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绿色建筑实践案例分析

绿色建筑实践案例分析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建筑的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提供健康、舒适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绿色建筑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绿色建筑实践案例,探讨绿色建筑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案例一:沃尔玛绿色超市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之一,其绿色超市项目是绿色建筑的典范。
该项目采用了多项绿色技术和策略,包括太阳能发电系统、雨水收集系统、高效节能照明系统等。
通过这些措施,沃尔玛成功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水资源利用,减少了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此外,绿色超市还提供了更健康、舒适的购物环境,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案例二:新加坡植物园研究中心新加坡植物园研究中心是一座绿色建筑的科研机构。
该建筑采用了多项创新的绿色技术,如太阳能光伏板、雨水收集系统、绿色屋顶等。
这些技术不仅减少了能源消耗和水资源利用,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
研究中心还通过展示绿色建筑的实际效果,向公众普及绿色建筑的理念和价值。
案例三:德国柏林国际机场德国柏林国际机场是一座绿色建筑的交通枢纽。
该机场采用了多项绿色技术和策略,如太阳能光伏板、地热能利用、雨水收集系统等。
通过这些措施,机场成功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绿色建筑还提供了更舒适、健康的旅行环境,提升了旅客的满意度。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绿色建筑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绿色建筑不仅能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还能提供更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
然而,要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鼓励和支持绿色建筑的发展。
企业应该积极采用绿色技术和策略,提高建筑的资源利用效率。
个人应该增强环保意识,选择绿色建筑产品和服务。
总之,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环境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国内外绿色建筑案例分析绿色建筑是指通过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和拆除过程中考虑环境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对环境友好的建筑。
绿色建筑注重节能、节水、节地、减少污染、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建筑设计和实践。
下面将以国内外的两个绿色建筑案例进行分析。
首先,来看国外的绿色建筑案例。
位于美国纽约的一栋建筑物,名为“纽约北极圈绿色住宅大楼”。
这座住宅大楼是由沙恩伯格・莫斯科维茨・卡尼克・拉登联合设计事务所设计的,它采用了多种绿色建筑技术和设施,使其能够在环保和节能方面更加出色。
首先,该住宅大楼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洗衣、冲厕等非饮用水用途,从而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
其次,该建筑采用了太阳能光伏板,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整栋大楼提供能源,降低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再来看国内的绿色建筑案例。
位于上海世博会园区的“中国馆”是一座以绿色建筑为设计理念的建筑。
该建筑的外观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同时内部结构和设计也充分考虑了环保和节能的要求。
首先,该建筑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和灰水回收系统,充分利用雨水和洗澡水等资源,减少了对自来水的使用,实现了节水的目的。
其次,该建筑还采用了太阳能光伏板和太阳能热水系统,通过太阳能的利用,在不增加额外能源消耗的情况下,为建筑提供能源。
此外,该建筑还使用了双层玻璃和隔热材料,提高了建筑的保温性能,降低了对空调和供暖设备的需求,实现了能源的节约。
综上所述,这两个绿色建筑案例充分展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实践。
它们通过采用多种绿色建筑技术和设施,不仅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还提高了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这些绿色建筑案例还通过改善室内环境质量,提升了住户的生活质量。
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方向,也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国内外绿色建筑案例分析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运营和拆除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考虑环境因素,以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几个国内外的绿色建筑案例。
1. The Edge(荷兰)The Edge是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栋办公楼,被认为是全球最可持续的办公楼之一、该建筑使用大量太阳能电池板和地热系统,减少了能源消耗。
建筑采用智能化的系统管理照明、供暖和通风,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效率。
此外,该建筑还实施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自来水的需求。
2.花博园(中国)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国在上海打造了一个大规模的花博园,以展示具有环保理念的建筑。
花博园的设计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提高能源效率。
在建筑过程中,使用了大量可再生材料,如竹材和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
此外,花博园还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和雨水收集系统,以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
3. One Central Park(澳大利亚)位于澳大利亚悉尼的One Central Park是一个混合用途的建筑项目,包括公寓、商业空间和公共绿地。
该项目采用了多项环保措施,例如使用自然通风和天窗以减少对人工通风和照明的需求。
建筑外墙安装了垂直花园,提供了额外的隔热和美化环境的功能。
此外,建筑还使用了太阳能电池板和雨水收集系统,以降低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
4. Bullitt Center(美国)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的Bullitt Center是一座办公楼,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可持续的商业建筑之一、该建筑的设计考虑到了能源和水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
建筑使用了多项环保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地热系统和再生水处理系统。
此外,建筑还采用了被动式设计策略,如优化采光和通风,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机械设备的使用。
这些国内外的绿色建筑案例证明了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技术应用,可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这些案例也为其他建筑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和启示。
绿色建筑 案例分析讲解

• 沪上·生态家是唯一代表上海参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实物案例项目。
2.理念定位——沪上
• 针对上海作为发展中国家之夏热冬 冷地区、高密度大城市代表的地域 气候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开展文 化创意和理念研究。
3.5 废
• 混凝土结构 • 零碳馆采用的混凝土结构是利用火电厂
煤燃烧产生的粉煤灰作为原材料以一定 的比例和水泥配比而成,其最大的好处 是充分利用工业废料,就地取材,既环 保又节能。
• 外墙是 1 3 m m 抹灰层 + 1 4 0 m m 混凝土砌块+300mmXPS+ 外墙面材料 ,其墙体保温U 值0.11~0.3W/(m2·K) 。外窗选用的是绝热效果极佳的断桥窗 框 + 中空玻璃窗。具有极佳的保温隔热 效果。
3.7 热
毛细管辐射 • 零碳馆冷辐射毛细管用于大厅墙面,
将江水源热泵制取的中温冷水或低温 热水,经传输系统,传递到末端辐射 模板的表面。通过辐射和对流的方式 (以辐射为主)直接与室内环境进行 冷热交换。这种以辐射方式为主的冷 热交换极大地简化了能量从冷热泵到 终端用户——室内环境之间的传递过 程。大大减少了不可逆损失,提高了 低品质自然冷热源的可利用性。
3.2 光
• 南向坡屋面和南立面阳台设置建筑一体化 薄膜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可产11KW 清洁电能,同时作为屋顶花园遮阳棚架, 降低屋面直接辐射得热。
• 南向坡屋面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屋面 光伏发电系统一体化设置,可制备平均日 热水量 900L,约占生活热水消耗量的 50%。
绿色建筑 案例分析

3.1 风(南立面)
如地下空间通过南北水景、下沉庭院形 成通风道 ; • 底层整合通高玻璃固定窗窗框设计可开启 导风口 ; • 2~4 层南立面设计研发适合多种气候条件 通风的“呼吸窗”,结合每层阳台设计可 调节导风门. 导风门 呼吸窗
绿植
3.1 风(北立面)
底层挑空等候区朝向组团道路斜筑一道导风墙 ,形成入口自然通风、遮荫的“通风廊” ; • 建筑北侧设计嵌入“生态核”,形成竖向自然通 风热压拔风道。
3.生态策略
1.功 2.风 3.光 4.绿
5.废
6.雨 7.热
3.1 功
• 设计本身是集生活空间与工作空间 于一体的建筑,我们生活、工作在 这样的建筑内,与传统的居住与工 作分开的生活方式相比,减少上下 班交通产生的CO2排放。 • 我们将建筑的主体功能从南至北进 行了一个合理的分布,从南到北依 次为:(南侧)阳光房——住宅— —交通——工作区(北侧)。 • 白天人们在建筑的北侧工作,而南 面的阳光房在白天收集阳光所带来 的热量,让人们在夜晚归来时不那 么明显地感觉到寒意。
• “沪上”映像: 传统建筑元素:里弄、山墙、老虎 窗、石库门、花窗 生活生态语汇:穿堂风、自遮阳、 自然光、天井绿 高密度城市特征:“大都会”“大 上海” 季节气候特征:夏三伏、冬三九、 梅雨季 入口石库门
屋面老虎窗
2.理念定位——生态
• “沪上·生态家”设计理念基于自然、社会与历史等多重环境之上的生态观。从传统民居中提炼并强化低技的可 实施性与易推广性,从“垃圾”和“老石库门砖”中实现资源回用,综合风、光、影、绿等生态元素,进行构 造与技术设施一体化设计,实现建造技术的低碳成果。
• 零碳馆是利用太阳能驱动溶液再生 的系统,配合风动储能保温除湿双 向通风帽,并结合上海当地的实际 情况和气候条件,在风帽下部配套 上溶液除湿、加湿体系,让整体的 风帽效果达到最佳,并作出结合当 地季节变化而特有的模式切换,从 而使得系统更全面地凸显环保性和 节能性,同时也使得室内的温湿度 达到更适宜的标准。
绿色建筑案例分析——深圳万科中心

湿地处理系统
渗水地砖及湖水循环系统
万科中心— —生态环保理念
速生/可再生材料的应用
钢材、玻璃、地毯、竹等速生/可再生材料应用率达23%
竹子作为装修材料和家私材料在项目中的应用
竹子作为建筑材料在项目中的应用
万科中心— —生态环保理念
生态绿化 在室外空间,尽量采用渗水铺装路面以加强
雨水/污水全收集处理,节水50%
速生/可再生材料的应用
钢材、玻璃、地毯、竹等速生/可再生材料应用率达23%
生态绿化
原生植物/屋顶绿化
万科中心— —生态环保理念
外遮阳体系 根据不同朝向设置可调、固定等方式
可动式外遮阳表面使用特殊复合材料,保护内层玻璃减少太阳 能负荷及风力冲击。可转动式悬挂立面外遮阳系统不会阻挡窗外的 海景及山景。
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深圳万科中心
— —漂浮的地平线
万科中心— —概况
位 置: 深圳·盐田区·大梅沙·环梅路·内湖公园。距大梅沙海滨公园约1公里
规 模: 占地面积6.2万m² 总建筑面积12.1万m²
功能组成: 办公、酒店、会议中心
万科中心— —合作团队
总包单位:中建三局一公司 监理团队:广州珠江监理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
施工管理:严格贯彻LEED认证对施工管理,以及材料使用的
万科中心— —建筑设计理念 开 放 公 园:为市民提供更为开放的公共活动场所
万科中心— —建筑设计理念 开 放 公 园:
万科中心— —建筑设计理念 绿地最大化: 超过100%的绿化。
万科中心— —建筑设计理念 绿地最大化: 超过100%的绿化。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是一个评价绿色建筑的工具。 宗旨是:在设计中有效地减少环境和住户的负面影响。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案例分析

易收集。对雨水进行综合收集。收集的雨水经净化处
理后用于绿化浇灌。
雨水净化
景观水池
当前国内外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
❖ 节水技术
中水利用,雨水收集:屋顶雨水收集
世博轴 大漏斗状的世博轴以其独特的体型暗示了其对环境的态度,无 论是阳光、空气、还是雨水。在雨水资源丰富的上海重分实现 了雨水的回收再利用。体现了节能、降耗、绿色和生态的理念。 下雨的时候,张开的漏斗口可以接纳更多的雨水,然后这些收 集来的天然雨水流入地下二层的积水沟,最终汇集到一个 7000 立方米的蓄水池,成为中水系统里水的主要来源。这些雨水经 过沉淀、加工处理后就可实现水的再利用。这些水将满足世博 轴两侧下沉式庭院的植被灌溉,并可用作冲厕和清洗道路。据 计算,通过漏斗口对雨水的的收集,世博轴的生活用水量将减 半,省去了整整5万立方米的自来水。
双层呼吸式玻璃幕墙应用
当前国内外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
上海中心大厦是世界上唯一使用双层呼吸式玻璃幕墙结构的超高层建筑。
双层呼吸式玻璃幕墙应用
当前国内外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
❖ 节能技术 可再生能源利用: 地源热泵、太阳能光电、太阳能集热 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
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浅层地热资源(也称地 能,包括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等)的可供 热、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设备。通过输入少 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低温位热 能向高温位转移。通常地源热泵消耗1kW 的能量,用户可以得到4kW以上的热量或 冷量。
国内绿色建筑示范工程 --深圳建科大楼
❖ 围护结构设计
屋顶:采用30mm厚XPS板(吸湿性小的渗水材料)倒置式隔热构
造,
同时部分采用种植屋面;
墙体:5层及5层以下外墙采用挤塑水泥墙板,7层及以上外墙采用
国内外经典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PPT

二是建筑占地面 积6万平方米,除 8个支撑主体交通 核外,整体悬空。 底部架空9至15米, 为局部微气候的 形成提供条件, 为广大市民及游 客营造一个开放、 宜人的休闲、游 园场所。
三是项目采用了节电、 节水、节材和可再生 能源规模化利用等一 系列最先进技术,在 外墙百叶系统(镂空 铝板,角度全方位自 动调节技术)、空调 系统(采用蓄冰制冷, 雨水、中水作为冷却 水,地板送风技术)、 室内照明系统的节能 方面实现了较同等面 积的普通建筑节能65 %的目标
三是项目采用了节电节水节材和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等一系列最先进技术在外墙百叶系统镂空铝板角度全方位自动调节技术空调系统采用蓄冰制冷雨水中水作为冷却水地板送风技术室内照明系统的节能方面实现了较同等面积的普通建筑节能65的目标当前绿色建筑存在的三大误区
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对绿色建筑的一些认识
(1)、绿色建筑的概念: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
斯图加特中央火车站 斯图加特地下中央火车站由德国 Ingenhoven Architects完成,旨在通过自身 结构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特性,比如自然采光 ,减少能耗,碳排放等。这个项目设计有成组 被称之为光通道的冒出地面的采光井,其造型 十分奇特,像一个巨型漏斗将阳光尽可能多的 引入地下火车站空间。火车站地表部分则有一 些会作为市民公园来设计,避免了以往地标建 筑必须突出巨大的传统作法。
清洁系统 原理图
9、电气系统
在万科中心,不同的区域采用灵活的照明方式,配合节 能型光源及灯具的使用,照明能耗比同等规模同类建筑 减少30%左右,并且有些区域的灯可以根据环境光线的 变化进行独立调节。
10、自然通风和采光
建筑进深控 制在20米以 内,开窗率 高达30%, 保证了自然 通风、采光 及形成对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实例
国外绿色建筑案例
• 因地制宜,全部采用本地植物作为绿化植物。
绿色建筑实例
国外绿色建筑案例
• 作为美国能源部的研究机构,太阳能研究所在环保节能方面做
出了表率。投入使用以来,这一建筑每年能够节省大约20万美元 的能耗支出。
绿色建筑实例
国内绿色建筑案例
绿色建筑实例
国外绿色建筑案例
绿色建筑实例
国外绿色建筑案例
夏日建筑能量平衡设计
绿色建筑实例
国外绿色建筑案例
冬日建筑能量平衡设计
绿色建筑实例
建筑名称:美国太阳能研究所 建造地点:美国,科罗拉多 设计者:DeBartolo Pan ,Inc
国外绿色建筑案例
太阳能研究所是美国国家能源部的一个下属研究机构。坐 落在科罗拉多州的南桌山上海拔较高的半沙漠地带。建筑面积 约1 394平方米,包括一系列办公室、研究室、实验室等,主要 用来进行太阳能利用、光合作用等方面的专业研究。
室内温度的升高;夜间则缓缓释放存储的热量,以保持室内的温 度。
绿色建筑实例
国外绿色建筑案例
• 光敏窗户可以根据阳光的强度上升或下降,而且可以调
整室内的光照强度。
绿色建筑实例
国外绿色建筑案例
• 实验室有部分埋入山体,以减少热传导,节约供暖或制冷的能
源消耗。
绿色建筑实例
国外绿色建筑案例
• 建筑沿着山坡的等高线配置,尽量减少施工土方量和对
国内外优秀绿色建筑案例
绿色建筑案例
• 建筑名称:诺丁汉大学新校区 • 建造地点:英国,诺丁汉市 • 设计者:迈克•霍普金斯
国外绿色建筑案例
模型
校区布局
绿色建筑实例
2. 水资源利用
国外绿色建筑案例
霍普金斯的设计重点是1.3万平方米的线性人工湖,使其成为有机的缓 冲体。在这一水体的设计上,人工化被尽量避免,而试图营造一种人工的 自然平衡。通过对雨水的回收利用、培养水生动植物去带动水体的生态 循环等措施减少人工保养费用等。
考莫兹银行总部大厦, 德国法兰克福
主要(生态)设计特征: 1. 多个冬季花园围绕建筑主体塔楼盘旋而上。建筑侧面被四层高的花园所分割
2. 建筑主体中通高的中庭与花园连通,象烟囱一样为内向的办公室提供100%的自然通风
3. 利用混凝土的储热性能为建筑提供自然夜间降温 4. 利用自动监控的垂直遮阳板系统为建筑物提供遮阳和日照控制 5. 利用时间和运动监测器实行节能人工照明控制 6. 采用多层立面系统实现建筑节能 7. 成对的剪力墙在角落围和起来,以支撑承托八层建筑的大跨梁。这些大梁使办公 室和花园都成为无柱的开敞空间。
绿色建筑实例
国外绿色建筑案例
3. 建筑材料 注重材料的生态效应,选 择了木材贴面。 加保温层,在建筑外形成一 个“呼吸”外皮。 中厅的外墙中还加了一层 麻布作为吸音层
绿色建筑实例
外遮阳
国外绿色建筑案例
4. 节能围护结构
围护结构保温 围护结构低U-Value玻璃
绿色建筑实例
5. 低能耗通风系统
生态型高层商业建筑
米那亚大厦,马来西亚
主要(生态)设计特征: 1. 空中花园从一个三层高的植物绿化护堤开始,沿建筑表面螺旋上升。 (平面中每三层凹进
一次,设置空中花园,直至建筑屋顶)
2. 中庭 使凉空气能通过建筑的过度空间。 3. 绿化种植为建筑提供阴影和富氧环境空间 4. 曲面玻璃墙在南北两面为建筑调整日辐射得热量。构造细部使浅绿色的玻璃成为通风滤过器, 从而使室内不至于完全被封闭 5. 每层 办公室都设有外阳台和通高的推拉玻璃门以便控制自然通风的程度 6. 所有楼 电梯和卫生间都是自然采光和通风 7. 屋顶露台由钢和铝的支架结构所覆盖,它同时为屋顶游泳池及顶层体育馆的曲屋顶(远期有安 装太阳能电池的可能性)提供遮阳 和自然采光 8. 被围和的房间形成一个核心桶,通过交流空间的设置消除了黑暗空间 9. 一套自动检测系统被用于减少设备和空调系统的能耗
钢结构全装配式结构,没有任何污染 建筑没有抹灰、沙浆,全部构件为可回收性材料 实现能源自给自足,零能耗、零排放 高效保温防晒节能双腔 PET-Low-E玻璃外墙
自然通风及效率70%以上的热交换系统
高效水源热泵与低温天花供冷制暖系统 长效地下蓄热装置 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无损耗并网 智能化自动感应控制体系,可从世界各地调控
5.空调方式
国内绿色建筑案例
①冷却顶板 ②个性化送风 公共区域空调方式 ③ 置换通风
办公室空调方式
①冷却顶板 ②置换通风 ③动态送风装置
绿色建筑实例
国内绿色建筑案例
6.能源系统
50kW燃料电池
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阳能新风除湿系统
绿色建筑实例
国内绿色建筑案例
7.太阳能利用 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光电系统
图3 建筑西向外观, 选自〈Solar Energy in Architecture〉 p198
实例2
生态型高层商业建筑
米那亚大厦,马来西亚
建筑形式
绿化分析
朝向分析
遮阳设施
实例2
图4
建筑生态设计分析,选自〈Architec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Bioclimatic Building Design〉 P234
实例1
生态型高层商业建筑
考莫兹银行总部大厦, 德国法兰克福
图7 建筑中庭。选自《 Green Buildings Pay 》
实例1
生态型高层商业建筑
考莫兹银行总部大厦, 德国法兰克福
图8 建筑中庭,选自《Solar Energy in Architecture》 p109
实例1
生态型高层商业建筑
生态建筑
考莫兹银行总部大厦, 德国法兰克福
图2 建筑外观,选自 《Solar Energy in Architecture》 p109
实例1
生态型高层商业建筑
考莫兹银行总部大厦, 德国法兰克福
图4 生态设计分析,选自《Solar Energy in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p109
图3 建筑剖面,选自《Architec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Bioclimatic Building Design》 P231
实例1
生态型高层商业建筑
考莫兹银行总部大厦, 德国法兰克福
1 提升梯 2 办公空间 3 办公室 4 空中庭院 5 露台 6 中庭 7 文件提升间 8 厨房 9 女厕 10 男厕 11 残疾人厕所 12 消防通道
8. 建筑平面为每边60米长的等边三角形,每边都向外微曲以取得最大的办公空间
9. 楼电梯和服务空间被安排在平面的三个角上,以加固象村落一样成簇安排的办公 室和 花园
实例1
生态型高层商业建筑
米那亚大厦,马来西亚
简介: 1. 建筑师:杨经文 2. 建成日期: 1992年8月 3. 地点:马来西亚 4. 建造费用: 590万英镑 5. 主要特征: 30层(163米)高圆柱体塔楼 6. 气候区:亚热带
国外绿色建筑案例
通风效果
楼梯间 “风塔”
原来设计为自然通风,后经过 实地考察,证明不能满足通风 效果,故利用自然通风的基础 上辅以有效的机械通风。
机械通风
绿色建筑实例
•通过中庭的设置,在建筑内形成“风道”
国外绿色建筑案例
夏季时,主导风经过 湖面得到自然的冷却; 在冬季,靠近住宅区 的树林则成为有效的 挡风屏障。
国内绿色建筑案例
健康内墙涂料
旧混凝土块回用
再生骨料
塑胶地板
绿色建筑实例
5. 生态绿化
国内绿色建筑案例
示范楼园区绿化 屋顶绿化 中庭绿化 垂直绿化
绿色建筑实例
6. 水资源回用
国内绿色建筑案例
景观水生态修复与生态保持 活性生物虑池
绿色建筑实例
国内绿色建筑案例
• 清华大学示范性超低能耗建筑
外观图
• 建筑内部树状的散气装置,成
为室内醒目的装饰性元素。南 向的窗户封闭,但其上设有高窗 供自然通风用。
绿色建筑实例
国外绿色建筑案例
• 实验室的墙体可以自由移动,网络布线非常灵活,可根据实验
室功能的变化重新布置,以减少重新调整的费用并避免材料浪 费。
绿色建筑实例
国外绿色建筑案例
• 太阳能吸热壁能充分吸收半沙漠地带的太阳热辐射,在白昼防止
绿色建筑实例
国外绿色建筑案例
太阳能研究所生态策略
绿色建筑实例
• 退台式体型和窗户的设计扩大了
日光的入射深度,最大可以达到 27.4m。有效地减少了不必要的 人工照明的能源消耗。
国外绿色建筑案例
绿色建筑实例
国外绿色建筑案例
• 建筑屋顶安装了太阳能光电
板,并设置了排风口。
绿色建筑实例
国外绿色建筑案例
图5 平面,选自《Architec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Bioclimatic Building Design》 P229
实例1
生态型高层商业建筑
考莫兹银行总部大厦, 德国法兰克福
图6 局部生态设计示意,选自 《Solar Energy in Architecture》 p109
住区尺度的生态设计实例: (1)保护场地原生态的植被和水面。
常州北港生态小区规划
(2)构建植被网络末端,并与城市自然生态安全网络连通。通过植被
布局和配置,提高该地块的绿量和植被的生态功能。
(3)利用生物净化和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污水和雨水,用于 景观用水或 洗车冲厕。 (4)通过建筑布局和场地的植物配置,优化风环境。 (5)为利用浅层地热能创造场地条件。
夏季通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