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概况

合集下载

2023年高考地理复习第1讲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预防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教学案湘教版

2023年高考地理复习第1讲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预防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教学案湘教版

(1)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荒漠化的发生、进展过程中,人类 活动常常起打算性作用。

⎩第 1 讲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预防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教材内案例]1. 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 概念: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自然缘由: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 (2)成因⎨ 土地退化⎪人为缘由:人类滥垦滥牧导致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3)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 ①自然因素⎨土地表层风化猛烈,碎屑物质积存⎪⎩大面积地表暴露②人为因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特别提示]最考纲 探究线索核心素养1. 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地图,定位区域地理位 置,分析区域环境特征。

2. 综合思维:抓住区域区域存在的环境 环境特征,分析环境要 与进展问题及其 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 产生的危害、以 互影响,分析生态问题 及有关的治理保 的成因及危害。

护措施3.人地协调观:科学合 理指导人类活动,促进 区域生态治理及可持续进展。

(2)荒漠化与荒漠是不同的概念。

荒漠化是多种缘由引起土地退化的过程,而荒漠是指植被稀疏的地表景观。

2.荒漠化的危害(1)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造成表土暴露,供给沙尘暴形成的沙源。

(3)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破坏,使生物生产力持续下降,引发饥饿,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

3.荒漠化的防治(1)国际行动:1994 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①防治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

②面临问题:“边治理,边破坏”现象导致荒漠化面积连续扩大。

③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④具体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特别提示]实现荒漠化防治的根本措施是把握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养。

[教材外案例]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黄土高原概况(1)范围:A.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B.秦岭以北。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土窑洞 地坑院(陕县)
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黄土高原是世 界上黄土分布 最广、最厚, 黄土地形类型 最多、规模最 宏大的地区。
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黄土塬:地表平坦,塬面周边有沟谷蚕食,被流水强 烈侵蚀后成为平梁。
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黄土梁:呈长条状高地, 被平行沟谷分割,可延绵几千 米。梁边常发生崩塌、滑坡等 地质灾害。
五、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矿产资源丰富
黄土高原蕴藏着丰富的能源 资源,有煤炭、石油、天然 气等。 其中煤炭储量约占全国已探 明储量的三分之二,而且煤 种齐全,品质优良,被称为 “乌金高原”。
主要煤炭基地
晋北、晋中、晋东、晋西、 神府、准格尔
乌金三角——晋陕蒙接壤地区 分布着我国和世界上罕见的特 大煤田,被称为“黑三角”或 “乌金三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采空区塌陷
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环境污染严重
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煤矿复垦
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治理水土流失,有效防止自然灾 害发生,改善生态环境,促进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
综合治理的方法
四、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具体措施:
生物措施:种草、 种树,建设水土保 持防护林体系;退 耕还林、还草,改 善生态环境和农业 生产条件。
工程措施:修建水 库、灌溉渠等水利 工程;坡耕地修梯 田、沟壑区打坝淤 地。
农业措施:改变牲 畜放养方式;改变 耕作方式。
沟坡披绿装
坡地变梯田
放养变圈养
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黄土峁:被沟谷分割成穹状或馒头状的孤立黄土丘, 顶部浑圆,斜坡处较陡。

关于黄土高原简短描述

关于黄土高原简短描述
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以草原和灌木为主,农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由于气候和土 地的限制,农业生产面临一定的困难。
关于黄土高原简短描述
此外,黄土高原还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众多 的历史文化遗迹和风景名胜,如秦始皇陵、华山等。
总体而言,黄土高原是一个地势复杂、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但也有着丰富的 自然和人文资源。同时,近年来,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和恢复黄土高原的 生态环境,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于黄土高原简短述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之一。它的名称来自于其土壤的特点,黄色的 黏土覆盖了整个地区。黄土高原地势起伏,山丘连绵,沟壑纵横,地势较为险峻。
黄土高原的气候条件较为干旱,降水分布不均匀,且蒸发量大。这导致了该地区的水资源 相对匮乏,土地容易受到水土流失的侵蚀。因此,黄土高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水土流 失区之一。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B
D
c
7.读“黄土高原示意 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 形名称。 太行山 B.___________ (山脉) 秦岭 C.___________ (山脉) 黄河 D.___________ (河流) (2)黄土高原上最富集 煤炭 的能源矿产是_______。 山西省 主要集中于________ (省份) (3)从三大自然区域 看,黄土高原位于 东部季风区 ___________区;从阶 梯位置看,位于 第二 ___________阶梯。
馒 头黄 状土 的峁 黄: 土呈 丘穹 陵状 。或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有哪些? 1.水带走了什么? 2.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 3.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 4.这样会对耕地造成怎样的影响? 5.水带着泥沙流向了何处? 6.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
耕地
土层变薄 质量下降 泥沙入河
养分流失 单产降低 河床抬升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黄土高原
看地图,熟悉黄土高原区的位置和范围

日 月 山 秦
长城
行 山
35°N

110°E
太 长城 行 山
日 月 山 秦 岭
长城
乌鞘岭
宁 夏 陕
山 西
太 行 山 脉
秦 西岭
黄土高原概况
位置 范围
位于我国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地区 和海河上游地区
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 秦岭以北的广大区域 主要跨越省区 青、甘、宁、陕、晋、豫和内蒙古七 省区的大部或一部分
土壤 地貌
黄土广布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黄土的世界
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 100米左右,黄土厚度在100米-200米之间,最厚在兰州,达300 米以上。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 都居世界之冠。

3.6拓展:黄土高原土地侵蚀的概况与原因

3.6拓展:黄土高原土地侵蚀的概况与原因

黄土高原土地侵蚀的概况与原因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颗粒微小,地表坡度大,植被稀少。

高原有一半以上面积的土地受到水的侵蚀,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据统计,每年黄土高原有近16亿吨泥沙流入黄河,黄河也因此成了世界上有名的多泥沙河流。

研究人员通过几十年对黄土高原的研究,认识到:很久以前,我国黄土高原所在的西北地区就已形成了干旱的环境。

这里没有大面积茂密的森林,只有植被稀少的大片草原,这正是土地长期被侵蚀的一个重要原因。

土地被侵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黄土高原的气候变化急剧明显。

这里夏季暖湿,降水量大且多为暴雨;冬季干冷,因此不利于植被的生长。

另外,自古以来黄土高原上人类活动频繁,土地经常被不合理利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东生爷爷告诉我们:“对水土流失、沙尘暴等现象,我们没有必要惊慌。

虽然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加剧了全球地质的变化,但我们可以通过治理使其得到合理的、可持续的发展。

”现在,我国政府对黄土高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如种草植树、整治沟谷和坡地、改变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等。

根据以上资料,你知道黄土高原的土地容易柀侵蚀与哪些因素有关吗?。

黄土高原概况

黄土高原概况

黄土高原概况黄土高原概况古老神秘的黄土高原,广袤无垠。

空中鸟瞰,千沟万壑,气势恢弘。

黄土高原地区,幅员辽阔.从地球上来看,黄土主要分布于中亚到我国的西北、华北和东北一带,它的范围大致是西起日月山,东至太行山,北抵阴山,南达秦岭。

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7个省(区),总面积64.3万平方公里。

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下,而以陇东、陕北、晋西黄土层最厚,六盘山以东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度在100米~200米之间,最厚在兰州,达300米以上。

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

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黄土高原“孕育"于2200万年前。

在这片黄土地上,居住着汉、回、藏、蒙、土、满、东乡、撒拉、保安等9个少数民族,约一亿人口,其中农业人口6664万。

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其地貌形态可分为山、陵、塬、梁、峁.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山岭、丘陵、高塬等占2/3以上;水土流失造成地面支离破碎、坡陡沟深;地面大部覆盖着结构疏松的黄土,在重力、水力、风力条件下容易流失;植被稀疏,天然次生林和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林区、土石山区和高地草原区;年降雨量少而集中,蒸发量大,气候干旱,自然灾害频繁.黄土高原经过千万年冲刷侵蚀,时今已是梁峁纵横,千沟万壑.全区大于0。

5公里以上的大小沟道多达27万余条。

每平方公里的沟壑密度为3—6公里。

在坡地上,一条细小的沟纹,在暴雨的冲刷下,很快就会发展成为几十甚至上百公尺深的沟壑.一道道沟壑就象一把把利剑,不断地把高原肢解分割,使平坦的塬面变成了一条条梁,一个个峁。

150万年来,黄河,一直在黄土高原的脊背上流淌不息,奔腾到海不复回.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方面她用甘美的乳汁滋润着广袤无垠的土地,创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另一方面,千万年来,上万条沟壑携带着数十亿吨泥沙涌入黄河,使她洪灾频繁,旱魃肆虐,河床高悬。

尤其是黄河河口镇至潼关这一河段,黄河在穿越这一段黄土高原的过程中,众多支流汇入,把黄河“染成”了黄色.据测定,这一河段进入黄河的泥沙占全河沙量的90%。

我国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有哪些特征

我国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有哪些特征

我国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有哪些特征我国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处在沿海向内陆,平原向高原过渡地带,自南而北兼跨暖温带、中温带两个热量带,自东向西横贯半湿润、半干旱两个干湿区。

高原东部、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中部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区,西部和北部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区。

黄土高原的气候既受经、纬度的影响,又受地形的制约,具有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特征。

气温黄土高原区域年平均温度为3.6~14.3℃,具有冬季严寒、夏季暖热的特点,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且东部和西部的温度变化较大。

大部分地区温度条件能满足农作物两年三熟的需要。

降水黄土高原东西之间的降水有较大差异,由于位于中纬度地带的东部季风区,又属高空盛行西风带的南部。

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极地大陆气团南下,造成黄土高原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稀少的气候。

春季由于冬季风衰退,而较弱的太平洋暖湿气流还难以影响该地区造成大气和土壤干旱明显,春旱现象严重。

夏季黄土高原近地面处于大陆热低压槽的前部,而高空则在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和控制之下,盛行太平洋热带海洋气团湿度较大,经冷空气的激发作用形成大面积降水,成为黄土高原降水的主要来源。

秋季暖湿的海洋气团南退,冷空气进入黄土高原,但因南退的暖湿海洋气团受秦岭的阻挡,而变性大陆性气团侵入很快,形成较多的锋面降水。

由此造成了黄土高原夏秋季多雨,而冬春季干旱少雨的降水特征,年降水量为150~750毫米。

该区域东南部的汾渭盆地和晋南,豫西黄土丘陵区,年降水为600~750毫米,是该地区降水最丰沛的部分,而位于西部和西北部的宁夏,内蒙古黄河沿岸地带,鄂尔多斯高原西部,甘肃靖远-景泰-永登一线,年降水量为150~250毫米。

降水400毫米等值线通过榆林,靖边,环县,固原北部一带,将整个黄土高原划分为东南和西北两个部分,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一年之中,降水多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冬季降水一般只占到5%左右。

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一、生态脆弱地区1.概念:生态脆弱地区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稳定性较差、抵抗外来干扰和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较弱、易于发生生态退化且难以自我修复的区域。

2.分布:我国生态脆弱地区大多位于农牧、林牧、农林等复合交错带。

二、黄土高原地区的脆弱生态 1.黄土高原概况(1)范围: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2)地理位置:黄土高原地处沿海向内陆、平原向高原、半湿润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2.脆弱生态产生的原因1.水土流失严重:面积广,时空分布集中。

2.自然灾害易发:旱灾、洪水、冰雹、虫害、暴雨、霜冰等灾害最为常见。

洪水和暴雨还会引起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3.影响农业生产:水土流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降低,土地生产力下降。

四、黄土高原地区的综合治理1.治理水土流失(1)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加大农林牧优良品种的培育和引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2)以特色农业为核心,积极发展旅游业。

(3)以能源开发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1)快速的人口增长使得脆弱的生态环境越来越难以支撑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持续发展。

(2)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调整人口布局是区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

一、判断题1.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只与气候、地形、土壤有关。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使区域自然灾害多发。

()3.黄土高原修建淤地坝的目的是保土蓄水。

()4.黄土高原地区以生态农业为核心,发展旅游业。

()5.提高林草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

()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黄土高原是我国最严重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脆弱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多。

其中,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据此完成6~8题。

6.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水土流失B.风力强盛C.土质疏松D.高原地貌7.现代黄土高原植被遭破坏的人为因素有()①营造宫殿、建御花园②修筑梯田、开石动土③开荒弃荒,轮荒作业④退耕还草⑤植树护坡、打坝建库⑥露天开挖,开挖原生地面A.①②④B.①③⑤C.①②③D.②③⑥8.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A.人类活动只能加速水土流失,不会引发水土流失B.人类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C.人为因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类也可以防治水土流失D.人类只能减轻或减缓水土流失,但不能根治水土流失解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谷发育,形成千沟万壑的景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高原概况
古老神秘的黄土高原,广袤无垠。

空中鸟瞰,千沟万壑,气势恢弘。

黄土高原地区,幅员辽阔。

从地球上来看,黄土主要分布于中亚到我国的西北、华北和东北一带,它的范围大致是西起日月山,东至太行山,北抵阴山,南达秦岭。


括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7个省
(区),总面积64.3万平方公里。

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
米以下,而以陇东、陕北、晋西黄土层最厚,六盘山以东
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度在100米~200米之间,最厚在兰
州,达300米以上。

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
冠。

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黄土高原“孕育”于2200万年
前。

在这片黄土地上,居住着汉、回、藏、蒙、土、满、
东乡、撒拉、保安等9个少数民族,约一亿人口,其中农
业人口6664万。

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其地貌形态可分为山、
陵、塬、梁、峁。

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山岭、丘陵、高塬等占
2/3以上;水土流失造成地面支离破碎、坡陡沟深;地面大部覆盖着结构疏松的黄土,在重力、水力、风力条件下容易流失;植被稀疏,天然次生林和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林区、土石山区和高地草原区;年降雨量少而集中,蒸发量大,气候干旱,自然灾害频繁。

黄土高原经过千万年冲刷侵蚀,时今已是梁峁纵横,千沟万壑。

全区大于0.5公里以上的大小沟道多达27万余条。

每平方公里的沟壑密度为3—6公里。

在坡地上,一条细小的沟纹,在暴雨的冲刷下,很快就会发展成为几十甚至上百公尺深的沟壑。

一道道沟壑就象一把把利剑,不断地把高原肢解分割,使平坦的塬面变成了一条条梁,一个个峁。

150万年来,黄河,一直在黄土高原的脊背上流淌不息,奔腾到海不复回。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方面她用甘美的乳汁滋润着广袤无垠的土地,创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另一方面,千万年来,上万条沟壑携带着数十亿吨泥沙涌入黄河,使她洪灾频繁,旱魃肆虐,河床高悬。

尤其是黄河河口镇至潼关这一河段,黄河在穿越这一段黄土高原的过程中,众多支流汇入,把黄河“染成”了黄色。

据测定,这一河段进入黄河的泥沙占全河沙量的90%。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土高原“伟岸”的身躯,患下了难以治愈的“症结”。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总面积已达45.4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1%。

其中,水蚀面积33.7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2.7%;风蚀面积11.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