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第九章产业布局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简)

产业经济学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将破坏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市场经济丧失活力,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
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对象,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
产业: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彼此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产业结构: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
产业关联: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结构关系。
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各企业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
产业布局:指生产力诸要素在区域空间上的组合而形成的各产业在区域范围内的分布。
主导产业:指对一个产业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支柱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时期内能支持社会发展的产业。
幼稚产业:指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体系中,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成熟产业而言,处于幼小阶段的产业。
衰退产业:指某一产业由于技术进步或需求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的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相适应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指产业之间协调能力和关联水平的提高。
产业结构高级化:指产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集中成片,形成结构完整的有机体系。
前向关联:一产业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后向关联:一产业通过需求吸收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投入产出法: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表:是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来源及其产品去向的一种表。
直接消耗系数:又称投入系数,指生产单位某产品对另一产品的直接消耗量。
完全消耗系数:指生产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对各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直接和间接消耗数量之和。
产业布局

(二)产业布局的比较优势理论 斯密 李嘉图 赫克希尔-奥林 赫克希尔 奥林
(三)产业布局的均衡与非均衡理论 1、新古典均衡区域增长理论 、 2、缪尔达尔 赫希曼的非均衡增长理论 、缪尔达尔-赫希曼的非均衡增长理论 3、威廉姆森的倒 曲线 、威廉姆森的倒U曲线 4、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
(四)公平与效率的选择理论 公平与效率释义 公平与效率的兼容与选择 影响公平与效率的因素: 影响公平与效率的因素: 1、资源稀缺 、 2、聚集效益 、 3、技术创新 、 4、增长所需要的社会经济秩序 、 5、增长所必需的扩散和转移 、 6、增长所必需的生态环境 、 前三者属于内涵要求区域经济发展走非均衡道路 后三者本质上要求区域经济的均衡性
(三)产业地区合理布局是市场和政府共同作用的 结果 1、产业布局是一个客观的过程 、 2、产业布局又是一个主观因素作用的过程 、
产业布局的理论依据
(一)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
杜能的同心农业圈层理论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西方古典区位论基本特征: 西方古典区位论基本特征: 研究宗旨是为各企业或部门找到最佳生产区位 以完全竞争市场机制下的价格理论为基础
1、地区经济差距扩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加剧 、地区经济差距扩大, 2、区域经济摩擦、地区封锁日趋强化 、区域经济摩擦、 3、产业布局非区位化,引发区域产业结构趋同 、产业布局非区位化, 4、注重地区经济倾斜,忽视产业结构倾斜 、注重地区经济倾斜,
中国产业地区布局战略选择
一、产业布局战略选择的制约因素 经济体制的制约 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 政治和社会等因素的制约 二、产业布局战略选择的原则 效率与公平兼顾 产业政策的地区倾斜与产业倾斜相结合, 产业政策的地区倾斜与产业倾斜相结合,以产业倾 斜为重点 市场配置与计划配置相结合, 市场配置与计划配置相结合,以市场配置为基础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王俊豪主编)教学大纲第一章产业经济学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产业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对学生自学的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产业经济学的体系和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发展。
教学重点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其发展。
教学难点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第一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同一产业内部企业的运行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
一、产业的定义产业界定为“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
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产业经济学不仅关注产业内企业的运行,也研究产业间的联系,即产业经济学包含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结构理论两大范畴。
产业组织理论相对于微观经济学更为关注政策问题。
产业组织研究有助于政府提高公共政策的效率。
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大类部门之间、制造业各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各中间产品之间的均衡状态。
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一、产业组织及公共政策(一)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纵深发展,以帮助人们分析现实中的特定市场的结构和竞争绩效,为政府实施相应的公共政策以维持市场秩序和经济效率提供实证依据和理论指导。
(二)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理论对公共政策的直接作用体现为政府的竞争政策和政府管制政策。
(三)政府管制政策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考虑,政府必须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公用事业进行经济管制,包括价格管制和进入管制。
此外,在存在外部性、公共物品等市场机制无法解决的问题和领域,从这种市场失灵的角度看,政府管制也是必需的。
二、产业结构理论及产业结构政策(一)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产业间的结构组成及其变化、产业结构变动的高度化、重点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发展的合理性研究等,从而为政府制定产业结构政策,实现本国产业的升级,实现后发国家对先进国家的赶超,获得本国产业的动态竞争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产业经济学之产业布局与产业集聚(ppt文档)

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
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在《经济理论和不发达 地区》提出,在后起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发 达地区由于要素报酬率较高,投资风险较低, 因此,要吸引大量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 要素和重要物质资源等由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 地区,从而在一定时期内使发达地区与不发达 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产业集中超 过一定限度后,往往出现规模报酬递减现象。
20节 第三节
目录
•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 •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和
原则
• 产业集聚
第一节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
定义
产业布局又称产业分布或产业配置,是产业在空间上的结构,是指一 国或一地区的产业生产力在一定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
•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 形成 •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自然因素对产业布局有不同的影响?自然因素对不同产业布局的影响?自然条件各要素对产业布局和生产发展的影响?自然因素对区域性分工和生产发展的影响经济因素?区域分工对产业布局的决定性作用?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对产业布局的影响?生产要素的禀赋不同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市场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价格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基础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集聚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区域分工对产业布局的决定性作用区域分工又称地域分工它是各地区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以专业化生产为主的产业结构通过地区间的协作和区间交换形成完整的工业生产区域体系
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提出区域增长极概念 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提出“循环累积因果理论”,极化效应和扩
散效应 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提出区域不平衡增长理论,极化效应和涓流效
应
点轴开发理论
点轴开发理论就是根据区域经济由点 及轴发展的空间运行规律,合理选择 增长极和各种交通轴线,并使产业有 效地向增长极及轴线两侧集中分布, 从而由点带轴、由轴带面,最终促进 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产业经济学考点整理

产业经济学考点整顿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第一节、产业旳含义及其分类(理解)一、产业旳含义(一)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旳产物(二)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旳公司经济活动旳集合(三)产业是介于宏观与微观经济之间旳中观经济(四)产业旳含义具有多层次性(五)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旳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二、产业旳一般分类措施(7种)(一)关联方式分类法1.技术关联分类法;2.原料关联分类法;3.用途关联分类法;4.方向关联分类法;5.战略关联分类法: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行产业。
主导产业:依托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旳生产函数;具有持续较高旳增长率和较强旳扩散效应。
先导产业: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旳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往某一战略目旳方向发展旳产业或产业群。
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旳战略地位,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旳份额,并起着支撑作用。
重点产业:在国民经济规划中需要重点发展旳产业。
先行产业:狭义旳涉及:瓶颈产业和基础产业;广义旳涉及狭义旳先行产业和先导产业。
(二)三次产业分类法(费歇尔、克拉克)根据经济活动与自然界旳关系为标志,将所有经济活动分为:第一产业是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旳物质生产部门;第二产业是指加工取自自然界旳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是指一二次产业物质生产活动中衍生出旳非物质生产部门。
(三)国标分类法; (四)国际原则分类法;(五)两大部类分类法(马克思):生产生产资料旳部门为第Ⅰ部类;生产消费资料旳部门为第Ⅱ部类;(六)农轻重产业分类法;(七)生产要素分类法三、产业旳其他分类措施(一)四次产业分类法;(二)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三)生产流程分类法;(四)霍夫曼分类法;(五)钱纳里—泰勒分类法。
第二节ﻩ产业经济学旳研究对象一、什么是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旳发展规律及其互相作用规律旳学科。
产业经济学旳研究对象是产业内部各公司之间互相作用关系旳规律、产业自身旳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旳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旳分布规律等。
产业经济学课件:第9章 产业集群与产业布局

促进新企业不断衍生
1、产业集群完善的地方配套体系、良好的创新氛围,使产业集群在吸引新企业进入方面
具有竞争优势。
2、产业集群内长期形成的完整产业链体系,促使企业在产业集群内“落地生根”,除非
整个产业链出现转移,企业才会考虑迁移到其他地区。
形成地区品牌
随着产业集群的成功,产业集群所依托的产业和产品不断走向世界,自然就形成了一种
2、根据对12个主要产业区的调查,86.3%的企业存在分包行为,其中50%左右具有战
略伙伴关系,尤其是在机械、服装和家具等行业,大部分企业的分包都是在地方系统聚集的产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应,将吸引更多的同类企业加入集群,同
时也将淘汰一些不适合者。这就是所谓的自组织性。
2、这个特征即是所谓的路径依赖,一旦一个产业集群开始形成,一种自我强化的过程
会促进它的成长。
提高生产率
1、产业集群内,各种相关企业相互集中在一起,进行灵活的专业化分工,可以降低原料
和产品的运输成本,节约生产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2、由于存在信息溢出效应、专业化供应商、熟练劳动力市场,企业的地理集中和信任的
◆波特教授1990年在其研究里极力强调地理群聚现象对于生产力和创新能
力的意义。
产业集群与“经济马赛克”
•
所谓的“经济马赛克”现象就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版图上可以
一目了然地看到以产业集群聚集的各种版块。世界版图由于大量的
集群存在,形成了色彩斑斓、块状明显的“经济马赛克”,世界的
财富大都是在这些块状区
第9章
产业集群与产业布局
本章主要内容
1
2
3
4
5
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
产业集群的类型与特点
(完整版)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简)

产业经济学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将破坏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市场经济丧失活力,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
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对象,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
产业: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彼此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产业结构: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
产业关联: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结构关系。
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各企业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
产业布局:指生产力诸要素在区域空间上的组合而形成的各产业在区域范围内的分布。
主导产业:指对一个产业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支柱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时期内能支持社会发展的产业。
幼稚产业:指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体系中,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成熟产业而言,处于幼小阶段的产业。
衰退产业:指某一产业由于技术进步或需求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的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相适应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指产业之间协调能力和关联水平的提高。
产业结构高级化:指产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集中成片,形成结构完整的有机体系。
前向关联:一产业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后向关联:一产业通过需求吸收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投入产出法: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表:是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来源及其产品去向的一种表。
直接消耗系数:又称投入系数,指生产单位某产品对另一产品的直接消耗量。
完全消耗系数:指生产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对各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直接和间接消耗数量之和。
产业经济学 第九章 产业布局

12.07.2021
整理课件
16
3)效率优先、协调发展原则
一个国家在进行产业布局时应该以产业空间发展的自 然规律为基础。
经济水平处于低级阶段时,其产业布局应该考虑优先 发展某些具有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优势的地区
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其布局应考虑重点发展那些 经济落后的地区,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1、增长极布局模式
一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同产业的增长速度不同,其中增长较 快的是主导产业和创新企业,这些产业和企业一般都是在某些 特定区域或城市集聚,优先发展,然后对其周围地区进行扩散 ,形成强大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这种集聚了主 导产业和创新企业的区域和城市就被称之为“增长极”
理论含义:国家在进行产业布局时,根据地区特点,选择其主
12.07.2021
整理课件
14
二、产业布局原则
1)全局原则
产业布局应该以一个国家的地域为界限,因为 它是国家干预本国经济的一种方式,而这种方 式涉及领土问题,因此必须以国家的领土主权 为基础,一个国家是不可能在别国的领土上进 行自己的产业布局的。产业布局的目标是使产 业分布合理化,实现国家整体综合利益的最优 ,而不是局部地区利益的最优,因此一个国家 的产业布局必须统筹兼顾,全面考虑。
12.07.2021
整理课件
13
(3)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是瑞典 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在1957年出版的《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 区》一书中提出来的。该理论不仅从部门间产业结构的差 异方面,而且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的区域结构差异 方面论述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区域发展的多 样性。发展中国家在产业布局上应采用非均衡发展战略, 鼓励和促进发达地区集中优势资源率先发展,通过差别性 产业布局政策和财政金融政策形成增长极,赶上国际经济 发展的步伐。在经济一定的发展之后,应通过增长极的扩 散效应以及相应的财政金融政策的转移控制贫富差距,在 产业布局上转而采用平衡发展战略,促进不发达地区的加 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