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合集下载

《旅游学概论》笔记_学习笔记

《旅游学概论》笔记_学习笔记

《旅游学概论》笔记第一章:旅游学基础1.1旅游的定义与特征1.2旅游的历史与发展1.3旅游的类型与分类1.4旅游的社会经济影响第二章:旅游市场与需求分析2.1旅游市场的概念与构成2.2旅游需求的特点与影响因素2.3旅游者行为分析2.4旅游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第三章:旅游资源与产品3.1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估3.2旅游产品的概念与特征3.3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管理3.4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四章:旅游业的组织与管理4.1旅游企业的类型与功能4.2旅游业的管理模式与结构4.3旅游业的人力资源管理4.4旅游业的营销策略第五章:旅游政策与法规5.1旅游政策的制定与实施5.2旅游法规的内容与作用5.3旅游安全与风险管理5.4旅游可持续发展政策第六章:未来旅游发展趋势6.1数字化与智能旅游6.2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6.3文化旅游与体验经济6.4全球化对旅游业的影响第1章:旅游学基础1.1旅游的定义与特征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休闲、观光、探险、文化体验等目的,暂时离开通常居住地,前往其他地方并返回的活动。

旅游的定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目的性:旅游是有明确目的的出行。

过程性:包括出发、旅程和返回的全过程。

临时性:旅游者在目的地停留时间相对较短,通常不超过一年。

动态性:旅游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时间、空间及个人因素影响。

旅游的特征:文化性:旅游活动常常涉及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体验。

经济性:旅游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性:旅游活动通常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休闲性:旅游旨在放松身心,享受生活。

旅游者的分类:按目的:休闲旅游、商务旅游、探险旅游、宗教旅游等。

按出行方式:跟团旅游、自助旅游、背包旅游等。

旅游的价值:文化价值:促进文化传承与交流。

经济价值: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社会价值:增进人际关系与社会和谐。

1.2旅游的历史与发展旅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旅游形式不断演变。

原始社会:人类为生存迁徙,旅游活动以寻找食物和栖息地为主。

旅游学概论模拟题

旅游学概论模拟题

旅游学概论模拟题模拟试题绪论一、名词解释1、旅游学二、判断题()1、旅游是一世界性的社会现象。

三、填空题1、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为强劲并且持久不衰的产业,被誉为20世纪2、旅游学概论是各旅游专业都有必要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同社会科学中所有其他学科一样,它需要以旅游发展的实践为基础,从整理和了解旅游现象中分析并总结旅游发展的和合理性,从而发现其活动规律。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一、名词解释1、驿站2、士人漫游3、现代旅游二、是非题()1、从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就可以知道,人类就已经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2、旅游活动的最初产生是出于消遣目的。

()3、历史表明,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初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4、欧洲封建社会相当长时期中之所以落后是因为它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

()5、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封建社会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没有直接的关系。

()6、对产业革命时期旅游活动发展影响最大的是铁路运输。

()7、1841年7月5日,英国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一次从英国中部地区的莱斯特前往洛赫伯勒的团体旅游,这次团体旅游活动实际上就是单纯的消遣性旅游。

()8、内燃机的出现预示了近代旅游开始向现代旅游的过渡,喷气推进技术在民用航空中的应用则标志了现代旅游的产生。

()9、1964年,中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管理局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已步入新的阶段。

()10、1978~80年代中期,我国旅游业的性质明确定义为经济性产业。

()11、80年代中期至1997年,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是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

三、填空题1、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具有和求生性,都说明它们根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或旅游活动。

2、丝绸之路东起长安,途径陕西、甘肃、新疆,越过帕米尔高原,在经中亚、西亚,最后抵达它不仅在古代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在今天仍是举世闻名的3、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名著的公认为是一部极为珍贵的地理学重要文献,被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旅游学概论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学概论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新中国旅游业首先经营的是国际旅游业务。 建国后成立的第一家旅行社是厦门的华侨服务社。 侨乡探亲旅游是初创阶段的主要旅游形式。 1954年4月15日,新中国第—家面对外国人的旅行社——中国国
际旅行社在北京诞生。自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特别是 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高, 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的数量明显增加。 1954年以后,该社开始接待外国自费旅游者。
1923年8月15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正式宣告成立。经过苦心经营,业务 有了明显发展。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开创了中国旅游发展史上四个第一:办理第一艘旅美学 生专轮,举办国内第一个游览团,组织第—个国外游览团,发行中国第一张旅行 支票。
1927年6月1日,旅行部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独立出来,正式领取了营业执照, 成立了中国旅行社,这是我国第一家旅行社。
农业部落间的产品交换现象便已开始萌发,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劳 动剩余物甚少,这种交换实际上并不普及,而且这不多的交换也仅限于 在相邻部落间进行。 商朝为中国奴隶社会经济繁荣时期。 旅行与交通是密不可分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陆路交通建设也有很大的发展。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可.波罗旅行线路图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世界近代旅游发展的特征
第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财富的增加扩 大了旅行和旅游的人数。
第二,近代旅游产生于近代交通工具发明之后。陆地旅游除继续 使用以马车为主的交通工具以外,铁路成了主要的旅游交通工具。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奴隶社会时期——人类旅行的发展时期
(原始社会末期——476年)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1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1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旅行、旅游活动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并非随人类的出现而出现。
人类早期的旅行活动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活 动。
1.原始时代早期的社会经济
生产力低下, 缺少剩余食物, 生存条件恶 劣 , 当时人们活动基本上限于在自己的氏族 部落, 人类不存在有意识地自愿外出旅行的需 要。
2.人类早期迁徙活动的特点
罗马帝国(BC753-476年)在公元前2世纪达到全 盛。罗马人修建了四通八达、总长8万多公里的宽阔公 路网: 北到德国,南到埃及,东至波斯湾,路边有住宿 设施。罗马人可以到西西里、希腊、特洛伊、埃及旅行。 罗马人推出了导游手册,用不同符号表明各个客栈的等 级。
2.2.东方的旅行活动
夏、商、周的商旅活动: 夏朝——“始牵牛羊远服贾” 商朝——“商人” 西周、春秋——商旅“摩肩接踵”
1、内燃机技术与汽车旅行 19世纪末出现了采用液体燃料的内燃机,结
构紧凑,体积小巧,功率大。
2.内燃机技术与航空旅行 1919年8月15日,英国伦敦与法国巴黎之间客
运航班首航。 20世纪50年代,喷汽式客战结束以来, 特别是自20世 纪60年代以来, 普及于世界各地的旅游活动。
有旅游必定有旅行, 有旅行不一定有旅游。
1.人类最早旅行需要的产生
人类最初的外出旅行并非度假和休闲, 而是 出于交换的需要而产生。
著名的古老旅行线路, 如“丝绸之路”、 “香料之路”、“琥珀之路”、“食盐之路”等 都与商旅活动直接相关。
古代丝绸之路
2.奴隶制时代的旅行发展
由于种种基础设施建设, 旅行活动的规模和 范围有明显扩大。
全面振兴时期
(1)1978-80年代中期: 接待入境旅游为主 (2)80年代中期至1997年: 入境游、国内 游并 行发展 (3)1997年至今,入境游、出境游和国内游全面 发展 这一时期的主要大事: 1978年10月至1979年7月,邓小平5次专门讲话,要 求尽快发展旅游业。

旅游学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学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活动
思考:原始人类为什么要不断的迁徙?这 种迁徙活动能不能算旅行活动?为什么?
原始社会早期的社会经济特点
生产力低下,缺少剩余食物 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 提高。出现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迁徙活动:人们出于谋生的目的,或者出 于自然原因(如气候、天灾等对人类生存 环境的破坏),或者出于人为原因(如战 争)的威胁而被迫离开定居地,在新的定 居点定居下来,不再回到原来的定居点。 迁徙与旅游的区别:
(一)奴隶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商业旅行是奴隶社会最为普遍的一种旅行方式 腓尼基人——世界上最早的旅行者 古埃及——荷赛普赛特女王访问旁特地区 古希腊——奥林匹亚庆典和竞技会,宗教旅行鼎盛 古罗马——世界古代旅行的全盛时期 古中国——周穆王八骏游昆仑
(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黑暗的中世纪和马可ㆍ波罗 15世纪中后期,哥伦布、麦哲伦和地理大发现时代
公元1275年,马可﹒波罗随其父亲、叔叔 经两河流域,越过伊朗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来 到中国,得到元始祖忽必烈的信任,先后任 职长达17年。
在任职期间,他几乎游遍了中国,还作为中国 的使节出使印尼、菲律宾、缅甸、越南等国进 行外交访问。 在《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下,西方的航海 探险家们主动按着游记中指引的方向探索通向 东方的海上航行线,导致了世界大规模的航海 旅行。
宗教朝圣活动、温泉旅行、以教育或求知为目的的旅行
黑暗的中世纪和马可ㆍ波罗
“中世纪”是欧洲封建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崩溃 的历史。由于罗马帝国的崩溃,各种族之间、国家 之间为争夺土地、扩充疆域开始了长达几个世纪的 战乱,战争使得各王族间的疆域不断发生着变化, 社会秩序更加动荡并对社会经济产生着恶劣的影响, 欧洲的旅行和旅游因此而一落千丈。 然而在这个时期,仍然有一些旅行活动值得称颂, 那便是基督徒的朝圣之旅和马可•波罗的东方之旅。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一、人类旅行的产生1旅行是人们处于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而发生的离开其常住地到异地作暂时停留并按计划返回的行为(如游说,经商等),是自愿的。

2产生的时间:人类社会最早的外出旅行活动是产生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旅行经商活动,这是人类社会最早的,有意识或自愿的外出旅行活动3特征:a人们外出是处于自愿的b离开自己的经常居住地前往另一地,但并不以到另一地居住或生活为目的,并在一定的时间后返回原居住地c人类社会最早旅行活动产生的根本条件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活动的需要二、我国封建时代的旅行发展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士人漫游(李白,杜甫等),帝王巡游(隋炀帝,乾隆),公务旅行(张骞,郑和),宗教旅行(玄奘,鉴真),观光旅行,修学旅行,商务旅行,考察旅行(徐霞客)部分事例简述:1秦汉时期出现最早的文史考察旅行,其中以西汉历史家和文学家司马迁的游历活动最著名。

此外,西汉时期的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则可以说是秦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公务旅行。

2唐宋时期,除了商贸旅行之外,各种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都有记载。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这一时期士人漫游和宗教旅行的发展。

所谓士人漫游,是指当时以一些名人骚客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处于逃避和排忧的目的而四处游历的旅行活动,李白,杜甫,陆游以及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人都是图书代表。

宗教旅行方面,以玄奘和鉴真两位高僧的宗教旅行活动最为后人称颂。

同时唐宋时期外国来华访问的人数也空前增多。

3明清时期,表现最为突出的要数航海旅行和科学考察旅行的发展。

郑和下西洋是航海旅行方面的典型代表。

专业性较强的自然科学考察表现十分突出,明代李时珍的药物考察和徐霞客的地学考察为典型代表三、旅游产生的条件1产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旅游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2产业革命使阶级关系发生新变化,使更多的人获得了外出旅行的机会3产业革命带来了人口的急剧增长,加速了西方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从而刺激了旅游的发展4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交通工具的革命,既缩短了旅行时间,也使大规模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旅游学概论 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古代人类的旅行与旅游活动

旅游学概论 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古代人类的旅行与旅游活动

➢结论:在最初的 年代中,主要是 商人开创了旅行 的通道。
2.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是旅行 活动发展的物质基础。
3.古代国家的形成为旅游活动 提供了社会保障。
➢四大文明古国:
➢四国前后建立起了统一的奴隶制国 家,国家的统一结束了混战和争夺, 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空间移动的基 本条件越来越完备,为旅行活动的 发展创造了条件。
(2)商代:航海旅行开始出现。
➢夏商时期,人们外出旅行的主要 交通工具是舟、车。舟主要是木 板船,车主要以牛马为动力。主 要是帝王巡游,商务旅行。
(3)西周至战国,我国奴隶社会的旅游 达到鼎盛。
➢西周的道路有水路和陆路之分。
➢战国时,马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到战国末期的时候,原来作为军事、政 治需要的驿站,也可以作为供旅客住宿 的旅社了,这一时期,出现了民间旅 馆——逆旅。
➢旅行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特点。艺术 鉴赏、疗养、徒步行走、参观庙宇、 欣赏建筑、游览古迹以及自然观光 等都可以成为出行的目的。
罗马竞技场
➢罗马斗兽场,建于公元72至82年 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 。这座
庞大的建筑可以容纳近九万人数的 观众。
➢罗马帝国的货币为各国所接受,拉 丁语成为通用的语言,为旅行的发 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
➢当时,也存在着一
些人类迫于自然因素
或特定的人为因素而
被迫从一个地方到另
一个地方的转移现象,
这种空间的转移只能
被称为迁徙,而非旅
行,更说不上是旅游
了。
原始人迁徙
早期人类历史上有几 次大的社会分工?
人类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
➢(1)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生产 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农业开始从畜牧业 中分离出来,出现社会第一次大分工。

旅游学概论教案 第二章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旅游学概论教案 第二章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人们在紧张而单调的城市生活中倍感压力越来越多的人期望能借旅游的机会使身心得以放松这就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六教育事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憧憬与期待教育的发展使人们增加了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也使他们克服了对异国他乡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对外出旅游变得更有信心
题 目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手段主要包括教具、多媒体教室等。
主要教
学内容
及过程
【旧课复习】
旅游季节性的成因
【导入新课】
提问: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经历那几个阶段?
【教学过程】
一、古代旅行产生的前提条件
人类的旅游活动究竟始于何时?
是否从人类开始出现之时起,就有了旅游活动?
旅游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举世瞩目,世界各国政府都普遍重视发展旅游业。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各国都纷纷采取了各种有效的扶持措施。如政府投资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积极组织和参与旅游产品的推广、税收优惠、简化出入境手续等。
二、现代科学技术对旅游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世界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1、世界现代旅游业发展概况
(六)教育事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憧憬与期待
教育的发展使人们增加了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也使他们克服了对异国他乡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对外出旅游变得更有信心。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旅游信息的传递变得更为方便快捷,人们可以通过更多的媒体来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
1)商品交换的出现是旅游需求产生的根本前提
(2)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是旅行活动发展的物质基础。
(3)古代国家的形成为旅游活动提供了社会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学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旅游学概论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一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P3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旅行外出的愿望。

1、人类迁徙活动的原因是因为某些自然因素例如气候、天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特定人为因素例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

2、目的逃荒、移民或避难活动。

具有被迫性和求生性。

二、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三次社会大分工与旅行的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分离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大分工商业、商人与农业、手工业分离。

易货贸易的发展使得不同产品之间的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效用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因此也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什么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经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

三、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客观上为当时的旅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

一方面是道路的建设另一方面是驿站既有官方的也有私人旅店的发展。

奴隶制社会的旅行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本国境内进行的特别是以较近距离的旅行为主。

但也有国际性的长途贩运大多是贩运粮食、酒、铅、锡和陶器等基本商品另外还有奢侈品。

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绝大多数旅行活动是人们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自发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

四、封建社会时期旅行的发展一中国道路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等四通八达的道路网驿站置、邮、驿、亭、站、军台、赤台、水驿、递运所、类型帝王巡游乾隆下江南、隋炀帝下江南、秦始皇东巡士人漫游李白、杜甫、苏轼等公务旅行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宗教旅行鉴真东渡、玄奘取经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地学考察、李时珍药物考察商旅始终在各种旅行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欧洲类型1、朝觐旅行、宗教旅行2、保健疗养温泉旅行1562年英国医生威廉·特纳发表一份研究报告谈到英格兰、德国和意大利的天然温泉对各种体22 痛病症有疗效此举在当时的英国乃至欧洲引起温泉旅游热潮温泉洗浴成为流行时尚。

3、修学求学旅行三封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1、旅行活动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直接相关在政治安定、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的统一时期旅行活动便会发展反之则会停滞甚至倒退。

2、各种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新的发展和扩大但是经商旅行仍占主导地位3、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农村人口占统治地位。

农业劳动忙闲有致的季节性特点及其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人们在主观上缺乏对外出旅行或度假的要求4、就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特别是就消遣性质的旅行活动而言消遣旅行活动的参加者多为王公贵族等统治阶级阶层。

其人数不多在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因此其消遣获得不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广大劳动群众客观上没有能力参加旅行活动。

第二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关于旅行与旅游1目的不同旅游是出于消遣性目的而暂时离家外出活动旅行可以出于任何目的2旅游是往返双程旅行可以是单程的。

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进入19世纪的欧美地区特别是从19世纪中叶起无论是国内旅游活动还是国际旅游活动都有了突破性进展。

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当时的产业革命的影响分不开的。

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业的过程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这场产业革命与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与当时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并于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具基本完成。

这场产业革命既是生产技术的巨大革命也是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它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程度使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在机器大工业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并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而居于统治地位。

产业革命的出现和完成给当时的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对当时旅游活动的发展所产生的推动性影响主要包括1、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从而使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地点发生了变化即从乡村转移到了工业城市。

这一变化导致了人们需要适时舒解紧张的城市社会所带来的身心压力促使人们产生了回归大自然的要求这种工作和生活地点的变化对产业革命之后旅游活动的发展是英国重要的刺激因素。

2、随着很多人工作和生活地点的变化产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

原来的忙闲有致的多样性农业劳动被枯燥、重复的单一性大机器工业劳动取代。

这一变化促使人们强烈要求假日以便获得喘息和调整的机会3、产业革命改变了阶级关系。

产业革命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并使之成为统治阶级这意味着社会生产财富不再只流向封建贵族和大土地所有者而且越来越多地流向了资产阶级。

这就使得在经济上有条件外出旅游消遣的人数有了明显的增加。

在产业革命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同时还造就了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而进行的不懈抗争使得资本家在增加工人工资以及给予工人休假机会等方面做出让步。

这样就使更多的人有条件外出旅游4、产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特别是蒸汽机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改变了人们外出旅行的技术条件使大规模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二、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铁路时代自1769年詹姆斯·瓦特发明蒸汽机之后这一技术很快变被应用于制造新的交通运输工具轮船和火车因此而出现。

但是对当时旅游活动发展影响最大的还是铁路运输的出现。

1825年英国享有“铁路之父”之称的史蒂文森建造的斯托克顿至达林顿的铁路正式投入运营并不断向更远的地区延伸。

新兴的铁路旅行具有很多优点其中主要的优点33 1、旅行费用低廉同时人们不必再缴纳路税。

这就使得更多的人有能力支付旅行费用从而扩大了外出旅行和旅游的人数。

2、速度较快旅行速度的提高缩短了旅途所需要的时间从而为人们抽出时间短时外出某地提供了可能。

3、运载能力大这在技术上使得大规模外出旅游活动成为可能。

4、运营地域和运营网络的不断扩大加之火车运行速度的因素使人们外出旅行半径得以扩大。

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一托马斯.库克的活动1、1841年组织570人的团体从莱斯特前往洛赫伯勒参加禁酒大会往返全程24英里。

这次活动的组织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伟大的创举”并普遍被后来的人们看作是近代旅游业的开端。

人们之所以普遍看重托马斯·库克组织的这次活动并认为起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开端是因为这次团体旅游活动具有以下与众不同的特点1这次活动具有广泛的公众性。

起参加者来自各行各业甚至包括很多家庭妇女和儿童。

2托马斯·库克本人不仅发起、筹备、组织这一活动而且从始至终随团陪同照顾。

这一点可以说是新的旅行社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3这次活动参加者的规模之大不仅在当时是空前的而且此后也不多见。

4这次活动为以后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正式创立打下了基础并提供了经验。

但是由于这次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参加禁酒大会因而实际上并非是单纯的消遣性旅游此外托马斯·库克组织这次活动也不是出于商业性目的而是他自己所说的“业余活动”。

因此我们只能说这次活动的成功组织只是为其后正式创办旅行社打下了基础。

2、1845年开始商业性旅游业务。

1845年夏天托马斯·库克出于商业性目的组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消遣旅游。

这次活动从莱斯特出发经过若干地区停留和访问最后到达利物浦。

整个过程历时1周人数为350人。

托马斯·库克组织这次旅游活动具有以下特点1这次组织旅游活动不再是业余活动而完全是出于商业性目的。

2此前托马斯·库克组织的团体旅游活动都是当日往返的一日游而这一次则是沿途在多处停留访问并需在外过夜数日的长途线路旅游。

3在策划和组织这次团体旅游活动过程中托马斯·库克沿途作了大量的实地考察以确定沿途所要停留的地点以及所要开展的参观游览活动特别是注意了解当地有无足够的廉价旅馆。

这对于当时并不富裕的旅游者特别是对于如此大规模的旅游团体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4编写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

其内容为全程活动过程中的有关时间安排、停留地点、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有关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5托马斯·库克不仅本人担任该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而且沿途在某些地方停留和游览时还聘雇了当地人为旅行团解说和导游可谓是最早使用地方导游的案例。

3、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从英国莱斯特到法国巴黎参加世界博览会的团体旅游活动。

这次活动在巴黎停留游览4天全程采用一次性包价。

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世界上组织团体包价出国旅游的开端。

4、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旅游公司成立发行代金券这种代金券被认为是当今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实际上可以说是最早的旅行支票。

5、1872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世界上第一例环球旅游团使他的旅行社名声大振。

托马斯·库克旅游活动的成功说明了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已经成熟。

托马斯·库克组织旅游活动的开展标志了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二其他旅游组织与企业的出现英国1857年登山俱乐部1885年帐篷俱乐部德国1890年观光俱乐部44 美国1850年运通公司开始旅行代理业务1891年发行旅行支票。

到20世纪初英国托马斯.库克公司、美国运通公司、比利时铁路卧车公司成为当时世界旅行社业中的三大公司。

随着旅行社行业的发展和旅游需求的增大很多其他类型的旅游企业和旅游设施的建设也相应有了新的发展。

第三节二战后现代旅游迅速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一、关于现代旅游的概念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纪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二、二战后旅游活动迅速发展的原因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人们的旅游活动不仅迅速地重新恢复而且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战后旅游活动之所以出现如此快速的发展其主要原因还是同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关。

战后就整个世界总的政治环境而言缓和与发展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注意相对安定的和平环境为战后世界经济的增长和旅游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保证。

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世界经济和社会状况也不断出现新的发展。

这些方面的发展变化都对战后旅游活动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具体地讲二战以后现代旅游活动迅速发展的原因有两大方面一旅游需求方面的因素1、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

世界人口基数的扩大为战后大众旅游人数的增加提供了基础。

2、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国家财富的增长个人收入的增加和支付能力的提高对旅游活动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起到了重要的刺激作用。

3、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时间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