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推动宜良县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合集下载

“科教兴县”铸造新宜良

“科教兴县”铸造新宜良

牛 、蔬 菜 、花卉 、林 果等特 色产业 ,提
升技 术创 新 、成 果转化 ,培植 了 一批 持
普 查 ,掌握 第一手 数据 ,为生物 资源开 发 创新 和林 下资源 的保护性 开发提 供科 学 依据 ;从可 持续发 展 的需要人 手 ,大
为 指导 ,从 宜 良县的实 际情况 出发 ,把 科技 、教 育 、文化 、卫 生作为 推动宜 良
点 ,紧 密结合 无公 害行动 计划 的 实施 , 坚 持 “ 府 引 导 、技 术协 作 、部 门 参 政 与 、企 业 为 主 、培 植 大 户 ” 的 工 作 原 则 ,通过建 立无 公害 种鸭 、商 品鸭 养殖 示范基 地 ,建立 无公 害饲 养管理 、饲 料 生产 、产品加 工和 疫病 防治 标准 体 系和 质量监 检体 系 ,使 宜 良鸭产 业全 面实 施 无公 害 生 产 控 制 ,养 鸭 业 正 式 步 入 良 种 、良法 、 质 、优 价 良性循 环轨 道 。 宜 良县李烧 鸭公 司采 取传 统 工艺与现 代 技术 结合 开发 的鸭产 品畅 销 国内外 ,企 业年产值 突破 了4 0余万元 ,项 目区农 户 00 增收3 0 0 多万元 。该项 目的成功实 施先后
称号 。
中粮 仓 ” 新 形 象 。宜 良县 从 延 伸 产 业
3 率 先 开 展 乡土 绿 化 苗木 的 研 究开 、 发 , 为 昆 明 市 乃 至 云 南 省 乡 土 绿 化 苗 木
链 ,提 高 科 技 含 量 ,满 足 社 会 需 求 人 手 ,搭建 校企 合作 平 台 ,推进 胚芽 米产
科技 项 目的实施 推动 了宜 良县区域 性 科技 、经 济 、社 会 、环 境 的可 持续发
展 。 宜 良县 在 全 县 范 围 开 展 野 生 菌 资 源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9.01•【字号】•【施行日期】2012.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2012年9月1日)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省第九次党代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高我省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改善农村民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就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一、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势在必行(一)我省特色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农业摆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启动了一批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切实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走出了一条发展云南特色农业的成功之路。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烟叶、核桃、天然橡胶、鲜切花、咖啡面积产量居全国第一,茶叶、甘蔗、肉类、蔬菜、马铃薯产量居全国前列,特色经济林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突破1亿亩。

高稳产农田达3800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36%,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0%。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4800个,龙头企业2410户,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11000多个。

农产品出口额达17.6亿美元,多年居西部省区前列,农产品成为全省第一大宗出口商品;农业招商引资持续增长,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

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对保障市场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维护边疆稳定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任务十分艰巨。

当前,我省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的关键阶段,面临着一系列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引起农产品出口需求收缩,绿色贸易壁垒等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正在兴起;农产品需求量大幅增加,土地等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和上行推力并存、生产成本上升影响农业特别是粮食比较效益,价格波动剧烈带来的市场风险越来越突出。

宜良县规划方案最新

宜良县规划方案最新

宜良县规划方案最新1. 简介宜良县位于昆明市区东南方向,地处云南省中部。

宜良县城位于云南省中部,地处昆明市区东南,紧邻昆曲高速公路和昆明至蒙自铁路,南濒滇池。

该地区环境优美,气候温和,是一个十分适宜居住的地方。

为了进一步推动宜良县的发展,宜良县政府近期发布了最新的规划方案。

2. 规划目的本次规划方案的主要目的是加快宜良县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扩大城市影响力。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宜良县政府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规划:1.推进工业发展,加快引入优质企业;2.对城市环境进行升级,提高城市品位和形象;3.改善居民衣食住行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4.扩大宜良县的影响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3. 规划内容3.1 城市规划宜良县城市规划方案将会对城市空间结构、交通运输、水系、公共设施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

其中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设完善的市民公园,增加绿地数量,提高城市生态环境;2.确立公共交通路线,方便市民出行;3.修建适合自行车行驶的绿道,建设步行街等配套设施,提高市民出行体验;4.调整市区布局,改善交通拥堵的地段;5.优化公共设施,提高市民的舒适度和便利度。

3.2 工业发展宜良县在此次规划中将加快工业发展,引入更多的企业。

具体来说,政府计划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扶持本地企业发展,引入高新技术产业;2.积极引进外地优秀企业、项目,促进投资。

3.3 城乡建设县政府还将大力改善城乡环境,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品质,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城乡规划的协调性;2.修建道路,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3.通过农村旅游等方式发展乡村经济,增加居民收入;4.加强城乡环保工作。

3.4 旅游业发展宜良县属于滇池旅游景区,因此加大旅游业发展也是此次规划的重要内容。

县政府计划从以下方面着手发展旅游业:1.改善旅游区域的配套设施,提高游客体验度;2.加强景区宣传,提高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3.扩大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范围,满足不同需求的游客需求;4.引入优秀的旅游企业,在宜良县发展旅游产业。

九大工程 力推宜良农业“十二五”大发展

九大工程 力推宜良农业“十二五”大发展
基础 性 、全局性 、方 向性 、关键性 的 重 大 农 业 科 技 推 广项 目 ,为改 造传 统 农
质量 、市场竞 争力 ,使产 业做大 、特 色 做 强 。在 保证 粮食 自食有 余 的前提下 ,
种植 结 构和品 质结构 ,提 高粮 食综合生
产 能 力 ,是 调 整 结 构 的 前提 。 “ 十二 五”期 间宜 良决心坚 定不移 地贯彻 中 央
龙 头企 业规模 发 展到4) ,力 争省级 龙 ( 户
头企业 达4 ,争取每 个 势产业培 育或 户 引进 1 家 市级 以上龙 头企 业 ,培 育~ 至2 批 省级 以上 名牌农 产 品及地 方名 特 产 品 ,使农产 品加 工转 化率达5 %,实现农 5
菜 、花 、果 五大产 业提 质 增效 ,促 进蔬 菜 、青 蚕豆 、鲜 食豌豆 、花 卉 苗木 、啤
4 %。 与 此 同时 ,优 势 产 业 向 优 势 产 区 集
为 全 面 、协 调 、可 持 续 的发 展 农 业 ,宜 良县 制定 “ 二五 ”农 业发 展规 十 划 ,争取: 2 1年 ,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  ̄ o5 1
值 达5 8 元 ,年递 增 9 42 亿 %; 粮 、烟 、
少 ;正季 产 品多 ,反季 产 品少 ;低效 产
品多 ,高效产 品 少 。二是 优势农 产 品产 业 层次低 、规 模小 、布 局 分散 。三 是农 产 品营销 队伍 组织 化程 度低 ,不能适 应 生 产发 展需要 ,农 产品 流通 不顺 畅 ,市
场 波 动 大 。 四 是 缺 乏 具 有 较 强 带 动 作 用 、市 场 竞争 力 强 的 大 型 龙 头 骨 干 企
业发展需要 。
“ 农 ” 问 题 作 为 一 切 工 作 的 重 中 之 三

云南昆明东川区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现状、问题及发展措施

云南昆明东川区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现状、问题及发展措施

回收率达91.3%。

4、重点产业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全区现有农业龙头企业46家,包括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28家,区级14家);合作社717家;家庭农家场109家。

5、重点产业品牌效益不断释放东川小有名气的品牌有东川大蒜、东川面条、鹅名堂、疙瘩金红薯、金太阳甜杏、铜橙等;获证企业“三品一标”58家、“十大名品”7家。

二、重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农业基础条件较差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面积55.93万亩,人均耕地2.34亩左右,水田仅3万亩,其余均为水浇地和山地,大部分耕地坡度达25°以上,且缺乏生产用水,山地基本 “靠天吃饭”,产出率不高[1]。

2、现代化水平低乡村地区劳动力外流,产业发展不足,资金和技术缺失,土地要素市场化进程缓慢,生产要素不断流入城市,成为资源凹地。

3、重点产业特而不强东川区土地规模小,很难形成适度规模经营,甜杏、百花桃、西瓜、金江小芭焦、中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很难形成市场主导。

4、重点产业抵抗市场风险弱东川区拥有昆明唯一的热区资源,近年来采取大棚生产模式,提升时令蔬菜的种植能力,但大蒜、洋葱、莲花白、蕃茄等大宗农产品仍存在盈利不稳的问题。

养殖商品猪的成本为饲料+人工+疫病防控(治理)+水电+其他,合计每千克约16元,但目前东川收购价格每千克为15~18元,规模养殖场陷入持续严重亏损困境。

三、重点产业发展措施1、夯实基础,补齐短板改善基础设施补短板,通过“坡改台”“土地整理”等拓展产业用地增量,盘活存量,确保逐年增加现代化设施农业建设面积。

建设水网工程,确保产业发展[2]。

在完成上级每年下达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任务以外,积极申请专债实施高标准农田资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水利设施建设;加快冷库、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

2、科学布局(1)绿色发展积极探索林下种养殖业发展模式,大力培育“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

实施土壤修复、耕地轮作、粮经轮作、农药减量增效、云南昆明东川区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现状、问题及发展措施骆继珍(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种子管理站,昆明 654100)摘要:该文阐述了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夯实基础、补齐短板、科学布局、培育主体、树立品牌、高质量建设产业项目等发展措施,以期推动当地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

对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对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对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刘晓艳(景东县植保植检站,云南景东 676200)摘 要:本文在景东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及制约因素,并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提升品牌建设、建立增长机制、加强组织保障、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为加快推进景东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景东县;特色农业;制约因素;发展对策景东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2012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首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

近年来,景东县积极探索和谋划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通过努力,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但还存在农业基础设施缺乏、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低、特色农产品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不强等制约因素。

如何更好地依托资源优势,克服短板及制约因素,进一步推动景东县高原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摆在面前的重大问题。

4.5%。

全县有耕地面积33 373 hm2,有热区耕地面积21 666 hm2。

是普洱市的粮食、烤烟、蚕桑、核桃、茶叶、蔗糖、畜牧业主产区之一。

境内有无量山、哀牢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不到万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上保存了全国1/3的物种,是地球同纬度带上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综合体。

最高海拔3376 m,最低海拔795 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31 h,年平均气温18.3 ℃,年平均降雨量1087 mm,年平均相对空气湿度77%,无明显冬季,寒潮影响微弱,无霜期长达328 d,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优越的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为高原特色农业开发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发展现状(一)粮食生产持续增长景东把夯实高原粮仓放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首要位置长抓不懈,2019年全年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6万hm2,实现总产量19.01万t,实现粮食生产持续增长。

(二)特色经济作物得到发展以冬马铃薯、冬早青豌豆、青蚕豆、秋冬大豆为主的冬农开发独具特色。

宜良:一步步走好现代化工业道路

宜良:一步步走好现代化工业道路

任相 当长的~ 段 时期 ,这 些 自发 的乡村工业 的发 展都 与过
去宜 良县政 府依靠 资源 办厂 的路 子如 出一辙 。但随着其他 地区 工业发 展的逐渐成 熟 , “ 资源 不等于优 势”已经逐渐成 为各界 的共识 。拿 矿产资源来说 ,虽然 它在 招商 引资和工业建设 中起
下 ,在 国家对待 矿产资源态 度越来越 理智规范 的当下 ,如何利 用好 自己的矿产资源 为工业发展促力 ,本身就是一道难题 。
宜 良县 的工 业 最 早 起 步 于 2 世 纪 5 年 代 的公 私 合 营 时 期 , 0 0
同样利用起 来的还有宜 良不能忽略 的矿 产资源 ,其 中金属
的需要 ,与此 同时 ,由于改革 开放 初期政 府对 工业 问题 的重视 不够 ,使得 宜 良的工业发 展尤其 是 乡镇 工业发 展产 生了一 些弊 端 并进 入了恶性循 环 。这 些弊端 主要体 现在 资源的浪 费和环 境
的破坏等 问题 上 。一些 造纸厂违 法排污 对周边 环境造 成严 重污
政 府 相 关领 导 分析 了这 些 工业 落 后 因子 产 生 的深 层 次 原
宜 良 的现 代化 工 业建 设 更像 是很 多 县域 工 业化 建 设 自 影 ,但 由于起 步晚 、农业 底子足 ,宜 良的工业还 得更加 从 } 特 色方 面 人手 进 行建 设 。现 在 ,宜 良县 的领 导 们 已经 谨1 i 动 ,他 们 的试 验 田首先是农 产 品的加工 ,以现 有的漳州达
文/ 本刊记者 王爽
宜 良的工业要发展 ,这不光是宜良县政府 的领导说了算。
矿 藏主要是铁 矿 ,而非 金属矿藏 中又以煤 、石灰 石储量最 多。
这 也 是 宣 良 的 资源 f势 。一 些 回 乡 的 村 民 利 用 了 这个 优 势 逐 渐 吃饭,他们的需求

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

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

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
农桑
【期刊名称】《致富天地》
【年(卷),期】2011(000)012
【摘要】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会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提出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调快调优一产、今后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倍增等新的思路、目标和举措,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总页数】1页(P4-4)
【作者】农桑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81
【相关文献】
1.立足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效益生态农业 [J],
2.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 [J],
3.立足优势围绕特色r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万年县农业局局长唐明树访谈录 [J], 熊翔;舒帆
4.北流市念紧“生态经”大力发展现代特色生态农业 [J], 吴小巧
5.创新模式延长生态农业产业链促进高原特色产业快速发展——记永胜县程宝农业庄园 [J], 李世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推动宜良县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作者:代玉玲王智勇
来源:《云南农业》 2019年第6期
代玉玲王智勇
宜良县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过程中,突出科技在农业中的支撑作用。

通过不断强化农
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职业农民培育,农产品农药和重金属残留检测,农药兽药GSP追踪管理
等技术措施,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农村生产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
优质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

一、加强实施农业科技试验项目、成果示范推广
通过粮食、蔬菜、花卉、水果等优良品种选育,良好耕作,养殖系统的试验示范推广,提
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2018年以来,开展了35个彩色水稻新品种(系)引种观察试验;不同
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方式对旱直播稻产量的影响试验;完成了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
范面积2000 hm2,示范带动全县25 800 hm2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实现平均每亩粮食产
量增加20 kg以上,产值亩增45元,化肥用量(折纯)亩减2 kg左右;开展了10个特色优质稻新品系引种示范,通过试验发现2个特色稻新品系较适宜九乡等高海拔地区种植;完成辣椒、甘蓝、大白菜等11个新品种引种试验;组织推广宜良县多年探索总结的蔬菜生物多样性高效种植技术2666.67 hm2;引进黄金草鱼、南美白对虾、滇池金线鲃、滇池高背鲫、大理弓鱼、江
川大头鲤等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养殖;向150户养殖户推广微生物制剂水质调控高效健康养殖
技术;开展20 hm2稻田养鱼试验;3.33 hm2鱼菜共生实验示范项目。

二、推行“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技术
推行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绿色环保种养殖技术。

制定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作物种植规范,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引进农业绿色防控“三品一标”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鼓励和
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申报“三品一标”农产品。

目前,全县制定了鸭子、生猪、水产、
蔬菜、花卉等10来套种养殖标准。

建设14 933.33 hm2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推广了甜椒、洋葱、茭白、甘蓝等无公害标准化技术2666.67 hm2。

宜良县有“三品一标” 企业10家,29个产品,其中绿色食品8家,21个产品,无公害企业2家,8个产品;绿色食品累计认证
1886.66 hm2,核准产量11 578 t;畜禽养殖规模20万只,年总产量450 t;无公害渔业规模1100 hm2,年总产量1350 t;无公害畜禽养殖规模10万羽,年总产量1350 t。

三、引进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综合利用秸秆、牲畜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加大农膜回收力度,有效控制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2018年,秸秆总产生量为27.74万 t,按秸秆去向划分,用作堆腐还田、覆盖直接还田、
粉碎翻压还田、留高茬还田等综合利用25.1万 t,共计综合利用率90.5%以上,高于85%目标
值10.5个百分点。

完成农作物秸秆还田面积10 320 hm2, 完成计划面积9333.33 hm2的
110.57%,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80%以上。

推广使用高效生物农药,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
术的实施推广,达到每亩节本增效30元以上,减少化肥用量3~5个百分点,提高农业生产产
地环境。

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引进农产品检测新技术,使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立农产品追溯机制,成立县乡两级监测网络。

通过定期监测和不定期抽查速测、新型经营主体工作人员培训等措施,确保农产品、畜禽产品在产出、销售等环节的安全。

2011年,率先在昆明市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并于2016年通过“实验室计量认证”和“农产品机构考核认证”,成为昆明市首家通过“双认证”的检测机构,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99.13%。

切实抓好畜禽免疫和流通监管技术,有效地防控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疫病的发生。

重大动物疫病应免密度达100%,禽流感抗体合格率达90%以上、口蹄疫抗体合格率达9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合格率达90.72%。

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动物产地检疫率达100%,定点屠宰检疫率达100%,输出省外的猪牛羊耳标佩戴率达100%。

开展兽药GSP可追溯信息化建设认证工作,全县48家兽药经营户到目前已经全部完成注册。

五、积极引进互联网技术,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近年来,积极引进互联网技术,建立了“树多多”网上苗木花卉交易平台,直接服务花卉苗木产业。

实施了菜多鲜“互联网+生鲜配送”项目,项目依托“互联网+食材配送+专业团队”为餐饮企业提供食材采购、配送一站式服务。

在“互联网+农业”大数据平台配送项目领域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云南国联食品有限公司、宜良县滇王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尝试以现代物流方式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项目,网上交易额达到23 673万元。

六、扩大职业农民培育范围,提高农村生产力
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按照发展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的要求,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途径,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免费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营培训,提高农民的务农技能和科技文化素质。

重点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会生产、懂经营的职业农民。

2018年花卉技术培训58人;苗木种植培训77人;茶叶培训50人;蔬菜培训100人;合计285人。

推荐了12名新型职业农民参加青年农场主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收稿日期:2019-04-23
编辑/李淑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