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联系实际之辩证唯物主义

合集下载

辩证唯物主义观的基本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观的基本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观的基本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是一种科学的哲学观。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全过程的认识,认为世界是一个永恒的发展变化的统一体,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下面我们将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的基本内容入手,深入探讨这一哲学理论的内涵。

辩证唯物主义观强调辩证法。

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指的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由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组成,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矛盾统一体。

否定之否定规律强调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旧事物被否定,但同时也会保留其积极因素,从而产生新事物。

质量互变规律指的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质的飞跃,即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观关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永恒发展的整体,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

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和外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不断前进、不断革新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观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取真实的知识。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只有在实践中反复检验和验证,才能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达到真知灼见的境界。

辩证唯物主义主张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反对空想、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观强调人的历史使命。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人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冲突的共产主义社会。

辩证唯物主义观是一种科学的哲学观,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全过程的认识,关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注重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强调人的历史使命。

辩证唯物主义观对于我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辩证唯物主义观的基本内容,才能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之辩证唯物主义

理论联系实际之辩证唯物主义

理论联系实际之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上是物质的。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经细化在人脑中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唯物地又是辩证地解决了人的认识的内容、来源和发展过程的问题。

它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而这种主观和客观辩证统一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无限发展的过程。

因此,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无产阶级政党中战略和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和主大革命人民科学地认识世界和革命地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用以说明事物、解决问题,使之变成生活的哲学、行动的哲学。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规律和人类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原本深深植根于现实的活的哲学。

但是,在当代,许多人对辩证法的认识,停留在经过高度抽象形成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上。

辩证法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理论中,专搞概念的演绎,死抠书本的教条,就会变成空洞的、枯燥的、僵死的东西,那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

只有使辩证法回到现实中来,密切联系实际的生活和工作,用以认识和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显现其活的、旺盛的生命力。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原则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原则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原则柳永霞(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为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它是由教学目的、教学规律、教学实践综合确定的,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教学规律的具体反映。

教学过程应遵循科学性、教育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遵循激发兴趣促进个性发展的原则;遵循创设物理环境,突出观察实验的原则;遵循启发思考,培养方法的原则;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关键词:中学物理;遵循;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为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它是由教学目的、教学规律、教学实践综合确定的,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教学规律的具体反映。

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不同,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而教学原则是人为规定的。

根据新课程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和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结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学习物理的认知特点,参照国内专家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中学物理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科学性、教育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1、坚持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就是指物理教学的内容过程方法要科学合理。

科学性原则是物理教学的根本原则,它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①、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学中教师要正确的运用物理语言,对物理内容表述正确、表达准确。

例如,讲光的反射定律时,不能把“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讲物质的比热容时不能把“物质的比热容”说成“物体的比热容”;讲质量时,不能把“物质的量”说成是“物体的量”;讲物体的受力分析时,不能把“物体所受的力”说成“物质所受的力”等。

②、注意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坚持物理教学的科学性,除了教给学生准确的物理知识之外,还要教给学生物理学研究方法,分析处理解决物理问题的正确方法以及科学的学习物理的方法,引导并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基本结构。

2、坚持教育性的原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教书和育人始终是不可分离的,物理教学也不例外。

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论

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论

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论主要探讨了实践对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性和决定作用,强调了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必须具有指导实践的能力。

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论提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也是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与理论密切联系,理论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又必须为实践服务,不断地检验、修正和发展自己。

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论强调了实践的阶级性和历史性,认为实践是阶级斗争的体现,也是历史发展的推动力量。

实践的阶级性决定了理论的阶级性,反过来,理论又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前进。

总之,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论深刻揭示了实践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提出了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唯物主义辩证法与思维方式

唯物主义辩证法与思维方式

一百多年前,人类近代文明史上的两位思想巨擘:马克思和恩格斯,集人类全部思想精华,创立了伟大的划时代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

而在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中,最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的学说,便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每一名共产党人和有识之士孜孜以求的目标。

从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思想内容上的学习研究,到对其产生这一伟大学说的主观辩证思维方法上的积极探讨,应该说是认识上的一大进步。

一、辩证思维方法是对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思维探源和思维揭示辩证法思想是辩证思维方法的思想现实,而辩证思维方法则是辩证法思想的思维现实。

从哲学认识论方面说,辩证法是人们关于这个世界的客观真理,从思维学方面说,辩证法又是一种思维方法,作为思想形态的辩证法和作为思维形态的辩证思维方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个事物的两种表现形态。

辩证法并不割断自己的发展历史,从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产生、形成到近代黑格尔为集大成者,辩证法思想走向成熟。

而真正科学意义上的辩证法,却是在马克思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改造中诞生的。

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彻底结合,产生了划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理论的成熟,是思维科学和辩证思维方法发展成熟的前提和基础,关于思维本质的揭示,按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反映论,思维是客观存在在人的主观方面的反映。

人们在承认思维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的同时,还必须承认人的主观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形式、辩证思维形式、形象思维形式等)也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反映论。

那么,辩证思维的确立是不是对逻辑思维的否定?不是。

辩证思维不仅不是对逻辑思维的否定,而且是对逻辑思维的一种发展和再运用。

辩证思维非但不能抛弃逻辑思维,而且还要以其为基础和内在依托,把逻辑思维的科学规律、原则和方法,坚决、彻底地贯彻到辩证思维的全过程并加以充分的运用。

矛盾论和实践论的主要内容

矛盾论和实践论的主要内容

矛盾论和实践论的主要内容1.引言1.1 概述矛盾论和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两个重要理论,它们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组成部分,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和方法论。

矛盾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强调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矛盾构成、发展和推动的。

实践论则强调通过实践来认识和改造世界,认为实践是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主体能动性的表现。

矛盾论的核心思想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内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矛盾又可以分为对立统一和同一斗争两个方面。

对立统一强调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同一斗争则是指对立双方之间的斗争与妥协,通过斗争解决矛盾,在统一中不断实现新的发展。

矛盾的普遍性表明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而矛盾的特殊性则表明了不同矛盾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历史阶段的特殊性。

实践论强调实践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实践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主体性活动,通过实践,人们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改造和创造新的事物。

实践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实践、科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等。

生产实践是人们通过劳动改造自然和创造物质财富的实践;科学实践是人们通过科学知识和实验方法来认识和探索自然规律的实践;社会实践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进行的各种实践活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实践。

矛盾论和实践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矛盾论通过揭示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发展规律,为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论基础。

实践论则通过实践活动,验证和发展了矛盾论的理论观点。

矛盾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反过来丰富和深化了矛盾论。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框架和思维方式。

矛盾论和实践论的研究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理解和运用矛盾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包括辩证法和唯物主义两个基本方面。

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一种对世界和社会现象进行全面、深刻分析的哲学方法和世界观。

1.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在辩证唯物主义中,唯物主义的观点强调现实世界的独立存在,而意识、思想等是物质世界的反映。

2.辩证法:
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发展性、矛盾性的认识。

辩证法包括以下基本原理:
对立统一: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矛盾,但同时这些对立又构成统一体。

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否定之否定:事物发展不是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通过阶段性的否定和超越,形成更高水平的新事物。

量变与质变:事物的发展既有量的积累,也有质的飞跃。

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引发质变。

斗争和发展:辩证法强调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3.原理和方法论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原理与方法论的统一,即对事物的认识和分析应该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为指导,并将理论联系实际。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的真理性是通过实践检验和实践指导的。

总体来说,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对事物的全面、历史性、发展性
的认识,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哲学基础,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认识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认识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认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京戏化在人脑中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唯物地又是辩证地解决了人的认识的内容、来源和发展过程的问题。

它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而这种主观和客观辩证统一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无限发展的过程。

因此,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座,是无产阶级政党中战略和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和主大革命人民科学地认识世界和革命地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联系实际之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上是物质的。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经细化在人脑中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唯物地又是辩证地解决了人的认识的内容、来源和发展过程的问题。

它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而这种主观和客观辩证统一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无限发展的过程。

因此,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无产阶级政党中战略和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和主大革命人民科学地认识世界和革命地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用以说明事物、解决问题,使之变成生活的哲学、行动的哲学。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规律和人类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原本深深植根于现实的活的哲学。

但是,在当代,许多人对辩证法的认识,停留在经过高度抽象形成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上。

辩证法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理论中,专搞概念的演绎,死抠书本的教条,就会变成空洞的、枯燥的、僵死的东西,那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

只有使辩证法回到现实中来,密切联系实际的生活和工作,用以认识和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显现其活的、旺盛的生命力。

用辨证法观点来了解我们的人和事:了解情况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和出发点,也是坚持唯物论、辩证法的根本。

按照哲学原理,了解情况必须要结合实际,了解得全,了解得准,做到周到而必要。

要做到这样,必须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深入调查研究,有目的地、有计划地了解。

如当前我们大二已进入了半年,按照责任目标要求,班委的工作是否过半,还有哪些工作没有落实,哪些工作还需要改进和完善,下半年班委重点工作要抓些什么,怎么抓。

这需要班委深入认真的去了解,只有这样,班委的工作才不会顾此失彼,丢三拉四。

再如我们对某个人评价时,往往会说这个同志其它还可以,就是写作方面差一些,那么我们是否对他所学的是什么专业进行了了解,一个文秘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相比,在写作上文秘肯定要占优势,相反在计算机的应用和处理上肯定处于劣势。

这也就是说,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和做任何一件事情需要了解,要辨证的去看,所以了解情况需要辨证法,怎样去了解情况也需要辨证法,辨证法是贯穿于我们了解情况的始终。

用辨证法观点来分析解决工作矛盾。

事物就是矛盾,问题就是矛盾,矛盾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则,矛盾无处不在。

如我们在行政执法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矛盾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去分析解决,而且还必需要解决好。

我们经
常听到我们的班委在说,现在开展班级工作有点儿难,我们的同学大多很不听招呼。

其实从辨证法的角度去分析和看,这是一种正常的存在,因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关系。

回过头来我们看看班委在开展班级工作时在工作方法上还是存在着问题,也需要我们加以分析和解决。

我们讲任何事情都可以应用哲学原理,就是因为任何事情都是矛盾的,任何矛盾都有各个方面,分析和综合是统一的。

我们只有通过认真的分析矛盾,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找出主要和次要方面来加以解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化解矛盾,所以,许多问题只要情况了解得准确,矛盾分析得透彻,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迎刃而解。

用辨证法观点来研究工作对策。

研究措施对策就是要研究解决矛盾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些哲学观点本身就是方法。

如实事求是是哲学的基本观点,同时也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群众路线是哲学的基本观点,被称为党的根本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同时又是党的根本的工作方法。

有些常用的方法尽管本身不等于观点,但稍加琢磨就可以看出是哲学观点的延伸或运用。

比如,调查研究的方法是唯物论、存在第一观点的运用;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方法是实践论观点的运用;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观点的运用;抓典型、学先进的方法是认识论由个别到一般观点的运用等等。

所以研究措施对策哲学最大的意义是为我们工作确定原则、指引方向、启迪思路。

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可以解决思维方式问题,帮助我们从认识论、方法论的根本上理清工作思路。

研究工作对策必须研究解决不同矛盾的不同方法,而对立统一规律能够开阔我们的思路,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寻找方法;研究对策必须深入实际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而群众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正确的意见;确定正确的工作决策,使我们懂得实践产生办法、实践检验办法,实践是研究对策、不断创新的必由之路。

总而言之,辨证法可以使我们脑子灵、点子多、思路清,方向明,对研究工作对策作用很大。

辩证法就是哲学在生活中最生动、最突出的体现,展示了辩证法无坚不摧的强大威力。

有许多将辩证法运用得活灵活现的经典例子。

例如:“夏天有苍蝇、蚊子,但夏天能长出我们所必需的粮食和各种作物;冬天虽然少一些害虫,但冬天也不长庄稼,因此,谁也不会希望总是过冬天。

”道出了评价改革开放要看主流的道理。

又如:“按锁配钥匙,锈锁先膏油。

把思想问题比做锁,是先有锁,钥匙后配。

对很落后、难办的人,转化得有个过程,得先点一点儿油,慢慢再捅,不然不是把锁捅坏了,就是把钥匙弄断了。

”告诫人们做思想工作要尊重规律,要讲究循序渐进。

我们如果把唯物辩证法、群众的智慧和通俗生动的语言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使他的思想和观点呈现出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如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道出了许多深刻的辩证法道理,给人印象深刻。

比如:“下了高棋得意,下了臭棋生气,下了废棋不在意,其实废棋有时比臭棋损失还大,它耽误了许多时间和机遇。

回想一下,建国以来我们下了多少废棋!”又如:“自吹不好。

越吹越灰,越吹越飞。

八分成绩吹成十分,人们最多给你打六分;八分成绩只说六分,人们反而给你打八分乃至十分。

如果你不服,继续加大吹的力度,那么群众会只看你的缺点问题。


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以中国化的语言讲马克思主义哲学。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使哲学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的生活之中。

这些经典著作影响了中
国几代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瑞环同志的《辩证法随谈》在把哲学通俗化、生活化、群众化上与以上著作是一脉相承的,读后令人耳目一新,深受感动。

人们长期生活和工作实践中积累的大量的工作经验和思想方法,对我们做好工作、加强修养、为人处事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比如:“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方针政策上找原因,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发展规律上找原因。

”又如:“看人必须抓住主要方面,看主要方面是缺点还是优点,既要看缺点对工作有多大害处,更要看优点对事业有多大用处。

就一般讲,要先看长处后看短处,发挥长处避其短处,在发挥长处的过程中补其短处;要先看优点后看缺点,在发扬优点的过程中克服缺点。

”再如:“高明的领导之所以高明,主要不在于他的脑袋比别人聪明,而在于他善于综合,善于概括,善于汲取更多人的实践经验和聪明才智。

”这些话读后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正确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同时也为我们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把辨证法应用于我们的实际工作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