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方案】农村河道现状与疏浚整治工程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农村河道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农村河道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农村河道治理工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农村河道治理工程是为了改善农村地区的水环境质量,保护农田和村庄免受洪涝灾害,提高农村水资源利用效率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村河道治理工程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河道治理工程实施方案,对于保障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秩序,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农村河道治理工程,实现农村地区水环境质量的提升,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原则: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生态优先、公益为先、依法治理。

三、工程实施方案1. 调查评估:对农村河道进行全面调查评估,了解河道的地理位置、河势、水质、水量、周边土地利用情况等,为后续工程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2. 规划设计: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农村河道治理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包括河道整治、泄洪渠建设、河岸防护、水土保持等内容,确保工程实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 生态复建: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植被、湿地等自然资源,进行河道生态复建,提高河道的生态功能,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4. 技术设施建设:根据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农村河道治理工程的技术设施建设,包括河道清淤、堤防加固、泄洪渠修建、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等,确保河道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稳定。

5. 管理维护:工程竣工后,建立健全的农村河道治理工程管理体系,加强对河道的日常管理维护,定期进行巡查检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工程效果的持久稳定。

四、实施效果评估1. 水环境质量:通过农村河道治理工程的实施,改善农村地区水环境质量,提高河道水质,减少水污染,保护水资源。

2. 洪涝灾害减少:河道整治和泄洪渠建设有效减少了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保障了农田和村庄的安全。

3. 农田灌溉条件改善:河道治理工程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条件,增加了农田的灌溉水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农村河道疏浚实施方案

农村河道疏浚实施方案

农村河道疏浚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农村河道疏浚工作是保障农村水利设施安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水利设施的老化,许多农村河道出现了淤积、塌陷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田灌溉、防洪排涝等功能的正常发挥。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河道疏浚实施方案,对于改善农村水利条件,提高农村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疏浚目标。

本次疏浚工作的目标是解决农村河道淤积、塌陷等问题,恢复河道原有的通水能力,确保农村灌溉、防洪排涝等功能的正常运行。

三、疏浚内容。

1. 清淤,对河道中的淤泥进行清理,恢复河道原有的通水能力。

2. 补强,对河道附近的堤岸、护岸进行加固,防止河道塌陷。

3. 清理杂物,清理河道中的杂物,保持河道畅通。

四、疏浚方法。

1. 机械疏浚,采用挖掘机、清淤船等机械设备进行疏浚作业,提高工作效率。

2. 人工疏浚,对于一些细小、特殊的地方,采用人工清理的方式进行疏浚作业。

五、疏浚程序。

1. 前期准备,组织人员、调配设备、编制工作计划。

2. 实施疏浚,按照工作计划,采取机械疏浚和人工疏浚相结合的方式,对河道进行清淤、补强和清理杂物等工作。

3. 后期整治,对疏浚后的河道进行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治。

六、疏浚效果评估。

1. 河道通畅情况,评估河道通水情况,确保河道畅通。

2. 河道安全情况,评估河道周边的堤岸、护岸等设施的安全情况,确保河道安全。

3. 农田灌溉情况,评估疏浚后对农田灌溉、防洪排涝等功能的影响。

七、疏浚工作保障。

1. 人员保障,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疏浚作业,确保工作质量。

2. 设备保障,调配足够的机械设备,保障疏浚作业的顺利进行。

3. 安全保障,加强安全教育,确保疏浚作业的安全进行。

八、总结。

农村河道疏浚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对于改善农村水利条件,保障农田灌溉、防洪排涝等功能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按照以上方案,科学有序地开展疏浚工作,确保工作质量,取得良好的疏浚效果。

河道疏浚实施方案(共8篇)

河道疏浚实施方案(共8篇)

河道疏浚实施方案(共8篇)第1篇:河道疏浚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闵行区马桥镇旗忠村,区域范围为上海市闵行区公安分局训练基地及上海海关培训中心;横沥河区域为兴华苑,河道总长约2105m,为保证引排水的通畅和泵闸正常使用,对该区域范围内河道进行疏浚。

依据图纸及现场状况,本工程清淤量较大,达m3,需要选择合适的淤泥积土区。

为此,我公司认真考察了现场状况,准备将积土区支配在兴华苑北侧及东北角位置的空地上,该区域靠近申港路,既可以满足积土要求,又可以满足运输需要。

二、清淤施工方案河道疏浚工程方案开2个工作面,每个工作面配备两台套6寸泥浆泵组进行清淤,泥浆经泥浆管及接力泵直接送至设置好的泥浆池。

1、依据现场勘察设泥浆池(1)施工程序:基础清理→挖运及铺筑→分层压实→边坡防护→PVC排水管安装→验收。

(2)首先对拟建场地地基部分进行清理、拉毛,使基础和原始地面接触牢靠,不渗漏,然后用2台挖机在现场取好土摊铺碾压,保持每层厚度为~,现场取土时要特别留意电线、通信线、有线电视线杆,其四周必需预留2m以上的土方不得挖除。

铺筑前先预埋复合土工膜并碾压密实,土工膜接受应用人工粘接铺设。

(3)填筑至顶下处时,安放一排PVC管排水,外接软管自流排水,排水口接受应用土工膜摊铺,防止排水冲刷河道。

(4)机械施工完成后,人工对内外坡、顶部进行修整,最终统一在内侧摊铺一层防渗薄膜,顶部用袋装土压好。

填筑工艺严格按相关规范执行。

(5)建立专业小组,专职负责护理排水系统,确保排水通畅,维护泥浆池平安。

泥浆池剖面图如下:PVC管上层水外接软管淤泥沉淀原始地面2、清淤1)河道浮淤的扫除工作此工作仅清除河底活动性淤泥,以便利后续的基坑开挖工作得以开展,断面尺寸无需达标,做到不超挖、不偏挖。

2)挖清工作使河道断面尺寸、高程达到设计要求。

依据现场考察及断面图,为加快进度,两台泥浆泵布置在河道中心线两侧各2m 的位置。

清淤工人穿戴全套防护装备进行施工,在高压水枪冲浆时,尽量接受应用平扫法,放低枪头冲击淤泥底部,让淤泥自然掏空后塌陷流走,这样既可以防止污水四溅又可保证清淤的速度得到加快。

乡镇河道整治方案

乡镇河道整治方案

乡镇河道整治方案1. 引言随着农业和城镇化的发展,乡镇地区的河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改善乡镇河道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质和保护生态系统,本文将提出乡镇河道整治的方案。

2. 目标和原则2.1 目标•净化河道水质,提高水质标准;•保护和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提供更好的水资源供应。

2.2 原则•综合治理:全面考虑水质、水量和生态环境,综合推进河道整治;•预防为主:注重源头治理,减少污染物的进入;•科学规划:根据河道的特点和需要,精确制定整治方案;•公众参与:加强与居民、农民、企业等相关方的沟通和合作。

3. 方案内容3.1 河道水质净化3.1.1 农业源污染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采取农业生态工程措施,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有机农业推广等;•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加强农田水排水系统建设,防止农田内的污水直接进入河道。

3.1.2 工业污染治理•对乡镇内的工业企业进行排污许可制度管理,严格监督和检查企业的废水排放;•建立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并定期检验和维护设施的运行状况;•鼓励企业使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水产生。

3.1.3 生活污水治理•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对居民和农民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完善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排污系统。

3.2 河道生态保护和恢复3.2.1 水生态保护•建立河道保护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水生态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水生态环境问题;•开展水生态修复工程,包括湿地恢复、植被绿化等。

3.2.2 河道清淤和疏浚•定期清理河道的淤泥和垃圾,保证水流畅通;•清理河道中的水生植物,防止堵塞;•疏浚河道底部,增加水深,使河道能够容纳更多的水。

3.2.3 河道生态修复•恢复河道周边的生态景观,种植河岸植物,增加植被覆盖;•建立鱼类放流基地,增加河道中鱼类的数量和品种;•加强河道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

3.3 水资源供应3.3.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农田灌溉管理,推广滴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用水单位产值。

村河道治理实施方案

村河道治理实施方案

村河道治理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村庄是我国农村地区的基本单位,而河道是农村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然而,由于长期的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许多村庄的河道已经面临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村河道治理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设定。

1.改善河道环境,清理河道垃圾、净化水质,恢复河道生态环境,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2.防止洪涝灾害,加强河道防洪设施的建设,减少洪涝灾害对村庄的损害。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利用河道资源,开发水产养殖、旅游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三、实施方案。

1.河道清淤整治。

对河道进行全面清淤,清理河道中的杂草、垃圾和淤泥,保持河道的畅通,提高水流速度,减少污染物滞留,改善水质。

2.河道生态恢复。

在河道两岸植树种草,修建湿地公园,恢复河道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河道水质,吸引鸟类栖息,促进生态平衡。

3.河道防洪设施建设。

加强河道两岸的护岸工程建设,修建堤坝、排水设施,加强对河道的防洪能力,减少洪水对村庄的危害。

4.河道资源开发利用。

利用河道资源,发展水产养殖业,提高农民收入。

同时,开发河道旅游资源,吸引游客,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四、实施步骤。

1.组织河道勘测。

对村庄周边的河道进行勘测,了解河道的实际情况,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制定治理方案。

根据勘测结果,制定详细的河道治理方案,明确工程建设内容、工期和投资预算。

3.组织实施工作。

组织专业团队进行河道清淤、生态恢复、防洪设施建设等工程实施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4.宣传推广。

通过宣传栏、宣传车等方式,向村民宣传河道治理的重要性,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河道治理工作。

五、预期效果。

1.改善河道环境,提高水质,增加植被覆盖率,恢复河道生态平衡。

2.减少洪涝灾害对村庄的危害,保障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村庄的生活环境。

六、总结。

2024年河道综合整治方案范文

2024年河道综合整治方案范文

2024年河道综合整治方案范文____年河道综合整治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的河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为了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我们制定了____年河道综合整治方案。

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综合整治河道,实现水质改善、景观提升、生态保护与环境修复的目标,为居民提供更美丽、更安全、更舒适的自然环境。

二、综合治理内容1.水质改善(1)建立健全水环境管理制度,完善监测与预警体系,提高对河道水质的监测和管理能力。

(2)加强源头治理,严禁非法排污,打击违法行为,减少污染物的输入。

(3)修复河道生态,打造湿地景观,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4)加强河道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改造,确保河道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2.景观提升(1)打造河道公园,增加休闲娱乐设施,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

(2)美化河道岸线,加强河道两岸的绿化工作,种植多样化的植物,提升河道的景观价值。

(3)增设景观灯光,打造夜间景观,提升河道的夜间吸引力,增加市民的夜间娱乐选择。

(4)修建多功能广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升河道的文化内涵,增加市民的文化娱乐选择。

3.生态保护与环境修复(1)加强保护区划划定,将重要湿地和生态节点纳入保护范围,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2)建设湿地公园,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提供鸟类、植物等生态资源研究与观赏。

(3)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业产业的生态效益。

(4)开展生态补偿政策,鼓励企业和居民参与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工作,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

三、投资与计划1.投资规模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们计划投入资金100亿元用于河道综合整治工作。

2.整治计划(1)____年底前,对全市范围内的重点河道进行综合整治,确保水质达到二类以上标准。

(2)修复湿地生态,改善水资源存储和调控能力。

(3)增加休闲娱乐设施,提升河道的功能和可持续性。

(4)修建景观灯光和多功能广场,提升河道的夜间吸引力和文化内涵。

农村河道清淤实施方案

农村河道清淤实施方案

农村河道清淤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农村河道是农村地区的重要水系,对于农田灌溉、生活用水、水产养殖等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维护,许多农村河道出现了淤积、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河道的正常功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定农村河道清淤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清淤目标。

1. 清除河道淤积物,恢复河道原有水质;2. 保障农村用水需求,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 保护河道生态环境,促进水生态平衡;4. 防止河道污染,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三、实施方案。

1. 调查评估。

首先,对农村河道进行全面调查评估,了解河道淤积情况、污染程度、周边环境等情况,为后续清淤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 制定清淤方案。

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清淤方案,明确清淤的具体目标、范围、工作流程和时间节点,确保清淤工作有序进行。

3. 技术选用。

选择适合的清淤技术,如机械清淤、人工清淤等,根据不同河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确保清淤效果和工作安全。

4. 组织实施。

组织专业团队进行清淤工作,合理安排人员和设备,严格按照清淤方案进行实施,确保工作质量和进度。

5. 河道治理。

在清淤工作完成后,对河道进行适当的治理工作,如绿化、护岸、生态修复等,保护河道生态环境,促进水生态平衡。

四、保障措施。

1. 宣传教育。

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农村河道清淤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增强全社会参与清淤工作的积极性。

2. 资金投入。

加大对农村河道清淤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清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农村河道的管理水平和水质。

3. 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清淤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清淤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五、总结。

农村河道清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监督检查,才能取得清淤工作的良好效果,保障农村河道的健康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农村河道清淤工作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为农村水资源保护和农村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农村河道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农村河道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农村河道治理工程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田灌溉、城市排污以及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严重,导致了河道淤积、水质恶化、水生态环境恶化等现象。

为了改善农村河道的生态环境,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必要对农村河道进行治理工程实施。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农村河道的水质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河道的生态功能;2. 改善农村灌溉条件,提高农田灌溉效率,保障粮食生产需求;3. 减少农村水土流失,改善农村地区的水土环境。

三、项目范围该农村河道治理工程实施范围包括了农村地区内的河道、池塘和水库。

主要针对农村地区存在的河道淤积、水质污染、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进行综合整治。

四、项目内容1. 河道清淤对农村河道进行全面清淤,清除淤泥和杂草,保持河道畅通。

重点清淤的地点包括河道弯曲处、淤积严重处以及河道边的淤泥池等位置。

2. 河道生态修复在清淤的基础上,对于河道两岸进行生态植被的恢复和整治。

适当种植水生植物,修复河岸植被,增加河道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3. 水质净化通过设置生态滤池、植物箱和生物降解等设施,对河道的水质进行净化处理,提高水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 灌溉改造对农田灌溉系统进行改造升级,提高农田灌溉的效率,减少浪费。

5. 水土保护加强河道周边的水土保护工作,通过种植防护植被,修复河道堤岸,减少水土流失。

六、工程实施步骤1. 调查勘察对农村河道进行详细的调查勘察,了解河道的地貌、水质、植被等情况,为后续工程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2. 方案设计根据调查勘察的结果,制定详细的农村河道治理工程实施方案,包括清淤工作方案、河道生态修复方案、水质净化方案、灌溉改造方案以及水土保护方案等。

3. 施工准备组织施工队伍,采购所需材料设备,制定施工计划和安全措施,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4. 实施工程按照制定的方案和计划,对农村河道进行清淤、生态修复、水质净化、灌溉改造和水土保护等工程进行实施。

5. 验收验收在工程实施完成后,对农村河道治理工程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农场20XX年河道疏浚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建设单位:XX设计单位:XX建设科技有限公司二○XX年XX月目录一、概述 (1)(一)基本情况 (1)1、自然条件 (1)2、经济社会情况 (2)(二)农村河道现状 (5)1、县域内农村河道基本现状 (5)2、工程实施情况 (6)3、存在的主要问题 (8)二、开展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8)1、实施农村河道疏浚整治的必要性 (8)2、实施农村河道疏浚整治的可行性 (9)三、农村河道轮浚规划情况 (11)1、2016年度工程轮浚计划 (11)2、2017年度工程轮浚计划 (11)3、2018年度工程轮浚计划 (11)4、2019年度工程轮浚计划 (11)5、2020年度工程轮浚计划 (11)四、项目建设标准 (12)(一)灌溉、排涝标准 (12)(二)水质、环境标准 (12)(三)工程标准:农场河道疏浚标准 (12)(四)小型水工建筑物配套标准 (12)五、项目建设内容 (13)(一)建设目标 (13)(二)工程内容 (13)1、河道疏浚工程 (13)2、建筑物工程 (14)(三)工程定位 (14)(四)典型设计 (14)1、河道疏浚工程 (14)2、建筑物工程 (16)六、资金筹措及管理 (22)(一)投资估算 (22)1、编制原则 (22)2、编制依据 (22)3、采用定额 (22)4、基础单价 (23)(二)投资机构及资金筹措方案 (24)(三)资金管理 (24)七、预期效益及环境评价 (25)(一)预期效益分析 (25)1、社会效益 (25)2、生态效益 (25)3、经济效益 (26)(二)环境评价 (26)八、项目组织及建设管理 (27)(一)组织领导 (27)(二)资金保障 (27)(三)建设管理 (27)九、工程长效管护 (29)一、概述(一)基本情况1、自然条件(1)自然地理条件黄海农场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境内,地处废黄河、苏北灌溉总渠及淮河入海水道下游入海处,属淮河流域下游,苏北黄淮冲积平原东北端。

地理位置南临大运河支渠中山河、北临响水县陈家港。

场域东西向偏长,约20km,南北向略短,约15km,总面积约200km2。

全场地形因历史上黄河夺淮,在响水县境内多次决口,受废黄河过境影响,起伏较大,地貌特征上为海湾相黄淮淤积平原,地势低洼,尚属平坦,地面高程一般在2.5m左右(废黄河零点),高约3.2m,低约 2.1m,地面坡降总趋势为由东南向西北缓缓倾斜,坡降约1/10000。

(2)气候降水特点黄海农场位于暖温带南缘,北临黄海,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且伴有海洋性气候特征。

全年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霜期较短,由于每年的季风进退早迟和势力强弱不同,降水量在年际间变化较大,降雨不均。

据建场以来多年雨量统计资料表明,雨量充沛,平均年降雨量923.8mm,年降雨量最少为488.4mm(1978年),最多为1512.4mm (2000年);在同一年中,各季节降雨量差异也很大,春季(3月至5月)平均降雨日为8.1天,降雨149.9 mm,占全年雨量16.2%;夏季(6月至8月)平均降雨日为36.9天,降雨量为533.6mm,占全年雨量57.8%;秋季(9月至11月)平均降雨日23.2天,降雨量为180.1 mm,占全年雨量19.5%;冬季(12月至次年2月)雨雪稀少,平均降雨日15.1天,降雨量只有60.2 mm,占全年雨量的6.5%,全年以7月份雨量较多,一般在226.5 mm。

我场年日照时数最多为2741.0小时(1978年),最少1844.4小时(1964年),年平均日照时数2306.7小时;年蒸发量最大年1956.0 mm (1978年),最小年1134.8 mm (1963年),多年平均1585.0mm;多年平均气温为13.3℃,年最高气温39.9℃,年最低气温-16.4℃。

历年初霜期一般在10月31日,终霜期一般在4月12日,无霜期最长年238天(1964年),最短年170天(1991年),平均201.0天。

(3)土壤类型黄海农场境内的土地为重粘土土壤,部分土壤含盐碱较重。

(4)植被情况及自然灾害当地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夏季受海洋气候影响,又在热带暖湿气流控制之下,经常处于冷暖空气交汇之处,六月前后为梅雨期,七至九月为台风侵袭期,加上季风的早迟强弱与年际变化,上游来水泄量大小等因素,时常发生旱涝低温阴雨、台风、冰雹、海潮等灾害。

2、经济社会情况(1)社会经济情况农场下辖15个生产区,共72个生产大队(行政村),总人口17500人,其中农业人口7480人;项目区位于二生产区、三生产区、五生产区、六生产区、七生产区、十二生产区、十三生产区、十四生产区。

2015年,黄海农场生产总值为5863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5610万元,工业总产值13020万元,年人均收入2.46万元,职均收入4.9万元。

二生产区总面积1.0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0.96 万亩,生产区下辖5个大队,总人口303人,其中农业人口129 人。

2015年,二生产区农业总产值2782.57 万元,职均收入2.9 万元;三生产区总面积1.9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39万亩,生产区下辖5个大队,总人口477人,其中农业人口81人。

2015年,三生产区农业总产值2730万元,职均收入3.68万元;五生产区总面积1.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0.76万亩,生产区下辖5个大队,总人口670人,其中农业人口328人。

2015年,五生产区农业总产值1234万元,职均收入1.9万元;六生产区总面积1.5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24万亩,生产区下辖6个大队,总人口328人,其中农业人口328人。

2015年,六生产区农业总产值3379万元,职均收入2.6万元;七生产区总面积1.8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31万亩,生产区下辖5个大队,总人口483人,其中农业人口78人。

2015年,七生产区农业总产值3552万元,职均收入3.28万元;十二生产区总面积1.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3万亩,生产区下辖5个大队,总人口468人,其中农业人口80人。

2015年,十二生产区农业总产值3680万元,职均收入3.91万元;十三生产区总面积1.9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32万亩,生产区下辖6个大队,总人口468人,其中农业人口80人。

2015年,十三生产区农业总产值3680万元,职均收入3.91万元;十四生产区总面积1.7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25万亩,生产区下辖6个大队,总人口454人,其中农业人口72人。

2014年,十四生产区农业总产值3510万元,职均收入3.89万元。

(2)农业生产状况黄海农场占地面积3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5.5万亩,淡水养殖面积5000亩,林地绿化面积15000亩,年产商品粮17050万公斤。

高效农业面积为200亩,黄海农场种植模式为稻麦轮作,全部为集体规模经营,机械化水平较高,其中麦子生产为全程机械化,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95%。

项目区二生产区总面积1.5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06万亩,农业种植以水稻、小大麦等粮食作物为主,形成稻麦轮作。

2015年大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为1.06万亩,粮食总产量为1.24万t,水稻平均亩产650kg,大小麦平均亩产520kg;三生产区总面积1.9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39万亩,农业种植以水稻、小大麦等粮食作物为主,形成稻麦轮作。

2015年大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为1.39万亩,粮食总产量为1.59万t,水稻平均亩产685kg,大小麦平均亩产465kg;五生产区总面积1.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0.76万亩,农业种植以水稻、小大麦等粮食作物为主,形成稻麦轮作。

2015年大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为0.76万亩,粮食总产量为0.76万t,水稻平均亩产685kg,大小麦平均亩产465kg;六生产区总面积1.3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24万亩,农业种植以水稻、小大麦等粮食作物为主,形成稻麦轮作。

2015年大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为1.05万亩,粮食总产量为1.33万t,水稻平均亩产664kg,大小麦平均亩产413kg;七生产区总面积1.8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31万亩,农业种植以水稻、小大麦等粮食作物为主,形成稻麦轮作。

2015年大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为1.31万亩,粮食总产量为1.44万t,水稻平均亩产575kg,大小麦平均亩产475kg;十二生产区总面积1.6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08万亩,农业种植以水稻、小大麦等粮食作物为主,形成稻麦轮作。

2015年大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为1.08万亩,粮食总产量为1.43万t,水稻平均亩产595kg,大小麦平均亩产485kg。

十三生产区总面积1.9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32万亩,农业种植以水稻、小大麦等粮食作物为主,形成稻麦轮作。

2015年大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为1.32万亩,粮食总产量为1.43万t,水稻平均亩产595kg,大小麦平均亩产485kg。

十四生产区总面积1.7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25万亩,农业种植以水稻、小大麦等粮食作物为主,形成稻麦轮作。

2015年大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为1.25万亩,粮食总产量为1.35万t,水稻平均亩产576kg,大小麦平均亩产498kg。

(二)农村河道现状1、县域内农村河道基本现状(1)流域水系概况中山河:中山河又称为废黄河,该河道是黄海农场的主要灌溉水源。

区域范围:南至大有镇,北至228国道,流经农场长度为8.5km,是15.5万亩耕地的水源。

民生河:民生河是黄海农场的主要排水河道,农场通过内部横向排河将水排入4条纵向骨干排水河道,最终汇集到民生河入海,民生河南至南河镇,北至陈港,流经农场长度为18km,总覆盖区域面积为200km2。

(2)河道概况我场计有跨生产区大沟(渠)级骨干河道13条144.3km,中沟级骨干河道64条237.5km。

其中大沟(渠)级河道地跨两个以上管理区,具有流域性广、公益性强、设计标准高的特点,中沟级河道设计标准较大沟(渠)级河道低,却具有数量较多、分布较广的特点。

(3)水功能区划黄海农场灌溉水源为中山河,经农场的主干渠道军寨渠分向下属四条支渠(一支渠、二支渠、三支渠、四支渠)。

农场主要有南北向排河四条(民生河、东直河、新荡河、西直河),东西向支流排河十三条,民生河为主干排河,其它河道水汇集到民生河中,最后经民生河流向大海。

黄海农场经过几年的河道疏浚整治,目前境内河道水质为三类。

2、工程实施情况2008以来,我场紧紧围绕《江苏省农垦2008-2010年河道整治规划》和《江苏省农垦2008-2010年河塘疏浚整治规划》及《2011-2012河道疏浚整治规划》及《江苏省黄海农场2013-2015年河道轮浚规划》,认真组织实施了河道、河塘疏浚整治工程,2008-2014年全场共完成大沟河道疏浚24条、237.73km,土方656.47万m3,占下达任务数的102.15%;完成中沟河道疏浚132条,542.53km,土方472.22万m3,占下达任务数的103.18%,改造建筑物887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