环境中。
(4)尽管不同种或同种内不同株系之间对金属的抗性存在着某些差异,但它
们通常都能耐受一定范围浓度的金属离子。
(5)人类社会生活的高速发展要求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的创新是实现矿物加 工过程的“高效益、低能耗、高环保”。由此产生了生物选矿技术。
1.2 生物选矿的优缺点
优点:微生物浸矿具有反应温和、环境友好,生产成本低、投资少、工艺 流程短、设备简单、能处理复杂多金属矿物等优点,特别适于贫矿、废矿、 表外矿及难采、难选、难冶矿的堆浸和就地浸出。 缺点:微生物氧化分解矿物组分的速度太慢是目前阻碍细菌氧化工艺应用 的主要问题;现在使用的菌种绝大多数是不同来源的氧化铁硫杆菌,其生 长速度慢、浸矿周期较长、对环境适应性较差,直接影响了浸矿效率。
◆ 某些情况下,可在矿堆内铺设管网以保证矿堆的通气。
◆ 该工艺的特点是:规模大、浸出时间长,成本低。
3.3 槽浸或搅拌浸出
槽浸是一种渗滤浸出,通常在槽中或渗滤池中进行,分为机械搅拌浸出 和空气搅拌浸出。这两种浸出方式主要用来处理高品位的矿石或者精矿。 搅拌浸出的物料一般粒度非常细,浓度比较低。每个浸出槽一次可以装 矿数十吨或数百吨,此法反应速度快,浸出周期为十天至数百天,比金 属在缺少细菌的前提下由空气和水自然氧化大约快50万倍。金属回收率 高,控制比较容易。但成本比堆浸高。搅拌浸出一般用于大型冶炼厂。
2.6 生物选矿的机理
2.6.1 接触浸出机制
◆在浸出体系中,细菌通过分泌胞外多聚物(EPS),吸附于矿物表面形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七章知识要点

第六、七章知识要点第一节:杂交育种到诱变育种一、杂交育种(一)定义: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在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二)原理:基因重组(三)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自交……(四)实例:高产矮秆水稻的培育(五)应用:杂交水稻,中国荷斯坦牛(六)优点:通过杂交使位于不同个体上的优良性状集中于一个个体上。
(七)缺点:育种所需时间较长(一般需7-8年)二、诱变育种(一)定义: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二)原理:基因突变(三)应用:“黑农五号”大豆,青霉菌高产菌株的选育(四)优点: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加快育种进程(五)缺点:有利个体少,须大量处理供试材料,工作量大。
三、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一、基因工程(一)概念:基因工程:即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通俗的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二)原理:基因重组(三)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四)结果: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品种。
(五)过程:供体细胞目的基因受体细胞获得新性状(六)基因操作的工具1.基因工程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1)来源:微生物(2)种类:已发现的有200多种(3)特点:一种限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切点切割2.基因工程的针线:DNA连接酶,其作用是将互补配对的两个黏性末端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DNA分子。
3.基因工程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1)符合运载体的条件: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
(2)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存在于许多细菌和酵母菌等生物中,是细胞染色体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共同特点:都有侵染或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六)基本步骤第一步:获取目的基因(注意:要保持基因的完整性)第二步: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注意:要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取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并用DNA连接酶连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浸出过程操作温度40℃左右,使用插入式螺旋冷 却管。 • 矿浆pH控制在1.6-1.8之间。 • 浸出槽都采用机械搅拌并充入空气。 • 充气充足以保持溶液中足够的二氧化碳及氧,溶 液中氧含量不低于1.5ppm。 • 按负荷要求,能够设计充分充气搅拌的最大槽尺 寸为士880m3。 • 采用轴流型搅拌器,耗能低。 • 整个生产过程采用计算机控制,所有装臵露天。
• 金的表面在氰化物溶液中逐渐地由表及里地溶解。 溶液中氧的浓度与金的溶解速度有关。金的溶解 速度随氧浓度上升而增大,采用富氧溶液或高压 充气氰化可以强化金的溶解。 • 氰化试剂溶解金银的能力为:氰化铵>氰化钙> 氰化钠>氰化钾。氰化钾的价格最贵,目前多数 使用氰化钠。氰化物的耗量取决于物料性质和操 作因素,常为理论量的20-200倍.
七、硫脲法浸金
• 硫脲又名硫化尿素,分子式为SCN2H4,白色具光泽 菱形六面体,味苦,密度为1.405克/厘米,易溶 于水,水溶液呈中性。硫脲毒性小。无腐蚀性对人 体无损害。结构式为: • NH2 • S=C <
• NH2
• 在氧化剂存在下,金呈Au(SCN2H4)2+络合阳离子形 态转入硫脲酸性液中。 • 硫脲溶金是电化学腐蚀过程,其他化学方程式可以 用下式表示: • Au+2SCN2H4 = Au(SCN2H4)2++e
• 此法虽是一种成熟的工业方法,但是焙烧过程 生成As2O3和S02,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 焙烧还生成不挥发的砷酸盐及砷化物,使As不 能完全脱除。Au被易熔的Fe和As的化合物包裹 而钝化,氰化处理含Fe焙砂时也达不到高的回 收率,要溶解钝化膜需要进行碱性或酸性浸出, 再磨碎、浮选等附加作业。
• 在南非,Getunin集团公司经过20余年努力,研究 开发了Genmin BI0X工艺,1984年开始中试,1986 年成功应用于南非菲尔维(Fairview)金矿山细菌 处理厂,实现了难处理金矿石细菌氧化预处理方 法在世界上的首次工业应用。 • 随后,巴西的桑本托(SaoBento)、澳大利亚的维 鲁纳(Wiluna)、澳大利亚的哈伯拉兹 (HarbourLights)、澳大利亚的犹安米和肯尼亚加 纳的阿散蒂(Ashanti)等十几家金矿山开始了生物 浸出方法的中试或投产,其中加纳的阿散蒂规模 最大。它处理的矿石是含碳质的硫化物金矿石, 直接氰化金浸出率仅5%-40%,细菌氧化预处理后 的氰化金浸出率可提高到94%以上。
• 目前已有几十家生物预氧化提金工厂分布在巴西、
澳大利亚、南非、美国、加拿大、加纳等国家。 生物浸出金矿在美国的矿冶工程中已占有相当重
要的地位,美国黄金总产量的1/3是用生物堆浸法
生产的。
五、生物氧化难选金矿的工艺流程
生物氧化难选金矿的堆浸工艺流程
• 细菌堆浸金矿石工艺是将金矿石破碎至小于19mm, 筑堆,将细菌接种到堆内,使其渗透到整个矿堆, 再供入足够的氧以及细菌营养基,每堆矿石500一 30000t,预处理持续2一6个月,随后拆卸细菌浸堆, 进行中和处理,再送到氰化浸出垫上筑堆,进行常 规堆浸作业。 • 对于含较高金品位的矿石或精矿,通常采用搅拌槽 浸出。细菌堆浸一般需要几月到数年时间完成,而 搅拌反应槽处理金精矿仅需几天时间。 • 搅拌的作用是使被浸矿物与细菌浸矿溶剂充分混合, 使矿浆中固体保持均匀悬浮状态;提供细菌生长及 矿物氧化必须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提高氧的传递速 率。
第七章其它矿物的生物浸出
第一节 金矿石的生物氧化
一、难选金矿的概念
• 金是重要的有色金属资源。经多年开采,高品位
和易选金矿石储量逐年减少,入选品位呈下降趋
势,难选金矿石已经成为提金的主要原料。 • 难选金矿又称难处理金矿或难浸金矿,是指常规 氰化工艺中直接氰化率低于70%的金矿。黄金矿藏 资源约有1/3属于难处理金矿,目前难选金矿石占
• • • • • • 硫脲浸金的基本反应可以表示为: 金的氧化 Au=Au+ + e- 二硫甲脒的生成 2(Thio)=RSSR+2H++2e- 金与二硫甲脒的反应 Au+RSSR+2H++e-→Au(Thio)2+ 硫脲溶解金 Au+2SCN2H4 = Au(SCN2H4)2++e
世界黄金储量的60%。随着易处理金矿资源日趋枯
竭,难选金矿资源已经引起了各国注意和重视。
二、难选金矿的类别
• 难选金矿石中的金或为物理包裹,或为化学 结合,使其不能被有效地提取。有三类基本的难 选金矿石。
• 第一类难选是因为非硫化脉石组分,如硅石或碳 酸盐包裹金;
• 第二类是金包裹在硫化矿物中—主要是含铁和含 铜硫化矿;金以超细粒包裹于载金矿物中或与硫 化物生成固溶体,氰化提金剂无法直接与其接触, 经细磨也不能将金解离,影响金的回收。
氰化浸金的热力学:
• 金、银的氰化浸出属于电化腐蚀过程,其原电池可 标为: • CN-|Au+.Fe|O2 液体 固体 气体 • (1)矿石中自然金颗粒内部出现电位不平衡,有电 子流动,从而在颗粒表面产生了带正电的阳极区和 带负电的阴极区,形成形成客观存在的相邻两区组 成固体电极。 • (2)阳极区表面的Au+吸引矿浆中的CN-,使CN-向 颗粒表面扩散并吸附,因而形成液固电极区反应。 • (3)带负电的阴极区吸引矿浆中的电中心不重合的 氧分子O2(偶极子),使其向自然金颗粒表面扩散、 吸附,同时产生阴极反应。
• 缺点是氧化周期长,使用的细菌对矿浆的温度、 浓度、金属离子浓度等耐受性较低。
四、金矿石生物氧化研究历史
• 金矿石生物浸出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前苏联
对细菌脱除金精矿中砷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金 价大幅度上涨,难处理金矿细菌氧化研究加快。
1983年北美开始用搅拌反应槽对难处理金矿石或
金精矿进行细菌氧化浸出,并评估了其商用可能 性。同时,加拿大GiantBay微生物技术公司对北 美和澳大利亚的几十种难处理金精矿进行了细菌 氧化试验研究。
• 其中,第二类,也即金的硫化矿包裹物是最大的
一类难浸金矿。在此种矿物中,金常以显微和次
显微粒浸染或以固溶状态存在,即使细磨也难于 使其中被包裹的金完全解离。对这类难选金矿石, 用氰化法直接浸金,效果很差。需氧化预处理, 使金粒解离,再用氰化物浸取,才能较充分地提
取金。包括含砷的毒砂、黄铁矿型金矿和复杂多
• 硫脲浸金必须使金从零价态氧化成为+1价的氧化态。 在酸性溶液中有氧化剂,如过氧化氢、高铁离子等存 在时,将金氧化的同时硫脲也被氧化。硫脲首先是被 氧化成二硫甲脒,此反应是可逆的。当溶液的电位过 高时,二硫甲脒会进一步被氧化成氨基氰、硫化氢和 元素硫。因此,要严格控制硫脲浸出时的电位,尽量 减少硫脲的氧化损失。
• 加压氧化的特点是对环境污染小,硫化物分解彻
底,金回收率高,对有害金属锑、铅等敏感性低,
反应速度快,适应性强。 • 其缺点是此法需要严格控制工艺有条件,其反应 器高压釜需要昂贵的耐磨、耐腐蚀材料(合金)来 制作,反应所需氧气还要专门的制氧车间提供,
投资大,生产成本高,对含有机碳较高的物料效
果不良,规模小时不宜采用。
• 绝大多数预处理难浸金矿工艺,在分解、破坏金 的包裹体后都采用氰化提金法。氰化法虽然工艺 简单,成本低廉,但氰化物的毒性令人生畏。 •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自氰化法诞生之日起,非氰 化法的研究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主要非氰药剂种类有硫脉、 硫代硫酸盐、多硫化合物、氯化物、澳试剂、碘 试剂、石硫合剂和类氰化合物等几十种,但其中 大部分因价格昂贵等因素未见进一步报道。目前 硫脉法、硫代硫酸盐法和氯化法报道较多。
• 第三类是炭质金矿石。该类金矿中含有一定数量 的有机碳及无机碳,金浸出时,除了金转入溶液 的氰化过程外,还存在溶液中的金氰络合物被碳 质物吸附而产生的“劫金作用”,己浸出的金重 新回到浸出渣中,影响金的浸出。含碳质物的吸 附 能力在程度上有差别,有的含碳矿石具有很高的 吸附能力,而有的吸附活性相对较弱,因而对氰 化影响相对较小。
化物有剧毒,各国都在努力寻求新的无毒浸出剂,
但至今仍未找到更为有效的替代者,所以氰化浸
出金、银在国内外仍在广泛使用,氰化法研究较
多,工艺成熟.技术经济指标稳定,是其他浸金
方法目前尚无法比拟的。
反应原理
• 氰化法提金是从金矿石中提取金的主要方法之一。 金单质由于氰离子的络合作用降低了其氧化电位 从而能在碱性条件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可 溶性的金酸盐而溶解,由此可以有效地将金从矿 渣中分离出来,然后再用活泼金属比如锌块经过 臵换反应把金从溶液中还原为单质金。 • 金属氰化物对金溶解作用机理的解释目前尚不一 致,多数认为金在氰化溶中有氧存在的情况下可 以生成一种金的络合而溶解。其基本反应式为: • 4Au+8KCN+O2+2H2O—4KAu(CN)2+4KOH
反应过程中 温度的控制 通过冷却水 套获得。冷 却水套投资 少,简单易 行,但由于 其相对传热 面积小,控 温效果较差。
螺旋蛇形管具 有较大传热面 积,并可根据 需要调节传热 面积,但制作 成本较高。与 冷却水套相比, 其操作及维护 费用较高 。
六、氰化浸出
• 氰化浸出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提金方法,虽然氰
• 加压氧化法的原理主要是在加压容器中,在较高的 温度和压力下,加入酸或碱,使硫化物分解,从而 使金裸露出来,接触氰化物溶液,反应形成金氰络 和物而被回收。 • 酸性介质中,黄铁矿、毒砂氧化生成可溶的硫酸铁 和砷酸,从而达到解离金粒的目的:
• 碱性介质中,黄铁矿、毒砂氧化分解后所有铁都留 在渣中,而溶液中不仅有硫,还有全部的砷:
• 近年来,国内许多研究机构如中科院化冶所、中 科院微生物所、北京有色冶金研究总院、陕西地 勘局堆浸中心、中南大学等开始不同程度地开展 了难处理金矿细菌预氧化试验研究,而且工程化 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 我国第一座10t/d规模生物氧化提金系统于1998年 在西安建成,烟台黄金冶炼厂2000年建成投产的 生物氧化厂加工难处理含砷金精矿,处理量为 60t/d,该金精矿以常规浸出仅回收其中10%的金, 而生物氧化浸出,金的回收率高达96%。莱州黄金 冶炼厂生物氧化提金系统于2001年4月建成投产, 生产能力100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