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制药详解

合集下载

生物技术制药

生物技术制药

基因工程制药:基因工程制药是通过重组DNA技术将治疗疾病的蛋白质、肽类激素、酶、核酸和其他药物的基因转移至宿主细胞进行繁殖和表达,最终获得相应药物,包括蛋白类生物大分子、初级代谢产物以及次生代谢产物等。

细胞工程制药:是利用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药物的技术基因治疗: 指以正常和野生型的基因插入靶细胞的染色质基因组中,以替代、置换致病或变异基因,从而恢复细胞正常表型的一种治疗方法干细胞技术:干细胞是结构比较简单,不具有特定机能的原始细胞,能以自我复制的方式增生,在一定条件下能向特定的方向分化,产生几个亚系的前体细胞新药研究和开发的主要过程:1确定研究计划2准备化合物文献研究,合成分离,结构鉴定,标准化,专利申请,对研究目标的复核等。

3药理筛选4化学实验活性成分分析5临床前I期6临床前II期7I期临床8.II期临床9.III 期临床10注册申请上市11售后监测基因工程技术的步骤(真核/原核):1.外源目的基因的获取2.基因运载体的分离提纯3重组DNA分子的形成4重组DNA引入受体细胞5重组菌的筛选、鉴定和分析6工程菌的获得和基因产物的分离限制性内切酶特性:常用的Ⅱ型限制酶具有下列四个主要特性1 不同限制酶能专一地识别不同的特异核苷酸序列2 各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一般具有回文结构3 各种限制酶的切割类型各异,切割后形成各种粘端或平端4 某些限制酶在非标准条件下可能导致酶的识别序列特异性发生改变DNA连接酶:大肠杆菌连接酶:只能连接具有粘性末端的DNA片段T4噬菌体DNA连接酶:既能连接具有粘性末端的DNA片段,也能连接具有平末端的DNA片段(理解41)DNA聚合酶:是能够催化DNA复制和修复DNA分子损伤的一类酶(理解43)Klenow聚合酶为DNA聚合酶I用枯草杆菌蛋白酶裂解后产生的大片段构成载体的原件及其作用:载体:这种能与目的基因结合,且有完整的复制和转录功能的DNA大分子称之为载体(vector)。

生物技术制药

生物技术制药

生物技术制药1. 引言生物技术制药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生产药物的过程。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制药公司采用生物技术制药方法来生产各种药物。

本文将介绍生物技术制药的定义、原理、应用和现状。

2. 生物技术制药的定义生物技术制药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培养、蛋白质工程等,生产药物的过程。

相较于传统的化学合成方法,生物技术制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效能。

3. 生物技术制药的原理生物技术制药的原理是通过利用生物体内的生物反应和代谢过程来合成药物。

具体步骤包括:- 基因工程: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来产生特定的蛋白质,用于合成药物。

- 细胞培养:将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细胞进行培养,使其大量繁殖并产生所需的药物。

- 提取和纯化:将细胞培养物中的药物进行提取和纯化,得到纯净的药物物质。

- 药物制剂:将纯净的药物物质进行制剂处理,制备成适合临床使用的药物。

4. 生物技术制药的应用生物技术制药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4.1 重大疾病的治疗生物技术制药可以用于治疗一些重大疾病,如癌症、糖尿病、艾滋病等。

通过生物技术制药可以生产出具有高度靶向性和效能的药物,以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4.2 新药的研发生物技术制药为新药的研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通过改变基因和蛋白质的序列,科学家们可以设计出对特定疾病起治愈作用的药物。

4.3 生物仿制药的生产生物技术制药可以用于生产生物仿制药。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获得源于天然生物的药物,并进行大规模生产。

5. 生物技术制药的现状生物技术制药在医药行业的发展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越来越多的制药公司和研究机构开始利用生物技术制药方法进行药物的开发和生产。

生物技术制药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然而,生物技术制药仍面临一些挑战。

比如,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确保产品的纯度和质量,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生物技术制药的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研发和生产投入。

6. 结论生物技术制药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生产药物的方法。

生物技术制药

生物技术制药

二.生物制药:泛指包括生物制品在内的生物体的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物,或生物体的某一组成部分,甚至整个生物体用做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药品。

生物技术制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医药品的技术。

生物药物:指运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物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和药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

包括生物技术制药和原生物制药。

细胞因子:在体内或体外对效应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起调节控制作用的一类物质,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和多肽;细胞因子可以促进受损组织的恢复,对正常组织无作用。

激素是调节机体正常发育和活动的重要物质是由一类动物体内腺体细胞和非腺体组织细胞所分泌的化学信息分子;激素主要有:蛋白质类激素多肽类激素氨基酸衍生物激素脂类激素珠磨法:将细胞悬浮液与玻璃小珠、石英砂或氧化铝一起快速搅拌或研磨,使达到细胞的某种程度的破碎化学渗透法:使用一些可以改变细胞壁或膜的通透性的化学试剂,使细胞内物质有选择地渗透出来的方法膜分离法:是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超滤:根据溶质分子和悬浮粒子是否通过多孔膜来进行筛分,即利用一种特制的膜,对溶液中的各种溶质分子进行选择性过滤反渗透:以高分子透过性薄膜为分离介质,在超过溶液渗透压力的情况下,使溶液中的溶剂透过薄膜,同时使溶质和不溶物阻截在膜前,即溶剂从高浓度一侧传递到低浓度一侧的渗透方法微孔滤膜: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过滤介质,可以过滤一般介质不能截留的细菌和微粒超精密过滤:以聚乙烯醇为主体的中空多孔滤膜,分级性能在超滤膜和微孔滤膜之间,用于水的精制、循环水的净化、除悬浮固体粒子以及糖液酶液的精制。

电渗析:电渗析是基于离子交换膜能选择性地使阴离子或阳离子通过的性质,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使阴阳离子分别透过相应的膜达到从溶液中分离电解质的目的。

生物技术制药名词解释

生物技术制药名词解释

生物技术制药名词解释生物技术制药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通过改变细胞或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以生产药物或医疗产品的过程。

这一领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医疗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以下是一些与生物技术制药相关的名词解释。

1.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体、细胞或其组分进行实验室操作的一系列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培养、蛋白质纯化等,可用于生产药物、治疗疾病、改良农作物等领域。

2.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通过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来产生特定的性状或产物。

这一技术在生物技术制药中被广泛应用,用于生产重组蛋白、激素、疫苗等药物。

3. 重组蛋白。

重组蛋白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宿主细胞中,使其产生特定的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常被用作药物,如重组人胰岛素、重组干扰素等。

4. 生物制药。

生物制药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生产的药物。

与传统化学合成药物相比,生物制药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生物相容性,通常用于治疗癌症、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5. 生物仿制药。

生物仿制药是指在原研药品专利到期后,其他公司生产的与原研药相似的生物制药产品。

生物仿制药的研发需要严格的生物等效性评价,以确保其与原研药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的一致性。

6.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患者体内,以治疗遗传性疾病或其他疾病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

虽然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但基因治疗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力。

7. 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是将动植物细胞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增殖、传代的过程。

这一技术在生物技术制药中被广泛应用,用于生产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等生物制药产品。

8. 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力。

单克隆抗体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等领域。

9. 疫苗。

疫苗是一种预防性的生物制品,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定的抗体或细胞免疫应答,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生物技术制药中的疫苗包括重组疫苗、DNA疫苗等。

生物技术制药ppt

生物技术制药ppt

酶工程技术
酶的固定化
通过酶工程技术将酶固定在载体上,以提高酶的 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
酶的改造与优化
通过酶工程技术对酶进行改造和优化,以提高酶 的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
酶反应与催化
利用酶工程技术实现特定化学反应的高效催化, 以生产所需的化学品或药物。
蛋白质工程技术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分析
通过蛋白质工程技术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案例三:酶工程技术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总结词
酶工程技术是利用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技 术,具有高效、专一、条件温和等特点,在 药物生产中具有广泛应用。
详细描述
酶工程技术可以用于生产手性药物、合成复 杂化合物等。目前已经应用于工业生产的酶 工程技术包括固定化酶技术、酶的定向进化 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药物生产的 效率和品质,降低了生产成本。
生物技术制药
• 生物技术制药概述 • 生物技术制药的主要技术 • 生物技术制药的研发流程 • 生物技术制药的产业现状与前景 • 生物技术制药的挑战与对策 • 生物技术制药的案例分析
01
生物技术制药概述
生物技术制药的定义
生物技术制药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方法,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 质工程等手段,开发和生产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人类疾病的药品。
挑战 生物技术制药行业的国际贸易壁 垒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突出。
06
生物技术制药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发与上市
总结词
基因工程药物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药物,具有高效、特异性强等特点,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
详细描述
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发涉及基因克隆、表达、纯化等多个环节,需要经过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等阶段 。目前已经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包括胰岛素、人生长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这些药物在糖尿病、 侏儒症、贫血等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物技术制药》课件2

《生物技术制药》课件2
细胞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需要经过严格的伦理审查和监管机构的批准,同时需要招募符合条件的受试者,并进行 长期随访和监测。商业化进程则需要考虑生产规模、质量控制、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蛋白质工程制药
蛋白质工程制药是指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生产药物的 过程。
输标02入题
蛋白质工程技术包括蛋白质的突变、表达、纯化等技 术,通过这些技术可以生产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或蛋白质衍生药物。
01
03
蛋白质工程制药的代表药物包括人源化抗体、重组人 胰岛素等。
04
蛋白质工程制药的优点是可以在蛋白质结构水平上对 药物进行设计和优化,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02
生物技术制药涉及基因工程、细 胞工程、酶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 多个领域,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 要应用之一。
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
重组DNA技术的出现,开启了 生物技术制药的新篇章。
20世纪80年代
基因工程药物开始进入临床试 验,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20世纪90年代
生物技术制药进入商业化阶段 ,多个生物技术药物获得批准 上市。
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将促进生物技术制药 的研发和应用,推动行业发展。
05
生物技术制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生物技术药物的监管
监管机构
各国政府设立的药品监管 机构,负责审批和监督生 物技术药物的生产和销售

审批流程
生物技术药物的审批需要 经过临床试验、申请上市 、审批等多个环节,确保 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3
生物技术制药的主要药物
胰岛素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产生的激素,用 于调节血糖水平。通过生物技术制药 方法,人们已经能够利用重组DNA技 术来生产人胰岛素。

生物技术制药知识点总结

生物技术制药知识点总结

生物技术制药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一、名词解释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或生物组织,细胞及其组分)的特性和功能,设计具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和新品系,并与工程相结合,利用这样的新物种(或品系)进行加工生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一个综合性的技术体系。

生物技术制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药品,称为生物技术制药。

技术范畴:基因工程(核心)、细胞工程(基础)、酶工程(条件)、发酵工程(手段)、抗体工程等。

二、知识点1. 生物技术发展简史:答:(1).传统生物技术阶段:技术特征:酿造技术;特点:自然发酵、全凭经验(2)、近代生物技术阶段:技术特征:微生物发酵技术特点:产品类型多;生产技术要求高;生产设备规模巨大;技术发展速度快。

(3)现代生物技术:技术特征:基因工程技术(重组DNA技术)2 .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性:(1 )分子结构复杂(2)具有种属特异性(3) 针对性强,疗效高(4) 稳定性差(5) 基因稳定性(6) 免疫原性(7) 体内的半衰期短(8) 受体效应(9) 多效性和网络性效应(10) 检验的特异性3.生物技术制药的特征(四高一长)(1)高技术: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多学科高度综合互相渗透(2).高投入:平均费用1-3亿美元(3.)长周期:8-10年(4.)高风险:成功率5%-10%(5.)高收益:2-3年收回所有投资,利润回报高达10倍以上第二章一、名词解释基因工程技术:就是将所要重组的目的基因插入载体拼接,转入新的宿主细胞,构建成工程菌(或细胞),实现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并使目的基因在工程菌内进行复制和表达的技术。

补料分批培养:将种子接入发酵罐中进行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间歇或连续的补加新鲜培养基,噬菌体进一步生长的培养方法。

连续培养:将种子接入发酵罐反应器中,搅拌培养至菌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动进料和出料蠕动泵,以一定稀释率进行不间断培养。

生物技术制药

生物技术制药

生物技术制药简介生物技术制药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来制造药物的过程。

生物技术通过使用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或其代谢产物合成药物,已成为现代制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技术的应用领域包括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制造药物和生物制品。

生物技术制药的原理生物技术制药的原理是基于对生物体的理解,利用生物体内的酶、基因、蛋白质和代谢产物来制造药物。

以下是生物技术制药的几个关键原理: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制药中最重要的原理之一。

通过切割和重组DNA分子,研究人员可以将某个生物体的有用基因插入到另一个生物体中,从而改变其性状和功能。

例如,在生物技术制药中,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将某种药物产生的基因插入到大肠杆菌等细菌中,使其产生所需的药物。

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生物技术制药的另一个重要原理。

通过将某种有用细胞培养在适当的培养基中,可以大规模地生产药物。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生产蛋白质类药物,例如抗体和生长因子。

细胞培养可以在大型发酵罐中进行,也可以利用生物反应器等设备进行。

蛋白质纯化蛋白质纯化是生物技术制药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

通过利用分离技术,可以将目标蛋白质从细胞培养液或其它复杂的混合物中纯化出来。

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技术包括离子交换、凝胶过滤和亲和层析等。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生物技术制药非常重要的一环,确保生产的药物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质量控制包括对原材料、生产工艺、成品等的严格检测和控制。

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量光谱和生物学检测等。

生物技术制药的应用生物技术制药在医学和药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生物技术制药的几个主要应用:蛋白质药物生物技术制药能够生产大量的蛋白质药物,如重组蛋白、单克隆抗体和生长因子等。

这些药物可以用于治疗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其他疾病。

基因治疗生物技术制药在基因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基因治疗是通过将修复或替换有缺陷的基因引入患者体内来治疗疾病。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用于治疗遗传疾病和癌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研究摘要:生物技术的发展为药用植物的研究和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关键词:组织培养;细胞培养;药用植物引言W hite 和Gautheret 在1939 年建立了植物组织无菌培养技术, 开启了生物工程的大门, 目前已成为21 世纪研究的热点和焦点。

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是药用植物生物工程的主要内容。

1.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植物组织培养是现代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学领域中研究与应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无菌和人为控制的营养(培养基)及环境条件下对药用,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药用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进行培养,用来生产药用活性成分或进行药用植物无性快速繁殖的技术。

另一个重要突破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试管育苗,开辟了药用植物大规模种植的新天地,近10来,约有200药用植物通过试管育苗获得了成功[1]。

1.1外植体: 用于进行组织培养的材料称为外植体。

根据不同的药用植物, 用于诱导培养的外植体不尽相同。

常用的组织和器官有无菌实生菌、根、须根、茎、块茎、鳞茎、球茎、芽、子叶、吉片、叶柄、鳞片、花蕾、花序、花芽、花瓣、花药、花丝、子房、果肉、果实、原生质体、珠芽等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其中最常用的有鳞茎、顶芽、茎尖、腋芽、叶、花茎、花蕾等, 相关研究很多。

涂红艳等对细茎石斛的组织培养研究, 表明细茎石斛种子在M S 不含激素的培养基上有较高的萌发率, 种子萌发后形成的原球茎保持阶段十分短暂, 极易分化, 2 个月后形成小苗。

外植体类型对拟原球茎的诱导有较大的影响, 成熟茎段很难脱分化, 幼嫩组织的诱导率相对较高, 但幼芽段褐化较高, 适宜做外植体是丛生幼芽。

姜维梅等研究抗癌药用植物猫人参以茎段(至少带一个节)、叶片外植体离体培养, 表面以茎段作为外植体效果较好, 容易消毒, 能很快诱导腋芽萌发; 以叶片作为外植体, 成功诱导出愈伤组织, 但此愈伤组织的分化能力极低[2]。

胡益明等研究药用植物粉花绣线菊的组织培养, 表明幼叶、茎尖、叶柄等外植体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 其中以茎尖外植体诱导的效果最好。

贝丽霞等研究了刺五加组织培养, 选用刺五加的叶片、茎尖、当年生根为材料, 表明来源于叶片的愈伤组织的分化能力最强。

雒晓芳对当归的组织培养表明, 各种外植体的诱导效果依次为叶柄、根尖、叶片。

1.2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培养基是外植体生长的营养基础, 常用的培养基有M S、B5、White、Heller、ER、N itsch、N T 等, 最常用的是M S 培养基, 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使用范围一般在0.5- 30g/L[3]。

诱导外植体的生长与分化和促进中间体增殖的培养基一般只具有较小的差别, 诱导壮苗与生根培养基用量减轻。

不同植物所使用的培养基有所差别, 氮源、碳源和激素对培养影响显著。

光照、温度、气体状况、季节、pH 等因素对培养有较大的影响。

李明芳等研究激素对盾叶薯蓣愈伤组织细胞生长和薯蓣皂苷元合成的调控表明, 不同生长素对盾叶薯蓣愈伤组织细胞生长量的影响差异大小为NAA >IAA > 2, 4-D, 而对薯蓣皂苷元合成的影响是2, 4-D> IAA > NAA。

在有生长素存在的条件下, 光照24h, 另加0.5 mg/L KT 可促进愈伤组织细胞的生长,而附加0.5 mg/L BA 可促进薯蓣皂苷元的合成; 相反, 光照12 h, 另加0.5mg/L BA 促进愈伤组织细胞生长, 附加0.5 mg/L KT 促进薯蓣皂苷元合成, 愈伤组织生长越旺, 薯蓣皂苷元积累越少[4]。

盛长忠等进行了pH 对红豆杉愈伤组织生长、苯丙氨酸解氨酸(PAL ) 活性和紫杉醇量的影响研究, 表明不同红豆杉愈伤组织所需最适pH 值不同, 而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的pH 值均不利于PAL 活性的提高和紫杉醇的积累, pH 值明显影响红豆杉愈伤组织的生长及次级代谢水平, 从而影响了紫杉醇的合成与积累。

陈书安等对藏红花研究表明,M S 是藏红花芽愈伤组织的最佳诱导培养基, 而B5 是叶子和花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 藏红花芽、叶和花愈伤组织的最佳诱导温度分别是18、25 和21 ℃, 光照是叶子愈伤组织诱导的有利因素, 但不利于芽和花愈伤组织的诱导, 1.5-2.0 mg/L NAA 和0.25 mg/L 6-BA 是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激素组合。

涂红艳等对细茎石斛的组织培养研究, 表明激素TDZ 对拟原球茎的诱导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但TDZ 会导致苗矮化, 茎细, 根短而少;M S+ BA 1 mg/L + NAA 0.1 mg/L+ TDZ 0.1 mg/L 组合的培养基拟原球茎诱导率最高, 拟原球茎的增殖以1/2 M S+ NAA 1 mg/L +3% 蔗糖为佳, 且拟原球茎的生长需要一定的光照,高浓度的BA 和低浓度的NAA 组合, 可加快拟原球茎的分化进程, 拟原球茎分化形成小苗后, 在幼苗壮苗过程中,BA 和NAA 有不同的作用,BA 会促进植株的分蘖, 而NAA 利于植株生长, 但浓度过高会抑制苗生长, 因此壮苗期间用低浓度的NAA 和BA 组合效果更好[5]。

1.3抗逆性: 组培苗的抗逆性研究是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一个方面, 目前已经有相关的研究报道, 如陈华等进行了蒲公英的耐盐性研究, 陈玉珍等进行了母雪莲愈伤组织的抗冻性研究。

李冬杰等进行了红豆杉细胞培养过程中抗褐变剂的总结研究。

1.4药效成分: 为了明确组培药用植物的质量, 需将药效成分量与普通植物进行比较研究以确定组培药材质量, 有应用价值和组培植株获得的有效成分通常不低于普通植物。

研究表明, 中华芦荟组培苗与正常苗的水溶性多糖量相当。

王跃华等对川黄柏的离体培养物的药效成分抑菌试验表明, 培养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孙瑞强等利用FT IR 和HPLC 法对栽培藏红花和组培藏红花的药用成分进行比较研究表明, 组培藏红花的代谢产物种类较少, 主要成分种类与栽培的相同,但是具有抗癌活性的藏红花素A 的量高于栽培藏红花2-3 倍。

谢德玉等通过愈伤组织培养获得的青蒿植株青蒿素可达到0.92% (干重) , 较栽培植株(0.52% ) 高。

赵沛基等研究青阳参嫩枝和芽诱导的愈伤组织表明, 在33 d 时次生代谢产物的量最高, 并从中分离到7 个化合物, 首次报道从植物愈伤组织中分离到多羟基十八碳烯酸。

赵琳等研究了肉苁蓉药材与盐生肉苁蓉培养细胞的苯乙醇苷类成分差异表明, 盐生肉苁蓉培养细胞中所含成分种类较多, 且大部分量较高, 其中洋丁香酚苷(类叶升麻苷) 和松果菊苷的量明显高于肉苁蓉药材[6]。

1.5培养脱毒苗: 脱毒苗是指除去病毒的组培苗。

脱毒苗具有无杂菌、适应能力较强、繁育较快、质量优、抗性好、分蘖性强、繁殖系数高、大批量生产、周年供应、便于运输等优点。

植物脱除平凡毒有热处理、茎类培养和抗病毒药剂3 种方法。

茎尖脱毒往往采用0.1-0.3 mm 的茎尖。

热处理(38.5 ℃培养1 周) 可以让2mm 的罗汉果茎尖脱毒率达到100%。

李明军等对怀地黄、怀山药进行了组培脱毒研究表明, 脱毒产量提高30% 以上。

冯英等总结研究表明,生姜脱毒苗田间不受病菌和线虫感染, 其他指标与栽培者相同。

徐品三等研究了百合不定芽培养脱毒种球生产, 表明百合不定芽培养再生植株的病毒脱毒效果因百合品种和病毒种类而有所差异, 卡萨布兰卡百合晨病毒容易脱去, 脱毒率达76%;魅丽黄瓜花叶病毒能全部脱去[7]。

1.6人工种子: 人工种子是指把植物组织培养出来的胚体或芽孢在含有营养物质并具有保护功能的凝胶胶囊中, 使其保持种子的机能直接用于播种, 在适宜的条件下能与自然种子一样发芽出苗。

张铭等应用黏土和蛭石粉作基质包埋铁皮石斛种胚来制作人工种子表明, 当黏土2蛭石粉2M S 培养液为2∶1∶2时萌发率可达56.8%。

在此系统中单独添加1.0% 活性炭或同时添加1.0% 活性炭和0.5% 淀粉制作的铁皮石斛人工种子, 平均萌发率分别达76.7% 和80.3% , 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8.4% 和24.2% , 还研究了壳聚糖等作为外种皮以及原球茎的失水率对铁皮石斛人工种子萌发及贮藏的影响。

郭顺星等以原球茎为材料, 建立了铁皮石斛人工种子的初步制作流程, 以改良1/2 M S 培养基各种成分附加蔗糖为人工胚乳的人工种子存活率、发芽率、成苗最好, 其发芽率可达80% 以上。

朱长甫等用4% 海藻酸钠包埋直径2- 3 mm 的半夏小块茎制成的人工种子, 在无菌培养基上的萌发率可达70% , 在未灭菌泥炭土中约为30% , 人工种皮内添加适当激素可促进萌发, 而添加的营养物质作用不大, 适当脱水有利于人工种子贮藏。

2.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生物技术领域里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药用植物的细胞培养, 产生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以及进行生理生化和遗传学研究, 大部分传统药材的有效成分是次生代谢产物, 采用大规模细胞培养是解决濒危药用植物及药效成分低的药用植物满足用药需求的重要途径, 细胞培养具有生长速度快、周期短、产物均一可控、药效成分高于天然植物等优点。

目前已经建立细胞体系的有人参(生产人参皂苷)、西洋参(人参皂苷)、长春花(长春花碱)、红豆杉( 紫杉醇)、三七(三七皂苷)、水母雪莲(藏药, 黄酮类, 抗风湿)、青蒿(青蒿素)、紫草(紫草宁) 等[10 ]。

已经从400 多种植物中建立了组织和细胞培养物, 从中分离出600 多种代谢产物, 其中40 多种化合物在数量上超过或等于原植物, 通过筛选高产细胞系, 改进培养条件和技术, 以及设计适合植物培养细胞的发酵罐, 为工业化生产代谢产物奠定了基础。

2.1培养路径: 细胞培养的路径为待培养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培养→单细胞分离→优良细胞株的建立→扩大培养→发酵罐发酵。

2.2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通常采用液体培养, 常用的培养基和激素与组织培养相似, 常用的培养基有MS、B5、White、Heller、ER、Nitsch、NT 等。

液态M S 培养基仍然是最常用的培养基, 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使用范围一般在0.5-30 mg/L 。

不同的植物细胞所要求的能源、矿物质和激素有较大的差别,碳源、磷源、氮源的数量和种类对培养效果影响显著, 需经过筛选确定较佳培养基。

胡萍等进行了南方红豆杉悬浮培养过程中碳、氮、磷的补加对细胞生长影响的研究, 表明碳源在悬培养中期消耗殆尽, 后期碳源的缺乏限制了细胞的生长, 补加碳源组与对照组相比, 细胞生长率和细胞密度明显提高, 其中细胞生长率约提高了8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