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制药
生物制药技术

生物制药技术一生物技术制药的概念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借组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医药品,称为生物技术制药。
一般来说,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活核酸类药物,称为生物技术药物。
生物技术药物是重组产品概念在医药领域的扩大运用,并与天然生化药物、微生物药物、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一起归类为生物药物。
二生物药物的分类(1)按药物的化学本质来分类1: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药物2: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蛋白质类药物有白蛋白、丙种球蛋白、胰岛素,多肽类有催产素、降钙素、胰高血糖素。
3:酶与辅酶类药物----消化酶、氧化还原酶、抗肿瘤酶。
4: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物类药物------DNA、RNA、多聚核苷酸、单核苷酸、碱基,5-氟尿嘧啶,6-巯基嘌呤。
5:糖类药物-----以粘多糖为主,6:脂类药物-----脂肪酸类、磷脂类、胆酸类、固醇类、卟啉类。
7:细胞生长因子类药物-----基因工程白细胞介素(I L)。
红细胞生成素(EPO)、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
8:生物制品类药物(2)按药物的来源来分类1:人体组织来源的生物药物----人血液制品、人胎盘制品、人尿制品。
2:动物组织来源的生物药物----蛇毒、蜂毒。
3:植物组织来源的生物药物----是中草药的主要成份。
4:微生物来源的生物药物------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酶。
5:海洋生物来源的生物药物------种类繁多、成份复杂。
(3)按药物的生理功能和用途来分类1:治疗药物----各类临床用药。
2:预防药物----疫苗、菌苗、类毒素3:诊断药物-----免疫诊断试剂、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酶诊断试剂、放射性诊断药物、基因诊断药物。
4:其它生物医药用品-----保健品、化装品、食品、医用材料和敷料。
三生物制药的特点(1)投资大:国际上一个新药的研制一般需2—3亿美元以上,我国生物制药业虽起点较高:但从基础技术开始研制新药也需5000~10000万元以上。
生物技术制药

生物技术制药1. 引言生物技术制药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生产药物的过程。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制药公司采用生物技术制药方法来生产各种药物。
本文将介绍生物技术制药的定义、原理、应用和现状。
2. 生物技术制药的定义生物技术制药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培养、蛋白质工程等,生产药物的过程。
相较于传统的化学合成方法,生物技术制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效能。
3. 生物技术制药的原理生物技术制药的原理是通过利用生物体内的生物反应和代谢过程来合成药物。
具体步骤包括:- 基因工程: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来产生特定的蛋白质,用于合成药物。
- 细胞培养:将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细胞进行培养,使其大量繁殖并产生所需的药物。
- 提取和纯化:将细胞培养物中的药物进行提取和纯化,得到纯净的药物物质。
- 药物制剂:将纯净的药物物质进行制剂处理,制备成适合临床使用的药物。
4. 生物技术制药的应用生物技术制药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4.1 重大疾病的治疗生物技术制药可以用于治疗一些重大疾病,如癌症、糖尿病、艾滋病等。
通过生物技术制药可以生产出具有高度靶向性和效能的药物,以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4.2 新药的研发生物技术制药为新药的研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通过改变基因和蛋白质的序列,科学家们可以设计出对特定疾病起治愈作用的药物。
4.3 生物仿制药的生产生物技术制药可以用于生产生物仿制药。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获得源于天然生物的药物,并进行大规模生产。
5. 生物技术制药的现状生物技术制药在医药行业的发展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越来越多的制药公司和研究机构开始利用生物技术制药方法进行药物的开发和生产。
生物技术制药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然而,生物技术制药仍面临一些挑战。
比如,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确保产品的纯度和质量,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生物技术制药的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研发和生产投入。
6. 结论生物技术制药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生产药物的方法。
生物技术制药名词解释

生物技术制药名词解释生物技术制药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通过改变细胞或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以生产药物或医疗产品的过程。
这一领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医疗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以下是一些与生物技术制药相关的名词解释。
1.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体、细胞或其组分进行实验室操作的一系列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培养、蛋白质纯化等,可用于生产药物、治疗疾病、改良农作物等领域。
2.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通过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来产生特定的性状或产物。
这一技术在生物技术制药中被广泛应用,用于生产重组蛋白、激素、疫苗等药物。
3. 重组蛋白。
重组蛋白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宿主细胞中,使其产生特定的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常被用作药物,如重组人胰岛素、重组干扰素等。
4. 生物制药。
生物制药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生产的药物。
与传统化学合成药物相比,生物制药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生物相容性,通常用于治疗癌症、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5. 生物仿制药。
生物仿制药是指在原研药品专利到期后,其他公司生产的与原研药相似的生物制药产品。
生物仿制药的研发需要严格的生物等效性评价,以确保其与原研药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的一致性。
6.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患者体内,以治疗遗传性疾病或其他疾病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
虽然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但基因治疗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力。
7. 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是将动植物细胞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增殖、传代的过程。
这一技术在生物技术制药中被广泛应用,用于生产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等生物制药产品。
8. 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力。
单克隆抗体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等领域。
9. 疫苗。
疫苗是一种预防性的生物制品,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定的抗体或细胞免疫应答,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生物技术制药中的疫苗包括重组疫苗、DNA疫苗等。
生物的技术制药

生物技术制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人为的创造一些条件,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医药品,称为生物技术制药。
生物技术:广义的角度来说是人类对生物资源(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的利用、改造并为人类服务的技术。
基因工程是核心和关键;酶工程是条件;发酵工程是获得终产物手段;细胞工程是基础。
第二代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第三代基因工程:海洋生物技术。
现在生物药物的四大类型:①应用重组dna技术生产的基因重组多肽,蛋白质类药物②基因药物,基因疫苗基因治疗剂③天然生物药物④合成和部分合成的生物药物生物技术药物: 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生物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或核酸类药物。
不能忘记的人:MendelMendel:遗传学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T H Morgan(1866-1945):一是发现基因在染色体上,二是发现遗传的基因连锁和互换定律。
J D Watson F H C CrickJ Crick:DNA双螺旋结构。
桑格(英国化学家)最早测定胰岛素的氨基酸顺序获得1958年诺贝尔化奖。
吉尔伯特在DNA测序领域,因其卓越的工作获得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
Paul Berg:重组DNA技术之父。
二、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性:分子结构复杂具有种属特异性治疗针对性强、疗效高稳定性差基因稳定性免疫原性体内的半衰期短受体效应多效性和网络效应检验的特殊性第三节、生物技术制药特点•高技术•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高收益第二章基因工程药物生产的基本过程: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分为上游和下游两个阶段:上游阶段:主要是分离目的基因、构建工程菌(细胞)。
目的基因获得后,最主要的就是目的基因的表达。
选择基因表达系统主要考虑的是保证表达的蛋白质的功能,其次是表达的量和分离纯化的难易。
此阶段的工作主要在实验室内完成。
下游阶段:从工程菌的大量培养一直到产品的分离纯化和质量控制;此阶段是将实验室的成果产业化、商品化,主要包括–工程菌大规模发酵最佳参数的确立,–新型生物反应器的研制,–高效分离介质及装置的开发,–分离纯化的优化控制–高纯度产品的制备技术,–生物传感器等一系列仪器仪表的设计和制造,–电子计算机的优化控制等。
生物技术制药 (全套课件234P) ppt课件

医学资源
2
3、生物药物:是指以生物资源为原料或以生物技术为手段开发生产 的用作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医药品。
4、生物新技术药物:是指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抗体 工程技术以及其他生物新技术开发生产的重组蛋白质类、抗体类和 核酸类药物。
医学资源
8
作业:
1、名词解释 生物技术制药,生物药物,生物新技术药物 2、生物技术制药涉及的技术领域
医学资源
9
第二节 生物药物的性质与分类
一、生物药物的性质 1、药理学特性 (1)治疗的针对性强,疗效可靠。
治疗的生理、生化机制合理,如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2)药理活性高。
(4)对环境条件敏感,生产条件的变化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较大。
(5)相对分子量较大(几千至几百万),组成分复杂,常以多组分 存在,大多是复杂蛋白质的混合物。
医学资源
13
(6)用量少,价值高。
(7)注射用药有特殊要求。
生物药物易被肠道中的酶所分解,给药途径主要是注射用药。对药品 制剂的均一性、安全性、稳定性、有效性等都有严格要求。
是从大量原料中精制出的高活性物质。
医学资源
10
(3)毒副作用小,营养价值高。 主要有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等。
(4)生理副作用常有发生。 生物间存在种属和个体差异,不同生物中活性物质结构有很大差异, 常出现免疫反应、过敏反应。
医学资源
11
2、在生产、制备中的特性
(1)有效物质含量低,杂质种类多且含量高。
医学资源
20
(一)按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来分
1、生物技术药物
生物技术制药ppt

酶工程技术
酶的固定化
通过酶工程技术将酶固定在载体上,以提高酶的 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
酶的改造与优化
通过酶工程技术对酶进行改造和优化,以提高酶 的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
酶反应与催化
利用酶工程技术实现特定化学反应的高效催化, 以生产所需的化学品或药物。
蛋白质工程技术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分析
通过蛋白质工程技术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案例三:酶工程技术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总结词
酶工程技术是利用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技 术,具有高效、专一、条件温和等特点,在 药物生产中具有广泛应用。
详细描述
酶工程技术可以用于生产手性药物、合成复 杂化合物等。目前已经应用于工业生产的酶 工程技术包括固定化酶技术、酶的定向进化 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药物生产的 效率和品质,降低了生产成本。
生物技术制药
• 生物技术制药概述 • 生物技术制药的主要技术 • 生物技术制药的研发流程 • 生物技术制药的产业现状与前景 • 生物技术制药的挑战与对策 • 生物技术制药的案例分析
01
生物技术制药概述
生物技术制药的定义
生物技术制药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方法,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 质工程等手段,开发和生产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人类疾病的药品。
挑战 生物技术制药行业的国际贸易壁 垒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突出。
06
生物技术制药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发与上市
总结词
基因工程药物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药物,具有高效、特异性强等特点,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
详细描述
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发涉及基因克隆、表达、纯化等多个环节,需要经过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等阶段 。目前已经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包括胰岛素、人生长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这些药物在糖尿病、 侏儒症、贫血等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物制药

一、绪论一、生物制药的概念和内容1.生物技术药物:①狭义:即基因工程产品、抗体工程产品或细胞工程产品,如用大肠杆菌、酵母或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重组蛋白,用杂交瘤技术生产的治疗性抗体,用细胞培养技术制备的组织工程产品等;②广义:包括从血液、尿液或组织中提取的生物活性物质,用细胞培养方法生产的减毒或灭毒疫苗等。
2.生物技术:用活的物质(或生物体的物质)来改进产品,改良植物和动物,或为特殊用途而培养微生物的技术。
3.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的统称,是指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原理与生物工程相结合来改造或重新创造设计细胞的遗传物质,培育出新品种,以工业规模利用现有生物体系,以生物化学过程来制造工业产品。
二、制药工程研究内容与对策1.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CP—制药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MP—制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中药种植栽培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中国新药的分类:新药: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包括:国内外均未生产的创新药品、已知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或增加新的适应症、制成新的复方制剂;根据新药原料来源不同,新药分中药天然药物新药、化学药物新药和生物制剂新药三大类。
3.新药研究中的两个重要原理①前药原理:前药是指对现有药物→显效基因进行封闭→体外无活性的衍生物,在体内经酶或非酶作用→原药,从而产生生物活性,则称这种结构修饰后的化合物为原药的前药,利用这一原理进行新药设计的方法称为前药原理。
②生物电子等排体原理:广义指具有相同数目外层电子的不同分子或原子团药物生产过程共性规律及其应用三、生物药物概论1.生物药物的定义:指运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
2.生物药物的原料来源:天然生物材料(动物、植物、微生物);人工生物材料(免疫法制备的动物原料,基因工程制备的微生物)3.蛋白类前药的分离纯化方法:①沉淀法:原理是使蛋白质胶体颗粒的表面水化膜或表面电荷破坏,从而使蛋白质沉淀。
生物技术制药

生物技术制药生物技术制药是指利用生物学和生物工程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结合药物学和药剂学的原理,通过生物合成、发酵、分离纯化、逆向设计、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生产包括蛋白质药物、抗体药物、基因治疗药物、细胞治疗药物、疫苗和诊断试剂等多种高效、安全、生物活性好的药物产品。
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历程生物制药起源于20世纪中叶,当时主要是利用动物和植物的生物体制生产药物。
20世纪60年代,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学的发展,人们开始能够对药物的分子结构进行精确地解析和设计,从而开发出一系列独特的生物化合物药物。
1982年,人类重组蛋白质药物——重组人胰岛素上市,开启了生物技术制药的新时代。
此后,经过不断的发展,生物技术制药已成为当代制药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品已被广泛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生物技术制药的原理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原理是生物合成。
生物合成是利用细胞的代谢、调节和信号传递等生物学过程,使其生产特定的化合物或分子物质的过程。
其基本实现原理是将生产特定的化合物或分子物质的基因DNA插入到细胞内,调节细胞的代谢通路,从而使其生产需要的药物。
为了实现此目的,需要对生产药物的细胞进行改造和筛选。
生物技术制药的主要技术主要技术包括:基因克隆、重组蛋白质工程、细胞培养与生物反应器工程、单克隆抗体技术和DNA疫苗技术。
其中,基因克隆技术是生物技术制药的核心技术之一,它是指将人工合成或从生物体中提取的特定DNA座插入到细胞或生物体中,从而使其产生新的表型和特性。
重组蛋白质工程技术则包括多种蛋白质的表达系统和蛋白质纯化技术,主要用于生产临床上应用的生物类似物和仿生药。
细胞培养与生物反应器工程技术则是指“农业化”的细胞培养技术,它用于大规模、连续、稳定地培养细胞。
单克隆抗体技术和DNA疫苗技术则是生物技术制药的新兴技术。
单克隆抗体技术是指通过对产生单克隆抗体的B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生产大量单克隆抗体。
DNA疫苗技术则是通过轻松、经济和安全的方法来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生产抗病毒和抗细菌的疫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生物技术制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 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 的医药品。
2. 抗体: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3.疫苗:是指将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氏体、支 原体、衣原体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火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制剂。
4.反义核酸:包括反义DNA分子,或由部分RNA和部分DNA形成的RNA-DNA 嵌合分子,以及经高度化学修饰的寡聚核酸类似物。
5.载体分为:质粒载体和λ噬菌体载体。
①质粒载体涉及三个要素:复制子、选择标记、多克隆位点、几种质粒载体(克隆载体、表达载体、突变载体、报告载体)②λ噬菌体载体:常用于构建基因组文库和cDNA 文库。
λ噬菌体载体通常分为插入型载体和置换型载体,插入型载体是指载体中一个酶切位点用于外源DNA的插入,置换型载体是指外源DNA通过置换载体上非必需序列插入载体。
6.目的基因常用的制备方法:化学合成法、PCR法、基因文库法、cDNA 文库法。
7.基因工程药物制造程序:获得目的基因→构建基因工程菌→工程菌大规模培养→产物分离纯化→除菌过滤→半成品检测→成品加工→成品检测。
8.基因工程菌的培养过程:(1)摇瓶操作:了解工程菌生长的基础条件(温度、pH、培养基组分及C/N),分析表达产物的合成、积累对受体细胞的影响。
(2)培养罐操作:确定培养参数、控制方案及顺序。
基因工程菌的培养方式:(1)补料分批培养:将种子接入发酵反应器中进行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间歇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基,使菌体进一步生长的培养方式。
(2)连续培养: 将种子接入发酵反应器中,搅拌培养至一定浓度后,开动进料和出料的蠕动泵,以控制一定稀释率进行不间断的培养。
两阶段连续培养,控制和优化诱导水平、 稀释率、细胞比生长速率。
(3)透析培养:利用膜的半透性原理使代谢产物和培养基分离,通过去除培养液中的代谢产物来解除其生产菌的不利影响。
(4)固定化培养:维持质粒稳定性(5)分批培养:DO-Stat 法: 调节搅拌转速和通气速率控制溶氧在 20%,补料的流加速率是关键。
Balanced DO-Stat 法: 控制溶氧、搅拌转速、糖的流加速率,使乙酸维持在低浓度。
控制菌体比生长速率的方法:在最优表达水平获得高密度、高表达。
9.基因工程菌发酵工艺的影响因素:(1)培养基的影响(2)接种量的影响(3)温度的影响(4)溶解氧的影响(5)诱导时机的影响(温度、氧、营养)(6)pH的影响(细胞生长期、外蛋白表达期)(7)诱导表达程序的影响:热诱导10.动物细胞类型:①贴壁依赖性细胞(贴壁细胞):生长须有贴附的支持物表面,自身分泌或培养基中提供的贴附因子才能在该表 面上生长。
②非贴壁依赖性细胞(悬浮细胞):生长不依赖支持物表面,培养液中呈悬浮状态生长。
如淋巴细胞。
③兼性贴壁细胞:生长不严格依赖支持物。
如中国地鼠卵巢细胞,小鼠L929细胞。
11.动物细胞培养方法:①悬浮培养法:适合非贴壁依赖细胞、兼性贴壁细胞;操作简便、培养条件均一、传质和传氧较好、易扩大培养规模;细胞体积小、难采用灌流培养、细胞密度低;通气搅拌罐式与气升式生物反应器。
②微载体培养法:扩大贴附面积、保持悬浮状态;葡聚糖类、聚苯乙烯类、胶原类。
③多孔载体培养法:增大比表面积;加钛等金属,增加比重,适合流化床反应器;不含钛等,比重轻,适合搅拌/气升式反应器。
④包埋和微囊培养法: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糖类、蛋白质;琼脂糖、海藻酸钙凝胶最常用;温度、离子移变改变物相;保护细胞,避免损害;可获得较高密度;控制微囊粒径可浓缩产品,利于纯化;可用多 种反应器大规模培养。
⑤中空纤维培养法:模拟细胞在体内生长的三维状态,把细胞接种在中空纤维的外腔,利用中空纤维模拟人工毛细血管供给营养可以使细胞高密度的生长。
12.ACDD的作用机理:lgG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决定基特异性结合→NK 细胞借助其FcyRIII与结合于靶细胞上的lgGFc段结合→活化的NK细胞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等细胞毒物质杀伤靶细胞→靶细胞凋亡13.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图:用抗原免疫小鼠→免疫脾细胞 在聚乙二醇作用下 选择培养(HAT培养基)骨髓瘤细胞的培养→骨髓瘤细胞 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未融合的细胞死亡,杂交瘤细胞存活→阳性克隆的筛选及克隆化→克隆扩增及大量制备McAb14.制备单克隆抗体常见问题分析:①免疫失败的可能原因及措施:免疫动物的种属及品系是否合适,改变种属和品系;抗原质量是否良好,可改用之;制备抗原是否符合要求,可改变偶联剂、载体等;所用的佐剂是否合适,乳化是否完全等;免疫的方法、剂量是否合适;动物的饲养是否得当②细胞融合的影响因素、失败原因分析:污染;融合后杂交瘤不生长;杂交瘤细胞不分泌抗体或停止分泌抗体;杂交瘤细胞难以克隆化。
15.酶工程的研究内容:①酶的分离、提纯、大批量生产、应用开发②酶和细胞的固定化及酶反应器的研究③酶分子改造、化学修饰、酶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④有机相中酶反应的研究⑤酶抑制剂、激活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⑥模拟酶、合成酶及酶分子的设计与合成研究⑦抗体酶、核酸酶的研究⑧酶的定向进化技术。
16.酶、细胞的固定化方法:传统酶的固定化方法和新型酶的固定化方法。
传统酶的固定化方法:①载体结合法:是将酶结合与不溶性载体上的一种固定化方法,根据形式不同分为物理吸附法、离子结合法、共价结合法。
②交联法:是利用双功能或多功能交联试剂,在酶分子和交联试剂之间形成共价键的酶的固定化方法。
交联法制备较难,酶活损失较大,一般作为其他固定化方法的辅助手段。
③包埋法:将酶/细胞包埋在高分子凝胶细微网格中(网格型);将酶/细胞包埋在高分子半透膜中(微囊型)。
优点:细胞容量大、操作简便、酶的活力回收率高。
缺点:扩散阻力大、易改变酶的动力学行为、不适合催化大分子底物与产物的转化反应。
传统的酶固定化方法的缺点是酶在任意位点与载体进行连接,使酶活性位点不能充分暴露,而且酶的载量不高。
新型的酶固定化方法:是力求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尽可能减少或避免酶活力的损失,并提高固定化效率。
目前有偶和固定化、无载体固定化(优点:细胞密度高、条件温和;缺点:机械强度差)。
利用酶和抗体之间的亲和力固定化等。
17.鸡卵黏蛋白:工艺流程:粗提鸡卵黏蛋白→鸡卵黏蛋白纯化→检定纯度粗提鸡卵黏蛋白:1. 操作过程:将鸡蛋清溶于等体积的10%的三氯乙酸中,加热至80℃保温,离心,取上清液。
原理:鸡卵黏蛋白在80℃下理化性质稳定,而有些蛋白在该温度下会变性。
目的:除去在80℃下不稳定的杂质蛋白。
2.操作过程:取上述上清液加无机盐盐析,调PH至等电点(3.9-4.5),搅拌后静置,离心,弃上清液,溶解沉淀物,透析,除残留的三氯乙酸。
原理:盐析、等电点可降低鸡卵黏蛋白溶解度,易析出;透析可除去无机盐。
目的:提纯蛋白质;除去在该PH下的可溶性杂质。
3.操作过程:将上述固体溶于等体积的10%的三氯乙酸中,调PH至3.5,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离心,取上清液。
原理:鸡卵黏蛋白在10%PH3.5的三氯乙酸中溶解度高。
目的:除去不溶性杂质(只要为鸡卵清蛋白质)鸡卵黏蛋白纯化:凝胶层析柱流程:装柱→平衡→上样→洗脱操作:将上诉沉淀物加入磷酸盐缓冲液,离心,取上清液,用凝胶层析柱过滤,控制流速,收集蛋白峰,得鸡卵黏蛋白粗提液。
原理:鸡卵黏蛋白溶于磷酸盐缓冲液;大分子蛋白质沿颗粒间的空隙以较快速度流过凝胶柱,最先流出柱外,而盐或小分子物质因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中,流动速度较慢,所以最后流出柱外。
目的:通过凝胶层析可以除去小分子物质。
检定纯度: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鸡卵黏蛋白吸光度。
原理:可用于检测鸡卵黏蛋白含量。
目的:检测纯度,纯度不大于90%的就要再进一步纯化。
18.菌种选育方法:包括自然选育、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等经验育种方法,还包括控制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基因重组等定向研究方法。
(1)从自然界中获得新菌种:直接从自然界中分离的菌株称为野生型菌株,这种菌株往往很低,只有经过进一步的人工改造才能真正用于工业发酵生产。
(2)自然突变与定向培育:自然选育可以达到纯化菌种、防止菌种退化、稳定生产水平、提高产物产量的目的。
定向培育常用于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等药物产生菌的培养。
(3)诱变育种:具有方法简单、快速和收效显著等优点,是目前主要的育种方法之一。
(4)杂交育种:是一个重要的微生物育种手段,比起诱变育种,它具有更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5)原生质体融合:是通过人工手段,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并产生重组子的过程。
(6)基因工程育种:目前基因工程产品主要是一些较短的多肽和小分子蛋白质。
19.菌种保藏的方法:(1)斜面低温保藏法:此法广泛适用于各类微生物菌种的短期保藏,主要保藏措施是低温。
(2)石蜡油封存法:此法广泛适用于各大类微生物菌种的中期保藏,不适用于保藏某些能分解烃类的菌种。
(3)沙土管保藏法:适用于产孢子的微生物及形成芽孢的细菌,对于一些对干燥敏感的细菌及酵母则不适用。
(4)麸皮保藏法:适用于产孢子的霉菌和某些放线菌。
(5)甘油悬液保藏法:本法较简便,但需制备低温冰箱,基因工程菌常采用本法保藏。
(6)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适用于各类微生物,其主要保藏措施是低温、干燥、缺氧、有保护剂。
(7)液氮超低温保藏法:适用于各类微生物菌种的保藏,其主要保藏措施是超低温、有保护剂。
(8)宿主保藏法:适用于专性活细胞寄生微生物。
20.红霉素提取工艺流程过滤调ph=9.8-10.2 调ph=4.0-4.2发酵液原滤液丁酯萃取液缓冲液萃取相醋酸乙酯缓冲液调ph=9.8-10.2 丙酮重结晶丁酯二次萃取液红霉素结晶红霉素纯品21.微生物转化:是微生物通过酶催化将一种物质(底物)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产物)的化学反应。
微生物转化反应的特点: ①跟酶法转化和有机化学转化比较有以下特点 (蛋白酶为催化剂、对立体结构合成上具有高度的专一选择性、反应速度高、反应条件温和)②优点:可在常温常压、接近中性pH的水溶液中进行,减少器材损耗与环境污染。
对反应物与产物之立体异构物具有专一性。
缺点:易受有机溶剂或极端酸碱度的破坏。
酶活性易受产物抑制。
22.微生物转化甾体的特点:1.两阶段发酵:生产中要获得较多的转化酶,首先需要保证菌体的充分生长。
在利用微生物的酶对甾体底物的进行特定的化学反应来获取产物过程中,可以将微生物生长和甾体的转化这两个阶段分开。
一般在微生物生长阶段首先进行菌的培养,在菌体的生长过程中累积甾体转化所需要的酶,然后在载体转化阶段再利用这些酶改造载体分子。
2.两相发酵:利用生长好的微生物进行转化,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在生长好的菌液内投加甾体,称为分批培养转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