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绿色建筑典范_维多利亚保险公司总部大楼

合集下载

摩天大楼的起源

摩天大楼的起源

摩天大楼的起源“摩天”(skyscraper)一词,最初是一个船员术语,意思是帆船上的高大桅杆或者帆,后来不断演变,逐渐成为建筑中的一个特定术语。

1883年,“摩天大楼”一词首先出现在美国一位喜欢幻想的作家所写的《美国建筑师与建筑新闻》一文中,这个术语就此诞生。

从那时到现在,人们建造了众多摩天大楼,鳞次栉比,耸立在世界各大城市的天际线上。

大型建筑物常常被用来炫耀权力和财富,崇尚领导人或宗教信仰,扩展和延伸可能的事物的界限,甚至还作为业主、家族、建筑师和建造者之间的竞争。

在早期的美国,最接近天空的建筑物莫过于大教堂的塔尖。

到19世纪中叶,各州的议会大厦不断“增长”,就连各县的法院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对于商业开发商来说,普通结构的建筑已无法满足大厦的上限:这些普通建筑通常只有10层或11层,四周具有厚厚的承重墙。

为了建造更高的建筑物,建筑师用铁来强化石墙,然后支撑楼层,然后又支撑楼层和墙壁两者。

到了最后,人们彻底放弃了铁,转而用一种铆钉连接的钢架来取而代之,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建筑物终于得以不断攀升,最终可以自由地上升到任何高度。

在19世纪90年代的摩天大楼,15层已经算很高了,可是到20世纪,摩天大楼却达到了更高的高度。

1913年,纽约市的伍尔沃思大楼到达了57层楼,可是到了1930年,它的高度又被新的摩天大楼超越,就这样,新建的摩天大楼你追我赶,高度一路攀升起来。

摩天大楼之所以被称为摩天大楼,是因为人们认为放眼望去时,这些高大的建筑物似乎擦到了天际,当然,这不过是形容建筑物高耸入云而已。

摩天大楼的问世,是多种技术问世的结果——如果没有钢架结构,就不会有摩天大楼;如果没有混凝土、安全电梯、电话,也不会有摩天大楼。

19世纪出现的两大新技术,为摩天大楼这个全新类型的建筑物铺平了道路。

第一项开发的新技术就是安全电梯的问世。

在此之前设计的各种电梯使用了数个世纪,从19世纪中期开始,蒸汽控制的电梯开始出现,在工厂、矿井和库房中广泛用于搬运材料。

世界着名建筑欣赏(现代建筑)

世界着名建筑欣赏(现代建筑)

做一枚螺丝钉,那里需要那里上。20. 12.2302 :02:380 2:02De c-2023 -Dec-2 0
日复一日的努力只为成就美好的明天 。02:02:3802:02:3802:02Wednesday, December 23, 2020
安全放在第一位,防微杜渐。20.12.2320.12.2302:02:3802:02:38December 23, 2020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02:02:3802:02:3802:02Wednesday, December 23,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2.2320.12.2302:02:3802:02:38December 23, 2020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2月23日上午2时2分20.12.2320.12.23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2时2分38秒 上午2时 2分02:02:3820.12.23
专注今天,好好努力,剩下的交给时 间。20.12.2320.12.2302:0202:02:3802:02:38Dec-20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0年12月23日 星期三2时2分38秒 Wednesday, December 23, 2020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0年12月23日 上午2时 2分20.12.2320.12.23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因为相信而伟 大。2020年12月23日 星期三 上午2时 2分38秒02:02:3820.12.23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020年12月上 午2时2分20.12.2302:02December 23, 2020

节能建筑案例

节能建筑案例

节能建筑案例
节能建筑案例一:北京中关村地区的大厦
这栋节能建筑是由国际上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赫尔佐格、德梅隆主持设计的,该建筑的生态智能系统的设计是由世界上著名的德国超日建筑能量公司设计,其中五合国际受委托参与了TPT大厦前期高科与生态智能技术及双层玻璃幕墙设计技术咨询,该建筑在建成后将是中国首栋采用高科技生态节能技术的大型办公建筑。

该建筑的设计理念是创新建筑形象、塑造生态节能、舒适健康办公环境等。

优美的外观,大气的结构,舒适的环境,这栋节能建筑办公场所将是各个办公人员的梦之园。

节能建筑案例二:济南的太阳树国际公寓
济南的太阳树国际公寓在建筑上是采用欧洲成熟的建筑技术与一系列的节能科技措施,这栋建筑项目是以小高层板楼为主,设计理念在于建造“恒温恒湿”高舒适度,低能耗,尽量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新型生态科技公寓。

住在该公寓里,你的感受就像是在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舒适而又贴心。

节能建筑案例三:英国伦敦的瑞士再保险大楼
该保险大楼在外观设计上采用螺旋式,顶部尖细,其造型可谓是独具一格;在修建上,福斯特事务所采用了很多的节能技术,尽可能的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配有电脑控制的百叶窗,可根据自然条件情况自动开启或关闭百叶窗。

由于其独特的造型与完美的建筑艺术,在2004
年,该大楼获得RTBA斯特林大奖。

节能建筑案例四:德国杜塞尔多夫市的维多利亚保险公司总部大楼
维多利亚保险公司的总部大楼是欧洲以栋非常著名的生态智能建筑,虽然改建主的系统不是最好的,但该建筑却拥有一套极其完整的技术系统。

在2000,还获得了德国权威机构授予德国生态环保一等奖。

该建筑的玻璃墙幕在夜光的照映中,显得是如此的梦幻与美丽,让人为之心醉。

绿色建筑——德国国会大厦

绿色建筑——德国国会大厦

穹顶
德国国会大厦——建筑概况

光雕塑(锥体): 重300吨, 基部2.5米,上 部扩致16米, 外覆360块高 反射玻璃镜, 计算机控制日 光跟踪可移动 光板,由光电 电池驱动。
德国国会大厦——建筑概况

玻璃板最大尺寸 5.1米×1.80米。 净宽1.6米的螺 旋坡道对穹顶起 到加固作用,一 体化的锥体和穹 顶构成一个精巧 的结构。所有部 分都悬挂在外部 结构上。
德国国会大厦——历史背景
德国国会大厦——历史博物馆

工匠们保留了相当 一部分具有“不可 替代价值”的艺术 品——军人涂鸦。 当年作为胜利者所 画下的涂鸦,被德 国负责任的后代永 远地保留下来,它 们被永不褪色的特 殊墨水重新描画, 成为新柏林国会大 厦的一部分。
德国国会大厦——建筑概况


建筑技术部分——遮阳
建筑技术部分——通风

通风管道吸走室内热空气,并 通过热量转换器将其中的热量 吸收。
建筑技术部分——通风与自然光照明

倒锥体实际上在此体现了拔气烟囱的功能,整个通风系统的相 互协调形成了极为合理的气流循环通路。
建筑技术部分——双层窗


双层窗设计,外层是防卫 性的层压玻璃,内层是隔 热玻璃。侧窗的通风既可 以自动调节,又可以人工 控制。 大厦的大部分房间可以获 得自然通风和换气,新鲜 空气的换气率可以根据需 要进行调整,每小时可以 达到1~5次。

代表作品



法兰克福商业银行 柏林国会大厦 德国商务促进中心和远程技术中心 西班牙巴仑西亚会议中心 法国加里艺术中心 香港汇丰银行总部大楼
法兰克福商业银行
代表作品
香港汇丰银行总部大楼

国内外生态节能建筑案例

国内外生态节能建筑案例

1、深圳蓝牙水晶国内较全面应用生态节能高科技的例子,五合国际主持设计。

蓝牙水晶位于深圳市中心区重要枢纽地段,因此项目用地比较苛刻,建筑容积率非常高,所处位置规划高度又有限制,并且大厦后面有一所学校和幼儿园,日照遮挡非常严重,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设计中比较了各种方案,最后确定,建筑由高150米的三角形塔楼和高100米的L形板楼组成,最大限度利用日照活动的范围,高层板楼尽量远离学校。

在这个建筑设计中,有一个巨大悬挑的结构,由五合国际的设计联盟索贝特公司设计,利用了结构本身的特性和混凝土承压、钢结构承拉的特点,设计出建筑的悬挑结构。

在这次设计中,利用十大生态智能技术保证建筑的高品质:●能量活性建筑基础系统●天篷柔和辐射制冷系统●分散式新风系统●第三代窗箱式装配玻璃幕墙(按照深圳的气侯特点专门设计,带有隔音窗和百叶)●隐蔽式外窗遮阳百叶●智能采光照明系统●高效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高效防噪声系统●双层架空地面系统●给排水集成控制与水循环再生系统2、济南的太阳树国际公寓采用了一系列的节能科技措施及欧洲成熟的建筑技术,建造“恒温恒湿”高舒适度低能耗的新型生态高科技公寓。

该建筑项目以小高层板楼为主,其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基地自然地形和周边整体自然环境,营造一个现代时尚和生态科技相结合的高尚住区。

3、北京中关村地区的TPT 大厦由国际建筑设计大师赫尔佐格、德梅隆主持设计,其中生态智能系统设计由世界著名的德国超日建筑能量公司担纲。

该建筑在创新建筑形象,塑造生态节能、舒适健康的办公环境方面有许多突破,落成后将是中国首栋采用高科技生态节能技术的大型办公建筑。

在该项目的方案论证过程中,五合国际受委托参与了TPT 大厦前期高科技与生态智能技术及双层玻璃幕墙设计技术咨询工作,并且在方案深化实施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郑州摩尔(Giant Shopping Mall)目前河南省最大的综合建筑项目之一,在2004法国嘎纳国际商业地产展(MAPIC)荣膺“概念设计奖”。

全球最著名的十大绿色环保建筑

全球最著名的十大绿色环保建筑

全球最著名的十大绿色环保建筑在当今世界,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筑领域也不例外。

绿色环保建筑不仅能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下面,让我们一起领略全球最著名的十大绿色环保建筑的独特魅力。

1、布利特中心(Bullitt Center)位于美国西雅图的布利特中心,被誉为世界上最可持续的商业建筑之一。

它拥有高效的能源系统,通过太阳能板和雨水收集系统实现了能源和水资源的自给自足。

建筑的外立面采用了大量的自然采光和通风设计,减少了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依赖。

2、西门子总部大楼(Siemens Headquarters)在德国慕尼黑,西门子总部大楼展现了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

其独特的双层外墙结构,不仅能够有效隔热保温,还能根据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自动调节室内的温度和光线。

大楼内还配备了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

3、墨尔本像素大楼(Pixel Building)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像素大楼是一座令人瞩目的绿色建筑。

它的外观由彩色的太阳能板组成,不仅能够发电,还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大楼内部采用了绿色植物墙和雨水回收系统,有效地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4、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中国的标志性建筑,上海中心大厦在绿色环保方面也表现出色。

大厦采用了双层幕墙设计,中间的空气层能够起到隔热和隔音的作用。

同时,大厦还配备了风力发电设备和雨水收集系统,为大楼的运营提供了部分可再生能源和水资源。

5、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这座独特的建筑位于新加坡,其设计充分考虑了当地的气候条件。

建筑的屋顶采用了独特的弧线设计,能够引导自然风进入室内,减少了对空调的需求。

此外,滨海艺术中心还通过绿色植被的覆盖,降低了建筑表面的温度,减少了城市热岛效应。

6、英国伦敦的“零碳馆”(Zero Carbon House)“零碳馆”是英国绿色建筑的典范。

它通过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实现了零碳排放。

国际主要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国际主要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国际主要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指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而制定的一套评价标准和指南,用于评估建筑物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各国纷纷制定了自己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以鼓励和引导建筑行业朝着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本文将介绍国际主要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1.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LEED是美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最为知名和广泛应用的评价系统。

其评价标准涵盖了建筑的能源效率、室内环境质量、水资源利用、材料选择等多个方面。

LEED认证分为四个等级:认证(Certified)、银级(Silver)、金级(Gold)和白金级(Platinum),符合相应标准的建筑可以获得相应等级的认证。

2. 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是英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之一。

其评价标准包括建筑的能源使用、水资源管理、废物处理、生态系统保护等方面。

BREEAM认证分为五个等级:不合格(Unclassified)、及格(Pass)、良好(Good)、很好(Very Good)和优秀(Excellent)。

3. Green StarGreen Star是澳大利亚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也被广泛应用于新西兰和南非等国家。

其评价标准包括建筑的节能、水资源管理、室内环境质量、可持续材料使用等方面。

Green Star认证分为四个等级:不合格(Uncertified)、通过(Certified)、银级(Silver)和金级(Gold)。

4. DGNB(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Nachhaltiges Bauen)DGNB是德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其评价标准包括建筑的能源效率、材料循环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社会和文化可持续性等方面。

双层玻璃幕墙工作原理及设计要点

双层玻璃幕墙工作原理及设计要点

浅谈双层玻璃幕墙的工作原理及设计要点双层玻璃幕墙的工作原理:寒冷季节,玻璃幕墙可以最大限度的吸收太阳辐射热,通过调节进出风口的大小,可以控制适当的新风换气量,而进入两层玻璃幕墙之间的缓冲空间的空气,已被阳光初步加热。

再送入室内时可减少送暖量。

夏季炎热时期,位于两层玻璃空间的遮阳设施被放下来,绝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量在这里被挡住,并通过精心组织的自然通风排到建筑之外。

由于外层玻璃具有遮风避雨及防盗作用,夜间室外冷空气可以通过开启的内侧窗户冷却建筑。

楼板等高蓄热体,次日上午气温上升时,楼板、墙体等将会有效地冷却室内温度。

/ r# 在春秋季节双层幕墙的开启可以完全打开室内达到完全自然通风。

双层玻璃幕墙的通风模式:双层玻璃幕墙的主要优点之一是全年大部分时间里可以实行自然通风包括高层建筑在刮风下雨的天气里。

在组织通风系统时要考虑避免室内排出的浑浊空气,被再次吸如室内。

在实际工程中有下列四种双层幕墙通风系统。

1)楼层水平进出风口对角通风系统2)带窗下墙的通风系统3)竖向窗框进风,横向排风系统: n4)带竖向风道的箱式外窗排风系统- q双层智能玻璃幕墙的优点:8双层玻璃幕墙的最大优点在于它能够根据外界条件的变化而调节其机制,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照明、取暖、通风,同时减少过多的热辐射、眩光、风沙等不利条件以创造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具体优点:#运用空气热压原理和烟囱效应,把新鲜空气吸入室内,同时把室内污浊空气排到室外,并能够有效防止灰尘进入室内。

实现一年四季,无论刮风下雨,特别上在高层建筑上都能达到自然通风。

由于采用双层玻璃幕墙和中间缓冲空气层,使幕墙整体的冬季保温,夏季隔热性能非常优越。

高层建筑遮阳可以设置在双层玻璃幕墙中间,可以把太阳能隔在室外。

这在一般高层建筑上是做不到的。

合理的采光功能,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调整光线的亮度和入深入射方向。

由于形成了中间空气缓冲层,使冬季主要进入室内的空气得到初步加温;夏季主要的热辐射被遮挡在中间缓冲层之后,被有组织地排出室外,因而能够有效地节约采暖制冷能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
德国维多利亚保险公司总部大楼及其运营在2000年被德国权威机构授予德国生态环保一等奖。

这栋大厦所采用的系统不是欧洲最尖端的科技,但它是一整套相当成熟可靠的技术系统。

德国维多利亚保险公司总部大楼的外层幕墙是1700mm×2900mm,厚10mm的单层钢化玻璃,内侧幕墙是可斜开和平开的大小为800mm×2300mm的窗扇。

玻璃的导热系统U=1.1,两层幕墙之间约有30cm的空气缓冲层。

进风装置设在固定外侧幕墙的竖框之内,每一竖框内侧左右各设22个直径60mm的圆形进风口,相当于每一窗扇单元有0.12m2的进风面积。

进风口内侧有特殊合成材料制成的防鸟网。

出风口设在位于楼顶高度的水平方向百叶之中,高度450mm铝合金百叶倾斜角为37°,可以有效地防止雨水进入幕墙内侧。

在中间两层玻璃幕墙的空气缓冲层内,设有电动铝合金遮阳百叶,以调控阳光的进入量。

塔楼外立面是由约1800mm×3500mm大小、在工厂加工完毕的单元式双层幕墙构件组成,在工地上整体吊装,因而能保证施工精度和简短的安装工期。

每个单元构成相对独立的通风系统,垂直方向在楼板高度上完全封闭,单元与单元水平相接处为构造变形缝,相互之间形成6°夹角。

通过这一夹角使窗框和玻璃都是平面的双层幕墙单元,能够围合成圆形的建筑体量。

由于大楼接近杜塞尔多夫机场,从机场安全考虑,要求降低大楼玻璃幕墙对雷达波的反射作用。

因此在大楼面向机场方向上采用了加入纤细钢丝的20mm厚胶合玻璃。

由于这种双层幕墙没有现成资料,在设计过程中为确定双层幕墙的基本构造,如通风形式、进风口大小、开窗形式、遮阳中间空气层宽度等技术数据,首先做出1∶7的模型,委托亚琛大学专家进行了大量的
德国绿色建筑典范
——维多利亚保险公司总部大楼
□ 卢求
实验。

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幕墙设计。

在项目招投标确定了幕墙实施公司以后,由幕墙公司再做出1∶1单元实物模型,并对其进行通风、热功、声学等详细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1∶1实物模型的指标全部达到并部分超过原设计指标。

维多利亚保险公司总部大楼自然通风换气可达到每小时2.5到3.0倍,全年有70%的时间可以完全放弃采暖和空调机械通风。

大楼能源系统采用了大楼自己的分组式高效燃气锅炉,能源使用效率达89%,如果使用杜塞尔多夫市的远程热力和中心发电站的能源,由于沿途损失等因素,能源使用效率只有76%。

办公室内空调采用混凝土楼板辐射加置换式新风技术。

这是一种在德国成熟的技术,它的工作原理是辐射而不是对流。

它靠大面积楼板接近人体舒适温度的辐射来调整室内温度,因而使人感觉非常舒适。

这套系统的优点是设备负荷小,室内温度均匀,无噪声和风感,室内
无管道,缺点是不能做封闭吊顶。

因此,吊顶采用自由“风帆”形式居多。

具体构造是
在混凝土楼板(无梁楼板,板厚28cm)中埋入合成材料的水管。

夏季制冷水温约18℃,并根据室外温度和湿度感应器获得的数据自动调节制冷送水的温度,以避免室内形成冷凝水。

为了满足恶劣天气下窗户不能开启时的通风要求,大楼设有辅助空调系统。

空调送风口设在办公室内侧墙面立柜踢脚处,回风
口在立柜顶端楼板下,设计为2.5倍的换气量。

送入的新鲜空气略低于室内温度。

呼出的浑浊气体温度较高,上升到顶部,被排出室外,避免了新鲜气体与浑浊气体的交叉。

双层幕墙与空调采暖制冷系统的配合,使得该建筑全年70%的工作时间完全放弃空调,只在不到30%的时间里(炎热、飓风等)需要送风和供暖制冷。

由于房间的位置朝向不同、室内人员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同等原因,会出现在采暖或制冷的时期里,部分房间里工作人员仍愿意开窗通气的情况。

为了避免浪费能源,所有内侧幕墙上的可开启扇都安装有电磁感应装置,如果某一办公室的窗户打开,该区域的制冷、制热系统就自动关闭。

由于每间办公室的供暖供冷电量都是单独核算的,因而使用者也愿意尽量少用空调采暖以节约开支。

(本文作者为德中建筑协会副主席、德国注册建筑师、五合国际副总经理)
. Intelligence and Green
Building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