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妆容与诗词评鉴

合集下载

唐代妆容特征

唐代妆容特征

唐代妆容特征
1.妆面特点:大气、艳丽、线条为主,颜色可以是桃红、紫红,只要整体美丽动人即可。

化妆强调线条感,多为以紫红色、桃红色、深紫色等为主的颜色,整体给人一...
2.妆面底色:唐妆的化妆面采用古代鲜有使用的粉底液。

这个粉底液颜色白,而且化妆的人都涂了厚厚的粉底液。

整个粉底的化妆接近现在人的化妆特征。

3.头饰和饰品:大量使用珍珠和比较漂亮的金银饰品。

玄宗时代,额头上画花、贴金箔的现象也很流行,整个化妆配上现代发髻看起来很华丽。

唐朝仕女妆容特点

唐朝仕女妆容特点

唐朝仕女妆容特点
1. 唐朝仕女的妆容那可真是超级有特色啊!你看那白皙的底妆,就像刚下的雪一样纯净,像不像现在的我们追求的那种牛奶肌?就说杨贵妃,她的底妆肯定超级棒!
2. 还有那红红的脸蛋呀,跟红苹果似的,多娇艳欲滴!这不就是现在说的腮红嘛,唐朝仕女可真是会玩呢,武媚娘肯定也是个中高手!
3. 弯弯的柳叶眉,哎呀呀,多有韵味啊!这不就跟现在好多人纹的眉毛一样嘛,但唐朝的可更自然好看,太平公主肯定也是画着这样的眉呢!
4. 唐朝仕女那眼妆也特别有意思呢!用眼线把眼睛勾勒得又大又有神,这不就跟现在咱们化的眼妆差不多吗,说不定古代的美女们更厉害哟,像上官婉儿肯定超会化!
5. 额头上贴的花钿哟,多别致啊!就好像是给脸蛋戴了个漂亮的装饰,像极了现在我们贴的小亮片,高阳公主肯定也会用各种花钿来打扮自己。

6. 那朱唇一点红,哇,多迷人啊!简直像盛开的花朵,让人忍不住想亲一口呢,古代的美女们可真会涂口红呀,比如贞观年间的那些仕女们。

7. 唐朝仕女的妆容组合起来,那效果真是绝了!就跟一幅美丽的画一样,她们走在路上肯定超级吸睛,要是到了现在,那不得是时尚达人啊!
8. 看看那妆容的丰富多样,是不是让你很惊讶呀?这就是唐朝的魅力啊!仕女们的巧心思真是让人佩服,像贺兰氏那样的美女肯定也很擅长打造各种妆容。

9. 总之,唐朝仕女的妆容特点太独特太有趣啦!真希望我们现在也能多学学,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呀!。

唐诗中女性面妆考释

唐诗中女性面妆考释

现存近万首唐代诗歌中,以描写女性为主的约有六七千首,数量之大,不容忽视。

这些诗歌有女性诗人创作的,也有“男子作闺音”的,内容和题材多样化,包括婚姻家庭、怀人思归、文䜩酬赠、田间劳作,乃至艳情游冶,等等,其中不少诗作中有对女性面妆的描述,值得关注。

唐诗中女性面妆的描述,不但可以形象表现女性的外在美,以及这种外在美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增强诗歌的审美效果,还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社会审美风尚。

深入研究这一问题,不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本身,还可以加深对当时社会生活和审美观念的认识和理解。

基于此,本文拟以清编《全唐诗》及陈尚君先生《全唐诗补编》《全唐诗续拾》等典籍为依托,以其中涉及女性面妆的诗歌为研究对象,对女性面妆的妆饰材料、化妆步骤等问题进行考释,以期对深入理解此类诗歌、了解唐人社会生活和审美风尚有所裨益。

一、面妆的步骤唐代女性面妆有相对固定的程式,先后步骤明确。

唐诗在描写女性面妆时多以固定的顺序来完成诗句。

如“薄粉轻朱取次施”(罗虬《比红儿诗》)、“薄施铅粉画青娥”(薛能《吴姬十首》)、“何劳傅粉兮施渥丹”(《嫁女诗》嵩岳诸仙)等,皆以“傅粉”为先。

一般认为,唐代女性的面妆可分为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凃唇脂七步。

唐诗在记录女子妆容步骤的诗歌中以元稹《恨妆成》一诗最为详细,诗如下:傅粉贵重重,施朱怜冉冉。

柔鬟背额垂,丛鬓随钗敛。

凝翠晕蛾眉,轻红拂花脸。

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

诗首句先写“傅粉”,且以“重重”二字言明,施粉应厚粉重施。

后写“施朱”,抹胭脂则应当显出柔媚之感。

接着以“晕蛾眉”指画黛眉,以“拂花脸”指描斜红,以“施圆靥”指点面靥。

此诗以文学的形式重现了唐代女性的面妆及其步骤,并且体现了唐代对女性妆容的审美要求。

《恨妆成》一诗描绘出的唐代女性面容与吐鲁番阿斯塔纳墓葬出土的彩绘木胎舞蹈女俑基本一致,比较完整地还原了唐代女性面妆的步骤。

(一)傅粉唐代女性面妆的第一个步骤是傅粉。

浅谈唐代女性服装和化妆美在唐诗中的表现

浅谈唐代女性服装和化妆美在唐诗中的表现

浅谈唐代女性服装和化妆美在唐诗中的表现摘要:在唐代诗歌中,除了人们熟知的表现诗人们建功立业的理想愿望之外,还可以大量地看到表现唐代女性服装美和化妆美的诗篇或诗句,这些诗篇(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理想以及追求,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

通过研究唐代女性服装和化妆美在唐诗中的表现,可以为我们深刻认识和总结唐朝文化发展的状况开辟出一条新的通道,同时,也对新时代背景下的服装和化妆领域如何更好地创新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女性服装美;化妆美;唐诗;文化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094-01一、唐代女性服装和化妆美出现在唐诗中的背景唐朝的时代特点及其文化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唐代女性服装特点以及唐代女性化妆特点。

大唐王朝在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之后,政治稳定,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可谓国强民富。

加上大唐王朝统治者实行开放政策,积极和外族发展关系,通西域,和相邻的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在文化交流上也日趋频繁,促使大唐文化空前繁荣起来。

同时,还积极吸收外国文化的精髓,使唐朝文明更加博大精深。

唐朝文化呈现出一种开放的多元化发展的特征。

唐朝的女性服装设计和化妆美设计方面也充分体现了这种特征,冲破了过去那种”非礼勿视、非礼勿用“的传统思想,表现出女性自由开放的审美理想和追求。

唐代女性的着装主要是上身着“襦”和“衫”,下身束“裙”。

“襦”和“裙”都讲究色彩的艳丽以及款式的多样化,在总体上体现出一种富丽堂皇的特点。

“襦”和“衫”在设计风格上特别突出表现女性的身体美,其中的典型代表是当时流行的“露胸装”,“粉胸半掩疑晴雪”的诗句正是它生动的写照。

在化妆美的追求上,唐代女性的着力点主要放在面部,从发型设计到面部脂粉的运用,风格上喜欢浓墨重彩,王建的《宫词》中有“归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里泼红泥”的诗句,充分表现了这种特点,这与服装的艳丽特点也形成了和谐和统一。

古诗 古代女子妆容有关

古诗 古代女子妆容有关

古诗古代女子妆容有关《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一、衍生注释:1. “小山”:这里有多种解释,一说指的是屏山,即屏风;另一说描绘的是女子所画的眉形,像小山的形状。

“金明灭”:形容女子头上插戴的饰有金花的梳子在阳光或烛光下闪烁不定的样子。

2. “鬓云欲度香腮雪”:鬓发像云朵一样将要掠过如雪的香腮。

“度”,这里是掠过、飘过的意思。

3. “蛾眉”:指女子细长弯曲的眉毛,是古代女子妆容中很重要的部分。

4. “弄妆”:是指精心地梳妆打扮。

5. “罗襦”:丝绸短衣。

“新帖绣罗襦”:新绣制的贴在短衣上的花样。

“金鹧鸪”:这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鸟图案,象征着美好的爱情或者是孤独寂寞的对比(因为鹧鸪成双,而女子可能形单影只)。

二、赏析: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女子晨起梳妆的场景。

词的开头就给人一种华丽而慵懒的感觉,“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从女子的头饰和鬓发写起,展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她“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一个“懒”字和“迟”字,似乎暗示着女子内心的某种情绪,或许是孤独,或许是哀怨。

在梳妆的过程中,“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写出了女子对自己妆容的审视,也有一种自我欣赏与自我怜惜的情绪在其中。

最后看到衣上的“双双金鹧鸪”,更突出了女子可能是孤单一人的境遇。

整首词通过对女子妆容和衣着的细致描写,展现出女子的美丽与内心的复杂情感,词藻华丽,画面感极强。

三、作者介绍: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唐代诗人、词人。

他富有才华,文思敏捷,但是仕途不顺。

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

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其词多写闺情,风格秾丽精致,被尊为“花间派”的鼻祖。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去参观一个古代服饰与妆容的展览。

在一个模拟古代女子闺房的场景里,我仿佛看到了温庭筠笔下的女子。

那精致的梳子,就像“小山重叠金明灭”中的金饰梳子一样闪烁着光芒。

描写妆容精致的古诗

描写妆容精致的古诗

描写妆容精致的古诗
咱古人对于妆容那也是相当有讲究的,在古诗里就有不少对妆容精致的描写呢。

先来说说温庭筠笔下的“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你看啊,这女子的眉妆就像是小山一样重叠着,而且还有金色的装饰在光影下闪烁明灭,那鬓发就像是云朵一样快要覆盖住如同白雪般的香腮。

她虽然懒起,可一旦开始弄妆梳洗,那也是极为细致的,光是这眉妆就足够精致啦。

这眉毛画得像小山还不够,还得有金饰来点缀,就好比现在的美妆达人,不仅要画出好看的眉形,还得加上亮晶晶的闪片啥的。

再瞧“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这是花木兰归家后的场景。

“帖花黄”那可是个细致活。

花黄是一种古代女子的面饰,把这东西精心地贴在脸上,就像在一幅画上仔细地添加装饰一样。

想象一下,花木兰坐在窗前,对着镜子,仔仔细细地把花黄贴好,整理好如云的鬓发,那妆容瞬间就精致起来了。

这就好比现在女生贴个好看的钻饰在脸上,得找准位置,还得贴得稳稳当当的,不然就不完美啦。

还有唐代诗人罗虬写的“若得阿娇作妇,当以金屋贮之。

”虽然这不是直接描写阿娇的妆容,但咱可以想象啊,能被藏于金屋的阿娇,那妆容肯定也是极为精致的。

她得配上这金屋的奢华呀,估计那脸上的脂粉得是最上等的,眉妆、唇妆都是按照当时最美的样式来的,脸蛋儿就像精心雕琢的美玉,一点瑕疵都没有。

就像那些富家千金,用的都是名牌化妆品,化出来的妆那精致程度简直爆表。

这些古诗里描写的妆容精致之处,就像一幅幅古代美人图在我们眼前展开,让我们能透过诗句看到那些女子精心打扮自己的模样,真是有趣得很呢。

唐代妆容特点

唐代妆容特点

唐代妆容特点
唐代的妆容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白皙的肌肤:唐代女性崇尚白皙的肌肤,因此很注重保养皮肤并使用美白护肤品。

2. 细长的眉毛:唐代女性的眉毛非常细长,在眉峰处的倾斜角度也比较大,给人一种柔和、优美的感觉。

3. 丹凤眼:唐代女子的眼睛比较大,翘曲的眼角又称为“丹凤眼”,显得灵动而迷人。

4. 红唇白齿:唐代女性非常注重嘴唇的修饰,常常涂上亮丽的口红,让嘴唇呈现红润的色彩,配上洁白的牙齿,显得格外动人。

5. 夸张的发髻:唐代女性的发髻非常夸张,有时候高耸入云,有时候又盘绕在头顶上,让人印象深刻。

唐代的妆容名称

唐代的妆容名称

唐代的妆容名称唐代的妆容名称众多,每个名称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特点。

下面将介绍几种典型的唐代妆容。

1. 花钿妆花钿妆是唐代女子常用的一种妆容,它以花朵为主题,通过花朵的装饰来提升女子的美感。

花钿妆主要包括花朵头饰和花朵装饰的发髻,通过精致的花朵装饰,使女子更加娇美动人。

2. 红妆红妆是唐代女子婚礼上常用的一种妆容,它以红色为主题,象征着喜庆和幸福。

红妆主要包括红色的面粉和唇膏,使女子的面容更加红润,神采焕发。

3. 珠泪妆珠泪妆是唐代女子常用的一种妆容,它通过在眼角处涂抹珠光粉,使眼睛更加明亮有神,同时在眼角处点缀珠子,形成像珠泪一样的效果,增加女子的美感。

4. 美肌妆美肌妆是唐代女子常用的一种妆容,它以白皙的肌肤为主题,通过粉底和腮红的使用,使女子的肌肤更加光滑细腻,展现出健康自然的美感。

5. 绿窗妆绿窗妆是唐代女子常用的一种妆容,它以绿色为主题,通过绿色眼影和绿色唇膏的使用,使女子的面容更加清新明亮,展现出青春活力的美感。

6. 桃花妆桃花妆是唐代女子常用的一种妆容,它以桃花为主题,通过粉红色的眼影和唇膏的使用,使女子的面容更加娇嫩可人,展现出桃花般的美感。

7. 宫廷妆宫廷妆是唐代皇后和贵妃常用的一种妆容,它以金色为主题,通过金色的眼影和唇膏的使用,使女子的面容更加华丽高贵,展现出皇宫风范。

8. 云鬓妆云鬓妆是唐代女子常用的一种妆容,它以发髻为主题,通过精致的发髻和发饰的搭配,使女子的发型更加华丽优雅,展现出云鬓如霜的美感。

9. 春蕾妆春蕾妆是唐代女子常用的一种妆容,它以春天的花朵为主题,通过粉红色的眼影和唇膏的使用,使女子的面容更加柔美娇嫩,展现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10. 梅花妆梅花妆是唐代女子常用的一种妆容,它以梅花为主题,通过梅花形状的发饰和粉红色的眼影的使用,使女子的面容更加清雅高洁,展现出梅花的高洁品质。

唐代的妆容名称丰富多样,每种妆容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这些妆容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女子的容貌,更是展现女子的气质和品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米粉的制作方法,在《齐民要 素》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最原始的制 粉方法,是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 使其沉淀,制成一种洁白粉腻的“粉 英”,然后放在日中曝晒,晒干后的粉 末即可用来妆面。 自汉代以后,铅粉多被吸干水分制 成粉末或固体形状。由于它质地细腻, 色泽润白,并且易于保存,所以深受妇 女喜爱,久而久之就取代了米粉的地位。 又称“紫粉” “迎蝶粉”“玉女 桃花粉”“珍珠粉”“玉簪粉”“珠粉” 等。

起源于南朝宋, 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高承《 事物纪厚》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 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 ,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 ”。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这种梅花 妆很快就流传到民间,成为当时女性争相效仿的时尚 。五代前蜀诗人牛峤《红蔷薇》“若缀寿阳公主额, 六宫争肯学梅妆”,即是在说这个典故。
--《赋得北方有佳人 》徐惠(唐太宗李世民嫔妃)
初唐——学画蛾眉独出群
却月眉:水下看妆影,眉头画月新。
--《咏美人在天津桥》 骆宾王
阔眉:
城中画广黛,宫里束纤腰。
--《和赵王观妓》 法宣
以阔眉为主,多种眉 妆共存。 倒晕眉: “妇人画眉有倒晕妆。 故古乐府云晕眉拢鬓, 晕淡眉云。”
--《靓妆录》温庭筠
靴空绰约,迎风绣帽动飘摇。 ”
logo 花钿来传达女子命运的悲凉
最动人心魄的当属白居易的《长恨歌》:“花
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 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被当作
红颜祸水的杨贵妃被迫赐死在马嵬坡下。死时,她面 上所贴的花钿、头上所戴的金钗散落了一地,死后也 没有人为她收起。而那曾经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唐玄 宗,此时眼看着心爱的人就这样死去,却救她不得, 只能掩面而泣,步步回头。只此一句“花钿委地无人 收”便道尽了杨贵妃死时的无比惨烈与死后的无尽凄 凉。

让我们进入第二部分……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唐)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唐代眉妆
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
在唐代以前眉妆大多以细为美,而初唐的女子也秉前 代遗风,画长眉。初唐眉妆主要分为柳叶眉、却月眉、阔 眉。 柳叶眉: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
让我们进入第四部分……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口脂朱赤色,涂在嘴唇上,可 以增加口唇的鲜艳,给人健康、年轻、充满活力的印象,所以 自 古 以 来 就 受 到 女 性 的 喜 爱。 这 种 喜 爱 的 程 度 可 以 从《唐 书〃百官志》中看到,书中记:“ 腊日献口脂、面脂、头 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 。 ”
蛾 翅 眉 分 梢 眉
盛唐——广画螓蛾争窈窕
中唐:写月竞眉新
唐代眉妆最为争奇斗艳的时期, 短眉开启中唐眉妆追新逐艳的风格特 征。 八字眉:《时世妆》白居易
时世妆,时世妆, 出自城中传四方。 时世流行无远近, 腮不施朱面无粉。 乌膏注唇唇似泥, 双眉画作八字低。 妍媸黑白失本态, 妆成尽似含悲啼。 圆鬟无鬓堆髻样, 斜红不晕赭面状。 昔闻被发伊川中, 辛有见之知有戎。 元和妆梳君记取, 髻堆面赭非华风。
方法1.将干净的红玫瑰花的花瓣用干净的器皿挤出汁,然后放入 当年的棉花片。当玫瑰花汁充分浸入棉片中时,捞出晾上。晾干 后收入密封的陶罐。用时,取出一两片,放入手心,滴一两滴水, 用手推匀后拍于双颊。 方法2.摘取清晨的红蓝花,最好是带露水的,像捣药一样捣成浆 汁,加清水包在纱布里绞去黄汁,再加酸栗子淘米水一起像淘米 一样淘,黄色素被溶解,再绞,剩下的就是红色素。红蓝花有两 种色素,红色素与黄色素,后者难染色,故分离。加防腐剂阴干, 就得到很红很红很艳很艳的胭脂了。颜色可以自己加别的粉调。 方法3.把胭脂花、玫瑰、栀 子或者任何红色花朵,细细碾 碎,用细沙滤去渣滓,晾干汁 液,滴上一点点桂花油,就是 胭脂。有花朵般艳丽的颜色和 香味。
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一部分……
铅粉与胭脂
铅华: 中国妇女使用妆粉至少在战 国就开始了,最古老的妆粉 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以米粉 研碎制成,古粉字从米从分; 另一种妆粉是将白铅化成糊 状的面脂,俗称“胡粉”。 因为它是化铅而成,所以又 叫“铅华”,也有称“铅粉” 的,两种粉都是用来敷面, 使皮肤保持光洁。

更多精美模板请关注 PPT store 更多精美模板请关注 PPT store更多精美模板请关注 PPT store
更多精美模板请关注 PPT store 更多精美模板请关注 PPT store更多精美模板请关注 PPT store
社长:张佳乐 社员:汤雪敏 张雅楠 刘芷泳 叶筱澍 刘韵清
——唐代宫廷女子的化妆

• 花钿为诗中女子平添娇媚 • 花钿传达女子命运的悲凉 • 花钿传达一种生活情态或雅趣情怀
• 花钿为诗中女子平添娇媚 当诗中的女子心情愉快的时候,一枚精致小巧的花钿会更 增加她的娇媚明秀。诗人李端笔下的女子是:
“杨柳入楼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钿。 ”(《赠郭驸马》)
章孝标则在《柘枝》诗中描写了一位风姿绰约的舞姬 形象:“柘枝初出鼓声招,花钿罗衫耸细腰。移步锦
唐朝宫廷有个美容秘方,叫 “唐宫迎蝶粉”,所用 的主料就是小米,其性质温和, 能使面容细嫩,是很好的美容 用品。
唐宫迎蝶粉的做法是小米500 克,淘净,倒入瓷钵, 使水高出小米1 厘米,浸泡后取出小米研成细粉,将香花 半斤(一说是西域香料)放于粉上,密封一昼夜,去花, 封严,备用。化妆涂脸用。清宫御案专家指出,此方可舒 展皱纹,使面容细嫩,确属良好的美容佳品。
胭脂,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 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 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时被整朵摘下, 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 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妇人妆面的胭脂 有两种:一种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制成, 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 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 燕支,都可经过阴干处理,成为一种稠 密润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姻 脂”,“(月燕)脂”。“脂”字有了 真正的意义。除红蓝外,制作胭脂的原 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及苏方木等。
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 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 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 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嘴小为美,即“樱桃小口一点 点”,如唐朝诗人岑参在《醉戏窦 美人诗》中所说:“朱唇一点桃花
殷。”
唐有乌膏注唇的风尚。 白乐天《时事妆》诗:
“乌膏注唇唇似泥。”
《唐书〃五行志》:
“元和之末,奇异化
妆流行,不施朱粉,唯以 乌膏注唇。”
诗人白居易曾在《时世妆》 一诗中详细形容道: “时世妆,时世妆,出自
更多精美模板请关注 PPT store 更多精美模板请关注 PPT store更多精美模板请关注 PPT store
花钿传达一种生活情态或雅趣情怀
白居易《东都冬日会诸同年宴郑家林亭得先字》中写道: “盛世陪上第,暇日会群贤……宾阶纷组佩,妓席俨 花钿。 ”
杜牧《早春赠军事薛判官》诗中写道:
“弦管开双调,花钿坐两行。唯君莫惜醉, 认取少年场。 ”
晚唐——连娟细扫眉
晚唐的眉妆是一个回归。 最流行长眉和远山眉(小山眉)。 长眉:
长眉画了绣帘开, 碧玉行收白玉台。
怨目明秋水,愁眉淡远峰。
《垂柳》——李商隐
《蝶三首其二》——李商隐 远山眉:
让我们进入第三部分……


花钿(diàn)是古时妇女脸上的一种花 饰。这种化妆方式又称花子、面花、贴 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花 钿有红、绿、黄三种颜,以红色为最多 ,以金、银制成花形,蔽于发上,是唐 代比较流行的一种首饰。
白居易在《酒筵上答张居士》诗中,就借花 钿意象表达了对生活的反思和感慨,
“弦管声非实,花钿色是空。何人知此义? 唯有净名翁。 ”
史说花钿
花钿还载入了唐代的志怪传奇中,成为表达作品思 想的一种道具。李复言著有《续玄怪录》一书,书中记 述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名叫韦固的男子,因不相信月 老的“婚姻命定说”,就派人去刺杀那个所谓命中注定 的年仅三岁的妻子,但刺客的匕首刺偏了,只刺中了女 孩的眉心。后来,那小女孩长到十七岁的时候,机缘凑 巧,果真嫁给了韦固做妻子,不过,她眉心总是贴着一 片花钿,从不脱去。韦固问其原因,她便讲述了三岁时 的经历,韦固大惊,顿时想起月老的“婚姻命定说”, 明白自己还是没有逃脱命运的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