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制药要点

生物技术制药要点
生物技术制药要点

生物技术制药要点概括

1.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大事记:

年代主要发现和进展

1953 Watson和Crick阐明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1958 分离得到DNA聚合酶I,并在试管内制得人工DNA

1960 发现mRNA,并阐明了m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1966 破译遗传密码

1967 分离得到DNA连接酶

1970 分离出第一个限制性内切酶

1971 第一次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获得重组DNA

1972 合成了完整了tRNA基因

1974 Boyer和Cohen建立了DNA重组技术

1975 Kohler和Milstein建立了单克隆抗体技术

1976 DNA测序技术诞生

1978 Genentech公司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胰岛素

1981 第一个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盒在美国被批准使用

1981 第一台商业化生产DNA自动测序仪诞生

1982 用DNA重组技术生产的第一个动物疫苗在欧洲获得批准

1983 基因工程Ti质粒用于植物转化

1988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诞生

1990 美国批准第一个体细胞基因治疗方案

1997 英国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莉

1998 美国批准艾滋病疫苗进行人体实验

2001 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

2003 世界上第一个正式批准的基因治疗药物重组腺病毒-p53注射液在中国上市

2008 人类将表皮细胞激活为干细胞

2.生物技术药物(biopharmaceutics):广义是是指所有以生物质为原料只去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人工合成类似物、以及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制的的药物,狭义指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及其成分,综合应用化学。生物学和医药学各学科原理和技术方法制得的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保健的制品,而这里特指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现代生物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或核算类药物。

3.生物技术药物的四大类型:基因重组药物、基因药物、天然药物、合成的半合成的生物技术药物。

4.生物技术药物的主要特点:剂量小,活性高;分子结构复杂,分子量一般较大;稳定性较差,易失活或分解,体内半衰期短;具有种属特异性;具有免疫原性;分析检验的特殊性。

5.生物技术药物与化学药物的区别:

6.组合化学(Combinatorial Chemistry)方法:是一门将化学合成、组合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机械手结合一体,并在短时间内将不同构建模块根据组合原理,系统反复连接,从而产生大批的分子多样性群体,形成化合物库(compound library),然后运用组合原理,以巧妙的手段对库成分进行筛选优化,得到可能的有目标性能的化合物结构的科学。

7.基因组学(Genomics ):是对一个生物体的整个基因组的系统性研究。核心目标是将细胞的全部DNA进行测序,绘制基因组排序的物理图谱,对各种基因和非编码区在基因组中的精确定位。

8.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 ):是指由一个细胞或组织的基因组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的某一时刻所表达的全部相应的蛋白质,目的是提供正常人和病体中总体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调控的详细信息。

9.生物技术药物质量控制相关英文缩写:

FDA: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

SFDA:State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GLP:Good Laboratory Practice(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GCP:Good Clinical Practice(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GMP: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10.生物技术药物的分析检测:

○电泳分析(electrophoresis analysis):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SDS-PAGE用于蛋白质亚基解离、变性,游离成单独的肽链,用SDS掩盖蛋白质表面的电荷,使所有肽链均带上相同密度的负电荷,因此肽链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迁移的速率只取决于肽链的相对分子质量,用已知相对分子质量的标准蛋白marker作为残币,可以测得待测蛋白质亚基的相对分子质量;琼脂糖凝胶电泳常用于核算分离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核酸片段在琼脂糖中的迁移速率取决于核酸分子的大小及形状,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对数值成反比,DNA的构型对迁移率产生很大的影响,迁移率按从大到小依次为:共价闭合环状DNA、线型DNA、开环的双链环状DNA;

○凝胶色谱分析(gel chromatography analysis);是测定大分子相对分子质量的一种常用方法,可以测定大分子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布,尤其是多糖,由于不同的大分子具有不同的空间尺寸,因此它们在凝胶层中移动的路径不同;

○酶分析法(enzyme assay method);

○免疫分析(immunoassay):是利用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作用来选择性识别和测定可作为抗体或抗原的待测物的分析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标记免疫分析方法是指将试剂抗原/抗体用具有很高检测灵敏度的标记物标记,发生免疫反应后测定反应物或复合物中标记物的量的变化,间接测定待测抗原或抗体的含量/浓度;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是将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和酶的高效催化反应有机结合而发展的一种免疫分析方法,其原理是将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联结成酶标记抗原或抗体,这种酶标记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

11.抗原(antigen,Ag)是指能在机体中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的物质,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特异性的特征。

12.抗体(antibody,Ab)是指机体经抗原刺激后由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组免疫球蛋白,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一般只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专一性反应,用于防御外界物质对机体的侵袭。

13.基因工程制药的基本过程:获得目的基因(切)-组建重组质粒(接)-构建基因工程菌或细胞(转)-培养工程菌(增)-产物分离纯化(检)-除菌过滤(分离)-半成品和成品鉴定(除菌)—包装。

14.目的基因的获得:反转录法;反转录-PCR反应法;化学合成法;筛选基因的新方法(编码序列富集法、岛屿获救PCR法、动物杂交法、功能克隆法、构建cDNA文库、差异显示技术的应用);对已发现基因的改造。

15.基因载体的选择:

○质粒载体:pET-32a(+):E.coli中表达的优良载体,受T7噬菌体强转录的翻译控制,具有Amp r抗性,酶切位点丰富,含T7lac启动子,含有T7.Tag和His-Tag融合标签,便于检测和纯化目标蛋白;pPIC9K:巴斯德毕赤霉菌中表达的优良载体,是真核表达常用载体,

复制起始位点,具有4可在酵母及原核生物中表达,具有Amp r和Kan r抗性标记,含Col E

1

个多克隆位点,含强启动子AOXI,能被甲醇诱导,含α因子信号肽序列,为分泌型表达;○λ噬菌体载体:基因组为线性双链DNA,约50kb,可编码61个基因,宿主E.coli,两端各有12个碱基组成的5'端凸出的互补粘性末端(cos位点),可成环,允许插入多达2kb的外源基因片段;

○腺病毒载体:无包膜的线性双链DNA病毒,由252个壳粒以二十面体排列而成,基因组长度36Kb,分布着4个早期转录元(E1、E2、E3、E4)负责承担调节功能,另有一个晚期转录元负责结构蛋白编码,腺病毒载体特点为:宿主范围广,基因组较稳定,较少发生重排,传代稳定性较好,转导效率高,与人类基因同源,因此能为人类蛋白质进行准确的翻译后加工和适当的折叠提供较理想的环境。

16.宿主细胞与表达系统中酵母目的基因表达的影响因素:◎外源基因剂量;◎外源基因的表达效率(启动子、分泌信号、终止序列);◎外源戴白糖基化(N-糖基化、O-糖基化);◎宿主菌株的影响(宿主菌的生长力要强、宿主菌内源蛋白酶活性应较低、宿主菌的性能应稳定,避免使用恢复突变率高的菌株、应有较强的分泌能力)。

17.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工艺:◎中试:是指从实验室研究到产业化必须经过中间放大试验的系列工艺研究和验证,这种中间放大试验简称“中试”,中试研究就是将基因工程从实验室阶段向生产阶段过渡的一个中间阶段,目的是建立一条完全模拟实际生产条件的小型生产流水线,并对一系列参数和条件进行优化;◎基因重组蛋白的发酵生产—高密度发酵:发酵条件的改造、构建产酸能力弱的工程菌、构建蛋白水解酶活力低的工程菌;◎重组蛋白的分离纯化:#建立分离纯化工艺的各种因素(发酵液特点:产物浓度低组分复杂;不同菌种、不同培养基和不同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发酵液成分存在差异;不同类型产品的物化

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差异;料液中杂质的种类和性质)(产品用途和质量要求:纯度、活性、比活性、杂质含量控制要求;产品剂型、给药途径要求;贮存、运输条件要求)#分离纯化流程:收集细胞-细胞破碎(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固液分离-(包涵体复性)-粗分离-纯化精制-制剂。

18.离子交换层析(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IEC):固定相是离子交换剂的层析分离技术。样品中待分离的溶质离子,与固定相上所结合的离子交换,不同的溶质离子与离子交换剂上离子化的基团的亲和力和结合条件不同,洗脱液流过时,样品中的离子按结合力的弱强先后洗脱。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此法常用于分离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19.亲和层析(affinity chromatography,AC):利用固定化配体与目标蛋白之间特异的生物亲和力进行可逆吸附,从而实现与杂蛋白分离的层析方法。

20.变性蛋白的复性技术过程:包涵体的收集(破碎离心)-包涵体的纯化-包涵体溶解(蛋白肽链的伸展)-肽链的重折叠(回复天然构象)。

21.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利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有目的地利用或改造生物遗传性状,以获得特定的细胞产品、药品或新型物种的综合技术体系。

22.动物细胞融合(cell fusion)技术:将两个或多个真核细胞合并成为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技术;◎同核体:基因型相同的细胞融合而得到的多核细胞;◎异核体:由不同基因型的细胞融合而得到的多核细胞(杂种细胞),存活下来的细胞可分裂成两个合核体(单核杂种细胞)。(融合方法:仙台病毒诱导法、PEG诱导融合、电诱导融合)。

23.细胞核移植(nuclear transfer)技术:将外源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构建重组胚胎,经体外培养再移植入代孕母体内,使其发育为含有与供体细胞相同遗传物质的个体。

24.细胞系(cell line):由原代培养经传代培养纯化,获得的能在体外生存的细胞群体。

25.细胞株(cell strain):从一个经过生物学鉴定的细胞系中,用单细胞分离培养或通过筛选的方法,由单细胞增殖形成的细胞群。

26.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即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的个体,通常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直接发育而来;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的个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多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在植物中经常出现,但动物中较少见;异倍体:具有不成套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27.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

◎动物体内诱生法:往小鼠腹腔内注射降植烷(或液体石蜡),破坏腹腔内膜,建立杂交瘤细胞易于增殖的环境(具体方法:接种杂交瘤细胞前1~2周,小鼠腹腔注射降植烷0.5ml,

而后注射1*106个杂交细胞;一般在接种后7~12天生成腹水后,抽取,离心除去细胞,取

上清液冻存;反复操作数次,可获得较多的抗体);

◎体外培养法:悬浮培养:采用RPMI1640培养液,添加10~20%胎牛血清;悬浮培养的

细胞密度可达2*107/ml,McAb为0.4mg/ml;固定化培养-微载体悬浮培养:采用

DEAE-Sephadex A 50等微粒材料作为细胞固定化载体,增大比表面积,细胞密度可达

105/ml,McAb的浓度显著提高。

抗体、28.基因工程抗体的种类:人-鼠嵌合抗体,CDR移植抗体,小分子抗体(Fab抗体、F

v

单链抗体、单域抗体、分子识别单位),多功能抗体。

29.人-鼠嵌合抗体(human-mouse chimaric antibody):

◎设计思路:lg分子的C区决定了其异种抗原性;lg分子的V区几乎不产生免疫原性;将

鼠源性McAb的C区用人lg分子的C区替换,则McAb对人的免疫原性大大减小;

◎人-鼠嵌合抗体的构建:#可变区(V区)基因克隆——逆转录法:提取杂交瘤细胞的

mRNA,逆转录成cDNA,以cDNA为模板,采用特异性引物,PCR扩增V

L 和V

H

基因;

#表达载体的构建:将V

L 和V

H

基因分别连接真核表达系统所需的转录元件,将V

L

基因

克隆到人lgC

L 的基因表达载体上,将V

H

基因克隆到人lgγ

1

的C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上,将

人-鼠嵌合的V-C区基因质粒DNA等量混合,在脂质体介导下共转染骨髓瘤细胞SP2/0,转染后用霉酚酸进行筛选,筛选出形成集落的细胞。

30.CDR移植抗体(CDR grafting antibody):

◎设计思路:lg分子中参与构成抗原结合部位的区域是V

H 和V

L

区中的6个CDR区,而

非整个可变区,框架区主要起支持CDR的作用,氨基酸组成和立体结构较为保守,抗体中鼠源部分比例较小,基本消除免疫原性;

◎CDR移植抗体的构建原理:在选择骨架区(FR区)时,从已知的人源抗体V区数据库中选择与亲本抗体同源性最高的序列,最大可能地维持原抗体的天然构型,提高CDR移植抗体的亲和性;将FR区内可能影响抗原结合部位的氨基酸残基替换为亲本鼠单抗的氨基酸残基;抗体V区的N-末端,特别是轻链N-末端的数个氨基酸残基应选择性地一同移植;

◎CDR移植抗体的构建方法:#全合成法:将整个可变区序列的两条链分解成若干片段,并使相邻的片段具有彼此互补的粘性末端;合成所有DNA片段,每组片段分别退火,然后逐组连接成完整的可变区基因,插入质粒中,即可用于构建和表达改形抗体;#定点突变法:将人的可变区基因克隆,根据鼠抗体的CDR序列合成几种突变引物,用定点突变的方法将人的可变区基因的CDR序列变为鼠抗体的CDR序列,然后表达出改形抗体。

31.Fab抗体:包含完整的轻链和一半长度的重链;通过木瓜蛋白酶水解得到,链间含有二硫键;占完整抗体分子大小的1/3,具有一个抗原结合位点;重组Fab抗体需将C区改用人源性片段,V区为鼠源性片段,降低免疫原性。

32.F

V 抗体:◎抗体可变区片段(V

H

和V

L

);◎抗体中具有完整抗原结合活性的最小功能

片段;◎V

H 和V

L

通过非共价键结合,容易解离;◎抗体片段小,约为全分子的1/6,透

过性好。

33.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F

V ,scF

V

):◎用一段弹性连接肽(linker)将抗体VH 和VL 通

过共价键连接;◎Linker的长度一般为15个氨基酸残基,常用的氨基酸序列为(Gly—Gly—

Gly—Gly—Ser)

3;◎scF

V

的构建在已知亲本DNA序列时可用完全人工合成法,合成linker

的基因,将V

H 和V

L

基因连接;◎分子小,容易进入组织,易于改造;体内半衰期短,免

疫原性较低;◎稳定性依然不高,且亲和力较低。

34.单域抗体(single-domain antibody):只由一个结构域构成的抗体片段,即V

H 和V

L

,常

用V

H ;约为完整抗体分子长度的1/12;亲和力远小于F

V

,但保留了抗原结合活性。

35.分子识别单位(molecular recognition unit,MRU):也称最小识别单位,约为完整分子的1/80~1/70;抗原特异性结合能力主要由CDR3决定,由此构建的CDR3小肽仍具有抗原结合能力,但亲和力很低。

36.植物细胞的全能性(totipotency):植物体中任何一个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都可以重新再分化形成原有的个体的能力,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体外培养的重要前提。

37.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已分化的细胞、组织、器官在人工培养的条件下又变回未分化的细胞和组织的过程。

38.再分化(redierentiation):在离体条件下,无序生长的脱分化细胞在适当条件下重新进入有序生长和分化状态的过程。

39.外植体(explant):用来进行体外无菌培养的离体材料,可以是器官、组织及其切段,或细胞、原生质体等。

40.愈伤组织(callus):由外植体组织增生的细胞产生的团状不定型的疏散排列的薄壁细胞群体。本意是指植物体的局部受到创伤刺激后,在伤口表面新生的可帮助伤口愈合的组织。

41.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微生物细胞培养的比较:

42.植物细胞培养的生物反应器的优缺点:

◎机械搅拌反应器:优点是具有很高的溶氧洗漱,缺点是大部分植物细胞对剪切力较敏感,用于植物组培的搅拌式反应器一般需对搅拌桨进行改造;

◎气升式反应器:剪切力较小,对植物细胞的伤害较小;培养液不断循环,混合效果较好;反应器中有时候会存在“死角”和“沟流”;

◎鼓泡式反应器:结构简单,剪切力小,氧传递和传热效率高,缺点是反应器中有时候会存在“死角”和“沟流”;

◎固定化细胞反应器:可保护细胞免受剪切损伤,细胞可长时间重复使用,并可实现连续化操作,可实现高密度操作,细胞间接触良好,易于分化,有利于次生代谢产物生成,减少细胞的遗传不稳定性。

43.提高次生代谢产物的策略:

◎培养基成分优化:#碳源:通常情况下,碳源含量提高,对次生代谢产物合成有利;#氮源:氮源的情况比较复杂,有时候取决于NH4+ 和NO3- 含量的比例,有时候氮源含量较低反而对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有利;#磷元素:一般情况下高磷含量能促进细胞生长,却不利于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生长激素:其种类和浓度对次生代谢物的积累具有关键作用;#前体物质:添加合成前体物质是提高次生代谢产物产量的有效途径,但过多的前体物质会

对细胞生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培养条件的优化:温度、光照条件、pH值、溶氧浓度;

◎添加诱导子:诱导子是可以引起代谢途径及强度发生变化的物质,它通过影响相应酶基因的表达,调节代谢过程中某些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途径的代谢通量;#基因水平、转录水平以及代谢水平上的调节;#生物诱导子:真菌菌丝体、酵母提取液、多糖、糖蛋白和植物细胞壁碎片等;#非生物诱导子:金属离子、有机酸以及紫外线、激光等射线。

44.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利用生物离体培养的细胞、器官及细胞器等对外源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而获得有价值产物的生理生化反应。

45.紫杉醇(paclitaxel,T axol):(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以幼茎为外植体,在20~26 O C及黑暗中诱导,并添加适量的NAA、2,4-D 等生长激素。愈

伤组织一般呈浅黄色,易碎;愈伤组织细胞易发生褐变现象(多酚氧化),需添加一定量的抗褐变剂,如活性炭、水解乳蛋白和植酸;◎红豆杉高产细胞系建立:广泛采集不同品种、产地、树龄的各种红豆杉属植株的各种组织,分别诱导愈伤组织,建立新的无性细胞系;紫外线诱变及低密度培养,快速筛选高产细胞株;多次继代培养考察细胞系遗传及紫杉醇合成能力的稳定性,筛选出高产细胞系,并进行种质保存;◎培养基的优化:采用两步培养法,分别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在红豆杉细胞生长阶段,可直接使用常用的MS培养基、B5培养基及M62培养基等,培养过程中不断流加蔗糖;在紫杉醇合成阶段,高碳源含量及低氮源、磷源含量有利于紫杉醇的合成和积累;应采用较低水平的氮源和磷含量;提高生长激素6-苄基嘌呤(6-BA)的浓度;◎提高紫杉醇产量的方法:培养条件优化:#pH 4.5,22~25 oC,较低的溶氧,暗室中培养;#添加适当的诱导子:茉莉酮酸、花生四烯酸、水杨酸、铈(IV)盐、真菌诱导子等;#添加合成的前体物质:苯丙氨酸、苯甲酰甘氨酸,羟甲基戊酸、蒎烯、巴卡亭III等;#添加细胞分泌促进剂,将紫杉醇分泌到胞外:稀土元素、DMSO、甘露醇等。

46.强心苷(cardiac glycosides):(洋地黄细胞培养转化强心苷)◎洋地黄细胞的培养:

含KH2PO4 340 mg·L1-的MS培养基,添加1 g·L1-水解酪蛋白,6% 蔗糖,微量激动素、IAA,调pH 5.5,加入8% 琼脂;选取洋地黄叶片,切割成小片,用水洗净后依次用次氯酸钠溶液(15 min) 和70%乙醇(10 min) 消毒,洗净擦干;接种到固体培养基,25O C

黑暗处培养,1~2星期后在切口处形成愈伤组织;转移至新的同样的培养基中继代培养,每隔一定时间继代培养一次,建立细胞系;(地高辛的生物转化)◎地高辛的生物转化:毛花洋地黄悬浮培养细胞系W.1.4,采用1 L和20 L反应器转化洋地黄毒苷,转化得到的地

高辛浓度分别为0.52 mmol·L1-和0.53 mmol·L1-;采用半连续培养和细胞循环利用的培养方式,在300 L反应器中装液200 L,培养28天,转移至装有含8%葡萄糖的PM1培养基的另一个300 L气升式反应器中;将洋地黄毒苷溶解在DMSO(30 g·L1-)中投料,保持其浓度在0.65~0.8 mmol·L1-之间,经40~60 h转化后产物地高辛的最高含量达到0.60 mmol·L1-;(西地兰的生物转化)◎西地兰的生物转化:细胞系为毛花洋地黄细胞株W.1.4,在含有180 ml PM2培养基的1 L摇瓶中培养3天;加入470~530 mg·L1-底物洋地黄毒

苷,转化7.5天,分离出细胞,继续重复使用9次后,西地兰的总量达到2.0 g;采用20 L 气升式反应器进行过程放大,培养基PM2装液18 L;培养3天后加入洋地黄毒苷10.8 g(600

mg·L1-),转化7天后收获细胞并循环使用,经6次循环操作,西地兰产量可达43.8 g;

47.青蒿素(artemisinin,arteannuin):(青蒿毛状根培养生产青蒿素)◎青蒿毛状根培养生产青蒿素:发根农杆菌A. rhizogenes ATCC 15834 转化的青蒿株系025发根中,筛选出53个生长较快的无菌发根系;经过3代继代培养,建立起7个无菌发根系,保存于改良的含3% 蔗糖的MS液体培养基中,每2周传代一次;在盛有50 ml改良MS培养基的250 ml 摇瓶中,接种0.1 g鲜重、2~4 cm长的发根根尖进行摇瓶培养,转速100 rpm,光照周期

16 h,强度2000 lux,培养3周,青蒿素的产率可达到每月33.25 mg·L1-;取出发根,吸干培养液,烘干,粉碎,用石油醚提取青蒿素;(黄花蒿细胞培养生产青蒿素)◎黄花蒿细胞培养生产青蒿素:采集黄花蒿叶为外植体,洗净,浸入70%乙醇消毒1 min,再换0.1% HgCl2 溶液消毒5 min,取出,用无菌水洗净;叶片切成1 cm2的小片,接种至B5 培养

基(2%蔗糖、0.7%琼脂及微量生长激素),25O C光照培养3周,诱导愈伤组织;取新鲜愈伤组织5 g 转接入50 ml相同培养基,每天光照8 h,在115 rpm、25 O C下培养1周,每

3天更换一次培养基。3周之后,细胞团自身发生聚集,形成自固定化细胞系;之后每10天倾出一次培养基,有机溶剂萃取青蒿素并纯化,青蒿素最大含量为0.038%。

48.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应用酶的特异性催化功能并通过工程化将原料转化为有用物质的技术。

49.生物催化(biocatalysis):利用酶或生物有机体(细胞、细胞器、组织等)作为催化剂进行化学转化的过程。

50.酶和细胞固定化方法:

51.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是指限制或固定于特定空间位置的酶,具体来说,是指经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使酶变成不易随水流失即运动受到限制,而又能发挥催化作用的酶制剂。

52.固定化细胞(immobilized cell):将细胞限制或定位于特定空间位置的方法称为细胞固定化技术,被限制或定位于特定空间位置的细胞称为固定化细胞,它与固定化酶一起称为固定化生物催化剂。

53.发酵基本过程:菌种(菌种生产能力、生长繁殖和代谢特性直接决定发酵水平;发酵工业中采用的是经人工选育的优良菌种;生产菌种应不断定期纯化、复壮,防止退化)--种子制备(使菌种繁殖,以获得足够数量的菌体,以便接种到发酵罐中;摇瓶-小罐(种子罐)

-中罐-大罐;火环接种,减少染菌几率)--发酵(目的是使微生物产生大量的目的产物;灭菌-接种-搅拌、通气发酵-放罐;维持一定的罐温和罐压;定时取样分析和无菌试验;加入消泡剂控制泡沫;补料系统,流加酸、碱调节pH)--发酵液中产物提取精制(发酵液预处理,产物捕获、富集;分离、精制)。

54.发酵过程工艺控制:◎培养基(碳源-构成细胞碳骨架、能量来源;氮源-结构物质,多种次级代谢产物成分;无机盐-构成原生质体成分、作为酶的组成部分或维持酶的活性。调节渗透压及PH、参与产物合成;水-构成细胞主要物质、营养运输介质、酶催化反应溶剂);◎温度—发酵过程热量变化(生物热、机械热、蒸发热、辐射热);◎溶氧的影响与控制(临界氧);◎pH值的影响(主要影响酶的活性和膜的通透性)。

生物技术制药考试题库

选择 ABC分子印迹可以应用于下列哪些方面:模拟抗体,生物传感器的构建,手性药物的分离,新药的构建 ABD酶促反应的特点包括:催化效率高,酶的催化活性不受调节和控制,专一性强,反应条件温和 ABCD体细胞基因治疗常用的靶细胞主要有:造血干细胞成纤维细胞肌细胞、肾细胞肝细胞、淋巴组织 B世界上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是:人白细胞干扰素INFa 重组人胰岛素人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尿激酶 C下列不属于脂类药物的是:胆酸固醇灵芝大豆异黄酮 C下列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是:肝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血红细胞 ABCD下列属于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生理活性物质的是:维生素,植物激素,抗生素,生物碱 C下列属于细胞工程内容的是:染色体改造的理论和技术,酶改造的理论和技术,细胞融合的理论和技术,有关产物提取纯化的理论和技术 ABD工业上下列哪些是使用大肠杆菌生产的:谷氨酸脱羧酶,天门冬氨酸酶,丙酮酸脱羧酶,青霉素酰化酶 D被称为药剂学鼻祖的是:张仲景,希波克拉底,华佗,格林 AB造血生长因子的作用是:促进骨髓造血细胞分化,促进骨髓造血细胞增殖和定向成熟,动员祖细胞从骨髓移动到外周血,促进血液生产和血液循环 D下列不属于按分子大小分离的方法是:有超滤法,凝胶过滤法,超速离心法,沉淀法 ABCD下列可以作为生物药物的是: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酶与辅酶,糖类,细胞生长因子 D基因工程中,载体的本质是:DNA,RNA ,蛋白质,DNA或RNA ABCD能够用作蛋白质药品冷冻干燥保护剂的是:糖类/多元醇,表面活性剂,氨基酸、盐和胺,聚合物 ABC才才下列属于酶反应器的是:鼓泡塔反应器,填充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淤浆反应器

生物技术制药复习资料

第二章生物药物概论 一、生物药物生产原料选择的主要原则、生物药物的特性及种类。 主要原则:有效成分含量高,原料新鲜;来源丰富,易得;原料产地较近;杂质含量少;原料成本低;易提取。 特性:(1)药理学特性:治疗的针对性强;药理学活性高;毒副作用小,营养价值高;生理副作用常有发生。 (2)生产、制备中的特殊性:原料中的有效物质含量低;稳定性差;易腐败;注射用药有特殊要求。 (3)检验上的特殊性:要有理化检验指标,和生物活性检验指标。 分类: 按药物化学本质和化学特性分类:(1)氨基酸及基衍生物类(2)多肽和蛋白质类(3)酶和辅酶类(4)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物类(5)糖类(6)脂类(7)细胞生长因子类(8)生物制品类(9)小动物制剂(10)动物器官或组织制剂。 按原料来源分类:(1)人体组织(2)动物组织(3)植物组织(4)微生物(5)海洋生物来源的药物。 按生理功能和用途分类:(1)治疗药物(2)预防药物(3)诊断药物(4)其他。 二、生物药物提取分离制备方法的工艺过程。在对生物药物进行提取操作时,选择提取试剂需注意的问题。 工艺流程:1、生物药物原料的选择、预处理与保存(保存方法: 冷冻法,-40℃;②有机溶剂脱水法;③防腐剂保鲜,多用于液体)。 2、生物药物的提取:(1)生物组织与细胞破碎:磨切法,压力法,反复冻融法,超声波震荡破碎法,自溶法,酶溶法(2)选择合适的溶剂进行提取(考虑提取剂的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注意温度、变性剂等因素)。 3、生物药物的分离纯化:(1)蛋白质类药物的分离纯化:沉淀法,亲和层析法,疏水层析法(2)核酸类药物的分离纯化:提取法,发酵法(3)糖类:沉淀法,离子交换层析法(4)脂类:沉淀法,吸附层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5)氨基酸类:沉淀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 试剂的选择:1、对所需要提取的活性成分溶出度较高,对杂质较低。2、不破坏活性成分。 3、利于后续预处理。 4、对环境影响较小,有利于回收和处理。 5、对设备要求不高。 6、成本较低。 7、最好对人体无害。 第三章基因工程制药 一、基因工程制药的主要工艺过程。 获得目的基因→组建重组质粒→构建基因工程菌(或细胞)→培养工程菌→产物的分离纯化→质量控制→产品检验包装 二、什么是目的基因?有几种获取方法?用于构建基因工程菌的目的基因应该达到什么要求? 目的基因既是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基因,一般也是接受目的基因的细胞或个体原本没有的基因。 获取方法:(1)直接从生物体中提取总DNA,构建基因文库,从中调用目的基因;(2)以m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互补的DNA片段;(3)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特异性地扩增所需要的目的基因片段(4)化学合成法;⑸逆转录(RT)-PCR法合成cDNA。 基本要求:不含多余干扰成分,纯度高;片段大小适合重组操作;结构、序列正确,达到一定数量。

(完整版)生物技术制药考试题复习

一:选择题 1、酶的主要来源是( C) A、生物体中分离纯化 B、化学合成 C、微生物生产 D、动/ 植物细胞与 组织培养 2、所谓“第三代生物技术”是指(A) A、海洋生物技术 B、细胞融合技术 C、单克隆技术 D、干细胞技术 3、菌体生长所需能量与菌体有氧代谢所能提供的能量在什么情况下,菌体往往会产生代谢副产物乙酸:(A)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关 4、促红细胞生长素( EPO)基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但却不能用大肠杆菌的基因工程菌生产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这是因为:( E) A、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对大肠杆菌有毒性作用 B、人促红细胞生长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极不稳定 C、大肠杆菌内毒素与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特异性结合并使其灭活 D、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对大肠杆菌蛋白水解酶极为敏感 E、大肠杆菌不能使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糖基化 5、目前基因治疗最常用的载体是:(B) A、腺病毒 B、反转录病毒 C、腺相关病毒 D、痘苗病毒 E、疱疹病毒 6、cDNA第一链合成所需的引物是:( D) A、Poly A B、Poly C C、Poly G D、Poly T E、发夹结构 7、为了减轻工程菌的代谢负荷,提高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 A将宿主细胞生长和外源基因的表达分成两个阶段 B、在宿主细胞快速生长的同时诱导基因表达 C、当宿主细胞快速生长时抑制重组质粒的表达 D、当宿主细胞快速生长时诱导重组质粒的复制 8、基因工程制药在选择基因表达系统时,首先应考虑的是:(A) A、表达产 物的功能B、表达产物的产量 C.表达产物的稳定性 D.表达产物分离纯化的难易 9、疫苗出产前需进行理化鉴定、效力鉴定和(安全性鉴定)。 10、基因工程药物的化学本质属于:(C) A. 糖类 B.脂类 C.蛋白质和多肽类 D.氨基酸类 11、用聚二乙醇( PEG)诱导细胞融合时,下列错误的是:(C) A、PEG的相 对分子量大,促进融合率高B、PEG的浓度高,促进融合率高C、PEG 的相对分子量小,促进融合率高D、PEG的最佳相对分子量为 4000 12、以大肠杆菌为目的基因的表达体系,下列正确的是:(C) A、表达产物 为糖基化蛋白质B、表达产物存在的部位是在菌体内 C、容易培养,产物提纯简单 D 、表达产物为天然产物 13、人类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是:(A) A、人胰岛素 B、重组链激酶 C、促红细胞生成素 D、乙型肝炎疫苗 14、下列不属于加工改造后的抗体是:(C) A、人-鼠嵌合抗体 B、单链抗体C 、鼠源性单克隆抗体D、单域抗体 15、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中,不正确的是:(D)

生物技术制药试题及重点

第一章绪论 填空题 1. 生物技术制药的特征 _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 2. 生物药物广泛应用于医学各领域,按功能用途可分为三类,分别是_治疗药物、预防药物、诊断药物。 3. 现代生物药物已形成四大类型:一是应用DNA重组技术制造的基因重组多肽、蛋白 质类治疗剂;二是基因药物_______________ ;三是来自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天然生物药 物;四是合成与部分合成的生物药物; 4. 生物技术的发展按其技术特征来看,可分为 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传统生物技术阶段;近代生物技术阶段;现代生物技术阶段。 5. 生物技术所含的主要技术范畴有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核酸工程和生化工程; 选择题 1?生物技术的核心和关键是(A ) A细胞工程B蛋白质工程C酶工程D 基因工程 2. 第三代生物技术(A )的出现,大大扩大了现在生物技术的研究范围 A基因工程技术B蛋白质工程技术C海 洋生物技术D细胞工程技术 3. 下列哪个产品不是用生物技术生产的(D)A青霉素B淀粉酶C乙醇D氯化钠 4. 下列哪组描述(A )符合是生物技术制 药的特征 A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B 高技术、高投入、低风险、高收益、长周期 C高技术、低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 D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低收益、短周期 5. 我国科学家承担了人类基因组计划(C )的测序工作 A10% B5% C 1% D 7% 名词解释 (2)近代生物技术阶段的技术特征是微生物 发酵技术,所得产品的类型多,不但有菌体的初 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还有生物转化和酶 反应等的产品,生产技术要求高、规模巨大,技 术发展速度快。代表产品有青霉素,链霉素,红 霉素等抗生素,氨基酸,工业酶制剂等。 (3)现代生物技术阶段的技术特征是DNA 重 组技术。所得的产品结构复杂,治疗针对性强, 疗效高,不足之处是稳定性差,分离 纯化工艺更复杂。代表产品有胰岛素,干扰素和 疫苗等。 3. 生物技术在制药中有那些应用? 生物技术应用于制药工业可大量生产廉价的防治 人类重大疾病及疑难症的新型药物,具体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1)基因工程制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生 产岀具有生理活性的肽类和蛋白质类药物,基因 工程疫苗和抗体,还可建立更有效的药物筛选模 型,改良现有发酵菌种,改进生产工艺,提供更 准确的诊断技术和更有效的治疗技术等。随着基 因技术的发展,应用前景会更广阔。 (2)细胞工程和酶工程制药 该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制药技术提供了更强大的技 术手段,使人类可控制或干预生物体初次生代谢 产物和生物转化等过程,使动植物能更有效的满 足人类健康方面的需求。 (3)发酵工程制药 发酵工程制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工艺的改 进,新药的研制和高效菌株的筛选和改造等。 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 填空题 1. 基因工 程药物制造的主要步骤是:目的 基因的获得;构建DNA重组体;构建工程菌;目 的基因的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 产品的检 验。 1. 生物技术制药 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人为的创 造一些条件,借助某些微生物、 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医学药 品,称为生物技术制药。 2. 生物技术药物 一般说来,采用DNA重组技术 或其它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 质或核酸来药物称为生物技术药 物。 3. 生物药物 生物技术药物是重组产品概念在 医药领域的扩大应用,并与天然 药物、微生物药物、海洋药物和 生物制品一起归类为生物生物药 物。 简答题 1.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性是什 么? 生物技术药物的特征是: (1)分子结构复杂 (2)具有种属差异特异性 (3)治疗针对性强、疗效高 (4)稳定性差 (5)免疫原性 (6)基因稳定性 (7)体内半衰期短 (8)受体效应 (9)多效应和网络效应 (10)检验特殊性 2.简述生物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 的技术特征和代表产品? (1)传统生物技术的技术特征 是酿造技术,所得产品的结构较 为简单,属于微生物的初级代谢 产物。代表产品如酒、醋、乙 醇,乳酸,柠檬酸等。

生物技术制药

1. 生物技术制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 借助某 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 的医药品。 2. 抗体: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3.疫苗:是指将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氏体、支 原体、衣原体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火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制剂。 4.反义核酸:包括反义DNA分子,或由部分RNA和部分DNA形成的RNA-DNA 嵌合分子,以及经高度化学修饰的寡聚核酸类似物。 5.载体分为:质粒载体和λ噬菌体载体。①质粒载体涉及三个要素:复制子、选择标记、多克隆位点、几种质粒载体(克隆载体、表达载体、突变载体、报告载体)②λ噬菌体载体:常用于构建基因组文库和cDNA 文库。λ噬菌体载体通常分为插入型载体和置换型载体,插入型载体是指载体中一个酶切位点用于外源DNA的插入,置换型载体是指外源DNA通过置换载体上非必需序列插入载体。 6.目的基因常用的制备方法:化学合成法、PCR法、基因文库法、cDNA 文库法。 7.基因工程药物制造程序:获得目的基因→构建基因工程菌→工程菌大规模培养→产物分离纯化→除菌过滤→半成品检测→成品加工→成品检测。 8.基因工程菌的培养过程:(1)摇瓶操作:了解工程菌生长的基础条件(温度、pH、培养基组分及C/N),分析表达产物的合成、积累对受体细胞的影响。(2)培养罐操作:确定培养参数、控制方案及顺序。基因工程菌的培养方式:(1)补料分批培养:将种子接入发酵反应器中进行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间歇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基,使菌体进一步生长的培养方式。(2)连续培养: 将种子接入发酵反应器中,搅拌培养至一定浓度后,开动进料和出料的蠕动泵,以控制一定稀释率进行不间断的培养。 两阶段连续培养,控制和优化诱导水平、 稀释率、细胞比生长速率。(3)透析培养:利用膜的半透性原理使代谢产物和培养基分离,通过去除培养液中的代谢产物来解除其生产菌的不利影响。(4)固定化培养:维持质粒稳定性(5)分批培养:DO-Stat 法: 调节搅拌转速和通气速率控制溶氧在 20%,补料的流加速率是关键。Balanced DO-Stat 法: 控制溶氧、搅拌转速、糖的流加速率,使乙酸维持在低浓度。 控制菌体比生长速率的方法:在最优表达水平获得高密度、高表达。9.基因工程菌发酵工艺的影响因素:(1)培养基的影响(2)接种量的影响(3)温度的影响(4)溶解氧的影响(5)诱导时机的影响(温度、氧、营养)(6)pH的影响(细胞生长期、外蛋白表达期)(7)诱

2018年生物技术制药习题及答案

2018年生物技术制药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填空题 1. 酶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微生物生产。 2. 第三代生物技术是什么? 基因组时代。 3. 基因治疗最常用的载体是什么? 质粒载体和λ噬菌体载体。 4. 促红细胞生长素基因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但不能用大肠杆菌工程菌生产人的促红细胞生产素为什么? 因为大肠杆菌不能使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糖基化, 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对大肠杆菌有毒性作用。 5. 菌体生存所需能量已菌有氧代谢所需能量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代谢产物乙酸?

菌体生长所需能量 (大于) 菌体有氧代谢所能提供的能量时, 菌体往往会产生代谢副产物乙酸。 6.cDNA 第一链所合成所需的引物是什么? cDNA 第一条链合成所需引物为 PolyT 。 7. 基因工程制药在选择基因表达系统时首先考虑什么? 表达产物的功能。 8. 为了减轻工程菌代谢负荷,提高外源基因表达水平可采取什么措施? 将宿主细胞生长和外源基因的表达分成两个阶段。 9. 根据中国生物制品规定要求,疫苗出厂需要经过哪些检验? 理化检定、安全检定、效力检定。 10. 基因工程药物化学本质是什么? 蛋白质。

11.PEG 诱导细胞融合? PEG 可能与可能与临近膜的水分相结合, 使细胞之间只有微笑空间的水分被 PEG 取代, 从而降低了细胞表面的极性,导致双脂层的不稳定,使细胞膜发生融合。 12. 以大肠杆菌为目的基因表达系统的表达产物,产物位置是什么? 胞内、周质、胞外。 13. 人类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是什么? 重组胰岛素。 14. 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是什么? 温度 :哺乳类 37昆虫 25~28, ph7.2~7.4,通氧量:使 co2培养箱,不同动物比例不同。防止污染, 基本营养物质:三大营养物质维生素, 激素, 促细胞生长因子, 渗透压:大多数 260~320。 15. 不属于加工改造抗体的是什么? 单域抗体。 16. 第三代抗体是什么?

生物技术制药要点

生物技术制药要点概括 1.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大事记: 年代主要发现和进展 1953 Watson和Crick阐明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1958 分离得到DNA聚合酶I,并在试管内制得人工DNA 1960 发现mRNA,并阐明了m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1966 破译遗传密码 1967 分离得到DNA连接酶 1970 分离出第一个限制性内切酶 1971 第一次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获得重组DNA 1972 合成了完整了tRNA基因 1974 Boyer和Cohen建立了DNA重组技术 1975 Kohler和Milstein建立了单克隆抗体技术 1976 DNA测序技术诞生 1978 Genentech公司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胰岛素 1981 第一个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盒在美国被批准使用 1981 第一台商业化生产DNA自动测序仪诞生 1982 用DNA重组技术生产的第一个动物疫苗在欧洲获得批准 1983 基因工程Ti质粒用于植物转化 1988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诞生 1990 美国批准第一个体细胞基因治疗方案 1997 英国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莉 1998 美国批准艾滋病疫苗进行人体实验 2001 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 2003 世界上第一个正式批准的基因治疗药物重组腺病毒-p53注射液在中国上市 2008 人类将表皮细胞激活为干细胞 2.生物技术药物(biopharmaceutics):广义是是指所有以生物质为原料只去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人工合成类似物、以及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制的的药物,狭义指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及其成分,综合应用化学。生物学和医药学各学科原理和技术方法制得的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保健的制品,而这里特指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现代生物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或核算类药物。 3.生物技术药物的四大类型:基因重组药物、基因药物、天然药物、合成的半合成的生物技术药物。 4.生物技术药物的主要特点:剂量小,活性高;分子结构复杂,分子量一般较大;稳定性较差,易失活或分解,体内半衰期短;具有种属特异性;具有免疫原性;分析检验的特殊性。 5.生物技术药物与化学药物的区别:

生物技术制药考试题复习

生物技术制药考试题复 习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一:选择题 1、酶的主要来源是(C) A、生物体中分离纯化 B、化学合成 C、微生物生产 D、动/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 2、所谓“第三代生物技术”是指 (A) A、海洋生物技术 B、细胞融合技术 C、单克隆技术 D、干细胞技术 3、菌体生长所需能量与菌体有氧代谢所能提供的能量在什么情况下,菌体往往会产生代谢副产物乙酸:(A)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关 4、促红细胞生长素(EPO)基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但却不能用大肠杆菌的基因工程菌生产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这是因为:(E) A、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对大肠杆菌有毒性作用? B、人促红细胞生长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极不稳定? C、大肠杆菌内毒素与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特异性结合并使其灭活 D、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对大肠杆菌蛋白水解酶极为敏感 E、大肠杆菌不能使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糖基化 5、目前基因治疗最常用的载体是:(B) A、腺病毒? B、反转录病毒 C、腺相关病毒 D、痘苗病毒 E、疱疹病毒 6、cDNA第一链合成所需的引物是:(D) A、Poly?A B、PolyC C、PolyG D、PolyT E、发夹结构 7、为了减轻工程菌的代谢负荷,提高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 A将宿主细胞生长和外源基因的表达分成两个阶段 B、在宿主细胞快速生长的同时诱导基因表达? C、当宿主细胞快速生长时抑制重组质粒的表达? D、当宿主细胞快速生长时诱导重组质粒的复制 8、基因工程制药在选择基因表达系统时,首先应考虑的是:(A) A、表达产物的功能 B、表达产物的产量C.表达产物的稳定性 D.表达产物分离纯化的难易? 9、疫苗出产前需进行理化鉴定、效力鉴定和(安全性鉴定)。 10、基因工程药物的化学本质属于:(C) A.糖类 B.脂类 C.蛋白质和多肽类 D.氨基酸类 11、用聚二乙醇(PEG)诱导细胞融合时,下列错误的是:(C) A、PEG的相对分子量大,促进融合率高 B、PEG的浓度高,促进融合率高 C、PEG的相对分子量小,促进融合率高 D、PEG的最佳相对分子量为4000 12、以大肠杆菌为目的基因的表达体系,下列正确的是:(C) A、表达产物为糖基化蛋白质 B、表达产物存在的部位是在菌体内

生物技术制药 第二版 课后习题(全)..

1.生物技术制药分为哪些类型? 生物技术制药分为四大类: (1)应用重组DNA技术(包括基因工程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的基因重组多肽,蛋白质类治疗剂。 (2)基因药物,如基因治疗剂,基因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 (3)来自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天然生物药物 (4)合成与部分合成的生物药物 2.生物技术制药具有什么特征? (1)分子结构复杂 (2)具有种属特异性 (3)治疗针对性强,疗效高 (4)稳定性差 (5)基因稳定性 (6)免疫原性 (7)体内的半衰期短 (8)受体效应 (9)多效性 (10)检验的特殊性 3.生物技术制药中有哪些应用? 应用主要有: (1)基因工程制药:包括基因工程药物品种的开发,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抗体,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建立新药的筛选模型,应用基 因工程技术改良菌种,产生新的微生物药物,基因工程技术在改进药物生产 工艺中的应用,利用转基因动植物生产蛋白质类药物 (2)细胞工程制药:包括单克隆抗体,动物细胞培养,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 (3)抗体工程制药 (4)酶工程制药 (5)发酵工程制药 4.基因工程药物制造的主要程序有哪些? 基因工程药物制造的主要步骤有: ①目的基因的克隆, ②构造DNA重组体, ③构造工程菌, ④目的基因的表达, ⑤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产品的检验 5.影响目的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因素有哪些? (1)外源基因的计量 (2)外源基因的表达效率:a、启动子的强弱 b、核糖体的结合位点 c、SD序列和起始密码的间距 d、密码子组成 (3)表达产物的稳定性 (4)细胞的代谢付荷(5)工程菌的培养条件

生物技术制药 及 名词解释

生物技术制药 第一章绪论 药学一级学科分类: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生药学及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二级学科 ★生物技术与生物技术药物的概念 生物技术药物的分类 ?按用途分类:治疗药物、预防药物、作为诊断药物(免疫诊断试剂、酶诊断试剂、器官功能诊断药物、放射性核素诊断药物、诊断用单克隆抗体(McAb)、诊断用DNA芯片) ?按作用类型分类:细胞因子类药物、激素类药物、酶与辅酶类药物、疫苗、单克隆抗体药物、反义核酸药物、RNA干扰(RNAi)药物、基因治疗药物 ?按生化特性分类:多肽类药物、蛋白质类药物、核酸类药物、聚乙二醇(PEG)化多肽或蛋白质药物 ★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性 ?理化性质特性:相对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稳定性差 ?药理学作用特性:活性与作用机制明确、作用针对性强、毒性低、体内半衰期短、有种属特异性、可产生免疫原性 ?生产制备特性:药物分子在原料中的含量低、原料液中长存在降解目标产物的杂质、制备工艺条件温和、分离纯化困难、产品易受有害物质污染 ?质量控制特性:质量标准内容的特殊性、制造项下的特殊规定、检定项下的特殊规定(原液、半成品及成品检定等等) 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 蛋白类药物的特点:结构确证不完全性、具有种属特异性、多功能性、免疫原性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特殊性:蛋白类药物安全性担忧的性质和来源;受试物的纯度;相关动物的选择;给药剂量的选择;免疫原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一般不进行常规的遗传毒性实验);药代动力学 真核细胞表达制品的安全性问题:生产细胞DNA残留的影响、生产用血清的影响 基因工程药物稳定性研究的相关问题:药物浓度、温度、湿度和水分、氧、光照、pH 基因工程药物的缺陷:生物利用度低,半衰期短;异体蛋白具有免疫原性 基因工程菌的修饰改造方法:构建突变体、构建融合蛋白、PEG修饰(降低免疫原性、增加水溶性、延长t1/2) 基因工程制药基本环节 ?上游阶段:制备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构建工程细胞 ?下游阶段:培养工程细胞→分离纯化产物→除菌→半成品、成品检定→包装 基本工具:目的基因、各种酶(切割酶、连接酶、修饰酶等)、载体、宿主细胞 ?酶切结果:5’粘性末端、3’粘性末端、平头末端 ?1U核酸内切酶的酶活性:指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反应1小时,完全水解1mg标准DNA所需的酶量?影响限制性内切酶反应的因素: ?DNA样品的纯度: ?DNA的甲基化程度:核酸限制性内切酶不能够切割甲基化的核苷酸序列。在基因克隆中要使用甲基化酶缺陷型细菌菌株制备质粒DNA。 ?酶切反应的温度 ?DNA的分子结构 ?反应缓冲液组成 ?反应时间、反应体积等

生物技术制药考试题复习修订稿

生物技术制药考试题复 习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一:选择题 1、酶的主要来源是(C) A、生物体中分离纯化 B、化学合成 C、微生物生产 D、动/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 2、所谓“第三代生物技术”是指 (A) A、海洋生物技术 B、细胞融合技术 C、单克隆技术 D、干细胞技术 3、菌体生长所需能量与菌体有氧代谢所能提供的能量在什么情况下,菌体往往会产生代谢副产物乙酸:(A)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关 4、促红细胞生长素(EPO)基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但却不能用大肠杆菌的基因工程菌生产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这是因为:(E) A、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对大肠杆菌有毒性作用? B、人促红细胞生长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极不稳定? C、大肠杆菌内毒素与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特异性结合并使其灭活 D、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对大肠杆菌蛋白水解酶极为敏感 E、大肠杆菌不能使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糖基化 5、目前基因治疗最常用的载体是:(B) A、腺病毒? B、反转录病毒 C、腺相关病毒 D、痘苗病毒 E、疱疹病毒 6、cDNA第一链合成所需的引物是:(D) A、Poly?A B、PolyC C、PolyG D、PolyT E、发夹结构

7、为了减轻工程菌的代谢负荷,提高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 A将宿主细胞生长和外源基因的表达分成两个阶段 B、在宿主细胞快速生长的同时诱导基因表达? C、当宿主细胞快速生长时抑制重组质粒的表达? D、当宿主细胞快速生长时诱导重组质粒的复制 8、基因工程制药在选择基因表达系统时,首先应考虑的是:(A) A、表达产物的功能 B、表达产物的产量C.表达产物的稳定性 D.表达产物分离纯化的难易? 9、疫苗出产前需进行理化鉴定、效力鉴定和(安全性鉴定)。 10、基因工程药物的化学本质属于:(C) A.糖类 B.脂类 C.蛋白质和多肽类 D.氨基酸类 11、用聚二乙醇(PEG)诱导细胞融合时,下列错误的是:(C) A、PEG的相对分子量大,促进融合率高 B、PEG的浓度高,促进融合率高 C、PEG的相对分子量小,促进融合率高 D、PEG的最佳相对分子量为4000 12、以大肠杆菌为目的基因的表达体系,下列正确的是:(C) A、表达产物为糖基化蛋白质 B、表达产物存在的部位是在菌体内 C、容易培养,产物提纯简单 D、表达产物为天然产物? 13、人类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是:(A)

生物技术制药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每个概念5分,共50分 1. 生物技术制药 生物技术制药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药物制造的技术。 2. 基因表达 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是指细胞在生命过程中,把储存在DNA顺序中遗传信息经过转录和翻译,转变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分子.生物体内的各种功能蛋白质和酶都是同相应的结构基因编码的。 3. 质粒的分裂不稳定 通常将质粒不稳定性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不稳定性,也就是质粒由于碱基突变、缺失、插入等引起的遗传信息变化;另一类是分离不稳定性,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质粒不能分配到子代细胞中,从而使部分子代细胞不带质粒(即P-细胞)。在连续和分批培养过程中均能观察到此两类现象发生。一般情况下具有质粒的细胞(即P +细胞)需要合成较多的DNA、RNA和蛋白质,因此其比生长速率低于P-细胞,从而P-细胞一旦形成能较快速地生长繁殖并占据培养物中的大多数。 4. 补料分批培养 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是供菌种生长、繁殖和合成产物之用。它既要使种子接种后能迅速生长,达到一定的菌丝浓度,又要使长好的菌体能迅速合成需产物。因此,发酵培养基的组成除有菌体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和化合物外,还要有产物所需的特定元素、前体和促进剂等。但若因生长和生物合成产物需要的总的碳源、氮源、磷源等的浓度太高,或生长和合成两阶段各需的最佳条件要求不同时,则可考虑培养基用分批补料来加以满足。 5. 人-鼠嵌合抗体 嵌合抗体(chimeric atibody )是最早制备成功的基因工程抗体。它是由鼠源性抗体的V 区基因与人抗体的 C 区基因拼接为嵌合基因,然后插入载体,转染骨髓瘤组织表达的抗体分子。因其减少了鼠源成分,从而降低了鼠源性抗体引起的不良反应,并有助于提高疗效。 6. 悬浮培养 非贴壁依赖性细胞的一种培养方式。细胞悬浮于培养基中生长或维持。某些贴壁依赖性细胞经过适应和选择也可用此方法培养。增加悬浮培养规模相对比较简单,只要增加体积就可以子。深度超过5mm,需要搅动培养基,超过10cm,还需要深层通入CO2和空气,以保证足够的气体交换。通过振荡或转动装置使细胞始终处于分散悬浮于培养液内的培养方法。 7. 贴壁培养 也称为细胞贴壁,贴壁后的细胞呈单层生长,所以此法又叫单层细胞培养。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的培养必须采用这种方法。 8. 固定化酶 不溶于水的酶。是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使酶与水不溶性大分子载体结合或把酶包埋在水不溶性凝胶或半透膜的微囊体中制成的。酶固定化后一般稳定性增加,易从反应系统中分离,且易于控制,能反复多次使用。便于运输和贮存,有利于自动化生产。 9. 双功能抗体 将识别效应细胞的抗体和识别靶细胞的抗体联结在一起,制成双功能性抗体,称为双特异性抗体。如由识别肿瘤抗原的抗体和识别细胞毒性免疫效应细胞(CTL 细胞、NK 细胞、LAK 细胞)表面分子的抗体(CD3 抗体或CD16 抗体)制成的双特异性抗体,有利于免疫效应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 10. 组织工程 应用生命科学与工程学的原理与技术,在正确认识哺乳动物的正常及病理两种状态下的组织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基础上,研究、开发用于修复、维护、促进人体各种组织或器官损伤后的功能和形态的生物替代物的一门新兴学科。 11抗体:由B细胞接受刺激后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生物技术制药知识点总结(1)(DOC)

生物技术制药知识点纲要 生物技术制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动物生产药品。 生物技术药物一般来说,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或核酸类药物。 生物药物:生物技术药物是重组产品概念在医药领域的扩大应用,并与天然药物.微生物药物.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一起归类为生物药物。 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化工程、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等。 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核心和关键,是主导技术; 细胞工程是生物技术的基础;酶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条件; 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获得最终产品的手段。 生物技术:从广义角度来看,是人类对生物资源(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的利用、改造并为人类服务的技术。 第三代生物技术是海洋生物技术 我国科学家承担了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测序工作 现代生物技术包括: ⑴重组DNA技术 ⑵细胞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⑶酶和细胞的固定化技术 ⑷植物脱毒和快速繁殖技术 ⑸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大量培养技术 ⑹动物胚胎工程技术 ⑺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 ⑻现代生物反应工程和分离工程技术 ⑼蛋白质工程技术⑽海洋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①基因操作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完善。 ②新技术、新方法一经产生便迅速地通过商业渠道出售专项技术,并在市场上加以应用。 ③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的研究和开发突发猛进。 ④新的生物治疗制剂的产业化前景十分光明,21世纪整个医药工业将面临全面的更新改造。 ⑤转基因植物和动物取得重大突破 ⑥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将给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带来新的飞跃。 ⑦阐明生物体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是当今生命科学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 ⑧基因治疗取得重大进展,有可能革新整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领域。

生物技术制药考试复习资料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 1. 生物技术制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医药品,称为生物技术制药。 2. 生物技术药物: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或核酸类药物,称为生物技术药物。 3. 生物药物:指运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综合利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和药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 4. 现代生物药物四大类型:⑴应用重组DNA技术制造的基因重组多肽,蛋白质类治疗剂; ⑵基因药物 ⑶来自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天然药物; ⑷合成与部分合成的生物药物。 5. 生物药物功能用途分类:⑴治疗药物,⑵预防药物⑶诊断药物。 6. 生物技术制药的特征:⑴高技术⑵高投入⑶长周期⑷高风险⑸高收益 7. 生物技术在制药中的应用:⑴基因工程制药:①基因工程药物品种的开发、②基因工程疫苗、③基因工程抗体、④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⑤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建立新药的筛选模型、⑥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菌种,产生新的微生物药物、⑦基因工程技术在改进药物生产工艺中的应用、⑧利用转基因动、⑨植物生产蛋白质类药物 ⑵细胞工程制药:①单克隆抗体技术、②动物细胞培养 ⑶酶工程制药 ⑷发酵工程制药 8. 我国生物技术制药现状和发展前景(自己阐述观点)

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 1.基因工程生产哪些药:⑴免疫性蛋白,如各种抗原和单克隆抗体。⑵细胞因子,如各种干扰素、白细胞介素、集落刺激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及凝血因子。⑶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心钠素⑷酶类,如尿激酶、链激酶、葡激酶、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等。 2.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药品的优点在于: ⑴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大量生产过去难以获得的生理活性蛋白和多肽(如胰岛素、干扰素、细胞因子等),为临床使用建立有效的保障。 ⑵可以提供足够数量的生理活性物质,以便对其生理、生化和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扩大这些物质的应用范围。 ⑶利用基因工程可以发现挖掘更多的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 ⑷内源生理活性物质在作为药物使用时,存在不足之处,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读起进行改造。 ⑸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获得新型化合物,扩大药物筛选来源。 3. 上游阶段:是研究开发比不可少的基础,主要是分离目的基因、构建工程菌(细胞)。上游阶段的工作主要咋实验室内完成。 4. 下游阶段:是从工程菌(细胞)的大规模培养直到产品的分离纯化、质量控制等。下游阶段是将实验室成果产业化、商品化。 5. 制备基因工程药物的基本过程:获得目的基因→组建重组质粒→构建基因工程菌(或细胞)→培养工程菌→产物分离纯化→除菌过滤→半成品检定→成品检定→包装 6. 宿主菌应该满足以下要求:⑴具有高浓度、高产量、高产率;⑵能利用易得廉价原料; ⑶不致病、不产生内毒素;⑷发热量低,需氧低,适当的发酵温度和细胞形态;⑸容易进行代谢调控;⑹容易进行重组DNA技术;⑺产物容易提取纯化 7. 宿主细胞分为两大类:⑴原核细胞: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芽孢杆菌、链霉菌等;⑵真核细胞:酵母、丝状真菌 8. 表达载体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特点): ⑴载体能够独立地复制 ⑵应具有灵活的克隆位点和方便的筛选标记,以利于外源基因的克隆、鉴定和筛选。而且克隆位点应位于启动子序列后,以使克隆的外源基因得以表达。 ⑶应具有很强的启动子,能为大肠杆菌的RNA聚合酶所识别。 ⑷应具有阻遏子,使启动子收到控制,只有当诱导时候才能进行转录。 ⑸应具有很强的终止子,以便使RNA聚合酶集中力量转录克隆的外源基因,而不转录其他无关的基因,同时很强的终止子所产生的mRNA较为稳定。 ⑹所产生的mRNA必须具有反义的起始信号,即起始密码AUG和SD序列,以便转录后能顺利翻译。 ⒐密码子的偏爱性:在基因组中把使用频率高的同义密码子称为主密码子或偏爱密码子。此现象被称为密码子偏爱性 ⒑融合蛋白:由一条短的原核多肽和真核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称为融合蛋白。 ⒒酵母的复制序列的几种不同载体:⑴YEp类(酵母附加体质粒) ⑵YRp类(酵母复制型质粒) ⑶YCp类(酵母着丝粒质粒) ⑷Yip类(酵母整合型质粒) ⒓基因工程菌的不稳定性:基因工程菌在传代过程中经常出现质粒不稳定的现象,质粒不稳定分为分裂不稳定和结构不稳定。

生物技术制药课后习题..

生物技术制药课后习题 by xx Yua n 1生物技术制药分为哪些类型? 生物技术制药分为四大类: (1)应用重组DNA技术(包括基因工程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的基因重组多肽, 蛋白质类治疗剂。 (2)基因药物,如基因治疗剂,基因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 (3)来自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天然生物药物 4)合成与部分合成的生物药物2、生物技术制药具有什么特征? (1)分子结构复杂 (2)具有种属特异性 (3)治疗针对性强,疗效高 (4)稳定性差 (5)基因稳定性 (6)免疫原性 (7)体内的半衰期短 (8)受体效应 (9)多效性 (10)检验的特殊性 3、生物技术制药中有哪些应用? 应用主要有: (1)基因工程制药:包括基因工程药物品种的开发,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抗体,基 因诊断与基因治疗,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建立新药的筛选模型,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菌种,产生新的微生物药物,基因工程技术在改进药物生产工艺中的应用,利用转基因动植物生产 蛋白质类药物 (2)细胞工程制药:包括单克隆抗体,动物细胞培养,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 物 (3)酶工程制药 (4 ) 发酵工程制药 4、基因工程药物制造的主要程序有哪些? 基因工程药物制造的主要步骤有: 目的基因的克隆,构造DNA重组体,构造工程菌,目的基因的表达,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产品的检验 5、影响目的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因素有哪些? (1)外源基因的计量 (2)外源基因的表达效率: a、启动子的强弱

b、核糖体的结合位点 c、S D序列和起始密码的间距 d、密码子组成 (3)表达产物的稳定性 (4)细胞的代谢付荷 (5)工程菌的培养条件 6、质粒不稳定分为哪两类,如何解决质粒不稳定性? 质粒不稳定分为分裂分为分裂不稳定和结构不稳定。质粒的分裂不稳定是指工程菌分裂时出现一定比例不含质粒的子代菌的现象;质粒的结构不稳定是DNA从质粒上丢失或碱基重排,缺失所致工程菌性能的改变。 提高质粒稳定性的方法如下: (1)选择合适的宿主细菌 2)选择合适的载体 (3)选择压力 (4)分阶段控制培养 (5)控制培养条件 (6)固定化 7、影响基因工程菌发酵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控制发酵的各种参数? 影响因素: (1)培养基 (2)接种量 (3)温度 (4) 溶解氧 (5) 诱导时机的影响 (6) 诱导表达程序 (7) PH值 &什么是高密度发酵?影响高密度发酵的因素有哪些?可采取哪些方法来实现高密度发酵? 高密度发酵:是指培养液中工程菌的菌体浓度在50gDCW/L以上,理论上的最高值可达200gDCW/L 影响因素:(1)培养基(2)溶氧浓度(3)PH(4)温度(5)代谢副产物 实现高密度发酵的方法: (1)改进发酵条件:a培养基b、建立流加式培养基c、提高供养能力 (2)构建出产乙酸能力低的工程菌宿主菌:a阻断乙酸产生的主要途径b、对碳代谢流 进行分流c、限制进入糖酵解途径的碳代谢流d、引入血红蛋白基因 (3)构建蛋白水解酶活力低的工程化宿主菌 9、分离纯化常用的色谱分离方法有哪些?它们的原理是什么? 方法有离子交换色谱、疏水色谱、反相色谱、亲和色谱、凝胶过滤色谱及高压液相色谱。 (1)离子交换色谱IEC :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依据流动相中的组分离子与交换 剂

生物技术制药重点

生物技术制药(Biotechnological Pharmaceutics)是不断引进现代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和制剂学及现代基因工程等多学科先进技术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实用制药技术。 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分为上游和下游两个阶段:①上游阶段:主要是分离目的基因、构建工程菌(细胞)。目的基因获得后,最主要的就是目的基因的表达。选择基因表达系统主要考虑的是保证表达的蛋白质的功能,其次是表达的量和分离纯化的难易。此阶段的工作主要在实验室内完成。、 ②下游阶段:从工程菌的大量培养一直到产品的分离纯化和质量控制。此阶段是将实验室成果产业化、商品化,主要包括工程菌大规模发酵最佳参数的确立,新型生物反应器的研制,高效分离介质及装置的开发,分离纯化的优化控制,高纯度产品的制备技术,生物传感器等一系列仪器仪表的设计和制造,电子计算机的优化控制等。 基因工程药物制药的主要程序:⒈目的基因的克隆⒉构建DNA重组体⒊DNA重组体转入宿主菌⒋构建工程菌⒌工程菌发酵⒍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⒎产品的检验等 反转录法就是分离纯化目的基因的mRNA,再反转录成cDNA,然后进行cDNA克隆表达。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RT-PCR是将以RNA为模板的cDNA合成同PCR 结合在一起,该法是mRNA经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在以随机引物、oligo(dT)或基因特异性的引物(GSP)起始协助下,PCR扩增,特异性的合成目的cDNA链(目的基因)。 化学合成法:较小的蛋白质和多肽的编码基因可以用人工化学合成法获得。合成目的基因DNA不同部位的两条链的寡核苷酸短片段,再退火成为两端形成粘性末端的DNA 双链片段,然后将这些双链片段按正确的次序进行退火连接成较长的DNA片段,再用连接酶连接成完整的基因。 基因表达:是指结构基因在生物体中的转录、翻译以及所有加工过程 进行基因表达研究的主要问题是目的基因的表达产量、表达产物的稳定性、产物的生物学活性和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因此,建立最佳的基因表达体系,是基因表达设计的关键。 表达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1)载体能够独立的复制;(2)具有灵活的克隆位点和方便的筛选标记。并且克隆位点应在启动子序列后,以使克隆的外源基因得以表达;(3)具有很强的Promoter,能为大肠杆菌的RNA聚合酶所识别;(4)具有Repressor,使启动子受到控制,只有当诱导时才能进行转录;(5)具有很强的终止子,以便使RNA聚合酶集中力量转录克隆的外源基因,而不转录无关的基因。

生物技术制药 第二版 课后思考题及答案(全)

1. 生物技术制药分为哪些类型?生物技术制药分为四大类: (1)应用重组DNA技术(包括基因工程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的基因重组多肽, 蛋白质类治疗剂。 (2)基因药物,如基因治疗剂,基因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3)来自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天然生物药物(4)合成与部分合成的生物药物 2.生物技术制药具有什么特征? (1)分子结构复杂(2)具有种属特异性 (3)治疗针对性强,疗效高(4)稳定性差(5)基因稳定性(6)免疫原性 (7)体内的半衰期短(8)受体效应(9)多效性 (10)检验的特殊性 3.生物技术制药中有哪些应用?应用主要有: (1)基因工程制药:包括基因工程药物品种的开发,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抗体,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建立新药的筛选模型,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菌种,产生新的微生物药物,基因工程技术在改进药物生产工艺中的应用,利用转基因动植物生产蛋白质类药物 (2)细胞工程制药:包括单克隆抗体,动物细胞培养,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 产物 (3)酶工程制药(4)发酵工程制药 4.基因工程药物制造的主要程序有哪些? 基因工程药物制造的主要步骤有:目的基因的克隆,构造DNA重组体,构造工程菌,目的基因的表达,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产品的检验 5.影响目的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因素有哪些? (1)外源基因的计量 (2)外源基因的表达效率:a、启动子的强弱 b、核糖体的结合位点 c、SD序列和起始密码的间距 d、密码子组成(3)表达产物的稳定性(4)细胞的代谢付荷(5)工程菌的培养条件 6.质粒不稳定分为哪两类,如何解决质粒不稳定性? 质粒不稳定分为分裂分为分裂不稳定和结构不稳定。质粒的分裂不稳定是指工程菌分裂时出现一定比例不含质粒的子代菌的现象;质粒的结构不稳定是DNA从质粒上丢失或碱基重排,缺失所致工程菌性能的改变。提高质粒稳定性的方法如下:(1)选择合适的宿主细菌2)选择合适的载体(3)选择压力 (4)分阶段控制培养(5)控制培养条件(6)固定化 7.影响基因工程菌发酵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控制发酵的各种参数? 影响因素:(1)培养基(2)接种量(3)温度(4)溶解氧 (5)诱导时机的影响(6)诱导表达程序(7) PH值 8.什么是高密度发酵?影响高密度发酵的因素有哪些?可采取哪些方法来实现高密度发酵? 高密度发酵:是指培养液中工程菌的菌体浓度在50gDCW/L以上,理论上的最高值可达200gDCW/L 影响因素:(1)培养基(2)溶氧浓度(3)PH (4)温度(5)代谢副产物实现高密度发酵的方法: (1)改进发酵条件:a、培养基 b、建立流加式培养基 c、提高供养能力 (2)构建出产乙酸能力低的工程菌宿主菌:a、阻断乙酸产生的主要途径 b、对碳代谢流进行分流 c、限制进入糖酵解途径的碳代谢流 d、引入血红蛋白基因 (3)构建蛋白水解酶活力低的工程化宿主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