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医药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制药》理论课教案

《生物技术制药》理论课教案第一章:生物技术制药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技术制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掌握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3. 了解生物技术制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和前景。
1.2 教学内容1. 生物技术制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包括重组DNA技术、细胞培养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等。
3. 生物技术制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如重组蛋白药物、抗体药物、基因治疗药物等。
4. 生物技术制药的前景和挑战。
1.3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生物技术制药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应用领域和前景等。
2. 互动:提问和回答,讨论生物技术制药的案例和挑战。
1.4 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技术制药相关书籍和教材。
2. 课件:生物技术制药的图片、图表和动画。
3. 案例:生物技术制药的案例和实例。
1.5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
第二章:重组蛋白药物的生产与制备2.1 教学目标1. 了解重组蛋白药物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重组蛋白药物的生产和制备方法。
3. 了解重组蛋白药物的应用和前景。
2.2 教学内容1. 重组蛋白药物的定义和特点。
2. 重组蛋白药物的生产方法,包括基因克隆、表达载体的构建、细胞培养等。
3. 重组蛋白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亲和色谱、凝胶过滤色谱等。
4. 重组蛋白药物的应用和前景。
2.3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重组蛋白药物的定义、特点、生产和制备方法等。
2. 实验演示:展示重组蛋白药物的生产和制备实验。
2.4 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技术制药相关书籍和教材。
2. 课件:重组蛋白药物的图片、图表和动画。
3. 实验材料:重组蛋白药物的生产和制备实验所需材料。
2.5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实验报告: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第三章:抗体药物的研究与开发3.1 教学目标1. 了解抗体药物的定义和分类。
药物生物技术3篇

药物生物技术药物生物技术(一)药物生物技术(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是指运用生物学原理和技术来研究和开发药物的一门学科。
它是现代医药学中对传统药物化学的发展和完善,拓展了药物研究的领域。
药物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单克隆抗体等。
基因工程是一个基于DNA重组技术的领域,其主要目的是将一个物种的基因或片段导入到另一个物种的基因组中,以产生具有新功能或改进特性的生物体。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生产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药物。
例如,重组人胰岛素是通过将人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生产的。
重组人胰岛素与人体自身产生的胰岛素结构相同,对糖尿病患者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蛋白质工程是研究和利用蛋白质结构和功能来设计新的蛋白质、改进现有蛋白质的特性和制备各种生物分子的技术。
通过蛋白质工程技术可以生产出多种基于蛋白质的药物。
例如,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科学家们生产出了具有较强抗病毒活性和良好药代动力学特性的AIDS抗病毒药物Fuzeon®。
细胞工程是利用重组DNA技术,改造细胞,使其能够生产所需的药物。
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可以生产出多种蛋白质类药物。
例如,在细胞培养技术的支持下,基于重组DNA技术,人类肝癌细胞株中加以表达,显著提高体内异肟阿胶的产量,从而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异肟阿胶的目标。
单克隆抗体技术是建立在免疫学基础上的新型药物研究技术,它是通过主动免疫(主动免疫加强免疫性、提高抗体效价)、细胞融合技术、单克隆杂交瘤工程等手段,从人体内或动物体内检测出的单个特定抗体分子育成的大量、同种、单一的免疫球蛋白。
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和亲和力,因此被广泛用于治疗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疾病。
药物生物技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使得药物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同时也使研究人员对各种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入。
药物生物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潜力巨大,为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生物技术在医药行业的技术手段介绍

生物技术在医药行业的技术手段介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技术在医药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
生物技术是一门将生命科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跨学科领域,利用生物材料和生物体系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解决。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生物技术手段,在医药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基因治疗和基因诊断两个方面。
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引入正常基因或修复异常基因的方式,修复或替代患者体内的缺陷基因,从而治疗某些遗传性疾病。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罕见病和某些癌症等疾病的治疗中。
基因诊断则是通过检测个体的基因组,确定患者是否携带有致病基因或与特定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
这对于早期预测和预防某些遗传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芯片技术是另一项应用广泛的生物技术手段。
生物芯片是一种微小而高度集成的生物实验平台,可以在单个芯片上同时进行大量生物实验。
在医药行业中,生物芯片可以用于基因表达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和新药筛选等方面。
例如,科学家可以将患者样本中的基因表达谱与正常人群进行比较,从而发现与特定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化,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此外,生物芯片技术还可以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快速筛选和评价候选化合物的效果,提高新药研发的效率。
蛋白质工程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进行改造的技术。
蛋白质是人体中许多重要生物分子的基础,也是制药领域研究的重要对象。
通过蛋白质工程技术,科学家可以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使其具备更好的药理特性和稳定性。
蛋白质工程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生产重组蛋白和单克隆抗体等生物制剂,为药物研发和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基因测序技术是一种通过分析个体基因组的DNA序列,了解个体基因信息的技术。
通过基因测序,科学家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个体基因组的完整信息。
在医药行业中,基因测序技术被应用于个体化医疗、疾病的分型与预测、药物反应性研究等多个方面。
医药行业生物技术与新药研发方案

医药行业生物技术与新药研发方案第一章生物技术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 (3)1.1 生物技术的概述 (3)1.2 生物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3)1.2.1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3)1.2.2 细胞生物学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3)1.2.3 遗传学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3)1.3 生物技术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4)1.3.1 生物技术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4)1.3.2 生物技术在药物提取中的应用 (4)1.3.3 生物技术在药物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4)第二章新药研发的基本流程 (4)2.1 新药研发的概述 (4)2.2 新药靶点的筛选与验证 (4)2.2.1 新药靶点的筛选 (4)2.2.2 新药靶点的验证 (5)2.3 新药候选化合物的设计与筛选 (5)2.3.1 新药候选化合物的设计 (5)2.3.2 新药候选化合物的筛选 (5)2.4 新药的临床前研究 (5)2.4.1 药理学研究 (6)2.4.2 毒理学研究 (6)2.4.3 药代动力学研究 (6)2.4.4 制剂研究 (6)2.4.5 药效学评价 (6)第三章生物技术药物研发 (6)3.1 生物技术药物的定义与分类 (6)3.2 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的关键技术 (7)3.3 生物技术药物的药效与安全性评价 (7)3.4 生物技术药物的临床研究 (7)第四章小分子药物研发 (8)4.1 小分子药物的定义与分类 (8)4.2 小分子药物研发的关键技术 (8)4.3 小分子药物的药效与安全性评价 (8)4.4 小分子药物的临床研究 (9)第五章生物信息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9)5.1 生物信息学的概述 (9)5.2 生物信息学在新药靶点发觉中的应用 (9)5.3 生物信息学在新药设计中的应用 (10)5.4 生物信息学在新药评价中的应用 (10)第六章新药研发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10)6.1 新药研发知识产权的概述 (10)6.2 新药研发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11)6.2.1 早期规划 (11)6.2.2 专利申请 (11)6.2.3 商标注册 (11)6.2.4 商业秘密保护 (11)6.3 新药研发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定 (11)6.3.1 专利法 (11)6.3.2 商标法 (11)6.3.3 著作权法 (11)6.3.4 反不正当竞争法 (11)6.4 新药研发知识产权的国际合作 (12)6.4.1 加入国际知识产权组织 (12)6.4.2 签署国际知识产权协议 (12)6.4.3 加强国际知识产权执法合作 (12)6.4.4 促进国际新药研发合作 (12)第七章新药研发项目管理 (12)7.1 新药研发项目管理的概述 (12)7.2 新药研发项目的计划与组织 (12)7.2.1 计划阶段 (12)7.2.2 组织阶段 (13)7.3 新药研发项目的进度与成本控制 (13)7.3.1 进度控制 (13)7.3.2 成本控制 (13)7.4 新药研发项目的风险与质量管理 (13)7.4.1 风险管理 (13)7.4.2 质量管理 (13)第八章新药研发的监管政策 (14)8.1 新药研发监管政策的概述 (14)8.2 我国新药研发监管政策的主要内容 (14)8.3 新药研发监管政策的国际比较 (14)8.4 新药研发监管政策对行业的影响 (15)第九章新药研发的风险与挑战 (15)9.1 新药研发风险的概述 (15)9.2 新药研发的风险来源 (15)9.2.1 技术风险 (15)9.2.2 市场风险 (15)9.2.3 法规政策风险 (16)9.3 新药研发风险的管理策略 (16)9.3.1 完善研发流程 (16)9.3.2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16)9.3.3 优化资源分配 (16)9.3.4 加强外部合作 (16)9.4 新药研发的挑战与机遇 (16)9.4.1 挑战 (16)9.4.2 机遇 (16)第十章未来医药行业生物技术与新药研发的趋势 (16)10.1 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 (16)10.2 新药研发的技术创新 (16)10.3 生物技术与新药研发的融合 (17)10.4 未来医药行业的发展方向 (17)第一章生物技术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1.1 生物技术的概述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系统的特性,通过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方法和手段,对生物体进行操作和改造,以实现特定目的的技术。
生物技术制药复习知识点

生物技术制药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生物制药的研究内容包括基因工程制药, 细胞工程制药, 酶工程制药和发酵工程制药。
2.生物技术制药, 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 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医药品。
3.生物技术药物, 是采用DNA 重组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或其它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治疗性抗体或核酸类药物。
4.生物药物, 指包括生物制品在内的生物体的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物或生物体的某一组成部分, 甚至整个生物体用作诊断和治疗的医药品。
5.现代生物药物四种类型: ①应用DNA重组技术制造的基因重组多肽、蛋白质类治疗剂。
②基因药物, 如基因治疗剂、基因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
③来自动植物和微生物的天然生物药物。
④合成与部分合成的生物药物。
6.生物药物按功能用途分为三类: 治疗药物, 预防药物和诊断药物。
7.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性:分子结构复杂, 具种属特异性, 治疗针对性强、疗效高, 稳定性差, 基因稳定性, 免疫原性、重复给药会产生抗体, 体内半衰期短, 受体效应, 多效性和网络效应, 质量控制的特殊性, 生产系统的复杂性。
8.生物技术制药特征:高技术, 高投入, 长周期, 高风险, 高收益。
9.基因诊断: 指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在DNA水平或RNA水平对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从而对特定的疾病进行诊断。
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1.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药品的优点: (1)可以大量生产过去难以获得的生理活性蛋白和多肽(如胰岛素、干扰素、细胞因子等), 为临床使用提供有效的保障;(2)可以提供足够数量的生理活性物质, 以便对其生理、生化和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 从而扩大这些物质的应用范围;(3)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发现、挖掘更多的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4)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在作为药物使用时存在的不足之处, 可通过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进行改造和去除;(5)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获得新型化合物, 扩大药物筛选来源。
生物技术制药重点及名词解释

生物技术制药第一章绪论★生物技术与生物技术药物的概念生物技术药物的分类✦按用途分类:治疗药物、预防药物、作为诊断药物(免疫诊断试剂、酶诊断试剂、器官功能诊断药物、放射性核素诊断药物、诊断用单克隆抗体(McAb)、诊断用DNA芯片)✦按作用类型分类:细胞因子类药物、激素类药物、酶与辅酶类药物、疫苗、单克隆抗体药物、反义核酸药物、RNA干扰(RNAi)药物、基因治疗药物✦按生化特性分类:多肽类药物、蛋白质类药物、核酸类药物、聚乙二醇(PEG)化多肽或蛋白质药物★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性✦理化性质特性:相对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稳定性差✦药理学作用特性:活性与作用机制明确、作用针对性强、毒性低、体内半衰期短、有种属特异性、可产生免疫原性✦生产制备特性:药物分子在原料中的含量低、原料液中长存在降解目标产物的杂质、制备工艺条件温和、分离纯化困难、产品易受有害物质污染✦质量控制特性:质量标准内容的特殊性、制造项下的特殊规定、检定项下的特殊规定(原液、半成品及成品检定等等)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蛋白类药物的特点:结构确证不完全性、具有种属特异性、多功能性、免疫原性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特殊性:蛋白类药物安全性担忧的性质和来源;受试物的纯度;相关动物的选择;给药剂量的选择;免疫原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一般不进行常规的遗传毒性实验);药代动力学真核细胞表达制品的安全性问题:生产细胞DNA残留的影响、生产用血清的影响基因工程药物稳定性研究的相关问题:药物浓度、温度、湿度和水分、氧、光照、pH基因工程药物的缺陷:生物利用度低,半衰期短;异体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基因工程菌的修饰改造方法:构建突变体、构建融合蛋白、PEG修饰(降低免疫原性、增加水溶性、延长t1/2) 基因工程制药基本环节♦上游阶段:制备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构建工程细胞♦下游阶段:培养工程细胞→分离纯化产物→除菌→半成品、成品检定→包装基本工具:目的基因、各种酶(切割酶、连接酶、修饰酶等)、载体、宿主细胞➢酶切结果:5’粘性末端、3’粘性末端、平头末端➢1U核酸内切酶的酶活性:指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反应1小时,完全水解1mg标准DNA所需的酶量➢影响限制性内切酶反应的因素:♦DNA样品的纯度:♦DNA的甲基化程度:核酸限制性内切酶不能够切割甲基化的核苷酸序列。
生物技术制药概论蓝有稳

一、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s)
一、概念 利用生物体及其成分
综合利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组织免 疫学、物理化学、药学原理、方法加工制造的
预防 诊断 疾病的制品 治疗
单击此处添 加大标题内 容
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未来医药卫生领域中的生物技术展望
转基因动物生产的“转基因药物”
疫苗的基本成分包抗原、佐剂、防腐剂、稳定剂、 灭活剂及其他活性成分。
传统疫苗蛋白的转译后修饰及糖基化问题; 转基因研究中的
3用于口服时易被消化及其作用机理问题; 问题及解决办法 4表达产物的提取加工费用问题;
5口服抗原疫苗免疫耐受方面的问题。
瞬时表达系统 :主要是利用基因 工程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 豇豆花叶病毒)为载体,将编码疫苗 抗原决定簇基因序列插入植物病 毒基因组中,再用此重组病毒感染 植物,抗原基因随病毒在植物体内 复制、装配而得以高效表达。
3 转基因植物疫苗种类及应用
1990年,在转基因烟草中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表达出约占 烟草蛋白0.02%的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spaA);
避孕疫苗:
哺乳动物受精过程中精卵结合是具有 种属特异性的,这种特异性是由精子表 面的特异蛋白与卵细胞透明带ZP3糖 蛋白通过受体配体模式进行的。 Fitchen等将小鼠ZP3蛋白的一个抗 原决定簇融合表达在TMV的衣壳蛋白 中,在感染的植物中产生高水平的融合 蛋白,用该蛋白免疫小鼠,小鼠体内产 生了抗ZP3的特异性血清抗体,能识别 ZP3的合成肽。
转基因植物疫苗的概念及其 发展历史
转基因植物疫苗:利用基因 工程技术,将病原微生物的 抗原编码基因进行克隆重组, 导入植物细胞生成转基因植 物,进而表达产物,它能激 发粘膜免疫,使机体产生特 异性抗病能力 。
医药生物技术分类与详解

医药生物技术分类与详解(一)医药生物技术1、新型疫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未曾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预防重大疾病的新型高效基因工程疫苗,包括:预防流行性呼吸系统疾病、艾滋病、肝炎、出血热、大流行感冒、疟疾、狂犬病、钩虫病、血吸虫病等人类疾病和肿瘤的新型疫苗、联合疫苗等,疫苗生产用合格实验动物,培养细胞及菌种等。
2、基因工程药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艾滋病、血友病等重大疾病以及其他单基因遗传病治疗的基因工程药物、基因治疗药物、靶向药物,重组人血白蛋白制品等.3、重大疾病的基因治疗用于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性疾病的基因治疗及其关键技术和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疾病基因治疗类产品,包括:恶性肿瘤、遗传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的基因治疗产品;基因治疗药物输送系统等.4、单克隆抗体系列产品与检测试剂用于肝炎、艾滋病、血吸虫病、人禽流感、性病等传染性疾病和肿瘤、出生缺陷及吸毒等早期检测、诊断的单克隆抗体试剂,食品中微生物、生物毒素、农药兽药残留检测用单克隆抗体及试剂盒;重大动植物疫病、转基因生物检测用单克隆抗体及试剂盒,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分离、纯化和检测所需的单克隆抗体系列产品;抗肿瘤及抗表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研究关键技术和系统;先进的单克隆抗体规模化制备集成技术、工艺和成套设备;新型基因扩增(PCR)诊断试剂及检测试剂盒和人源化/性基因工程抗体。
5、蛋白质/多肽/核酸类药物面向重大疾病-—抗肿瘤蛋白药物(如肿瘤坏死因子),心脑血管系统蛋白药物(如纤溶酶原,重组溶血栓),神经系统蛋白药物尤其是抑郁药物,老年痴呆药物,肌肉关节疾病的蛋白质治疗药物,以及抗病毒等严重传染病蛋白药物的研究与产业化技术;各类细胞因子(如促红细胞生成素,促人血小板生长因子,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趋化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生长因子)等多肽药物的开发技术;抗病毒、抗肿瘤及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核酸类药物及相关中间体的研究及产业化技术等.6、生物芯片重大疾病、传染病、遗传病、地方病等诊断用芯片,生物安全检测用芯片,研究用芯片,进出口检验检疫芯片、生物芯片数据获取、处理和分析设备及软件等.7、生物技术加工天然药物采用细胞大规模培养、生物转化技术开发生物资源和中药资源,包括: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发酵法生产濒危、名贵、紧缺药用原料和动植物组织中分离提取生物活性物质原料及新药等.8、生物分离、装置、试剂及相关检测试剂适用于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天然药物的生产、药物活性成份等分离用的高精度、自动化、程序化、连续高效的设备和介质,以及适用于生物制品厂的生产装置等,包括:生物、医药用新型高效分离介质及装置;生物、医药用新型高效膜分离组件及装置;生物、医药用新型高效层析介质及装置;生物、医药用新型发酵技术与装置;生物反应和生物分离的过程集成技术;生物、医药研究、生产及其检测用试剂、试剂盒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技术疫苗 合成肽疫苗
抗独特型抗体疫苗 微胶囊可控缓释疫苗
已用于人类疾病预防的主要疫苗
疫苗
1 2 3 4 5 小儿麻痹(OPV) 小儿麻痹(IVP) 麻疹 卡介苗(BCG) 白喉-百日咳-破伤风(DPT) 乙型肝炎
类型
减毒活疫苗(I-Ⅲ型联合) 灭活疫苗(I-Ⅲ) 减毒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 亚单位疫苗(联合) 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P) 亚单位疫苗(血源) 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CHO) 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酵母) 减毒活疫苗 灭活疫苗 亚单位疫苗(多糖) 减毒活疫苗 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三种联合) 灭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人-猴遗传重配) 减毒活疫苗(人-羊遗传重配) 亚单位+灭活(CTB+WC) 亚单位+灭活(基因工程CTB+WC) 减毒活疫苗(基因工程CDV-HgR) 减毒活疫苗 灭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基因工程FS) 亚单位疫苗(多糖) 亚单位疫苗(多糖) 减毒活疫苗
细胞因子生物活性
1.调节免疫应答 2.抗病毒 3.抗肿瘤 4.造血调节功能 5.促进炎症反应 6.其他:参与机体不同系统的功能,心血管、神经、骨 骼
7.2.3重组溶血栓药物
已批准的有:链激酶(SK)、尿激酶(u-PA)、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APSAC、 r-SK等
7.2.1重组激素类药物
激素:有内分泌腺或特异细胞产生的含量极少的一类生物分子,
为信号分子,可分三种:多肽蛋白质类激素、类固醇激素和氨基酸 类激素
目前已批准上市的有:生长激素(rhGH)胰岛素
(insulin)人促卵泡激素(rhFSH)
改进激素类:用20个左右AAs的小肽模拟胰岛素与生长素
c) 完全人源抗体:将小鼠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 基 因 敲 除 , 转 以 人 Ig 轻 、 重 链 基 因 片 段 ( 约 1.8Mb),抗原刺激后,在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抗原的 人Ig,再用杂交瘤技术大量生产。
⑵小分子抗体:Ig可以被酶解为不同的片段,如
F(ab)2、Fab和Fc含重链、轻链V区的Fv片段。这些小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鼠疫 斑疹伤寒 布氏杆菌 炭疽杆菌 痢疾 链球菌肺炎 嗜血杆菌流感 痘苗(天花)
+ + + + + + + +*
基 困 工 程 亚 单 位 疫 苗 ( gene engineered subunit
vaccine)主要是指将基因工程表达的蛋白抗原纯化后制 成的疫苗。 载体疫苗(vectored vaccine)是指利用微生物做载体 ,将保护性抗原基因重组到微生物体中,由能表达保护性 抗原蛋白质的重组微生物制成的疫苗。这种疫苗多为活疫 苗,重组体用量少,抗原不需纯化,免疫接种后靠重组体 在机体内繁殖产生大量保护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免疫 保护反应,载体本身可发挥佐剂效应增强免疫效果。
7.2.7反义寡核苷酸药物
根据核酸杂交原理,反义药物能与特定基因杂 交,在基因水平,干扰致病蛋白的产生过程, 即干扰遗传信息从核酸向蛋白质的传递。高效 低毒。 种类:硫代反义寡核苷酸、2’-甲氧/乙氧基反 义寡核苷酸、肽核酸(PNA)、其他。 问题:安全性、专一性、稳定性。
7.2.8基因药物
人血液代用品研究意义
输血的巨大需求与安全:避免配血;安全; 储运方便;解决血源短缺 市场巨大,效益显著
全氟碳化合物 有毒副作用,前景不佳 以红细胞蛋白为基质的携氧剂 不断改进前景广阔 克服在人体内半衰期短及免疫原性 造血干细胞培养、基因重组技术:大大扩大了血红蛋白 来源
7.2.5抗体药物
片段因相对分子质量小、穿透力强、抗原性低、可 在原核系统表达,以及易于进行基因工程操作等优 点而逐渐受到重视。
7.2.6重组可溶性受体和药物
细胞受体是指细胞表面与各种配体特异性结合 的大分子,大多为糖蛋白,包括膜外区、跨膜 区、膜内区。 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是指细 胞产生的介导细胞与细胞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 接触和结合的所有分子的总称。
人类基因组研究概述 生物技术新药 分子诊断技术 基因治疗原理与方法 干细胞与组织工程
7.1 人类基因组研究概述
对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初步分析表明,人类 基因组由31.647亿个碱基对组成,共有2.5万 至2.8万个基因。基因是遗传物质DNA(脱氧 核糖核酸)中有遗传信息的片段,而DNA的基 本单位是4种核苷酸。
功能
新激素类药:促生长介素-II
7.2.2重组细胞因子药物
细胞因子(cytokine):由机体各种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调
节机体的生理功能、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行使功能的小分 子多肽
种类:干扰素(interferon, IFN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 )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 IL )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 、趋化因子(chemokine ) 、转化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 β) 、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问题与展望
基因转移的效率: 安全性 可控性 发展新型基因药物:
基因转录调控药物:用双链寡聚核苷酸抑制转录因子和启动子区 域特异性的结合,抑制致病基因的表达。 肽核酸(PNA)
7.2.9 疫苗
灭活疫苗 传统疫苗 亚单位疫苗 减毒活疫苗
疫苗(vaccine)
基因工程疫苗 重组疫苗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基因工程载体疫苗 核酸疫苗 基因缺失活疫苗 蛋白质工程疫苗
DNA疫苗
DNA用疫苗的优越性与问题
急需研制的基因工程病毒疫苗及 研究进展
1.艾滋病(AIDS)疫苗:多抗原疫苗设计 2.乙肝(HBV)疫苗:含前S抗原的疫苗+新佐剂 3.丙肝(HCV)疫苗: 4.戊肝(HEV)疫苗: 5.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
基因工程寄生虫疫苗
广义的治疗性疫苗:是指在已感染病原 微生物或患某些疾病的机体内,通过诱 生机体的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以达到治疗或防止疾病恶化的制品。
第七章 医药生物技术
猛犸80%基因组破译完成 史前巨 兽有望复活
从西伯利亚永久冻结带发 现的两具猛犸象残骸上获 取的DNA。在这两具猛犸象 尸体中,一具已在地下埋 了2万年,另一具则至少埋 了6万年。通过仔细分析它 们的DNA,研究小组已经整 理出80%的猛犸象基因组或 遗传密码。
7.1 7.2 7.3 7.4 7.5
7.2 生物技术新药
7.2.1重组激素类药物 7.2.2重组细胞因子药物 7.2.3重组溶血栓药物 7.2.4人血液代用品 7.2.5抗体药物 7.2.6重组可溶性受体和粘性分子药物 7.2.7反义寡核苷酸药物 7.2.8基因药物 7.2.9疫苗 7.2.10天然生物药物
DNA疫苗( DNA vaccine) 基因缺失活疫苗(gene deleted live vaccine)是
最有效的一种疫苗,应用传统的活疫苗如痘苗已经消灭了 天花,应用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正在全世界消灭脊髓灰质炎 (小儿麻痹)。
蛋白工程疫苗(protein engineered vaccine)是指将抗 原基因加以改造,使之发生点突变、插入、缺失、构型改 变,甚至进行不同基因或部分结构域的人工组合,以期达 到增强其产物的免疫原性,扩大反应谱,去除有害作用或 付反应的一类疫苗。 遗传重组疫苗(genetic recombinant vaccine)是指使用 经遗传重组方法(genetic reassortment)获得的重组微生 物制成的疫苗。 合成肽疫苗(Synthetic peptide vaccine)是指使用化学 方法合成能够诱发机体产生免疫保护的多肽制成的疫苗。 抗独特型抗体疫苗(anti-idiotype vaccine)是指使用与 特定抗原的免疫原性相近的抗抗体(ab2)做抗原制成的 疫苗。 微胶囊疫苗(micro-capsulized vaccine)也称可控缓释 疫苗(controlled slow release vaccine),是指使用微胶囊 技术将特定抗原包裹后制成的疫苗。
国内外生产状况
国内 + + + + + +(S) +) + + + + + + + + + + + + + + + +* 国外 + + + + + + + +(S2) + + + + + + + + + + + + + -
6 7 8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
乙脑 流脑 甲肝 流感 狂犬 风疹 腮腺炎 麻疹-风疹-腮腺炎(MMR) 出血热 腺病毒(Ad4,Ad7) 水痘 黄热病 轮状病毒腹泻 霍乱
组而终身表达,也不要求100%的细胞转染外源基因。 不同传统药物,它持续,无耐药性。
多肽药物与基因药物的比较
多肽药物 产物 质粒 宿主细胞 转染 生产工艺 纯化 成本 稳定性 保存 半衰期 用法 疗效 副作用 多肽-蛋白质 原核表达载体无信号肽 大肠杆菌酵母(体外) 易 复杂 复杂 较昂贵 不稳定 难 短 长期注射 短 高 基因药物 基因 真核表达载体信号肽 人体细胞(体内) 难 较简单 较简单 较经济 稳定 易 长 一次性注射 持久 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