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贞观之治” 习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含答案)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孟宪实教授说:“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最有魅力的一个朝代。
”唐朝的建立者是()A.李世民B.杨坚C.李渊D.李隆基2.“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被唐太宗喻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A.房玄龄B.魏征C.姚崇D.杜如晦3.“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
”这句话介绍的是()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C.三公九卿制D.郡县制4.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
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5.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唐玄宗在位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A.“开元盛世”B.“贞观之治”C.“开皇之治”D.“文景之治”6.唐太宗“轻徭薄赋”的措施体现的思想是()A.仁政爱民B.有教无类C.兼爱非攻D.严刑峻法7唐太宗非常重视中书、门下两省在中枢政务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
他曾对群臣说:“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这反映了门下省的职权是()A.替皇帝起草诏令B.审核诏令内容C.负责诏令的执行D.负责监察百官8.“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有名的治世局面。
下面对这一局面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B.唐的统一与安定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创造了条件C.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繁荣局面出现的基础9《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
”(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明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
”小明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A.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B.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D.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10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习题1 试题

第 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选择题1.通过秦末和隋末农民战争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开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达在〔〕A.实现了改朝换代B.改变了封建社会阶级力量比照C.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D.消灭了大批地主官僚2.导致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不是〔〕①隋炀帝的暴政②开通大运河③农民大起义④部将的反叛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②④3.汉唐前期呈现封建盛世的一共同原因是〔〕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适时调整消费关系③施行的政策具有连续性④广阔人民的辛勤劳动A .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表达,其不合适的一项是哪一项〔〕A.唐太宗注意汲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B.唐太宗擅长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拟清明C.农民占有一定土地,消费时间是有所保证D.唐太宗把地方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5.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不正确的选项是〔〕A.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汲取教训B.唐的统一与安定为“治〞的场面出现创造了条件C.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是这一场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创造繁荣的根底6.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见兴亡;以人为镜,可知得失。
〞他在位期间最能表达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①反复强调“存百姓〞思想,励精图治。
②任用贤臣,擅长纳谏。
③戒奢从简。
④轻徭薄赋,劝课农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那么枝叶茂荣。
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了唐太宗〔〕A.民贵君轻的思想B.农业为本的思想C.君治为本的思想D.强调“存百姓〞思想8.隋唐时期,三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
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B.完善HY集权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扩大民主权利9.唐太宗知道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A.以法治国B.以德治国C.选用贤能D.一人治国10.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A .?开皇律?B .?隋律?C .?唐律疏议? D.?宋律?励志赠言经典语录精选句;挥动**,放飞梦想。
初一历史下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含答案)

初一历史下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含答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
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3.贞观时期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4.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知识点二女皇武则天 5.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6.她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知识点三开元盛世 7.唐玄宗继位后,在贤相姚崇和宋�Z 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8.其在位前期,唐朝的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
材料一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尤务拔擢,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
所荐必行,所举辄试……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陆贽:《陆宣公翰苑集》材料二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9.材料中的“则天太后”是谁?材料中主要反映了她哪方面的特点?武则天。
重用人才,知人善任。
10.材料二中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评价?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弘扬了“贞观之治”。
武则天的统治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在唐朝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随堂巩固案1.“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下列与唐高祖有关的是( C )①开通运河②太原起兵③长安称帝④重用魏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福州市中考)电视剧《贞观长歌》再现了唐朝贞观年间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B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3.(湛江市中考)唐太宗的政绩中,最为后人所称道的是( B ) A.革新政治,完善制度 B.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C.轻徭薄赋,劝课农桑D.戒奢从简,力倡节约 4.在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上,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扮演京剧《贞观盛事》中一位耿直进谏的名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选择题1.“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诗人李商隐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慨。
历史上把唐朝鼎盛时期称为( )A.文景之治B.光武之治C.开元盛世D.开皇之治2.“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
”可以看出() A.唐玄宗时期经济发展B.唐玄宗时期吏治清明C.唐玄宗时期人才济济D.唐玄宗时期生活奢侈3.《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
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
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D.重用有才能的人4.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5.“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
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
”这首诗赞扬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A.戒奢从简B.整顿吏治C.重视农业D.变法图强6.现代史学家郭沫若所写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对联,高度评价的封建帝王是()A.唐中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7.中共中央颁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
古时候即有“居安思危、戒奢从简”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虚心纳谏,这位皇帝是()A.隋炀帝B.汉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8.“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
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这反映了唐太宗()A.勤于政事B.善于纳谏C.节俭治国D.唯才是用9.贞观年间,魏征在很多场合直接指出皇帝的过错,唐太宗不仅不生气反而重用他。
因此可以看出唐太宗( )A.重视人才B.倡导言论自由C.轻徭薄赋D.虚心纳谏10.下列关于唐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的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A.581年、李渊B.618年、杨坚C.618年、李渊D.618年、李世民二非选择题1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建立:618年,__________称帝,建立唐朝,定都________。
【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习题(含答案)

况?( )
A.唐玄宗
B.唐太宗
8.分析图表与下列哪个事例无关( )
C.隋文帝
D.武则天
A.隋朝的繁荣 C.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B.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D.唐玄宗时,进入鼎盛时期
材料二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 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
B.推行科举制,用贤人,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5.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贞观遗风
D.开元盛世
第 2 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基础知识】 知识点 1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建立:618 年,__________称帝,建立唐朝,定都________。 2.“贞观之治” (1) 概况:626 年,__________即位,次年改年号为“________”,他就是历史 上著名的________。 (2) 措施 ①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重用谏臣 __________。 ②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__________善于谋略, __________敢于决断。 ③ 政 治 上 : 进 一 步 完 善 ______________ ; 制 定 法 律 , 减 省 ________ ; 增 加 ______________,鼓励士人报考,__________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 各级官吏的政绩。 ④经济上:减轻人民的______________,鼓励发展______________。 (3) 评价: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 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____________”。 知识点 2 女皇帝武则天 1.概况: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称 帝,改国号为________。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______皇帝。 2.措施:打击敌对的__________;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________制度,不拘 一格选拔人才;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3.评价: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 和开拓。这为后来“____________”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 3“开元盛世” 1.概况:唐玄宗是武则天的孙子,不仅多才多艺,治理国家也很有能力。 2.措施: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__________和________的辅 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________,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后精练含答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后精练含答案【单项选择】1.“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被唐太宗喻为“可以明得失”的“明镜”的大臣是()A. 魏征B. 姚崇C. 卫青D. 宋璟2.(2018安徽,3,2分)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
”为此,太宗()A.知人善任,虚心纳谏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戒奢从简,轻徭薄赋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3.贞观二年,长安大旱,出现蝗灾。
唐太宗进入园子查看粮食情况,看见蝗虫在禾苗上,便说道,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
你如果有灵的话,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
说着吞下了蝗虫。
“唐太宗吞蝗”体现了他的什么思想()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B.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
D.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4.虽然唐太宗在位只有短短的二十三年,但是在他的努力下,唐朝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日本古代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几乎都是唐朝的翻版。
日本中央的省(相当于我国的部)是来源于唐太宗时期完善的哪个制度?()A.科举制B.殿试制度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5.唐太宗主持制定了《贞观律》,长孙无忌又和其他人为其作注,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唐律疏议》,也是封建社会成就最高的法典,而且一直保存下来。
这反映出唐太宗的哪项革新措施?()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B. 制定法律,减省刑法C.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D. 严格考查官吏的政绩6.“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的评价包含了四位古代帝王。
下列哪一措施与这四位帝王无关()A.统一文字和货币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创立殿试制度 D.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7.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
“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评价的是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期的统治()A.唐太宗 B.唐中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8.“武太后载初元年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数日方了。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知识讲述】“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
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谏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
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
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能力拓展】唐朝,从公元618年建立,到907年被朱温灭掉,共存在了289年。
唐朝的兴盛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隋朝打下的基础,唐朝继承了隋朝诸多制度,唐朝分前期和后期,中间以安史之乱为界限,前期是昌盛期,后期则是衰亡期。
唐高祖建立了唐朝,而唐太宗李世民领兵用十年时间完成了统一大业。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成功登位后,励精图治使唐朝在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此后,唐玄宗时期又出现了“开元盛世”,国强民富,升平之世再次出现。
但同样也是在唐玄宗时期发生了安史之乱,从此唐朝走向了衰亡。
【考频分析】本内容在中考中占有重要地位,考查频率较高。
考查的题型有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
考查的内容,重点以考察唐朝唐太宗时期的统治措施为主,考查的内容比较全面,考查的角度多样。
从考查的层次看,以识记、理解能力为主,也重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经典题目】1.开创了“贞观之治”社会局面的皇帝是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参考答案] B【解析】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唐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使唐朝在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
2.贞观初年,太宗常常告诫臣下不可浪费民力。
他主张A.统一铸造五铢钱B.轻徭薄赋C.废除丞相D.闭关锁国[参考答案] B【解析】根据题意分析不浪费民力,是要轻徭薄赋。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习题pptx课件人教部编版

3. [史料实证][2021 ·安徽]唐高宗时,宰相薛元超曾感叹自己 虽然富贵,但非进士出身,这是人生最大的遗憾;唐宣 宗也羡慕进士,曾在宫中题“乡贡进士李道龙”。这说明 ( C) A.殿试制度成为定制 B.科举制是唐朝唯一的选官制度 C.进士身份受到尊崇 D.下层民众成为进士的主要来源
【点拨】根据题干可知,虽然薛元超官居宰相、唐宣宗贵 为皇帝,但他们仍然羡慕进士,这说明进士身份受到尊崇 。故选C。
【点拨】根据题干中“涉及如何止徭役、慎刑罚、劝农桑、 息征战,如何做到‘取信于民’和‘安抚恤人’”可知,唐太宗 的治国思想主要涉及民生问题,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D正确。A、B、C与题意不符,排除。
返回
2. [创新题]下面材料反映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能够出现盛世局面的共 同原因是( C ) A.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B.注重文教,发展科举 C.重用贤能,重视经济 D.勤于政事,轻徭薄赋
(1)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横线处应填的人名。结合上述材料 ,写出唐太宗在位时期政治清明的主要原因。(4分)
人名:魏征。原因:虚心纳谏。
【以民为本】 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 能覆舟。
——唐太宗 (2)唐太宗的这一思想认识,主要源自什么?贞观新政中,唐
太宗的哪一措施体现了他“以民为本”的思想?(4分)
B.618年,李世民建立唐朝
C.589年,李渊建立唐朝
D.618年,李渊建立唐朝
返回
2.[2022 ·雅安]“主纳忠谏,臣进直言,蔚然成风”,是唐太 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敢于 直言的著名大臣是( C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宋璟
返回
3.唐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这反映出 唐太宗( A ) A.重用贤能 B.勤于政事 C.节俭治国 D.善于纳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贞观之治
一、选择题
1.618年,建立唐朝的是()
A、李渊
B、李世民
C、李建成
D、李元吉
2.说:“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是()
A、唐高祖李渊
B、唐太宗李世民
C、武则天
D、唐玄宗李隆基
3.吸取隋亡教训,非常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并“戒奢从简”的唐朝皇帝是()
A、唐高祖李渊
B、唐太宗李世民
C、武则天
D、唐玄宗李隆基
4.唐太宗实行的下列措施中,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是()
A、轻徭薄赋
B、
C、重视纳谏
D、加强中央权力
5.下列被唐太宗重用的人才是()
①魏征②房玄龄③杜如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唐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这是他在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大臣后说的,这位大臣是()A、魏征B、杜如晦C、姚崇D、李靖
7.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A、笼络人才
B、维护封建统治
C、做一代名君
D、减少决策失误
8.中国历史上称唐太宗的统治时期为()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9.“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减轻人们负担②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唯才是举③开通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④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加强行政职能⑤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0. 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唐宗”指的是 (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高宗
11.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曾有人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她是()
A、吕后
B、慈禧
C、武则天
D、王昭君
12.下列朝代定都长安的有()
①西晋②西汉③东汉④隋朝⑤唐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④
二、材料题
13.(上)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宝此三镜,以防已过。
今魏子殂逝,遂亡一镜矣”
(1)材料中的“上”“魏子”指的是谁?
(2)材料中提到的“三镜”指的是什么?
(3)为何他会感到“今魏子殂逝,遂亡一镜矣”?
14.材料一:她比较重视发展农业生产,684年下令奖励农桑,提出凡是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降职。
高宗死时,她宣布百姓年满50岁者免除徭役,比60岁免役的旧制缩短了十年。
材料二:她很爱才。
选官虽滥,但只要发现不称职的,就立刻废黜甚至诛杀。
她选用的宰相狄仁杰是有名的贤相。
开元年间的名臣姚崇、宋景、张九龄等都是她提拔上来的。
材料三:她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呈现出发展的趋势,人口也由380万户猛增到615万户。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⑴材料中的“她”指的历史上的哪位皇帝?她统治时期被评价为什么?
⑵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各说明了什么?
三、问答题
唐太宗说: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当时的统治者为什么有这样的认识? 唐太宗采取哪些措施来发展经济、巩固统治?请你简单评价一下唐太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BBAD ABCBA CC
二、材料题
13.(1)唐太宗魏征(2)镜子历史魏征
(3)魏征的离世不仅让李世民失去了一个臣子,更是让他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位良师益友。
14.⑴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⑵材料一说明武则天的改革措施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和减轻农民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材料二说明武则天重用有才能的官员,对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强盛起了一定的作用。
材料三说明武则天统治时期的经济繁荣景象,经济和国力不断增强,人口不断增加。
三、问答题
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像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要维护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
“贞观之治”:1.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2.崇尚节俭;3.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