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板工艺设计规范
PCB工艺设计规范手册

PCB工艺设计规范手册
前言
本手册旨在规范PCB工艺设计,提高PCB设计的质量和可靠性,减少制造中出现的问题,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PCB工艺设计的基础知识
PCB工艺设计是指设计PCB时所涉及到的具体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的设置。
熟悉PCB的工艺制作流程以及常见工艺缺陷的产生原因等内容是进行PCB工艺设计的基本要求。
PCB设计规范
1. 尽量采用标准封装,避免过多自定义封装;
2. 控制PCB板厚,确保基板的加工稳定性;
3. 距离电磁干扰(EMI)敏感元器件的距离尽可能大,可采用屏蔽措施来减小EMI;
4. PCB铜箔外层直走线的宽度应大于内层线,一般最小不应小于0.2mm;
5. 板边固定孔的设置应符合板材规范,上下板固定孔的位置应在板的左右两侧,左右板固定孔的位置应在板的上下两端;
6. PCB设计中的焊盘应该具有适当的大小,保证它能够容纳器件引脚并得到合适的锡膏量;
7. 确保PCB设计的良好可调性和可测试性;
8. 禁止设置虚拟钻孔和小于最小钻孔尺寸的钻孔。
工艺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1. 焊盘过小;
2. 线宽线距过小;
3. 焊盘的镀层开口;
4. 焊盘容锡过多(或不足);
5. 接地电路不连续;
6. 布线不合理,导致电路噪声较大;
7. 技术文档的缺失或不清晰。
总结
PCB工艺设计是PCB设计中很重要的一步,在设计前,设计者需要考虑电路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可制造性等方面。
只有掌握了PCB工艺的基础知识,才能设计出质量高、可靠性强的PCB。
本手册的目的是为了引导设计人员正确地进行PCB工艺设计,减少常见PCB制造缺陷的出现,提高PCB工艺制作的效率和可靠性。
PCB工艺设计规范标准[详]
![PCB工艺设计规范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362e305727284b73f2425034.png)
xxxxxxxxx有限公司企业技术规范PCB工艺设计规范目次前言 (11)1范围和简介 (12)1.1范围 (12)1.2简介 (12)1.3关键词 (12)2规范性引用文件 (12)3术语和定义 (12)4PCB叠层设计 (13)4.1叠层方式 (13)4.2PCB设计介质厚度要求 (14)5PCB尺寸设计总则 (14)5.1可加工的PCB尺寸范围 (14)5.2PCB外形要求 (16)6拼板及辅助边连接设计 (17)6.1V-CUT连接 (17)6.2邮票孔连接 (18)6.3拼板方式 (19)6.4辅助边与PCB的连接方法 (21)7基准点设计 (23)7.1分类 (23)7.2基准点结构 (23)7.2.1拼板基准点和单元基准点 (23)7.2.2局部基准点 (23)7.3基准点位置 (24)7.3.1拼板的基准点 (24)7.3.2单元板的基准点 (25)7.3.3局部基准点 (25)8器件布局要求 (25)8.1器件布局通用要求 (25)8.2回流焊 (27)8.2.1SMD器件的通用要求 (27)8.2.2SMD器件布局要求 (28)8.2.3通孔回流焊器件布局总体要求 (30)8.2.4通孔回流焊器件布局要求 (30)8.2.5通孔回流焊器件印锡区域要求 (30)8.3波峰焊 (31)8.3.1波峰焊SMD器件布局要求 (31)8.3.2THD器件布局通用要求 (33)8.3.3THD器件波峰焊通用要求 (34)8.3.4THD器件选择性波峰焊要求 (34)8.4压接 (38)8.4.1信号连接器和电源连接器的定位要求 (38)8.4.2压接器件、连接器禁布区要求 (39)9孔设计 (42)9.1过孔 (42)9.1.1孔间距 (42)9.1.2过孔禁布设计 (42)9.2安装定位孔 (42)9.2.1孔类型选择 (42)9.2.2禁布区要求 (43)9.3槽孔设计 (43)10走线设计 (44)10.1线宽/线距及走线安全性要求 (44)10.2出线方式 (45)10.3覆铜设计工艺要求 (47)11阻焊设计 (48)11.1导线的阻焊设计 (48)11.2孔的阻焊设计 (48)11.2.2测试孔 (48)11.2.3安装孔 (48)11.2.4定位孔 (49)11.2.5过孔塞孔设计 (49)11.3焊盘的阻焊设计 (50)11.4金手指的阻焊设计 (51)11.5板边阻焊设计 (52)12表面处理 (52)12.1热风整平 (52)12.1.1工艺要求 (52)12.1.2适用范围 (52)12.2化学镍金 (52)12.2.1工艺要求 (52)12.2.2适用范围 (53)12.3有机可焊性保护层 (53)12.4选择性电镀金 (53)13丝印设计 (53)13.1丝印设计通用要求 (53)13.2丝印内容 (53)14尺寸和公差标注 (55)14.1需要标注的内容 (55)14.2其它要求 (55)15输出文件的工艺要求 (56)15.1装配图要求 (56)15.2钢网图要求 (56)15.3钻孔图内容要求 (56)16背板部分 (56)16.1背板尺寸设计 (56)16.1.1可加工的尺寸范围 (56)16.1.3开窗和倒角处理 (57)16.2背板器件位置要求 (57)16.2.1基本要求 (57)16.2.2非连接器类器件 (57)16.2.3配线连接器 (57)16.2.4背板连接器和护套 (59)16.2.5防误导向器件、电源连接器 (60)16.3禁布区 (62)16.3.1装配禁布区 (62)16.3.2器件禁布区 (62)16.4丝印 (65)17附录 (66)17.1“P CBA 五种主流工艺路线” (66)17.2背板六种加工工艺 (67)17.3其它的特殊设计要求 (69)18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PCB电路板PCB设计规范

PCB电路板PCB设计规范1.尺寸和形状:根据电路板应用和要求确定尺寸和形状,确保能够容纳所有的组件并符合外形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PCB的弯曲、挤压等因素,应保持板面较为平整。
2.布线规范:合理规划布线,使布线路径尽量短,减小电阻和干扰。
应避免线路交叉和平行,减少串扰和阻抗不匹配。
同时,应根据不同信号的特性分开布线,如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和高频信号。
3.引脚布局:根据电路板上的组件情况,合理安排引脚位置和布局,以便于布线和检修。
引脚布局应尽量避免互相干扰,减少电磁辐射和串扰。
4.电源和接地:电源和接地是电路板的重要部分,应合理规划电源和接地的位置和路径,确保电源供应稳定和接地可靠。
同时,应避免电源和接地回路交叉、干扰。
5.差分信号设计:对于差分信号,对应的差分线应该保持相同的长度和距离,并且相对地和其他信号线隔离,以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
6.阻抗控制:对于高频信号和差分信号,需要控制PCB的阻抗以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
通过合理布线、选用合适的线宽和间距等方式来控制阻抗。
7.信号层分布:不同信号应分配在不同的信号层上,以减少串扰和互相影响。
如分离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层,使其相互独立。
8.过孔和焊盘:过孔和焊盘是PCB上的重要部分,需要合理设计和布局,以便于焊接和连接。
过孔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尺寸和孔径,焊盘应采用适当的尺寸和形状。
9.元件布局:在布局元件时,应合理安排元件的位置和间距,以便于布线和散热。
同时,要注意元件的方向和引脚位置,以方便组装和检修。
10.标记和说明:在PCB上标注元件的名称、值和引脚功能,以便于使用和维护。
同时,在PCB设计文件中提供详细的说明和注释,方便其他人理解和修改。
总之,PCB设计规范是确保PCB电路板设计的合理性、可靠性和可制造性的重要标准和方法。
通过遵循相关规范,可以有效提高电路板的性能和可靠性,减少故障和制造成本。
PCB工艺流程设计规范ppt

1)目视检验;2)万用表测量;3 )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
对制作好的pcb进行表面处理
目的
增强PCB板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 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表面处理种类
1)镀金;2)镀银;3)化学镍 ;4)浸锡
表面处理流程
1)清洁PCB板表面;2)选择 合适的处理方法;3)进行表面
处理;4)清洗和干燥
pcb设计的优化和改进建议
通过高温、低温、湿度等 环境试验,对PCB板的稳定 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
THANK YOU.
确定信号完整 性
针对高速数字信号和模 拟信号,采取相应的措 施确保信号完整性,防 止信号反射、串扰等问 题。
确定电磁兼容 性
采取屏蔽、滤波等措施 ,确保产品在复杂电磁 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 性。
设计实例的pcb工艺流程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
PCB板材选择
根据产品性能、安规要求等选择合适的PCB板材,如 FR4、CEM-1等。
pcb工艺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和要素
基本步骤
包括需求分析、设计、仿真、优化等步骤。
要素
包括板材选择、层数设置、布局设计、布线规则、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 等因素,这些要素需要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优的设计效果。
本次ppt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主要内容
本次PPT将详细介绍PCB工艺流程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包括基本概念、 设计规则、制造工艺、质量检测等方面。
将设计好的PCB文件交由 PCB厂家进行打样或批量生 产。
将元器件按照PCB布局进行 焊接和装配,确保其连接 正确、可靠。
通过插针、万用表、示波 器等工具对PCB板进行功能 测试,检查电路是否正常 工作。
采用专业的测试设备对产 品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 包括辐射骚扰、传导骚扰 等指标。
PCB电路板PCB设计工艺规范

PCB电路板PCB设计工艺规范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是电子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电子元器件的基础。
PCB设计工艺规范是为了确保电路板的质量和可靠性,规范设计人员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操作和要求。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PCB设计工艺规范。
1.设计规范-PCB尺寸规范:根据电路板的应用需求,确定最佳的尺寸和形状。
-层压结构规范:根据电路板的复杂度和布线需求,选择适当的层压结构。
-线宽线间规范:根据电流和阻抗需求,确定电路板上的线宽和线间距。
-焊盘规范:确定焊盘的尺寸、形状和间距,以确保焊接质量。
-组件布局规范:合理布置电子元器件,使得信号传输和散热均衡。
2.贴片工艺规范-引脚间距规范:根据元器件的引脚间距,确定元器件的位置和布局。
-焊膏剂规范:选择适当的焊膏剂,并控制其厚度和分布,以确保焊接质量。
-焊接温度规范:根据元器件和焊接材料的要求,确定合适的焊接温度。
-退锡规范:通过合适的退锡工艺,确保焊接点的可靠性和连接性。
3.线路布线规范-信号完整性规范:根据信号传输特性和电磁兼容性要求,确定合适的线路布线规范。
-电源和地线规范:保持电源和地线的稳定性和布线规范,以提供可靠的电源和接地。
-信号层划分规范:根据布线需求和层压结构,确定信号层的划分和连接方式。
4.工艺控制规范-正确的板材选择:根据电路板的应用和环境要求,选择合适的板材。
-禁忌设计规范:避免设计不合理的布线,如绕线锯齿状、封装阻挡焊盘等。
-高速信号特殊处理规范:对于高速信号,需要特殊处理,如规范的阻抗匹配、信号层堆叠等。
-容错性设计规范: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制造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强电路板的容错性。
5.丝印和标识规范-丝印的位置和内容规范:确定电路板上的标识位置和内容,包括元器件的位置和器件类型。
-标示符规范:标示电路板的版本号、日期、厂家等信息,以便追踪和维护。
PCB设计工艺规范的目的是确保电路板的质量和可靠性,避免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潜在问题。
PCB工艺设计规范

PCB工艺设计规范1. 厚度规范:PCB的厚度是指PCB板的整体厚度,包括铜箔厚度和基板厚度。
通常,常用的PCB板厚度为1.6mm,厚度小于0.8mm的为薄板,大于2.4mm的为厚板。
在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制造工艺要求选择适当的板厚,以确保PCB的机械强度和电性能。
2. 最小线宽线距规范:线宽和线距是PCB中电路走线的基本要素。
在设计中,需要根据电路的复杂性、元器件封装的引脚间距以及制造工艺的要求来确定线宽和线距。
一般情况下,常见的线宽线距为0.15mm,对于高密度集成电路和高频电路,线宽线距可以更小,如0.1mm。
3.确保电信号完整性的规范:在高速信号和高频电路设计中,为了保证电信号的完整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使用合适的PCB材料、布线布局、地与电源平面的设置、阻抗匹配和信号层堆叠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信号的传输延迟,尽量缩短信号传输路径,减少信号的反射和串扰。
4.元器件布局规范:元器件的布局直接影响到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进行布局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元器件之间的布局要合理,避免互相干扰;其次,布局要符合热分布平衡的原则,尽量避免热点集中;最后,布局要注意便于元器件的调试和维护。
5.焊接规范:PCB的焊接是PCB制造的重要步骤之一、在进行焊接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焊接方式和元器件类型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
常见的焊接方式有手工焊接、波峰焊接和无铅焊接。
此外,还需要注意焊接温度和时间,避免过高的温度和时间对PCB和元器件产生损害。
6.通孔设计规范:通孔是PCB中连接不同层电路的重要通道。
为了确保通孔的质量和可靠性,通孔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通孔尺寸应符合元器件引脚和焊盘的要求;其次,通孔布局应合理,避免通孔过多导致PCB变形和信号串扰;最后,通孔孔径和层数需要根据通孔负载和导通电流来确定。
以上是几个常见的PCB工艺设计规范,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可以有效地提高PCB设计的质量和可靠性。
PCB板工艺设计规范

在BOTTOM面无 大体积、太重的 表贴器件.
1、片式器件:A≦0.075g/ mm2 2、翼形引脚器件: A≦0.300g/ mm2 3、J形引脚器件: A≦0.200g/ mm2 4、面阵列器件:A≦0.100g/ mm2
· 若有超重的器件必须布在BOTTOM面,则 应通过验证.
24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四)
55mil…… 40mil以下按4mil递减,如: 36mil、 32mil、28mil、
24mil…… ▪ 器件引脚直径与PCB板焊盘孔径的对应关系,以及二次电源插针焊脚与通孔
回流焊的焊盘孔径对应关系如下表:
15
器件库选择型要求(二)
器件引脚直径(D) D≦1.0mm
PCB焊盘孔径/插针通孔回 流焊焊盘孔径
2、要便于生产时插装.
3、尺寸较长的器件,长度方向 应按与传送方向一致,如图:
4、通孔焊盘与QFP、SOP、连接器 和BGA丝印间距离>10mm, 与SMT器件焊盘>2mm.
5、过孔焊盘与传送边距离>10mm, 与非传送边距离>5mm
▪ 高热器件的安装方式要易于操作和焊接; ▪ 当器件的发热密度超过0.4W/cm3时,单位靠器件引脚和本体不足充分散热,
应采用散热网、汇流条等措施来提高过热能力.
13
三、器件库选择型要求
14
器件库选择型要求(一)
❖已有PCB元件封装库的选用应确认无误
▪ PCB上已有元件库器件的选用应保证封装与元件物外形轮廓、引脚间距、通 孔直径等相符.
19
器件库选择型要求(六)
❖ 膨胀系数偏差大的处理
除非经实验验证没有问题,否则就不能选用和PCB板热膨胀系数差 别太大的无引脚表贴器件,这会使焊盘拉脱.;
研发PCB工艺设计规范

研发PCB工艺设计规范PCB工艺设计规范是指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的研发过程中,对于工艺设计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下面是一些PCB工艺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PCB基本要求:1.PCB尺寸要求:根据产品的要求确定PCB板的尺寸,确保适配产品的安装空间。
2. 板厚要求:根据工作环境和产品需求,选择合适的PCB板厚度,一般常见的有1.6mm、1.2mm等。
3.线宽线距要求:线宽线距的设计应根据当前工艺的可制作能力来确定,以确保良好的导电性和线路稳定性。
4.成品层数要求:根据电路复杂度和成本预算,确定合适的PCB成品层数,一般有单层、双层、四层和六层等多种选择。
5.焊盘要求:焊盘的设计应符合电子组件的封装规范,确保焊接质量和可靠性。
6.阻抗控制要求:对于需要控制阻抗的高速电路,需要进行相应的设计,包括不同层之间的层间间距和层间阻抗的控制等。
二、布局要求:1.分区布局:将PCB板按不同功能区域进行分割,并合理安排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布局,以减少干扰和噪声。
2.电源分布:合理规划电源的布局,避免不同模块之间的电源干扰。
3.外围组件布局:将与外界接口相关的元器件(如插座、开关等)布置在PCB板的边缘位置,方便与外部连接。
4.散热设计:应根据电路功耗和特殊需求,设计适当的散热结构,保证电路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丝印标识:在PCB板上设置必要的丝印标识,包括元器件的标记和位置,方便装配和维修。
三、走线要求:B走线:根据USB接口的设计规范,确保信号走线的绝对长度尽量短,并避免过量的串扰和信号损耗。
2.高速信号走线:对于高速信号线,应根据特定的信号完整性和阻抗控制需求进行布线,使用差分对布线和控制串扰。
3.电源线走线:为了避免电源噪声和电压降,应将电源线尽量走短,减少电流回路的阻抗。
四、焊接要求:1. DRC检查:在PCB设计完成后,进行DRC(Design Rule Check)检查,确保焊盘和元器件之间的间距和尺寸符合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效率高, PCB板加热2次
效率高, PCB板加热3次
THD插件 SMD贴片
THD插件 SMD贴片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二)
波峰焊加工的制成板进板方向要求有丝印标明
1、需进行波峰焊加工的PCB板要标明进板方向,并使方向 合理; 2、若PCB板可以从两个方向进入波峰,则应标识双箭头。
37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十六)
金属壳体器件和金属件与其它器件的距离满足安规要求 对于采用通孔焊接器件布局的要求
1、 对尺寸较大的PCB板( > 300mm),较重器件不应放在PCB板 的中间,减少因器件重量在PCB板受热时发生变形,影响其它已安 装好的器件。 2、要便于生产时插装。 3、尺寸较长的器件,长度方向 应按与传送方向一致,如图: 4、通孔焊盘与QFP、SOP、连接器 和BGA丝印间距离>10mm, 与SMT器件焊盘>2mm.
21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一)
PCB 加工工序合理 常用的6种PCB板生产加工流程
序号 1 2 3 4 5 6 名称 单面插装 单面贴装 单面混装 双面混装 双面贴装、插装 常规波峰焊双面 混装 工艺流程 成型-插件-波峰焊接 焊膏印刷-贴片-回流焊接 焊膏印刷-贴片-回流焊接-THD-波峰 焊接 贴片胶印刷-贴片-固化-翻板- THD-波 峰焊接-翻板-手工焊接
高热器件应考虑放于出风口或利于对流的位置 较高的元器件应考虑放于出风口,且不阻挡风路
散热器的放置应考虑利于对流
散热器边缘至少得预留3mm不得放置其它器件 温度敏感器械/件应考虑远离热源
对于自身温升高于30℃的热源,一般要求:。 在风冷条件下,电解电容等温度敏感器件离热源距离要求大于或等于2.5mm; 自然冷条件下,电解电容等温度敏感器件离热源距离要求大于或等于4.0mm; 若无法达到要求距离,则需通过温度测试保证温度敏感器件的温升在降额范围内。
对于回流焊,则可考虑采用工装夹具来确定其过回流焊的方 向
23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三)
两面过回流焊的PCB 的处理
A=器件重量/引脚与焊盘接触面积
要求
重量限制
1、片式器件:A≦0.075g/ mm2 2、翼形引脚器件: A≦0.300g/ mm2 3、J形引脚器件: A≦0.200g/ mm2 4、面阵列器件:A≦0.100g/ mm2
5
一、PCB板材要求
6
PCB板材要求(一)
确定PCB板使用板材和介电常数
常用用的PCB板材有:FR-4、铝基板、陶 瓷基板、纸芯板、带布纸板、酚醛树脂板 等 我公司的产品:双面板主要用FR-4;单面 板主要采用带布纸板;但电源板必须采用 阻燃的带布纸板;多层板根据设计确定。 介电常数,在带有RF射频信号的PCB板时 要特别说明其参数值,现在我们一般选用 的是4.800级介电常数。
敏感器件的处理。
1、易受热冲击的调测器件、敏感器件不能用表贴封装 因表贴器件在手工焊接时容易受热冲击损坏,应换成插件方式;
19
器件库选择型要求(六) 膨胀系数偏差大的处理
除非经实验验证没有问题,否则就不能选用和PCB板热膨胀系数差 别太大的无引脚表贴器件,这会使焊盘拉脱。;
非表贴器件作表贴的处理。
1、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将非表贴器件当成表贴器件使用; 这样在生产时会使用手工焊接,效率和可靠性都难以保证;
多层板边缘镀铜的处理
1、多层PCB板侧面局部作为用于焊接的引脚时,必须保证每层均有铜 箔相连,以增加镀铜的附着强度; 2、双面板一般不采用侧面镀铜作为焊接引脚,其附着强度不够。
20
四、PCB板基本布局要求
30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十)
过波峰焊的表面贴器件的STAND OFF 符合规范要求
1、过波峰焊的表面贴装器件的stand off应小于 0.15mm,否则不能在B面过波峰焊; 2、若器件的stand off在0.15mm与0.2mm 之间,可在器件本体底下布铜箔以减少器件本体 底部与PCB表面的距离。
31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十一)
波峰焊时背面测试点不连锡的最小安全距离的确定
为保证过波峰焊时不连锡, 背面测试点边沿间距应大于1.0mm
过波峰焊的插件元件焊盘间距大于1.0MM
1、为保证过波峰焊时不连锡,过波峰焊的插件元件焊 盘间距大于1.0MM (包括元件本身引脚的焊盘边缘间距)
2、优选插件元件引脚间距(pitch) ≧2.0mm,焊盘边缘间距 ≧1.0mm。
1、要留足够的空间供调试和维修;
2、周围器件(高度)不能影响可调器件的调试操作。
所有的插装磁性元件一定要有坚固的底座,禁止使用无底 座插装电感 (不然会使装配出现方向错误); 有极性的变压器的引脚尽量不要设计成对称形式
(不然会使装配出现方向错误)
安装孔的禁布区内无元器件和走线(不包括安装孔自身的 走线和铜箔)
15
器件库选择型要求(二)
PCB焊盘孔径/插针通孔回 流焊焊盘孔径 D+0.3mm/+0.15mm
器件引脚直径(D) D≦1.0mm
1.0mm<D≦2.0mm
D+0.4mm/+0.2mm
D > 2.0mm
D+0.5mm/+0.2mm
建立元件封装库时应将孔径的单位换算成英制(mil),并使孔径满足序列化要求。
PCB工艺设计规范
1
规范内容
1 2 3
PCB板材要求
热设计要求
器件库选型要求
4
基本布局要求
2
规范内容
5 6 7
走线要求
固定孔、安装孔、过孔要求
基准点(MARK点)要求
8
丝印要求
3
规范内容
9 10 11
安规要求
PCB尺寸、外型要求
工艺流程要求
12
可测试性要求
4
规范内器件库选择型要求
14
器件库选择型要求(一)
已有PCB元件封装库的选用应确认无误
PCB上已有元件库器件的选用应保证封装与元件物外形轮廓、引脚间距、通 孔直径等相符。 对于贴片的阻容件采用公司统一的元件库:GEEYA.LIB 焊盘两端走线均匀(线宽相同)或热量相当,焊盘与铜箔间以“米”字或 “十”字形式连接; 插装器件管脚应与通孔公差配合良好(通孔直径大于管脚直径8—20mil), 考虑公差可适当增加,确保透锡良好,但不得过大防止焊锡透出到顶层。 元件的孔径序列化:40mil以上按5mil递加,如: 40mil、 45mil、 50mil、 55mil…… 40mil以下按4mil递减,如: 36mil、 32mil、28mil、 24mil…… 器件引脚直径与PCB板焊盘孔径的对应关系,以及二次电源插针焊脚与通孔 回流焊的焊盘孔径对应关系如下表:
· 若有超重的器件必须布在BOTTOM面, 则应通过验证。
在BOTTOM面无 大体积、太重的 表贴器件。
24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四)
波峰焊加工的单板背面器件不形成阴影效应的安全距离已考虑波峰焊工 Text 艺的SMT 器件距离要求如下 1)相同器件间的距离
L——焊盘间距(mm/mil)
25
B——器件本体间距(mm/mil)
34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十三) BGA周围3mm内无器件
1、为了保证可维修性,BGA器件周围要有3mm禁布区,最佳为5mm 2、一般情况下,BGA不允许放置在背面。当背面有BGA器件时,不能在 正面BGA 5mm禁布区的投影范围内布器件。
贴片元件之间的最小间距满足要求
同种器件:≥0.3mm 异种器件:≥0.13Xh+0.3mm(h为周围近邻器件最大高度差)
7
PCB板材要求(二)
确定PCB板的表面处理镀层
如:镀锡、镀镍金、防氧化等,并在文件中注明。
确定PCB板的厚度 无特殊要求,尽量采用厚度为1.6mm板材。 确定PCB板的铜箔厚度 考虑PCB板整体质量,铜箔厚度至少不低于35um。
8
二、PCB热设计要求
9
热设计要求(一)
35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十四)
元器件的外侧距过板轨道接触的两个板边≥ 5MM
1、为了保证生产设备传送轨道不碰到元器件,PCB板边沿5mm内不放置器件。 2、工艺边宽度最少不能小于3mm,若仍不能达到,则需另加工艺边。 3、器件与V-CUT距离≥1mm
36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十五)
可调器件、可插拔器件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五)
Concept
Concept
concept
Concept
26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六)
2)不同类型器件间的距离
2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
16
器件库选择型要求(三) 新器件的PCB元件封装库存应确定无误
PCB板元件封装库里面没有的器件 1、根据器件资料建立封装,并加入PCB元件封装库; 2、新建的器件封装要保证丝印与实物吻合,边框与实物尺寸为准; 3、新建的器件封装细节标示要清楚,特别是电磁元件、自制结构件,一定 要与元件的资料(承认书、图纸)相符合; 4、新器件封装要能满足不同工艺(回流焊、波峰焊、通孔回流焊)的要求。
为了避免器件过回流焊后出现偏位、立碑现象,过回流焊的0805以及 0805以下片式元件两端的焊盘应保证散热对称性,焊盘与印制导线的连 接部宽度不应大于0.3mm(对于不对称焊盘),如下图
焊盘两端走线均匀(线宽相同)或热量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