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工艺学结课论文
酿酒技术认知总结范文

酿酒技术认知总结范文酿酒技术是人类历史上一项极其重要的发明和创造。
几千年的酿酒历史,见证了人类智慧的积累和进步。
而我在学习酿酒技术的过程中,深深意识到了这一点。
首先,酿酒技术需要全面的基础知识。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酿酒师,我们必须了解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学知识。
我们要掌握酵母的生长规律、影响发酵效果的因素,以及如何选择和控制酵母的培养条件等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习酒类的化学成分,了解不同的酿酒原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在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后,我们才能正确地操作和控制整个酿酒过程。
其次,酿酒技术对创新能力的要求很高。
虽然酿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已经被总结和传承了几千年,但是酿酒技术并不停留在过去的束缚中。
如今,人们对于酿酒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追求口感、香气和口感的完美结合。
因此,酿酒师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尝试新的酿酒工艺和方法,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酿酒技术得到持续发展。
然后,酿酒技术还需要丰富的经验积累。
在学习酿酒技术的过程中,我发现酿酒技术需要长时间的实践与探索。
只有亲身参与酿酒,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奥秘。
在实践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只有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总结,才能积累经验,逐渐掌握酿酒技术的精髓。
最后,酿酒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酿酒技术不仅需要我们掌握科学的知识,还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艺术层面的素养。
酿酒师需要在酿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审美观,以制作出符合自己风格和口味的酒品。
综上所述,酿酒技术的认知总结是一项需要全面学科知识、创新能力、经验积累和艺术素养的综合性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感受到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伟大。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酿酒技术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美酒。
酿造工艺学黄酒论文

传统黄酒酿造概述摘要:黄酒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和啤酒)之一。
历史悠久,不仅黄酒能作为酒饮料调味料外,同时还具有其他功效。
本文简要概述黄酒的生产工艺。
关键词:黄酒酒药酵母前景正文:黄酒是中国的民族特产,也称为米酒,,历史悠久,据考证约起源于4000多年前。
因其大多数颜色呈黄色或褐色,故称黄酒。
黄酒是一种酿造酒,酒精浓度适中,风味独特,香气浓郁,口味醇厚,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深受消费者喜爱。
黄酒的用途极为的广泛,除了作为饮用酒之外,还可以作为烹调菜肴的调味料,不仅可以去腥,还能增进菜肴鲜美风味。
除此之外,黄酒是医药上很重要的辅料或“药引子”。
中药处方中常用黄酒浸泡、烧煮、蒸炙一些中草药或调制药丸及各种药酒,据统计有70多种药酒需用黄酒作酒基配制。
【1】2 传统黄酒酿造方法我国的酿酒技术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然发酵阶段,也是最原始的阶段,当采摘的野果食用不完被贮存起来以后,因没有保鲜方法,野果里含有的发酵性糖分与蛋白质与空气中的酵母菌融合发酵,产生含有酒香气味的果子。
这种现象发酵现象时日长久,使祖先便积累了以野果酿酒的经验,有了对果实发酵的最初认识,为后人酿造黄酒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启示与模糊经验。
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开始了粮食酿造阶段。
囤积的粮食霉变浸在水里,经过天然发酵成酒,这便是天然粮食酒。
第三阶段是曲药制酒阶段,由于引入西方的科技知识,尤其是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工程知识后,人们懂得了酿酒微观世界的奥秘,生产上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机械化水平提高,酒的质量更有保障。
【2】黄酒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特产,可以和日本清酒及欧美的啤酒媲美。
深受广大人民欢迎。
2.1原料配方。
黄酒是以大米、糯米或黍米为原料,加入麦曲、酒母边糖化边发酵而生产的一种酿造酒。
2.2制作方法。
2.2.1原料选择:。
黄酒酿造所用的主要原料是经过精白处理的糯米和大米,也有用黍米和玉米的,其次是小麦和水。
酿造黄酒从黄酒酿造工艺和成品质量上对大米品质要求为:应选择大粒、软质、心白率高、淀粉含量高、蛋白质及脂肪含量低,容易被酶分解的米。
白酒酿造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3篇

白酒酿造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3篇1 酿酒行业背景、专业教学状况和合作企业介绍酿酒行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酿酒行业获得了迅猛发展。
2011年我国的白酒产量已突破一千万吨,啤酒产量接近五千万吨,其他各酒种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与此同时,酿酒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在迅速增加,尤其是白酒等传统酒类的生产,历来以经验操作为主,随着行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迫切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本课程组所依托的四川大学生态食品与生物技术研究室,长期以来与省内外许多有影响的酿酒企业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如茅台集团的浓香白酒酿造基地习酒公司、拥有“沱牌曲酒”和“舍得”等名酒品牌、在全国首开“生态酿酒”先河的沱牌公司,以及拥有“水井街酒坊遗址”文物和“水井坊”品牌的水井坊公司;此外,一些其他酒类的知名品牌如“金威啤酒”等也在成都建有大型生产基地。
各具特色的代表性酿酒企业,为校企联合培养专业人才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2 校企联合培养酿酒专业人才的意义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是让企业参与学生的培养工作,实现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产业发展、企业生产的互动和无缝链接。
对于酿酒专业方向的教学来说,实施校企联合有助于专业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结合,不仅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能够很好地与生产实际相联系,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通过产学研结合、采用现代科学阐释酿酒企业的传统操作经验,可以使企业实际生产中长期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得到分析、总结和提高。
此外,对于培养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实力,以及建立起学生和用人企业之间的联络渠道等各方面都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3 校企联合培养酿酒专业人才的探索为提高我校酿酒专业方向的教学水平,我们在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校企联合的尝试。
(1)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设置教学课程体系。
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在参考了企业专家建议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中国酒文化基础》、《配制酒入门》、《中国酒工艺学》,和《中国酒工艺学实验》等在内的中国酒和酒文化系列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涵盖了中国酒各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并兼顾了普及性和专业性。
酿酒工艺学论文

微生物在葡萄酒酿造中的作用08生物(2)班徐玉尚20080804243摘要:在整个葡萄酒的酸造生产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参与。
不同的微生物起着不同的作用,酿酒酵母将粉朴化成酒精,乳酸菌会将苹果酸转化成乳酸等,这些是正常的发酵过程;而醋酸菌会使萄萄酒发生酸败,产膜酵母会使葡萄酒起膜浑浊,霉菌会影响酒的风味等,这些是有害微生物的作用。
[1-2]关键词:葡萄酒;微生物;酵母;乳酸菌葡萄汁转化为葡萄酒本质上是一个微生物作用的过程。
所涉及到的微生物种类很多,既有有益菌的作用,如酵母菌直接参与发酵,把糖变成酒,其副产物对葡萄酒的口味和香气有着重要的影响;乳酸菌是高酸度葡萄酒,尤其是红葡萄酒二次发酵的主角起着降低酸度、改善口味、增强香气、提高稳定性的作用;灰葡萄孢是一种霉菌,其感染的贵腐葡萄酿造的贵腐葡萄酒是一种风味独特的高档葡萄酒。
另外还有有害微生物,如某些酵母、细菌、霉菌的侵染会影响酒的风味,甚至引起酒变质,导致酿酒失败。
因此了解葡萄酒生产中的微生物知识,一些前沿科学技术在葡萄酒生产中的应用,对葡萄酒的产业化生产更是有着巨大地推动作用。
[3]在主发酵期间,首先是添加酵母,经过活化的葡萄酒酵母按照一定比例加人到葡萄汁中,会在发酵液中迅速形成生长优势,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另外,会抑制细菌生长。
通过这两项措施,主发酵期间的有害微生物可及时加人的S02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随着主发酵的结束,发酵酵母的大量死亡沉降,发酵液中的游离S0含量大2大降低,其他杂菌开始生长繁殖。
因此,后发酵期和原酒储藏期是微生物控制的关链时期。
的办法;而有控制细菌和有害酵母应分别对待。
对细菌的控制采用补加S02不敏感,会在酒液表容酵母如酒香酵母、假丝酵母、毕赤氏酵母等,它们对S02面生成菌膜,造成酒的浑浊,甚至造成成品酒发酵,有的能把乙醇、乙酸、柠橡酸等有机物权化分解成水和C0,使酒变质。
21 葡萄酒生产中酵母的使用及降酸作用1.1 酵母的使用酵母菌是葡萄酒发酵的主要微生物,获得优质的葡萄酒,将不同特点的葡萄品种的品质充分发挥出来,酵母的微生物构成及其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红葡萄酒的生产工艺 发酵原理课程论文

在葡萄破碎之后,发酵醪产生大量酒精以前添加。此时 是细菌繁殖之际。
4、酒母的添加
•
一般在葡萄醪加入SO2 4-8 h后再加入,以减少游离SO2对 酵母的影响。
5、葡萄汁的循环
•
作用:
——增加葡萄酒色素物质含量;
——降低葡萄汁的温度;
——使葡萄汁与空气接触,增加酵母的活力;
——促进酚类物质与蛋白质结合成沉淀,加速酒的澄清。
2、后发酵的工艺管理要点
①补加SO2:添加量(以游离SO2计)为30-50 mg/L。 ②控制温度:温度控制在18-25℃。若太高,不利于酒的澄清, 并给杂菌繁殖创造条件。
③隔绝空气:厌氧发酵。
④卫生管理:含多种营养物质,易染菌,影响酒质。
•
正常后发酵时间为3-5 d,但可持续1个月左右。
第三节 葡萄汁成分调整
一、葡萄酒的分类
•
葡萄酒的品种很多,因葡萄的栽培、葡萄酒生产
工艺条件的不同,产品风格各不相同。一般按酒
的颜色深浅、含糖多少、含不含CO2及采用的酿
造方法等来分类,国外也有采用以产地、原料名
称来分类的。
1、按酒的颜色分类
•
红葡萄酒:采用皮红肉或皮肉皆红的葡萄经葡萄皮和汁混合
发酵而成。酒色呈自然深宝石红、宝石红、紫红或石榴红。
前发酵结束后红葡萄酒各种物质所占比例
物质名称 皮渣 自流原酒 压榨原酒
所占比例 11.5%-15.5% 52.9%-64.1% 10.3%-25.8%
酒脚
8.9%-14.5%
(四)后发酵
1、目的:
残糖的继续发酵
澄清作用:酵母自溶或沉淀;果肉、果渣等沉降; 陈酿作用:缓慢的氧化还原作用,促使醇酸酯化,使酒的口 味变得柔和,风味更趋完善; 降酸作用:苹果酸-乳酸发酵,降酸、改善口味。
食品发酵与酿造结业论文(5篇)

食品发酵与酿造结业论文(5篇)第一篇:食品发酵与酿造结业论文通过这学期的对葡萄酒酿造等葡萄酒一些专业知识的学习,我收获感受颇多。
在葡萄酒酿造方面,葡萄的种植、采摘、运输、酿造及酿造葡萄酒的器皿的清理。
这些都付出有工人们的辛苦工作,同时,通过每周一次的作业让我也巩固学习了有关葡萄酒酿造方面的其他知识,比如:葡萄的品种,世界上著名的葡萄酒有哪些,葡萄酒中的新世界和旧世界划分的概念以及他们分别代表的有哪些国家。
等等一系列基本知识。
在科学认知方面,好的工艺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整个视频学习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领略到他们先进的科学设备和技术。
比如:火鸡视频中,美国明尼蘓达州的发电厂,该发电厂利用火鸡排泄物当作动力,为当地居民提供电力,其构成了一个环保的循环系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姓名:学号:第二篇:发酵食品论文简述乳酸菌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用关键词:乳酸菌、发酵、食品工业、应用摘要:乳酸菌发酵剂是在食品加工工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类发酵菌种,其在感官、技术、营养或健康方面的各种优势使之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用潜力巨大: 它可用于食品防腐、提高食品安全性, 改善食品质构和风味, 加速奶酪成熟, 可产生功能因子、去除毒副因子从而使食品具有保健功效;某些抗噬菌体发酵剂还可解决乳品工业中的噬菌体污染问题。
它使人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发酵过程, 为消费者提供新型健康食品, 此外还有利于食品企业的多样化生产。
正文:中国发酵食品的历史源远流长, 是中华民族食文化的象征。
无论是发酵食品的种类、风味,营养价值,等等都有其独到的特色。
其中发酵面食更是国民餐桌不可或缺的食品,在我国消费量很大,是几乎半数人口的主要营养来源,在我国居民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而作为面食中的主要食物——馒头,是我国北方地区人们的主食。
承担着为人们提供身体营养和能量需求的重任。
因而,馒头制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北方居民的日常生活。
然而,一个馒头制作的好坏,首先取决于馒头的发酵质量。
酿酒工艺学论文

题目: 桃金娘果酒的研制摘要 在对桃金娘果实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加工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 对桃金娘果酒的加 工工艺及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 并研制出了品质优良的桃金娘果酒。
关键词 桃金娘 果酒桃金娘 ( Rhodom yrtus tomentosa ( Ait. ) Hassk ) 又名山稔、 岗稔、 稔子、 桃娘、 唐莲 , 是桃金娘科桃金娘属常绿多花小灌木。
广泛 分布于广西、 广东、 海南、 福建等省区 , 资 源极其丰富。
其果实为紫黑色浆果 , 果肉紫 红色 , 肉质多汁 , 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和药用 成分 , 可鲜食 , 对贫血、 病后体虚、 神经衰 弱、 耳鸣、 遗精等有疗效 , 是一种难得的药 膳同源新资源 ,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通 过对桃金娘果实的化学成分及其加工特性进 行分析以后 ,我们认为桃金娘果除了鲜食、药 用和加工果汁外 ,也是加工果酒的良好原料。
为此, 我们进行了桃金娘果酒的研制, 试图能为桃金娘资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1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自1988年以来, 我们先后多次从广西、广东等省区采集样品进行了试验研究, 现将以广西融水的样品进行试验研究的结果整理如下: 1. 1 桃金娘果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1. 1. 1 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见表1)总酸还原型黄酮类物质 花青素名称 水分 总糖 还原糖 蛋白质脂肪(以柠檬酸计 )氨基酸Vc ( mg)果胶质单宁( mg) ( mg)含量 62. 99 11. 259. 651. 82 11. 20 0. 462. 23 28. 60 1. 53 1. 3339. 5812. 111. 1. 2 氨基酸含量(见表2)1. 1. 3 矿物质含量(见表3)1. 1. 4 表1、表2、表3中各成分的分析方 法见文献1. 2 酒母制备我们从湖南省轻工研究所菌种室购买了多种酵母菌种进行了预试验, 并选定了由轻工部食品发酵所分离出的1450号果酒酵母,经过四级扩大培养制得酒母。
酒的生产工艺论文

酒的生产工艺论文第一篇:酒的生产工艺论文白酒发酵工艺探讨【摘要】:白酒自自中国古代以来就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经过代代人的努力如今已发展成一门庞大的产业。
白酒酿造大多是固态发酵,其主要产物是乙醇。
分析检测,白酒中大部分是乙醇和水,还含有占总量2%左右的其他香味物质。
由于这些香味物质在酒中种类的多少和相互比例的不同才是酒有别于酒精,具有独特的风格。
白酒中的香味物质主要是醇类、酯类、醛类、酮类、芳香族化合物等物质。
关键词:白酒发酵工艺流程1、酒的历史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
酒的酿造,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大体上,古酒约分两种:一为果实谷类酿成之色酒,二为蒸馏酒。
有色酒起源于古代,据《神农本草》所载,酒起源于远古与神农时代。
《世本八种》(增订本)陈其荣谓:“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一作杜康)作秣酒。
”仪狄、少康皆夏朝人。
即夏代始有酒。
余以为此种酒,恐是果实花木为之,非谷类之酒。
谷类之酒应起于农业兴盛之后。
陆柞蕃著《粤西偶记》关于果实花木之酒,有如下记载:(广西)平乐等府深山中,猿猴极多,善采百花酿酒。
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猿酒。
若此记载真有其事,则先民于草木繁茂花果山地之生活中,采花作酒,自是可能。
谷类酿成之酒,应始于殷。
殷代农业生产盛,已为多数学者公认。
农产物既盛,用之作酒,势所必然。
以朱芳圃编《甲骨学》下册文十四,酒字,凡二十一见;郭沫若《殷墟文字研究》,复有“酒,受酋年”之文。
受酋年,即出酒丰富之年。
而殷人以酗酒亡国,史书所载,斑斑可考。
据有关资料记载,地球上最早的酒,应是落地野果自然发酵而成的。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酒的出现,不是人类的发明,而是天工的造化。
而且,我们可以从《史记•殷本纪》关于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以及《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中推知,约在六千年前,人工酿酒就开始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酿酒工艺学结课论文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中西方酒文化差异摘要:酒文化一词由我国着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教授提出。
最初的酒是人们的一种饮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饮酒的内涵不断的丰富,最终演变为一种文化,不同的人文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不同的。
种族国家之间的酒文化也有所差异。
关键词:酒文化;差异
一、酒的诞生
在东方亚洲的中国与西方欧洲的希腊几乎同时产生了酒这种饮品在中国历史中。
人们更倾向于认为酒是由杜康率先开始酿造的。
所以才有了”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的诗句传世。
在希腊,则非常浪漫的认为是酒神狄俄尼索斯发现了酒的制作方法。
教会了人们如何酿造葡萄酒。
现存的历史记载中。
出土于伊朗西部的扎格洛斯山脉的戈丁山丘一带。
公元前3100—3500年的苏美尔人的作品就有提及啤酒。
二、酒的种类
中国幅员辽阔。
丰富的地理气候环境有利于粮食作物的种植与生长。
因此,勤劳的中国人民多用粮食酿酒。
中国本土的酒主要分为两种:白酒和黄酒从酿造工艺角度看。
白酒:蒸馏酒;黄酒:发酵酒;从酿造原料白酒原料:几乎各种粮食都可以,比如中国着名的五粮液就是以小麦,大米,玉米,高梁,糯米为原料;
黄酒:原料:一般糯米、大米、粳米。
从酒精浓度看白酒酒度:一般28—68度;黄酒:一般25度以下。
从色泽看白酒色泽:无色;黄酒:微黄、黄色、红色都有。
营养价值:白酒较小;黄酒较高。
西方文明的诞生地希腊地处巴尔干半岛。
其地理和气候环境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
更利于葡萄的种植。
所以西方的酒主要是果酒,尤以葡萄酒为典型代表。
现在法国的葡萄酒举世闻名。
除了葡萄酒。
啤酒也是西方国家对酒的一种创造发明资料显示。
啤酒由公元前3000年的日耳曼人及凯尔特人部落带到整个欧洲。
当时主要是家庭作坊酿造;工业革命开始后,啤酒的生产开始从家庭手工酿造转至工业化生产。
工业化生产在19世纪开始占主导地位,从20世纪初,啤酒传人中国。
啤酒的原料为大麦、酿造用水、酒花、酵母以及淀粉质辅助原料(玉米、大米、大麦、小麦等)和糖类辅助原料。
三、酒具的不同
在中国古代,上层阶级的酒器称为“尊”。
是一种敞口,高颈,圈足。
饰有动物图案的盛酒器皿。
而下层社会一般就使用土陶碗喝酒。
体现了阶级社会的差异性和等级森严。
在现代社会中。
一般不会直接从酒瓶里往外倒酒。
通常把一瓶白酒先分装在一个玻璃的或者陶瓷的小酒壶里。
再盛在小的玻璃或陶瓷小1:3有足酒杯里(酒量不足一两),这样的分酒方式体现了一种雅。
在西方传统观点有握柄。
上身较白酒杯更为圆胖宽大主要用于盛载红葡萄酒和用其制作的鸡尾酒窄口为葡萄酒选择正确的酒杯。
能帮助更好的品味美酒红葡萄酒杯杯底部宽肚是红酒杯中的经典设计。
窄口是为了使酒的香气聚集在杯E1。
不易散逸。
以便充分品闻酒香和果香:宽肚是为了让红酒充分和空气接触白葡萄酒杯杯底部有握柄,上身较红酒杯修长,弧度较大。
但整体高度比红酒杯矮。
主要用于盛载白葡萄酒香槟杯为郁金香型,杯身直且瘦长,高脚杯。
啤酒杯一般使用玻璃材质。
因啤酒都是冷藏后饮用。
饮酒者的手不应触及杯身。
以免影响酒的
品味。
所以啤酒杯有的有高脚。
因啤酒酒精度数低,所以饮用量大。
杯身的容积大。
啤酒杯亦有平脚杯。
但平脚杯一般有把手目前主要使用的有4类:小麦啤酒杯:平底、高腰流线型,杯口阔。
容积500毫升。
无把手皮尔森杯专门用来喝淡啤酒,器型小。
容积在250毫升左右,无把手传统的德国式啤酒杯。
也就是31常生活中扎啤的杯子。
有把手品特杯。
这种啤酒杯容积为1英制品特,大约为568毫升。
四、饮酒礼仪的不同
中国饮酒体现的是对饮酒人的尊重。
是维系家庭成员亲情。
维系朋友友情。
是建立人脉的一种交际手段和润滑剂。
中国的酒文化受到中国尊卑长幼传统的伦理文化影响深刻。
正式场合普遍饮用白酒。
敬酒分主次。
分顺序的。
敬酒时要等主人先开始敬酒,主人敬酒完毕,其他客人才有资格敬酒;敬酒的对象一定从最尊贵的客人开始。
敬酒人一定要满杯,杯沿要低于客人的杯沿。
表示谦虚和敬意;晚辈要主动对长辈,下级要主动对上级敬酒,敬酒讲究先干为敬,客人可以随意。
同辈人之间讲究劝酒,行酒令,划拳等助兴的节目使喝酒的气氛浓烈而热闹。
中国人喝酒讲究的就是一种气氛。
体现了一种热情和好客。
酒就是感情深厚的体现。
喝醉了就说明喝高兴了
西方社会饮用葡萄酒体现的是对酒的尊重。
饮酒只是聚会的附属品。
不会通过饮酒来建立人际交往关系饮葡萄酒前期的品鉴也很考究。
葡萄酒不会满杯的斟满。
而是斟的很少量。
以便在饮酒前晃动酒杯,用眼观其色,用鼻闻其香,用舌品其味。
最后用耳听碰杯的清脆声音,调动各种感官享受美酒。
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各种对应的酒具产生西方国家强调民主和自由。
从不干涉和强迫别人,所以他们饮酒不会出现互相敬酒,劝酒的场面,一般是各自品尝各自杯中酒。
无论喝酒
的对象时谁,喝酒与否。
喝的多少,全由自己决定,不需要客气和客套,所以。
一般很难得看到喝醉酒失礼于人前的场面在正式的社交场合。
碰杯也不会代表满饮杯中酒,而只是一种礼节性的,只会小饮一口。
啤酒在当今社会中广泛饮用。
主要承载的是身心放松的一种休闲气氛下的人情交往正式社交场合一般不饮用啤酒啤酒的酒精度不高。
一般是饮大iSl干满杯,体现一种豪爽和大气。
五:酒的精神内涵不同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酒是一种祭祀的珍品;酒是情感的寄托,以酒抒情,借酒抒意,有了酒就有了名垂千古的锦绣文章;酒是不得志的文人雅士避世的途径,借酒消愁;酒也是豪情壮志的一种寄托。
西方人认为葡萄酒是生命的一部分。
是耶稣救世精神的化身,是特殊的艺术品。
拥有美丽和生命。
综上。
中国把酒当成一种交际的工具。
更注重饮酒后的人际作用,这与中国的集体主义的紧密社会结构相统一;而西方社会崇尚个人主义的松散的社会结构。
酒就只是一种艺术品。
人们更享受饮酒的欢愉了解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有利于加深对这两种文化的理解。
促进跨文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